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北京英雄同群众合作 提出建议两万多
据新华社10日讯 北京市出席全国群英会的代表们回到生产岗位以后,积极参加生产,成为当前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中的“火车头”。
据在一百四十三名代表中的统计,他们在群英会闭幕以后,先后提出了一千五百九十六项革新建议,其中有四百四十项建议已经实现;此外还和群众一起提出了两万二千多项建议。这些革新建议对推动生产、提高工作效率起了很大的作用。先进集体石景山钢铁公司转炉炼钢厂大搞技术革新后,转炉利用系数已经达到全国先进水平,钢的日产水平11月份达到五百七十吨,比10月份的日产水平提高了7.5%。光华木材厂先进生产者胡四辈回厂后,立即和工程师及各车间优秀红旗手组成了共产主义协作队,成为工厂技术革命运动中的骨干力量,哪里有困难,他们就到哪里帮助。他的用水力剥树皮的理想已经试验成功。长辛店机车车辆工厂老工人陈发回厂后,提出了七项技术革新建议;他还反复告诉工人们要不断革新。他自己更加刻苦钻研,创造的汽缸净面研磨机,提高效率四到五倍。
代表们深深体会到“一朵鲜花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的真理,他们在实现把先进水平变成社会水平的工作中,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他们成为先进经验推广队的核心,足迹踏遍了许多工厂,让先进种子遍地开花。永定机械厂倪志福夜以继日地帮助全市七千多个工厂的工人学会了“倪志福钻头”。第二建筑公司于春和积极介绍湖南省建筑工人杨长诗瓢式铺灰器的先进经验,推广后的许多工地工作效率已提高20%以上。
在热情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代表们更加虚心地向群众学习。北京铁路局丰台机务段“毛泽东号”机车包乘组司机最近帮助一个后进车组,在跟车进行技术表演当中,发现这个车组的弯道放水做得很好,立刻向他们学习,把他们的经验在本组推广,并且向别组介绍。北京第二棉纺织厂陈素芝主动和别班的织布能手订立姊妹合同,她一面热情帮助别人,一面学习别人的长处,现在她织布看台数已经从三十二台提高到三十六台,并且产品质量达到了百分之百。
为了互相学习互相鼓舞,更好地发挥先进生产者的作用,北京市总工会在12月8日召开了全市出席全国群英会代表的座谈会。会上,代表们表示决心大干12月,更好地完成今年任务,为明年继续跃进做好准备。(附图片)
右图:哈尔滨机车车辆厂机械车间铣工、老英雄苏广铭出席全国群英大会归来后,把取回来的“经”积极在车间里推广。这是他在表演“强力铣刀”。 新华社记者 冯琦摄
左图:“毛泽东号”机车包乘组司机长蔡连兴在出席群英会期间,曾提出全组新的跃进倡议,现在,他们的倡议已经实现了。这是蔡连兴(右)在指导副司机魏敬之驾驶机车。新华社记者 傅军摄
参加群英会的鞍钢炼钢能手李绍奎(左)回厂后,立即运用上钢三厂扩大装入量的先进经验,创造了炉产三百七十吨钢的新纪录。他和同伴们看了钢样后兴奋地说:“这个经验真不错”。 新华社记者
 贾承滨摄
参加群英会的太原西山矿务局白家庄矿红旗采煤队的组长王佩珍(左三)被邀请到西铭矿茭子沟坑传授他在群英会上学来的“快速移溜法”。
新华社记者 张瑞华摄
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张百发钢筋工青年突击队队长张百发(前左四),向前来取“经”的同行介绍他们创造的“上下工序配合、水平相等”搞竞赛的经验。
新华社记者 顾德华摄
上海市纺织工业系统正在开展一个传播和交流先进经验的群众运动。这是上海国棉十七厂细纱挡车工黄宝妹在和出席过群英会的代表们交流先进经验。
新华社记者 夏道陵摄


第2版()
专栏:

思想上重视 组织上加强 运输工人和生产工人密切配合
唐山钢厂书记抓运输
11月份钢产量比7月增一点八倍厂内运输适应了生产需要
本报天津10日电 唐山钢厂领导干部与广大职工用抓生产的劲头,大办厂内运输建设。8月份以来,厂内日平均运输量由七千八百多吨提高到目前的二万三千五百多吨。11月份钢的生产水平比7月份提高了一点八倍,运输工作不但满足了生产需要,而且还清除了厂内长期积存的二万多吨渣子和废钢。
唐山钢厂产量猛增以后,厂内运输任务十分繁重。今年8月份以前,由于少数领导干部对运输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顾生产,运输工作抓得不够紧。因此,在生产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运输工作显得越来越被动。
这个厂的党委为了根本扭转运输工作的被动局面,高速度地发展生产,组织了车间和运输部门检查批判了生产车间只抓生产忽视运输的片面生产观点,批判运输部门强调设备不足等困难。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党委加强了对运输工作的组织领导,确定了一名党委书记和一名副厂长专管运输工作;党委和总支都把运输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并且建立了运输与车间的专业运输会议,及时研究解决运输中的问题。车间、工段也确定了一名专门领导运输工作的干部,运输部门也加强了领导力量,增设了必要的调度机构。
这个厂党委向职工所进行的完整生产观点的教育,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会议等形式,向工人们反复讲解了厂内运输,是工厂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在这个环节上努力不够,势必直接影响生产。生产工人在了解了这方面的重大意义后,为了改进运输工作,他们提出了一千多条革新建议。第一炼钢车间工人建议将小铁道改成多道多叉,加速了斗车周转,运输效率提高85%。第二炼钢车间工人想出了直装路用车的办法,避免了重复作业,节省了60%的人力。过去车间及渣房四周堆满产品和渣子,车间工人不管,还埋怨运输部门运不出去。现在却主动地装车、清除,保证了车间及渣房附近线路畅通。车间的装渣工人还开展了快装多装竞赛,他们在专管运输的车间工长领导下,分组分摊,包车包装,装车效率提高了二倍以上;并且由于装车装得好,由装车所引起的设备事故已经消灭,大大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生产车间创造的良好条件,使运输部门的职工很受感动,他们决心以搞好运输来答谢生产工人的关心。过去车辆待装待卸时,运输人员怕“压车”光催不动手;现在司机司炉、连接手,生怕产品、渣子运不出去影响生产,一停车就帮助车间装卸,运输与车间工人关系十分密切。运输部门职工还开展了多拉快跑竞赛,千方百计挖掘设备潜力,保证全厂运输装卸效率大大提高;仅外运渣子就由8月份的一万七千多车提高到11月份的三万车左右,每天炼钢出的渣子,当天就能运完。
这个厂领导在解决运输设备不足的问题时,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大搞土洋结合的运输装卸工具和厂内运输线路的调整修建。广大职工破除了迷信,用土办法仿照洋机器制成了手摇起重机,代替了工人的笨重劳动,一次能吊装半吨到一吨钢材,效率比人工提高了二倍多。现在这种机器已经制成三台。职工们还自己制造拖车斗、木手车和撬棍等运输工具,增加了运输力量。群众性的大办厂内运输建设,使这个厂今年以来,用不多的材料,调整和修建了小铁道十公里,加宽修建了马路一公里;还新建了大铁道八公里。这样,厂内原料、成品、渣子等运输线路四通八达,处处可以存车、装车,运输不合理现象已经消灭,厂内运输体系基本形成,为明年生产跃进准备了运输条件。厂内运输体系的形成,使现有设备利用率大大提高。去年因为线路少运转不开,“蹲”在库里的三辆大机车和十五个车皮,现在也被充分利用起来。


第2版()
专栏:

万里长江第二桥
新华社记者 胡明俊 李祥涛 黎素芬
朝阳升起来了。清晨的重庆市白沙沱长江大桥,显得分外雄伟壮丽。
一年前,这里还被人称作长江天堑,而现在,一座八百多米长的双线铁路桥修起来了。火车呼叫着驶向桥头,呜呜地,在晨空中吐出一团团花朵般的烟云,然后平稳地越过天堑,向川黔铁路的北段飞驰而去。
这是个奇迹!一座工程仅次于武汉长江大桥的大铁桥,只用十四个月时间就全部落成,比原来计划工期足足提前了十个月,而且工程质量优良。
在征服这天堑长江的过程中,英雄的建桥职工们不知遇到过多少次困难,经历过多少次艰苦的考验。这里有号称“江底无渐鱼”的湍急的江水,江底有险恶嶙峋的怪石,有深达七米的卵石层。河床复杂,孤石又大又硬。人们在向困难作斗争的时候,还必须跟洪水争分夺秒;因为每一次战斗的成败,都紧紧关系着大桥是延期一年,还是提前一年修成。
水底的战斗
在抢修桥基的日子里,江底的战斗十分紧张。水中每一个桥墩基础工程,几乎都不能离开潜水工。他们在水底成百次地顽强而英勇地搏斗着。
在修建三号桥墩基础的时候,因为江底砂夹卵石覆盖层上有坚硬的孤石,钢钣桩无法打入,放在河床的覆盖层上,钢钣桩围堰用混凝土封底以前,必须用钢丝绳紧紧箍住围堰的底层,这样浇灌混凝土时才能使钢钣桩良好受力。这是个困难而危险的作业。富有经验的潜水工长徐贤业亲自担负了这项任务。
徐贤业潜入水中,只觉得四围黑沉沉的,急流不断地向他扑来。他被冲得东倒西歪,好容易才摸着钢钣桩。他使出全副力气拉着钢丝绳,把它一节一节地箍上去,不久就累得气喘,手臂又酸又麻,全身没有一点力气。当他不自觉地把手一松,一股江水立刻把他从钢钣桩的这一面冲到另一面去了。“不,决不能停!”这位老工人用刚毅的意志,又继续一把一把地攀着钢钣桩前进。经过艰苦的搏斗,他终于用钢丝绳把钢钣桩的底层箍好了。
当桥墩基础工程正在紧张进行的时候,江底忽然发现了大批卵石,挡住管柱的去路。人们想出各式各样的办法试验,二十几天过去了,工效仍然很低。一天,老桥工焦其义提出一个办法——用水力吸石筒吸卵石。可是河底卵石太大,单水泵吸石筒吸不起来,必须用双水泵,而这样就可能发生危险。人们对这个办法展开了争论。大桥党委积极支持焦其义的办法,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制定防止种种危险的妥善措施。
经过一天的准备,紧张的试验终于开始了。深夜,江面白雾弥漫,六号墩上灯火通明,寒风呜呜地刮着。担任指挥的装吊工长焦其义,紧扎短袄,同伙伴们迅速安好两个水泵以后,便叫大家远离桥墩。在党支部书记和工会组长的协助下,焦其义开始小心翼翼地向管柱爬去。当他发出开水泵的命令以后,所有的眼睛都紧张地注视着他。突然,隆隆的声音从管柱里发出,他立刻身子一闪,紧贴着巨大的管柱壁猛然升起了又高又大的水柱。起重机吊起装满卵石的吸石筒,卵石终于被大批的吸出来了。
谈起同江底复杂岩层作斗争的时候,人们总不能忘记风钻工人战胜孤石的故事。
大块的坚硬的孤石深深地埋在江底,不钻通孤石,三号墩的管柱就无法下沉到基本岩层,基础工程也就难以顺利施工。
