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美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幕
选出新的全国委员会 福斯特当选为名誉主席
新华社15日讯 据塔斯社纽约讯:美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13日晚上闭幕。
代表大会在13日上午的会议上选出了包括六十个委员的新的全国委员会。新的全国委员会选举了葛斯·霍尔为总书记。威廉·福斯特当选为党的名誉主席,尤金·丹尼斯当选为主席,克劳德·莱特福特和伊丽莎白,葛莱·弗林当选为副主席。本杰明·戴维斯当选为全国书记。
代表大会从10日开幕,共举行了四天。在会议期间,代表大会听取并且讨论了中西部地方委员会书记霍尔的政治报告、全国委员会书记拉默的关于向和平经济过渡问题的报告、黑人和南方事务书记杰克逊的关于工人阶级国际团结的报告和全国委员会委员鲍达希关于工会运动问题的报告。
代表大会先后通过了一系列决议,这些决议分析了美国人民面临的根本问题,并且阐明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纲领。
新华社13日讯 据塔斯社纽约讯:美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11日和12日继续举行。
大会在11日下午结束了对霍尔的政治报告、拉默的关于向和平经济过渡问题和杰克逊的关于工人阶级国际团结的三个报告的讨论,11日下午会议并且听取了美国共产党全国委员会委员鲍达希关于工会运动问题的报告。
在11日晚上和12日上午的会议上,大会先后通过了美国共产党对1960年大选的政策的决议,关于工会问题的决议、关于黑人状况的决议和关于农业状况的决议。
大会资格审查委员会宣布,出席这次大会的共有二百二十名有表决权和发言权的代表,他们代表四十个州的一万名共产党员。


第6版()
专栏:

亚非团结理事会书记处发表声明
要求废除日美“安全条约”
据新华社开罗14日电 亚非人民团结理事会书记处总书记西巴伊今天在记者招待会上宣读了书记处的一项声明。声明表示严重关注日本当前的局势,并且要求取消美国在日本的军事基地和废除日美“安全条约”。
书记处在声明中指出,日本面临着决定性的时刻,在这个时候,它必须在两条道路中作出抉择。一条道路将导致外国军队永远驻在它的领土上,使东亚长期保持不正常的局势,加剧世界紧张局势和增加爆发核战争的可能性,并且破坏亚非团结。另一条道路将导致建立一个完全独立和中立的日本,它能够作为亚非大家庭中的良好的一员而对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声明继续说,日美两国政府之间的谈判正在沿着第一条道路的方向进行,以便修改目前的日美“安全条约”,而使日本更加从属于美国领导的军事集团。但是,在另一方面,日本人民热切地希望走后一条道路。他们已经展开全国性的斗争来反对修改“安全条约”,新的日美“安全条约”预定在明年1月签字。
书记处的日本书记北泽正雄在他的声明中,追述了美帝国主义者如何利用朝鲜战争来制造了使日本更加屈从于美国、并且阻碍日本同某些亚非国家关系正常化的日美条约。
北泽政雄在声明中指出修改日美“安全条约”的阴谋的实质以及随后将产生的危险,他提请注意修改“安全条约”的四个主要之点:(一)使美国军队继续驻扎在日本;(二)使条约的性质从单边改为双边,以便通过“共同防御义务”使日本更牢固地受美国的控制;(三)修改后的条约的期限为十年;(四)使日本进行核武装,因为没有条款规定,反对美国军队把核武器运入日本。
北泽政雄最后谈到日本人民反对修改日美“安全条约”的英勇斗争。


第6版()
专栏:

全非人民大会议程宣布
新华社15日讯 突尼斯消息:第二届全非人民大会的议程14日在突尼斯宣布。议程包括:(一)达到非洲独立的组织和手段。(二)摆脱殖民主义问题。(三)非洲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四)非洲团结。
全非人民大会将在1960年1月25日到29日在突尼斯举行。已经向非洲的政治组织和工会发出参加大会的邀请。
全非人民大会常设秘书处秘书长迪亚洛14日在突尼斯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这次会议将促进非洲国家的独立。他说,会议应该要求非洲各国给予阿尔及利亚人民更多的援助。
他指责出席联合国会议的一些代表一方面谈论“自由原则”,然而不接受不应该有殖民地的主张。


