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59-12-27

1959-12-27新闻联播 文字版

今年的花 明年的瓜

第8版()<br/>专栏:跃进随笔<br/><br/>  今年的花 明年的瓜<br/> 北京东风机械厂工人 张宝清<br/> 在农业战线上,要想使明年的小麦取得丰收,今年就必须种上;为了防止旱涝,今年就必须挖好沟渠。看!农村的水利化大高潮运动早就开始了!<br/> 工业战线上也必须这样,各厂矿企业提前完成了今年的生产任务,并且也提出了明年要“开门红”。就是说明年的第一个工作日、第一个月、第一季度的生产要继续稳步上升。怎样才能作到呢?跟冬小麦一样,今年不下好种明年是不会丰收的,也就是说,我们工人阶级必须在这第四季度的日子里要为明年的“开门红”打下基础。如果这个“基础”打的好,明年的“开门红”就有把握。我们必须让技术革命花开的大,明年的瓜儿就结的大!明年的新产品今年就要尽可能的试制成,明年的生产就能满堂红,看来最后几日紧张的战斗,对明年生产有很大影响。我们工人阶级不为明年准备好推进一切的大浪潮,就不会推起明年工业战线上的更大的跃进!

借东风

第8版()<br/>专栏:跃进随笔<br/><br/>  借东风<br/>  石景山发电厂工人 阎一忠<br/> 在今年的大跃进当中,“借风”已经成为大家推动工作的法宝了。<br/> 为了完成一个艰巨的任务,借风。工作中遇到困难,借风。风到,则乌云散太阳出,一片万马奔腾的景象。<br/> 举我厂一个实例:今年大修十四号炉,原计划是十五天。因为电源紧张,要求十二天完成任务。放到班组讨论,结果认为十三天可以完成任务。怎办?还不够上游。<br/> 于是,党委就请来参加群英会的治黄代表司云程同志,现身说法,大讲他们根治黄河委员会的勘探队员,在荒山密林中,宿雨地,食野味,历尽风霜,与大自然搏斗,终于克服重重困难,踏着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经过的道路,提前超额完成了任务。<br/> 同志们听后,计划缩到十天,结果八天就完成了任务。这是破天荒的新记录。当然,其中有很多因素。不过,很主要的一条,就是党给借来东风,克服了右倾思想,结果大大超额完成任务。<br/> 因此,借风极为重要。要多借、大借。但,要借得好。<br/> 何谓好?就是要借东风,借大跃进的风,借共产主义风格的风,借八中全会精神的风,借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风。<br/> 现在,大跃进的1959年就要过去,新的跃进的一年就要来了。在不断前进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大道上,我们坚决举起马列主义旗帜,招引东风,借马列主义和总路线的东风,吹起三昧真火,烧掉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魍魉。

磨刀霍霍向猪羊

第8版()<br/>专栏:跃进随笔<br/><br/> 磨刀霍霍向猪羊<br/> 天津永利化工厂 林泽尘<br/> “磨刀霍霍向猪羊”一词出于有名的木兰词,是说花木兰的弟弟为了迎接姊姊的凯旋归家而盛情款待,杀猪宰羊。这是多么丰盛的筵席啊!不过这到底只是一家人之乐,我现在要述说的是一个企业庆功时为职工们杀猪宰羊的故事。<br/> 因公出差的关系,我到大连石灰石矿去了一趟,在食堂用饭时见到了一张用红纸写出的布告,大意是:为了庆祝石矿被评为全国矿山红旗单位,党委会决定杀猪两头,宰羊五只,以示庆祝。全矿职工吃到了自己食堂饲养的猪羊真是皆大欢喜,表现在生产上是个个鼓足了更大干劲。<br/> 大连石矿由于在继续大跃进的1959年作出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全国红旗单位的光荣称号,这固然是件值得祝贺的大事,依我看来,连食堂能拿出自己饲养的猪羊来慰劳职工一事,也同样是值得祝贺的。<br/> 过去,工厂企业是农业的当然消费者,而现在工厂里居然能吃到自己饲养的猪羊,这就不能不说是件新鲜而又可喜的事了。<br/> 当然,我不是主张大吃大喝,而是主张应当更多生产,现在养得多,将来才能吃得多。养猪养羊,也可以人人动手。<br/> 从报纸可以看到,全国许多城市的工矿企业的食堂也兼办农场。这些都是振奋人心的消息,也是大跃进带来的新气象。公社办工业,农民参加一定的工业劳动;工厂办农场,工人参加一定的农业劳动,这不单对逐步消除城乡差别起到积极的作用。就目前而论,这对改善城市副食品的供应,将是一个切实可行的自力更生的办法。<br/> 大连石灰石矿之能够在庆功时杀猪两头,宰羊五只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迎新年全家争上游(唱词)

