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59-11-29

1959-11-29新闻联播 文字版

一、二、三、四、五运动

第8版()<br/>专栏:跃进随笔<br/><br/> 一、二、三、四、五运动<br/> 甘肃白银农林水利局 吴刚<br/> 在甘肃的广大农村正在开展一、二、三、四、五运动。<br/> 一、二、三、四、五运动是甘肃省六级干部会上张仲良书记讲话中提出来的。它的全文是:一跨(上旬跨下旬,上月跨下月,前季跨后季,今年跨明年),二革(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三超(实产超计划,劳动超定额,后进超先进),四比(比干劲,比措施,比进度,比实效),五成(竞赛成网,经验成套,标兵成列,红旗成林,互助成风)。五句话、十个字,就道出了甘肃人民继续跃进的心声。它也是今年跃进结的硕果!<br/> 我们需要“跨”,我们需要“革”,我们需要“超”,我们需要“比”,我们需要“成”。这是我们在大跃进的康庄大道上新的目标。由此可见,建设社会主义的人们,是永远不会停止飞奔的脚步,永远不会收起飞翔的双翼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叫嚷“糟得很”,“狂热性”,我们回答他们的就是一、二、三、四、五运动。我们要把群众运动搞的更热火,要把社会主义事业搞的更热火。从一、二、三、四、五运动包含的内容看,还不仅是“热”,还有实劲,还有保证跃进的措施,它会把农村的生产推向新的高潮。<br/> 1960年扑面而来,让我们跨在“一二三四五运动”的骏马上,高歌猛进,迎上前去吧!

10×480=7700

第8版()<br/>专栏:跃进随笔<br/><br/> 10×480=7700<br/> 共青团张家口市委会 溪深<br/> 亲爱的读者,你看了这道算题以后,一定感到惊奇吧。10×480只能等于4800,多么高明的数学家也得不出等于7700这个结论的。但是,这确是一个千真万确的事实。<br/> 这道算题出在张家口探机厂机械车间。<br/> 按八小时工作计算,一个人一天有480分钟的生产时间,十个人只能生产4800分的任务。可是,这个车间有十个青年小伙子,他们不甘居下游,决心要用这4800分钟干更多的活,于是十个人联合贴出一张“10×480等于多少”的大字报。为了给这道算题得出答案,这十个小伙子又联合在一起互相帮助,互相挑战,结果用4800分钟的时间干了7700分钟的活,用答案告诉大家:他们十个小伙子实现了集体飞跃,战胜了时间老人。<br/> 不怪人们说:“旧皇历不能用了”,确是如此。谁要是拿着旧皇历来观察我们一天等于二十年的时代,那他非碰得头破血流不可。谁说大搞群众运动会出乱子,如果出乱子,只能打乱旧的平衡、旧的不适应新形势的生产秩序;只能乱出一个10×480等于7700的结论,甚至得出一个比7700更大的数字。<br/> 那么10×480等于7700说明什么呢?它说明总路线的正确;说明我国人民不甘心国民经济一穷二白的情况,要努力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雄心大志;说明条件是死的,人是活的,活的人永远胜于死的物;说明人是我们伟大时代的决定因素;说明只要敢想敢干、敢于和困难搏斗,就一定能战胜困难。<br/> 提高生产是无止境的,“天天向上,步步登高”,永远是我们促进派的口号,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固然要反对骄傲,但我们更要反对“知足常乐”的思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更大的跃进。<br/> 现在时机很好,还有一个多月就要送别1959年了,让我们用争分夺秒的气势争取时间吧!