第6版()
专栏:

伊朗追随美国自食恶果
美国资本掠夺石油破坏伊朗经济
本报讯 德黑兰消息:伊朗追随美国扩军备战政策的结果,经济情况日益恶化,人民生活困难加深。
据报道,伊朗由于维持一支为数十多万人的军队,每年军费开支占到国家收入的40%以上。1959—1960财政年度的军事预算更高达一百二十二亿里亚尔,(一百里亚尔约合一点三美元)比1955—1956年度伊朗参加巴格达条约(即现在的中央条约组织)前增加一倍。据美联社最近透露,美国在过去十二年中给了伊朗三亿三千万美元的军事“援助”,这个数目只够伊朗维持两年多的军事开支。与此同时,美国资本利用对伊朗的“援助”,加紧渗入伊朗。“阿塞拜疆民意报”写道,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同伊朗其他经济部门一样,是由美国大人先生们操纵的。美国的“泛美石油公司”控制了伊朗一万六千平方公里的石油区。据国际石油卡特尔自己公布的数字,1958年国际石油财团从伊朗榨取了将近五亿美元的惊人利润;这个数字比伊朗1957—1958年度的国家预算还要多出一半多。
除了石油垄断资本外,美国的其他垄断组织也大举侵入伊朗。美国西部财团的“夏威夷糖公司”和“巴逊氏公司”已经垄断了伊朗的制糖业。伊朗的农业发展七年计划,也是由纽约的“开发与资源公司”代表伊朗政府执行的。伊朗盛产铬和煤的基尔曼地区,将由美国垄断资本组成的“基尔曼开发公司”独揽经营。
在美国和其他外国资本的掠夺下,伊朗经济每况愈下。“伊斯兰火花报”写道,伊朗过去是一个出口谷物、油类、农产品和畜产品的国家,而现在它却要从国外进口粮食。报纸指出,伊朗在出口地毯和棉花方面的情况也很糟糕。外国商品的倾销,使伊朗民族工业受到致命打击,从而给伊朗带来了巨大的贸易赤字,1957—1958年,贸易赤字达一百六十九亿里亚尔。
在军费日增、经济状况不断恶化的情况下,伊朗物价天天上涨,劳动人民生活困难。“利益报”写道:普通伊朗人只要能够买得起几克肉,能以稀粥养活一个七、八口之家,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为了不致饿死,人们把自己的时间都用来寻找一小块面包。
由于教育经费极为不足,伊朗教育事业遭到很大困难。伊朗“观察报”指出,国民教育经费本需四亿里亚尔,但是政府只拨给二亿里亚尔。这家报纸写道,由于教育经费大大减少,伊斯法罕、设拉子和麦斯吉德等地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建筑、学校附设的三十个手工业工厂和四所工艺学校的建筑,今年都将暂时停工。
据印度“印度斯坦时报”报道目前伊朗全国有三百二十万学龄儿童,但已经就学的只有三分之一。


第6版()
专栏:

美国一些报纸
煽动印度放弃不结盟政策
新华社15日讯 华盛顿消息: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访问印度前后,美国一些大报竭力煽动印度放弃不结盟政策,同巴基斯坦结成军事联盟。“纽约先驱论坛报”在8日的评论中把印度和巴基斯坦称为“冷战的决定性的战场。”这家报纸说印度要“认识到它跟巴基斯坦是共命运,同患难的”。评论露骨地说,巴基斯坦参加了西方的军事集团,如果印度总理尼赫鲁由于这一点或任何其他分歧的原因“就看不到加强同印度的最紧密的邻国的联系这种迫切需要,那将是错误的”。
“纽约先驱论坛报”11日还发表社论说,艾森豪威尔在印度议会的演说表明,“决定印度和美国的政策的基本哲学从未这样接近过”。社论同时还说“印度现在不会再否认,仅仅是善意是不足以保卫边境不受”所谓“共产主义侵犯的”。美国和印度“可以强调它们的共同目标和理想,而不强调它们的分歧”。
“纽约时报”10日在一篇社论中也煽动印度放弃不结盟政策。社论诬蔑中国“侵入了印度”,并且说什么印度“多年的不结盟”“得到了恶报”。社论说什么美国“对印度没有图谋”,美国希望在经济上对印度进行“帮助”。
“纽约每日新闻”的一些社论诬蔑中国“侵入了印度的北部边境”,并且在这个借口下鼓吹印度和巴基斯坦缔结军事同盟。社论叫嚷说,“巴基斯坦的统治者有着强大的武装,而且是激烈反共的,所以巴基斯坦历史的下一章可能是同印度组成一个联盟”,说巴基斯坦可以成为印度的“一个强大而又勇敢的盟国”。


第6版()
专栏:

艾森豪威尔结束在印访问
会谈了中印边境局势并公然讨论西藏问题
新华社新德里14日电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结束了对印度的五天访问以后,今天早晨离开新德里前往德黑兰。
在离开以前,艾森豪威尔13日晚上同尼赫鲁总理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谈,随后发表了联合公报。
公报说,他们“在会谈中回顾了世界局势,并就有共同利害关系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联合公报说,尼赫鲁向艾森豪威尔陈述了有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中的“一些问题的主要方面以及同这些问题有关的最近发展”。据公报宣称,他们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应该通过谈判和和解的方法和平地解决,而不是诉诸武力。联合公报没有提到中印边界争端问题,但是艾森豪威尔的新闻秘书哈格蒂在13日晚上对新闻记者宣布,艾森豪威尔同尼赫鲁“充分讨论了”中印边境局势,而且还讨论了纯属中国内政的所谓西藏问题。除了艾森豪威尔和尼赫鲁之间的会谈外,哈格蒂说,随艾森豪威尔到印度的美国官员,还同印度政府官员讨论了印度对所谓麦克马洪线和拉达克边界的态度问题。
据哈格蒂说,他们是联系到“全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来讨论中国问题的。他说,“我想他们一般地讨论了共产党的战术和战略”。
公报没有具体谈到印度和巴基斯坦关系的问题。但是,哈格蒂说,艾森豪威尔和尼赫鲁曾讨论了克什米尔问题。他说,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领导人“已对总统(艾森豪威尔)说,他们急于想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克什米尔问题”。有消息说,艾森豪威尔对新德里和卡拉奇之间最近出现缓和的现象感到高兴。然而,尼赫鲁在今天上午否认在会谈中提到了克什米尔争端问题。
联合公报也没有提到印度报界长期以来一直在猜测的美国给印度的经济援助问题。据哈格蒂说,艾森豪威尔告诉尼赫鲁,他赞成给予一切可能的援助,但是援助的数额要由国会决定。艾森豪威尔13日在德里市民欢送会上发表的公开演说中强调对印度私人投资的问题。他表示,他从现在起“将很快地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来说明印度正在成为我们时代里有着巨大投资机会的国家之一”。


第6版()
专栏:

假面具和老政策
新华社记者述评
1959年是美帝国主义在拉丁美洲大大倒霉的一年。今年1月1日古巴人民革命胜利,为拉丁美洲开辟了反美运动的新的一页。在这以后,反美斗争的浪潮就不可遏止地席卷整个拉丁美洲。这一斗争现在还在汹涌澎湃地继续发展,其激烈程度可以从巴拿马人民要求收回运河主权和波多黎各人民进行不屈的反美示威上得到说明。
怎样对付这种形势?这是惶惶不安的华盛顿方面煞费心思的一个问题。一个由国务卿赫脱主持的“拉丁美洲事务国家顾问委员会”成立并且开始活动了,据说它的任务是“重新调整”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政策。
美国嚷嚷要“调整”它对拉丁美洲的政策已经有几年了。但是尽管嚷着“调整”,遭到的反对却是越来越厉害。根本问题是美国统治集团的所谓“调整”,不过是在它被唾弃的、奴役和侵略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政策上披上一张更加容易迷惑人的画皮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近来对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已竭力装出一副“笑脸”。今年8月,国务卿赫脱在美洲外长会议上大谈“不干涉美洲国家内政的原则”。10月美国国务院就同古巴关系发表的声明里宣称美国“遵守不干涉古巴内政的政策”。但是,美国政府的实际行动如何呢?美国今年在拉丁美洲的干涉重点正是古巴。美国把古巴革命胜利看作眼中钉。美国公开在本土窠藏古巴反革命匪徒,并且以美国本土及古巴邻国为基地,连接不断地在古巴策动反革命武装叛乱和破坏活动。甚至在美国官方高唱“不干涉”的同时,美国政府屡次照会古巴,要挟古巴放弃土地改革计划,否则便要削减古巴向美国出口蔗糖的份额等等。
美国也曾经在巴拿马人民举行激烈反美示威时发表声明,表示愿意就双方“悬而未决的问题谋求共同满意的解决办法”。但是就在美国同巴拿马举行的所谓“友好谈判”中,它公然威胁巴拿马人民不得采取反对美国霸占巴拿马运河区的行动。
一贯在拉丁美洲扶植独裁政权的美国,近来还表示它“反对独裁”,希望实施所谓“代议制民主”。美国为今年8月举行的美洲外长会议安排的两项议程之一是“代议制民主的有效实施和尊重人权”问题。拉丁美洲的公正舆论当时即已指出,美国这样作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诋毁古巴革命政权“没有代议制民主”,组织对古巴的干涉活动。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原来美国扶植的古巴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同好些其他独裁政权一样垮台了,而美国目前继续在全力支撑着残留的一些独裁者。
经济“援助”是美国正在不断加强的对拉丁美洲国家施放的“糖衣炮弹”。1958年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援助”和贷款总数达五亿九千四百万美元,而1957年是三亿三千七百万美元,1955年是一亿美元。1959年完整的统计数字还没有,仅智利和墨西哥两国,贷款和“援助”即达三亿一千五百万美元。此外,美国今年还决定参加泛美开发银行,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继续向一些经济困难的国家兜售“稳定经济计划”。
“援助”的增加,就是掠夺和控制的加强。阿根廷接受“稳定经济计划”的结果是:货币贬值,工资冻结,物价暴涨,美国经济和政治势力长驱直入,国内经济和政治危机益形尖锐化。
在拉丁美洲公众反对美国强加的军事基地、要求减轻扩军重担的运动蓬勃开展下,美国国务院11月底宣布,它“支持限制拉丁美洲军备的建议”。美国国务院的声明并且说,“长期以来,这一直是美国政府的态度。”但是,谁不知道,多年来美国一直在拉丁美洲加强备战部署。美国今年不仅增兵原有基地,还在阿根廷等国新设立了不少基地。它在拉丁美洲地区举行一连串的军事演习和核爆炸试验。而就在美国国务院宣布“支持限制拉丁美洲军备的建议”之后,12月7日,来自华盛顿的消息说,美国将给阿根廷、智利、秘鲁等国家若干潜水艇和海军舰只。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国务院所谓“支持限制军备”的声明里,并且谈到要“加强美洲集体安全制度”。这后面隐藏着至今未能得逞的组织“国际警察部队”的阴谋。美国今年来一直在活动组织这支部队来推翻古巴目前的政权和镇压其他国家民族运动,但在6月中美国家会议和8月美洲国家外长会议上都没有得到响应。而美国国会议员早已主张在“美洲集体制度”名义下成立这支部队,国会已决定为此拨出三千多万美元的经费。
很明显,美国统治集团的这一套所谓“不干涉”、“反独裁”、“友好谈判”、“经济援助”甚至“限制军备”之类不过是假面具,“笑脸”是虚,“刀剑”是实。
这一切只是为了掩盖它更加紧对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镇压,更加紧对拉丁美洲的经济掠夺。当然,这样做的结果不可能是别的,只能是拉丁美洲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浪潮更加汹涌高涨。


