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要江河听使唤 要穷山变富山 要薄田变良田
湖北撒播高华堂的先进种子 开展治山治水治土群众运动
高华堂的先进经验:治山治土先治水,治水要从源头治起,引水上山;在此基础上大搞梯田、梯地建设,不断改良土壤,大力发展植树造林等多种经营。
本报武汉14日电 “要江河听使唤、要穷山变富山、要薄田变良田”,以郧县劳动模范高华堂所创造的治水、治山、治土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基本建设,已在湖北全省形成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
这个大好形势是在党的八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中共湖北省委提出了“学高华堂、赶高华堂”,“学郧县、赶郧县”,“学枣阳、赶枣阳”治山治水治土的经验以后出现的。这些先进经验推广以后,全省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先后完成的土方达一亿四千多万方,开荒一千五百多万亩;旱地改水田和坡地改梯地共六百六十多万亩;平整土地约二千五百万亩,其中约一千四百万亩达到了园田化的标准,在不同程度上改良了土壤的田和地共达二百二十五万多亩。进度都大大地超过了去年同期。此外,各地在大抓积肥、造肥、多种经营、田间管理等方面,都作得很出色。
高华堂是郧县著名的劳动模范、大堰公社建设管理区党总支书记,他在党组织的领导和群众支持下,经过几年的摸索,创造出了一套全面治水、治山、治土的经验:治山、治土必须先治水,而治水必须追源溯流,从源头治起,引水上山;在治水的基础上大搞梯田、梯地的建设,不断改良土壤,大力发展植树造林等多种经营。这种作法收效极大。到去年,全管理区的粮食产量已较1948年增长十倍以上;今年虽遭特大旱灾,粮食生产仍然获得了丰收。去年以来,中共郧县县委总结了高华堂的经验,在全县掀起了“学高华堂、赶高华堂”的运动,收效也极显著。去年,这个县的粮食产量较1948年增长一点三倍强,由缺粮县一跃而为余粮县;今年,全县在大旱情况下,粮食产量较去年又增产一成。从秋耕、秋种到现在,这个县进一步推广了高华堂的经验。两个多月来,全县又新建了大批水利工程,在五千多座山上改出梯田、梯地近七十万亩,还完成了植树造林近二十万亩的任务。
枣阳县是个人少、地多,平原少、岗地多的县份,水利条件差、交通极不方便,过去农业产量很低。去年以来,这个县以兴修水利为中心大力改造了岗地,使今年全县粮食产量在大旱条件下仍比去年增产,大大地超过了历史上的常年年产水平。
10月底,中共湖北省委召开了有各地委、市委、县委第一书记参加的冬季生产和农业生产基本建设座谈会。在这次座谈会上,省委总结了高华堂和郧县、枣阳县的经验,确定以治水、治山、治土为农业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并且提出了“学高华堂、赶高华堂”“学郧县、赶郧县”,“学枣阳、赶枣阳”的号召。接着,到会干部在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同志亲自率领下,到枣阳、郧县参观,并以高华堂领导的建设管理区作为参观的重点,用边参观、边讨论、边安排的办法,推广这些地区大搞农业基本建设的先进经验。随后,各地又先后组织了大批干部和群众代表,到这些地区参观和访问。广大干部和群众通过参观、访问、传达、讨论,受到了巨大的鼓舞,表示要积极学习和推广高华堂等的先进经验。接着,一个以治水、治山、治土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基本建设新高潮,就在全省迅速形成。
湖北省各地在学习和推广高华堂等的先进经验时,普遍地注意了把学习他们改造自然的雄伟气魄和推广他们改造自然的成功方法结合起来,把他们的先进经验和本地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因此,一般都强调了如下几个方面:全面规划,加强领导;以水为主,综合治理;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发动群众,改革工具。大部分地区处于江汉平原的荆州专区,就在全面规划,加强领导的前提下,放手发动群众,大力兴建河网,并兼顾山区、丘陵区的水利建设,计划把长江、汉水、湖泊和山区水源,都加以综合利用,同时还根据江汉平原土地辽阔的特点,积极开荒,扩大耕地面积,并在山区和丘陵区大改梯田、梯地,这样来高速度地增加农产品,更好地支援国家建设。目前,这个专区投入治水、治山、治土运动的劳动力已达一百二十多万。地处丘陵的黄冈专区已根据高华堂等的经验,提出了按水系、山系全面治水、治山、治土,高速改变全区面貌的宏伟规划。在今冬明春内,这个专区的举水、倒水、浠水、圻河等八大主要水系,除个别外,都将治理完毕。那时,灌溉面积将占总耕地面积的90%。山区占统治地位的恩施专区,为改变山区穷困、落后的面貌,决定以治水为中心大力发展山区多种经营,把穷山变成富山,荒山变成花果山。
