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上海三十多个机械制造厂大协作
为各地赶造轻工业设备
新华社上海电 上海轻工业机械制造业正在为明年轻工业继续跃进制造各种机械设备。市轻工业机械制造工业公司所属三十多个工厂,在今年最后半个月内,将制造出几千台轻工业机械,其中有日产十吨的全套造纸机械设备、日榨一吨和日榨三吨的榨油机械设备,以及罐头等行业所需要的几十种专用设备。这些产品大都是用来装备县办工业和公社工业的。
目前,各轻工业机械制造厂正针对设备、人力、铸件供应等方面的问题,展开技术革新大协作,有人出人,有机器出机器,集中力量赶制部件,抓紧配套。职工们把技术革新的矛头首先指向提高老式中小机床的加工能力方面。在日榨一吨的榨油机上,有一种外径达七百八十毫米的皮带盘,需要在一丈二尺以上的大车床上加工。江湾机械厂没有这种设备,就运用“蚂蚁啃骨头”的先进经验,用两部较小的车床同时加工,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厂还在四尺半老式车床上装上两把外旋风切削刀,效率比齿轮车床提高十六倍,这一项改进就等于增加了十五部八尺精密齿轮车床。星火机械厂在加工榨油机的“油排骨”部件时,在车床上加个转盘,使它发挥了铣床的作用。市轻工业机械制造工业公司经常派人下厂检查生产进度,一发现有新的革新,立即召开现场会议推广。到目前为止,这些机械的重要部件大致都已完成或接近完成。12月初才投料的一批部件,也正在加紧赶制。
今年4月间,上海工业部门为了适应各地发展中小型工业的需要,在机械工业局所属的一些制造大型轻工业设备的工厂以外,又成立了轻工业机械制造工业公司,把三十多个规模较小的五金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织起来,专门制造各种中小型设备。在第二、第三季度内,这些工厂已经造出了两千多台油脂化学、食品等工厂用的机械,并且协助上海造纸厂修理了许多造纸机械。各厂的制造技术有很大提高。例如星火机械厂原来是一个只能做些简易工具和配件的小工厂,现在不但能够制造各种食品、光学玻璃机械,而且造出了精密的齿轮车床。过去只是为上海二十多家造纸厂修机器的造纸机械修配厂,也开始生产成套造纸机械。第四季度以来,这个公司根据上级的指示,决定由原来主要为上海本地服务改为面向全国,接受了大批轻工业设备的制造任务。(附图片)
上海纺织印染工业职工积极制造新设备,革新旧设备和改进生产技术,为明年生产更多的高支纱、高档布创造条件。这是上海第二棉纺织厂职工设计、制成的精梳机。       新华社记者 杨溥涛摄


第3版()
专栏:

  采购原料 培养技工 检修设备
内蒙古轻工业手工业部门积极“囤粮”“练兵”
新华社呼和浩特27日电 内蒙古自治区各地轻工业和手工业部门,正在收购原料和材料,培养技术工人,检修设备,为明年生产作准备。
全区各轻工业工厂在轻工业厅的统一领导下,派出供销人员配合商业和运输等部门,到指定的农村、牧区和工矿区收购原料和材料。包头市轻工业部门,到12月初已经收购到原料材料三百一十五种。包头糖厂、造纸厂等单位,建立了负责收购原料材料的机构,设立了固定的收购小组和收购点。包头皮革厂组织技术人员到屠宰厂协助剥猪皮,超额完成了原订猪皮收购计划。现在,包头市大部分轻工业和手工业生产单位明年第一季度需要的原料和材料已经准备好了。呼伦贝尔盟各旗、县进入冬季以来,加强原奶收购工作,已为明年第一季度的乳品生产准备好充足的原料。哲里木盟收购了木材、马铃薯、猪皮、土碱、芦苇、柳条等原料材料,其中芦苇和柳条的收购总量已占1960年全年需要量的60%到90%。各轻工业工厂还发扬共产主义精神,互相协作,互相调剂原料材料。许多厂矿还和原料产地的人民公社建立了经常的原料供应关系。
全区轻工业和手工业部门正在加紧培养训练工人和技术干部、管理干部。今年在草原牧区新建成的三百六十多个乳品厂都配备了全套工人。有的工厂采取师傅带徒弟的办法,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呼和浩特第一毛纺厂从12月以来开展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帮后进的竞赛,使80%左右的新工人进一步熟练了操作技术。
