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为一九六零年的更大胜利而斗争
  中共河北省委第一书记 林铁
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在毛泽东旗帜的指引和鼓舞下,河北全省人民深入贯彻了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决议,经过反右倾斗争,鼓足革命干劲,深入开展了增产节约运动,使河北省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取得了1959年持续跃进的伟大胜利。现在,河北全省广大干部和群众,正满怀信心地迈着英雄的步伐,跨入必将取得更大胜利的1960年。
找到了持续跃进的道路
1959年,河北省工农业总产值预计比特大跃进的1958年增长39.8%。在工业方面,总产值增长47%,钢增长34.8%,生铁增长二点四倍,煤增长43.2%。应该强调指出的是,1959年的工业大跃进是既高产又优质,既节约又安全的大跃进。绝大多数企业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的生产计划,有二千零七十个县以上的企业提前一个月跨入了1960年。在农业方面,总产值比1958年增长了24.2%,粮食、棉花、花生的总产量和生猪的发展,分别增长11、20、20和43左右。并且有两个专区二十三个县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超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四百斤指标。由于粮食生产的不断跃进,已经使河北省粮食达到了自给自足,这是河北省农业发展过程中一个有重大意义的变化。在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财政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也都超额完成了计划和有了飞跃的发展。1959年,在各个战线上,涌现了成千上万的英雄人物。他们高度发扬了共产主义风格,敢想敢干,勇于创造,大胆革新,忘我劳动,不计报酬,先人后己,相互支援,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他们的崇高风格,充分地表现了河北省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在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的大大提高。
在1958年开创的大跃进的道路上,接着又取得1959年继续跃进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了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和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现在已经使得人们愈来愈看得清楚,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给予我们的不是个别部门的跃进,而是整个国民经济的跃进;也不是个别年份的跃进,而是持续不断的跃进。可以说,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飞跃发展的基础已经奠定了,持续跃进的道路已经找到了。
持续跃进的事实,也充分证明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产物——人民公社,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是加速农业发展从而加速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前进的最好的基层的社会组织形式。
国民经济持续跃进的事实,又一次更加生动地有力地证明了无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或者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政治挂帅和大搞群众运动的方针。
正是因为我们坚定地贯彻执行了充分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总路线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坚决地整顿、巩固、发展了人民公社和坚决地执行了政治挂帅和大搞群众运动的方针,因而最广泛地动员了人民群众和最充分地发挥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保证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继续跃进。
总路线、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人民公社、政治挂帅和大搞群众运动,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创造出来的。1958年的大跃进,1959年的继续跃进,正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的胜利,正是我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思想的胜利。毛泽东同志的旗帜,是我们不断地由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旗帜。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企图阻碍我们的事业的发展而恶毒攻击的正是上述我们所以能够取得胜利的最根本的东西。但是,1959年活生生的事实如此有力地表明右倾机会主义的论调是多么荒谬,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是多么英明,我们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多么勤劳勇敢。
必须首先保证农业的跃进
我们绝对不因为已经取得的胜利,便认为作得够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愈来愈巨大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光荣任务。为了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技术革命以及同技术革命相辅而行的文化革命的新的历史任务,在党的八届八中全会上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又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争取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赶上英国的号召,提出了争取大大提前完成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要求。我们全省党的组织和全省人民必须更加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争取在今后的年份,首先是1960年国民经济的继续跃进。1960年是河北省农业技术改造必将更大发展的一年,是河北省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以及其他经济事业和文化事业必将更大跃进的一年。
