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苏联“消息报”和英国“工人日报”发表评论
北大西洋集团继续玩弄扩军的危险把戏
美国迫使“盟国”承担更多军事义务引起矛盾
新华社19日讯 据塔斯社报道:苏联“消息报”19日在评论中写道,在巴黎召开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理事会会议表明,这个组织仍然是军事计划和集团狂的迷恋者。
评论指出,只要看一看已发表的理事会会议公报就足以相信,北大西洋联盟继续玩弄军备竞赛这种危险的把戏。
评论说,虽然会议公报说,“普遍和有监督的裁军仍然是西方的目的”,“将利用一切可能性来争取在这方面的进展”。但是,大家都知道,巴黎会议工作的中心决不是讨论同裁军有关的问题,而是讨论性质完全相反的问题。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参加者打算到1963年使这个组织的军队增加七个师,北大西洋集团军队最高司令诺斯塔德建议,通过把原子武器交给北大西洋集团所有十五个成员国组成的“多国家原子机构”来建立“第四原子国”,这就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评论说,各国人民不禁要问,为什么西方国家这些人士不久前在联合国大会上赞成苏美关于裁军问题的联合提案,而现在却通过了性质完全相反的决议?
新华社19日讯 据塔斯社伦敦讯:“工人日报”19日在评论北大西洋集团理事会会议的结果时写道:“本周从巴黎听到的唯一的声音是关于氢弹、火箭、坦克和飞机的议论”。
报纸接着写道:“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理事会硬说它的目标是裁军,可是它却花了几天的时间来讨论如何储备更多的武器的问题。”报纸着重指出,全世界人民期望召开(东西方)最高级会议已经很久了。但是和平的敌人却竭力拖延这种会议的召开。同时,西方国家还千方百计地把核武器供给西德军国主义。巴黎会议的参加者之间在某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不过,他们在用核武器和导弹武装前纳粹分子方面却是一致的。
“工人日报”在谈到现在讨论中的(东西方)最高级会议议程时指出,西柏林地位问题是迫切的,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报纸写道,如果在最高级会议上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就会为东西方达成更广泛的协议创造一个开端。“但是,阿登纳断然反对讨论西柏林问题。他还希望只有在西德武装到牙齿、有了十二个装甲师和空军、潜水艇、原子武器……的时候,再开始讨论裁军问题”。
据新华社19日讯 西方国家报纸在评论15—17日举行的北大西洋集团理事会会议时都集中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美国为加剧冷战而逼迫它的盟国承担更多军事“义务”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尖锐矛盾。
一些美国报纸用威胁的口吻责怪它的北大西洋盟国不卖力。“华尔街日报”15日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腐蚀”作题目发表社论说,“美国认为,它的欧洲伙伴可以而且应该更多地支付自己的费用……可是欧洲人却不大愿意出更多的力量,他们的不愿意便揭示了北大西洋组织内部真正的腐蚀情况。”社论说,“美国政府完全有权,实际上对它的纳税人也负有责任来坚持,欧洲人自己支付公约组织的费用并在其他方面履行成员国的义务”。社论说,“如果它们中间有人拒绝,那就不妨让它们退出联盟”。
社论威胁说,“美国没有北大西洋集团也能够生存下去,欧洲人应该好好考虑一下他们没有美国能不能生存”。
“纽约时报”16日刊登苏兹贝格的一篇文章要艾森豪威尔整顿北大西洋集团。他写道,“我们的大联盟正处于混乱状态。这次危机并不是新的而是老的麻烦积累而成的。人们曾经希望,老的麻烦可能会随着时间的过去而缓和,但是正相反,这些麻烦却令人讨厌地表面化了”。苏兹贝格也责怪法国、比利时等国应对北大西洋集团地面军队没有达到三十个师的目标负责,并且威胁说:美国下届政府可能要削减给北大西洋集团国家的援助,“除非西欧增加它们作为成员国的贡献”。
