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1月9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
专栏:

路矿一家
——秦皇岛实行“一条龙”运输大协作的经验
大协作 力量大
秦皇岛港是我国沿海六大港之一,是国内处进出口物资的重要港口。由于我国工农业生产和国际贸易的日益发展,港口吞吐量和车站运货量连年增长,特别是从1958年大跃进以来,运量激增。1958年港口吞吐量比1957年增长了22%,1959年计划吞吐量又比1958年增长62%。铁路装卸车数1958年比1957年增长了6%,1959年又比1958年增长51%。随着港口吞吐量和车站装卸车数的迅速增长,出现了运力不足及港口通过能力不相适应的矛盾。这种矛盾,自从开展大协作以后,才迅速得到了解决。
车站和港口,是车和船的连接点,是整个水陆运输的枢纽。车站所发货物中,90%以上要通过港口吞吐;港口吞吐的货物,几乎全部要通过车站转运。路港双方的关系唇齿相依,极为密切。但是,车船各有不同的要求,运行又很不平衡,因此路港之间长期存在着矛盾。港口由于统一负责车船的装卸作业,也就成了矛盾的集中点。经过整风运动,路港双方广大职工破除了本位主义,树立了“一盘棋”思想;接着,又学习了阜新、本溪等兄弟单位的协作经验,逐步实行了路港双方的“十二统一”,即:思想统一,计划统一,组织机构统一,班次统一,指标统一,措施统一,布置任务统一,作业过程统一,设备和劳动力使用统一,竞赛统一,汇报统一,总结统一,开始形成了新的协作关系。今年4月份,广大职工又根据水陆联运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了“一条龙”的全面大协作。它的大体内容,是以换装港口和车站为枢纽,联结兄弟单位的红旗列车和定班定线的船舶,全面组织矿、路、港、船、货的大协作,形成水陆全程连续不断的运行组织,从而达到了加速车、船、货物周转的目的。
通过大协作,扩大了港口和车站的通过能力,加速了车、船和货物的周转,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今年上半年,在路港设备能力基本上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完成的吞吐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点八倍;铁路装卸车辆比去年同期增长将近一倍;车船直接换装量占吞吐量的35%,比去年同期提高一点二倍;装卸单位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38%;车辆一次作业时间平均比去年同期缩短44%。第二季度以来,由于“一条龙”全面大协作逐渐发展,运输效率提高得更为显著。和第一季度比较,第二季度由于车点的缩短,共挖掘出六万五千个车小时,相当于秦皇岛到阜新间增加了一千八百多车皮的运力;船舶共缩短了六十五万多营运吨天,等于全季度增加了一艘七千二百吨的船舶。
“三破”和“三立”
“一条龙”全面大协作,是在党的领导下不断革命、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产物;是广大职工思想认识不断提高的结果。搞好大协作,必须政治挂帅,首先提高思想认识。
在1956年以前,路港双方主要是以合同的形式进行制约的。合同对生产虽然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路港双方都存在着本位主义,因而互不协调,给工作造成损失。
伟大的整风运动,是路港协作的转折点。在市委书记亲自主持的路港领导干部协作会议上,他们本着从整体出发、为对方着想的精神,检查了思想,接着,又发动业务人员针对过去争论的焦点、扯皮的原因、造成的损失和今后怎么办等四个问题,展开了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在双反运动中,他们又组织全体职工,开展了两个半月的反本位主义思想斗争。这一系列的集体主义教育,起到了三破三立的作用:破除了本位主义,树立了全局观点;破除了路、港互不信任、互不交底的思想,树立了团结协作、路港一家的思想;破除了残存的资本主义经营观点,树立了社会主义经营思想。从此以后,双方从上到下,主动接触,互相访问,互送保证条件,大兴协作之风。随着职工思想觉悟的提高,双方领导上经过研究,实行了“四统一”:统一班次、计划、指标、竞赛,使路港建立了新的协作关系。但是,由于双方调度指挥系统分立,技术作业过程复杂,还影响着调度指挥的统一和水陆运输枢纽作用的充分发挥,妨碍运输效率的迅速提高。今年年初,他们根据市委的指示,向全体职工进行了“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教育,并领导职工开展了“五满意”运动。