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困难留给自己 方便送给别人
朱村队全力支援兄弟队养猪
帮助研里生产队解决种猪不足问题双双跃进
本报讯 浙江临安县亭子公社朱村生产队,在和研里生产队挂钩竞赛高速度发展养猪生产中,发扬了崇高的共产主义风格,帮助研里生产队解决了养猪中的许多困难,使研里生产队赶上和超过自己,两个生产队都取得了双双跃进。朱村生产队现有猪一千一百七十二头,比今年夏季又上升了36%,平均每亩耕地达到二点三头;研里生产队的猪从今春的二百六十四头,迅速发展到一千零十头,猛增近三倍,成为全县养猪先进单位之一。研里队早稻单位产量超过了朱村队,两队晚稻单位产量也不相上下。
朱村和研里两个生产队只有一岭之隔,田地山塘紧紧相连,都是“山高水源缺,黄土三寸薄”的穷地方。论经济条件,研里要比朱村好一些。这几年来,由于朱村党支部充分发动群众,大鼓干劲,抓住了养猪这个“聚宝盆”,以猪粪肥田,改良了土壤,粮食产量连年增长,收入年年增加,“穷山湾”变成了“黄金湾”。研里虽然也年年丰收,但是养猪这一环节未抓牢,猪少,肥少,农业增产幅度不大,落在朱村的后面。研里生产队干部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下了狠心,大借东风,大鼓干劲,发动群众,在粮畜生产上赶上朱村,超过朱村;并且发出战表,和朱村开展竞赛。
研里生产队这种力争上游,决心和朱村赛个高低的行动,立即得到了朱村生产队的热情支持。朱村生产队的干部清楚地知道,研里生产队养猪的条件和基础都比较差,要和自己赛高低是有许多困难的。因此朱村生产队的党支部决定,既要和研里比赛,又要帮助研里赶上自己。但是,当时队里有少数人却抱着另一种态度,他们说:既要比赛又去帮助,这是“自搬砖头打自己的脚”。抱这种见解的人,生怕帮助自己的对手,会丢掉自己的“荣誉”。党支部坚决批判了这种本位主义的看法,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对社员进行教育。党支部引导社员回忆了一件事:去年正当春耕插秧紧张的时候,头批茶叶也进入采摘旺期,这时,朱村队的劳动力显得格外紧张,一时调度不过来。眼看着采摘头批茶的季节要过去了,一万多斤茶叶将要白白浪费掉,这是多么心痛啊!正在万分困难的时刻,乡领导上知道了,全乡组织了一次劳力大协作,青山、将阳、胜利等几个高级社派来了五十多个社员,足足帮助朱村采了十多天茶,终于把全部新茶采摘下来,一斤一两也没有受到损失。这件事,使干部和社员深受感动,一致拥护党支部的决定,决心要使出所有的力量来帮助研里生产队。
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送给别人。朱村生产队的干部和社员就是以这样崇高的共产主义风格去帮助研里生产队的。今年春天,研里生产队订了一个发展养猪的计划,但是一时种猪无法解决。这件事被朱村生产队的党支部书记张南山知道了,他马上和队里干部商量,决定伸出友谊之手,全力支援。张南山和分管畜牧生产的副队长黄长生一道去畜牧场检查了小母猪的品种,并交代饲养员要挑选最好的种猪让给研里生产队。可是有的饲养员舍不得把良种调出去,主张调一部分土种给研里生产队。张南山同志就向饲养员们说:“研里是我们的兄弟队,他们猪养得少,经验也少,要是给他们品种差的猪,困难就更多了。竞赛的目的是为了共同跃进。我们朱村一个队先进了还不够,要队队先进才有力量。”饲养员们听了张南山同志这么一说,心里亮堂了,立即挑选了五十六头最好的杂交母猪给研里生产队。由于这种改良种猪具有骨骼大、吃口好、生长快、产仔多、抗病强的特点,因此研里队养得很顺利。现在大部分已生过一胎小猪了。
研里生产队养猪经验不足,朱村生产队在饲养管理等方面也全力帮助他们。最能表现朱村生产队的共产主义风格的,还在于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取得胜利。今年5月里的一天,朱村生产队干部接到了研里生产队打来的电话,说是有两头母猪发情很久了,没有公猪交配,想向朱村生产队借用公猪。这时,朱村生产队自己也有两头母猪发情了,如果去帮助研里生产队,就要耽误自己队里的母猪配种。但是,他们想到研里生产队养的猪比自己少,就决定先帮助研里队的猪配种。当时配种管理员陈小成有病不能去,生产队副队长黄长生就牵了公猪上研里去了。
一年来,朱村生产队就是用这种共产主义风格帮助研里生产队克服了养猪生产上的种种困难,使研里生产队的养猪生产得到飞速发展。现在,这一对亲密的兄弟生产队,高举不断革命的红旗,继续你追我赶,互相帮助,奋勇前进。(附图片)
养猪 蒋文彬