在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跃进中,我们必须正确安排和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首先保证农业的跃进,通过农业的跃进,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如党中央所指出的,在我们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大物博的国度里,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这一点,毛主席早在1945年所写的“论联合政府”中就指出:“农民——这是中国工业市场的主体。只有他们能够供给最丰富的粮食和原料,并吸收最大量的工业品。”十年来,河北省经济恢复和经济建设的经验,充分地证明了农业的发展对于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演中,又进一步阐述:“我国是一个大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工业才有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为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这是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点。因此,我们必须把优先发展重工业和迅速发展农业结合起来,贯彻执行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针。
尽快地实现农业的技术改造,对于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有头等重要的意义。由于河北省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工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人民公社的日益巩固、壮大,我们有可能经过三、五年的苦战,基本实现农业的水利化、机械化和初步电气化。在为实现农业技术改造而进行的斗争中,应该先解决水的问题。只要我们坚持贯彻水利建设上的群众路线的方针,依靠人民公社的巨大力量,大干两个冬春,就能够在全省范围内基本实现水利化,解除旱涝灾害。为了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必须坚持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根据农业机械生产的情况,有先有后,由点到面,逐步实现机械化。同时,必须大搞工具改革,制造土工具,土机械,作到土洋结合,由土到洋,积极地为机械化创造条件。同样,为了保证农业增产,解决肥料问题,也必须土洋结合,而且要以土为主。这就是依靠大搞养猪,增加有机肥料。一头猪就是一个小型的有机化肥厂。因此,我们必须在畜牧生产上掀起一个大革命,立志明年全省达到按农村人口平均一人一猪,有些地区还应该努力争取超过。
这里还必须强调指出,农业增产的“八字宪法”是保证农业丰收的根本大计,坚决地贯彻执行,并且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八字宪法的园田化的水平,就一定能够保证1960年农业生产的继续跃进。
工业方面要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在促进农业生产全面发展的同时,应当积极地进一步发展轻工业生产,以供应人民更多的生活必需品。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收入的增长,广大人民对生活必需品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我们的轻工业生产应当努力去适应这种要求。为了增加轻工业产品的产量,首先要求农业提供大量的多种多样的原料,并且还要千方百计地扩大各种原料的来源,积极开展对于农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为了进一步改变河北省轻工业生产的面貌,一方面,必须进行轻工业的重点建设,增加设备,补足缺门,按照合理布局的原则有计划地发展县社加工工业;同时,还要积极地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向高、精发展。
为了支援农业的技术改造和坚持工业的高速度发展,1960年工业战线上应当继续贯彻执行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方针。一方面,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提高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的水平,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继续开展高产、优质、节约运动,充分发掘原有企业的生产潜力。同时,要在全国统一规划下,积极地重点进行新企业的建设,特别是加强电力、矿山采掘、原材料工业等薄弱环节的建设,以及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石油的勘探和开采工作。
工农业生产的跃进,必须有交通运输业、商业以及财政和金融工作的大力支援。所有这些方面,在1960年都应当继续跃进。交通运输方面,应当进一步发挥原有设备的潜力,加强铁路和港口的建设,增加新的运输设备,加强各有关方面的协作,大力组织民间的运输力量,发展短途运输,使运输适应工农业生产跃进的需要。财贸工作要从生产出发,通过交换和分配,促进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发展,以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把文化革命推向新高潮
为了适应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的需要,为了配合工业、农业的持续跃进,必须大搞文化革命,使已经开始的文化革命运动推向新的高潮。工农业的高速度发展,需要大量的具有共产主义觉悟和文化科学知识的技术干部和工人。因此,在1960年,我们必须继续大搞普及文化、大办技术教育、大办业余教育,积极提高高等教育,以便用最快的速度提高工农群众的共产主义觉悟和文化科学知识水平,逐步完成工农群众知识化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大跃进的经验证明,要多快好省地进行文化革命,必须彻底反掉右倾,全面规划,大搞群众运动,认真贯彻执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下,实行全党全民办学。即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机关、人民公社办学并举,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儿童教育与成人教育并举,学校教育与自学并举,免费教育与不免费教育并举,充分调动社会上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来满足群众的需要和国家建设的需要。
我们必须注意在文化教育大普及的同时,抓紧重点提高的工作。树雄心、立大志,坚决拿下现代文化科学堡垒,迅速地掌握世界科学技术的尖端,培养建立起一支工人阶级的技术干部队伍。同时,要使我们的文化、艺术、卫生、体育事业和其他文教事业都有相应的发展。
