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2月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打井新利器
火箭锥
五天打一眼机井
大大节省劳动力
本报讯 一种打井快速,使用轻便,操作安全,技术简单,用劳力少,省物省料的打井工具,在河南长葛县董村公社创造成功,中共长葛县委给它定名为“董村火箭锥”。河南省人民委员会于11月26日通报表扬了董村人民公社。为推广这一先进工具,许昌专区和长葛县最近在董村公社召开了现场会议。
使用“董村火箭锥”五天就可以打成一眼机井,供十马力抽水机抽水用,大大缩短了打井时间。在同一地点,土层结构相同,井深均为八丈,质量一样的条件下,用曾被誉为全国最先进的人工打井工具——“辽宁卫星锥”,需一百三十一个劳动日,最多时需十二人操作:而用“董村火箭锥”仅用六十个劳动日,最多时九人操作即可。
今冬明春长葛县需打机井一万多眼,改造浅井四千六百多眼,以“辽宁卫星锥”工效计算,完成任务需一百九十四万五千个劳动日,占全县水利工程需用劳动日的15%;用“董村火箭锥”只需八十九万零九百个劳动日,占全县水利工程需用劳动日的6.8%,比用“辽宁卫星锥”节省劳动日百余万个。
长葛县要求在今冬明春实现井渠双保险。为了改进打井工具,加快建井速度,县委在董村搞了试点,派专人拨专款,研究改革技术。在“没有原料自己找,技术不高刻苦钻”的口号下,以打井技工、共产党员宋中华为骨干,利用废料和县机械厂的简单设备,经过二十余天的摸索、钻研,终于创造成功“火箭锥”。
火箭锥的操作方法
一、搭架
先挖四个坑,对角五点三米,将四根大木杆栽入,然后推斜,杆顶合拢,用绳捆绑。底脚土要夯实。在顶部中心绑横梁一根,以备安装滑车;架子下部再绑横杆数根,以便工人在架上操作,并使架子稳固;再绑好上下滑车,安好绞关,上好钢丝绳。最后,在井架中心,挖一井坑,下上护筒。
二、钻井
(一)在井筒中心下锥,用牙板、管子钎绞紧锥杆。六个人用力锥砖下挖,挖起的土随锥头上顶。当锥下钻约二十五至三十厘米,锥杆光转不下,同时感觉很轻,即锥筒盛满土,应提锥出泥。
(二)钻眼三至四锥后,即应往井眼灌水,直到离地面十厘米深时为止,并应不断加水,经常保持水深。如遇软泥流沙等土层时,应加胶泥,防止泥眼坍塌。
(三)一般土质正常推转,如遇流沙软泥,应上二至三人,加大压力,慢慢推转;如遇软质红胶泥层,吃泥很快,可以加速推转;如遇含有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的礓石泥层时,锥头圪崩响,需加大推力,才能正常吃泥,如遇含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礓石泥层时,锥头光响不吃泥或吃的很少应出锥,填入适量胶泥,用锥尖别松礓石绞拌后,再下锥即可吃满。
(四)根据当地水文地质情况及规划要求,钻至需要深度时,再换跃进扩大锥,进行扩钻,直到完成为止。(附图片)
火箭锥示意图


第3版()
专栏:

广西改革积肥方法促进远田近田平衡增产
田头建粪坑改造低产田
本报南宁1日电 广西僮族自治区广大农村,正在大规模修建田头粪坑、田间肥料站,并把牛栏猪圈改建在田头。这是农业生产上的一项重大改革。
把积肥造肥的“工厂”建在田间,便于就地大量沤积有机质精肥,也便于就地供应肥料,节省大量运肥劳力。在广西,一般远田距离村庄五、六里路,有的远达二十里,而且还要爬山过坳,来往一次就得两三个钟头。运肥就更困难了,每人每天运肥四、五担,最多的也不过十担左右。如以每亩施肥三百担到五百担,每人每天送肥十担计算,全自治区远田运肥就需三亿到五亿个劳动日。田间肥料“工厂”的建设,将大大节省运输力量。
更重要的是兴修田头粪坑和肥料站,能有效地消灭低产田,使粮食产量由不平衡到平衡增产。据调查,广西的远田、瘦田约占全部耕田的30%,共一千万亩。这些田离村远,施肥很少,耕作粗放,因此产量很低,一般亩产一百五十到二百斤。在今年农业继续跃进中,许多地方抓住改造低产田这一环,大搞田头粪坑、大修田头猪栏。陆川、容县、岑溪、横县等地的低产田,晚稻产量一般增产一倍左右。贵县木格公社在普建田头粪坑以后,不仅节约了大批劳动力,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山冲远田的历史低产面貌。全社四万九千九百六十亩晚稻,有一万六千五百亩是低产田。到11月8日止,全社已收割三万一千三百六十三亩,平均亩产比去年增产将近50%。其中六千六百七十九亩山冲远田,比过去平均亩产增加二倍多,接近今年全社晚稻平均产量的水平。因此,普遍建立田头粪坑,是贯彻执行“肥”、“土”两字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平衡增产的有效方法。
中共广西僮族自治区党委认为,建立田头粪坑,改造低产田是实现明年农业继续跃进的一项重要措施,决定普遍推广。各地热烈拥护这个决定,通过各种形式大宣传大动员,许多地方还开展了“四查”(查路程、查产量、查肥料、查人力)“三算”(算季节账、算出工账、算增产账)的大辩论,大建田间肥料“工厂”的群众运动便蓬勃展开起来。阳朔县五万劳动大军苦战了二十四天,建成田间肥料站六千五百二十七个,全县十四万亩远田瘦田平均每二十一亩就有肥料站一个。柳州专区各人民公社组织了基建队,到11月上旬,已建成猪栏牛栏四千六百个。动工早的玉林专区已建成田头粪坑二万五千多个,很多粪坑已沤满了粪。
为了克服物资不足的困难,山区和平原的公社、大队还开展互相协作。如平南县地处山区的生产队没有石灰,平原地区的生产队就优先给他们烧石灰;平原地区的生产队缺乏柴草和木料,山区的生产队就给他们赶运出来,保证了肥料基本建设顺利进行。
(宫敬之)


第3版()
专栏:

人民公社合理使用种畜推广人工授精
新疆适龄母马大部配种
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半年养猪加番
本报乌鲁木齐1日电 公社化一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就扭转了耕马繁殖缓慢的状况。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区二十九万五千匹适龄母马,80%以上都配了种,大大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受胎率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0%左右。现在各人民公社正全力进行复查补配。
为了保护怀胎母马全产全活,安全过冬,牧区各人民公社都派出勘查小组,去勘查转移冬牧场的路线。各级党组织负责人也亲自领导牲畜转移工作,避免由于道路不明,畜群拥塞,造成跌伤、流产。在农业区,对怀胎母马也改变了过去使役繁重的情况,制定了一些具体保胎措施。由于在牧区和农业区分别采取了以上措施,目前基本上没有发生牲畜流产现象。
新疆是我国主要产马区。公社化以前,由于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分散的小规模的畜牧业生产状况,马的繁育成活率一般在40%左右,成为高速度发展耕畜的薄弱环节。
今年,牧区各人民公社都采用合理使用种畜、划分草场、集中抓膘和普遍推广人工授精的办法,使适龄母马一般都能满膘配种,受胎率空前提高。农业区各公社也采取了在配种前一个月,由牧业队临时抽调一批役用马匹支援农业队的办法,把80%的适龄母马抽出来集中抓膘,也基本上实现了满膘配种。
本报兰州1日电 历来很少养猪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现在成了牧区高速度发展养猪的一个榜样。半年来全州养猪增加了一倍半,现在共有九万六千多头,平均每户养猪一点六头。
甘南牧区养猪是在公社化后大搞牧民定居游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往,牧民过着游牧生活,猪圈不能固定,缺乏饲料,很难养猪。只有农业区和靠近城市的半农半牧区养猪。公社化后,为了高速度的发展畜牧业和改善牧民生活,党提倡牧区定居放牧,不久草原上修建了六千多间房屋,出现了近百个居民点。
适应定居放牧的新情况,党在牧区大力提倡养猪。根据牧区劳力不足、饲料缺乏、牧草繁茂的特点,选择了喜食杂草,宜于放牧,繁殖快、肉鲜嫩的蕨麻猪,作为牧区发展养猪生产的主要品种。为了解决猪源,各社、队、食堂办起了猪场,母猪不阉不宰,大量繁殖仔猪供应集体和社员饲养的需要。各公社还大量收贮了野草野菜作为饲料。半年来,全州各个农牧业生产队已经大量养猪。今年4月猪还不足四万头,到目前实存栏数九万六千多头,猛增了一倍半,其中集体养猪占80%。
现在,全州又掀起了冬季养猪高潮,力争1960年养猪继续迅速发展。