“五满意”的中心是:努力改进自己的工作,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送给别人,达到矿、路、港(对方港)、船、货五方面的职工满意。通过教育,职工群众进一步明确了搞好协作的重要性。在这个思想基础上,他们扩大了协作内容,实行了路港协作“十统一”。由于双方职工觉悟不断提高,不满意组织机构分立的局面,双方党组织研究后,就统一了组织机构,统一和简化了技术作业过程,成为“十二统一”,使车船作业指挥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从此,路港协作走向了更高的阶段;在思想上、组织上,路港真正成了一家。
港站协作问题解决以后,车船运行组织不衔接的矛盾仍然存在,影响着换装作业的顺利进行。这证明,根据水陆联运的特点,单纯做好港站本身的协作是不够的,还必须把车船的运行组织紧密地衔接起来,并且尽可能地组织车船直接换装。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加速车船货物的周转,大大提高港站通过能力,减少装卸操作系数,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因此,他们在上级的领导和支持下,主动和兄弟单位联系,把协作面向水陆两侧延伸发展。今年4月份,他们和北京铁路局协商,签订了阜新至秦皇岛间的直达列车协议。接着,又开办了古冶至秦皇岛间的红旗直达列车,和上海海运局、上海港联合签订了秦申线船舶定班定线协议。红旗列车保证了煤炭定时定量的到达,船舶定班定线保证了按时接运。这就使协作形式从“十二统一”提高为“一条龙”的大协作,从路港协作扩大为矿、路、港、船、货的全面大协作,使水陆运输全程形成了一个首尾相连的协作网。
内部大协作实现“一条龙”
路港内部协作,是“一条龙”大协作的基础;要想搞好“一条龙”全面大协作,必须搞好路港内部的大协作。因此,他们围绕缩短船期、车点和加速货物周转这一中心,抓紧进行“一盘棋”思想教育,树立协作的典范,并且把协作列为红旗竞赛的内容之一,使路港内部的协作迅速开展起来。现在,路港内部的协作已成了风气。无论各单位之间,或是班与班、组与组、工种与工种、人与人之间,都是有了困难互相帮助,发生问题共同解决。工组现场协作的范围,更由同道、邻仓之间的协作,扩大到隔道、隔仓工组以至上下班之间的协作。据统计,4至7月份,码头装卸区七十八个工组相互协作达八千四百多次,库场装卸区九十个工组相互协作达三万七千多次。
内部大协作的深入开展,对巩固和发展“一条龙”大协作起了很大作用。主要的是:一、有效地消灭了作业中的薄弱环节,使各工种、各工组都能均衡地完成作业计划,提高了装卸效率,缩短了车船停港时间。据统计,4至7月份,通过组与组的协作,库场装卸区就提前卸车时间四百八十多小时,码头装卸区也提前装卸时间四百零二点六小时。二、通过协作,大家都以帮助别人为荣,因而被帮助的都努力争取赶上先进,达到了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三、通过内部协作,职工群众普遍树立了整体观念,人与人、组与组、班与班之间的隔阂迎刃而解,团结友爱的空气大为高涨。路港内部协作,不仅保证了作业计划的完成,保证了“一条龙”大协作的稳固发展,而且发扬了职工群众的共产主义协作精神,为“一条龙”大协作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除了开展路港内部协作以外,他们还提出了“政治挂帅思想红,路港职工拧成绳,吞吐任务超津港,停时突破六点零,大干巧干创奇迹,共同携手进北京”的奋斗目标,充分发动群众,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先进船次和先进列车的红旗竞赛运动。职工们在竞赛运动中的干劲很高,对加速车船和货物周转,保证“一条龙”大协作的不断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附图片)
秦皇岛港 赵志方插图


第9版()
专栏:

儿童的乐园
——记长江电工厂依靠群众勤俭办托儿所
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全国人民都轰轰烈烈地投入了生产大跃进浪潮。这时,重庆长江电工厂一千一百一十二名职工家属也走上了工作岗位,参加了社会主义建设。但是随着这个情况的出现,带来了一个比较严重的儿童寄托问题,扩建托儿所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了。
厂区内共有七岁以下儿童六千五百三十八名,除去一千七百三十五名是有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看管,和原有在托儿童六百一十名以外,还有四千多孩子需要入托。厂党委非常重视和关怀这个问题,党委书记在全厂职工大会上作了动员报告,指出在厂区扩建托儿所的重要性,说明了办好托儿所对促进生产的重大关系。