各地群众发动起来以后,通过大兵团作战和大搞工具改革,使农业基本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许多河流、荒地、山丘,在几天、十几天之间就变了样子。应山县和安陆县一个多月内各开荒七十多万亩,比两县原有的耕地还多。汉阳县在开展了工具改良化、半机械化和机械化运动后,创造大批改良工具,使运土工效由开始时的平均每人每天一方半提高到十方多。石首县以公社为单位组织了六万多人采用大兵团作战的方法,在七天内就完成了十处治湖工程,将十三万亩芦苇丛生的荒湖洲变成了良田。房县九道渠公社,仅用二十多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可灌溉三万五千亩水田的水利工程一百四十处,并且把一万五千亩旱地改成了水田。
现在,在省委和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广大干部和群众意气风发地乘胜前进,满怀信心地为明年农业生产的继续跃进创造条件。(附图片)
右上:湖北郧县大堰公社建设管理区把荒山改成了层层的梯田
丁遵新摄(新华社稿)
湖北郧县大堰公社建设管理区的一条盘山长渠,共五十四里长,渠里的水一年四季长流不断。 丁遵新摄(新华社稿)


第1版()
专栏:社论

山区面貌可以迅速改观
湖北省各地在省委领导下推广郧县大堰公社建设管理区党总支书记高华堂同志领导群众治水、治山、治土的经验和枣阳县改造岗地的经验之后,迅速展开一个治水、治山、治土的群众运动,现在,成百上千座荒山改为良田,水利工程遍地开花,许多一向被称为落后地区的自然面貌迅速改观。今天本报发表了这个消息和通讯,这是一个值得普遍重视的重要经验。湖北省郧县和枣阳两县地处山区,土薄石厚。解放前,粮食平均亩产量只有几十斤,人们过着穷困不堪的生活;解放后,中共郧县县委和枣阳县委,曾想了许多办法来改变这种落后面貌,搞了一些农业基本建设,如修水利、开荒地等等,取得了一定成绩,初步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但是,由于互助组和初级社组织规模小,力量弱,因而只能治标,不能治本,生产水平仍然是比较低的。高级社,特别是人民公社以后,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大堰公社建设管理区党组织和总支书记高华堂同志领导群众改造山区的经验就是在这样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这就是把治水、治山、治土结合起来,作出统一的规划,其中以治水为中心,治水又以蓄水为主,大搞自流灌溉。在人民公社的统一领导和全面规划下,按水系、按山综合治理。同时结合作好坡地改梯田、梯地、植树造林等治土、治山等工作,这是农业基本建设,是搞好农业生产的基础。这样既可制止山洪暴发冲刷土地,又可自流灌溉,发展多种经营,节省大批劳动力。作到山区水旱无忧,面貌为之改观。这是山区人民公社从根本上征服自然的伟大胜利。
高华堂领导“治水、治山、治土”的经验,不仅给改造山区找到了一个正确办法,更重要的是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山区的自然面貌能不能改变?一般人都相信可以改变。但是能不能更快地加以改变?这却是许多人还没解决的思想问题。有些人认为改造山区困难多,他们不是积极创造条件,克服困难,而是等待国家和平原地区的帮助;还有人想把平原先搞好,打下个基础,再来支援山区,因而没有充分发动山区群众自力更生地改变自然面貌。显然,这种作法是不正确的。当然,平原和先进地区条件较好,一般都是产量较高的地区,加强对这些地区的领导,给以必要支援,以便增产更多的农产品,这是必要的;但是忽视山区却是不对的。把穷山恶水改变为人民乐园,是个十分艰巨的工作,党的领导不但不应减弱,而且必须加强。国家对山区进行一定的帮助是必要的,国家已经这样作了,但是那种企图完全依赖国家的支援,来改变山区面貌的思想,则是不现实的。因为这样会放松发动山区广大群众自己动手改变落后面貌的努力,同时,在目前的情况下,国家的资金有限,很难完全满足山区的需要。