第3版()
专栏:

赛和帮
张克
朱村生产队在生产竞赛中无条件地帮助研里生产队共同前进,这是一种高尚的共产主义风格。
竞赛是我们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在竞赛中,大家都要争红旗,夺第一,你追我赶,互相促进,这就促使人们更加充分地挖掘潜力,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竞赛中,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互相支援,这就更可以发挥集体智慧和集体力量。但是,光是这样还不够,在必要的时候,还必须伸出友谊之手,给竞赛对手以无条件的援助。像朱村生产队帮助研里生产队发展养猪事业那样:发现竞赛对手无法解决种猪问题时,就挑选最好的种猪送去;知道对方母猪发情因无公猪交配将要造成空怀时,宁愿本队少配两头母猪,立即先去帮助对方。
我们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竞争。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一切都从资本家的私利出发,互相排挤,互相打击,尔虞我诈,损人利己,结果是大鱼吃小鱼,少数人得利,大多数人受损失。我们的竞赛是为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使大家生活共同提高。大家的利益是一致的,奋斗目标是共同的。因此,在竞赛中既要互相追赶,也要互相支持;既要有条件的协作,也要无条件的帮助。
无条件的帮助是不是违背等价交换的原则呢?两者是不是不能并存呢?当然不是这样。等价互利是目前我们应当遵守的社会主义原则,互相帮助也是我们应该提倡的社会主义精神。只有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的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全面迅速地发展起来。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全国著名植棉能手张秋香,花费了很多时间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别人,热心地帮助别人,在她的帮助和影响下,有许多植棉小组赶上或者超过了她的棉花产量,渭南全县十二万多亩“秋香田”,平均达到亩产籽棉二百七十多斤。从她本人和她所在的单位来看,工作上可能有一些“损失”,但是全县的棉花却获得了更大的丰收,得失相比,哪样对发展生产更有利呢?而且,有些帮助,孤立地看起来好像是无偿的,但从全面看来,却又是互助互利的。朱村生产队在养猪上帮助了研里队,而在去年采春茶时,朱村队不是也受到其他单位的帮助吗!这种帮助虽不是两者之间的直接帮助,但实质上还是大范围的互助协作的关系。任何单位都不能万事不求人。因此,在协作中我们既要遵守互利等价的原则,也要提倡热心帮助别人、共同前进的共产主义风格,以促进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第3版()
专栏:

自繁自育 科学饲养 合理使用
蒋庄队六年耕牛增五倍
本报济南29日电 最近山东聊城专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帮助聊城市北杨集人民公社蒋庄生产小队总结了耕畜繁殖饲养的丰富经验。这个生产小队从互助组到人民公社,六年来紧紧抓住了耕畜繁殖和饲养,使耕牛由五头繁殖到三十三头,增长五倍多,并且没有因病死亡现象。
这个生产小队,现有二百四十八人,一千亩耕地。1953年常年互助组时期只有三头母牛,两头公牛。耕畜所以发展得这样快,首先是他们贯彻了自繁自育自养的方针。他们的口号是:“大牛生小牛,一头又一头,繁殖起来没有头”。
一些老饲养员在党支部的教育下,凭着多年的丰富经验,认真作好耕畜繁殖工作。他们紧紧掌握了母畜的发情期。老母牛发情期短,他们便抓紧时间早配;壮年母牛发情期长,便在发情两天内配。在配种时间上,一般在早晨和上午,这时母畜情欲旺盛,一配就准,而且母牛出生率一般比较高。1956年以来新生母牛就占60%。在母牛生犊时,饲养人员紧紧地掌握了接犊的三个关键:剪脐带、捏蹄子、保护眼睛。他们采用新法剪脐带,剪刀、棉絮、包布等都严格消毒,有效地防止了小牛剪脐带破伤风。牛犊生下后,如发现是鸡爪蹄,就随时捏,长大了就都是好蹄脚。冬天母牛生犊烤火时,不小心会熏坏小牛眼睛,他们便注意只烤小牛后腚和两侧,不迎头烤。夏天阳光强烈,也容易晒伤小牛眼睛,因此,七天内不让小牛离圈,昼夜勤加看护。
另外,这个小队在几年的实践中,还积累了一套对牲畜的饲养、使役、保护的经验。他们的经验是:
(1)使役上合理配套。“牲口一样把活干,为啥有的出大汗?”这是在牲口卸套时发现的问题。经分析研究发现:牲口脾气有急缓,体质有强弱,不能光从体型大小上来搭配。因此,他们就对牲口配套进行了调整,作到急跟急,缓跟缓,强弱相等。从此,克服了劳逸不均现象,提高了劳动效率。
(2)喂养上合理配槽。根据“牲畜牙口有老有嫩、吃草有快有慢”的特点,他们便把老口和老口的同槽,嫩口和嫩口的一起喂养;对吃草特慢或有欺邻坏习惯的牲口,单槽喂养;并且根据牲口的不同情况,分别添加草料。采用这个办法后,每个牲口都可以吃饱。
(3)饲料种类合理搭配。他们掌握了凉热调剂,苦甜调剂,软硬调剂。群众把这叫做“吃花草”。另外,还根据季节变化,对饲草适当搭配。在喂养中也掌握了一些合理方法,如拌草料时少拌,勤拌;用量上根据季节忙闲有增有减;添草时“三先三后”(先碎后整,先孬后好,先草后料)。
(4)饮水喂草合理适时。以往传统的每日三饮,现改为每日六饮,即加上饮“槽前水”(食干草以前饮水)和“槽后水”。
(5)在耕畜保护方面做到了草净、料净、槽净、圈净、用具净、畜体净。在不同季节要给牲畜做好不同的防护工作:冬季防寒防冻,夏季防止中暑,秋季防止蚊虻咬,春季防止发生疥癣。
这个生产小队的党支部,几年来除不断加强对饲养员进行保畜、爱畜、增畜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爱护公共财产的集体主义思想外,还领导社员群众定出了一套人人自觉遵守的规矩,如“五定”“三及时”“五比”“三不使”等。这些规矩都是在实践中遇到矛盾,又提出了解决办法后逐渐形成的。“五定”即对牲畜饲养定草、定料、定积肥、定繁殖、定工分;队里根据这“五定”,对饲养员作到及时供应草料、积肥土和繁殖幼畜一切必需的用品。“五比”是:比膘肥,比卫生,比积肥,比繁殖,比创造。“三不使”规定:牛病了或不吃草不能使,母牛产前产后十天不能使,田间干活不反刍不能使。根据以上这些规定,他们还定出了半月一检查,一月一评比,半年一总结,半年一奖惩的制度。几年来,这个生产小队的全体社员、干部对这些制度始终遵守不懈。
据新华社银川讯 宁夏回族自治区金积县双闸公社马家湖大队从1957年秋天到现在,大家畜净增71%。不但克服了农业生产和运输动力不足的困难,而且还能抽调出三十九头牲口支援别队。
马家湖大队在1957年只有五百零一头牲口,需要的役用耕畜多靠从外地购买,花钱多,有时还不容易买到。大队(当时还是高级农业社)党支部根据这种情况,就提出了“自繁、自养、自用”的方针,大力繁殖耕畜。一开始,党支部就紧紧抓住大家畜的饲养管理和繁殖工作。在去年建立了小型自然交配站,今年又建立了人工配种站。为了繁殖一批体壮、品种好、繁殖率高的耕畜,今年春天又建立常年耕畜繁殖场,集中母畜二十八头,专门进行繁殖。两年多来母畜都是全配满怀。
马家湖大队根据老饲养员的经验,经过大家讨论,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饲养方法。饲养员科学地调配喂料时间,圈棚经常消毒,并将土槽改为石灰或砖砌槽。饲养员还要作到“勤添草、勤垫圈、勤刷扫”和“知牲畜的饥、饱、热、冷和干活轻重”。根据牲口的大小、强弱,制定了定活量、定时间、定套具、定使役人的役用原则,牲畜使用后,要交给饲养员检查。大队还设有防疫员,巡回治疗,定期预防注射。这样,从大队领导干部到饲养员、使役员、防疫员都有明确的责任,头头牲畜养得膘肥体壮,两年来只死了一头老牛。