第3版()
专栏:

新疆黑孜人民公社
一年种两次小麦试验成功
据新华社讯 新疆南部英吉沙县黑孜人民公社恰木龙大队中共支部书记热衣木·吾受尔(维吾尔族),今年在三片夏收过后的冬麦地上播种了十七亩春小麦,7月1日下种,到10月21日成熟。春小麦平均亩产量达到一百四十六点八斤,其中有五亩达到一百六十斤。
春小麦复播试验的成功,已受到有关领导机关的重视。喀什专区农业技术部门已经总结了这项经验,准备明年在较大的范围内试种。


第3版()
专栏:

小球藻——可作精饲料
浙江用人粪尿代化肥培养成功据
新华社讯 浙江省温州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人粪尿代替化学肥料培养小球藻成功,为解决家畜精饲料开辟了一条途径。目前该所牲畜场的三百多头猪已普遍用小球藻和青饲料喂养。
小球藻是一种营养极为丰富的低等植物,有河水的地方都可以养殖,繁殖快,产量高。温州专区农科所曾做过试验,用一斤浓缩小球藻喂猪,每日体重可增加点九五斤;用来喂牛、鸡、兔等,体重也都有显著增加,效果相当于二斤豆饼。
根据化验,小球藻还含有多种有机酸和丰富的铁、铜、钴、锰、钼等成分,可以治疗家畜肠炎和风湿症。过去养殖小球藻多施用化学肥料,温州专区农科所经过多次试验用稀释的人粪尿代替,成本大大降低。


第3版()
专栏:

加强薄弱环节
苏宜
今年农业生产的特点之一是出现了大面积的丰产田,这是我国农业生产能够高速度发展的重要标志。但同时,各地仍有数目不等的低产田(大部分是远田和瘦田),亟需加强经营管理,尽速改变低产面貌,这是保证农业平衡增产和粮食总产量迅速提高的主要工作之一。
低产田和丰产田的同时存在,说明了农业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也说明了农业增产的潜力还很大。我们是继续维持这种不平衡,永远让远田、瘦田处于低产状态,拖住农业生产继续跃进的后腿;还是打破这种不平衡,让远田向近田看齐,低产田向高产田看齐,争取全面平衡增产呢?当然,我们需要后者,我们也有力量来实现这个愿望。关键在于加强远田、瘦田的经营管理,加强农业生产上的这个薄弱环节的领导。
在工作中,薄弱环节常常是决定全局的环节;突破了它,全局就能起根本性的变化。农业生产中也是这样。在广西,高速度发展农业生产的薄弱环节,就是占耕地面积三分之一左右的远田和瘦田。它们每亩只能产一、二百斤,因此拖住了平均产量和总产量。其实,远田和瘦田并不总是低产的,肥田也不是天生的,经过人们的劳动,远田和瘦田都可以变肥。远田低产的原因,就在于它距村远,费工多,施肥少,耕作粗糙。改变它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加强管理,其中最主要的又是解决积肥、运肥的问题,因为这方面费的劳力最多。普遍建立田头粪坑,就地积制肥料,就地施肥下田,是变远田为近田的一个好方法。这样不仅使这些远田、瘦田所施的肥料大大增加,而且可以节省大批运肥的劳力,用来加强对远田、瘦田的田间管理和基本建设。广西贵县木格公社普遍建立田头粪坑,加强远田的田间管理后,已经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今年山冲远田晚稻的平均产量比去年增长二倍多,接近全社晚稻平均亩产量。
抓住重点带动一般,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抓先进,带落后,是这种工作方法的一个方面;抓落后,赶先进,又是这种方法的另一方面。领导农业生产,同样需要贯彻这种科学的工作方法。一方面既要注意对先进单位和先进地区的领导和培植大面积的丰产田;同时又要注意加强对落后单位和落后地区的领导和加强对远田、瘦田的培育和管理。只要加强了薄弱环节,比如改变了远田、瘦田的落后面貌,我们就能够更大幅度地提高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