检修设备的工作目前也正在进行。新从呼和浩特市技术工人学校毕业的几百名技术工人,最近已分赴各地协助工厂,检修设备。昭乌达盟宁城县八里罕糖酒厂制成许多简易设备,改进了操作方法,为明年生产开门红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第3版()
专栏:

  制造大型机床的一项重要革新
武汉重型机床厂用钢筋混凝土作刨床床身
据新华社武汉讯 武汉重型机床厂试制成功一台床身用钢筋混凝土浇铸成的龙门刨床。
第一机械工业部最近在武汉举行的全国钢筋混凝土机床国家鉴定会议鉴定证明,这台机床性能良好,水泥床身的刚度不低于铸铁床身,机床精度和性能完全符合标准。这台刨床能加工宽一米五、长四米的部件,经过切削试验,加工出的部件精度也达到规定要求。
钢筋混凝土机床是去年工业企业技术革新运动中的一项重要创造。武汉重型机床厂为了发展这个创造,巩固大跃进的成果,今年在科学研究部门的协助下,对这种机床的结构和工艺作了深入的研究,又试制成功这台钢筋混凝土重型刨床。
国家鉴定会议肯定了钢筋混凝土重型机床具有五大优点:(1)大量节约金属,每台铸铁件所用的铸铁由九千五百公斤降低到四千三百多公斤,还可以节约木模所耗用的木材。(2)化大铸件为小铸件,对克服目前大型铸件供应不足的困难有重大作用。铸铁床身重九千六百公斤,改用混凝土床身后最大铸件仅六百五十公斤。(3)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能力,例如铸铁模型一般要三千五百个小时作一个,而水泥铸件只要一千个小时就能完成,其他如浇铸后冷却和清砂时间都大为缩短。(4)由热加工改为冷加工,使劳动条件大为改善。(5)可以降低成本一千元以上。


第3版()
专栏:资料

  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
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是根治和综合开发汉水的关键工程。
全长一千五百三十公里的汉水,流域面积有十七万四千平方公里,六百多亿方常年径流量(黄河是四百多亿方)。由于上游雨量大而又集中在夏秋两季(7月到10月的降雨量占全年雨量的65%),加上地势陡峻,径流集中迅速,而中、下游河槽狭窄,泄量很小,中、下游地区经常遭到洪水灾害。根据历史记载,从1931年到1948年十八年中,汉水就泛滥成灾十一次。兴建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就是要从根本上治理汉水。
这个工程位于汉水上游与支流丹江的汇合处——湖北省光化县以上三十公里的峡谷间。
整个枢纽工程包括混凝土大坝、发电站、左右两岸土石副坝和通航建筑物等四个部分。坝长三千一百米,其中混凝土大坝长达九百零二米,坝高一百一十米,相当于三十多层楼高,是我国现时最大高坝之一。整个工程完成后,水库总容量为二百八十三亿公方,可以控制汉水洪水期集水面积的68%,从而能够彻底消灭汉水有纪录以来的最大洪水(约为百年一遇)灾害,保障中、下游数百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水库建成后,可引汉水灌溉属于河南、湖北两省十二个县一千二百多万亩农田,加上唐白河本身的径流,可使唐白河区域发展为一千五百多万亩的大型灌溉区,预计每年可因而增产粮食七十多亿斤,棉花二百万担。
丹江口枢纽发电的装机容量为九十万瓩,年平均发电量为四十五亿七千万度。如果它同洛阳、黄石、宜昌等地发电联系起来,就将构成我国中部的一个巨大的电力网。
丹江口枢纽工程建成后,五百吨至一千吨的轮船,可以从武汉通到丹江口;三百吨的船舶也能终年从武汉到陕西的白河。由于丹江口水库面积达一千多平方公里,利用来养殖淡水鱼类,收益也将是十分可观的。
丹江口枢纽建成后,只要把从丹江口引水灌唐白河灌区的总干渠延长,并增加若干过河建筑物,就可以把汉水引到黄河和淮河去。这对解决华北、淮北地区的缺水问题具有重大作用,同时,还可以利用总干渠开辟南北大运河,对发展南北交通极为有利。


第3版()
专栏:

  土洋并举的胜利