英国“新闻纪事报”在评论美国国务卿赫脱在会上的演说时说,这篇演说的“严厉和威胁的程度不下于杜勒斯在全盛时代所作的警告”。
英国“卫报”16日也指出,美国出席巴黎会议“抱有这样一个一成不变的目的:要(西)欧洲国家为美国的导弹提供基地”。
法国报纸继续对美国表示强烈不满,从它们的评论中可以看出,戴高乐的法国政府并不是不愿意搞军备竞赛,而是要力争挤入西方的领导集团。“震旦报”18日说,法国不存在改变外交的问题,“他们仅仅要求美国人记住这一点:只有权利和责任平等的盟国之间才有真正的联盟”。
“费加罗报”17日说,北大西洋集团理事会会议的结果表明,在“一体化”问题上,美国和法国“都坚持自己的意见”。“今日巴黎报”说,“戴高乐认为一体化不只是限于义务方面,而应该扩展到决定权”。
“纽约时报”记者格鲁森指出,丹麦、挪威和比利时的代表认为美国的增加军事“贡献”的要求使他们特别感到苦恼,因为他们的政府将不得不要求增加(军事)开支。格鲁森援引这些国家代表的话说,他们并不认为,“他们的议会会同意增加国防开支。”


第6版()
专栏:

  西方四国首脑商量共同策略
都同意在明年四月底前后才举行东西方最高级会议
主张议程包括裁军、东西方关系以及德国和柏林问题
新华社巴黎19日电 预定开三天的西方四国政府首脑会议今天上午在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开始举行。参加会议的是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英国首相麦克米伦、法国总统戴高乐、西德总理阿登纳以及法国总理德勃雷和四国的外长。据悉,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商定西方在东西方最高级会议上的共同态度,同时谋求调和相互之间的意见分歧。
在今天的会议上主要讨论了东西方最高级会议的时间、地点和议程问题。
据美国政府发言人哈格蒂说,四国对东西方最高级会议曾经提出了不同的日期,但是会上“每个人都同意在接近4月底举行”。
关于东西方最高级会议的地点,此间西方记者传说,会议倾向于主张在日内瓦举行。
关于东西方最高级会议的参加者,据美国发言人伯丁表示,西方主张只限于苏美英法四国。伯丁和西德发言人埃卡特都宣布,阿登纳已经表示西德不愿意参加东西方最高级会议。埃卡特还说,他的政府丝毫也不想参加东西方最高级会议,那怕是在会议进行时坐在同一个房间里。西德采取这种顽固而可笑的态度,是企图不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代表参加会议。
据英国发言人说,会议已经商定,认为东西方最高级会议的议程应包括三项:裁军问题、德国和柏林问题以及东西方关系问题。
从会议传出来的消息说,在裁军问题上,西方四国认为裁军计划必须同东西方的政治解决联系起来。关于西柏林问题,会议参加者强调西柏林问题要和德国问题联系在一起讨论和解决。西方记者指出,西方国家实际上已同意以西方在日内瓦外长会议上提出的“一揽子计划”作为同苏联谈判的基础,认为“这意味着盟国的态度已变得强硬了”。西德发言人埃卡特表示,阿登纳对这一点“十分满意”。
会议已责成四国外长草拟它们将向苏联提出的关于举行东西方首脑会议的文件,提交明日会议讨论决定。
美国发言人伯丁说,西方四国正在研究在东西方最高级会议之前再举行一次西方最高级会议或外长会议。
在今天上午开了两小时多的会议结束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同法国总统戴高乐进行了一小时单独的会谈。由于美法两国在刚结束的北大西洋集团理事会会议上对军事“一体化”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以及法国对美国在联合国大会表决巴基斯坦关于阿尔及利亚问题的提案时弃权大为不满,这次会谈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会谈后,白宫发言人哈格蒂承认,他们讨论了大家认为可能讨论的问题,“主要”是“美国在联合国就阿尔及利亚问题投票时弃权以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一体化(统一领导)的问题”。美国记者强调说,艾森豪威尔在会谈中采取了“坚决和明确”的态度,要求戴高乐作出让步,不要反对把法国军队交给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统一指挥。但是戴高乐拒绝同意。戴高乐重申法国在西方阵营要同美、英两国享有“平等地位”的要求。在阿尔及利亚问题上,据说戴高乐对美国在联合国大会表决时弃权“大为不悦”。
