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上海炼油厂是怎样全面完成全年计划的?
发动职工立新规建新制 推进企业管理技术革新
据新华社上海13日电 出席全国“群英会”的先进集体上海炼油厂,今年坚决依靠群众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大搞原油综合利用,促使生产全面地、持续地高涨,已经全面提前完成了今年的国家计划,到12月8日止,汽油、柴油、润滑油、灯油、石油焦等各项产品的产量计划都已完成或超额完成。总产值计划早在11月26日就提前完成了。1月到11月份的成本比去年全年降低6.88%,劳动生产率比去年同期提高14.2%。上缴利润计划也已提前完成了。各项石油产品的质量大大提高,同时试制和生产了石油醚、电容器凡士林、粘度漆加剂等七十多种新产品,大大超过了新产品试制计划。第三季度以来,安全工作大大加强,事故减少。由于技术水平迅速提高,生产全面跃进,从一吨原油中创造的价值也步步上升,以11月份和第一季度相比,一吨原油已发挥了一吨半的作用。
中共上海炼油厂委员会今年年初就对如何进一步贯彻党的总路线、继续全面跃进作了认真的研究,党委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集中领导和大搞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针,继续在干部中大破只依靠少数人冷冷清清搞生产的错误观点,大立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正确观点;继续大破束缚群众生产积极性的不合理的旧规章制度,大立能够适应和促进群众生产积极性持续高涨和生产不断全面跃进的新的规章制度。
上海炼油厂是个大型的现代化化工企业,主要设备都是连续生产装置,一个环节出事故就会影响全厂生产,需要有高度集中的生产管理制度。去年大跃进中,工人群众冲破了旧的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也立了一些新的制度;同时实行了管理权力下放、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但是,一部分干部对这样复杂的现代化企业是否可以依靠群众搞好生产,认识上并不巩固。因此,当今年一季度生产管理上出现一些暂时的不正常现象的时候,他们思想上对群众运动便发生动摇。
党委会坚决实行政治挂帅,在今年5月间召开了扩大会议,展开思想斗争;同时发动全厂职工针对企业管理问题大鸣大放,贴大字报。党委扩大会上,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作法,将全厂所有破与未破的规章制度一项一项地研究,进行辩论。经过这场论战,驳倒了各种错误观点,并对去年以来的群众运动作出以下的结论:一,去年以来发动群众参加管理,大破大立规章制度,成绩很大,缺点很小,完全是好得很,不是“糟得很”。二,今年第一季度生产管理上一度出现局部的不正常现象,其责任不在工人,而在领导和科室工作没有跟上群众运动发展的新形势。一些新立的制度没有很好地贯彻;对更多的未破掉的规章制度,领导和有关科室没有认真研究哪些继续适用,坚持执行,哪些不适宜,发动群众破除并建立新制度。三,正因为领导没有跟上,特别是部分干部对大搞群众运动思想还不坚定,还没有很好组织群众、帮助群众搞好管理工作,因此群众运动还必须深入开展。
党委扩大会议后,群众运动更深更广地开展起来了。厂的领导和各科室立即行动起来,分别召开领导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三结合的专业会议和座谈会,依靠群众继续大破大立规章制度,短期内把全厂七十四种旧制度,合并修改为十一种新制度,管理工作迅速得到加强。
厂党委接着根据炼油厂的生产特点,抓住技术管理这个环节,继续大力发动群众参加管理工作,把企业管理方面的群众运动和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结合起来。全厂在技术管理方面已建立起三种新形式,使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三结合”的技术管理和技术革新运动更加经常化、制度化、群众化了。
这三种管理形式是:
一,经常性的群众参加日常技术管理制度。即每天早上和每星期一举行有车间主任、技术人员、班长、老工人参加的例会,制订每天、每周的基本操作指标和注意事项。各班工人坚持举行班前班末会议,布置和检查本班的生产;各班之间认真贯彻交接班制度。在操作上继续给工人在一定限度内灵活掌握温度、压力、流量的权力。
二,两个生产周期之间,由过去少数技术人员改为由职工群众全面总结生产经验,制定改进措施,然后在全车间职工大会上进行讨论通过。厂长、工程师和有关科室干部也出席。因此周期生产总结,成为推动群众性的技术革新高潮的一个有力武器。
三,不定期地召开“三结合”专题技术研究会,专门解决日常技术管理和周期总结所不能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研究会有厂长、工程师、科室干部和各有关工种的工人参加。会上得到解决办法后,就订出措施与实现日期,列入有关科室和车间的日常工作计划,定期检查完成。
纲举目张,抓住技术管理这一环节,就带动了全面,群众更加主动积极地全面开展劳动竞赛,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各车间工人竞相试制新产品,并自制土设备进行生产,形成了群众性的综合利用高潮。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全厂工人学习多种技术,展开多面手运动,炼油工人学会维修、安装、化验、仪表等多种技术,机修工人和运输工人自造设备大闹手工操作、人工搬运机械化,节约了大批人力支援新产品生产,办了六个卫星工厂。原来今年需要增加的劳动力完全节省下来。由于进一步发动工人群众参加企业管理,也丰富和提高了科室工作。