全厂办所
第二天,职工同志们积极响应了党委的号召,自动让房和要求到托儿所作保育员的申请书像雪片般地在各车间、各科室飞舞着。工具科记录员共青团员张蜀祥,连续写了三次申请书才被组织批准了。全厂职工有的送摇床,有的送桌凳,一天到晚,锣鼓喧天,长江电工厂生活福利管理部门显得热闹非常。三天之内,共让出三千多平方米的房子,七天之内就收到用具、玩具二千多件,甚至连退休的二十个老工人也送来棉被、枕头和毛巾。他们说:“只有在今天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下,我们的子孙才会受到这样的关怀和重视,国家的小主人才能进到托儿所过幸福日子。现在我们虽然年老退休,我们还是要为托儿所尽点力量,心里才感到舒服。”在人力方面,党委根据工作情况,批准了六十七名职工到托儿所工作,其中有记录员,也有工人,有党员,也有团员,她们为了培养祖国的下一代,愉快地奔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就这样大力依靠群众,因陋就简地把托儿所发展起来了,做到了村村有所,段段有站,共收容儿童二千三百一十八名,消除了一千一百一十二名家庭妇女参加生产劳动的拖累。
由于托儿组织的迅速发展,数量多,面又广,工作分散,管理起来很不方便。于是他们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以洋带土,以大带小,以老带新的方法,把部分娃娃组合并到村段托儿站,又把有的村段托儿站合并到当地分所里,使各托儿组织逐步正规起来。现在,在托儿所总所领导下,共有四个分所,四个哺乳室。在人员方面,也作了适当调配,把原有老所的部分人员,安排到新建立的分所去带动新同志,从车间、家属中来的新同志,多数留在老所跟原有人员学习。在调整桌凳床铺的时候,大大发扬了共产主义大协作的风格。用具玩具虽然一时还不敷应用,但所内保教人员随时抽出业余时间制造添补,车间老师傅也不时支援。特别是玩具,今年之内她们自己就制造了二千多件。这里有一个简单的玩具厂,在玩具厂里,人们曾听到她们念了这样一首歌谣:
巧姑娘,姑娘巧,玩具做得真不少,
有的天上飞,有的地下跑,
有的团团转,有的嘎嘎叫;
我们敢想敢说又敢做,
让孩子们玩得哈哈笑!
政治挂帅
今年第一季度,各村段的托儿组、托儿站合并起来以后,加强了党的领导、加强了对保育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托儿所的工作出现了新的面貌。如今年4月份脑炎流行时,她们就及时采取紧急措施,提出“坚决战胜脑炎,不让一人受到传染,不消灭脑炎不下火线”的战斗口号,保教人员坚持作滴鼻服药等预防消毒工作,连续六个星期,结果胜利地渡过了这一关,没有遭受到脑炎的传染。
新的保育人员因为业务不熟悉,对儿童年龄特点不能掌握,有些职工家属来所以前是文盲,在工作中遇到不少困难。如桌上摆着一瓶瓶的牛奶,不知喂谁,更不敢给儿童服药。这些成了日常工作中的障碍。为此,她们及时开展了扫盲学习和短期教养训练班,半脱产地轮训一个月,才解决了这些问题。
保健工作是托儿所主要业务之一,工作人员不懂得预防疾病卫生知识及处理简易治疗,不仅影响儿童健康,也影响家长生产。通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和到医院实习以后,现在一部分人员已经能够独立进行注射了。
为了推动工作,在保育人员中树立了标兵,掀起了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开展了“五好”“四满意”、“红旗手”、“巧姑娘”、“赛妈妈”、等多种多样的竞赛,及时总结推广了先进经验。如推广王素琴对护理三岁以下小孩的经验和张世惠衣服不错乱的经验以后,工作就出现了新的面貌。
为职工服务 为生产服务
托儿所千方百计为职工服务,为生产服务,提出:“白天大开门,夜晚不关门,车间战斗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今年第一季度,这个厂修建新厂房需要一部分女工去到上面搞辅助工作。她们知道后,就立即打先锋,组织人力到工地设立了哺乳室,一天时间就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布置得整整齐齐。
为了提高儿童伙食质量,促进儿童身体健康,他们还大搞副业生产。炊事人员种了约十五亩地,养了二十四只猪,三十几只鸡,还经常作各种样式的点心给儿童吃。他们说:“只要娃娃吃了长得胖,我们都要想法作到。”
为了减少家长负担,不耽误生产,托儿所的阿姨老师们在三天中学会了理发。现在每半个月给儿童理一次,不收费用,儿童回家欢喜地给爸爸妈妈说:“是老师给我剪的发呢!”