大堰公社建设管理区党组织和高华堂同志创造的治水、治山、治土的经验的重大意义在于,它证明了,依靠人民组织起来的力量,充分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完全可以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改变山区的落后的自然面貌。他们在治水、治山、治土的工作中,贯彻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精神,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炸药,自己造;没有足够的铁撬,就用木头工具代替;80%以上的干部学会测量地形。这就形成了一个人人动手,个个争先改变落后面貌的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的局面。经验证明,这是一条多快好省地改变山区面貌的道路。穷山恶水的郧县大堰人民公社建设管理区在近两年内,就在山上修了六条干渠,九十六条支渠,在沟里挖了一百多口塘堰,作到了山山有渠、沟沟有塘,大批山坡改成了梯田,每人平均已有一亩梯田、七分梯地。1958年抗住了有史以来的大山洪,1959年抗住了历史罕见的百天大旱,水旱无忧,粮食丰收。1958年的粮食产量比1948年增长了十倍,过去一向要国家供应粮食,今年粮食生产每人口粮标准赶上了富裕地区,还卖给国家一百三十多万斤余粮,作到了山区粮食自给有余。人们形容这块昔日被称为穷山恶水的地区是:“水在山顶流,梯田满山沟,遍地苹果香,鱼在塘里游,吃不愁,穿不愁,推磨不用牛,点灯不用油,高山人家永无忧。”郧县推广高华堂的治水、治山、治土的经验,两个多月就把五千三百多座山,一万九千多条沟变成了近七十万亩梯田梯地;同时还修公路马路二千多华里,迅速改变了山区的面貌。这些都说明: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充分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加强党的领导,大搞群众运动,一切落后地区的面貌完全可以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大大地改变。
大堰公社党组织和高华堂同志领导群众治水、治山、治土的顽强斗争,充分表现出共产党人改造世界的雄心壮志。不错,他们面对的是穷山恶水的大山区,交通不便、水源缺乏、劳力不多、资金有限,这一切就使得本来已经是有很多困难的改造自然的工作变得更加困难。在这些困难面前,考验着每一个人的共产主义者的风格。有些人遇事都是忧心忡忡,困难重重,这也不可能,那也办不到,抱着这些懦夫和懒汉的世界观,当然谈不到向自然开战,迅速改造自然面貌。真正共产主义者的风格同这些人完全相反,他们有着伟大的理想,永远是以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伟大的干劲领导群众排除一切困难,大踏步前进。在对待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上有着两种不同的世界观:要么是被自然界摆布,作自然界的奴隶;要么是征服它,作自然界的主人。高华堂同志没有被自然条件的各种困难吓倒,他立大志要改变困难条件。这个管理区长期留传着这样的话:“穷山沟,卖柴乡,穷山恶水苦地方”。高华堂同志勇敢地向这种说法挑战,他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提出了一个斗争口号,这就是要把山区变成:“万宝山,鱼米乡,富山益水好地方”。有些人经不起考验,要求从山上向平原搬家的时候,他能站稳立场,高举改造山区的红旗,坚决依靠群众,总结出群众改造山区的经验,并且逐步引导群众去干,从而使全乡的自然面貌迅速得到改观。
高华堂领导群众治水、治山、治土的经验,能够迅速地成为湖北全省广大人民的共同财富,这是由于正确地运用了一条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的领导方法。这就是不断总结群众经验,及时发现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典型,运用典型推动一般,高举红旗奋勇前进。高华堂所在的管理区是一个偏僻山区,郧县县委及时发现并总结了他的经验。中共襄阳地委很快就把高华堂的经验推广全专区,大张旗鼓地宣传高华堂的经验,组织各县县委书记、公社党委书记、生产队长参观学习。中共湖北省委对这些经验极为重视,组织了全省地委、市委第一书记和各县县委第一书记前往参观,开现场会议帮助总结和进一步推广这些经验,使这些经验更加系统完整和迅速深入人心。经过这次参观,声势浩大的“三治”运动很快地就在全省范围内展开。这种运用典型,推动一般的作法,正是毛泽东同志经常告诉我们的领导方法。这种马克思主义的领导方法,应该大力推广。