第8版()<br/>专栏:<br/><br/>  迎新年全家争上游(唱词)<br/>  易和元<br/> 日落西山天色晚,<br/> 公共食堂冒炊烟,<br/> 张老汉背着粪筐回家转,<br/> 一路走一路笑心里喜欢。<br/> 大路上到处都是驴粪蛋,<br/> 见一个捡一个不怕腰酸。<br/> 党委李书记曾把话谈,<br/> 要争取明年丰收胜过今年。<br/> 修水利和积肥大事两件,<br/> 两件事做好了丰收不难。<br/> 修水利么?我年纪大了一点,<br/> 说积肥我老汉倒能承担。<br/> 背起粪筐把粪捡,<br/> 积少成多能肥田。<br/> 社员们都把我老汉称赞,<br/> 说我是年老志高像个青年。<br/> 背上粪筐沉甸甸,<br/> 他喘口气儿休息在路边。<br/> 抬起头来用目看,<br/> 迎面走来邮递员。(白):张大爷,这是你的信。<br/> 从邮袋里抽出信一件,<br/> 信封上黑黑的大字写的端。<br/> 张老汉接信笑满面,<br/> 声声感谢邮递员:<br/> 老李呀,快到食堂去吃饭,<br/> 停会儿请到我家抽袋烟。(白):不用了,等两天再来拜望你老人家。<br/> 天色不早我要把路赶,<br/> 耽误别人信件我心不安。<br/> 邮递员匆匆道再见,<br/> 张老汉也背着粪筐回到屋前。<br/> 洗了脸,他到食堂吃过饭,<br/> 喝了茶,他又抽了两袋烟,<br/> 两只眼直盯着门外看,<br/> 却不见老伴转回还。<br/> 他一边在等一边在念,<br/> 一等二等他就不耐烦,(白):小春呀,你到养猪场看看你妈——<br/> 正说着近处人影闪,<br/> 张大妈兴冲冲来到门前。<br/> 张老汉说:“哎呀,我的老伙伴,<br/> 等你回来眼睛都望穿。<br/> 大春儿从厂里来了信,<br/> 就等你来一同把信看。”……<br/> 大妈说:“今天开会回来晚,<br/> 讨论的事儿可不简单,<br/> 明年养猪要大发展,<br/> 一番不够翻两番。<br/> 粗细饲料要准备,<br/> 还要大量修猪圈。……<br/> 大春儿写信说些啥?<br/> 快叫小春念一念。”<br/> 张老汉擦根火柴把灯点,<br/> 一家人围坐在桌前。<br/> 小春朗朗把信读,<br/> 老两口一旁静听笑开颜。<br/> 这封信写得真亲切,<br/> 先向爹妈来问安,<br/> 说是新年快要到,<br/> 祝福爹妈新年过得欢。<br/> 接着又把小弟问,<br/> 问他贪玩不贪玩。<br/> 读到这里小春板起脸:<br/> 哥哥说话理不端,<br/> 门缝里看人把人都看扁,<br/> 我是一个模范少先队员。……(白):大妈说:“你哥是在关心你。往下念吧”!<br/> 工厂里这一阵红旗招展,<br/> 喜报天天都在传,<br/> 提前半月完成了今年生产,<br/> 为明年作准备个个争先。<br/> 各车间都在把机器修检,<br/> 把工具和材料准备齐全。<br/> 为明年开门红创造条件,<br/> 备下这好礼物迎接新年。<br/> 工厂里前几天评比模范,<br/> 你的儿不落后名列上边。<br/> 从今后我更要虚心实干,<br/> 学技术搞发明苦苦钻研。<br/> 为国家多出力儿立志愿,<br/> 爹和妈听了这定也喜欢。……<br/> 听完信老两口春风满面,<br/> 赞一声好儿子志气不凡。<br/> 年青人都能这样干,<br/> 我两口未必然落在后边!<br/> 叫小春快取出信纸笔砚,<br/> 给你哥写封信挑战一番。(白):小春,你这样写:<br/> 儿的信写得好志气不短,<br/> 你爹妈读了信喜在心间。<br/> 工厂里迎新年喜气一片,<br/> 在农村红火劲也不一般,<br/> 为了争取明年大丰产,<br/> 修水利积肥料个个不闲。<br/> 你的妈养猪场把猪照看,<br/> 找饲料喂猪食勤扫猪圈,<br/> 把饲料煮得来又匀又烂,<br/> 猪儿们长得来又大又圆。<br/> 你的妈工作好人人称赞,<br/> 养猪场选模范中了状元。<br/> 不自满她又有新的打算,<br/> 要明年猪仔繁殖加两番……<br/> 你的爹虽不及你妈能干,<br/> 争上游他也要快马加鞭。(白):老汉说:“你这个老婆子真不谦虚”!<br/> 天不亮就起床把粪来捡,<br/> 在大道和路边来回转圈,<br/> 到现在他已积肥几十担,<br/> 在明年他计划要翻几番。<br/> 我二人今天和你来挑战,<br/> 在明年比一比谁后谁先?……<br/> 张小春写到这里停了笔杆,<br/> 妈呀,我也写它几句在上边。<br/> (白):你就写嘛。<br/> 我小春虽只十岁半,<br/> 争上游不落后理所当然,<br/> 勤学习勤劳动多把身体锻炼,<br/> 帮妈妈搞家务不怕麻烦,<br/> 有空时路边把粪捡,<br/> 还要到畜牧场打扫猪圈。……<br/> 一封信写得来不长不短,<br/> 三张信纸都写完,<br/> 从头到尾念一遍,<br/> 老小三人脸笑圆。<br/> 这真是好家庭个个是模范,<br/> 力争上游迎新年!