第1版()
专栏:

层层建立指导组时时召开现场会
生猪猛增七万头 跃居山西第一位
武乡各级党委打开养猪局面
本报讯 十个多月来,山西省武乡县的养猪事业出现了高速度发展的局面。全县养猪数量由今年1月份的三万多头、平均每户零点七头,发展到11月份的十万余头(圈存猪八万六千多头)、平均每户二点三头,比去年增长一倍半,跃居山西省第一位。
养猪事业的发展,给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少的好处。首先,增添了数量多、质量好的肥料。去年全县每亩平均施肥七十担,今年每亩施肥达到一百一十担,猪肥占到整个肥料的14%。由于肥料的增加,今年在旱、雹、风、虫等严重灾害的情况下,全县粮食亩产量比大跃进的1958年还增加了二十多斤,每亩平均达到二百四十多斤。其次,支援了城市对肉猪的需要,也增加了群众收入。1至10月份,全县共卖膘猪一万四千九百七十四头,收入达到农业总收入的8.9%。仅这一项,全县每户平均就收入了十八元。由于收入增加,全县约有四十多个管理区改变了贫困面貌,四千多户连年欠款今年变成了存款户,六千多户变成了自给户。
武乡土地多(每人平均近四亩地),肥料缺,一向以自然肥为主。今年县委在部署增产措施时,决定大力养猪积肥。但是,在干部和群众中遇到了一些思想障碍。有些人把养猪和生产对立起来,认为“生产这样忙,哪能顾上养猪”。有些群众因为没有养猪习惯,认为猪源和饲料很困难,缺乏养猪的信心。为了打破这些思想障碍,中共武乡县委会专门责成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副组长,吸收农工部长、农建局长、商业局长、银行行长、共青团书记、妇联主任等有关单位的负责人,组成生猪发展指导组,设立了专门办公室,定期研究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大力推广养猪经验。并指定公社、管理区、生产队,由层层书记为组长,组织各级生猪发展指导组。同时在全县范围内组织了大中型现场会十多次,充分地交流了各地养猪的先进经验,表扬了养猪先进单位四十四个,树立了养猪标兵三百多个。还把每次现场会变成互通有无的调剂会,共调剂了母猪三千多头、种猪一千多头、小猪两万头和猪医生二十多名。县和公社又拿出了约十万元的现款,帮助管理区建立了猪场;管理区也拿出了一定的款项扶助社员养猪,并发动社员之间互相调剂,克服资金不足等困难。
高速度发展养猪,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武乡县接受了过去的教训,今年养猪一开始就注意了以集体饲养为主,公养和私养并举。1957年由于只重视社员个人养猪,忽视集体养猪,结果全县一年仅有生猪一万多头;1958年光强调了公养,又不重视社员私养,生猪虽然有发展,但总共也只有三万多头。今年,武乡县首先大办县、公社、管理区、生产队(食堂)集体养猪场,根据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的长远打算,共建立了大、中型猪场七百七十五个,集体养猪达到五万三千三百二十头,占全县养猪总数的62%。同时发动社员养猪,公社和管理区的猪场保证供给社员猪源;每天还给养猪户留下一定的时间喂猪和采集饲料。公社、管理区的猪医生和社员订有合同,负责治疗私养病猪。由于县、社、区的大力扶持,社员养猪共达三万二千六百八十头,占全县生猪总数的38%。
全县生猪由小量迅速向大量发展,带来了饲养管理、饲料来源和防治猪瘟等新问题。公社和管理区挑选了热爱养猪事业、有初步喂养经验和政治可靠的饲养员,组织了专业饲养队伍;按照猪的大小、公母,实行了分类管理,分槽喂养,作到了猪猪有圈、圈圈有防冷、防热、防狼设备。同时对饲养实行定任务、定投资、定工分、定人员、定繁殖、定长肉、定积肥的“七定”的办法和确定了对饲养员的报酬与奖励。对社员养猪,也合理规定了肥价。这样,就大大加强了饲养员的责任心和社员的积极性。在饲料问题上,除留了一部分精饲料外,根据计划,每头猪留了一分饲料地,并大力发动各公社开展采集野菜运动,又把谷糠、玉米轴、山药蔓等代饲料全部利用起来,保证了生猪有足够的饲料。为了保证生猪健壮,县和公社分期分批训练了一千五百多名猪医生和防疫员;依靠这支骨干力量,用包干负责的方法,帮助公社、管理区、生产队的猪场和社员户,培养了大批“土医生”,基本上作到了那里有猪,那里就有猪医生;对生猪还定时进行检查,注射预防。
目前,武乡县正在今年生猪比去年翻了一番多的基础上乘胜前进,确定明年全县生猪发展到二十六万头,实现每人两头、每亩粮田半头的指标。为了实现这个指标,全县已着手解决猪源、饲料、养猪工具改革等问题。


