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2月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技术革新促进高工效
黄栎树水库工地三千人肩负起万人任务
超英水库工地平均工效达到十七立方米
新华社合肥5日电 安徽全椒县黄栎树水库工地采取“抓一环、环环促进”的办法,在挖土、装卸、运土、夯压四道工序中大力改革工具,使原来需要万人完成的工程任务,只要三千人就可以按期完成。  这个中型水库的大坝,两端连接八十多米高的山岗,中段有流量很大的湘河通过,就近无土可取。全工地五个取土道,一般都离坝址五、六百米远,因而运土任务十分艰巨。开工初期,全工地三千民工有一半人参加挑抬,每人每日平均工效只有零点八立方米。按这样的速度,整个工程需要一万人干五个月才能完成。
工地党委抓住这个关键性问题,发动群众就地建厂,取用附近木材竹料,用十天时间改制和新制了四百二十多部板车、胶轮车、独轮车、三轮车、滑车等,修建了滑车道,实现运土车子化,把每人平均运土工效提高到三立方米。这样,原来的挖土、装土和压土等工序,就不能适应运土效率提高后的要求了。面对这种形势,工地党委组织全体民工大鸣大放大辩论,一面批判保守思想,一面献计、献策,大搞挖土、装土、压土工具改革和革新操作方法。负责工程指挥的副县长秦友良等亲自带头创造了提高装土工效几倍的自动装土器,群众也创造了适用于不同地点的取土法。一是在山坡上劈土,一次可劈上十个立方米;二是在平地上用牛牵引双铧犁犁土,比锹挖土工效提高几倍。在压土方面,创造了人拉大石滚的方法,工效比人力打夯也大大提高。
为了使这些新工具、新操作方法迅速在全工地推广使用,工地指挥部采取边创造、边鉴定、边推广的办法,使劈土法、自动装土法等都迅速在全工地普遍推广使用。这样,挖土、装土和压土等工序,不但跟上了运土车子化的步调,而且还减少了八百人充实到运土工序上。现在,整个工地每人平均日工效已达到四立方米,比开工初期提高工效三倍以上。
据新华社长沙5日电 湖南辰溪县超英水库工地全面实行土机械化施工,整个工地民工平均工效由一点一立方米迅速提高到十七点二二立方米,创造了当地历年来兴修水利工效的最高纪录。11月29日,中共黔阳地委第一书记卢青云和各县县委第一书记在这个工地召开现场会议,一致认为这是全专区今年兴修水利运动中的一面红旗,决定在全专区推广他们的经验。
超英水库是辰溪县今冬新修的一座较大的水库,它的容水量二百多万立方米,能灌溉五千多亩农田,需填挖十二万四千四百多土石方,共需劳动日七万八千多个。从11月10日开工以来,全体民工、干部通过反右倾、鼓干劲,在整个工地掀起了人人献策、个个献宝的群众运动,大搞工具改革,采取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的办法,抓住挖、装、运、卸、压五个重要工序,及时组织铁匠、木匠、篾匠、石匠等技术人员六十多人,开办三个工地工厂,就地取材加工,就地改装修理,突击仿制、试制、创制、改良了九种工具。工地逐步做到爆破取土,索道、车、船运输,牛力磙压夯土,自动装卸,大大减轻了民工的劳动强度,各项工效扶摇直上。随着工效的普遍提高,工地劳力由一千一百人减少到七百七十人,节省出来的劳动力支援了其他工程和当前生产。这个工程原来计划需要六十天完成,现在预计可以很快提前完成。
