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棉毛麻丝化学纤维各种织物花样翻新
纺织业新品种万紫千红
新华社16日讯 我国纺织工业今年继续跃进,又生产和试制了成千上万种新花色品种。这些新品种包括棉、毛、麻、丝和化学纤维等各种纤维织物。大多数新产品,如新颖的“庆丰收”“满堂红”“百花齐放”花布、绚丽的“欢乐的新疆”花布和“孔雀锦”,具有少数民族风格的七色刺绣布和裙子布等,在花型和色彩上都反映了我国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和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
据初步统计,上海各纺织厂今年1月到8月即试制出六千多种新花色品种。北京市的纺织厂和印染厂在国庆前试制出几百种新花色品种,投入生产的有二百多种。辽宁省试制的几千种新花色品种中,经省内鉴定后试销、生产的已有上千种。广东省在第二季度就试制出七百多种。其他各地试制的新花色品种也很多。
在印染技术上,我国今年又采用了一种新的印染法,用这种新技术印成的花布,花纹极其生动自然,好像写生画一样。天津市纺织工厂用我国自制的活性染料染出来的高级提花府绸,比一般染料染出的更鲜艳,质量更好。有一种用双氧水处理过的双条提花布,颜色洁白,不会泛黄。还有一种采用树脂整理过的人造棉织物,具有弹性,不易绉,很像毛织物。
历史悠久的高级织物如锦缎、香芸纱、夏布等,今年在纺织技术和花色品种方面也有新发展。由于采用了静电植绒法和最新的印花套织花法,著名的“北京缎”今年又有了更加华丽的新品种。过去生产的香芸纱,只有黑色和褐色的,今年已能生产各种颜色和印花的香芸纱,并且仍然能保持香芸纱原有的凉爽、透风、抗水等特点。我国过去用苎麻纺成的夏布,只有三十六支纱的和平纹的。今年广东苎麻厂提高了纺纱技术,已能纺出四十三支纱的夏布,用这种夏布做的衣服比有名的江西夏布还要风凉、美观。此外,纺织工人们还用苎麻织成了做西服用的双面斜纹苎麻布。安东市丝绸一厂今年用柞蚕丝制成了薄似蝉翼的乔其纱。
新花色品种中,数量最大的是棉织品。供缝制各种衣服、裙子、被单、窗帘等用的棉布今年又有了新颖的图案和品种。这些新品种中有印花提花织物,有一百五十支纱的极精细的印花府绸,细薄的印花玻璃纱等。一般花布套色平均都在四、五套以上,多的达到十几套。今年棉布花样之多、色彩之丰富,都超过了往年,质量也有提高。
毛纺织和各种纤维混纺的新品种也相当多。今年的全国毛纺织新品种评选会议,已从二百多种新产品中选出二十多种作为大量生产的品种。上海第二毛纺厂生产的精纺华达呢,特别柔软,花纹光泽都好。北京的合成纤维工厂用人造羊毛和羊毛混纺的哔叽和毛线质量也很好。在丝绸方面,杭州胜利丝绸试样厂设计员马祖根,去年设计成功东风绸,今年他又设计出牡丹锦、双凤锦、尼龙沙发绸。后者是我国织锦工艺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品种。
今年的新品种,很多是面向农村为广大人民设计的。设计人员充分考虑了耐穿、大方、光洁、不褪色、减少缩水率等问题,来满足农民群众的需要。农村大量需要的针织品,今年生产的数量大,花样多。仅上海就生产出开襟平领、拉链、圆领的绒衣和线衣几百种。(附图片)
国营上海第一印染厂已提前完成全年生产计划。这个厂今年已生产了三百多种新品种,比去年增加百分之五十左右。
新华社记者 杨溥涛 夏道陵摄


第2版()
专栏:

上海提前完成年计划的工厂发扬共产主义协作精神
支援未完成计划的工厂
据新华社上海16日电 记者周永康报道:上海许多已经提前完成今年计划的工厂以可贵的共产主义协作精神,从各方面全力帮助还没有完成计划的工厂都能更快地全面完成年度生产任务。
组织提前完成计划的工厂帮助没有完成计划的工厂,这是上海许多工业部门当前保证整个行业全面超额完成计划的一项重要措施。机床工业为了如期完成各种大型机床和锻压设备等重点产品,把已经完成今年计划的二十九家工厂组织了七个协作组,分别支援今年任务大但还未完成计划的七家机床厂。通用机械、石油机械、建筑五金、电焊等行业,也在行业内部采取这种大协作的办法来保证全业完成计划。机械工业局系统有一部分完成了今年机械生产任务的工厂,还跨行业帮助电机工业局所属工厂,突击一批当前煤矿、化工厂急需的齿轮减速电机和防爆电机等特种产品。
各行各业的互相支援,基本上采取了两种形式。一种是派人出去,上门相助;一种是接受任务,在厂加工。
各行业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证明:发动已经完成计划的工厂支援别的工厂完成计划,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一方面是这些工厂在支援别人时,因为自己计划已经完成,没有“后顾之忧”,可以用更多的力量投入协作,劲头个个十足,精力更加集中,另一方面,在完成计划的工厂中,大部分都是行业中的先进工厂,无论在技术革新还是企业管理等方面,都积累了不少经验,因而在协助别人时,不但支援了人力、设备,还通过经验交流,提高了这些没有完成计划工厂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为这些厂以后的继续大跃进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今年上半年由五个小厂合并建成的群星机械厂,最近接受了一批造纸机的生产任务,在人力、设备、技术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困难,上海市先进集体——和丰涌机器厂知道后,由厂长亲自挂帅,组织了一支三十多人的工作队,帮助群星厂解决了生产上、管理上的许多薄弱环节;还有些工厂派有经验的老师傅前来担任技术指导,帮助他们掌握这种造纸机的制造技术。群星厂在四面八方的大力支持下,生产直线上升。二百四十一台造纸机的主机和辅机,前两三个月只完成六十多台,最近二十多天内完成了近九十台,另外八十多台的主要部件也已基本上赶齐,在年底前可以全部完成。
支援别人的工厂不遗余力,受人帮助的工厂更是加倍努力。尚未完成全年计划的工厂在各方面的帮助下,进一步坚定了完成计划的信心,对最后十多天的生产抓得更紧了。上海锻压机床厂领导干部每天抓进度,安排调度,组织专人负责协作配件。压力机床厂职工还积极开展技术革新活动,把土立车改为龙门磨床,代替手工加工油压机的平板,效率提高了七倍多。被作为重点支援对象的发昌机器厂,也发奋图强,全力以赴,造纸机的任务已经完成90%左右。
帮助别人完成计划的工厂,看到兄弟厂为了保证全业完成计划,目前还在加油苦干,也进一步促进了自己的生产。许多工厂虽然抽调出一部分人力和设备支援了兄弟厂,但是在厂的工人都提出“人少活不少”的奋斗目标,继续大闹技术革新,挖掘生产潜力。大华玻璃仪器厂把十分之一的能力帮助热水瓶厂以后,工人们继续鼓足干劲,12月上旬的生产比支援前的11月上旬反而提高10%左右。
还有许多受人帮助而完成计划的工厂,现在也反过来派人出去帮助另外一些没有完成计划的工厂了。金星金笔厂上半年因为原料供应关系,计划完成得比较差;最近原料供应正常,人力不够,有关部门从一些织袜厂给它调去了一批工人。11月中旬,金星厂自己完成计划以后,听到生产罐头的泰康食品厂因为水果原料大批涌到而来不及加工,马上抽出了六十多个工人前去帮助突击。


第2版()
专栏:

“小洋群”又开跃进花
新乡第二钢铁厂全面告捷
新华社郑州15日电 小高炉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河南新乡市地方国营第二钢铁厂,已经提前二十一天全面超额完成今年的国家计划。到12月10日止,全年总产值计划完成117.79%,利润完成128.01%,生铁产量完成156.14%,生铁合格率达到91.96%,劳动生产率比计划指标提高18.89%,每吨铁的成本比计划下降1%多,高炉平均利用系数为一点一三六,平均每吨铁的耗焦量为一点二吨。
新乡第六钢铁厂是今年年初由“小土群”过渡到“小洋群”的企业。目前全厂共有五个十三立方米的小高炉,以及为高炉生产服务的洗煤炼焦、机械修理、矿石粉碎、炉料管理、运输、化验等一套比较完整的生产体系。
半年多以前,这个厂的生产技术水平还是比较低的。1、2月份投入生产的三个小高炉,利用系数平均只有零点六左右,由于矿石含铁量低、风温低,生产出来的多是白口铁,铁的成本也比较高。工人多是新手,在生产技术上也遇到不少困难。工厂党委研究了这一情况以后,决定发动职工围绕各个生产薄弱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地革新技术,逐步实现全厂的技术改造,全面推动生产。
工厂党委的作法是:首先在职工中树立坚定不移的不断革命思想。当时,有人认为“矿石品位低、设备差、不能高产”,“优质高产矛盾”等等。党委一面组织群众大辩论,对生产上一些困难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克服困难的有利因素,强调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一面由书记带头深入三号炉种“试验田”,培养高产优质典型。在种“试验田”的过程中,党委书记董本祥采纳热风炉炉长赵敬儒的建议,改进了热风炉,同时把鼓风机转速由三百转加到六百转,实行风机并联,推广多嘴燃烧经验。此外,还采取了焙烧矿石,加强配料、化验、洗煤炼焦等一系列技术措施,结果使风温由四百度提高到六七百度,焦比由一比一点三变为一比零点九,生铁合格率提高到100%,利用系数上升到二以上。
工厂党委抓住三号炉优质高产的生动事例,在全厂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教育,粉碎了形形色色的右倾思想,大大鼓舞了全体职工继续突破难关搞好生产的信心。全厂迅速形成革新技术的热潮。翻砂工和装卸工用生铁铸造成八百米长的轻便轨道,使全厂运输实现了轨道化,降低了运输费用和生铁的成本。机修车间工人在六天之内赶制成一部日产二百四十吨的大型矿石粉碎机,使生产效率提高七、八倍,矿石粒度比以往均匀,碎矿工人由二百九十名减少为四十名。炉前工与机修工协作,创造了堵口机械,保证了炉前安全生产,杜绝了烧伤事故。
由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厂生产出现了步步高涨,持续跃进的局面。从1月到现在,这个厂生铁的质量、产量方面,月月超额完成计划。劳动组织也有很大改进,全厂职工责任明确,每班只要七、八人就能从容地完成任务,改变了过去人多忙乱的现象,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工厂还初步建立班组经济核算制度,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全厂绝大多数职工的技术都已达到二级以上甚至三、四级的标准。
新乡第二钢铁厂全体职工目前正在开展更大规模的技术革新运动,创造新的成就向新年献礼,并为明年搞好第一季度生产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第2版()
专栏:

冲天干劲横扫材料设备不足的困难
阿城继电器厂青岛同泰橡胶厂提前完成年计划
据新华社哈尔滨15日电 哈尔滨阿城继电器厂不断反右倾、鼓干劲,充分发动群众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到12月10日已经提前全面超额完成全年生产任务。按照全年国家计划指标,产量超过4.12%,产值超过8%,劳动生产率超过6.86%,产品合格率超过1.42%,成本降低1.68%,国家规定的四十六个品种全部完成,并且试制了四十七种新产品,安全事故也比去年大为减少。
今年年初,这个厂在生产上曾经遇到材料、设备、电力、劳动力等不足的困难,少数干部中曾产生“去年大跃进已把油水挖光”、“材料不足怎能完成任务”等畏难松劲情绪。工厂党委针对这种思想,通过讲形势、摆任务,发动全厂职工开展鸣放辩论;批判了这种右倾保守思想。后来开展质量大检查,进一步发动群众批判了部分干部强调“高产不能优质”等的错误论调。特别是8、9月份以来,贯彻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精神,反右倾、鼓干劲,职工生产热情不断高涨,全厂迅速掀起了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群众运动。
这个厂今年在工艺方面普遍采用了锻、搓、挤、冲、拉的先进加工方法;在工模具方面实行了一模四多(多种、多序、多压、多冲)和通用模架;在设计方面简化了产品结构,合并了同类产品;在设备方面,自力更生地制造了简易专用设备一百五十八台。全厂从今年1月到11月份,共实现了重大技术革新三千六百多项。这些革新建议,对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全面完成年度生产计划,起了重大作用。
新华社青岛16日电 青岛同泰橡胶厂提前全面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截至12月10日,总产值已完成年计划的131.46%;列入国家计划的两种产品(力车外胎和内胎),分别完成计划的143.15%和133.1%;产品质量全部合乎国家规定标准;劳动生产率超过计划19%以上;产品成本比计划降低0.21%,上缴利润完成计划146.5%。
这个厂多快好省地完成全年生产任务,是坚持大搞群众运动、大闹技术革新的结果。全厂职工在厂党委的领导下,人人献计策,个个闹革新,围绕生产关键革新了四百八十多项技术,对实现全面跃进起了决定作用。
这个厂在第三季度批判了“等米下锅”的右倾保守思想,想出多种办法克服了原料不足的困难之后,出现了碾胶设备能力赶不上的矛盾;但是,工厂党委发动车间职工一齐动脑筋,改进了十九项碾胶的工艺操作,充分挖掘了设备潜力,从而解决了矛盾。
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这个厂的领导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还采用召开“三结合”现场会议的办法,改进碾胶、硫化配方和操作方法,解决了长年没有解决的窗布胶自硫现象,既节约了大量橡胶,又提高了车胎的使用效能。


第2版()
专栏:

黄坛口水电站发电
浙江省第一座中型水力发电站——黄坛口水电站,已在最近建成并发电。这个电站矗立在乌溪畔,每年可发电一点六亿度,供应衢县地区工业用电和正在建设的新安江电站、湖南镇电站的施工用电。


第2版()
专栏:

河北增加发电设备
河北省唐山、天津、石家庄等地发电厂最近新增加了一批大型发电机组,总容量为八万七千瓩。
这些发电厂的扩建工程都是今年三、四月间动工的。职工们在施工中大搞技术革新,保证工程又快又好。负责唐山发电厂扩建工程的职工,实行了土木建筑和安装交叉作业,使第一机组比计划提前一个月完工,工程质量完全合乎标准。


第2版()
专栏:

沈阳建起新煤井
兴建中的沈北煤田最近有一对斜井移交生产,另有两对大型竖井提前施工。新移交生产的一对斜井,每年能产原煤三十万吨。提前建设的两对大竖井,建成以后每年能分别产煤九十万吨和六十万吨。


第2版()
专栏:

内蒙古有了炼油厂
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炼油厂正式投入生产。这是鄂尔多斯高地伊克昭盟的石油一厂。
这个厂用伊克昭盟出产的油母页岩炼油,每年可以生产汽油、煤油、轻重柴油等三千五百吨。有采矿、炼油、硫酸炼制三个车间,采矿运料用人工,从矿石粉碎到炼油都用机械。


第2版()
专栏:

潍坊新添纺纱厂
山东省新建的潍坊棉纺厂,在最近正式投入生产。这个厂共有五万枚纱锭,设备全是国产的。
位于昌潍专区中心的潍坊市,拥有大批小型织布厂,但是缺少纺纱厂,专区内盛产的棉花,过去都要运到外地纺纱以后再运回来织布。


第2版()
专栏:

智慧的火花
本报驻天津记者
天津市广大职工正在向机械化、半机械化飞驰猛进。工人们在放下大锤和扁担,消灭笨重劳动,改变手工操作等口号下,用凌云壮志,用勤劳的双手,顽强地战胜一切困难。各行业、工厂、工种,到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到处传来工人们对半机械化机械化热情的颂歌。
“别了,大锤!”
“别了,大锤!”这是已经提前一个月零七天跨进1960年的天津第五工具厂锻工们最近常说的一句话。
和大锤打了三十多年交道的老锻工李文泉,第一次走到电锤旁,捺动电钮时,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对旁人说:在旧社会,成天抱着十几磅重的大锤苦干,下了班精疲力竭,还混不饱肚子。现在,我这个和大锤打了半辈子交道的人,老了却用上机器了!有了机械化,我还要和青年们赛一赛呢!这一来,号称“大力士”的青年锻工刘长英却成了人们开玩笑的对象。伙伴们对他说:“这回你这个抡三十二磅大锤的铁膀子汉,又该英雄无用武之地啦!”刘长英却坦然地说:“嘿,瞧你们说的,扔了大锤我一点也不心疼。咱们电锤上见吧!”
现在走进这个工厂,汗如雨淋的锻工们,在熊熊的炉火旁挥舞大锤的情景不见了,吃力的吆喝声和铁锤的叮当声听不到了。代替它们的是一排电锤在有节奏地轰鸣。锻工们放下大锤,威武地操纵着自制的电锤,只见工人把电门一开,把手一捺,电锤下火花飞溅,转眼之间一块二十多斤重的锻件,就随着人的心愿,打成各式各样的部件了。机械化的效率,比手工提高三到十倍。
打铁机械化,这是锻工们多少年来的宿愿。这个工厂今年的生产计划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多,实现机械化后,生产跨上了跃进骏马。工人自制的大小四台电动夹板锤,一下子就代替了60%的锻工劳动,11月份连续创造日产新纪录;到11月24日就提前完成了全年的生产计划。
新机器代替了老纺车“纺车儿快如风”。黄道婆式的纺车,一台紧挨着一台,放在近代化的机器旁边。女工们摇着纺车儿,一个人一天要摇五、六万次,摇得腰酸胳膊痛,打出的纱轴,有时还供不上织袜机的需要。现在这些都不见了,一台六尺长的机器,外形似纺纱机,只要一按电钮就代替了上述的一切。
以前编织工人曹福成、陈辉泰,保全工赵金庆、李玉森、赵忠昌总想弄一种机器来代替纺车。天津的工厂跑得不少,可就是没有一家工厂会制造这种机器;这次,工厂里搞起了机械化运动,五个人凑在一起,怎么也琢磨不出个模样儿。他们日思夜想,处处注意。一天,他们走在街上,忽然从路旁一家织布厂的窗户里看到有台过纱机正在打穗。看了好大一会,他们的思想开窍了,就仿照着机器的结构,动起手来。
织袜子的工厂,找不出多少废钢铁,工厂的领导就找来了一个木匠,帮助他们打了一个木头的机器架子。五个工人也东拣西找地弄来了一些小铁棍,熟铁板,就钻钻锉锉地做成了许多零件。要做这台机器,必须要有两个小牙轮,但是找遍全厂,连一块能做牙轮的铁板也没有,怎么办呢?曹福成、赵金庆两人就摸黑起床,找遍了“早市”上所有卖废铁的摊子,只有六、七块旧“铁饼”。两个人商量了一阵,都给买了回来。当天,就用锉刀锉,用人工铣,牙轮做成了。后来他们轮流着用锉刀锉了七天,修改一百多次,硬用毅力,又制作了一个桃轮。有时当他们感到信心不足的时候,他们就用党支部书记的话来相互勉励:“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为了克服困难,他们召开了诸葛亮会,或找职工们共同商量。就这样,一件一件地把四百多个零件扣出来了。新机器打出的纱轴,又整齐又紧凑。当摇了多年纺车的女工们从地上站起来的时候,她们热情地写诗歌颂道:
机械化是法宝,产量高质量好,
不用瞅不用摇,电闸一开它就跑,
手不痛腰不酸,党的恩情比天高。
传送带的诞生
在大中华橡胶厂的车间里,可以看到一条条转动着的传动带在不停地传送着生胶、海绵、胶底、成鞋、压包头等,车间的一切搬运工作,都按生产顺序由传送带代替了。看到这种景象,谁能想到这是这个厂的工人们没有向国家要材料,用自力更生的办法制造出来的呢!