每逢节日或休假,她们特为职工设立了服务站,义务给职工照看孩子,让职工们能更好地参加文娱生活,因此深得家长和群众的好评。


第9版()
专栏:

工人、工程师、革新家
——记沈阳变压器厂革新能手王凤恩
沈阳变压器厂工人出身的工程师王凤恩,高举技术革新的红旗,在党的领导下和在群众的支持下,八年来实现了二百三十多项革新创造,平均每十天多一点就实现一项。仅其中一百一十七项,就为国家节约了一百一十五万元。他还不遗余力地帮助别人,仅最近一年多的时间,就帮助别人实现了七十多项革新创造。原来他所在的绝缘车间有70%是手工操作,现在已经80%改为机械化生产。今年全车间的生产能力,比特大跃进的1958年又提高了三倍。
王凤恩,这位具有二十多年工龄的老工人,十年前只有三年文化程度,现在已经步入专家行列。去年在大跃进的日子里,他被提升为工程师,又被聘请为东北工学院的电力系教授。
一个个困难被吓跑
厂里的同志说:“王师傅搞起革新来,真是钻到心眼里!”有一次工厂生产国内最大的变压器,用户等着急用。但变压器上的绝缘筒,因受设备限制,不能制造,国内也买不到,向苏联订货又来不及。领导上召开了几次工程技术人员和老工人的座谈会,让大家想办法。王凤恩大胆地提出:“我们做一台卷筒机,自己制造绝缘筒!”当时没有资料,连卷筒机是个什么样子他也没见过。王凤恩看到卷线机能把线一圈一圈绕上去,使他受到启发,于是,他便从废铁堆里找出一些废料来试制卷筒机。经过十几次的失败,把一种土机器搞成了。但是加工出来的电木筒不是起泡就是有皱纹。他把行李搬在机器旁,日夜蹲在机器旁边不停地进行试验,有时就睡在机器旁。这样钻研了很久,但质量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有些好心的人就劝他说:“算了吧,别瞎子点灯白费腊啦,过去日本鬼子在这里搞了十多年也没搞成呢。”王凤恩信心十足地说:“日本鬼子没搞成,我们一定要把它搞成!”一天晚上他回到家里,妻子正在熨衣服。熨斗一过,衣服平平整整的。王凤恩被它吸引住了,他想:“绝缘纸不是也可以熨平吗?”他一把抢去妻子手中的电熨斗就往外奔,直到妻子叫住他,他才想起今晚车间里没有电。回到屋里就用废纸揉皱了反复试验。这一夜,他兴奋得没有睡着觉。第二天,他把电熨斗装在机器上进行试验,结果把平正光净的绝缘筒加工出来了。有了这种设备,便保证了大型变压器按期出厂。王凤恩这种不怕困难,苦心钻研,大闹技术革命的精神,感动了许多人。有人给王凤恩写了一段顺口溜:“你敢想敢说敢创造,你敢向困难下战表,不是困难战胜了你,是一个个困难被你吓跑!”
一个个关键被攻破
王凤恩的发明创造,解决了许多生产上的重大关键。八年来,他总是刚把一个关键设备试验成功,又向另一个生产关键进攻。绝缘车间生产能力很低,只有30%的生产是机器操作,其余全是手工操作。去年大闹技术革新,王凤恩和工人们一起订了一个技术革新规划,准备用四年时间实现全车间机械化。后来他又和大家一起讨论,算细账,进一步修改了规划,决定用一年时间,使车间基本上实现机械化生产。现在他的规划已经实现了:车间里机器已经成排,机器的运转声、马达声,代替了从前的锤子响、手锯响。王凤恩又用创造性的劳动热烈响应党的厉行增产节约的伟大号召,和他所领导的技术革新大队一起,在六天之内就实现了三项技术革新,突破了制造高压套管人力不足等关键。这批高压套管是为沈阳高压开关厂生产的协作件,技术要求复杂,要的时间急迫,如果任务完不成,就会使高压开关厂一整套的高压设备不能出厂。过去全车间每月最多能完成两套,而这批任务是七十五套,由于手工操作过程多,要完成这个任务缺五十个工时。于是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他带领技术革新大队大战高压套管,用实现高压套管自动化的方法,经过七、八次反复试验,终于研究出一种切管自动装置,结果提前完成了这批协作任务。
全厂的技术顾问
王凤恩为了帮助人们掌握先进技术,把自己二十多年来积累的技术经验,整理出来,写出了一本长达万余字的“绝缘电木筒制造工艺”的技术书籍,广泛向职工群众进行了传授。