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兼汉江丹江口工地党委书记 张体学
古老的三千里汉江,在今年12月26日,被参加建设的十万大军斩断了。从这一天起,不驯的汉江就开始控制在人民的手里。根治汉江的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跨上了一个新的阶段。人民的汉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是在去年9月1日正式开工的。开工前后就展开了两条道路和两种思想的激烈斗争。斗争的焦点,具体表现在丹江口工程能不能在当时开工和能不能在机械设备不足的条件下采用土法开工两个问题上。这是个原则性的争论。它的实质是我们在现时就根治汉江呢?还是在将来根治汉江?是遵循着党的总路线多快好省地开发汉江呢?还是四平八稳,慢慢吞吞地开发汉江?这是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的斗争,是拥护总路线和不拥护总路线的斗争。湖北省委给汉江丹江口工程提出了“政治挂帅,加强领导,依靠群众,自力更生,以土为主,土洋并举,先土后洋”的建设方针。工地党委坚决执行了党中央和湖北省委的指示,采用土法在去年9月1日开工了。今天,汉江截流的胜利就为这个斗争作出了结论:认真执行党的总路线和实现总路线的一套完整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按照我们的党和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指示的道路前进,是无往不胜的。汉江丹江口工程建设的胜利,是党的总路线的胜利,是人民公社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一个工程能否开工取决于准备工作做得如何。根治汉江这样大的河流更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是共同的认识。但是,有些人却把所谓准备好片面地理解为必须具备充分的机械,完整的动力和现代化的交通条件。有了这些条件方能开工。没有这些条件就不能开工。汉江丹江口工地当时并不完全具备这些条件,也就不能开工。汉江丹江口工地党委和这些同志不同的看法是:准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准备,一是物质准备,而关键在于思想准备。当人民群众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而积极行动起来,就能克服各种困难,加速完成物资的准备。根治汉江是人民群众几千年来的迫切愿望,思想基础是十分巩固的。要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动群众,具有战必胜、干必成的信念,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这些同志的错误就在于他们考虑了千条百条,却忽略了一条:人才是生产发展中的最活跃的决定性的因素。他们看不见人在掌握客观事物的规律以后,就能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促进事物的高速度发展。他们看不见党的领导,看不见公社化了的人民群众的力量,光是坐在办公室里拉计算尺、写方案,算来算去,就得出了个错误的结论:这办不到,那不可能。  建设一个工程必须有适合的施工方案。根治汉江这样大的河流更应当有适合当前具体条件的施工方案。这也是共同的认识。有些人却把建设巨型水利工程局限在只能用钢板桩、木板桩等“洋”办法上;当实行这些办法的条件不具备时,就寸步难行。他们完全忽视了祖国人民千百年来与洪水作斗争的经验,违背了党实现总路线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与这些同志相反,汉江丹江口工地党委高举着总路线的红旗,根据群众总结的荆江分洪、汉江分洪、荆江大堤车弯堵口、新滩口堵口的治水经验采用了以土赶水、土砂石组合围堵来修筑工程右岸的第一期围堰。