第3版()
专栏:编后

饲养讲科学
蒋庄生产队六年之中耕牛由五头(其中只三头母畜)增加到三十三头。三十三头,从绝对数字看是很小的;但从增长速度上看,却着实惊人。蒋庄生产队的成就给人们莫大的鼓励,它说明:只要认真贯彻自繁自育的正确方针,切实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就可以使耕畜由几头发展到几十头;而原来耕畜较多的单位,更可以从几十头发展到几百头,甚至上千头。
在自繁自育中间,蒋庄队的管理饲养工作特别突出。那些老饲养员把小牛犊真正当成自己的宝贝看待,照顾得无微不至。正是这种对公共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又使得他们创造出很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在使役上怎样配套,喂养上怎样配槽,饲草种类怎样搭配,环境卫生怎样管理,他们都有一套值得推广的经验。别的地方对耕畜的饲养管理虽然也有不少经验,但都是大小畜搭配。蒋庄队的特点却是既细致又完整,因而他们的饲养管理办法很合理。我们向大家推荐蒋庄的经验的目的也在这些地方。


第3版()
专栏:简明新闻

简明新闻
北京市为明年养鱼作准备
渔业生产是北京的一项新兴事业,今年养鱼水面由去年的一万三千亩发展到四万五千亩。大型的国营渔场相继建立,许多过去没有养鱼的水库、坑塘都放养了鱼。
目前全市约有三千多人在修建鱼种池或清整养鱼坑塘。各国营渔场和人民公社组成五百多人的接运鱼种的运输队伍,已运到鱼种八千多万尾。
福建大面积养殖海带
1956年才开始重点试养海带的福建省,今年获得大面积养殖海带成功。今年全省共养殖海带七千多亩,产鲜品十九万多担。
海带丰收后,广大渔民正积极准备明年扩大养殖。扩大生产所需的物资,有80%已经准备就绪。
舟山冬季带鱼汛提前
浙江舟山渔场冬季带鱼汛生产比往年提早十多天开始了。
今年浙江省出海的渔民比去年增加一万多人;辽宁、江苏、福建、上海等省市也有几千只渔船来这里参加冬汛捕鱼。
冬汛带鱼生产是浙江海洋捕捞规模最大的一个渔汛。


第3版()
专栏:

适应公社高速发展牲畜的需要
宁夏加紧草原基地建设
新疆塔吉克族自治县采取“十全”措施发展畜牧生产
据新华社讯 宁夏回族自治区加强草原基地的建设和牧草种植的准备工作,以逐步改变千百年来依靠天然野草饲养牲畜的状况。
许多干旱草原由于缺水,不能充分利用,现在采取挖水井、修水窖、浇池和修小水库等办法,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如同心县马家大山草原,多少年来虽然生长着茂密的牧草,但是因为缺少水源,一直没有充分利用。今年同心县已对这个草原进行了调查、规划,力争在年底以前在草原上修成一座能蓄水一万二千七百立方米的小水库。海原等县今年由于在干旱草原上修筑了二千六百五十一个水窖和许多涝池,已经基本上解决了一些公社的人畜饮水困难。许多县为了解决冬季牲畜饲草问题,规划出了一批延迟放牧的草原,并且在这些草原上除毒草和消灭狼害。
为了适应公社化后畜牧业高速度发展的要求,并从根本上解决牲畜的饲草、饲料问题,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已决定在畜牧业较发达、羊只较多、草原面积较大、有山洪漫地条件的盐池、同心、金积等县,迅速建立三处半机械化草原工作站,作为今后建设草原的基地。现在,辽阔、平静的草原上已有拖拉机在开垦荒地。
据新华社讯 帕米尔高原上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今年马、牛、骆驼、绵羊、山羊等家畜净增率达到20%,全县平均每人已有牲畜九点六头。目前各族牧民正冒着高原风雪,深入各牧场检查适龄母畜怀胎情况,复查复配,力争全县各种家畜全配满怀和全部保胎。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是新疆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县份。去年因为农牧业生产发展很快,曾经获得国务院的奖状。中共塔什库尔干县委员会根据去年大跃进中群众创造的经验,把高速度发展畜牧业生产总结为“十全”措施。这“十全”是:适龄母畜全配;配种母畜全怀;怀胎母畜全部保胎;接产幼畜全部成活;大小牲畜全壮;绵羊品种全部改良;防止病害、消灭兽害、保证牲畜全部安全;料全;草全;牲畜过冬度春全部有棚圈。这些措施经过农牧民广泛讨论,贯彻到了日常生产中去。
全县各公社今年都抽出一部分富有放牧经验的牧民,组成畜牧业专业队;同时也抽调一部分劳动力发展农业生产。各畜牧业专业队根据牧场分布状况,划分牧场,分群牧放,种公畜与母畜的比例也进行了适当的调剂。今年5月,帕米尔高原连降几十年少有的大雪,但牲畜的死亡大大减少。
这样,春天产的二万七千五百五十二只羔羊,成活率平均达到90%;大畜产仔五千二百九十九头,成活率也在93%以上。
为了给牲畜多开辟饲料基地和草场,各族农牧民兴修小型水利扩大灌溉了两万多亩草场,同时增加了粮食饲料播种面积五千多亩。目前全县储存的牧草已比去年增加40%以上。为了增加牲畜头数和提高牲畜的品质,这个自治县今年开始了羊只的密集繁殖工作,并且大量推广当地当巴什的大尾羊。这种羊比当地其他绵羊产肉量和产毛量高出一倍。今年采用人工授精和杂交的办法改良的土种羊,占全部适龄母羊的40%。


第3版()
专栏:

青海推行春小麦冬播
新华社西宁讯 青海省开始冬播春小麦。截至目前,西部地区地冻较早的一部分国营农场和人民公社已经播种了春小麦四万多亩;东部较暖地区各人民公社正在积极准备播种。
青海省春麦冬播是1956年由柴达木盆地的几个国营农场试验成功的。以后,东部农业区的几个县也逐步试种成功。这些地区试种几年的结果证明:只要播种期掌握适当,春麦冬播不仅具有出苗快、生长茁壮、分蘖多、穗大粒饱、抗逆力强等特点,并且在相同的条件和措施下,冬播比春播增产幅度更大。
青海省地多人少,寒冷季节长,春播时间短促,推行春麦冬播,可以缓和春季农活多、劳力和畜力紧张的状况,还可以腾出一部分水量,保证春播作物的用水需要。
各地对春麦冬播工作都做得比较细致。早在秋收后,许多试种单位就认真学习和总结了冬播经验,研究冬播技术措施,订出冬播计划。播种中各地又十分重视播种质量。土地全部经过秋翻、冬灌,施足肥料。各地并实现了精选良种、合理密植等措施。