投宿

第8版()<br/>专栏:新人新风气<br/><br/>  投宿<br/>  杨大矛<br/> 好容易叫开旅馆门,迎面看见那两个令人泄气的大字:客满。西林还不甘心,说:“浴室铺也行啊。”开门的老人遗憾地摇了摇头。我伸手抹去顺着头发流下来的雨水,对西林说:“走吧!”刚转身,老人突然说话了:“走哪里去哟!夜这样深了。”说着,壁上的时钟当地敲了一下,十二点半了。<br/> 老人问明情况,便说:“你们坐一下,喝杯热水,我去看看。也许还能想办法。”西林朝我笑了笑,像是说:解决问题了。<br/> 不一会,老人捧着两套干衣服来了:“同志,快换上吧!受了凉可不是玩的。”我们接过衣服,连忙动手换起来。嘿!好大的雨啊!真是连裤腰带都泡胀了。换罢衣服,老人领我们走进一个小房间,指着那张单人床说:“俩人睡可得老实点,当心从铺上滚下来啊!”<br/> 睡了一阵,我起身上厕所。走出门来,见老人铺着一张草席,睡在过道里。转身只见门上写着:“服务员室。”原来我们睡的就是老人的寝室啊!我心中很过意不去,真想把他喊醒。但是又一想:即使是叫醒他,他也一定不肯回房去睡的;再说,他整整劳累一天了,好容易才睡熟,……<br/> 回到房里,不知为什么,再也睡不着了。老人那慈祥的容颜,花白的头发,热情的举动……不断在我眼前浮动、闪现。我抚摸着身上干燥、洁净的衣服,听着窗外淅沥的雨声,心中真感到说不出的温暖。<br/> 天亮了。我推醒西林,正想告诉他昨夜的事,老人忽然推门进来了,送来了我们的衣服;原来昨夜他已经为我们晾干了。在交衣服时,他很认真地说:“好好清点一下,看扯掉什么没有?”我说:“老人家,谢谢您了!不会掉的。”“不会!真不会么?”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唉!好大意啊!弄丢了又该干着急了。”我一看,脸红了。那不是小蒲托我带到城里来修理的罗马表吗?怎么昨夜忘了从裤兜里掏出来呢!老人递过手表,再一次叮嘱我:“出门事事得小心啊!”我紧紧地握着他的手,激动得不知怎样才好。

