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59-11-30

1959-11-30新闻联播 文字版

新“国宝”

第8版()<br/>专栏:<br/><br/> 新“国宝”<br/> 施幼贻<br/> 今年是个灾年;今年又是个丰年。<br/> 说它是灾年,因为今年我国遭到了几十年来未曾有过的自然灾害,受旱受涝的面积,达五亿一千多万亩,损失是很大的;说它是丰年,因为今年从四川到黑龙江,从东南沿海到西北高原,虽然有一部分重灾区比去年减产,但是全国粮棉的总产量,仍能在去年特大跃进的基础上,增产10%左右。<br/> 年纪大一点的人都记得,解放前的中国一直是一个“种在地上,收在天上”的国家,农业灾害可以说是无岁不有。远的且不谈,就以国民党统治时期来看,在1931年的时候,曾经发生过一次大水灾,受灾地区共十七省,受灾人民达八千万至一万万。那时,老百姓除了抢地呼天,啼饥号寒之外,在滔滔的洪水面前,是什么办法也没有的,最终的命运,则是淹死饿毙,流浪逃荒。鲁迅先生曾经慨叹道:“‘靠天吃饭说’是我们中国的国宝。”但是“靠天而竟至于不能吃饭,大约为信天派所不及料的罢。”他最后又说:“一到这里,就不免要说征服自然了,但现在谈不到,‘带住’可也。”(鲁迅:“靠天吃饭”《鲁迅全集》第六卷)为什么那时的人在自然灾害面前那样没有抗御的力量呢?“靠天吃饭”,甚至“靠天而竟至于不能吃饭”?而现在,虽然还不可能完全避免自然灾害,但是抗御灾害的力量却大大增强了;虽然今年是特大灾年,仍然获得丰收,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br/> 因为今天有了共产党的领导,有了人民公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都大大变样了。<br/> 我们的党,从来是同全国人民共命运、同呼吸的,它深深懂得中国人民的希望和要求:不仅是要战胜自然灾害,而且要在这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建立起丰衣足食的人间乐园。有了党的领导,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就得到大大的发扬,也就意气风发不仅不靠天吃饭,而且敢于向天要丰收。人们得到了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武装,所以能够打破右倾思潮的侵袭,能够反透右倾大鼓干劲,能够在灾荒面前树立战胜天灾的大志。<br/> 人民公社的优越性,保证了今年灾年的丰收,这也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事实。在鲁迅先生慨叹的年代,成千上万人相率逃荒,辗转沟壑;而现在,成千上万人在人民公社统一组织和调动下走上抗旱前线,有的地方坚持了三个月,有的地方大战了六十天,战胜了几十年来罕见的灾害。只有人民公社才有如此无比强大的威力,把如此众多的劳动力组织起来;只有在人民公社组织下,过着幸福生活的农民,才能拿出这样大的勇气和力量。在党领导下的人民公社的社员,用自己的顽强战斗,赢得了时间,赢得了丰收。<br/> 在1935年还“谈不到”的事,在二十四年以后就逐渐成为现实。鲁迅先生是预见到人民执掌江山的年代必然会到来的,也只有到了这个年代,“人定胜天”这句被统治者说了千百年的话,才会真正变成现实。所以他说“现在谈不到”,意思是“将来一定能谈到,能做到”。历史证明了他的预见的正确性。<br/> “靠天吃饭说”是灾难重重的旧中国的“国宝”。而在社会主义时代,我们有我们的新的“国宝”,这就是党的总路线,这就是大跃进,这就是人民公社。这三件新的“国宝”,是六亿五千万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冶炼出来的,是无数英雄好汉们镂刻出来的。它们比历史上哪朝哪代的稀世奇珍都宝贵,因为它们真正能够增强国力,造福万民。变灾年为丰年,不过是小试锋芒而已。<br/> “人民公社力量大,灾年变成丰收年”这是山东农民对这新的“国宝”的歌颂。人们歌颂它,也必将全力地保卫它,发展它,使它一天比一天光辉夺目,发挥更大的威力。

山乡红旗(坠子书)