高工效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土机械化本身的巨大威力,但另一方面也由于合理使用,充分发挥了各种工具的效能。开工之初,工地指挥部根据自然条件,认真进行了施工场地的规划和布置,对兴工取土进行了全面安排,根据先远后近、先低后高,规划用土,保证土源能经常供应。同时合理利用地形,随坡开路,遇水搭桥,先后开辟索道、滑道、木轨土火车道、人力畜力车道共二十六条,推广土火车四十二部、牛拉车二十部、胶轮车六部、人力独轮车一百二十部、运岩车三部、运输船二只、索道六根。在大工具上还安装了滑板、漏斗,作到装卸自动化,一般平均工效比肩挑提高四倍到十一倍。特别是用掏字形炮眼,深掏、筑紧的办法,充分发挥了土炸药爆破取土的威力,每人每天平均爆破一五四点七方土,比锄挖提高工效三十八点七倍。
超英水库在开工之初,部分民工对大修水利和实行土机械化施工的重要意义还是认识不清,信心不足的。但是公社党委坚持政治挂帅,加强具体领导。通过传达贯彻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精神,和中共湖南省委对兴修水利的指示,工地上及时开展了大鸣大放大辩论,通过回忆算账对比,提高了群众觉悟,一致认识到明年要继续跃进,首先就要大力修好水利,一定要千方百计提高工效,搞土机械化施工,力争早完工,早受益。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开展人人献策,个个献宝的群众运动,运用现场会的形式,就地试验,就地鉴定,就地推广,因此解放了思想,破除了迷信,创造发明不断涌现,使土机械化施工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逐步形成。(附图片)
山东省泗水县龙湾套水库的民工们,为了加速水利工程,掀起了技术革新热潮。这是他们创制的立轮式动力绳索牵引爬坡运土器,它可以提高工效四倍左右  新华社记者 任宗森摄


第2版()
专栏:

为明年农业丰收打好基础
河南广西大力冬耕深翻改良土壤
江西广泛展开冬季积肥造肥活动
新华社郑州5日电 河南省各地在认真加强麦田管理的同时,大搞冬耕深翻地和土壤改良。目前全省已深翻冬闲地二千一百七十一万亩。其中深翻八寸以上的达一千三百三十五万亩,并有八百四十二万亩结合深翻施了底肥。进度快的许昌专区已深翻地二百七十四万亩,占冬耕面积的80%;郸城、虞城、鹿邑、商丘等县市已完成冬耕任务。全省还结合深翻地改良土壤五百万亩。
目前,各地都在抓紧“大雪”前的有利时机,组织劳、畜力,突击冬耕,决心把四千万亩冬闲地在“大雪”前普遍深耕一遍。汤阴县已深耕土地二十八万八千多亩,占冬耕面积的52.7%。虞城县界沟公社实行边腾茬、边追肥、边冬耕、边平整土地的流水作业法,前犁后套,前耕后刨,加快了冬耕进度,提高了冬耕质量;全社已完成冬耕任务82%,深度都在一尺二寸左右。
各地在冬耕深翻地中,都因地制宜地制订了土壤改良规划,采取各种措施抓紧土壤改良工作。洛阳专区各县在山岗瘠薄地里修筑梯田、地埂来保持水土,并增施有机肥料加厚土层,已改良丘陵地一百九十四万亩。新县把冬耕的三万五千多亩黄土板结田,每亩都掺了沃沙土和塘泥二百多担。南乐、兰考、民权、长垣等四个县采用翻土,压碱,修筑沟洫台田和引黄淤灌的办法,改良沙碱地七十五万余亩。
为了加快冬耕和改良土壤的进度,各地还赶制了大批的深耕工具。滑县各人民公社都抽出一名党委书记、社长领导冬耕生产。全县还组织二千四百名铁木工人突击修配和改制冬耕工具一万多件。灵宝县在改革冬耕工具中,公社机械厂和生产队的修配厂起了很大作用。
新华社南宁5日电 广西僮族自治区已冬耕田地一千四百多万亩,其中深耕六寸以上的约占40%左右。
今年自治区的冬耕工作开始早,进展快,质量也比往年好。早在秋收期间,柳州、桂林、玉林、南宁等专区的人民公社,就实行边收、边耕、边冬种。秋收结束以后,这些地区又都组织了专业队冬翻深耕。深耕开始的时间大都比去年提前了一个月。鹿寨、马山等县有些人民公社,中稻、晚稻收完,深耕也就基本结束了。