书病的治疗

第8版()<br/>专栏:小常识<br/><br/>  书病的治疗<br/> 一本书刊是由纸、油墨、硬板纸、封面布、装钉线、铁丝、胶等许多物质组成,正如人的身体一样,不管哪一部分患了病,也就是不论哪一种物质的理化性能与机械性能发生了变化,书刊就要腐坏。如:纸丧失了机械坚韧性就变得易折断,油墨字会褪色而看不清;装书钉会生锈而折断,等等。因此,要想使书刊“长生不老”就必须对书病加以预防和治疗。<br/> 书怕太阳光的紫外线和紫线,因为它能破坏纸的纤维组织,因此需要把书架或书橱放在垂直于窗口的位置,并且应该在书橱上装有散光和滤光作用的玻璃(也就是毛玻璃或涂有黄颜色的玻璃)。书怕灰尘,因为它会吸收空气中的虫卵和霉菌孢子使书生虫、发霉,所以应该经常打扫房间和书架,拭净书上灰尘。书怕空气太潮,因为过潮的空气会使书页粘合起来,并且使字褪色,也会使书生霉、腐烂,因此不要把书放在潮湿的房间里,室内应常换空气,这些都是关于预防书病的方法。<br/> 图书馆和档案库的工作人员对已经生病而文字褪色的书非常伤脑筋,他们就像医生积极研究新疗法来替病人解除痛苦一样,研究出种种方法给书治病。苏联列宁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对一本一千多年前写在羊皮纸上如今墨迹已看不清的手稿,用鞣酸浸透,文字重复出现而变得像不久以前刚写在纸上那样焕然一新。意大利人把维生素B2和B12浸泡书刊,发现书像人一样得到维生素后立即“妙手回春”。<br/> 书的治疗学随着科学一日千里的发展肯定会一天比一天更丰富起来,治疗书病的办法也会愈来愈多和有效<br/> (文宏编译)

读者·作者·编者

第8版()<br/>专栏:读者·作者·编者<br/><br/>  读者·作者·编者<br/> 学习杜凤瑞的精神<br/> 12月7日、8日本报副刊发表有关杜凤瑞烈士的一些文章后,不少读者写信给编辑部,说读后很受感动,表示要学习杜凤瑞烈士的精神。现在选择一封来信发表如下:<br/> 人民日报在12月7、8日的八版上,连续发表了杜凤瑞烈士的事迹、家书和日记,读过以后,从中受到了很生动的共产主义教育。从烈士的家书和日记中可以看到,杜凤瑞同志所以能成为勇敢无畏的战士,是由于他有着高度的政治觉悟和伟大的集体主义精神。他平时不仅自己模范地执行党的政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而且教育家属听党的话,跟着党走。我是一个明年即将毕业的学生,我要把烈士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热爱集体、忠于党的高尚品质,贯彻到我的行动中去。烈士一生的光辉事迹,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br/>     苏州师范专科学校 温祖元<br/> 喜读工人诗<br/> 11月27日人民日报八版所载煤矿工人孙友田写的诗“队长回来了”是首好诗。这首诗语言精炼、生动、通俗,感情充沛,反映了当前工人们在增产节约运动中的冲天干劲。如诗的第四段写道:“队长,回来了!快把先进经验介绍;咱们的煤产量,虽然一跃再跃,可大伙还是都嫌少!”最后一段说:“水枪已调整,钻头已磨好,你领头吧,队长,咱们这群小伙子,哪一个干劲不是当当叫。”没有真实的生活感受,是不会写出这样生动的诗篇的。<br/> 我们很喜爱读工人的作品,希望人民日报副刊今后能经常发表一些这样的工人作品。<br/> 唐山 李长君<br/> 李长君同志的建议很好。今后我们将有计划地选择一些工人的作品在副刊发表。同时,也希望各厂矿的宣教部门推荐一些好作品给我们。<br/> 副刊编者<br/> 欢迎读者写“小言论”<br/> 12月21日本报二版用“读者论坛”形式发表了“先进经验需要配套”一文,读者反映很好。过去本报各版也发表一些来自群众的小言论(如八版“大家谈”),读者也很喜欢看。这些小言论所以受欢迎,是因为作者生活在基层,亲身参与了生产建设和群众运动,对很多事物了解得透,体会得深,因此写出的东西新鲜、生动、具体,使人看了感到亲切。我们欢迎广大读者特别是工农群众和基层干部写小言论,使我们报纸上的评论更加丰富多采。 编者<br/> 对一个标题的意见<br/> 12月18日一版上有这样一个标题:“一个厂用总路线武装思想,一个厂革新技术攻关键,上海两大厂干劲饱满提前告捷”。从标题来看,好像前一个厂全靠“务虚”完成任务,而后一个厂则单纯依靠技术完成任务。把政治和技术分家,或把政治和技术平列起来,都是不妥当的。事实上这两条消息内容已经说明,这两个厂都是坚持政治挂帅,并大搞技术革新,因而提前完成全年计划的。<br/> 安徽 春凤

人民公社好(图片)

第8版()<br/>专栏:<br/><br/>  人民公社好 于俭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