第8版()<br/>专栏:<br/><br/> 山乡红旗(坠子书) 湖北郧县农民 郭贵恩(唱)红旗招展迎风扬,<br/> 郧县有个高华堂,<br/> 治水治土又治山,<br/> 赛过昔日夏禹王。(白)各位:要知道高华堂怎样带领<br/> 群众叫穷山恶水变成鱼米之<br/> 乡,叫荒山秃岭变成花果乐园,<br/> 且听我慢慢道来:(唱)出了郧县西门往北望,<br/> 大埝有条九里岗,<br/> 满山尽是麻果石,<br/> 放牛娃都不到那山上。<br/> 有点把零星陡坡地,<br/> 一锄头挖去响??,<br/> 要是你脚步没站稳,<br/> 一仰脸就翻了个脚朝上。<br/> 冲里有些沿沟地<br/> 不是寒沙就流浆。<br/> 麦子长的像秃子毛,<br/> 麦穗子还没得半寸长。<br/> 八道梁子十道沟,<br/> 破破烂烂几口塘,<br/> 有人用水无人管,<br/> 泥巴淤到塘沿上。<br/> 山区水土搞不好,<br/> 开了荒来又遭殃。<br/> 支部书记高华堂,<br/> 日夜都把改田想,<br/> 有一天站在山头上,<br/> 眼望山坡自思量:<br/> 哪天河水翻上山?<br/> 哪天清渠遍岗梁?<br/> 哪天梯田改上顶?<br/> 哪天条条冲里都有塘?<br/> 只要是家家户户白米变成家常饭,<br/> 我就是东奔西跑,吃苦受累,也舒畅!<br/> 总路线光芒高万丈,<br/> 人民公社像太阳。<br/> 公社人多力量大,<br/> 前进的障碍一扫光。<br/> 党委统一作规划,<br/> 号召建设九里岗,<br/> 高书记一马当先挂帅印,<br/> 众社员个个奋勇齐赶上。<br/> 高山之上扎大营,<br/> 遍地锣鼓咚咚响。<br/> 腰斩了悬壁潘家岩,<br/> 解放了秃岭三里岗,<br/> 改造了寒沙龚家沟,<br/> 茅草垭的穿山洞有三十六丈长!<br/> 技术员没请一个,<br/> 群众赛过诸葛亮。<br/> 石灰社员自己烧,<br/> 火药是猎手配停当,<br/> 高挖低垫法子好,<br/> 桦栗棒子当撬扛。<br/> 木匠尺当作水平仪,(白)高一点,再往左一点,<br/> 就在那塌线画上!(唱)你猜测量员是哪一个?<br/> 还是书记——高华堂!<br/> 修了一百一十条盘山渠,<br/> 共有五百多里长。<br/> 大小水库有三个,<br/> 还挖了一百四十二口塘。<br/> 秧连瓜来瓜连秧,<br/> 堰连渠来渠连塘,<br/> 满山好像南瓜架<br/> 梁上的渠水流进塘。<br/> 梯田上山好似鱼鳞甲,<br/> 又像层层高楼房。<br/> 塘中鱼儿翻白浪,<br/> 条条都有尺把长。<br/> 武宝坤老汉打从塘边过,<br/> 眼观塘水喜洋洋:<br/> 他说是从前放水用瓢量<br/> 如今塘桩一摇哗哗响。<br/> 我老汉活了七十三,<br/> 没见过庄稼这排场!<br/> 人逢喜事精神爽,<br/> 男女老少分外忙。<br/> 三天修条大公路,<br/> 汽车跑的嘟嘟响。<br/> 装来许多果木树,<br/> 栽遍整个九里岗;<br/> 苹果糖梨人人爱,<br/> 桃子橘柑排成行。<br/> 田埂披满龙须草,<br/> 每兜都有五尺长,<br/> 又护田来又造纸,<br/> 每年出产一大桩。<br/> 水推碾子,水打磨,<br/> 油坊、纸厂、加工厂,<br/> 全是水力自动化,<br/> 灌溉还不受影响,<br/> 水力电厂山上安,<br/> 机器转的呼呼响,<br/> 不等西山太阳落,<br/> 家家户户亮堂堂。<br/> 高山流水听使唤,<br/> 穷乡僻壤成天堂。<br/> 今年大旱三个月,<br/> 还全面打下丰收粮!<br/> 大河涨水小河让,<br/> 生活天天往上涨:<br/> 鲜鱼鸡鸭样样有,<br/> 白米细面成家常。<br/> 兄弟代表来参观,<br/> 个个夸奖高华堂:<br/> 红旗飘飘东风里,<br/> 治水治山好榜样。<br/> 两年苦战成绩大,<br/> 山区建设好方向!

