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大冶钢厂创技术革新好方法
集中力量攻打主要关键
经过查关、排关、攻关、建设、推广五个步骤提高技术和生产水平
本报讯 大冶钢厂全面发动群众,组织全面大协作,集中力量,集中时间,突击解决关键问题,同时带动全盘,迅速掀起了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高潮,使生产出现了更大跃进的新局面。大冶钢厂把这种办法叫作“攻关运动”。
这个厂从8月下旬到11月底,在三个多月的时间内,共组织了五次攻关运动,生产扶摇直上。据不完全统计,五十六天的时间,职工们就针对三十三个重大关键,提出了一百八十五项关键性措施,已经攻破和基本攻破的重大关键有二十个,实现了一百四十一条主要措施。第一个战役就把钢产量提高了11.56%,钢材产量提高了19.24%。开展“攻关运动”的第一月——8月份,钢产量猛增31%,钢材产量猛增39%;以后,产量又逐月增长;现在,钢和钢材已经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目前,正在进行第五次攻关。日产量不断创造新纪录。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厂成本最近三个月平均降低了12%。
大冶钢厂去年钢和钢材的产量比前年翻了一番,1959年的产量又计划比1958年翻一番。为了解决设备能力不足等矛盾,大冶钢厂党委在今年一开始就注意采取许多措施,发动群众开展了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上半年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生产计划。但是产量提高很慢,而且不太稳定。特别是由于部分人保守思想严重,他们认为大冶钢厂的许多设备都很现代化了,要革新十分困难,因此群众虽有革新技术的热情,但是没有统一的奋斗目标,只是零打碎敲,重大问题解决很少。党的八届八中全会以后,大冶钢厂党委领导群众批判了各种保守思想,又组织“攻关运动”领导群众前进。
“攻关运动”是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抓住主要关键问题,集中优势力量打歼灭战的一种好方法。全厂各单位组成了一百多个攻关小组,四千多人参加了攻关突击队。领导干部深入现场同技术人员和工人一起劳动,研究和解决问题。全厂上下左右通力合作,互相支援;以主办车间为主,开展多种兵团联合攻关;技术人员组织技术访问队,主动上门找关键,把技术送上门……大家把力量扭成了一股绳。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迅速形成群众运动,许多重大关键很快就解决了。使用马蹄形风圈是转炉的一大革新,它可以缩短冶炼时间,延长炉子寿命。这项革新去年就有人提出过,拖了一年多没有实现。这次攻关运动中,由于打破了保守思想,依靠了群众,炼钢部的工人和工程处大协作,只花了五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一改革。仅这一项措施,就使转炉产量提高了将近一倍。“攻关运动”还大大推动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深入开展,许多长期被认为落后的班组和个人也赶上来了。许多笨重的体力劳动很快就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工作效率成倍提高,满足了生产需要。
大冶钢厂“攻关运动”的具体作法,基本如下:第一步是“查关”。就是发动广大群众摸清生产中的基本问题。查关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是召开工人座谈会,由大家提;有的是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三结合进行研究;有的是通过表演赛使问题暴露出来。第二步是“排关”。查关中群众提出的问题,有主要的也有次要的,这就要继续发动群众进行分析,抓住主要的本质的问题,并根据轻重缓急等进行排队,确定主攻方向和具体任务。为了排好关,要开好两个会:一个叫“定关会”,即按关键项目进行“四定”——根据关键的大小难易,定指标,定措施,定时间,定人。第二个会叫作“平衡会”。这个会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每个生产单位提出的措施要求,进行物资材料、设备和施工力量的平衡。这样就既能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又能把关键问题定得准确无误。第三步是发动群众集中力量进行攻关。攻关,实质上就是个发动群众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阶段。在攻关中,破了许多旧的东西,但创造出更多的新东西。第四步就要大抓建设,根据技术革新的成果,订立新的操作规程、工艺规程和管理制度,把已经获得的成果巩固起来,使管理工作跟上去。第五步是推广新技术和新经验,扩大战果。大冶钢厂采取了及时召开现场会议的办法来推广新的经验,同时把许多新创造制订为新的操作规程,使职工们广泛采用,这就使各种经验都能及时得到大面积丰收。
大冶钢厂“攻关运动”的经验已经引起湖北各地的注意。中共湖北省委正在黄石市召开现场会议,向全省工业战线推广大冶钢厂这一经验。(附图片)
转炉冶炼沸腾钢是大冶钢厂的一项革新。工人正把沸腾钢用上注法浇铸成钢锭。 新华社记者 于澄建摄