艾森豪威尔在解释时表示美国将继续支持“戴高乐计划”,并且说美国本来反对联合国大会就阿尔及利亚问题通过任何提案。但是他又表示,美国在联合国大会上的态度是无可指责的。“法兰西晚报”的评论说,这次美法会谈是在“困难的气氛”中开始的,美法关系比艾森豪威尔9月访问巴黎时“大为冷淡”了。
有消息说,艾森豪威尔和戴高乐还要再举行单独会谈。


第6版()
专栏:

  赫鲁晓夫复信阿登纳
西德应当拒绝原子武装
新华社20日讯 据塔斯社莫斯科讯:苏联外交部19日在记者招待会上宣读了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对西德总理阿登纳就两国关系8月27日来信的复信。赫鲁晓夫在复信中指出,阿登纳的来信使人有某些理由认为,西德和苏联在各国和平共处的问题上没有原则上的分歧。他认为,这点具有头等意义,因为,从这里看到了消除苏联和西德之间当前的摩擦并且在它们之间安排信任与合作的关系的可能性。
赫鲁晓夫在复信中对阿登纳对于裁军问题所表现的兴趣感到高兴。他同时指出,很难把阿登纳这种对裁军的兴趣同迄今一直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的政策的特征的某些实际行动联系起来。
在这一方面,赫鲁晓夫指出了这样一些事实:用原子武器和火箭武器武装联邦国防军;允许在西德领土上建立越来越多的外国核武器和火箭武器基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顽固地不愿意促进在中欧地区实现旨在减少武装力量与军备集中的危险、减少这一地区发生核战争危险的措施。
赫鲁晓夫提请阿登纳注意苏联提出的关于在相应的国际监督下实行全面彻底裁军的建议。他表示希望西德政府支持苏联的这一建议。
赫鲁晓夫还表示希望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拒绝原子武装,以证明联邦政府的和平意图。
苏联政府首脑指出,阿登纳的来信使人产生这样一种印象,似乎阿登纳认为缔结对德和约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赫鲁晓夫指出,在最近一次日内瓦外长会议期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代表团在和平解决德国问题和就两个德国举行谈判来消除国家分裂状态的问题达成协议方面设置了重重障碍,这种立场是令人难以理解的。


第6版()
专栏:

  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扶植下
西德扩军备战加快速度
提出空前庞大军事预算进行原子武装
本报综合报道 在美国和北大西洋侵略集团的扶植和怂恿下,西德加紧了备战活动。西德财政部长埃策尔于12月10日提交联邦议院的1960—1961年度国家预算,规定岁出总额为四百一十九亿马克,是战后以来最高的数字,其中直接军费数达一百亿马克以上。
据波恩方面透露的消息,明年度西德国防部的重要开支有用来发展包括原子武器在内的新式武器的所谓“军事技术试验费”五千一百万马克(比本年度的五百五十万马克增加近九倍)。设于法国阿尔萨斯圣路易的西德与法国共有的原子武器研究所,将得到西德的“补助费”三百七十万马克(本年度这项预算为十万马克)。
自从1958年3月联邦议院通过用原子武器装备联邦国防军的决议以后,西德就明目张胆地走上了原子武装的道路。据西德“世界报”报道,西德联邦议院国防委员会于10月7日同意西德国防部提出的计划,决定拨款七十二亿四千万马克,向美国购买鹰式导弹,在西德国防军中建立九个导弹营。在这九个导弹营建成后,还要建立三个能发射原子弹头的、奈克式导弹营。今年10月22日,“西欧联盟”理事会通过决议,撤销限制西德生产导弹武器的禁令后,西德更加紧进行原子武装。
与此同时,西德不断扩充国防军。西德空军总监卡姆胡贝尔中将12月12日在慕尼黑近郊某空军基地庆祝西德第二个侦察机中队建成时宣布,西德空军的实力已经扩充到了北大西洋集团规定它应该在今年达到的水平。这个中队是西德迄今为止建成的第十二个现役的空军中队。根据巴黎协定,西德应该把一千三百二十六架战斗机提交北大西洋司令部管辖。此外西德还可以有二千架“辅助”飞机。但是波恩政府现在计划给空军配备五千架飞机。根据北大西洋集团计划,1958年年底,西德海军就已拥有一百二十艘舰艇。今后还将扩大到一百七十艘舰艇。最近西德国防部发言人证实波恩正在大力扩充海军,关于放宽西德建造某种舰艇吨位限制的谈判,已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内部进行。英国“每日快报”11月3日透露,西德国防部已经发起一个重建波罗的海海军港口的大规模计划,并且正在安装雷达设备。