第1版()
专栏:

石钢试验厂找出完成计划的途径
领导结合群众 赢得全面跃进
据新华社13日讯 新华社特约记者徐炳忠报道:今年8月间还被一些人认为将完不成国家计划的石景山钢铁公司试验厂,由于领导干部深入班组跟班劳动,领导工人、技术人员找到了一系列增产的途径,结果钢产量提前二十五天完成全年国家计划,钢的合格率超过国家计划0.27%。11月份,钢的成本比上半年降低12.07%,劳动生产率比1月份提高87.7%。十个多月来没有发生重大事故。
这个厂是在去年大跃进中以十四天时间突击建成的。在建成以后,生产水平虽然不断提高,但是不够稳定。今年到8月份还只完成全年计划的一半,要完成全年的计划,必须把第四季度的日产量再提高53%。因此,能不能实现大幅度跃进,圆满完成计划,就成了全厂一个最突出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寻找增产途径,工厂的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到各生产班组,和工人们一起一面炼钢,一面对照以前出现过的先进纪录,进行写实、鉴定和分析,先后共分析了六百四十八炉钢的生产情况,并且从最初一道工序到最末一道工序,都逐个进行认真的研究和计算,查找可以增产的因素及其关键技术问题,最后找到了提高炉龄是增加产量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对全部生产过程的分析,又发现过多装入铁水是妨碍炉龄提高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是如果不多装铁水,就不能把产量提高到计划要求的水平。为了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工厂党委又组织技术人员对装入铁水进行跟班观察和记录,同时进行试验。在试验过程中,他们发现在装同样多铁水的条件下,没有扩大炉膛的炉子由于铁水液面较高,造成深吹,使风眼过早损坏;而一个炉膛扩大了零点零八立方米的炉子,虽然炉壁减薄,但由于炉膛扩大后便于采取先面后深的吹炼方法,炉龄反而提高,这样就打破了一部分人认为炉膛扩大会使炉龄降低的顾虑,得出了必须扩大炉膛的结论。
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分析,工厂党委最后系统地提出提高生产水平的四大关键:提高炉龄,增加吹炼炉数;扩大炉膛容积,多装铁水,提高每炉钢产量;消灭转炉风箱跑风现象,缩短冶炼时间;提高质量,减少废品。据精细计算,如果有效地解决这四大关键问题,就能使钢的日产量提高64.4%,超过国家计划的水平。
在党委提出四大关键以后,职工们立即在一个三吨炉子上作试验,围绕这四大关键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结果,每炉钢的吹炼时间缩短了三分钟,炉龄提高了十八炉,每炉钢的产量还增长了10%。这一成果大大鼓舞了职工群众,许多新的操作方法很快在全厂推广,钢的产量迅速上升。在8月以后的三个多月中,全厂生产局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在钢的平均日产量比8月上旬翻了一番多,三个多月来生产的钢等于过去八个月产量的总和,超过了国家计划的要求。11月份这个厂的固定式转炉利用系数达到二十五,可拆式转炉利用系数达到三十,都跃居全国先进水平。(附图片)
石景山钢铁公司试验厂青年炼钢工人张成奎小组超额完成全年生产计划后,又在制订新规划。 新华社特约通讯员 马立昆摄


第1版()
专栏:

三门峡工程满堂红
今年建设计划全面完成
新华社三门峡13日电 三门峡工程局全体职工,经过十一个多月的苦干、巧干,已全面完成了今年的工程建设计划。到12月9日,全局全年总投资、混凝土浇筑、金属结构和大型施工机械安装、砂石开采都完成了国家计划,并且略有超额;工程质量都合乎设计标准;节约计划超额94%完成。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今年的计划提前全面完成,特别是混凝浇筑任务的提前完成,为大坝争取在明年汛期起全部拦洪作用奠定了基础。
今年2月召开的中共三门峡工程局第二届代表大会,提出了1959年大坝部分拦洪的奋斗目标后,全局职工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援和苏联专家的直接帮助下,掀起了高速度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竞赛,3月份突破了月浇筑混凝土十万立方米的大关,4、5月继续上升,实现了高产、优质、安全、节约满堂红。在党的八届八中全会以后,工程局党委反右倾、鼓干劲,职工们群情焕发,扭转了6、7月份建设速度一度减慢的局面,使混凝土浇筑量又月月上升,保证了提前完成今年建设计划。