全国在继续跃进,山区的形势极为良好。常言说得好:“穷则思变”。湖北的这个典型经验证明:只要加强领导,政策正确,依靠公社,相信群众,山区的某些不利的自然条件可以走到它自己的反面,变成为建设山区的巨大的推动力,使山区迅速成为社会主义的万宝山。


第1版()
专栏:

包头机械厂全面完成年计划的重要一环
党委领导扎根生产小组
每个生产小组设立政治工作员,同生产组长、工会组长、团小组长、老工人组成贯彻党委决议的核心力量,把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拧成一股绳。
本报包头14日电 出席全国群英会的先进集体——包头机械厂,坚持政治挂帅,持续开展群众运动,不断地克服右倾保守思想,今年连续十一个月全面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全年的国家生产计划以及质量、成本、上交利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等技术经济指标,也在11月底全面完成。
包头机械厂今年生产月月红、全面红,主要是因为在大搞群众运动中,贯彻执行了“坚、快、统、全”的工作方法。“坚”是坚决贯彻执行上级党委的指示和决议;“快”是党的决议和群众见面快;“统”是在厂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党、政、工、团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安排工作;“全”是布置工作全面。
今年年初,这个刚由机械修配转为机械制造的工厂,就承担了生产成套水泥设备、洗煤设备和包钢一号高炉各种非标准设备近二千吨的制造任务,其中有不少是属于“高、大、精”的产品。为了完成这样繁重的任务,必须解决设备、技术、材料等问题,首先就要扭转少数干部的畏难情绪,扫清跃进路上的思想障碍。工厂党委根据上级党委指示,领导全体职工展开了两种思想、两种方法的大鸣大放大辩论,并向职工进行不断革命的正面教育,大大鼓起了职工们的干劲。在一个星期内,工人们就创造了“蛇吞象”和“蚂蚁啃骨头”等小机器加工大部件的十二种先进工具,铸工车间也用三吨冲天炉铸出了重达十一吨的龙门刨底座,五吨吊车也设法把十一吨重的毛坯吊进了车间,迅速攻破了设备关。接着,工厂党委会又深入发动群众,连破材料、技术、人员、管理关。在人员比去年有所减少的情况下,这个工厂第一季度完成了比去年同期多三倍的生产任务。
第二季度开始的时候,少数干部夸大了第一季度产品质量上的某些缺点,认为多快就不能好省,只有降低产量指标才能保证质量。工厂党委一面及时地发动群众鸣放辩论,批判了“质和量”不能齐跃进的错误观点,一面加强了生产小组中的工人自检制度。在各车间建立了“废品医疗站”,设立了优质产品展览台和突破定额奇迹台,同时树立了十四个月没出一件废品、月月超额完成任务的小组和五年没有出过废品的个人为标兵。这样,使新产品铸件成品率由计划的70%提高到73.3%,4月份产品返修浪费为三千七百元,5月份一下就降到一百七十四元。
贯彻执行上级党委指示坚决果断,雷厉风行,是这个工厂的党委领导方法的一个主要特点。4月份,内蒙古党委在包头召开了全区工业书记会议,在会议作出关于开展社会主义红旗竞赛的决议的当天,这个工厂的党委就召开党委会制定了贯彻执行这个决议的方案,并在当天晚上召开了职工代表大会迅速推行。三天之内,全厂形成了你追我赶、个个争当红旗手的热潮。紧接着,党委又根据各车间生产的特点,研究了组织竞赛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例如在金属加工车间推广了“千台时”竞赛,在锻铆车间推行了“一顶二”(一个人顶二人干活)竞赛,在铸工车间展开了“万斤百元”(每人每月生产一万斤铸件,节约一百元)竞赛。通过这些竞赛,全厂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金属加工车间在“千台时”竞赛中,提高工作效率一至二十五倍。
这个厂的党委为了使党的决议迅速变成全厂职工的行动,集中力量深入细致地加强了生产小组的工作,在每个小组设立了工人政治工作员。同时,以政治工作人员为骨干,吸收生产组长、工会小组长、共青团小组长和技术水平较高的老工人,组成生产小组领导核心,在车间党支部领导下,成为基层贯彻党委决议的核心力量,使政治思想工作在每个小组中深深地扎下根,把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紧密地结合了起来。自从生产小组建立了政治工作人员以后,党委决议很快就能和群众见面,小组政治空气浓厚,先进生产者队伍不断扩大。小组政治工作的加强,收到了成本逐步降低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经济效果。今年1至11月份,可比产品的总成本,比去年降低了26.8%,劳动生产率比去年提高了127%,月月超额完成计划,产量、质量持续上升,大大地促进了年度计划的提前完成。