第3版()
专栏:

黄口公社冲沟换土翻地施肥
大片碱地长出麦苗
本报讯 安徽萧县黄口公社在秋种中改良的二万三千亩碱地,已全部种上小麦,出苗率达90%以上。
黄口公社土壤种类较多,一般土质较差。过去人们虽有改良土壤的强烈愿望,但一直无法实现。去年公社一成立,公社党委就领导广大社员“向碱地要粮”,组织力量改种水稻,深翻土地,冲沟换土,这才使碱地初步改变了低产面貌。如小麦未经改碱前亩产只有四十七斤,去年改良土壤后种的八千一百亩小麦,平均亩产达一百一十七斤,提高一点五倍。
今年全社改良碱地的任务大、质量要求高,时间也紧迫。但在公社的统一规划和领导下,这项工作进行得十分出色。为了扫除在改良碱地中的思想障碍,秋种一开始,公社党委就以“碱地要不要改,怎样改?能不能增产,劳力不足怎么办?”等问题,组织群众广泛讨论。讨论中批判了所谓“碱地底子孬,再改也不行”,“现在生产任务重,没有时间和力量”等形形色色的保守思想。接着各大队建立土壤改良领导小组,由书记挂帅;同时公社专门开办训练班,集中训练了九百五十名技术员和生产队长以上干部,作为技术领导力量。各大队也分别召开现场会,组织参观,提高改良土壤的技术。
改良土壤中所需用的肥料,首先由公社拿出七万元建立了一座细菌肥料厂,各大队分别建立了细菌肥料加工厂。公社还组织了九千五百人,采制各种有机肥料,基本上满足了改良碱地的需要。
黄口公社在改良土壤中,因地因时制宜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冲沟、换土、层层施肥。具体作法是在播种时先用犁开沟,取出碱土换进好土,再进行播种;另一种办法是耕前撒牲畜粪加盖家土和坑土,然后开沟撒播,种后复盖一层好土一层粪,盖后耙平,再复盖一层草粪。这可以使幼苗不受碱土侵袭,保证麦苗生长旺盛。第二、深翻土地,增施有机肥料。一种办法是用人工深翻土,把碱土压到土壤二尺深以下,把下层淤泥土翻上来变成好田;另一种办法是用拖拉机、深耕犁深耕,一般深耕一尺二寸到一尺五寸,随耕随耙,结合施有机肥料。第三、提前播种。对于碱轻的地,提前播种不但不影响作物生长,而且有改变碱性的作用。第四、种碱性作物,碱地种碱青、苕子,不仅两三年内能全部改变碱性,而且这些作物还可以作饲料和肥料。黄口公社在秋种中已下种三千亩碱青,八百亩苕子。
今年土壤改良由于公社党委充分发挥了人民公社强大威力,正确地运用了改良土壤的有效方法,所以改良的进度比去年大大加快,质量远胜过去年。现在全社二万五千亩碱地已改良完毕,施肥量都超过原来计划,种上的麦子生长很好。目前,公社党委已组织力量大战保苗关,加强碱地管理,准备雨后先疏松碱地,不让土壤板结,防止碱分上升。


第3版()
专栏:

威宁县是怎样改良土壤的
中共威宁县委农村工作部
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是高寒山区。全县只有5%低平的河谷地带,其余70%属半凉山区(拔海二千米左右),25%属凉山区(拔海二千六百米左右)。全县一百万亩耕地中,含酸性重的土壤多于中性土壤,而且大部分属于砂性重的灰泡泥和粘性重的黄泥、马血泥、耳巴泥、胶泥等。砂性重的土壤土质疏松,容易透水,缺乏有机质;粘性重的土壤空气不易流通,天雨泞泥,天晴坚硬,有机质的分解很困难,农作物的根扎不下去。这里历来耕作技术粗糙,土壤耕层很薄。1953年在灼圃乡调查,厚的五至六寸,薄的一至二寸。因此,这些土地一般只能出产荞子、燕麦、洋芋(马铃薯)和蓝花子(油料作物),有的虽然也能种包谷,但植株很小。多少年来,流传着这样一首悲惨的民谣:“灼圃、狗街子(两个乡名),荞、麦、洋芋过日子。想吃包谷饭,除非坐月子;想吃大米饭,要到下辈子。”在万恶的旧社会里,这的确是凉山地带各族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中共威宁县委早在1953年春天,就着手土壤改良工作。首先系统地总结了凉山地带农民黄兴顺创造的“客土法”,半凉山地带农民祖文堂创造的“黑石夹压地”,低平地带农民谢传声创造的“肥泥压地”,以及其他地方一些农民用的石灰、海土、硝泥、岩灰、箐泥、淤砂、土粪等压地改良土壤的经验,这些经验随着互助合作组织的日益发展、巩固和提高而逐年推广。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县共改良了近十一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1%弱。平均每年改良二万二千亩。这些改良后的土壤和改良前比较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如草海公社改良的二千多亩土地,普遍增产30%到50%,个别地块增产在三倍以上。去冬今春,威宁县展开了一个空前规模的改良土壤运动,到春耕为止,全县共改良四十万亩土地,超过县委原计划的25%,相当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改良土壤的三倍。
威宁县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各种自然资源,这对改良土壤来说是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森林、草场宽敞,树叶和杂草可以制成优质肥料。森林里有厚达五市寸到二市尺的箐泥,有黑色薄层炭质页岩的黑石夹,有硝泥、草炭(又叫海土)等。其他如沟泥、塘泥、井泥、滥田、院坝泥、屋基泥、老墙泥、路旁泥、岩泥、千脚泥等,到处都有。这些都是改良土壤的好原料,威宁县就是充分利用这些原料来改良土壤的。
现在把威宁县改良土壤的具体办法及其效果介绍如下:
(1)用肥泥改良瘦土——各种肥泥都含有有机质和其它养分,用它来改良土壤,不但能提高土地肥力和增厚土地耕层,而且还能使粘重的变得疏松,砂重的变得紧密。肥泥一般都是在秋收后到春耕前随挖随用;也有夏季挖好放到冬季用的。据小海农业社1957年改良的七十二亩瘦地,亩产二百三十一斤,比原产增加了三倍半;灼圃乡的黄兴顺于1953年春耕前用了一百五十箩小黄泥和二百箩井底肥泥改良了一块半亩地的灰泡土,使这块原来只能出产洋芋五十斤的瘦地,生产了包谷、红豆共一百九十九斤。
(2)用土肥(腐植质渗泥、粪、水沤制而成)改良瘦地——春耕前把土肥撒在地里,经过犁翻即成。龙姑乡农民安正清在1953年春耕前用五十二箩土肥改良了一亩瘦地,结果这块地的包谷、红豆产量从原来的一百三十七斤提高到三百一十五斤。
