1959年12月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干干净净消灭潜藏的螟虫
湖南攸县和浙江宁波专区扯光禾蔸掘掉稻根
本报讯 湖南攸县在取得“三光”(稻田禾蔸挖光、杂草铲光、田犁光)治虫初步成绩的基础上,又发动群众把绿肥草子田的禾蔸全部扯掉、烧光,彻底消灭藏在禾蔸里的越冬螟虫。在消灭绿肥田越冬螟虫中,全县组织了六万多劳力,采用专人包干和集体突击相结合的方法,十天时间,扯光、烧掉了三十一万五千多亩绿肥田的禾蔸,占绿肥田总面积的90%以上,给越冬螟虫一次毁灭性打击。各公社结合治虫,还积制了大量肥料。
攸县今年的“三光”治虫运动,比以往抓得早,抓得狠,全县在基本结束“三秋”运动、掀起以水肥为中心的冬季生产高潮时,即安排了五万四千多劳力大搞“三光”治虫运动,五十二万三千亩稻田,全部铲光了田边杂草,做到了田塍三面光。十五万多亩冬闲田,普遍挖光了禾蔸。可是,对绿肥田的治虫却重视不够,没有清除里面的禾蔸。县委第一书记阎明润和办公室的同志在菜花坪公社江口大队的绿肥田里检查了八个禾蔸,即有四十九条螟蛹。他们用这一生动的事例召集当地干部算了三笔账:(1)每蔸有螟蛹六条,越冬死亡50%,每亩还有六万多条,任其繁殖,明年可达几千万条,这些害虫将对明年的水稻带来十分严重的损失;(2)今年每亩扯禾蔸只需要花工三到四分,明年早、晚两季反复治虫尽管多花工二到三倍,也很难彻底扑灭;(3)今冬扯掉禾蔸,还可以结合烧灰积肥。留下虫害,不但明年要多花劳力,而且要多用很多农药。同时,扯掉禾蔸,对绿肥生长和明年的犁耙田地都有很大好处。通过算账,使干部提高了认识,公社党委当即召开会议,发动五千多人,连夜行动。紧接着,县委召开了公社党委第一书记电话会议,分析了螟虫一般躲在禾蔸里面过冬的习惯,指出了全县今年播种绿肥三十九万多亩,占水田面积的68%以上,如不消灭绿肥田的禾蔸,将给害虫留下繁殖基地;同时提出了“将绿肥田的禾蔸全部扯掉烧光,一蔸不留,一根不剩,斩草除根,全部歼灭”的口号,再一次开展了一个以十天为期的“三光”治虫运动,实现绿肥田丘丘无禾蔸。
在提高思想、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各生产单位合理安排劳力,提出具体要求。全县出动六万五千多劳力,组成三万二千多个除虫组,结合积肥、兴修水利,突击扯禾蔸,很快掀起了群众突击治虫的新高潮。新市公社在县委委员、公社党委第一书记刘阳春同志的带动下,采用集中人力、成片拔除的办法,当晚扯光禾蔸二万六千多亩。酒埠江公社实行划片包干任务到组到人,大大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晚上出工扯禾蔸的社员由二千多人增加到五千多人。与此同时,各公社还组织了二万五千多妇女半劳力和辅助劳力专门扯禾蔸。城关公社组织五百二十多个辅助劳力扯禾蔸,实行定人、定田、定时间、定质量、定报酬的“五定”办法后,每人每天扯禾蔸的工效由二点四亩,提高到三点六亩。
为了干净彻底消灭虫害,保证治虫质量,各地还提出了“二净三边”的质量要求,做到了蔸蔸扯净,根根检净;边扯、边收、边烧,叫虫害绝子灭孙。菜花坪公社在扯了禾蔸以后,并普遍打了一次土农药,既杀了螟蛹又治了绿肥的虫害,一举两得,收效更大。
各地在扯禾蔸时,还普遍结合烧灰积肥。只鸭塘铺等七个公社运用一层禾蔸、一层杂草、一层干土的办法,十天就积堆肥三百二十五万多担。
本报讯 浙江省宁波地区在全面开展以掘稻根为中心内容的冬季治虫灭病突击运动中,紧紧抓住了工具改革,因而进展迅速。到11月24日止,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已掘毁稻根七十二万三千多亩,有一千零十三个生产队基本上把稻根全掘毁。
在突击掘稻根运动中,宁波专区各地为了提高工效,保证不损失草子,都抓住了改革工具、提高效率这一环节。目前全区已经推广了鱼尾铲、鸡心铲、单面快铲等掘稻根新式工具十二万五千多把,其中已经使用的有十万多把。经各地试用证明,这几种掘稻根工具都具有成本低、带泥少、不损草子、制造方便的优点。用这些工具掘稻根,一人一天可掘到三亩,比用旧式的掘稻根工具工效高一倍以上。为了保证有足够的工具,各县、社的手工业工人也都紧急动员起来,日夜赶制。如余姚县工业战线就专门安排了六十台炉灶,抽出二百六十九名铁业工人,突击赶制鱼尾铲、鸡心铲,到11月18日,已赶制了二万八千多把。
在掘稻根的运动中,各级领导干部都亲自下田,参加和指挥战斗,及时总结和交流冬季治虫的经验。宁波市委书记处书记张兆万在古林公社和社员一起参加掘稻根,由于推广了新式工具,帮助生产队妥善安排了劳力,使这里的平均工效提高到每人每天掘三亩。嵊县上东公社党委书记在参加劳动过程中,推广了在掘掉稻根的草子田里套种萝卜的经验。这个公社的华堂生产队去年在一亩掘掉稻根的草子田里套种了一季萝卜(11月播下,播在掘掉稻根的孔里,盖上草木灰,来年2月收萝卜四千斤,草子的产量比一般的还高)。上东公社将根据这项经验,在全社套种萝卜七千亩。