地拉那短曲

第8版()<br/>专栏:地拉那—北京<br/><br/> 地拉那短曲<br/> 陈残云<br/> 早晨<br/> 早晨四点钟<br/> 太阳,像个早醒的人<br/> 悄悄的爬上了山巅把地拉那唤醒<br/> 劳动的歌声又开始了<br/> 地拉那的好儿女<br/> 为了祖国和自己的幸福和太阳竞赛<br/> 报春花<br/> 大街上,报春花又开啦<br/> 美丽的地拉那什么时候都是春天<br/> 人们活在开花时节里有青春的心和畅快的笑<br/> 老妇人,扔掉了黑面纱和年轻的姑娘手拉手在大街上挺胸而行<br/> 人和城市都是青春的<br/> 可爱的报春花呀是春天和欢乐的象征<br/> 友谊<br/> 地拉那有一股声音<br/> 发自人们的心灵深处:<br/> “毛泽东,毛泽东”<br/> 毛泽东这名字和霍查连在一起<br/> 是光荣与胜利的标志<br/> 他们亲热地握过的手<br/> 就如一道万里的长虹凝结着深远的友谊<br/> 他们永远亲热地握手<br/> 中国与阿尔巴尼亚<br/> 永远是共同呼吸的兄弟<br/> 共同前进<br/> 我们有过相同的命运<br/> 是帝国主义的皮靴下屈辱的奴隶<br/> 我们有过相同的意志<br/> 在漫漫的长夜中勇敢地反抗和战斗<br/> 终于,我们都胜利了<br/> 在北京和地拉那的城墙上<br/> 马克思主义的红旗遥遥相映<br/> 而今,我们又朝着相同的路<br/> 带着相同的感情和信心不知疲乏地前进<br/> 为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br/> 我们和亲爱的兄弟肩并肩不知疲乏地前进

我热爱北京

第8版()<br/>专栏:地拉那—北京<br/><br/> 我热爱北京<br/> 〔阿尔巴尼亚诗人〕阿列克斯·恰奇<br/> 我热爱北京。<br/> 转瞬之间<br/> 它有多么大的变化!<br/> 昨天我看到了什么,<br/> 今天我又看到了什么?<br/> 低矮的房屋哪里去了?<br/> 贫困的生活哪里去了?<br/> 平地升起了一座座的宫殿,<br/> 连人们的目光也都已经改变。<br/> 颐和园偷偷躲在角落里,<br/> 好像还在怀疑<br/> 这些变化……<br/> 皇帝怎么能想到<br/> 人民大踏步地冲破了一切。<br/> 我漫步在宽阔的街道上,<br/> 穿着整洁的人们<br/> 了解他们要到哪里去,<br/> 因此步伐坚定。……<br/> 钢水像大江似地滚流。<br/> 这里是多么清洁,<br/> 看吧!<br/> 到处开遍了菊花!<br/> 北京发言了,<br/> 全中国正在建设。<br/> 北京发言了,<br/> 全亚洲都在倾听。<br/> 地拉那也是那样高兴!<br/> 我热爱北京<br/> 这里多么温暖!<br/> 新中国的心脏在跳动,<br/> 我从这里看到了未来。<br/> 〔李宁来译〕