工地党委将这个方案交给群众讨论,群众的结论是:这样以土赶水,将水下工程变成了陆地施工,保证了安全;技术简单,群众易懂,可以保证工程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质量施工。这样实行“土洋并举、先土后洋”的方针,就为根治汉水大大地赢得了时间和速度。尽管这样,也还有些同志怀着无穷的忧虑,耽心在这样大的汉江上建土围堰,会不会出现围堰崩塌的现象?人能否和洪水赛跑?但是工地党委始终遵循着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教导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坚持以整风为纲,以政治为灵魂,大搞群众运动;有困难便向群众请教。十万大军刚齐集工地,党委就提出了:汉水要不要治?为谁治?谁来治?怎样治?在群众中展开热烈的辩论。通过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十万大军的干劲起来了,他们是这样热情地歌颂大字报:“大字报,像太阳,红红绿绿放光芒,照得战士精神爽,促进红旗随风飘。”工地党委又根据群众的要求提出了“关心工程质量,要胜过关心自己的眼珠”的号召,工人和农民们都以他们自己的体会说:“眼珠是个人的问题,工程质量是湖北、河南两省人民的问题,甚至是全国人民的问题。”在丹江口工地上,到处都是速度第一、质量第一、勤俭第一的红旗在迎风招展;到处都可以听到群众在歌颂高速度万岁,群众运动万岁,大字报万岁!工人和农民们,以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六十多万土石方,筑起了长达一千二百多米的右岸第一期围堰工程,战胜了汉江上百年一遇的桃汛!在一年零四个月里完成了九百二十万土石方和四十一万方混凝土,经历了暑期大汛的考验,又斩断了汉江!事实证明,土法上马已经在丹江口水利工程建设中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在这个胜利的面前,大型水利建筑工程不能用土办法的迷信是不攻自破了。丹江口工地的十万建设者和全国人民一起欢呼党的总路线的胜利。这是在党中央和湖北省委关怀下,在全国各地人民的热情支援下取得的胜利。现在,这个以土法上马的工程正在迅速地向半机械化和机械化施工的道路迈进。去年9月,这里只有三十瓩的发电设备,只有三百二十多名工人;现在有了一万三千瓩电源、两千多台机具,有一支万人的有一定政治素养、文化水平、技术能力的人民水工队伍。丹江口工地不仅是一个水利建设基地,而且是一所最好的群众性的水利“大学”。十万建设者在这里修建水库,锻炼思想,学习文化。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已经由一个普通的工人和农民,变成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尖兵。人们已经热爱上了自己建设的这个地方,以“丹江口人”的称号自豪。他们说:看到丹江口工地的建设,真是越看越高兴,越看越有劲!
在一年多的施工过程中,汉江丹江口工地依靠群众的力量,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在胜利前进的道路上,工地党委时刻记取着毛泽东同志的教诲:“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不断地以这种思想教导全体职工。汉江丹江口工地是没有什么经验的,如果有,那就是:在党的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在领导上坚持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方法上强调土法施工、洋法施工并举。
汉江被人民斩断了。这只是胜利的开端,更加艰巨的任务还在后头。工地党委正领导全体职工,以革命的英雄气概,乘胜前进。


第3版()
专栏:

  十万雄师斩汉江
  本报记者 曹葆铭 田庄