第7版()
专栏:

慈溪除治棉花红铃虫
全县棉仓已清理一遍
本报讯 浙江慈溪县在突击采棉和售棉的同时,抓住有利时机,扑灭严重危害棉花生产的主要害虫——红铃虫。
这县各公社在“见虫就除,不让一条越冬”的战斗口号鼓舞下,大力扑灭虫害。五洞闸公社庙西生产队自8月中旬开始收摘新棉到现在,每天都有二百多个女社员在仓库、晒场捕杀红铃虫,在田间摘烂桃僵铃。到11月9日止,全县所有的棉花仓库都进行了一次彻底清理,已装置捕杀设备的七千六百多间仓房,扑灭了红铃虫六万七千多斤。
在除治越冬红铃虫工作中,中共慈溪县委加强了对这一工作的领导,从县到生产队层层建立了除虫组织,专线领导,一抓到底。各公社党委都作了专门研究,明确分工。各地还通过现场会、大辩论、回忆对比、算细账等办法,克服了各种思想障碍。庙西生产队的社员回忆去年大力除虫,今年田间青铃危害率大大下降的事实,说明治虫的效果,使社员认识到除虫的重要性,克服了麻痹思想。如青年社员陈方琴说:“算了账真惊人,一定要除清虫害。”
各公社及时总结除虫经验,大树标兵,开展了社与社、队与队之间的除虫竞赛。五洞闸公社向全县提出了除虫倡议之后,泗门、长河、龙山、逍林等公社立即响应。原来除虫搞得比较好的泗门公社,发动群众,总结了去年的经验,采取了防(建立除虫设备)、水(浸)、火(烧)、摘(烂桃摘光)等办法,全面围剿,现在全社已除虫一万五千多斤,摘烂桃二十八万多斤。  (慈溪县委办公室通讯组)


第7版()
专栏:

甘肃广泛防治越冬病虫害
徽成县用多种措施不叫玉米螟过冬
本报讯 甘肃省广大农村,在兴修水利、积肥的同时,广泛开展了防治越冬病虫害工作,要农作物病虫害断子绝孙,保证明年农业继续跃进。
今年甘肃省防治越冬病虫害,贯彻了“防早、防小、防了、防好”的方针,抓得早,抓得好。冬麦地区在播种前,就做了一系列预防工作,各地选用了抗锈、抗红病能力强的“中苏六十八号”、“钱交麦”等良种,用赛力散等农药拌种的面积达到九百六十多万亩,占播种总面积的90%以上。宁县、庆阳、泾川等县还用农药进行了土壤消毒达八十六万亩。因而,今年冬麦一般长得油绿茁壮。但由于入秋以来地温较往年高,雨水适时,助长了小麦锈病、红病发生。各地人民公社高举总路线、大跃进的光荣旗帜,充分发挥公社的优越性,划片包干,分线作战,组织联防。仅泾川、平凉市、镇原、徽成、天水市等就动员了十五万多人,防治了二十天,预防和防治锈病面积二百五十万亩左右、红病面积七十五万一千多亩,其中飞机防治五万一千多亩,基本控制了病虫害蔓延。目前,这一工作还正在向纵深发展。
甘肃各地对其他作物病虫害也进行了围歼。徽成县大抓玉米螟、稻螟防治工作,全县采用压、磨、烧三种方法,处理玉米穗轴、茎秆一亿三千万斤,并以灌水、耕翻、拾稻槎等办法防治稻螟九千三百多亩。张掖专区各县和兰州市等春麦地区,也开始积极调药械、整修器具,进行春麦拌种和防治麦椿象等病虫害。
在大搞越冬病虫防治中,各县、公社都加强了党的领导,书记挂帅,大搞群众运动,因而使工作进展快、质量好。去年获得大面积防治锈病胜利的泾川县,今年连续召开了三次电话会议,层层发动群众,组成检查组、突击组、验收组,由农业技术干部作指导,全面展开防治工作。这个县在防治措施上,采用了土农药和化学农药相结合,拌种、土壤消毒和地面防治相结合,人工围剿和飞机防治相结合的办法,因此收效很大。
为了防治和消灭冬小麦锈病,保证明年小麦增产,最近甘肃省农业厅发出“关于继续奋战扑灭冬小麦锈病”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冬麦地区再接再厉,乘胜前进。