第6版()
专栏:

巴拉圭民族阵线发表声明
号召人民支持武装斗争
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14日电 巴拉圭民族解放联合阵线中央领导委员会今天发表了一项声明,号召巴拉圭人民“千方百计地坚决支持和帮助现在和将来为了民族解放进行武装斗争的爱国者分队”。
声明指出,“巴拉圭人民反对斯特罗斯纳暴政统治的英勇斗争,由于某些爱国者分队开始行动而进入了武装起义的最初阶段。这些爱国者分队壮大了我国某些地方的农民早先发起的武装反抗。”声明又说,“不彻底摧毁目前的独裁政权及其镇压机器,巴拉圭人民决不停止斗争。这不是一次简单地更换人员的斗争,而是一次争取自由的斗争。”
声明说,“联合阵线号召属于各党派、具有各种不同思想和信仰的所有巴拉圭人,在反对暴政统治的斗争中钢铁般地团结起来,建立委员会和联合委员会来组织和动员人民,以便用暴力建立一个代表全国各派势力的民主临时政府。”
巴拉圭民族解放联合阵线是今年2月间在乌拉圭成立的,参加的成员包括自由党、二月党、共产党、执政党(国家共和党)中的民主分子以及天主教徒。
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14日电
12日早晨越过边境进入巴拉圭的反独裁武装继续在巴拉圭东部和东南部地区同政府军队作战。
战斗在巴拉圭境内的五个地方进行,其中三个地方在东南部靠近阿根廷的恩卡尔纳松附近,两个地方在靠近东部的巴西边境。
来自反独裁部队方面的消息说,反独裁部队已经在和阿根廷、巴西接壤的巴拉那河沿岸建立了十个桥头堡,占领了卡皮坦巴多、瓜苏、贝利亚比斯塔、恩巴耳塞等边境城镇。巴拉圭首都亚松森和恩卡尔纳松之间的铁路交通已经断绝。
据阿根廷“理性报”报道,有一支八百到一千人的部队在比利亚马约尔少校领导下从巴西进入巴拉圭,开始向边境村镇挺进。这家报纸说,这个武装行动是由门德斯·弗莱斯塔为首的执政党(国家共和党)内的反对派领导的。
反独裁军的电台号召巴拉圭人民参加反对“斯特罗斯纳和他的仆从的血腥暴政”的斗争。反独裁领导人之一希梅内斯·卡巴列罗说,起义运动将立即发动土地改革,以摧毁“巴拉圭的大地主领地和奴役制度”。
反独裁武装部队得到耶格罗斯、乌蒂和卡门德尔普拉纳市民的支持。消息说,卡门德尔普拉纳、犹泰和耶德罗三个小镇的驻军参加了反独裁武装部队的行列。


第6版()
专栏:

艾森豪威尔访问伊朗
鼓吹军事集团的重要性
新华社15日讯 德黑兰消息: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和伊朗国王巴列维在14日会谈后发表的联合公报,鼓吹中央条约组织这一军事侵略集团的重要性。公报说,艾森豪威尔和巴列维“两人强调了中央条约组织在维护这一地区稳定和安全方面的重要性”。公报还说,“他们重申他们的政府决心支持中央条约组织”。公报并强调了美伊双边军事协定的“有益作用”。
公报说,艾森豪威尔和巴列维“研究了世界局势”。他们“就各项问题、特别是有关中东的各项问题交换了意见”。公报说,艾森豪威尔确认伊朗在“稳定”中东这一重要地区的局势方面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并且表示“钦佩”伊朗政府在对付所谓“外界压力”时采取的“英勇立场”。公报说,“为了两国共同利益,美国愿意继续援助伊朗”。
公报露骨地表明,在旅行中不断谈论和平的艾森豪威尔,实际上是在努力鼓动参加军事侵略集团的各国统治势力继续保持紧张局势的反和平立场。
艾森豪威尔在德黑兰的短暂停留期间,还在伊朗议会上发表了演说。他在演说中露骨地鼓吹冷战。他说,“我们所从事的世界斗争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这是思想、政治和军事斗争;另外一些方面,这既是精神斗争,又是经济斗争。”他赞扬伊朗在这一斗争中“并未袖手旁观”,并且再次强调“不能放弃中央条约组织对付侵略和颠覆的持续危险而作的共同努力”。
艾森豪威尔是在14日上午从新德里到达德黑兰的。他在德黑兰只停留了五小时,又匆匆乘机前往雅典。