第1版()
专栏:

许昌专区、新邵县群众有志事竟成
土法土材筑起土铁路
依靠人民公社力量 建设又快又好又省
当地工人大力协助 就地培养技术力量
新华社郑州13日电 河南省许昌专区今年2月开始兴建的一条横跨两县、一市的漯舞土铁路,已于12月10日建成通车。
漯舞铁路从漯河市的南郊起,经过郾城县至舞阳县的铁山,全长一百二十华里,将漯河、郾城、舞阳、平顶山四个钢铁生产基地与矿藏丰富的铁山、平顶山煤矿以及京广路和沙河航运连接起来。沿线有大小桥涵二十四座,火车站五个。各车站都建有站房、道岔、供水、通信和各种讯号设备。全线现有小机车和轻便机车各两部,车皮三十个,根据设计能力,日运量可达六千吨到八千吨,在修建期间已运输各种物资三千多吨。
这条铁路是根据客观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兴建的。从去年大跃进以来,漯河到舞阳间的工农业生产发展非常迅速,货运量成倍上升,原来仅有的一条晴通雨阻的公路远远不能满足当时的货运需要,因此,中共许昌地委决定发动群众修建土铁路。
在修建铁路过程中,中共许昌地委和专区领导部门,采取大搞群众运动和自筹自建的办法,组织民工边备料边修路,使工程进展相当迅速。全线八十万立方米的路基工程和二十四座桥涵,在半个月的时间内就全部建成,质量良好,合乎预期标准。沿线各人民公社还收集了大批废铁和木材,抽出巧工巧匠,就地加工了枕木、道钉和螺丝,保证了铺轨钉道的需要。
这条铁路的铁轨全部是用生铁铸成的,在开始试制时,由于缺乏经验和设备条件差,铸造出的铁轨有断裂现象。这时有的人说,生铁究竟是生铁,鸡窝里还能飞出凤凰?中共许昌地委根据这种情况,领导工人革新技术,克服这个困难。漯河、商水机械厂的老工人刘得喜和王长太,经过三十多次试验,找到了防止铁轨断裂的办法,铸成的铁轨,经铁道部科学研究所鉴定和多次承受压力的试验,证明质量合乎要求。接着,漯河、许昌、商水等八个机械厂就开始大量生产,满足了铺轨的需要。
这条铁路在修建中还得到郑州铁路局和漯河车站从人力、物力上给了很大支援。
本报长沙13日电 湖南省第一条民办土铁路——新邵县共青团铁路从11月5日全线路基开工以后,到12月8日胜利完成了铺轨工程。当天下午,一列自重三点五吨的土火车头载着十余人来回驰骋试车,效果良好。
这条土铁路全长十二点五公里,起于酿溪(新邵县城、新邵铁厂所在地),止于分水坳矿区,路面宽三米,轨距一点四三五米。全路的建成只花了一百五十九万元,比用汽车运输每年能节约运费约二百万元。
这条土铁路整个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砍运枕木、铸造铁轨、装车厢等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和材料设备等问题,大都是依靠群众自力更生解决的。修建铁路缺乏技术力量,县里采取“找、训、带、取”的办法,找了六个曾经修过公路的人组成一个技术研究小组,培训了三十名小学教师和农村知识青年,作为技术骨干,通过他们又带出了一百六十个徒弟。仅十天左右时间就完成了全线的勘测、设计任务,并且由他们分段分组包干,指导施工。铁路所用的八千根铁轨,也是新邵县机械厂等六个厂子的工人,用生铁铸造成功的。
修路民工们干劲冲天,爆破岩石缺少炸药,就用土石代替;架桥时就用石头做桥墩,木板做桥面,三合土当水泥。铺轨时没有活动铺轨仪和活动水平仪,就用木板制造了固定规尺和固定水平仪。还创造了手推工程车,比人力运输提高工效六十倍。他们一共搞了二百多项技术革新,使原来计划七十多万个劳动日才能完成的筑路工程,只用了二十六万多个劳动日就完成了。目前,几百名民工正在赶制着土铁路起点终点回车时用的木质转盘,和抢修装卸台。再有几天,土火车即将满载矿砂直接开到铁厂。(附图片)
济南市第一铸造厂铸造成优质的土铁轨。为了保证土铁轨的质量,他们制定了焖火、矫直的一套操作规程。这是工人们在矫直土铁轨。
  新华社记者 姜 智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