厂里的同志说:“假如王凤恩有一万个身子,两万只手,也不会给自己留下一节手指头。”他热心地帮助别人,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毫不吝惜自己的精力。厂里裁纸小组用手工操作,不仅劳累效率低,而且胶纸上的酚酫飞落到女工的脖子上和手上,奇痒难受。王凤恩看到这种情况,决心要制造一台自动裁纸机来代替手工操作。研究裁纸机刚刚有了眉目的时候,由于日夜过度劳累,他的关节炎复发了,两条腿像两根木棍子根本打不了弯。许多人都劝他去休养,可是他斩钉截铁地说:“志愿军在朝鲜轻伤不下火线,我这点小病算得了什么。”医务所给他休假证明书,可是他一直把它揣在口袋里。后来党支部作出决定,限他第二天就去疗养院。直到当天晚上,他还工作半宿,把改进的图样全部画了出来,临走前交给了车间主任。他休养回来后,看见绝缘车间的手工裁纸任务很重,对全厂生产的迅速提高有很大影响,就加紧研究创造自动裁纸机。直到第十八次试验到底成功了,生产效率比手工操作提高了十五倍。在大跃进中,王凤恩被人看成全车间、全厂的技术顾问。他一会儿帮助这个人做关键部件,一会儿又帮助那个人修改技术革新的图纸。他把帮助别人看得比自己革新技术还重要。去年,他自己实现了重大革新十四项,却帮助别人实现了四十八项。
“万能老师”
“群众是万能老师,有事和群众商量,依靠群众,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是王凤恩常说的话。当他发现自己的卷管技术比车间工人裴守志差些的时候,他就虚心地学习裴守志的“序纸正,拉力均”的经验。在王凤恩研究改进层压圈铣床时,首先征求直接操作者的意见。经过大家共同研究,制成了层压圈铣床,工人们不再用砂轮磨活,也不担心出事故了。又一次,他试制一台卷管机械,机器装配成了,可是不管用。他拆下整个机器零件,挨个检查,发现是反正滚子转数不匀,时转时停。毛病虽然查出来了,但他想了一夜,也没想出好办法来。第二天他的徒弟刘玉文来上班,王凤恩就问徒弟有没有办法?小刘想了半天说:“王师傅,硬叫它转不行吗?!”“硬叫它转”!王凤恩想了想,兴奋地一拍大腿说:“对!用转的带动不转的,硬叫它转!”接着又说:“小刘,我苦思一夜也没想出道道来,你一句话就妥了,你是我的师傅!”他就是用了这个办法,机器试验成功了。
(慕兴治、单汝盛)


第9版()
专栏:

空中突击手徐柏岭
徐柏岭当民航飞行员,一晃三年多了。三年来,他飞了三千八百五十三小时,航程一百一十五万五千多公里。这段路好比绕地球赤道三十来个圈圈。他圆满地完成了各项运输任务,特别是在航送党和国家的领导同志以及外宾的一些飞行中,任务完成得更为出色。他飞行技术高,责任心又强。他在一百多万公里的航程中,从没有发生过事故。
徐柏岭是贫农出身,小时候只上过两年小学。他在党的培育下,在苏联同志的耐心帮助下,祖国的经济建设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他,于是他很快很快地成了一个优秀飞行员。
空中生活的最高原则是保证安全。不然,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都要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保证安全是空勤和地勤人员的共同责任,可是这与机长有着更直接的关系。因而在执行任何一次飞行任务的时候,为了安全,他总费尽心机。去年,领导上让他到国外接贵宾。自然,他知道这是一件十分荣幸的任务,但他又有些踌躇:“我第一次执行这么重要的专机任务,能够完成吗?”领导上猜透他的“心事”,就鼓励他说:“沉着、仔细、依靠群众、搞好协作、周密准备,就能完成任务。”他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他把这些指示深深刻在心上。在北京出发以前,大队领导、工程师、党的负责人,都亲自检查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他和同志们到了国外,仍然像绣花那样细致地工作着。他组织大家分析航线上的云朵,航路上的一山一水……希望从中找出一条最好的航线。他组织大家仔细检查飞机。他知道“机械检查”是保证安全的大关口。因此,几年来他仔细地检查了几千个起落,好像“X光”似地把飞机肚子里、脑袋上、翅膀上的一丝丝故障,比如发动机包皮没扣好,插锁没锁好……他都要查找出来进行修理。正因这样,他才长期保证了飞行的安全。这一次他们的“机械检查”更是认真。无论对那密得像血管网一样的电线线路,还是那千千万万的大小零件,都一一检查过无数次,直到夜里还在开会研究有无漏洞。正式起飞以前,又试飞了飞机。一切都准备好,飞机好似就要出征的一匹战马。