第2版()
专栏:

第一汽车厂为锻件生产模锻化找到一条新捷径
用铸钢堆焊法造大型锻模
新华社长春13日电 第一汽车制造厂用铸钢堆焊的方法制造成功十吨锻锤用的锻模。用这种锻模生产的锻件,质量和用合金钢锻模生产的完全一样。
第一机械工业部认为这一新的技术成就,为我国制造大型锻模开辟了新的途径,对我国机械工业中锻件生产实现模锻化找到了一条多快好省的道路。
用锻模生产锻件的方法来代替不用锻模(自由锻)生产锻件的方法,是我国机械工业技术革命的一项重要措施。模锻比自由锻生产的产品质量高,又可以节约二分之一到五分之四的金属和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切削加工工时。但是,锻模的消耗量很大,过去绝大部分要采用含镍、铬、钼等元素的高级合金钢,锻模毛胚还必须用水压机才能制造。
第一汽车制造厂用铸钢堆焊方法制造的十吨锻锤用的锻模,其本体是用中碳锰钢铸成的,用堆焊(一种先进的焊接工艺)的方法,在模体的型槽部位,焊上一层合金钢。第一汽车制造厂的经验证明,用这种方法制造锻模有四大好处:一、模体不用合金钢,可以节省95%的高级合金钢,因而可以大量制造。二、不需用水压机锻造,机械工业可以普遍的制造锻模,加快我国锻件生产实现模锻化的进程。三、这种锻模的使用寿命都不短于合金钢锻模,甚至更长。四、铸钢堆焊锻模的成本比合金钢锻模低四分之三左右。第一机械工业部已采取措施迅速推广这一经验,决定立即在五个到十个基点首先推广,然后再全面开花。


第2版()
专栏:

利用野生植物增产又节约
大连麻袋厂用野生纤维与黄麻混纺
麻袋大量增产提前完成了全年计划
本报讯 大连麻袋厂利用50%的野生杂纤维与黄麻混纺,织成麻袋,1月至10月共利用野生杂纤维九百零九吨,增产麻袋九十五万多条,使全年国家计划提前六十八天半完成。
这个厂批判“闭门家中坐,单等料上门”的等待依赖思想后,全厂开展了研究利用野生杂纤维的高潮。但是野生植物的来源,加工野生杂纤维的准备,加工技术等问题摆在面前需要解决。党委针对这个情况,经过讨论,首先决定集中全力突破原料来源关。他们除抽调部分干部分赴全国各地寻找原料来源外,并积极想办法增加脱胶纤维的产量。采购人员先后寻找了一批棉秆皮、树皮、蒲草、野胡麻等野生植物,基本上满足了当时生产的需要。为了把这些野生植物迅速加工成可纺纤维,职工们便用土洋结合的方法,利用小锅小罐进行脱胶试验,试验成功后仅一个月就建成一座日产三吨的脱胶厂。在设备安装起来,厂房还没建成的情况下,他们就开始生产大量杂纤维,织出了混纺麻袋。在纺纱的过程中,他们又遇到了具体困难。由于野生杂纤维短,强力差,在纺纱织布时断头率高。在党的领导下,他们集中了各工序职工们的建议,以“三结合”的方法创造出杂纤维与黄麻混纺的操作方法,使断头率减少了三分之一。混纺比例由年初的12.5%逐步扩大到40%—50%。
这个厂为使今后更多更好地利用野生植物,减少国家种植麻田的占地面积,支援农业大跃进,先后在湖南省及大连市三十里堡等地,建立了野生植物加工基地,为明年麻袋生产继续跃进创造了条件。