我们能不能够胜利实现1960年的继续跃进呢?回答是肯定的。我们具有一切必要的有利条件和许多有利因素,以保证实现1960年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继续跃进的光荣任务。正如前面所说,1959年继续跃进的胜利和反右倾斗争的胜利,为1960年的继续跃进提供了政治思想的和物质技术的有利条件。广大干部和群众,经过反右倾斗争,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以及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的方针,不仅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的正确道路、正确方法,而且正是持续跃进的保证。因而,他们对于执行总路线和党的方针的信心、决心和干劲更大了。同时,经过1958年和1959年的实践,我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我们的人民公社经过整顿,在向自然斗争以及在两条道路斗争中,已经走上巩固的和健全发展的道路,对于生产的发展,必将愈来愈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的物质技术基础,经过连续两年的跃进,不论从工业生产的设备能力,或者是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来看,都比过去的条件强大的多了。只要有更大的干劲,充分运用和发挥这些有利条件和有利因素,我们就一定能够胜利地完成1960年的经济、文化建设的任务。
总路线是一切工作的纲
为了1960年取得更大的胜利,河北全省党的组织和全省人民必须更高地举起总路线的红旗,把总路线作为提起一切工作的纲,作为夺取更大胜利的动力。要坚持总路线,就必须深入开展两条道路的斗争,用党的总路线,进一步武装群众,不断地反对右倾思想。要知道,右倾思想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是会经常出现的,它束缚群众的思想和手脚,阻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高速度发展。不断地批判和克服右倾思想,就可以使群众的革命热情不断地高涨,也就会使社会主义建设的群众运动更加深入地持久地发展下去。
为了胜利实现1960年的任务,为了不断地发展生产和建设,必须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并且把这个运动推向新的高潮。在工业和基本建设战线上,当前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必须按照放手发动群众,一切经过试验的原则,围绕生产中的关键问题,积极地改进设备,改进操作方法,改善产品设计,采用新的原料、材料和寻找代用品,并且使手工劳动逐步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降低原料、材料的消耗。同时,应当努力攻克尖端技术。不论设备陈旧的中小企业、还是现代化设备的大型企业,都应当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中,必须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能采用洋办法的就采用洋办法,不能采用洋办法的就采用土办法,把洋的和土的结合起来。现在河北省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已经广泛开展起来,并且创造了很多好经验,应该及时总结推广,以推动运动进一步地深入发展。
在一切企业单位和农村人民公社,要进一步广泛开展比先进、赶先进、学先进、帮后进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开展这种竞赛,变少数先进者的生产水平为全社会的生产水平,这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提高生产的重要方法。目前有许多的先进生产者和先进生产单位,不仅自己保持先进,而且帮助落后赶上先进的水平。这是一种值得大大发扬的共产主义风格,是人民群众共产主义觉悟进一步提高的重要表现,这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群众运动深入发展的最重要的特点。有些企业单位实行的技术表演赛和许多人民公社在队和队、社和社之间开展的“携手赛”,以及不少单位和地区创造的其他竞赛形式,对于推动“比、赶、学、帮”的运动,有重要作用,应该广泛地加以运用。
为了胜利地完成1960年的任务,我们还要大大提倡社会主义的大协作。不仅在一个企业内部,在各个企业、产业之间,在生产、运输、供应各个环节之间,在人民公社之间,都要提倡大协作。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决定了个人和集体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和相互协作的必要性,因而必须和能够自觉地互相支援和密切协作。这种协作可以创造出新的更大的生产力。为了我们事业的迅速发展,每一个地区或企业单位,都要大大发扬服从集体、照顾大局、先人后己、相互协作的共产主义风格。
为了胜利地完成1960年的任务,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高速度地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发扬自力更生和勤俭建国的精神,坚持苦干、实干、巧干相结合。我们过去这样做了,取得了持续跃进的伟大成就。为了以最快的速度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必须继续艰苦奋斗,克勤克俭,必须多积累一些,少消费一些,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把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要把对群众的政治教育和物质鼓励结合起来,而且必须以政治为灵魂、为统帅。只有抱定共产主义的雄心大志,发扬不断革命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我们的伟大目标。
为了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了胜利地担负愈来愈大的建设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宣传运动,加强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加强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深入具体的宣传,用总路线的精神进一步武装群众。必须指出,绝不能因为反对右倾机会主义思想的斗争已经取得巨大胜利而稍微放松政治思想工作,恰恰是这个斗争的经验深刻地说明了,坚持贯彻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是一场严重的阶级斗争,说明了在政治思想战线上两条道路、两种思想、两种世界观的斗争是长期的。没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就不可能坚持贯彻执行党的总路线。因此,在全党掀起一个深入持久的学习毛泽东同志思想的运动,用毛泽东思想进一步武装我们的头脑,对于保证党的总路线的贯彻,对于保证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胜利发展和在将来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有极其伟大的意义。
让我们全省党的组织和全省人民更高地举起毛泽东同志的旗帜,奋勇前进,为夺取1960年的更大胜利而斗争。