贵宾坐上飞机。徐柏岭按着“塔台”的命令飞向晴空。他在这更加复杂、重要的阶段,大显本领。飞机在空中每秒钟就要飞出一百多米。可是,这位年青的机长还要掌管无数个仪表。航速、高度、方向,还要与地面不断联络。这真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飞机到了空中人总有些不舒服。他为了保证贵宾的身体舒适,柔和地修整高度和方向,减轻颠簸。他时刻分析着高空大气的变化。当飞机飞到郑州上空的时候,突然发现颠簸。这是为什么?他很快就辨明了天空的秘密。原来因为天气炎热,空中蒸起了一层霾。大气团滚滚流动,飞机就好像航行在大浪中的船一样颠簸。他拉起操纵杆,飞机徐徐爬高了,到那比较平稳的风层里飞行。
徐柏岭同地面联络中知道,北京成千上万的欢迎队伍已经齐集飞机场。千万只眼睛都在盯着手表,盼望着飞机准时落地。这时,徐柏岭想:“我可不能错过一点点时间。”可是,这样大的航速,又要经过亚热带和温带,气候复杂多变,这都会影响飞行时间。为了准确落地,他从起飞时就和领航员精确地计算着时间,每见到地标都察看时间并修正速度。结果,飞机顺利准确地到达首都。
为了安全,要时刻注意协作。一次,徐柏岭的飞机和另一架飞机送一位贵宾回国。路上忽然遇到雷雨,乌云好像一座大山浮在空中阻住去路。这是个“凶恶的敌人”。徐柏岭一想,自己是副机,应该前去探测航路。这条路他们是第一次飞行,路子生疏。他一面和主机紧密联系,一面寻找去路。飞出八十公里以后,发现一条大云缝,徐柏岭钻了过去。乌云滚滚,说不定一下就会绞成一片。说时迟那时快,他已经早把这些情况精确地报告给主机。主机按徐柏岭指给的路子,箭一样地飞过去了。
徐柏岭为了完成飞行任务,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也总是想尽办法,克服重重困难。一次,他从北京飞向苏联依尔库次克。一个国际旅客心脏病复发了,呼吸困难。机组很快打开氧气瓶让旅客吸氧气。氧气吸完了,旅客晕了过去,脸色铁青。正在万分紧急的时候,徐柏岭却很镇静。他分析出这位旅客是不习惯空中生活。“快快下降高度!”他向地面请示以后,下降了六百米,可是还不解决问题。又下降了三百米,下降到最低限度。他小心地飞行,那位旅客渐渐苏醒过来。
祖国的大跃进,火一般地燃烧着徐柏岭。他在自己的岗位上也为工农业生产大跃进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去年夏天,河北省定兴县抢种红薯时,要从遥远的衡阳去运薯秧。他知道这是一项火急的任务。为了争取时间,他有时连饭都顾不得吃就起飞了。他还带动机组参加装卸秧苗。一次遇雨,飞机在中途过夜,他怕把秧苗闷坏,就组织大家卸下来吹晾。每天虽然很疲倦,可是他毫不松懈。
共产党员徐柏岭,几年如一日地坚守岗位,创造了优越的成绩,已经成了我国民航飞行员的一面红旗。人们都称他是“空中突击手”。 (旭阳)


第9版()
专栏:

年轻的钢铁钻井队
——记克拉玛依石油战线上的一支尖兵
新疆石油管理局克拉玛依矿务局青年钢铁钻井队,在大跃进的1958年,钻井一万八千七百九十五米,完成了国家计划的308%,并且创造了冬季月钻四千八百七十三米、日钻五百三十七米的新纪录。1959年,克拉玛依青年钢铁钻井队在新的斗争中,战胜多种困难,又取得了新的胜利。跨进1959年,他们首先战胜了零下四十度严寒,打了第一个大胜仗。1月份钻井三千四百八十六米。日钻进最高达到五百三十米。到4月27日,钻进达到一万零二十七米,突破了万米关,比1958年全年计划还多三千多米,打破了往年第一季度完不成计划的历史,驳倒了冬季不能跃进的消极论调,揭开了1959年继续跃进的序幕。到10月15日止,他们共钻井一万五千零十一米,提前两个半月超额完成了全年的生产计划。