第2版()
专栏:短评

群策群力攻关键
大冶钢厂采用围攻关键的方法,把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迅速调动起来,掀起了蓬蓬勃勃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新高潮。三个多月的时间内,解决二十多个重大关键问题,实现了一百四十多项技术革命措施。人人干劲冲天,个个心情舒畅,生产月月上升,各项指标全面跃进。
开展群众性的围攻关键运动,是工业战线上深入发动群众大搞技术革命的一种好形式。从1958年以来,我国工业战线上一个新的重大特点是大搞群众运动。把工业战线上只是专家办工业和少数人办工业的冷冷清清的局面,一变而为轰轰烈烈的大跃进局面。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工业战线上的巨大胜利。随着形势的发展和运动的深入,要求领导工作更加深入和细致地引导群众去解决最主要的关键问题。“攻关运动”的重大意义在于它能把广大群众的革命热情引导去解决主要问题。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发动广大群众,摸清主要矛盾,由党委确定攻关的任务、方针、方法和一些基本原则,确定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家围绕一定的目标进行工作。这样,群众运动和党的领导就正确地结合起来,群众性的攻关运动就能健康地发展。
在技术革命中,也存在着两条路线的斗争。一条路线是少数技术人员自己干或至多不过是一般地征求一下工人的意见,主要的仍是少数人的活动。这是一条少慢差费的道路。这样,必然把技术革命搞得冷冷清清,真正的技术革命开展不起来,收效很小;另一条道路就是广泛深入地发动广大群众,相信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把技术革命变成真正的群众运动,这样就必然多快好省。攻关运动的“关”是什么呢?这个“关”,实际上就是生产中的一些薄弱环节。把薄弱环节中的关键问题作为重大的“关”来围攻,这就给技术革命指出了方向,开辟了道路。大冶钢厂轧钢部的初轧机是采用世界最新的自动化的技术装备起来的,而使用这些机器的人,则是没有见过机器的农民和没有见过这种新式设备的工人。按照一般情况,要学会使用这种机器并使生产达到设计水平,最少也要两年时间。在这种情况下,能不能搞技术革命,很多人是怀疑的,有人就这样说:“能在两年内学会使用也不错了,还搞什么技术革命”。在开展攻关运动前,也曾有人提出过某些革新措施,无奈目标不集中,方向不明确,技术革命运动开展不起来。自从攻关运动以来,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已解决的重大关键就有三十九个,已实现的主要措施达五百二十四条。那些刚放下锄头的人和没有见过这样现代化机器的人,不仅学会了掌握最现代化的轧钢机,使机器生产达到了设计水平,而且大大超过了设计水平。如果不是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命,这个奇迹怎么可能想像呢?
大搞群众运动,广泛开展技术革新,推动生产建设不断跃进,这是工业战线上的重大任务。大冶钢厂的攻关运动给各地工矿企业领导部门深入开展群众运动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群策群力,围攻关键。这一方法值得推广。


第2版()
专栏:

新疆建成第一座现代化制糖厂
甘孜藏族自治州开始自己生产食糖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座现代化制糖厂——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八一糖厂,已在7日投入生产。这几天生产的白砂糖,质量完全合乎规定标准。
建设这个糖厂的职工,发挥敢想、敢说、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边学技术,边制设备,边安装,领导干部和技术工人在一起日夜苦钻,克服了某些设备不足和技术水平低的困难,使建设时间比原计划缩短了十五个月。
新华社成都电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结束了不产食糖的历史。
在理塘、巴塘、德格、康定、玉隆等地建设的一批小型制糖厂,目前已有五座开始用本地产的甜菜榨糖,还有六座将在这个月内建成投入生产。理塘、巴塘两地新建的制糖厂,在试榨的四天中,已经产糖两千四百多斤,糖质良好。藏族人民第一次吃到了本地生产的食糖。
甘孜藏区过去不出产制糖原料,食糖全靠外地供应。今年,藏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纷纷试种甜菜,全州共种植了一万一千多亩,经过精心培植,全部试种成功。有了原料以后,藏族人民又在兄弟地区人民的协助下,利用旧料因陋就简地建设制糖厂,自己生产食糖。


第2版()
专栏:编后

“干”字当头
大连麻袋厂用一半左右的野生杂纤维原料和黄麻混纺,十个月来共增产九十五万多条麻袋,从而提前六十八天完成了国家计划。
大连麻袋厂职工在利用野生杂纤维原料过程中,战胜了重重困难。他们想利用野生杂纤维原料,可是没有人送上门来,到哪里去找呢?这是一道难关。有了原料,又没有脱胶设备,这是第二道难关。有了脱胶设备,在纺纱织成成品时,断头多,活儿难做,产量降低,这是第三道难关。这三道关,一道比一道难,然而都难不了大连麻袋厂的英雄们。没有人送原料上门来吗?派人到各地找。没有脱胶设备吗?自己动手造,造不了大的洋的,就用小锅小罐,建不了大厂,就建一个小厂。断头多,活儿不好做,来一个“三结合”,创造一套新操作法,叫野生杂纤维听自己驾驭。不管困难多大,总是“干”字当头,说干就干,这才是英雄的本色。
现在,全国各地经过“小秋收”运动,采集了大批野生植物,为纺织等部门开辟了广阔的原料来源。这是纺织等部门增产的一个大好条件。但是,在野生植物的加工和使用的过程中,也还会有一些新问题需要解决,也还会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有关企业学习大连麻袋厂的精神,鼓足干劲,敢想敢干,向困难进攻。我们相信,只要“干”字当头,利用野生植物过程中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随着“小秋收”的大丰收,纺织等部门将会来个大增产!