第6版()
专栏:

——我们已经为总统的和平访问准备了良好的气氛
方成


第6版()
专栏:

印度尼西亚当局
发布接管外侨零售商资产条例
新华社雅加达14日电 印度尼西亚新闻社昨天报道:印度尼西亚国内外贸易部副部长哈拉哈普同移民、合作和乡村社会发展部副部长阿赫马迪12日联合发布了关于接管外侨零售商资产的条例。据报道,颁布这项条例,是为了执行有关禁止乡村地区的外侨零售商营业的第十号总统法令。
据报道,根据这项条例,在一级和二级自治区和州首府以外营业的外侨零售商店最迟要在1960年1月1日关闭,而产业的转移要在这一天以前进行。
条例规定了零售“贸易商店”的定义:把商品最后卖给消费者和向小生产者收购商品转售给中间商人的贸易店铺。
条例规定外侨商店主必须把他们的资金投到印度尼西亚当局指派来接管他们的企业的机构里,并且为这些机构“贡献力量”。如果他们不准备把他们的资金和能力供这些机构利用的话,他们在1960年1月1日以后所有的剩余货物,除了数量合理的家用部分以外,必须立即出售而且不得零售。条例还规定在每个乡以及具有和乡同等地位的地区成立确定补偿数额的委员会。


第6版()
专栏:

“无形帝国”——福特基金会
乐山
一个“无形帝国”,正通过它的财政和思想的控制,在美国文化教育、外交、军事等决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用大量的金钱,窒息了美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和生活;它通过像臭名远扬的“盖瑟委员会”及其所谓“秘密报告”的方式,制造疯狂的战争歇斯底里;它在“慈善事业”和“文化交流”的名义下,从事经济情报活动并加紧对亚非地区的文化侵略;它打着“研究”的招牌、披着“专家”的外衣,在国外进行间谍颠覆活动。这个“无形帝国”,就是在美国七千多个形形色色的基金会中势力最强大、基金最雄厚、近来活动最猖狂的福特基金会。
雪球愈滚愈大
依靠尽量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所谓“福特主义”和在工厂里实行特务统治而取得巨额利润的福特汽车公司,是仅次于通用汽车公司而居第二位的美国汽车托辣斯。“汽车大王”亨利·福特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少交所得税和遗产税,于1936年设立了福特基金会。由于福特基金会的成立,福特家族用不着耽心他们的后裔卖掉福特汽车公司的股票,失去对福特汽车公司的控制权。因为这个公司90%的股票(全是没有投票权的股票)都归于福特基金会,而基金会的负责人物都是福特家族的亲信。其余10%有投票权的股票,绝大部分直接控制在福特家族的手中。
1949年,当福特基金会开始积极活动的时候,它的财产总共约为五亿美元。现在,连同不动产,它的资产增至二十亿美元之巨。在“慈善”的幌子下,基金会的雪球愈滚愈大。
为对外扩张服务
不久以前,美国“信使”杂志描绘了福特基金会对美国文化教育的影响。它说:“福特基金会在美国高等教育界所做的事,实际上是几乎使美国每一个重要的大学和学院都受它的津贴。福特基金会给这些学校的赠款,表面上是不附带条件的,但是这种装装门面的作法,只能欺骗头脑简单的人。当我们的大学校长们知道,在麦迪逊大街上的一个办公室中的一小撮固执己见的人有权给或不给数达几百万美元的赠款的时候,他们就会不可避免地按这些人的意见制定大学的政策,以免得罪赠款者。今天,稳坐在这操纵网中央的福特基金会,已经参预了高等教育界所作出的每一个根本性的决定。”
最近,福特基金会还选择了一些小说家、诗人、艺术家、作曲家、导演来接受它的赠款,作为他们的工作费用。这说明,福特基金会的活动也打进了美国的文学艺术领域。
福特基金会的这些钱不是白花的。它通过那些接受赠款的文化教育机关和个人,向美国人民灌输对外侵略的思想,为美国的侵略政策网罗人才。
福特基金会用捐助经费的方法,使美国几乎所有的有组织的外交政策研究团体,都受它的操纵,而美国对外事务的基本“舆论”,就是由这些团体构成的。福特基金会给了“外交政策协会”两次捐款,就使这个协会的活动范围扩大了许多倍。福特基金会也曾以巨额款项“赠予”美国最有影响的国际机构“外交学会”。这个机构经常发表所谓美国外交政策的研究报告,叫嚷必须用军事力量来支持美国的外交政策,鼓吹扩军备战。
福特基金会通过“赠款”的方式,操纵了美国各著名大学中有关国际问题的研究工作。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的研究工作、哈佛大学外国财政官员的训练工作、康奈尔大学关于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研究工作、哥伦比亚大学关于外交及对外关系的研究工作、波士顿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关于非洲的研究工作,都接受福特基金会的大量津贴。福特基金会还为外交官员训练设立了一个一百万美元的奖学金基金。福特基金会确立了一个详尽的国际发展计划,拥有自己的一批“外交人员”。
福特基金会对美国军事政策的影响,也是从捐款的途径来进行的。美国的国防计划高级研究机关如防御分析研究所、全国科学院等等,都领受福特基金会的津贴。国防计划研究机构之一的兰德公司,就是福特基金会理事会前届主席盖瑟的后台老板。兰德公司也从福特基金会领到了几百万美元的津贴。1957年,以盖瑟为首的委员会提出了一个臭名昭著的鼓吹疯狂备战的报告。这个委员会代表着美国垄断集团中最富有侵略性的石油和军火企业的势力,洛克菲勒、摩根、梅隆等财团在这个委员会中都有它们的代表。由于美国各个垄断集团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它们对外侵略扩张的一致性,福特基金会事实上已经成为福特、摩根、洛克菲勒等财团的共同利益服务的工具。
在“慈善事业”的外衣下
1958年11月18日,杜勒斯在克利夫兰发表演说,鼓吹美国通过“援助”等方法来拉拢新近获得独立的国家。他说,私人的对外“援助”是实现美国侵略政策的好办法,因为“私立的慈善事业是极为重要的,它在政治上不受人怀疑。”在这种所谓“慈善事业”中,福特基金会自然是很重要的一个。印度“闪电”周刊说:“美国的这一类团体的领袖们不断地强调说,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在私人的基础上,与不发达的国家在文化的领域中进行合作。这些基金会的资本是由美国最大的垄断组织提供的。美国最大的垄断组织的代表就是这些基金会的董事。主持基金会的活动的正是他们。
“在福特基金会董事会中占领导地位的,除了福特兄弟以外,还有洛克菲勒的大通曼哈顿银行的董事长麦克洛埃和摩根财团的银行家考尔斯。