截至1958年为止,西德建军的第一阶段已告结束。根据第二阶段计划:1961年3月底以前建成十二个陆军师,共二十万人;1962年建成二十一个舰艇中队,共二万五千人;1963年年中建成二十个空军联队,共十万人。另将地方防御部队扩至二万五千人。总共人数达三十五万人。据西德国防部最近宣布,西德兵力现在总共为二十三万五千人,已占计划达到的兵力的三分之二。


第6版()
专栏:

  法共中央全会通过决议
加强工农联合斗争粉碎大资本进攻
努力促进工人团结反对政府的反动政策
本报综合报道 据新华社讯:法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12月8日和9日举行了会议。法国共产党政治局委员瓦德克·罗歇和法国共产党政治局委员居斯塔夫·安沙尔分别作了关于农村情况、工农联盟和党的任务、关于工人阶级争取权利的斗争问题的报告。会议通过了有关决议。
罗歇的报告说,大批农民在“公民投票”时投戴高乐的票,但是在身受个人专权之害以后,农民的态度显然改变了。
罗歇列举了最近农民的一些示威游行,他说,在菲尼斯太尔省的示威游行有三万人参加、萨尔特省的勒芒地方的示威游行有一万五千人参加、在讷韦尔和昂古列姆的示威游行有好几千人参加。罗歇指出,戴高乐的政策使农民“猛然醒悟”。
他在详尽分析了党的农业政策和共产党人在农村中的任务之后指出,“农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在目前和将来同工人阶级的利益结合起来。”
罗歇说,农村中党的主要政治任务是,在反对资本主义垄断组织、争取满足农民要求、争取和平和恢复民主的斗争中,使广大的农民同工人结成联盟。
安沙尔的报告指出,法国今天的基本形势是,团结起来的群众已经掀起一个强大的运动,决心一步一步地通过斗争来反击戴高乐政府对他们生活水平的任何损害。
安沙尔说,戴高乐上台后执行的政策是以打击工人阶级、强使工人阶级承担一切后果的办法,来解决战争政策引起的所有的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工人采取了唯一足以使戴高乐政权和支持这个政权的资本家有所收敛的态度,即团结起来斗争。
安沙尔表示,法国共产党重申支持和维护劳动者的权利要求,首先争取普遍增加工资、年金和退休金,争取给予农业工人、家庭劳动者、阿尔及利亚工人和一切移民劳动者和其他工资收入者同样的权利。
安沙尔说,我们认为:工人阶级同城、乡中等阶级的联盟的基础,就是为保卫共同利益和反对垄断资本的政策而斗争。
安沙尔接着谈到从当前的斗争中得出的教训,并且揭露社会党右翼领导人所起的破坏作用。他强调必须在争取权利的斗争中实现统一阵线,他说,我们正处在斗争又开始高涨的时期,广大的群众定将投入这个斗争。我们的任务是尽力使所有的运动殊途同归而走上争取革新民主的道路。
中央委员会会议就瓦德克·罗歇所作的报告通过决议指出,戴高乐的农业政策的直言不讳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消灭以数十万计的小农,以利于资本主义的农业大企业。劳动农民群众日益不满,他们以各种方式,特别是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来反对政府的政策所造成的种种后果。
决议说:当前的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需要工农联合斗争来粉碎大资本的进攻,争取结束阿尔及利亚战争,争取奉行和平共处、裁军和保卫民族独立的政策,维护自由,争取恢复和革新民主。
决议说,必须向劳动农民明确指出,同工人阶级结成联盟,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只有这条道路才能导向农业劳动者的福利的不断增长、农村的真正进步。
决议最后强调指出:为了加强在农民群众中的活动,党在农村中的各个组织必须加强宣传工作和行动,进一步重视在农业工人中间进行的工作,促使农民中的共产党员在各项运动中积极进行活动。
会议还通过了居斯塔夫·安沙尔所作的报告,号召一切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努力促进工人的团结,坚持不懈地领导他们采取提高工资待遇以及退休金和家属补助金的斗争,领导他们反对生活费用上涨、反对个人专权政府奉行垄断资本集团的祸国殃民政策所造成的其它后果。