去年6月,湖北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的设计刚作出正式鉴定,便遇到一个问题:什么时候动工兴建?有人分析情况说:这个工程将蓄水二百八十多亿立方米,造起一个一千多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比洪泽湖还大。它的六百多米长的拦河大坝有一百二十五米高,要浇灌三百二十多万方混凝土,并且安装巨型发电机和升船机,按照惯例,修建巨型工程都有个相当长的施工准备阶段,要事先修筑铁路、调集器材,建起施工基地。这样,最早也得在今年冬季才能正式动工。以湖北省委书记、省长张体学为首的一些同志,却根据省委提出的“政治挂帅,加强领导,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土洋并举,以土为主,从土到洋”的方针,分析了另一个情况:丹江口工程早一年修起来,就能早一年解除汉水给两岸人民带来的威胁,就能早一年灌溉一千五百万亩田地,多发四十五亿多度电。他们认为,两岸人民有根治汉水的迫切要求,而工程和地质资料齐全,只要认真依靠群众,便能战胜施工中的各种困难。他们提出了“先上马,后加鞭”的意见,主张提早开工,用开工的行动来促进各种条件的成熟,加速工程的进展。
能不能提早开工的关键,还在于用什么方法进行水下施工?按照原来的施工设计,是用钢板桩作围堰,然后在围堰里清理基坑、浇注混凝土。这样就得二千一百吨钢板桩,国内没有大批生产,向国外订货最少也得推迟一年才能开工。后来改为木板桩围堰,也得十米长、三十分米宽的杉木三千立方米,武汉一时凑不齐,临时从山上运来,也赶不上枯水施工季节,要把工程推迟。张体学同志又召集全省十大水利工程的负责人到丹江口开现场会议,找寻新的施工方法。荆州专区副专员饶民太——这个在修建荆江分洪工程中的模范县长和漳河水库总工程师杨铭堂,根据祖国传统的治水经验,提出了“以土赶水”的土沙石组合围堰的方案。这样,从工地左岸纪家崖和小江村开石,从右岸黄土岭取土,从下游附近的鱼浪滩挖沙,不用一块钢板桩和一块木板桩,便能施工。同时,祖祖辈辈就同洪水斗争的两岸人民,对这种施工方法有着丰富的经验,用不着从头培训技工。
巨大的丹江口工程,就这样在党和人民的支持下,提前用土法开工了。
去年9月1日开工那天,丹江口工地总共只有千把人,连开山的两百斤炸药也是从邻近的光化县借来的。但是,一声炮响,就像春雷般地响遍了汉江两岸和全国各地。三门峡和淮河工地给他们送来了技术工人。长江南岸的松滋县给他们派来了以虎渡河截流英雄丁永善为首的五百多名治水健儿。汉江两岸的十七个县一百一十七个公社,更派来了千千万万的优秀儿女。丹江口工地在10月初就聚集了两万多人,11月初增加到六万多人,最后更达到十万多人,组成了大战丹江口的十万雄师。
在那些日子里,到处都能见到父子、兄妹争着报名的事,年轻的说他身体壮能吃苦耐劳;年老的说他治水经验多,总之,都要到丹江口去!谁能阻止他们这种热情呢?天门县麻泽公社的五十岁的社员郭信千回忆起1935年至1940年六年连淹五水的情景:他的岳母和舅哥被洪水冲走了,他的二妹饿死了,他的其余的三个妹妹送给人家当了童养媳,他自己流落外乡帮工,一连七个冬天都只穿条单裤。在汉水两岸的农民,那家没有这样一段辛酸事呢?他们有首人人会唱的民歌:“大水浪滔天,十年倒有九年淹,卖掉儿子把米换,卖掉女儿好上捐,饿死黄牛打死狗,背起包裹走天边!”这反映了当时人民所受的灾难。现在要根治汉水,把水患变为水利,郭信千和千千万万的人们,都背着行囊,带着工具,从四面八方汇合到丹江口来了。
提前修建丹江口工程反映了人民根治汉水的迫切要求,激发了人民向自然开战的革命热情。工地当时没有工棚,他们就自己盖;没有道路,就自己开;没有工具,就自己造;他们战胜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在急湍的汉水两旁的山岭涧谷里安扎下连营寨了。这些民工们还自动组织起“火箭”、“飞虎”、“武松”等突击队,在山上、河下开展起热烈的竞赛。在人群密布的工地上,到处都能见到穿着一色运动服的小伙子和姑娘,他们按照民间的习俗,随唢呐伴着锣鼓的急促节奏,一行行地挑着土筐飞跑。年老的吴孟成、郭信千也不服输,把年岁大些的民工串连起来,跟青年们比赛。他们挑的多,走的快,闹得一些领导干部都来劝说他们:“丹江口不是一天能修起的,要把劳逸结合好啊!”