钻孔工长陈藻廷特别焦急。他想起党委书记曾经讲过的话:“要想窍门,不能蛮干。”可是,想什么窍门呢?一天,他忽然想起了在武汉长江大桥最初学钻工技术的往事。那一次,他在岸上实习,由于把钻头导向木弄得太短,钻头东撞西碰,孔总是钻得很大,不合规定;后来,苏联专家把导向木改长了,孔才小起来。回忆起这件事,他灵机一动,心想:如果把孔钻大,管柱不就可以下沉了么?当他把这个想法谈出来以后,领导上就组织大家一起来研究和反复试验,最后决定采用这个办法。
第一架新改的钻机在工地上轰隆隆地响了起来。钻头锋锐地凿通孤石,钻出了一个大窟窿。终于,战胜孤石,管柱胜利地下沉了。
快马加鞭拼钢梁
经过英雄们同惊涛顽石昼夜激战,水中桥墩都大大提前完成。现在摆在面前的任务,是怎样使架梁工程也快马加鞭地赶上。于是,装吊工、铆工、木工、油漆工们大显身手,展开了抢时间、保质量的战斗。
在今年夏季,他们就顶着炎热的太阳,脚踏发烫的钢梁,为早日把钢梁架到南岸去而奋斗。
横在装吊工和拼装工们面前的一大困难,是紧接桥头的环行线还没有修好,重达十吨多的预拼好的杆件无法运往桥头。职工们纷纷献妙计,提许多方案。经过比较研究,不少人认为总工程师提出的挑梁拼装法在水位高涨时使用的确比较好;但是第二桥队副队长车字林觉得,制造挑梁起码需要十多天,时间太长,做挑梁还要用许多钢材。“能不能找个更好的办法呢?”车字林日夜焦思苦想。琢磨了多少个晚上,车字林才想出一个平行拼装的办法。他在党总支委员会上提出这个方案,但是经大家研究结果,终因钢材缺乏,这个办法难于实现。
在党总支的鼓励和支持下,车字林一计未成,再生二计。过去架桥的图景,在这个有几十年经验的老桥工的脑子里一幕幕映现出来。他想起了江汉桥用水上吊船拼装的办法,但是又想到那是座公路桥,杆件只有几吨重,而这里,一根预拼好的杆件就有十吨多重。能不能在新的条件下运用这个经验呢?他东奔西跑,到处寻贤访友。工程师帮他计算,测量组帮他测流速,水上联合吊船的工人帮他量扒杆的长度,吊车司机同他一块研究如何吊。由于发挥集体智慧,问题一一解决了。最后,大桥党委决定采纳了这个办法。第一次试吊结果,只用九天就拼好一孔桁梁;后来进一步研究改进,又分别用五天半和五天的时间架好了第三孔、第四孔桁梁。
智破材料关
职工们在建桥过程中,还碰到了机具不全、材料不足等许许多多的困难。可是困难越多,越表现了桥工们的无穷智慧。他们先后实现了一万多件革新建议,节约了大批材料、机具和人力。
建桥开始不久,工地上急需制作三套钢围囹,而现有钢材却只够作两套。
年青的工程师顾鸿琪为这个问题已经想了很久了,虽然每夜都很迟才睡,可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好办法。一个深夜,他翻来复去睡不着,一翻身,披着衣服又看起资料来。在翻到河床资料时,他忽然想到五号墩需要更多的钢材,主要是河床岩层低、质软,如果把固定支座移到岩层高、强度大的六号墩来承受制动力,围囹就可减少,这样钢材不就够了么?像在黑暗中忽然发现一线亮光一样,他第二天同大家一商量,同志们都鼓励他,领导上给他很大的支持,许多人又抽业余时间帮他。
顾鸿琪的建议经过人们多次的讨论、争辩、补充、修正,终于成功了。这项建议,为国家节约了七十多吨钢材、三百多方混凝土和四根管柱,而且大大加快了建桥速度。
在大桥党委的领导下,人们就是这样群策群力,克服重重困难,用最少的机具、人力和材料,高速优质地在万里长江上架好了第二座大桥。(附图片)
抢修中的重庆长江大桥 白澄