北大荒丰收短曲

第8版()<br/>专栏:<br/><br/> 北大荒丰收短曲<br/> 筱罗<br/> 金黄色的豆林<br/> 登上云山,展目照望。从天边,朝阳升起的地方,散射出一片金光。金光辉映着北大荒深秋的天空,金光滚过北大荒无边的田野。大豆成熟了,那是无边无际的豆啊!<br/> 密虎公路像林中小径,弯曲地伸延着,伸向豆林的深处。满载歌声笑语的车辆在公路上飞驰。<br/> 飞驰的汽车渐渐变成小黑点,隐没了,消失了;风儿绕过云山,跨过穆棱河,悄悄地钻进豆林。它轻轻跟豆荚儿招呼着,嬉戏着。豆林喧哗了,豆林笑了。千千万万颗豆荚儿摇晃着它们的小铃当,唱起歌来:“北大荒丰收了!”<br/> 远方来客<br/> 老爷爷,带着渤海咸咸的海风,千里迢迢到关东来探望孙儿。<br/> 一身普通农民的黑棉袄,一双舒适合脚的新胶鞋;只是,为什么腰间拴条破皮带,手里拄根旧木棍?<br/> 老爷爷双眉锁紧,想起二十年前满含血泪闯关东的情景。柞木棍,你作证,“大烟炮里”逃残生,是你伴着一步一步沉重的脚印。旧皮带,你作证:压下难忍的饥火,是你帮着把瘦瘪的肚皮扣紧扣紧……<br/> 老爷爷,泪水模糊的双眼忽然睁大了,睁大了:难道这就是过去那荒凉的地方?眼前分明是豆荚累累,高楼成群啊!<br/> 穿着褪色军装的小伙,斟满用云山湖水酿制的酒,爷爷一饮而尽;梳着长辫的姑娘送来穆棱河畔种出的金粱(大豆的爱称),爷爷香甜地嚼着。……<br/> “歇歇吧,爷爷!”<br/> 爷爷忽然冒火了,一把夺过孙子手里的“跃进牌”镰刀:“难道我是客人?”<br/> 支援丰收<br/> 志愿军支援北大荒秋收的健儿们要来了!北大荒人摘来鲜花,泡上香茶等着他们,热烘烘的炕等着他们歇息,香喷喷的小米饭等着他们尝尝。<br/> 但是他们来了又到哪去了?<br/> 空旷的操场留着一行行小背包,整整齐齐;在“三八线”上并肩作战的战友,又一齐带着镰刀奔赴新的战场。歌声,笑声,催起银镰闪光,和着千里豆香,飞向远方……<br/> 天,澄蓝;月,皎洁。<br/> 场院上,金山座座;走进金色的山谷,呵,燃烧的激情,丰收的喜悦。<br/> 四川的战士引吭高歌,歌唱北大荒变成“天府之国”。战友们手挽着手,唱着同一支歌:<br/> 三八线上肩并肩,<br/> 鲜血浇出和平花;<br/> 完达山下心连心,<br/> 热汗凝成丰收果。<br/> 远远地,远远地,康拜因群为这优美的旋律送来悦耳的伴奏。不能安睡的大雁惊起了,静静的穆棱河水哗然了,月亮姐姐的明朗的眼睛睁大了……千山万壑,都在赞美战士的劳动热情,都在赞美北大荒空前的大丰收。