东柳重青

第8版()<br/>专栏:<br/><br/> 东柳重青<br/> 梅兰芳<br/> 年青时常听老辈说,在四大徽班尚未进京,皮黄调未盛行前,中国流行的曲调,有南昆、北弋、东柳、西梆。昆腔我从幼年起就开始学唱的。弋阳腔发源于江西,后来演变为高腔,流播的区域很广,在北京舞台上也曾盛行过一个时期。陕西、山西、河北……梆子更是常见的剧种。只有“柳子腔”没有看到过。京剧里有一出“小上坟”,大家说是柳子腔,用笛子伴奏、唱词七字成文、花旦扮萧素贞,讲究腰腿蹻工,袍带丑扮刘禄景,舞蹈动作很多。这本是一出载歌载舞表达夫妻团圆悲喜交集的喜剧。我和王蕙芳同台时,他曾演过这个戏,扮刘禄景的丑角是王秀云,当刘禄景听到萧素贞说有李二公劝她改嫁时,他有四句唱词,后两句是“圣上赐我上方剑,定斩人头不容情”,带出很浓厚的山东口音。当时我和一位老先生谈起,他说,“小上坟”里的刘禄景,据说是影射清代书家刘墉的父亲刘统勋的,刘是山东诸城人,所以用柳子腔来唱。除这出戏以外,就再找不到“东柳”的痕迹,我一直以为这个剧种已经失传了。这次从山东省柳子戏、两夹弦、柳腔联合演出团的几次演出中,看到了柳子戏,感到十分兴奋。<br/> 柳子戏“孙安动本”,故事是:明朝万历间宰相张从专权,吞没账款,屠杀民工,曹州知府孙安动本参劾,幼帝听信张从谗言,将孙安廷杖四十,孙安在岳父黄义德家中,发现他的父亲亦因参劾张从而被害,愤而绑妻缚子,舆榇尸谏,结果又被张从进谗,推出午门问斩。黄义德力求元老沈理保本不准,最后请来定国公徐龙,手执黑虎铜锤,打上金殿,皇帝只得赦了孙安。这个戏痛快淋漓地表达了劳动人民以忠制奸,伸张正义的朴素愿望。<br/> 扮演孙安的黄遵宪,是从武生基础上演老生的。能做能唱,很见功力。写本一场,当孙安看了岳父黄义德劝他明哲保身的一首“西江月”,和故意摆在书桌上的许多因参劾张从被害的官员的档案,层次分明、步步深入地刻划出孙安的复杂的思想斗争,这场戏长达一小时之久,但不觉拖沓。扮黄义德的张兴成,形容一个圆滑的老官僚饱经宦海风波、小心翼翼的神情,非常逼真。何东明的徐龙,脸谱精致、性格鲜明,与京剧“打严嵩”的常宝童对比,另有一种风格。这个戏听说已经失传,最近才挖掘出来的,老艺人与新文艺工作者都有很大的贡献,令人可喜。<br/> 以善演“张飞闯辕门”得名,有活张飞称号的老艺人张春雷,在“黄桑店”里扮秦琼,唱念沉着有气魄,身段老当稳练。秦琼蔑视押解他的罗舟,而又处处留有余地,刻划出一个胆大心细的英雄本色。扮罗舟的李永秀是柳子戏的名小生,工夫到家,与张春雷旗鼓相当,例如,罗舟对秦琼假意说:“我有好言对你讲。”秦琼答:“恶言我也不惧。”又如,秦琼进了黄桑店,看出罗舟心怀不测,他打“背躬”说:“好你罗舟,天还未黑就看店住宿,其中定有原故,嗯!我自有道理……。”就叫店家把双锏放在门外,招徕顾客,为后面史大奈来救他的伏笔,这些做派都细致生动。在店内睡醒后的大段唱工,很能突出秦琼的坚强性格。当他看到店家把罗舟的残菜给他吃时,他一脚把桌子踢翻。从这个身段中,我想起京剧“卖马”里秦二爷听到店主东说饭熟了就挣开眼的神气,两相对照,很有意思。当年我常看谭鑫培老先生演“卖马”,他和店主东开玩笑的对白,着重描写“英雄不得志,反被小人欺”的意境,卖马时一段西皮,苍凉感喟,令人回味无穷;见了单雄信后,立刻显出一见如故、气味相投的高兴神情,处处刻划出一个身在公门当差而具有绿林好汉的气质。“黄桑店”的情节,与京剧“三家店”相仿,京剧用老生扮秦琼,柳子戏用红净扮,各有风格。黄桑店里秦琼的脸谱是红三块瓦的勾法,简净古朴,与我所藏明代赵匡胤脸谱的风格很相似,从秦琼的脸谱上就可以看出这个剧种的年纪。<br/> “玩会跳船”,是描写白月娟与书生萧文勤在龙舟会上相遇,一见钟情,萧文勤拾得月娟的凤钗一只,侍女云霞赶来寻觅,萧还钗赠扇题诗,感动月娟,柬约跳船相会,终成百年之好。这个戏的舞蹈、唱腔,优美动人,几位青年演员的基本工夫都不错,扮白月娟的李艳珍,扮萧文勤的许凤云,扮云霞的杨宝荣,字眼清楚,步法、身段都有准地方。一般爱情小戏里,女子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而白月娟却主动地柬约萧文勤过船见面,表现出大胆反抗礼教的性格,同时给人的印象是活泼鲜明,而没有庸俗低级的气味,可以看出,这个戏是经过一番慎重加工的。<br/> 上面三个戏,只有“黄桑店”唱的是“柳子腔”,其余是用各种曲牌调子如“青阳罗罗”、“娃娃”、“乱弹”、“山坡羊”、“锁南枝”、“驻云飞”、“寄生草”……等民歌小曲组成的。“柳子戏”是一种综合性的地方民间戏曲,它的特点是善于吸收,而不受格式的拘束;所以通俗易懂,一向活动于山东、河南、江苏三省交界的地方,为劳动人民所喜爱;音乐方面是继承元明间弦索调的余绪,以三弦、笙、笛为主要乐器,悠扬动听,别有风味。这个古老剧种在“百花齐放”的鼓舞下达到了推陈出新的地步;还有“柳腔”、“两夹弦”都是山东著名的民间曲调,这次带来许多精采剧目,受到观众的欢迎,马少波同志已经写文章介绍过,我不重复了。