第6版()
专栏:

  坚决要求结束殖民统治
刚果人民广泛抵制骗人的“选举”
新华社20日讯 利奥波德维尔消息:比属刚果人民今天抵制殖民当局在刚果各个城市举行的欺骗性“选举”。在首府利奥波德维尔,大多数人民响应阿巴科党提出的抵制这次“选举”的号召,留在家里不去投票。据报道,比利时殖民军警严密戒备。城市似乎处于半瘫痪状态。
在刚果唯一的海港马塔迪,被殖民当局认为合格的一万二千名选民中,只有三百六十人登记参加“选举”。
在北部城市斯坦利维尔,“选举”前夕空气紧张,殖民当局特别派遣军队驻在中央监狱门外防备,在这个监狱内拘禁着刚果民族运动党领袖卢蒙巴,他曾经进行绝食斗争。在这个城市西北约一百公里的伊桑吉地区,殖民军队在19日镇压当地人民反抗行动时,有一名士兵被刺死。据消息说,有些地区,“选举”难以进行,因为既没有候选人也没有选民。还有消息说,许多种植园工人拒绝工作,对殖民主示威。
目前正在刚果巡视的比利时国王博杜安19日悄悄地离开了斯坦利维尔,前往比利时“托管地”卢安达—乌隆迪区的首府乌松布拉。据报道,他秘密地前往那里,是为了避免遇到在乌松布拉的刚果人举行要求独立的示威。
在20日举行城市“选举”以前,比利时殖民当局近两个星期以来就一直在乡村地区推行这种“选举”,可是却遭到了刚果人民的普遍抵制。


第6版()
专栏:

  两年来的西欧经济
  陈兆兴
去年的经济危机和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情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欧经济总的说来,在1957—1958年资本主义世界普遍地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以前,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945—1951年是西欧经济恢复时期;1952年是西欧进入经济危机时期;1953—1955年是西欧经济高涨时期。
1958年,西欧爆发了经济危机。这次危机表现在工业减产,开工率降低,失业人数增加,订单减少和销售困难等方面。这年,整个西欧工业生产虽然仍比1957年增加了1.5%,但是,各国情况不尽相同。英国、比利时、芬兰、挪威和卢森堡五个国家工业生产都已下降;丹麦、荷兰和瑞典三国则停滞在1957年的水平上;法国、西德和意大利等国的年度工业生产总指数仍继续上升,但上升速度已大大减缓。而且在钢铁、煤炭、纺织等关键性部门也爆发了局部性危机。总的说来,这次危机集中打击了西欧所有国家的钢铁、煤炭、纺织、纸浆、造船、航运等部门。其中英国工业下降的部门很广,危机期内先后出现减产的工业部门占英国工业总产值的83%,减产持续半年而减产幅度在10%以上的行业也占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是西欧几个大国中减产面最广,减产幅度最大的一个国家。
危机另一表现是开工率普遍降低。英国1958年8月金属加工工业开工率下降到80%,一般机器制造业更下降到40%—90%。西德工业开工率在危机前几乎是100%,但1958年第三季度下降到88.5%。意大利1958年钢铁开工率只有78%,内燃机制造业开工率甚至下降到30%—50%。法国工业设备利用程度缺乏比较完整的统计,1958年11月法国工业十分之八出现开工不足现象,而1957年同期开工不足者不过十分之四。西欧小国开工不足现象也很严重。
失业人数增加尤为显著。根据联合国统计推算,1958年英国、法国、意大利、西德等十三个国家平均失业人数是三百五十八万人,比1957年增加9%。
产品销售困难现象也相当普遍,煤炭业尤为突出。1958年西欧煤炭虽已减产,但存煤仍堆积如山,煤钢联营六国和英国硬煤结存量比三十年代大危机时还大得多。