第3版()
专栏:人民公社调查

谁说人民公社是早产儿
——上海郊区彭浦人民公社的孕育、诞生和成长
魏克明 吉景峰 刘振贵
1958年9月27日,是上海市宝山县塘南乡彭浦人民公社成立的日子。这个初生的“婴儿”,在几个月以前就开始了它的孕育时期,9月27日这一天,不过是孕育成熟,呱呱坠地罢了。和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所说的相反,人民公社不是什么“早产儿”,而是怀胎十月,瓜熟蒂落。
孕育期
经过1956年合作化的高潮和1957年政治思想战线上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生产力获得进一步的解放,人们对改变生产上生活上落后状态的要求,更加迫切了。正是在这个时候,上海郊区农民,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鼓舞下,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战斗口号:“争取亩产百斤棉(皮棉),千斤粮,万斤菜。”他们决心加快生产发展的速度,并更好地贯彻郊区农业生产为城市服务的方针。
宝山县塘南乡是蔬菜产区,“亩产万斤菜”就成为他们奋斗的主要目标。可是,这个乡1957年蔬菜的亩产量只有七千斤,要达到亩产万斤,就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增产40%以上。要摘下这个“亩产万斤”的跃进果子,就需要举办较大规模的农业基本建设,特别是大兴水利,需要购置必要的农业机械和现代化的运输工具,需要兴办规模较大的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工厂……。但是,当时的高级社无论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都不可能单独担负这些迫切的任务,一系列的矛盾从此展开。
蔬菜是“娇生”的作物,需要更多的水分。为了满足蔬菜对水分的需要和便利肥料、蔬菜的运输,当时塘南乡有两条河流亟待疏浚,一条叫“彭越浦”,一条叫“罗泾浦”。这两条河流疏通了,全乡40%的土地可以得到更好的灌溉。可是,这两条河都是“跨社河”,前者横跨先锋一社、二社两个高级社的地区,后者穿过先锋一社、三社、四社三个高级社的土地,没有统一的领导和规划,任何一个高级社都不可能越出社界把这两条河修通。何况疏浚的工程较大,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也不是任何一个高级社所能负担得起的。怎样办?是让高级社的社界限制死人们的活动范围,听任蔬菜缺水,安于低产的状况;还是冲破社界,修通河流,让蔬菜喝足,力争亩产万斤?
对这个问题,在高级社里展开了热烈的辩论。在先锋一社,以陈谈根为代表的某些富裕中农提出:这两条河是“官河”,应该让政府来修。广大农民不同意这种意见。贫农程林祥批评陈谈根说:“你不要鳗鱼掉在汤锅里——心里不舒直。”人们一致要求冲破思想束缚,冲破社界,依靠自己的力量,修通这两条“官河”。于是,由先锋一社发起,在塘南乡党委统一领导下,于春节前夕举行了开河的誓师大会。大年初一的早晨,天还未亮,三千多名水利大军就来到工地,回家过节的工人、城镇居民、学生和附近驻军也自动赶来参加,工、农、商、学、兵齐出动,十一个高级社大协作,工程的进展异常迅速,原计划两星期完工的“彭越浦”,只有七天就流水行舟;原计划七天疏通的“罗泾浦”,也提前四天正式完工。
两条“官河”修通了,灌溉面积扩大了,人们的思想也起了新的变化,感到高级社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大跃进的要求。为了大跃进,不能让高级社的界线束缚住自己的手脚,需要放开眼界,寻找新的出路。
这时,有五个范围较小、困难较多的高级社,受到冲破社界、大兴水利的影响,正在为寻找新的出路而积极活动。这五个高级社各有各的长处,也各有各的短处。如泰山社副业很发达,以养猪著名,但资金缺乏,买不起猪苗,盖不起猪棚。花园社主要是种花草,盈余较多,资金较足,但劳动力很缺乏,平均每个劳动力要经营三亩多地,照顾不来。朱巷社劳动力有余,而土地不足,社员常常闲在家里,无活可干。总之,各有各的苦处,都感到社小不能办大事。