大中华橡胶厂车间搬运工作都是使用手工,搬运工人的劳动强度大,车间也显得狭窄和拥挤。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年轻的轧胶工人李学政、陈志清、赵钧华组成了传送带研究小组,打算做一条带子直接传送。在试制过程中得到了党委的支持,他们的信心更高了,并决定所有材料都用废旧料解决。他们不会设计和计算,就用尺子比划;没有马达就把主轴通过皮带连接在轧胶机的地轴上;没有圆铁做传送带托辊轴,就用竹筒代替。缺少传送带的托带辊轴,陈志清想了好久,决定用竹筒代替铁筒。经过二十多天的时间,召开了三十多次小组专业会议,终于完成了传送带的全部试制工作。他们又用一个休息日的时间,把传送带安装起来。没有运转两天,因为传送带重量大把竹筒压碎裂了,又发生了波折,只好停下来。他们又从木器行找来做木柄的圆硬木,打好眼安装上,经过运转十分正常。从大中华橡胶厂的第一条传送带起,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只花了五百多元就有十条简易传送带投入了生产,共节约了五十多个搬运工人,四辆小推车,全年节约运费一万七千元。全厂平均提高效率一倍半。
一点一滴不断革新
天津市针织厂焊针小组有五个女工,以前,谁也没有注意过她们。可是在最近,她们却成了全厂知名的机械化小组。
一天,车间党支部书记赵国良向焊针组的田本惠说:“小田,织布工人都在闹高产优质,可是你们的针供不上。往后,可得瞧你们的啦!”田本惠立刻回答说:“您就瞧好吧!”
“要想焊针供应充足,非叫机器代替手工操作不可!可是,用什么机器呢?”田本惠心里真着急。晚上,她躺在床上想:焊一根针,要用小棍蘸点镪水点
上,一天一个人要焊六百多根针,就得点六百多下!要是搞个自动点镪水的玩艺儿,该多省事呀!可是到底用什么法子自动点镪水呢?这时,她忽然想起了眼药瓶,用手一捺,药水就往下流一滴。……
第二天早晨六点钟,田本惠就进了工厂。向医务室要来个大玻璃管。找试验室要来个胶皮管,一试验,行是行,就是镪水点子太大。她又想起了注射器,马上找医务室借来作试验。自动点镪水终于搞成功了,焊针日产量由六百根提高到一千三百根。
这时候,又有人说:“点镪水自动化啦,可是焊针的时候,还得一根一根的拿,太麻烦!”王义通接过来说:“步枪里头的梭子,不是一卡好几个子弹么?”没等她说完,大家抢着说:“对,咱们来个针梭子,一块放上一、二百根针,叫它一根一根地往外掉!”
三天以后,针梭子作好了,每个人的日产量,又提高到一千八百根。焊针速度一快,又发现了新的不方便之处。就是焊好以后,还得用手把针往外扒,太慢了。于是大家又搞出来个自动推针板,日产量又提高到两千一百根。
可是过不多久,大家都感到推针板推的针,蹦得满地都是。宋守环说:“咱们用卧式水盆卡在上头,针就掉在盆里了。”卧式水盆装上了,个人日产量又跃进到了两千三百五十根。
产量这么高,用水洗以后,还得一根一根地擦干,这样还是浪费时间。刘金兰忽然想起:“干脆不擦它,就用太阳晒吧!”五个女工一商量,马上试验,结果还是真行。可有一样儿,总不能靠天吃饭,阴天下雨怎么办呢?大伙一研究,厂里有废汽可以用来烘烤,于是就作了个操作箱自动干燥,每个人的日产量又提到二千六百根,省下三个人支援了织布车间。就这样,五个女工以不断革命的精神,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点一滴,使完全手工操作的小组,全部机械化了。


第2版()
专栏:

天津市第五工具厂职工自己制成四台电动夹板锤,代替人工打锤,生产效率提高三倍到十倍。这是锻工们在用自制的二百五十公斤电锤锻打起重机的锻件。            本报记者 梁一丁摄


第2版()
专栏:

时代袜厂职工把过去一人只能摇一台的袜口机改成自动化袜口机,一个人能看六到八台。 本报记者 田明摄


第2版()
专栏:

天津市大中华橡胶厂职工大搞半成品自动传送装置,目前已做出十条传送带,这是传送带正在运送物件。
   本报记者 梁一丁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