造成1958年西欧经济危机的原因是西欧经济经过高涨阶段后,生产社会性同私人占有制的矛盾已进一步扩大。西欧垄断资本战后多年来为着追求最大利润和增强竞争能力,通过压低工资的办法来掠夺剩余价值,并盲目扩大生产,结果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生产力越是发展,它就越是与消费关系所借以建立的狭隘基础陷于矛盾”①。市场问题难以解决,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就必然爆发。西欧1958年的情况正是如此。决定第一部类产品的固定资本投资规模是四百五十亿美元,比1957年只增长1.3%,还不到1957年增长速度的三分之一或投资高涨的1955年时的八分之一。其中比利时和芬兰等国投资规模却绝对下降。而决定第二部类生产的国内消费水平,也由于劳动人民贫困化加深,即使把消费者信贷增加数计算在内,最近几年增长速度也微乎其微。1958年国内消费开支只维持在1957年水平,个别国家例如法国甚至还有减少现象。战后原来增长速度较快的西欧出口货物,1958年也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影响而减少0.6%。国内外市场萎缩交织在一起,必然要爆发危机。但各国和各工业部门的危机成熟程度并不一致。新工业部门如石油、汽车和化学等的产品仍有销路,因此危机条件还未完全成熟。但不少行业的危机条件却已成熟。例如钢铁工业因1958年投资规模基本上停滞在1957年水平和军事生产渐由常规武器转到导弹生产等原因,煤炭工业因钢铁减产而耗用煤炭量减少和石油逐渐代替工业用煤等原因,纺织和纸浆因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经济不发达国家采购量减少等原因,先后爆发了生产过剩危机。
1959年上半年,西欧国家因为美国经济回升和钢铁罢工而出口增加;各国继续奉行扩军计划而军事订货增加;个别国家(如英国)因放宽消费者信贷而刺激了耐用消费品的销路;以及减产历时较久后存货需要补充等原因,整个西欧的工业生产已逐渐回升。西欧今年第一季度工业生产指数是135(以1953年为100,下同),第二季度是139,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一点和七点。英国、挪威、比利时、芬兰等是受这次危机打击最重的国家,工业生产也有不同程度的回升,英国工业生产并已超过危机前最高水平。但是,从具体部门来看,除钢铁工业因美国罢工而使钢铁出口增加和生产有显著回升外②,其余各部门都无大起色。煤炭工业和航运业仍处于萧条状态。
经济虽已回升前景仍暗淡
西欧经济虽略有回升,但前景仍很暗淡。
首先,西欧经济高涨阶段已过去。今后一段时期,由于生产能力过剩无法解决,垄断资本不可能大大扩充设备投资,因而经济发展速度将更趋缓慢。西欧自1956年高涨阶段基本结束后,固定资本投资规模增长速度因生产能力过剩已逐年下降。1958年投资规模只比1957年增加1.3%。1959年的投资数字还未发表。但是,最近十年来西欧设备投资总数已达一千五百七十亿美元,西欧各国的工业设备已比过去现代化,生产能力也比过去大得多。以投资增长最快的西德为例,1957年西德工业机器使用年份在五年以下者占48%,而1948年才占18%。机器越新则迫切需要更新的可能性越小。在设备能力过剩情况下,尽管西欧垄断资本为着追求最大利润,对新产品、新技术以及同军事生产有关的部门仍有继续投资可能,尽管“共同市场”成立后竞争加剧,某些部门还可能继续扩充,但生产能力过剩毕竟是扩充投资的一个有力限制。最近期间,固定资本投资难望有较大增长,经济发展速度必然放慢。这一事实,连英国资产阶级喉舌的“金融时报”也不能否认。该报1959年5月20日社论指出:现时西欧的生产能力过剩现象仍相当普遍,今后投资规模增长不大,不可能出现经济高涨。
其次,西欧经济今后将更不稳定,生产过剩危机将更频繁。西欧工业生产自1948年恢复到战前水平后,曾在1951—1952年爆发纺织危机,1952年爆发纸业危机,1952—1953年爆发机器制造业危机,1953—1954年爆发煤钢危机。个别国家爆发的局部危机还未计算在内。可见西欧经济危机爆发频繁,一波未平,二波又起,1958年的危机更同时席卷钢铁、煤炭、纺织、纸浆、航运和造船等部门,范围为战后最广的,这证明现时西欧已有越来越多关键性生产部门的市场发生问题。只是由于军事工业、新产品和新技术等部门还有销售市场,全面下降的生产过剩危机还未爆发。但是这些部门的发展是有限度的,不可能永远盲目发展下去而不出现生产过剩危机。这点可用对支持西欧经济起着相当大的作用的汽车工业来说明。汽车工业是西欧战后发展较快的一个部门。发展汽车工业需要大批钢材、铝、铜、玻璃、橡胶和机器工具,仅钢材一项每年即耗用一千万吨以上,对整个经济起着很大的刺激作用。去年西欧经济危机时期,汽车的出口市场因美国需要小型汽车等原因而继续扩大,国内市场也因采用分期付款办法而续有增长。西欧生产小汽车三百五十八万辆,商业用汽车八十八万辆,比1957年分别增长23%和10.5%,因而缓和了1958年的经济危机。但汽车工业的扩充终究有限度,当它生产过剩时就会引起钢铁、有色金属、橡胶等减产,这一链锁反应势必加深整个经济的困难,从而使一系列部门发生生产过剩危机。汽车工业如此,其他盲目扩张的工业部门也是一样。显然,在基本矛盾没有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继续加深的情况下,西欧将更频繁地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周期性经济危机最后也将爆发。