就是这支斗志昂扬的队伍,他们在五十天当中,便削平了黄土岭,劈开了小江村,挖空了鱼浪滩,把一百多万土沙石方倒进河里,在河上筑起了十米高、六米宽的围堤一千二百米,把激流的汉水逼到左岸只有三分之一的河槽里了。紧接着,他们又一边加高加固围堰,一边抽水,清理基坑,使万载汉水露出了岩面,千年深渊现出了潭底。
3月,右岸的河下正在紧张施工。按照原定计划,3月的低水围堰只防御九十三米高程(从吴淞口算起)和三千七百个流量(每秒钟流水多少立方米)的桃汛。谁知道,汉水却突然发起百年未遇的桃汛,三天涨了两米高,升到了九十四点三六米高程、五千五百九十个流量。洪流给土围堰带来了严重的考验!这时候,兼任丹江口工程党委书记和总指挥长的张体学同志、副书记任士舜、石川等许多领导同志,都同民工们一起坚持在右岸围堤上。挑选出来的治水经验丰富的民工,都十五步一人,来回巡守在堤防上,日夜监视着翻滚汹涌的江水。
31日——这个难忘的日子,连日阴雨的天空露出一丝太阳,水位开始下降。领导同志们才回左岸总部处理积压了几天的公务,狡猾的汉水却乘人不备的时候,在十八跨大坝附近的土堤冲开了一个小洞。当留守在右岸的石川同志赶去时,它已冲成一个窟窿,像一个六寸水管朝围堰里喷水。他连忙跳过去用身子堵口,激烈的喷水一下子就把他冲开好几尺远。另一个民工也跟上去用身子堵,被水冲得更远。这时,在岭上取土的民工赶来了,在河里运石的民船赶来了,在左岸办公的干部也赶来了,千千万万的人群都奔向这个出险地段。五十多米长的一段堤防又突然一声震动,就沉到水下一米多深,洪水像瀑布般地倾泻进来。是撤退下来抢机器,还是同洪水搏斗确保围堤?这是个紧急关头!为早日建起工程的意志鼓舞的英雄儿女,都只有一个意愿:堵住洪水!瞬息间,大家便在缺口内外的水里组成了几层“人堤”,不断地背草包、扛麻包,往水里填塞。从江上赶来的运石船,也挥起斧头砍断桅杆,凿穿船舱,沉在缺口外边。这时候,谁喊了一声需要棉花堵洞,大家就连忙扒下身上的棉衣,拿出盖的棉被,往洞口塞。需要大量土石,小伙子们就一人扛起三百多斤一个的大麻包飞跑。只不过两三个钟头,就把这意外袭来的洪流,赶到堤外去了!这时候,始终坚持在险堤上指挥抢险的张体学同志,又发布命令:“把围堰加高到能抗御最大洪水的高程!”
在右岸基坑内外,马上展开了一场激战。5月1日,汉水中心就升起了一道七八丈高、近一里长的混凝土大堤,(纵向围堰),城垣般的堤上书写着两个巨大的标语:“速度第一、质量第一、勤俭第一!”“一切为了今冬截流!”战胜了四次洪峰、始终把洪水阻挡在坚固的高堤外面的丹江口,这时开始了浇灌右岸大坝混凝土基础和准备左岸截流的工程。
在这一年的施工当中,别的大工地都是用风钻打眼开山,他们没有风钻,便用钢钎和铁锤代替。最初,三个人“叮当”一天还钻不进一米,工效很低。开挖河底岩层的民工芦先明创造了钢钎带锤冲石法,立时使工效提高了六倍。开采蛮石的民工蔡昌柏也利用大轴、滑轮制造出一种打眼机,大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三倍。别的大工地都是用吊机起重,用皮带运输机和铁轨斗车运送土石,他们没有,便自制木质的万能吊杆和滑丝、滑车、竹帘翻土器等代替。被称为“老将军”的民工吴孟成和公社干部吕泽洲还制成一种“铁轨滑板”——从山上铺条铁轨到江边,带铁轴的木架一装上千斤蛮石,便飞速地滑行几百米远。大家称赞它是“不用桨、不用篙,不用柴油炭火烧,架上铁轨就飞跑”。全工地几天之间就在“向技术革新要速度,向高工效要时间”的口号下,基本上丢掉了扁担,实现了车子化和土机械化。
在这一年施工当中,由于实行了“土法上马”的措施,这个原来只有三十瓩发电设备的工地,也先后从各地调来了一万三千瓩电源、近一万马力的抽水机、四台门式吊机、六艘采砂船和两百辆汽车,建起了混凝土搅拌楼、机械修配厂和运送石料的铁路,同时培训了一万多名工人,为大规模机械施工创造了条件。
12月上半月,这个工地已经完成九百二十万土沙石方,浇灌了四十一万方混凝土,把右岸大坝筑到了截流所需要的高程。截流汉水的战斗在25日开始了。这个本来最早也得在今年冬季才能开工的巨型水利工程,明年就将担负起滞洪二十多亿方的任务了!(附图片)
  丹江口工地(速写) 中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