第2版()
专栏:

机械工业的佳音
生产毛坯是机械工业的第一道基本工序,有了毛坯,才能加工零件,有了零件,才能装配成机器;毛坯的多少、好坏,最终决定机器的产量和质量。近两年,由于机械加工能力的迅速增长,出现了毛坯生产落后于加工的情况。这就要大大提高铸造和锻造能力。而逐步实现模锻化,就是提高锻造能力、保证多快好省地生产毛坯的重要措施之一。
要逐步实现模锻化,需要有足够的锻锤和锻模。锻锤的生产,有关部门已作了统一安排。如何多快好省地制造锻模,原来还是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现在,第一汽车厂用铸钢堆焊的方法制造十吨锻锤用的锻模成功,就为制造大型锻模开辟了新的途径。锻模的制造问题也可以顺利解决了。第一汽车厂的经验应该有计划地大力推广。推广了这一经验,便可以更多地生产毛坯,保证机械工业更快地跃进。


第2版()
专栏:

玻璃比钢硬
南京玻璃厂最近试制成功并开始小批生产一种新产品——结晶玻璃,它的硬度比淬过火的高碳钢的硬度还大,能耐高热,软化点在摄氏一千度以上。
这种玻璃导热系数大、膨胀系数小,因此,热稳定性很好,即使急冷急热也不会发生任何变化和破裂。
这种玻璃可以用来制造特殊机械部件,也可以制造切削工具和轴承零件。


第2版()
专栏:

变电站可无人管理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今年研究制成一种新型无触点远距离控制、测量和信号综合设备。这种无触点远动综合设备即将安装在一个无人管理的变电站内。
试验证明:使用这套设备,操作者只要坐在距离变电站几十公里的调度室里按按电纽就可把数十种不同的指令传到变电站,使变电站迅速而准确地执行命令;同样地,通过远距离测量和信号设备,调度室内仪表和信号装置可以指示出变电站工作状况。这样,变电站内就可以无人管理,既安全可靠而又可节省大量维护费用和基本建设费用。
一般普通的远动设备,都是用的“有触点”继电器。所谓“有触点”就是线路中间有接触点,线路通电时,接触点就接上,断电时,接触点就分开,接触点容易损坏,需要经常维护和调整。


第2版()
专栏:

人工造海浪
我国第一台大型海港生波设备最近在南京试制成功,经过安装调整,性能优良。
海港生波设备是用来产生人造海浪的重要设备。利用这种设备产生人造波浪研究在波浪作用下的泥沙运动情况,是解决海港泥沙和航道问题的重要工作。已经制成的这台大型海港生波设备,每分钟能够产生四十三次到二百四十次人造海浪。
这台设备是由南京工学院机械原理及零件教研组教师设计的。


第2版()
专栏:

一台大型半导体发电器在哈尔滨龙江电工厂试制成功。它的电压为八十至一百伏,电流五至七安培,发电量六百瓦。用木炭作燃料,在发电的同时还可以烧水做饭或取暖。这是技术员和工程师在检查线路和电压。 新华社记者 冯琦摄


第2版()
专栏:

沁县的路越走越宽广
中共山西沁县县委第一书记 申鲁明
山西沁县组织地方工业为农业生产服务至今一年多了,人们希望知道:沁县究竟搞得怎么样了?
 从联合到专业
人们注意沁县地方工业,首先是沁县的“万宝全”——县联合加工厂。现在,这个“万宝全”怎么样了呢?
沁县“万宝全”工厂的前身,是一个专业蛋厂。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1957年这个专业蛋厂发展成了多种行业联合经营的联合加工厂,经营着农业机械修配、发电、榨油、印刷、化肥、磨面等六种业务。当时,人们称这座工厂是“万宝全”。大跃进以后,特别是人民公社化以后,农业对工业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农村需要工厂及时供应大量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需要加工更多的农副土特产品。显然,原有联合加工厂的规模和内容,以及多种经营的形式,就很难适应需要了。这样,县联合加工厂便扩大发展为七个专业工厂(农业机械厂、农产品加工厂、化学肥料厂、发电厂、印刷厂、面粉加工厂、蛋厂),大专业中实行小联合。因此,各专业厂在原来的基础上,都获得了大提高、大发展。如原有三十四个工人和四部破烂机床的机械修理工段,现在已发展成为拥有三百二十多个职工、三十六部土、洋机床的中型农业机械厂了;产品有锅驼机、煤气机、犁、锄、镰、斧等七十多种。不仅充分供应本地需要,而且还支援淮海机械厂等大厂矿,还有人工降雨机等六种产品被选出国参加展览。榨油工段发展为农产品加工后,产品除油类外,还有酒、糖、酱油、味精、水烟等。这样,沁县的“万宝全”工厂就从小到大经历了“小专业——大联合(小专业)——大专业(小联合)——联合下蛋”四个阶段。这是地方工业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必然趋势。
联合下蛋的办法,是沁县地方工业得到大发展的重要方法。如在办棉织厂的时候,一无资金,二无设备,三无工人。于是几个专业厂联合起来“下蛋”,从各厂抽调会计、工人、厂长,又从各厂抽调了一些机具;农业机械厂还负责制造机械和铁器,木工厂负责修制木制工具和木制器皿。结果一座拥有三十台机器的棉织厂,只花了二十多天就投入了生产。通过同样的办法,还建成了机制纸厂、细菌肥料厂、农药厂等九座工厂。
沁县“万宝全”的经验并没有丢掉,全县公社工业在“万宝全”的积极扶植和支持下,办起了许多工厂,使得“万宝全”工厂遍及全县。
在斗争中前进
沁县地方工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也是和各种右倾保守思想斗争的过程。这个斗争的焦点是:是孤立地发展工业呢?还是地方工业和农业并肩发展呢?
斗争最尖锐的是今年春天。在加强农业战线的问题提出以后,沁县就刮起了一股“工业下马”的歪风。这股歪风从形式上看好像是工农业的劳力有矛盾,而实质上是工农业能不能并举之争。就在这个时候,县委也考虑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地方工业应该摆在什么位置上?工农业之间的劳力问题应如何解决,地方工业应如何更进一步为农业生产服务?等等。县委根据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的精神,对全县农村的形势进行了具体全面的分析,县委认为:农村劳力紧张,这就要求工业制造更多更好的工具,为工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劳力不足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要生产更多更好的商品,供应社员和市场需要。于是,县委向地方工业提出了“面向农业,也面向市场,为农村经济全面服务”的口号。同时,还向全县干部和群众大讲形势,并以“地方工业是上马还是下马、如何办地方工业”为题组织了一次大辩论。县委对地方工业的整顿进行了试点;各级党组织对办工业以来的成绩和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分析。经过两个多月的辩论、试点、总结分析,活生生的事实,驳倒了地方工业“得不偿失”的谬论,给各式各样的右倾言论以有力的回击。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县委也获得了许多启示,对全县工业采取了“具体排队,因地制宜,该办则办,该停则停”的方针,将并不迫切需要、劳力有浪费、原料供应不上的二十七个小工厂进行了紧缩、停办,缩减劳力三百三十人,放到农业战线上去;同时根据生产、生活急需,客观条件又可能的,从原有的工厂设备和劳力的潜力中进行调整,恢复和新建了化肥、农药、副食等十一个项目的十九个工厂。这样一来,就更深入更实际地贯彻了工农业并举的方针,使地方工业企业巩固了,生产管理也提高了,工业生产发展了,做到了更好更密切地为农业生产和市场服务。