最后,西欧各国财政金融情况不良,财政金融危机特别是外汇危机仍可能爆发。除极个别国家外,绝大多数都是靠借债度日。这次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相继采用增加军事开支、增加国营事业和公共工程投资、削减税收、放宽信贷等措施,使各国财政金融情况都比前恶化。例如,西德的国家预算1958年度就出现赤字二十八亿五千二百万马克,1959年度赤字更增至四十四亿五千三百万马克。联邦政府的债务也从1957年底的一百九十七亿马克增加到1958年底的二百一十四亿马克。法国因为进行阿尔及利亚殖民战争,情况更困难。1956年度的预算赤字为一千八百亿法郎,1957年度为四千八百八十亿法郎,1958年度增到六千四百五十亿法郎。政府债务则从1956年底的五万七千五百四十五亿增加到1958年底的七万零四百亿法郎。英国最近几年的预算都出现赤字,1959年度预算赤字是二亿三千六百万英镑,政府债务经常在三百亿英镑左右,国债竟达全国一年国民生产毛值的一倍半,情况比美国更为严重。危机期间,这些国家的货币供应量也有增加:从1957年底到1958年底,西德增加13.4%,意大利增加6.3%,法国增加6.4%,英国增加2.5%。各国在赤字预算和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加的压力下,物价仍继续上升。法国和芬兰情况特别严重,法国仅在1958年批发物价就上涨11.6%,零售物价上涨15.2%。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国家爆发外汇危机的可能性特别大。表面看来,现时各国黄金外汇储备都有些改善,甚至连战后已爆发外汇危机六次的英国,1958年在出口减少的情况下,由于原料价格下降,黄金外汇结存增加了。但因原料价格下跌而造成外汇情况的改善是不牢固的。英国政府虽利用了外汇情况暂时好转来恢复英镑自由兑换,但这是冒险的事。连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也忧心忡忡地指出,如果原料价格回升4%至5%,英国每年就得在原料进口方面多付出二亿镑,国际收支就会由盈余变为亏损。此外,因刺激生产采用的降低贴现率等措施,也可能使外汇重新流到外国。因而英国也很可能再度出现外汇危机。西欧各国如爆发财政金融危机,统治阶级势必重新采用提高贴现率和限制进口等措施,这样,生产发展将受到更多限制,原已回升不多、动荡不定的西欧经济将更感困难,并可能加速生产过剩危机的爆发。
西欧国家国内外矛盾发展
西欧国家因生产能力仍然过剩,国内投资市场不可能大大扩张。而失业人数增加、工资减低、租税负担加重的结果,劳动人民的购买力已更低落,国内消费市场也无法扩充。加以各国在不同程度上仍奉行“禁运”政策,经济不发达国家所受原料危机仍未过去,国外市场也不可能有较大发展。因此各国国内外矛盾比以前更加尖锐。
国内方面,西欧垄断资本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剧烈。西欧垄断资本战后十多年来通过加强劳动强度和压低工资等措施,攫取了越来越多的垄断利润。以钢铁工人的工资为例,意大利钢铁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合美国的四分之一,法国和西德钢铁工人的工资虽比意大利稍高,但也只合美国工资的十分之三左右。另方面,垄断利润则特别高。根据英国“金融时报”1959年1月17日报道,英国垄断资本的利润甚至在1958年也没有降低。据估计,英国三千三百二十六家大公司1958年的利润是二十八亿五千万镑,比1957年增加4.5%,西德、法国、意大利等国1958年生产有些增长,因原料价格下降和加紧剥削工人等关系,制造成本大大降低,利润增长更多。
各国垄断资本最近大搞自动化和加强劳动强度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失业问题严重。据估计,英国现在同1947—1949年平均数比,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制造业虽增产44%,但就业人数却减少4%。西德和法国等也有类似现象。