(文中插题是本报编者加的)


第7版()
专栏:书刊评介

  让农学遗产为社会主义服务
评“中国农学史”(初稿)上册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编著 科学出版社出版
  伍仁
我国勤劳而智慧的农民在几千年生产斗争的实践中,创造了并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其中有些经验到今天仍为农民所沿用,并在农业生产大跃进中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有些好经验因历史条件的限制而未能推广,甚至被忽视和遗忘。
我国古代有些农学家,曾经总结当代及其以前的农民生产经验,写过一些农学著作,这些都是很可珍贵的农学遗产。但是,毕竟由于历史条件和阶级条件的限制,他们的著作不可能完全合乎科学。“五四”前后,一些“国粹主义”者极力维护的“国粹”,其实只是封建主义的糟粕;而一些资产阶级科学家又只崇拜西方,既轻视我国农民的生产实践的经验,也漠视祖国的历史遗产。他们都不可能对我国的农学遗产进行科学的总结。
因此,我们今天的科学工作者,就必须遵照党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祖国历史的珍贵遗产,其中包括农学遗产,进行整理研究,批判地给以再总结,使其更好地为当前的政治和生产服务。最近出版的“中国农学史”(初稿)上册,就是遵照党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并在党的直接领导之下,靠集体力量,以跃进精神,科学地总结我国农学遗产的一个成果。
这本书根据古代农书或有关农事记载的书籍,比较全面地分析了我国各种农业生产技术和农学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上册从我国原始农耕的发明起,中述各方面农业生产技术的起源、演变及其革新,到“齐民要术”所反映的北魏末期(公元五、六世纪之交)的发展情况为止,共分九章,约三十余万字。
本书在叙述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对于每一新技术的发明和发展,既强调它们是历代农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的创造,也不抹煞古代农学家的贡献。对古代的主要农学著作的内容、科学原理及其对生产实践的作用等等,都就各书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立场、观点及其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或批判。一般地说,这一方面写得比较好。同时,书中也着重探讨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和农学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不过,在论述发展过程方面,比较详细和明晰;而在阐明规律性方面,却比较差些。此外,在分析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过程时,都联系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作了论述。
本书在各章的论述中,也努力联系当前农业生产科学的实际进行分析。例如,在第六章论述“氾胜之书的作物栽培原理和丰产方法”和第九章论述“齐民要术在作物栽培原理上的发展”时,都是这样做的。并且书中还对资产阶级学者的“土地报酬递减律”和“人口论”的反动学说作了批判。
关于我国古代农具的演变,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和利用,各种农业生产技术的发明、应用、成效及其改进的情况等等,本书都就其产生和发展的时间、地区和条件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而详细的论述。这方面写得比较好,费的功夫也很大。就某一角度说,这本“中国农学史”又是一本中国农具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史。目前,关于中国通史的编写和讲授,一般对于农业生产力方面的论述,都比较简略,这是一大缺憾。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因此,只知道阶级斗争的历史知识,而不知道生产斗争的历史知识,便不能了解历史的全貌。而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密切地相互依赖着的两个方面,不了解历史上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便很难深入研究当时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中国农学史”的出版,将能部分地补救上述的缺点。
这本书当然也有缺点。主要的是:很多章节中论述的重点不突出,有些论证离开主题太远,不免流于繁琐等等。例如,在第七章第一节中,参证“山海经”一书的著作时代是必要的,但是引用不少史料来论证“山海经”是地理类书籍便不必要了。又如,在第九章第一节中强调“齐民要术”作者贾思勰的地主阶级立场是必要的,但是用不着加以反复的论证,因为贾思勰的阶级立场较为明显,不会引起什么疑问和争论。另一方面,书中在强调贾思勰的阶级立场之后,没有肯定他编著“齐民要术”一书所起的积极作用,也不妥当。
在运用政治经济学的名词概念方面,书中也有不谨严或欠妥之处。例如,生活资料谋取方式就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而第二章第三节论述“诗经时代生活资料谋取方式”时,只是列举那时人们吃的什么、穿的什么,来论证生产项目的多样性,这和生产方式这一概念的实际内容不相符合。又如,在第二章和第三章中,笼统地强调个体经济比集体经济优越,而没有从生产关系的变革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没有从当时农民个体经济的关系(无论是自由小农或佃农)比原始氏族公社或农村公社关系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方面加以论述,这是很不妥当的。
第五章第二节中说推动前汉初期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在于一部分中家或中民这一阶层,他们是中小地主阶级,同时又是生产者或亲自指导生产者”。这是理论方面的明显错误。因为,地主阶级不论大中小,都是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不是生产者;而当时的封建经济虽然是进步的生产方式,但是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也绝不是中小地主阶级,而是农民劳动群众及其所进行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至于书中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方面的一般缺点或不足之处,一是阐明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规律性不明确,不突出;一是在连带叙述各个时代的经济状况时,多流于一般的论述,很少从生产关系和农业生产力(包括农具和生产技术等)的相互依赖互为影响的辩证关系作进一步的分析,更没有论述当时阶级斗争如何起着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历史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