在冬翻深耕工作中,各地出现了许多使用新式农具的标兵能手。忻城县隆充公社女青年社员陆秀玉,用两架双轮双铧犁,指挥四头大水牛,创造了日犁二十二亩的新纪录。不几天,来宾县大安公社社员黄有福赶过了陆秀玉,日犁二十四亩半。时隔不久,这个纪录又被宜山县太平公社社员韦天福突破了。韦天福的纪录是:日犁地二十五亩。横县南乡公社在开展了争上游、夺标兵、你追我赶的劳动竞赛后,每个劳动力由原来平均每日深耕地五分提高到三亩。
各地普遍采取了召开现场会和参观、评比、辩论等方法,总结了去年深耕和改良土壤获得增产的经验,反复批判“深耕起新土,田瘦不增产”等右倾保守思想。许多公社还专门成立了深耕指挥部,实行书记挂帅,建立了包工责任制,加强冬翻地和改良土壤工作的领导。
新华社南昌5日电 江西省各地社员广泛展开冬季积肥、造肥活动。截止11月底,全省已给每亩耕地平均积肥四十担左右,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五倍。
在积肥中,各级党委及时加强了政治思想领导。针对部分干部中存在的“无肥可积”、“要多积肥就不能积好肥”等右倾保守思想,及时召开了座谈会、群众大会,从宣传有利形势、算细账和总结丰产经验入手,开展了“粮食是宝,无肥成草”,“今冬多积万担肥,来年多收万斤粮”的宣传教育,鼓起了广大群众的干劲。广昌县的一百多个青年业余积肥突击队,利用早晚休息的时间,拾猪、牛粪肥三十多万担。
为了“多积、快积、积好”肥料,各地采取了经常性积肥和突击性积肥、专业队积肥与群众性积肥、集体积肥和个人积肥相结合的办法,做到人人、户户、队队都积肥。在积肥方法上,根据“靠山向山要,近水向水要”的原则,开展了“铲、割、扫、烧、拾、沤、造”等活动。许多地方还组织了积肥专业队、青年突击队、远征队等到深山远林和湖边安营扎寨,突击积肥。
考虑到明春农活紧张,为了节省运肥人力,加速改造低产田,各地在塘边、圳边、田头、地头大搞冬窖子和肥料基地。进贤县在田头挖肥窖三万八千多个。架桥公社土坊大队的队员们边铲草、边拾粪、边沤窖,全队七百一十多个粪窖,已积肥十六万七千多担,达到每亩有一个粪窖。上饶专区在一百多万亩耕地上建立了一万多个集体养猪场,积攒了大量猪肥。
在大量积肥造肥的同时,各地还采取办法积极“保肥”。有些地区为做到粪有窖、灰有棚、畜有栏,修建了厕所、粪坑、肥棚等,使肥料基地都有专人管理。对绿肥的田间管理各地也很重视,普遍进行了开沟排水、盖草防冻、施肥保苗工作。(附图片)
湖南衡山沙泉公社在深翻运动中,实行单牛改双牛、单犁改套犁等加深耕层的措施,保证深耕八寸 新华社记者 朱云风摄


第2版()
专栏:

甘肃水利科学研究推进生产
解决了水利建设中许多急待解决的课题
本报讯 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部门面向群众,面向实际,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了水利建设中许多急待解决的课题,有力地推动了生产。
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部门在中国科学院、水利电力部、地质部等的协助下,在今年的十三个项目、四十九个主要研究课题中,已经提出了三十多个生产报告和研究报告。其中卵石衬砌、黄土防渗和防湿陷以及山地灌溉等八项研究成果,经过鉴定和生产实践,证明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理论意义。同时,通过这些研究,撕下了“科学神秘”的帷幕,使水利科学研究成为群众性的活动。