早在1956年农业合作化高潮的时候,这五个社就曾联名要求联合起来办大社。当时乡政府以他们“缺乏办大社的经验”,没有批准。后来这五个社主任自动组织了一个“研究小组”,经常碰头交流经验,他们常常议论:“总有一天,要合并起来的。”
1958年5月,塘南乡举行跃进誓师大会时,这五个高级社的干部又碰在一起了。“一只手掌拍不响,一个小社难办大事情,我们的出路只有一条,联合起来办大社。”在大跃进形势的鼓舞下,花园社社主任又提出了老问题。这次的倡议,不仅得到其他几个社主任的赞同,而且通过他们在广大社员中也引起了热烈的反应。从家中到田头,到处纷纷议论,社员们越议论越明确。正像社员陶金桃所说的:“要大跃进,只有联合起来这一条路。”可是,当大家兴高采烈的时候,泰山社的许多社员心中却七上八下,他们想:人家花园社有几万元存在银行里,自己的社却欠了几千元的债,穷的穷,富的富,怎么能“联合起来”?花园社的社员知道了,就派代表去和他们谈心,说明办大社可以互相支援,共同发展,对大家都有好处。泰山社的社员们听了,更是喜出望外。在得到乡政府批准以后,6月1日,五个社联合起来,正式成立了“花园联社”。联社成立后,各社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并根据各社的具体情况和互利的原则,集中了一部分资金,统一使用,办了一个农具修理站,建了一所食堂。不仅社的范围扩大了,而且“公”的成分也有增长,人民公社的胚胎正在逐步形成。
类似公社集体所有制的成分,在全乡范围内也是存在的。原来全乡各高级社的干部和社员,早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总有一天,要全乡联合起来办大社。”为了便于联系和进一步培养大集体的观念,全乡各社集资办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奶牛场,有四十多头奶牛,作为各社集体所有,并确定暂时不分红,以便加速发展。他们称这个奶牛场为“种子”,为“引线”。当时农民们虽然还不知道“人民公社”这个名称,但人民公社的“种子”已经萌芽,把各高级社联合起来的“引线”已经存在了。
然而,当这颗“种子”尚未发育成长,开花结果的时候,原高级社和大跃进形势不相适应的矛盾,是无法求得根本解决的。
随着大跃进的高潮一浪推一浪地向前发展,在蔬菜产区,不仅要实现“亩产万斤”的指标,而且要增加蔬菜的品种,满足人民各种不同的需要;不仅要完成全年的跃进指标,而且要保证均衡的供应,做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不仅要增产蔬菜,而且要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力。而劳动力不足,就成为一个突出的矛盾。
当时,国家拖拉机站和抽水站派了几台拖拉机和抽水机来到塘南乡,帮助耕地、抽水,农民们看到“耕地不用牛”非常兴奋,感到这是节省劳动力、实现大跃进的最好的办法。于是纷纷要求高级社购买农业机械,有的生产队还写了大字报送到社里。可是一次又一次的要求都得到了同样的回答:“我们的社小,经济力量不够,现在还买不起。”
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迫切要求社里兴办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工厂,特别是农具厂,添置必需的农具和随时修理用坏了的农具。1958年5、6月,先锋二社的菜地,突然发生了严重的虫灾,全社一百多只喷雾器由于日夜不停地使用,损坏很多,亟待修理,早修好一小时,就可以多从虫嘴里夺回一部分蔬菜。可是这个高级社只有一所设备非常简陋、由三个人组成的小厂,能起什么作用呢?社员只好把喷雾器拿到五里以外的农具修理厂去请人修理,但是这个厂当时的任务也很重。社员眼看蔬菜被害虫吃掉,非常痛心,纷纷议论。甘思福、徐金弟、张金林等在一块商议长远的办法,他们一致的结论是:“各社联合起来就好办了。”乡政府也曾考虑把各社力量组织起来,办个大的农具修理厂,并已借来两部车床,但是几经磋商,由于各社意见不一,特别是“由谁来领导”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只好作罢。