第2版()
专栏:短评

厂矿也要抓运输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交通运输问题越来越显得重要了。许多厂矿的生产,都是一年增长四分之一、三分之一,甚至一倍、几倍。产量增加了,就要运进更多的原料材料,运出更多的产品。全国的交通运输工作要赶上去,厂矿内部的运输也要赶上去。厂矿内部的运输、装卸工作加强了,既能保证本企业生产跃进,又能加速铁路车辆和其他专业运输部门交通工具的周转,更好地满足各方面生产发展的需要。
当厂矿内部的运输、装卸能力同运输量发生矛盾的时候,怎么办?有的人“眼睛向外”,单纯向上级要车辆,要装卸工人,向地方交通运输部门请求支援。上级的支持、社会的支援,有时候是不可少的;但是,单纯依赖上级、依靠外援,就会不必要地增加专业运输部门的负担,影响其他方面的运输任务,有时候这种愿望还会落空。最好的办法还是要首先“眼睛向内”,以自力更生为主,发动群众挖掘企业内部的运输潜力。事实上,企业内部的运输潜力是很大的。一般企业都有自己的专用车辆、运输工人,合理地组织,合理地使用,可以提高运输效率。至于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制造简易设备,实现运输土机械化,或者进一步提高机械化的水平,就能更大地提高运输能力。
要充分挖掘企业运输潜力,搞好厂矿内部的运输、装卸工作,关键在于企业领导人员既要抓生产又要抓运输,切实加强对运输工作的领导。目前,少数厂矿的领导人员对于厂内运输还重视不够。他们认为厂矿是生产单位,只要把生产管好就行了,至于运输那是运输部门的事。这种片面观点,对于生产是不利的。生产同运输、特别是厂矿内部的运输有着紧密的联系。原材料运到车间才能用于生产,产品及时运出去才能发挥作用,才能保证厂内继续正常进行生产。生产迅速发展,会给运输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只有企业领导人员亲自动手去抓,才能及时解决这些新的问题。唐山钢厂的领导人员过去由于对运输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只顾生产,忽视厂内运输,没有及时解决运输能力同生产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以致货位堵塞,原料运不进来,产品,渣子运不出去,生产陷于被动。后来,厂里确定由一名党委书记和一名副厂长管运输工作;工厂党委和车间总支都把厂内运输工作列入经常的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和解决运输中的问题。结果,11月份这个厂钢的生产水平虽然比7月份猛增了一点八倍,运输工作也能适应。
领导人员重视了运输工作,就要积极发动群众,采取土洋结合的办法,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运输能力。唐山钢厂职工在技术革新运动中,用废料、旧机械制造出许多种简易的运输机械和运输工具,全厂运输和装卸效率因此分别提高了两三倍。
加强生产车间和运输部门的协作,是办好厂矿运输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就要教育生产车间的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处处为运输工作创造方便条件,教育运输部门的工人处处为生产着想,千方百计保证原料供应和产品及时外运。另外,厂矿企业之间也应该加强协作。如加强同交通部门的联系,共用铁路专用线,调剂使用机车车辆、汽车和大型起重机械等,都可以充分发挥运输设备的作用,提高运输效率。
生产不断跃进要求运输不断跃进。希望各厂矿都能像唐山钢厂一样,书记、厂长亲自动手,大抓厂矿内部的运输、装卸工作。


第2版()
专栏:四通八达

“冰上列车”逞威风
内蒙古“冰上列车”在短途运输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种“冰上列车”是运用机械、畜力和人力牵引爬犁,在封冻的河流或人工浇灌的冰道上运输物资。“冰上列车”运量大,每台爬犁能载重二、三吨,比畜力车效率高五倍。使用这种运输方法,可节省大批人力、役畜和车辆。
目前大兴安岭地区已广泛使用“冰上列车”。呼伦贝尔盟扎赉特旗在绰尔河上开辟了一条冰道干线,赶运粮食到铁路沿线。大兴安岭林区也修了冰道五百多公里。


第2版()
专栏:四通八达

鸭绿江上拖长排
辽宁省宽甸县永甸木帆船运输合作社最近在鸭绿江的“下露河至永甸”长达一百八十公里的航线上,试航木船拖排成功。两只载重二十九吨的木帆船一次拖运木材六百零七立方米,比过去提高运效三倍半,船吨月产达二千六百零七吨公里,比全国群英会上提出的船吨月产千吨公里指标提高一点六倍。
木船拖排是挖掘运输设备潜力、扩大运输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可以几倍地提高运输效率,为解决运力不足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第2版()
专栏:四通八达

黄河上游行火轮
甘肃省制成的第一艘载重三十吨的小型货轮“兰航一○一号”,最近在兰州附近黄河下水试航。
甘肃境内的黄河上,过去只有羊皮筏子和少量木筏往来,运量很小。这艘货轮的下水,标志着甘肃省开始进一步利用黄河发展航运。


第2版()
专栏:四通八达

草原又添民航线
一架绿色的国产安二型飞机,最近从呼和浩特市起飞,经过包头,到达鄂尔多斯草原上伊克昭盟人民委员会所在地东胜县。这是内蒙古自治区今年新辟的第三条地方民航线。
鄂尔多斯草原是内蒙古的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但是冬春季节黄河封冻,交通十分不便,这条航线的开辟,对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将起促进作用。


第2版()
专栏:四通八达

冰道运输
 布和朝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