甘肃省群众性的兴修水利给水利科学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例如,在地近戈壁,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的河西走廊,那里每年利用祁连山雪水灌溉,年水量有九十七亿多立公方。但是,由于缺乏引水控制和防漏工程,渠水损失量达60%到70%。这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衬砌渠道工程问题,如果采用现代化的工程设施来解决,在投资、时间、技术力量和物资供应上都有许多困难。水利科学研究部门总结和提高群众用卵石、草皮镶闸护险的经验,由小型渠道推广到大型渠道的防冲、防漏的衬砌工程上,获得成功。按照标准衬砌的渠道,安全抗冲能力提高了,防漏效能也由渠水损失70%降低到11%左右。群众的这项经验,从科学上加以总结和提高,就显示了它的优点和经济价值。它不受冰冻力的破坏,利于冬灌,容易护养。它利用卵石,就地取材,可以缩短工期一到三年,同时可以大大降低工程造价,符合多快好省原则。它还从理论上粉碎了“卵石不能组成有结构的整体”的说法,为贯彻“土洋并举”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开辟了道路。
引洮上山的水利工程是甘肃人民改造自然、根治干旱的伟大创举。可是,这条长达一千四百公里的渠道,三分之二以上盘绕山岭,经过黄土地区,容易造成渠道工程的渗漏、湿陷和塌坍。因此,怎样减少渗漏损失和避免湿陷破坏,以保证渠道安全运行、提高渠道有效系数、扩大灌溉面积,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新法很多,水利科学研究人员选择了当地群众容易接受和费用省收效宏的黄土夯实和黄土、石灰、红土掺合夯实的办法,深入工区设研究站,组织群众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证明:引洮总渠沿线的强湿陷大孔性黄土,一经分层夯实,土质就大大改变,渗透系数变小,湿陷性能减弱。为了避免因为间歇放水、气候、水流冲削等因素,防止防渗层发生裂缝,又在防渗层上铺填保护层。这就可以确保防渗层的效果并且延长它的寿命。这个问题的解决,保证了引洮工程的顺利进行。
甘肃省的水利科学研究工作,在短时间就蓬勃开展,有力地推动水利建设事业的跃进,这是党的面向群众、面向实际的方针的胜利,也是不断地向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思想和右倾保守思想斗争的结果。他们坚决贯彻执行科学技术研究紧密结合生产的方针,走群众路线。他们注意总结群众经验,而且把工地当作学校,把工程当作教材,把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交给群众。光是引洮工程工地就举办红专学校六百多所,培养了“土专家”十五名,“土工程师”二百三十多名,以及成千上万的农民技术员。这些农民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知识,一旦同具有科学知识的科学技术人员结合,“土”“洋”并举,水利科学研究工作就像春天的蓓蕾一样,转眼间花开灿烂。
(柳梆)


第2版()
专栏:

供应农村旺季市场需要
商业部门调运大批商品下乡
新华社5日讯 各地商业部门调运大批日用工业品和冬季防寒用品下乡,供应农村旺季市场。到11月中旬,黑龙江、辽宁、四川、山东、山西、陕西、江苏、浙江、安徽、云南、内蒙古等省、区,准备在第四季度供应的冬令商品已有80%下放到基层商店。