随着蔬菜产量的增长,运输量也大大增加了。负责运输的社员,从午夜十二点开始,一直到早晨八点钟,来回四十多里,只能运一次,劳动强度高,还不能完成任务。和自然灾害作斗争,像打仗一样,有时需要集中优势的兵力,来解决某些有决定意义的战斗,否则就要遭受严重的损失。蔬菜是“娇生”作物,这种需要更为迫切。这个乡在合作化以前,在一次霜冻的袭击下,一夜之间,蔬菜被冻死了十分之七,许多农民抱头大哭,深感个体经济经不起风吹雨打的痛苦。高级社建立以后,这种情况虽有很大改变,但还没有求得根本的解决,社员们经常为此提心吊胆,他们感到没有更大范围内的协作,要战胜自然灾害,实现“亩产万斤”的指标,困难是很多的。
为了生产的大发展,广大农民对冲破高级社的界线,联合起来办大社,是朝夕盼望着。
瓜熟蒂落
这时候,各高级社的干部和社员到处寻找新的出路。他们到浦东,到常熟,到湖北的孝感和麻城,为了大跃进,到处去“取经”。
1958年7月,上海郊区各县有一批基层干部到河南遂平、新乡等地参观。先锋一社社主任陈长根,也代表塘南乡一同前往。刚到目的地,他们就听到了一个新鲜的名词:“人民公社”,并且听了和看了人民公社的许多好处。陈长根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深深感到人民公社的威力。一回上海,马上到处宣传。社里传达,队里介绍,河南建立公社的消息,很快地传遍了塘南乡。社员听了,兴高采烈,感到大有奔头。从这以后,干部走到哪里,社员们就追问到哪里:“我们啥时候办人民公社?”
这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公布了,塘南乡的社员们更加心花怒放,各社、各队普遍进行讨论,纷纷要求早日成立公社。社员们白天闹深翻,晚上写申请书,写大字报,申请入社。几天之内,就有近万张大字报和决心书送到了乡里。广大贫农和下中农要求入社的心情特别迫切,大部分上中农由于得到集体化的好处,也写了申请入社的大字报。有一个叫姚姐舍的老妈妈,从互助组开始,一直单干到现在,这次听说公社成立后“吃饭不要钱”,也申请加入了公社。只有个别满足于现状的人,妄想挡住这个汹涌澎湃的潮流。富裕中农陈全根就是一个代表,他在讨论办人民公社时说:“高级社满好的,为什么要办人民公社?我看还是不办的好。”但是这种意见马上被大家驳倒了。在旧社会当过多年长工的杨根兴说:“不错,初级社比互助组好,高级社比初级社好,但人民公社又比高级社好。”同时,群众一再说明,参加公社是自愿的,对不愿参加的人绝不勉强。陈全根等受到大家的启发和教育,也取消了“在半路上停下来”的打算,要求加入公社。经过畅所欲言的辩论,广大社员办人民公社的积极性更加高涨,精神更加振奋。
9月27日,彭浦人民公社像一个成熟的婴儿一样,正式诞生了。这一天,举行了盛况空前的成立大会,有一万多人参加庆祝游行,他们敲着锣鼓,高举红旗,挥舞龙灯,抬着成绩牌,上面画着、写着自己为迎接公社而创造的成绩。一路上,社员们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等口号。这种热烈的场面,绝不是任何人可以“轰”得起来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说什么“人民公社是共产党制造出来的”,其实,共产党不过是起了一个“助产”的作用,使这个成熟的“婴儿”顺利地诞生罢了。
无比的生命力
人民公社一建立,立即显示了无比的生命力,高级社时期许多无法解决的矛盾,逐步得到了解决,或者开始得到了解决。
为了大跃进,广大社员要求置办农业机械和现代化运输工具的愿望开始实现了,劳动力不足的矛盾得到了较好的解决。由于人民公社发挥了“一大二公”的优越性,拥有较多的资金,他们正向着农业机械化的目标迈进。现在,彭浦公社已有大小拖拉机十九台,抽水机四十五台(包括人工降雨站一座),运输汽车八辆,还有现代化的电动喷雾器和电气孵卵机。当这些机器开始使用的时候,社员们非常兴奋,争着为拖拉机手送茶水,送夜餐。这些农业机械的使用,对促进生产的发展和改善人们的劳动条件,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据1959年1月到8月的统计:拖拉机已耕地四千余亩,汽车每天平均运菜一千八百多担,仅这两项,就节省了九万多个人工。夏天,上海市郊遇到了几十年来少有的天旱和奇热,有十几天温度都在三十六度以上。塘南生产队有五亩卷心菜地,因地势太高,不能用机器浇水,虽然花了三十多个人工,抢浇了六次水,最后还是全部旱死了。其他菜地,由于有抽水机日夜灌溉,都获得了丰收。社员们看到在如火的烈日下蔬菜一片葱绿,都说“人民公社立了一大功”。