这个年轻的钢铁钻井队的成长,是和钻井队的队长兼党支部书记孙玉亭的领导分不开的。孙玉亭是1956年由部队转业到克拉玛依的。他来到克拉玛依以后,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地方。那时,对钻井工作,他还是个生手。当他看到许多兄弟钻井队,尤其是有经验的张云清钻井队的钻井纪录不断跃进时,他便组织钻井队员向张云清钻井队学习。在大跃进的1958年,他们进一步提出了:“生产大跃进,干劲赛武松;钻遍戈壁滩,超过张云清”的响亮的战斗口号。他发现张云清钻井队最突出的优点就是政治思想工作做得深入,队员干劲大,只要队里党政领导一号召,人人都积极响应。孙玉亭想,要想迎头赶上张云清钻井队,就必须加强队里的政治工作。于是他结合队里的情况,向队员深入细致地进行了总路线的教育,大大提高了队员的政治觉悟,大家的干劲更加旺盛了。在追赶张云清钻井队的日子里,许多工人都是顽强奋战,生产上就出现了一跃再跃的新局面。1958年7月份钻井一千五百五十一米,8月份跃到二千二百一十米。11月份张云清钻井队支援内地石油建设,把钻机移交给了孙玉亭钻井队。当时,孙玉亭和队员们非常激动,孙玉亭向领导表示说:我们决不辜负党的希望,一定保持张云清钻井队的荣誉,把钻井标杆插得更高。为了争取更大的成绩,队员们在工作中从不轻易放过一分钟,一秒钟。张同文班和韩明达班在搬移钻机和井架时,井上没有灯,天上又没有月亮,按照过去的情况只得停工了。但是队员们为了争取时间,点起了火把工作。有一次,在井下套管中,遇上了狂风暴雨,套管像钟摆一样,左右摇晃,雨水沿着安全帽流进了脖子,眼睛被风刮得睁不开。在这种恶劣的气候下,他们完成了下套管注水泥的任务,争取了更多的钻进时间,并且创造了更新的成绩。11月份共钻井四千五百二十五米,超过了张云清钻井队过去创造的月钻井四千三百米的全国纪录。
在工作中,青年钢铁钻井队的共产党员充分表现了忘我精神,处处以身作则。共产党员张同文领导全班经常出色地完成任务。有一次,在下套管过程中,水泥弄坏了眼睛,看东西很困难,但他为了加速钻井,争取时间,仍然坚持工作。在完成白碱滩高产油田的钻井任务中,曾发生了一件动人的故事:共产党员李增彦,1958年10月出席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之后,顺路回家,结了婚,便马不停蹄地回到矿区。今年6月的一天,李增彦的母亲领着媳妇来到了矿区,李增彦知道后,心里当然很高兴,但他想到正当分秒必争创造优异成绩向国庆节献礼的时候,来回几十公里必然要耽误上班,他便连忙赶回到矿区,把母亲和新婚久别的爱人领到已准备好的宿舍后,话没多说,就回到了井队。一天以后,他接到处里的电话说,他的母亲和爱人因为人生地不熟,一天多没有吃饭,到这时,李增彦才不得不执行领导的命令,回家去了。
在这个队里,干部与工人亲如兄弟,团结得像一个人,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遇事大家商量,党委一声号令,全队人马上阵。这就使得他们能够把一切工作做得又多又快又好又省,不断地跃进。今年3月份,为了突破三千米,经过全队职工讨论研究,确定把原来的四个班改为三个班,集中力量进行战斗,结果全月完成了三千二百四十七米。为了提高岩心收获率,取得充足可靠的地质资料,在取心工具缺乏的情况下,他们进行了技术革新,把六牙轮取心钻头改成了三牙轮、三刮刀取心钻头,使取心收获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100%。
(附图片)
谁说寒冷不能提高钻机进尺?克拉玛依油区青年钢铁钻井队的小伙子们在寒冷的戈壁滩创造了月钻四千八百七十三米的纪录。新华社记者
 武纯展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