今年各地供应农村的旺季日用工业品数量比往年多,花色品种也显著增加。上海市今年第四季度供应各地的百货、棉布、针棉织品、药品等比去年同期增长一成,一向为农民喜爱的开襟卫生衫今年的供应量比去年上升40%以上。深色花布的新花样有四百多种。江苏省南京、常州、无锡、徐州、苏州、南通六个市的百货站供应农村的工业品的花色品种在一万至一万五千种左右。
各地在下放商品时,首先集中力量投放当令的防寒用品和生活必需品。目前各省下放的卫生衣裤、棉胶鞋、皮帽子、棉毯、围巾、火柴、暖水瓶等,已占第四季度供应计划的70%至90%以上。这些防寒用品准备得早,货源充足。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青海、新疆等寒冷地区早在8月份就开始安排冬季防寒用品的生产。
为了保证农村物资供应,各地商业部门与工业部门密切协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了货源组织工作,从10月份以来日用工业品收购工作进展迅速,成绩显著。各地商业部门还和交通运输部门加强联系,通过利用回空车船和开展捎脚运输等多种办法,提前把工业品运往农村。


第2版()
专栏:

我国民用航空事业迅速发展
伊尔—十八客机试航成功
据新华社5日讯 即将参加我国民航的“伊尔—十八”涡轮螺旋桨大型客机,今天完成了北京、武汉、广州、上海、北京间的首次试航,全程飞行十分顺利。这次试航胜利完成了在飞行指挥、通讯导航和地面设备等方面的预定计划,整个航程共四千三百八十七公里,实际飞行时间只有六个半小时。在这次试航以后,“伊尔—十八”型飞机不久即将在国际航线和国内主要航线上正式飞行。
“伊尔—十八”型飞机是苏联制造的,它是目前最新型的客机之一,特点是速度快,运量大,安全性好。机身装有四台功率很高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航行速度每小时六百五十公里,比普通的中型飞机快一倍多。飞机上有八十个软席客座,每个座位上都有通风装置和照明设备。由于机舱是密封的,而且有自动增压系统,座舱内的温度和湿度可以自动调节,因此飞机在七、八千米的高空飞行,乘客不会感到高度变化的不适,也不必使用氧气面罩。飞机上还装有最新式的无线电通讯导航、领航指示器等设备,能使飞机在复杂的天气条件下安全飞行和着陆。
“伊尔—十八”型飞机在12月1日从北京启航,先后在武汉、广州、上海等地停留,5日由上海返航北京。在这次试航中,曾经遇到比较坏的天气,但由于飞机性能良好,仪表指示准确,飞行始终都很平稳。在广州和上海停留期间,先后有四千多人参观了这架飞机,人们对这架新型飞机的完善的设备非常满意。
“伊尔—十八”型飞机的试航成功,标志着我国民用航空事业的迅速发展和航空技术的进步。目前全国除个别省区尚无定期班机外,其余以首都为中心的航线都已开辟。如果“伊尔—十八”型飞机加入航线飞行后,从首都到全国各个省的省会和自治区首府一般五小时之内就可到达,大大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


第2版()
专栏:

迎接海洋冬季鱼汛
沿海渔民扬帆出海捕鱼
新华社5日讯 海洋冬季渔汛到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省沿海渔民纷纷扬帆出海。舟山渔场已经进入冬季捕捞的高潮。
冬季是我国沿海带鱼、小黄鱼、七星鱼等鱼类发海的季节。今年沿海东北风较多,冷得较早,加上今年干旱,大陆排水少,沿海浮游生物(带鱼的饵料)繁殖很多,因而带鱼结群早,提早靠近渔场。因此,各地渔船都提早出海。目前舟山渔场正大捕带鱼。大陈和南、北麂等渔场七星鱼冬汛也发的好。福建霞浦县的小黄鱼大发海,并发现有大量的梭子蟹和海蜇。江苏省新海连市投入冬捕生产的第一批渔船,已捕获了大量鱼虾,打响了冬季生产第一炮,辽东湾和黄海北部渔区,因临近冰期,正组织转港参加冬汛生产。