口唱山歌心里甜

第8版()<br/>专栏:<br/><br/> 口唱山歌心里甜<br/> 好年头<br/> 花果之乡好年头,<br/> 树上树下两个秋,<br/> 树下谷穗沉甸甸,<br/> 树上苹果像皮球。<br/> 公社化后水肥足,<br/> 果乡年年闹丰收。<br/> (河北昌黎宋作人)<br/> 送公粮<br/> 稻谷迎风十里香,<br/> 丰收喜讯传四方,<br/> 晒干风净谷粒壮,<br/> 社员日夜送粮忙。<br/> 明月当空晚风凉,<br/> 肩挑公粮闪金光,<br/> 心里乐来眼里亮,<br/> 丰收感谢共产党。<br/> (广东龚锦富)<br/> 薯堆山<br/> 满山遍野银锄翻,<br/> 运薯队伍一线牵,<br/> 扁担叽咕歌声飘,<br/> 转眼地坝堆薯山。<br/> (重庆杨继武)<br/> 战“三秋”<br/> 田一弯,<br/> 水一弯,<br/> 近处红楼远处山,<br/> 风物胜江南。<br/> 干的欢,<br/> 唱的欢,<br/> 三秋激战竞争先,<br/> 丰收在眼前。<br/> (重庆民歌)<br/> 唱支山歌庆丰年<br/> 丰收田连丰收田,<br/> 谷穗结成黄金毯,<br/> 上面绣出诗一句:<br/> 人民公社万万年。<br/> 谷子多来歌也多,<br/> 百担谷子万支歌,<br/> 上丘刚唱歌一首,<br/> 下丘已打谷十箩。<br/> 口唱山歌心里甜,<br/> 人人喜庆丰收年,<br/> 生产跃进再跃进,<br/> 幸福生活日日添。<br/> (广东民歌)

公社社员谈丰收

第8版()<br/>专栏:<br/><br/> 公社社员谈丰收<br/> 党说到就做到<br/> 广东东莞寮步人民公社 尹钦田<br/> 今年晚稻实在长得好,活了几十岁还没有见过这样的特大丰收。阿海(黄菊园大队支部书记尹志海)这个人呀,常常冲着大伙喊:加油干啊,一造要顶一年。我当然也不输给那班后生仔,白天日头短,夜里来补足。说到洪水夺去多少,我们拿回多少,好是好,可心里还总是半信半疑,阿海会不会吹牛呢?那时候闹哄哄要消灭三类禾,日夜追肥,劲头确实大。我看禾都“老”了,追肥又顶什么用?可是有谁听你的话呢!吓,这回可开了眼界啦,百多亩三类禾,全部“返老还童”,亩产七、八百斤,真有那么一手!后来又说要大搞千斤亩,这是好事情嘛,我当然不反对,可心里也不那么相信。我想,如果不计成本,搞它一亩半亩千斤稻,也许不难,但这又有什么用场呢!这回我又失算了,你来瞧瞧我们的丰产田吧,百多亩一大片,都是亩产千斤以上的,甚至亩产一千三、四百斤的也有五亩多!“大话怕计数”,现在实割了一大半,看起来,我们大队今年晚稻平均亩产八百斤完全有把握,比较去年两造还要多。共产党说到就做到,我完全心服了。以后一定听党的话,把生产搞得更红火!<br/> 丰收的根本保证<br/> 江西新干三湖公社 帅细个<br/> 我们全公社二万零一百一十二亩棉田,总产皮棉二百零三万三千八百多斤,平均亩产一百零一斤多。这丰收是怎么得来的?加强党的领导,不断反对右倾保守,鼓足干劲,是大丰收的根本保证。在棉花生长初期,由于雨量较多,30%的棉苗生病死亡。这时候,有少数人对争取棉花丰收缺乏信心,主张翻掉重种。公社党委针对这种情况,从干部到群众,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总结1958年棉花丰收的生动事实,教育群众,提高认识,分清是非,扭转了悲观情绪。公社党委又在全公社内动员了三千多名老社员去补苗,经过七天的努力,终于保证了丘丘全苗,取得了大丰收。

图片

第8版()<br/>专栏:<br/><br/> 你写的太大了 我看还太小了呢! 河北曲周县农民 陈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