第7版()
专栏:

及时防治油菜病虫害
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省一些地区的油菜田普遍发生蚜虫,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菜苗的生长。据浙江宁波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湖北汉中试验站11月中旬调查,一般每株有虫七、八只,最多一百五十只到二百只,部分叶片卷缩、枯萎、脱落,有的造成缺窝、花苗等现象,个别田块甚至已经翻犁改种。今年油菜蚜虫猛发的主要原因是:秋季天气干旱,温度较高和播种期一般提早十天。随着蚜虫的发生和传播,不少地方也出现了油菜的病毒病。
油菜蚜虫、病毒病对油菜的危害都是很大的。油菜生长初期如果受到病毒病的侵害,植株会生长不良,严重的甚至死亡。
为了保证冬油菜安全越过冬春,各冬油菜产区必须严密注意这些病虫的发展,随时发现随时防治。许多经验证明,及时防治就能控制虫、病发展。今年浙江海宁由于大面积及时防治,已消灭了二十五万亩油菜的蚜害。
防治油菜蚜虫的农药很多。农药六六六、棉油皂,土农药鱼藤、烟草、百部、豆薯子、巴豆、雷公藤等,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四川省三台用的白碱一份兑水五十份到一百份(天暖要稀释一些,以免发生药害)喷射油菜预防病毒病的方法,各地可以试用。 (张而耕)


第7版()
专栏:小常识

什么是“埋土切叶”法
“埋土切叶”法是陕西群众采用的一种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方法。“埋土切叶”的具体作法是:先把发病的麦叶切除埋掉,然后把病株周围一尺以内麦株的叶子全部割下来。发现锈病传病中心的时候,也同样先把发病中心的麦叶埋掉,随后把中心周围三尺范围的麦叶全部割掉。陕西群众从实际运用中总结出这种方法的四大好处:消灭了病菌,防治彻底;方法简便,容易掌握;收效快;不花钱。


第7版()
专栏:

“守三关,灭菌源”防治条锈病
陕西省农业厅
小麦条锈病是陕西省历史性的小麦病害。1957—1958年两年内,曾因条锈病的危害,全省共减产小麦达五亿多斤。1959年发病情况更为严重,但由于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们根据历年病害流行的规律,依靠群众,大胆创用以消灭菌源为主的防治方法,开展了大规模群众性的防治运动,因此在今年条锈病大发生的年份里,仍保证了小麦的大丰收。
三个阶段,一鼓作气
1958年秋麦苗出土以后,关中地区即遭受大量条锈病菌的侵染。冬前发病面积达六百多万亩,其中较轻的二百五十万亩,较重的三百万亩,严重的五十万亩,最重的五千多亩(全田普遍发病)。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主动地消灭条锈病,我们在田间防治工作上分了这样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及早动手,抓紧冬前消灭菌源的防治。全省各麦区从去年11月上旬就动员了一百多万人次,采用“埋土切叶”的方法,将六百万亩发病麦田全面防治一遍,有的治过二到三次。在“大雪不盖地,灭锈不停止”的号召下,各地一直把防治工作坚持到年底。
第二个阶段是在3月初在省委、省人委发出“全民动员誓把小麦条锈病消灭在返青关”的号召下,继续开展大规模的防治。在这个阶段(至3月底),各地共出动二百多万人次,采用喷洒硫酸铵水、生尿水等杀伤剂的办法,发现一株治一片,发现小片治大片,把发病的一百七十七万亩小麦普遍防治一到二次,部分地区防治三到五次。这一阶段,由于特别抓住消灭传病基地上的病菌,因此有效地控制了病害的传播。
第三阶段是在4月上旬小麦孕穗期开始的。当时,提出的口号是:“一鼓作气,打胜消灭条锈病最后一仗”。在最后防治的一个月里,先后出动三百二十一万人次,采用喷洒保护剂的办法,给发病的六百一十万亩麦田防治三到五次。
今年陕西防治小麦锈病运动一直坚持了六个多月,使用各种化学农药五百多万斤,土农药一万六千多万斤,创制各种土器械十六万八千多件,在防治工作紧张阶段还出动了飞机三架,防治了四十二万九千亩次。总的来看,防治效果很显著,如渭南的华州公社去年因条锈病为害,小麦千粒重平均为二十八点六克;今年防治后的小麦颗粒饱满,千粒重一般达到三十一到三十四克,全社十万亩“碧蚂一号”冬麦总计可增产四百多万斤。群众普遍反映:
“要不是政府领导防治‘黄疸’(即条锈病),今年咋能有这样的好颗颗。”
三条经验,领导当先
今年防治小麦条锈病的巨大成绩是怎样得来的呢?
第一、政治挂帅,加强领导,大搞群众运动。
中共陕西省委和省人委为了争取今年小麦的更大丰收,把消灭小麦条锈病列为陕西省保证小麦丰收的一项重要措施。从去秋开始,各地进行了一系列的宣传动员工作,逐级召开防锈专业会、现场会、电话会、誓师会等。许多地区在这项工作中,还展开辩论,批判了“唯条件论”“唯洋药论”和“技术落后论”,通过具体事例,对比算账,深入发动群众,提高信心。在运动中,省委书记、省长亲赴各地检查;县(市)、社、管理区、生产队四级书记挂帅,四长亲自负责,划片包干,分关把口,分线进行。为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各地都以生产队为单位建立专业队,每百亩设置一名侦察员,做到“层层有帅,片片有将,块块有兵”。在防治工作中还采用了多数人防治,专业队扫残的办法,使突击防治和经常持续防治相结合。我们还在全省范围里,开展了大联防、大评比、大竞赛,全省五十二个县(市)共成立十六个联防区。县(市)内社、队之间也组成联防,开展检查评比,使群众干劲越来越大,运动浪潮愈来愈高。
第二、掌握条锈病发展规律,摸出“守三关”大量消灭菌源的防治策略。
经过几年来特别是去冬今春的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的观察,小麦锈病在关中地区的流行,主要是由当地秋苗上的病菌越冬后逐渐繁殖蔓延而来的。据各地实际调查,秋季开始活动的病菌是先在早播麦田为害,随后就地蔓延传播,形成单病叶片和传病中心;并以连续侵染越过冬季。因此彻底消灭秋苗上的或早春越冬的菌源,就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流行为害。这就是我们采用的“灭菌源控制病害传播”作法的依据。小麦返青后病菌在局部地区内迅速蔓延,形成若干严重发病地带;同时由于小麦拔节阶段迅速生长,病害逐渐向麦株上部转移,病菌孢子能够随风传播,向四周扩大蔓延。因此这些早期严重发病的地带就成为传病基地。根据这一情况,我们采取了抓紧传病基地消灭菌源的工作,对它全面喷杀伤剂。这样对全面控制病害流行起了很大的作用。小麦孕穗期,气温普遍升高,旱塬、坡地田间湿度较小,病势逐渐转轻;沿河川道地、塬上低洼地,由于湿度较大,病势渐重。掌握这一规律,及早安排抓紧后期发病地区的全面喷保护剂,是减少为害的有效措施。根据以上所说的条锈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我们制定了“守三关,灭菌源”的防治措施:冬前抓早播麦田,消灭越冬菌源;小麦返青期,抓传病基地,控制病害传播;孕穗期抓低湿地区全面保护,减少为害。
第三、土法上马,土洋结合,提高防治效果。
在防治技术上我们贯彻了人工和药剂相结合,土药和洋药相结合,土工具和飞机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在当前没有更好的防治药剂的情况下,我们根据条锈病菌易于飞散和活物寄生的规律,冬前采用了“埋土切叶”,消灭菌源的土办法。这样虽然费工,但在技术熟练情况下,每人每天可防治十多亩。传病中心出现时,采用3%的硫酸铵水,一比一的生尿水,5%过磷酸钙水等杀伤剂,杀死病叶,消灭病菌,把消灭传病中心当做堡垒去攻打,对消灭病害传播效果很好。群众反映这些是“土办法,洋道理”。小麦孕穗期大量喷保护剂及土农药如“石硫合剂”、蓖麻叶水、柏树叶水、马灌肠、猫儿眼水等,效果都很好。使用工具方面,一面发挥现有喷雾器的作用,一面发动群众创造土工具。
我省今年防治小麦条锈病,虽然获得了很大成绩,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条锈病还没有彻底消灭,而且这仅是我们消灭小麦条锈病工作的开始,还必须继续加强防治,进一步积累经验。(附图片)
四川华阳县石羊公社今年播种的油菜高产田和指挥田占全部油菜田的百分之四十左右。这是社员们正在油菜高产田里喷药杀虫。
新华社记者 游云谷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