这个厂的党委认真贯彻执行了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和各个委员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每项任务的完成,都由党委统一安排,各方去办,既保证了党的统一领导,又发挥了各个组织的作用。例如2月份,在接到百台机床的制造任务时,少数干部感到时间匆迫,有着程度不同的畏难情绪。党委首先召开了党委扩大干部会议,经过具体分析,批判了这些畏难情绪和保守思想,找到了克服困难的措施,号召全厂职工开展技术革新运动来完成任务。接着,党委书记、厂长、工程师深入薄弱环节,跟班劳动,加强了对金属加工车间的领导。其他党委委员也分别深入了其他车间。工会组织技术革新竞赛,发动职工提出了革新项目一万二千多项,同时抓住评比奖励、职工教育、职工生活三件大事,来推动生产。共青团也在青年工人和徒工中抓质量、抓节约的教育,开展红色徒工竞赛,发挥青年的敢想敢干作用。经过全厂职工的努力,结果,超额34%完成了机床制造任务。


第1版()
专栏:

“种、采、用、工、留”并举
大姚五路出动广找猪饲料
全县普建饲料基地,供应了十多万头猪的大部饲料
本报讯 云南省大姚县在养猪的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解决猪饲料的经验;种——种植饲料作物,建立饲料基地;采——采集野生饲料;用——利用农产品的副产物;工——和农副业产品加工结合;留——适当留够精饲料。群众都把这套经验称作解决猪饲料的“五字”法宝。
大姚县今年养猪事业发展很快,不到一年时间,生猪头数增加了八成左右。为了促进养猪事业的不断兴旺,全县各级党委一开始就注意抓饲料问题。首先推广种植饲料作物、建立饲料基地的经验。大姚农民过去就有种饲料的习惯;办了公社以后,集体养猪迅速发展,一些生产队为了适应这种新情况,利用荒地和在猪厩附近种饲料作物。新芦公社各生产队去年在路边墙脚种了三千多塘洋瓜。每棵洋瓜最多的收五千斤饲料,最少的也有二千斤,一棵就能养一头猪。大姚县委马上总结了新芦公社的经验,并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县委提出了“四边下种,见空就种,建立基地,大种三菜”的口号,要求各公社利用田边、沟边、河边、园边星星点点的空地和荒地,种各种各样的饲料作物,如土豆、牛皮菜、洋瓜等。同时由生产队划出专门田地,专种数量多、质量好的精饲料,如“三菜”(甜菜、大白菜、萝卜)和杂粮。要求山区各公社的生产队开荒和利用原来的轮歇地来种饲料作物。在荒地很少的坝区,主要充分利用“四边”。种饲料作物和建立饲料基地的好处非常多,使养猪的饲料有了可靠的保证。各管理区、生产队还可以事先规划,安排不同品种,使猪食能多种多样,增加养料。而且这些饲料作物,差不多都是高产作物,量多质高,能满足养猪的需要。饲料地的下种和收获,由生产队安排人力,日常管理加工包给饲料专业组负责。新芦公社的经验在全县推广开以后,各公社生产队火速行动,按二十头猪一亩饲料地突击栽种饲料作物,收到了很大效果。一年来,全县的十多万头猪吃的饲料大部分来自饲料基地。永定公社莲池管理区今年种了甜菜四百七十二亩,红薯一千二百八十八亩,黄萝卜一百四十八亩。年初,全管理区养猪三百一十二头,饲料还不够;现在,猪发展到一千三百一十头,饲料还有余。
全县二十五个公社的三千四百一十个生产队,每个队建立了一个集体饲料仓库。在没有饲料仓库的时候,随时采来随时喂掉,没有储备。一到冬季,就缺饲料。建立仓库后,生产队的饲料仓库把平常多余的饲料积蓄起来,可以积余补缺。现在,全县已经干储了十八万斤饲料,还挖好青贮室一百二十多个,青贮饲料十万多斤。
种之外就是采。在秋收秋种运动中,各公社抓住时机,组织劳动力突击开展了“小秋收”运动,采集各种野生饲料。新芦公社从5月份开始就陆续采野生饲料喂猪,一直采到10月底,共采了八十五万多斤。此外,利用农作物副产物的数量也很大。同时,建立“五坊”,就是酒坊、粉坊、油坊、豆腐坊、糖坊,用采集的橡子做酒,用甜菜做糖,剩下的渣子就拿来喂猪,这样,既经济又有效。除了这些,大姚县的各公社、管理区和生产队在粮食分配中,都根据留够饲料、专粮专用的精神,留了一部分精饲料,并建立了专门仓库,专粮专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