劳力哪里来?
沁县少矿无煤、地广人稀,工业基础薄弱,粮食产量很低,副业门路不广,多种经济很不发达。真是要钱没钱,要原料没原料。说人,十二万人口中只有三万二千个劳力,耕种着近五十万亩土地,还要支援大工业、修水库、修公路……要人没人,办工业行吗?能发展吗?不少人担心地提出疑问。然而,“面向农业,也面向市场,为农村经济全面服务”的发展方针,使沁县地方工业壮大了,前途越来越光辉远大。
那么,劳力从何而来?原料又从哪来?经费从哪来?
坚持用办工业的办法解决劳力问题,先为农业解放劳力,就能壮大工业自己。1957年,沁县地方工业只有职工二百三十七人,他们面向农业,为农村修配、改制机械和工具,自制与安装小钢磨、排灌机械和水库的整套设备,给农民许多方便,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如创制的自动装卸高空运土机在水库上使用,一部就顶二百人的工作量。全县算了一笔大账,仅是改制、创制的各种机具,就为全县节省了八十多万个劳动日,等于当年全县全年水利建设投工总数的140%。其次,使原有的工业巩固了。以联合加工厂为例,产值比上年增长了70.5%,劳动生产率增长了79.13%。第三、农业节省下来的大批劳力,抽出来支援工业。这一年中,全县工人由二百多人陆续增加到了一千三百多人。但是,在未实现机械化、电气化之前,劳力总是不足的,县委坚持了用办工业的办法来解决劳力问题。在工农业两条战线上,广泛开展“红勤巧竞赛”运动,从各方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业战线,在红勤的基础上集中赛“巧”,从“巧”字上大作文章,“以工之巧,促农之巧”。一方面大力创制、改制和大量生产农业机械,以及食堂等各方面的工具,充分发挥现有农业机械的效力;另一方面大力改革工业本身的机械、工具和设备,提高工业本身的劳动生产率;再一方面是,在工业战线上不断地反劳力浪费,挖掘劳动潜力,合理调整劳动组织,开展合理化建议运动,使厂厂都是巧安排、巧生产。
经费哪里来?
面向农村,面向市场,为农业增产广开门路,就能为工业发展筹集资金。这是沁县筹集工业资金的主要方面。郭村公社地区既缺劳力,又穷。穷,每年得拿出许多钱来添置农具,购买肥料,仅每年购买化肥,就得花两万元以上。1957年这个地区用六百多元办起了肥料、铁、木业等七个小工厂,一年中串村修打农具,省下工和钱不说,光化肥就生产了二十四万多斤,省下购买化肥投资一万三千多元。第二年他们有了钱,工厂发展到十一座,工业产值达到二十三万元。到了第三年,也就是1959年,工厂发展到二十一座,其中有年产百吨化肥的三个肥料厂,还有三处水、火电站;不仅社员的收入增加了,而且公社还有钱买了拖拉机,成立了拖拉机站。今年他们的工业产值将达到四十万元。
原料哪里来?
大搞多种经营,为工业建立原料基地,促进工业生产;为商业建立商品基地,促进商品生产;同时增加了公社积累,壮大了公社经济。这是沁县地方工业发展解决原料问题的途径。少矿无煤,无钢无铁,山穷地贫,野生资源贫乏。然而,穷山可以变宝山,贫地可以变富地,何况穷山、贫地总有几物可用。于是,提出了“工字领先,因地制宜,山尽其利,地尽其力,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发展多种经济”的口号。山上有百草,地里副产物有玉米秆、麻秆、麦秸,就开办机制纸厂和各种土制纸厂;山上有野生药材,就办药材加工厂;有草炭就开办颗粒肥料厂;乡村有多年积存的破碎玻璃,就开办玻璃厂。这样把以往的农副土特产品及废品等全部利用起来,开办各种类型的大小工厂。一些过去生产的如甜果、牛奶等土特产品,由于调运困难,一直发展不起来。于是就开办糖厂、奶粉厂、副食品加工厂和各种农产品加工厂,这些工厂的开办,又促进和带动了大种大养。现在,全县县营工厂由1957年的一座发展到三十七座,公社工厂由“一张白纸”发展到一百九十七座;职工由1957年的二百多人增加到三千七百四十八人。各种大小工厂在沁县组成了一个以县农业机械厂为中心、公社联合加工厂为骨干的城乡工业网,并且已经初步形成了为农村经济全面服务的机械、电力、化学、农产品加工、日用杂品、建筑材料等六大工业体系,1958年的工业产值比1957年增长了37.7%。今年截至10月底,已完成产值四百八十八万六千元,比大跃进的1958年全年产值增长了71.5%。预计全年产值将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33.6%。
很难想像,如果不是为农村经济全面服务的话,在这样一个劳力奇缺、少矿无煤、山贫地穷的小县,地方工业会得到这样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个初具规模具有六大体系的地方工业网,为实现农业技术改造、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