“经济情报活动在福特基金会活动中占有中心的地位。福特基金会的经济情报活动,是通过它从美国派来的代表和本地居民中的代理人来进行的。”
福特基金会在“慈善事业”的幌子下,通过“赠款”方式向亚洲和中近东国家进行拉拢活动,最近几年以来特别猖獗。1950年,福特基金会在十三个亚洲和中近东国家开始了所谓海外发展计划。截至1957年年底为止,已经拨出七千五百万美元。1958年,福特基金会在“进行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文化交流”的名义下,对亚洲和中近东一些国家的“赠款”达一千万美元以上。1959年,福特基金会的活动积极向非洲发展,据法国“费加罗报”4月11日至12日报道:福特基金会已决定拨款十五万美元,以“奖学金”或其他“援助”形式赠送给北非学生。它的目的是企图在北非青年学生中散布美国的影响,培植美国的代理人。
福特基金会对亚非地区进行的文化侵略活动,常常采取十分狡黠的方式。例如,为了扩大美国的影响,便于利用阿拉伯文宣传“美国生活方式”,福特基金会拨款进行简化阿拉伯文字母的研究工作。据1959年1月英国“伊斯兰评论”报道,福特基金会出资创办的“统一阿拉伯文字母基金会”,已经在纽约正式宣告成立。该会主席纳斯里·卡塔尔写信给“伊斯兰评论”的编者说,“我们计划以后在中东设立几个办事处”,装做很关心阿拉伯文字改革工作的样子。事实上只是制造借口,以便把侵略势力打进阿拉伯国家。与此同时,福特基金会对美国国内大学及研究机关关于亚非国家的“研究”工作,增加了大量拨款。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等最近都收到福特基金会的“赠款”。这就更足以说明福特基金会在亚非地区活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
戴着“专家”面具的间谍
截至1958年为止,印度、巴基斯坦、缅甸和其它东南亚国家以及中近东国家,都是福特基金会进行活动的对象。1958年以后,福特基金会又把非洲地区包括在它的主要活动范围内。福特基金会除了收集经济情报,为美国垄断资本在这些地区的渗入创造有利的条件以外,还进行间谍活动。
据印度“闪电”周刊1957年11月2日揭露的材料,印度尼西亚的叛乱集团,就同福特基金会保持着联系。有一个名叫“巴东委员会”的组织,曾经从福特基金会取得约二百万美元的经费。福特基金会派往科伦坡锡兰大学任教的“专家”、“科学家”,也干着不可告人的勾当。一个名叫艾弗顿的人,从前是福特基金会驻缅甸的代表,后来专门负责协调福特基金会与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情报工作。艾弗顿是一个老牌特务。1944—1945年,他曾在印度活动,充当美国军事情报机关的代表。在泰国的乌蓬·拉贾他尼省,有一个美国特务训练中心,它的领导人布朗,是福特基金会的前任助理执行理事。另有一个专门负责指导福特基金会训练工作的密契尔,名义上是基金会的佛教文化顾问,实际上是中央情报局的人员。1956年,他由于福特基金会的保举,被提升为陆军中校。
福特基金会的反苏反共活动更是极端露骨。早在1951年,福特基金会就拨款设立了一个“自由俄国基金”,以后改组为“东欧基金”。从1951年到1954年,这项基金获得四十亿美元的巨款,来支持反动的流亡团体、叛国分子从事反苏反共活动,并在东欧国家进行颠覆阴谋。福特基金会还拨出七万美元,支持各国的一些最反动的、反共最力的社会党和劳工团体。
1958年年底,福特基金会出资在伦敦设立所谓“战略研究所”。这个研究所表面上是“作为一个交换站,协助大西洋地区的领袖、政策制订人和时事评论家更了解现代武器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但是它的真正任务是“收集和散发情报”。
“无形帝国”——福特基金会,凭借它的财力,在国内箝制思想、左右政策,具有很大的权威;在国外充当了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急先锋。这说明这个组织是美国垄断资本集团对外扩张的重要工具。


第6版()
专栏:

美国好战将军诺斯塔德
叫嚷加强欧洲核武装
据新华社13日讯 据塔斯社巴黎12日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驻欧洲部队最高司令、美国将军诺斯塔德不久前在美国发表了一席讲话,讲话全文现在已由其司令部公布。诺斯塔德讲话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把欧洲现有的核武器统统交给一个“由许多国家组成的核机构”来监督。这个机构由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十五个成员国参加。
诺斯塔德叫喊说,“现代防御的潜力是建筑在原子武器基础上的”。他说,“保卫欧洲就要依靠这种武器”。
从诺斯塔德的讲话中可以看出,诺斯塔德不得不承认“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之间在核武器问题上的打算是相互矛盾的”。为了维持并加强这个侵略集团,诺斯塔德建议把对核武器的监督交由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执行,美国和西德在执行方面起主要的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