(3)用黑石夹改良粘土——黑石夹的吸水性能强,在不见风、雨、阳光的状态下,呈石块状,经过风吹、雨淋、日晒之后,就变疏松起来。黑石夹含磷质0.5%,呈碳酸钙反映,混入粘地可使土壤变松,降低酸度,增加磷肥。据原草海第一农业社对比试验:土地的各种自然条件与各项耕作措施都相同,可是用黑石夹改良的三亩地,亩产粮食三百六十二斤,比未改良的三亩地增产二点七倍。这个社的祖文堂在1953年用黑夹石改良了一块“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的胶泥地,使粮食产量从二百八十斤一跃为四百二十斤。按照当地经验,黑石夹一般是随挖随用,每亩施放四至六万斤为宜。
(4)用海土(即草炭)改良瘦地和粘性重的土壤——海土含有较丰富的有机质和氮(1.363%)、磷(0.244%)、钾(1.634%)。紧邻海土的上面,有一层略呈黑色土,叫海土盖子,一般都用它来改良土壤。双河社用它改良黄泥地,单产提高33.3%。
(5)用硝泥改良瘦地——先把硝熬出来,再把渣滓运进地里;也有的不熬硝,直接运进地里施用。严家乡尖山社在1957年每亩瘦地施用了一万四千斤硝泥,共改良了二十五亩,结果这些地当年粮食亩产四百零五斤,比原产量增加了11.5%。施用硝泥增产的原因是,硝泥里含有氮素,可以直接起肥效作用。
(6)用“客土法”改良砂性重或粘性重的土壤——这两种土壤既然都有缺点。那末,把它们互相交换一下,使之混合起来,便会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把砂性重的灰泡泥放进粘性重的黄泥地里去,黄泥地就会减低粘性,变得疏松起来,也就易于通气和透水,农作物也比较容易扎根。把黄泥放进灰泡地里去,灰泡地就会增加粘性,变得紧密,能保水和保肥,并增强了抗风的能力。管戴乡犁坪社用粘性土改良了一点四五亩砂性地,粮食产量由七十斤增加到二百八十斤。具体办法是每亩用“客土”五万到十万斤不等,先把外来的异性土壤匀铺在地面上,再犁耖二道,使它们充分混合。
(7)用石灰改良酸性重的土壤——一般说来,凡是产煤的地方,如煤山地、黄泥夹煤山地等,生长艳山红花、豆芽草、铁狼迹草、蕨箕、毛栗等植物的土壤,以及由圆秆石、白火石、黑火石、冷砂石、黄砂岩等形成的大黄泥、小黄泥、黄泥夹铁矿的地方,均可用石灰改良土壤。施用石灰时,应按土壤含酸的强弱而定用量。煤山地、黄泥夹煤山地、灰泡泥等,酸性最大,每亩可施一千五百斤,施一次保四年;小黄泥、大黄泥、黄泥夹豆瓣砂、黄泥夹铁矿、火石地、冷砂地、黄泥夹冷砂地等,酸性稍低,每亩可施一千斤,施一次保六年;死黄泥、马血泥、红泥等,每亩可施八百斤,施一次保六年;煤胶泥田,酸度也比较低,每亩可施四百斤,施一次可保二年;鸭屎泥田每亩可施二百斤,施一次保三年。如果施用过多过勤,反而会使土壤变坏,产量降低。因此,石灰需要施用得当,才能发挥增产的效果。此外,如能把堆肥、圈肥、土肥或其他肥料配合使用,收效更大。改良时间最好是在秋收后进行,具体作法是把石灰均匀地撒在板地上面,然后犁耖二至三道,使其能与土壤密切混合。
(8)烧火熏土改良法——用包谷椿或其他杂草、灌木等烧燃,再把垡子壅在上面,这样,就会使垡子里增加钾肥;同时,还有灭虫的作用。
(9)淤砂改良粘重土——历年来,一到雨季,山洪一涨,低洼地方都有淤砂,用淤砂改良粘重地,便会使土壤疏松起来。
(10)挖浸水沟改良锈水田——居乐乡营平社1957年改良十亩,亩产稻谷一百五十斤,相当于原产的三倍。具体办法是:在大田内挖大沟三至五市尺宽,小田内挖小沟一至三市尺宽,深度以能浸出锈水为止。沟内装上砂石,再盖以泥土就可以了。
(11)把草本植物与豆科植物实行轮作、间种,也是改良土壤的办法。草本植物能加强土壤团粒的结构,豆科植物则能增加土壤的氮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