今年沿海各地人民公社迎接冬季渔汛的准备工作也做得比较充分。冬汛准备期间,国家调拨了相当数量的木材、棕片、银丝线等物资,支援沿海各地人民公社造船补网。因此,今年冬汛出海船网比往年为多。沿海各省冬汛前都发出指示或者开过会议。中共江苏省新海连市委还派出负责干部随船出海指挥。中共浙江省舟山县委负责干部不但随船出海,而且搞试验船。
在冬汛捕捞的同时,沿海许多地区还进行了港养起水和贝类起滩工作。山东省今年港养的对虾获得了丰收,鱼的产量也有很大增长。
新华社济南5日电 山东省蓬莱县在冬季海水捕捞生产中由于大力革新技术,使捕捞的鱼、虾、贝、藻等产量直线上升,到11月20日止,全县已经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生产任务。目前全县大小渔船已全部出海,渔民们决心在12月份内再捕捞更多的鱼虾。
他们的技术革新是多方面的。过去,“母子船”出海作业时,“母船”的任务只是用来运送物资和供渔民吃饭睡觉。现在,蓬莱县经过改革,“母船”和“子船”能同时作业,使捕捞产量大大增加。他们还把拙笨的裤裆网改成轻快网,把坛子网扩大了网口,使每网的捕捞量都比以前提高40%多。起网的辘轳装上了滚珠轴承,起一条网能比以前省两个劳力。在工具改革的同时,还调整了劳动组织,作到了重点作业和兼作业相结合;一船多具,一具多用,一人多技,钩兼网,网兼钩,钩网结合;远洋捕捞和近海捕捞相结合;远洋近海捕捞和发动男女半劳力赶小海相结合;抓高产和抓经济鱼类相结合;捞鱼和狠捕虾、蟹子、贝、藻、海蜇一齐抓;水产品购销和物资供应相结合。
中共蓬莱县委为了加强冬季海水生产的领导,专门成立了水产指挥部,并且组织沿海工作组具体指导水产生产。各级干部都亲自和渔民一块出海捕捞,同吃、同住、同劳动。各公社、生产队都举行了誓师大会,设立比武台、英雄榜,掀起轰轰烈烈的海水捕捞群众运动。(附图片)
驻守在海防前哨的解放军某部战士捕鱼队,在渔民的帮助下获得了丰收。这是他们捕获的一部分鱼蟹  傅照勋摄(新华社稿)


第2版()
专栏:

移山造海的人们
——湖南湘潭县花石水库工地见闻
新华社记者 张茂兴 胡坚
离花石水库工地还有几里路,就听到人声喧嚷和阵阵轰鸣的爆破声。进入水库工地,看到社员们那种气吞山河的气概和他们创造的移山造海奇迹,更是深深地被感动了。
我们沿着新开的弯弯曲曲的渠道走向水库工地。过去,修水库都是先修大坝后开渠道的,但是这座水库今年却是主坝与渠道同时动手,齐头并进。领我们参观的人说:这条全长五十二里的大渠道,原计划两个月修成,结果全社动员,分段突击,八个晚上就修好了。现在全公社范围的八个小型水库、一千二百多处塘坝通通串连起来。全公社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网,就在大坝尚未完工的时候,已经形成了。
在水库右侧山头指挥所里,我们会见了公社党委第一书记成炳辉。他一直住在工地上。指挥所在一个不很高的小山上,站在山上正好看到整个工地半机械化施工的紧张而雄伟的场面。在宽、长不到两里路的工区里,有三、四千人围绕着主坝劳动,主坝已有七、八米高了,它的两边都开辟了一条条的车子道和人行道,运土的车子一来一去地来回奔驰着,把一车一车的泥土倒在那里。接着,七、八千斤重的大石碾马上压过来,代替了过去要许多劳力夯土的繁重劳动,大石碾压过的土非常结实。