柳子戏

第8版()<br/>专栏:小常识<br/><br/> 柳子戏<br/> 柳子戏是山东省的古老剧种之一。它是根据元、明以来“弦索”系统演变下来的,它的曲调是由当时流行民间的俗曲小令,如黄莺儿、山坡羊、打枣杆等,与七字句的“柳子调”结合而成。由于柳子调更为通俗易懂,因而命名为柳子戏。过去戏曲界曾有“东柳、西梆、南昆、北弋”的说法,可见在清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徽调兴起以前,它已经形成,而且具有相当势力了。它流行范围包括山东、河南、江苏交界的三十余县。<br/> 这个剧种除去用俗曲曲牌演唱的剧目,如“孙安动本”、“白兔记”、“抱妆盒”等以外,还吸收了高腔(如“张飞闯辕门”,唱时带帮腔,无管弦伴奏)、昆曲(如“五台山会兄”、称昆调乱弹)、乱弹(即吹腔,如“打芦花”等)、青阳、罗罗、柳子以及后来的徽调戏等,现存剧目有二百多出。<br/> 曲调分为越调、平调、下调、二八调四种。曲牌共二百多支,优美动听。伴奏乐器有三弦、笙、笛。打击乐器有单皮、大锣、钹、手锣等。<br/> 柳子戏不仅保存了丰富多采的传统剧目及曲牌,在表演艺术方面也有它独特的艺术风格。近年来在党的扶持下,这个古老的剧种得到了新的发展。

读者、作者、编者

第8版()<br/>专栏:读者、作者、编者<br/><br/> 读者、作者、编者<br/> 关于引用经典作家著作的建议<br/> 人民日报8月30日刊载的“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如何对待革命的群众运动”和9月1日孙定国同志的“必须正确对待革命的群众运动”两文,都引用了列宁谈到马克思对巴黎公社的评价时所说的一段话,但是译文却不尽相同。另外几段引文也有这种情况。引用经典作家同一著作而译文不同,在其他文章、书刊中也常常见到。有些翻译工作者遇到经典作家的警句名言,有时为了避免查阅的麻烦,也不引用已有的中译本。这样就给读者带来不便,而且造成引文的混乱。我向作者、翻译工作者提出一个建议:希望引用经典作家言论时,尽量引用已有的中译本,而且引用最新的版本 武汉大学 阮伟昕<br/> 用辞不当<br/> 11月3日一版“城乡购销两旺”消息中提到“增产节约运动的进一步开展……机关集团购买力显著下降”。购买力下降是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停滞或下降,失业工人增多,物价上涨等所产生的衰退现象,这种现象在社会主义国家是不会产生的。相反,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迅速发展,生产不断扩大,社会购买力总是不断增长。最近,由于各方面厉行节约,贯彻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精神,机关、团体压缩了经常开支,向市场上购买的东西比以前减少了,这是很好的现象,不能说成购买力下降。<br/> 童本和<br/> 希望各版经常发表来信<br/> 在人民日报八版上时常出现“观众的话”、“读者谈书”、“读者中来”、“大家谈”等栏目,反映读者的意见和要求,我感到很好。七版上也注意发表读者来信,像11月15日的“感谢优秀影片对我们的教育”专页就很吸引人。可是近来其它版上很少发表读者来信,听不到直接来自读者的声音。希望各版都能经常发表来信,不要时有时无。<br/> 北京 马 军<br/> 近来,人民日报上的读者来信登得较少。我认为读者来信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可以加强党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也可以启发广大读者关心党和人民的报纸宣传工作,并从中得到教益。希望在报上经常看到这一栏。<br/> 天津 张梦周<br/> 编者按:读者的意见很好。本报今后将注意在各版更多地发表来信。<br/> 国庆专文将汇集出书<br/> 有读者来信建议本报将国庆前后发表的建国十周年纪念专文和有关群英会的文章汇集起来,出版两本书,便于读者学习和保存。<br/> 据了解,本报发表的国庆专文,将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汇集出书。至于群英会的文章,将由其他出版社汇集出书。<br/> 编者

公社新建化肥厂(图片)

第8版()<br/>专栏:<br/><br/> 公社新建化肥厂 张家瑞

快快长大!(图片)

第8版()<br/>专栏:<br/><br/> 快快长大! 〔阿尔巴尼亚〕克·霍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