此外,各国政府为了垄断资本的利益,还纷纷采用冻结工资、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增加税收、取消房租管制等直接向工人阶级生活水平进攻的措施,严重削弱了人民的购买力,使劳动人民贫困化进一步加深,也使国内市场更加缩小。
垄断资本及其政府对工人阶级的进攻已引起工人阶级的坚决回击。工人运动有了新高涨,罢工斗争更广泛展开了。例如英国1958年全年罢工人数是四十二万五千人,损失三百二十万个劳动日;而今年仅头九个月罢工参加人数是五十七万七千人,损失四百八十七万个劳动日。意大利因为工资特别低和失业人数特别多,罢工浪潮就更澎湃。现时有三百万人参加了争取权益的罢工斗争。目前西欧各国工人阶级觉悟已显著提高,统一行动已进一步加强,反对国际垄断组织的联合斗争也有新的发展。
在国际方面,西欧同美国由于危机期内力量对比变化而产生出新的矛盾。第二次大战结束时美国经济实力绝对压倒西欧。甚至在1948年西欧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时,美国工业生产仍两倍于西欧。但因战后美国经济危机爆发频繁而西欧经济发展速度一直较快,结果1956年美国工业生产只比西欧大三分之一。这次危机对美国的打击比西欧大,因而1958年美国工业生产大约比西欧只多四分之一。西欧多年来的“美元荒”也因出口增加而有一定程度的缓和。西欧国家近年的汽车、电工器材和化学产品已向美国大量出口。资本主义世界两大工业中心的力量对比已起了有利于西欧的变化。西欧跟美国打交道时的讨价能力已相对增加,这使西欧反对美国控制和美国继续控制西欧的斗争进一步加剧。最近美国垄断资本为加紧剥削,正在大力增加对西欧地区的投资,企图从西欧内部取得更多利润和更大的控制权,西欧国家进行了强力的抵抗。
西欧各国间的矛盾也很大。由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加深,各国之间力量对比也起了变化。西欧在进入高涨阶段的1953年时,英国工业生产比西德大三分之一。但1953—1958年间,英国工业增产14%而西德增产52%,现时西德工业生产已超过英国。英国和西德出口都以电工器材、汽车、机器和化学品等为主,两国为争夺市场而展开的斗争就最激烈。最近“共同市场”和“小自由贸易区”两个排他性集团的成立正是两国矛盾加深的一个具体表现。即使在同一经济集团里,各成员国之间因利益不同也勾心斗角。法国和西德的勾结也是暂时现象,将来因利益冲突必然产生更多矛盾。最近法郎贬值后。法国钢材价格比西德低廉,西德对此不满,曾要求法国征收4%的钢出口税。现时两个排他性集团还只在成立初期和筹组阶段,但彼此间已相互指责龃龉。将来关税和进口限额如果真正实施,矛盾和斗争就会更多。
这次经济危机还加深了西欧同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殖民地以及其他地区不发达国家的矛盾。这些都是原料出口地区。原料价格自1956年下半年起开始下跌,下跌幅度很大,原料出口国家无不遭受很大损失。仅仅1958年,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国家出口因此就减少十五亿美元。而西欧等国出口工业品却提高垄断价格,故原料出口国由于不等价交换而受到很大损失。据瓦尔加同志估计,西欧国家1958年一年内因不等价交换得到十亿美元的好处。
总之,经过1958年的经济危机,西欧经济已受到削弱,目前虽已不同程度地逐渐爬出了危机,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但是由于国内外矛盾仍很尖锐,今后这些国家的经济前景依旧极为暗淡。在资本主义总危机进一步加深的条件下,现在它们已完全无力摆脱这种困境了。正如美国一样,随着不断的危机和震荡,西欧国家也将会更加一天天烂下去,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①“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三卷,第291页。
②美国1959年头三季钢铁进口三百零三万吨,而去年全年只有一百七十万吨。西欧因为钢铁出口增加,钢铁工业增产近来较为显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