在主坝左边山坡上,有两条土火车道。二十个车厢一上一下,来回奔驰。这种运土车厢只需要四个人装土,每天运土四百多立方米,比肩挑工效提高二十多倍。在山头指挥所的附近还架设了三道高空索道,装泥的“飞车”在空中来往穿梭,每小时运转一百多次,比肩挑工效高十多倍。看到这些动人的情景,我们联想到今年在人民公社的优越制度下工具改革发挥了多么巨大的威力。对于各地水利施工进度为什么那么神速,也就毫不奇怪了。
忽然,对面山上吹起了号角。这是土方爆破的信号。负责工地安全的干部已站在山头上招展着红旗,要人们到安全地带去回避。不一会,轰的一声,地动山摇,泥土冲到半空。烟幕消失后,才清楚地看到结实的土山头已给炸掉大半边,人们把炸碎的泥土装上车子,运到坝基上去了。
这里每天都要进行土石方的爆破,光是他们自己造的土炸药已经用了五吨多,因为工地安全工作做得好,工地从未发生过人身事故。由共产党员胡鉴泉、转业军人彭松如等组成的爆破小组,专门负责土方爆破和工地安全工作。他们一炮要炸三、四百方土,比人力挖土的工效要提高好几十倍。原来主坝附近有三个很高大的土山头,现在都炸成平地,把山土搬到坝基上去了。
山头指挥所草棚忽然震得摇晃晃的,仿佛发生了地震,一打听原来是涵洞里的石工们又在放炮炸石了。本来水库的放水涵洞是要用钢筋水泥的。因为钢筋水泥一时供应不上,有人想出一个好主意:打通这座石山来做涵洞,既省材料,又比钢筋水泥坚固。这是一条八十七米长,将近两米直径的大石洞,现在已打通了。石洞旁边有一个工地的临时小发电厂,由转业军人赵树根带着三个抽水机手在掌握,虽然这是十二马力的小发电机,但能点一百多盏电灯,保证了工地日夜轮班施工。
在石洞里,我们访问了共青团员彭树林。这位贫农的儿子,是在去年大炼钢铁运动中才学会凿石放炮的。可是他勤学苦干,进步很快。来到工地后,他就和老石工洪富十、苏界成等研究如何提高工效,他们采取深挖炮眼和打横洞等办法,首先创造了日进一点二米的高工效,带动整个涵洞工区工效都较原来提高两倍多。在没有导火线的时候,他用皮线穿在小竹筒子里作引子,既不怕潮又不怕水,效果很好。人人夸他是位“爆破能手”。
“搬山大力士”是谁呢?成书记告诉我们:就是在大堤上推车运土的社员徐先和。水库一开工他就邀集了五个社员成立了一个英雄小组,在二百三十米的运距内,二十多天来一直保持着每天每人平均运土十七立方米的高工效,徐先和推车运土的日工效最高达到二十立方米。他车子上的车箩大、装得满,一车土倒到坝基上就是一大堆,因为他带动三百多人在二十多天中就搬掉了一座小土山,“搬山大力士”的光荣称号,就在工地上传开了。
我们去访问徐先和的时候,他正在坝基外面一个山坡上吃午饭。蔬菜很丰盛,一大钵白菜拌芋头,还有一碗辣椒炒豆腐干。民工们高兴地告诉我们,今年工地上蔬菜真够吃个饱,他们不断称赞公社党委对工地生活抓得早、抓得好。原来早在水库开工前两个月,公社就抽调五百多人在工地种菜三百多亩,还准备了足够烧半个月的柴火。在水库工地上过到这样的生活,这是许多民工原来没有想到的。
在饭后休息的时间里,我们才有机会和徐先和攀谈起来。老徐个子不高,干起活来却浑身是劲,讲起话来斩钉截铁:“做自己的事,那能不发狠干”。他说:“冬天修塘,夏天乘凉。我们这里最怕干,今年整整车了五十七天水,才救出禾苗”。他站起来指着山谷对我们说,1957年冬天,他们就想在这山谷里修个小水库,只计划用三万个工,但是当时农业社只有一百多户,力量小,不敢动手。现在办起人民公社,社大人多,五十多万个工的大水库,一声喊叫就修起来了。
工地上电灯亮起来了,接晚班的民工继续在工地战斗着。他们和日班的民工一样多,虽然是初冬深夜,寒气逼人。可是他们一个个都是热气腾腾。这时,做日班的民工有的看电影,有的还是坚持着干活。马龙大队共产党员胡庆凡和他的爱人姜瑞英开展夫妻高工效竞赛正在劲头上,大队总支书记赶来下了命令,夫妻俩才收了工,双双到土坝上看电影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