为了大跃进,社员们要求举办规模较大的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工厂的愿望,也实现了。公社化以后,他们贯彻了工农业并举的方针,积极发展社办工业。一年来,他们新办了大小十个工厂,把原来的四个农具修配站合并扩大,成立了拥有一百多工人的先锋农业机械厂。这个厂现在已有四台钻床、两台金属刨床、一台木工锯床、一台木工刨床、一套造型设备和一个化铁炉,工厂面貌焕然一新,铸、锻、焊、车、钳、刨、电等工种一应俱全,不仅能修理和装配抽水机、汽车等农业机械和运输工具,还能制造饲料粉碎机、手提电焊机,最近又试制成功了饲料切割机、棉花播种机和黄豆播种机。在城市工人的积极支援和帮助下,他们已经培养了一批“土专家”和技术工人。
为了大跃进,社员们要求在更大范围内实行协作的愿望,也实现了。大协作发挥了巨大的威力,战胜了过去难以克服的困难。1959年1月初,十年来少有的寒流袭击上海市郊。经过检查,发现塘南生产队因为人手不够,稻草不足,还有一千多亩蔬菜没有复盖好,眼看就有冻死的危险。人民公社发出紧急动员令,工、农、商、学、兵全面总动员,调动了社内外三十多部汽车和拖拉机,连夜赶运稻草,各队的许多社员纷纷提前吃饭,从十里、八里以外,跑步赶来支援。塘南队的社员们在这种共产主义协作精神的鼓舞下,更是劲上加劲。不到六个小时,在寒流到来以前,他们已抢收蔬菜二万多担,用稻草复盖蔬菜一千多亩。尽管这次冷空气达到摄氏零下八度,但是这里的蔬菜却是安然无恙。社员们从这次战胜寒潮的斗争中,看到了人民公社威力的强大,他们作诗歌颂说:
船大不怕浪来颠,
人多不怕天气寒,
五位一体齐跃进,
公社力量大无边。
由于人民公社解决了和正在解决着一系列的矛盾,显示了比高级社更大的优越性,所以农业生产获得了高速度的发展。公社的蔬菜的亩产量已突破了万斤大关,超额实现了自己的跃进指标。1958年的亩产量达到一万一千多斤,1959年1月到8月,以上市量计算,平均亩产量已达到八千六百多斤,比1958年同期增长了28.6%;而且做到了“四季常青、均衡供应”;蔬菜的品种也日渐齐全。公社新建了温室一百四十一间,即使到了寒冬腊月,室内仍然长满了红色的蕃茄、绿的黄瓜、紫的茄子、白的麻菇……。
一年来,多种经营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公社一建立,各生产队就大造猪棚,发展养猪,目前平均每户养猪四点四头,全公社1959年上半年上市的肉猪,等于1958年全年上市量的总和。1959年饲养的鸡鸭,比1958年增加近六倍。正像社员们所形容的,现在到处是“蔬菜满园,猪羊满圈,鸡鸭成群,塘塘鱼满”。
随着生产的发展,社员生活也有显著的提高。平均每个农民每年的收入情况如下:
1949年 五十五元
1957年 九十元
1958年 一百二十九元
1959年(预计)一百六十元就是说,1959年平均每个农民的预计收入,比1958年增长24%,比1957年增长78%,比1949年增长一点九一倍。
公社的积累也日益增多,现在已经达到二百零五万元,其中属于公社所有制的部分有四十四万元(其余属生产队所有),这是人民更大幸福的种子。
这个公社所属的六个生产队,已经有两个队实行了伙食供给制,四个队实行了粮食供给制。1959年秋季兴建约一万平方米的农民新村,其中包括公共食堂、托儿所、幼儿园、百货商店、保健站和广播室。社员陆春林搬进新村居住的时候,越想越兴奋。他说:“我住了四十三年草屋,头上没有一片瓦,想不到公社成立才一年,就搬进了这样崭新的瓦房。”他看到孩子们高兴地在地板上打滚,对前往参观的人不知说什么是好,千言万语并做一句话:“人民公社就是好。”
人民公社的优越性才初露锋芒,这里就起了这样巨大的变化。如果说人民公社是“早产儿”,那么,请问:一个“先天不足”的组织,怎么能够发挥这样大的力量呢?


第3版()
专栏:

浙江义乌县义亭公社岩口水库民工们,用土起重机和卷扬机运土,提高工效一倍。新华社记者 陈秉祥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