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发展现代工业 改变内蒙面貌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书记 杨植霖
发展现代工业,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我们祖国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刘少奇同志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各少数民族要发展成为现代民族,除进行社会改革以外,根本的关键是要在他们的地区发展现代工业。”“凡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业,无论是中央国营工业或者是地方工业,都必须注意帮助少数民族形成自己的工人阶级,培养自己的科学技术干部和企业管理干部。只有这样,少数民族在各方面的发展才能比较快地达到现代的水平。”从内蒙古自治区十多年来的工业建设实践中,完全证实了在少数民族地区胜利地实现社会改革的同时,发展现代工业,是使少数民族发展为现代民族的根本问题。
内蒙古地区虽然地大物博,但是在反动统治时期,可以算做现代工业的,几乎等于零。解放初期全部职工不过九千来人。由于工业不发达,工业产品都靠外地供给,各族人民的生活处于极端困苦的状态中,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建立之后,党在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同时,就把如何建设自治区、改变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这种落后状况,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来了。特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各兄弟地区的大力帮助下,自治区的工业建设的规模逐渐扩大起来,初步建立了一些现代工业,从而使内蒙古自治区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些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工业水平的提高,使国民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过1958年的大跃进,结束了内蒙古自治区不产钢铁的历史,在小土群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六个比较定型的中小型钢铁冶炼基地,成为地方钢铁工业的骨干。包钢建设进度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祖国最大的一号高炉已于国庆节前出铁,不久就要生产钢和钢材了。包钢的逐步投入生产,将对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钢铁工业的带动下,煤炭工业迅速发展,技术装备也在逐步提高,几个新兴的煤炭生产基地正在着手建立。机械工业除了国家在自治区兴建的两个现代化的大型机械厂以外,地方机械工业拥有各种机床和锻压设备二千余台,过去只能进行修配和制造小型农具等,现在已能生产中型和较大型的冶金、矿山、发电设备和农牧业等机械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工业已成为祖国最大的木材生产供应基地之一,十年间,共运出木材一千数百多万立米,有力地支援了祖国和自治区的生产建设。现在正在向综合利用的阶段发展。现代化的毛纺、皮革、乳品、肉类和粮食加工工业已经建立起来,自治区缺门的工业,如石油、化学工业等,也正在由小到大,由土到洋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手工业社(厂)的机械化、半机械化水平已有很大提高。日用工业品的生产,在品种、数量方面也有很大增长。旗、县、公社工业经过整顿还有一万数千个。这些工业有力地为农村牧区服务。由于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历史上形成的那种只产原料不产成品的局面正在发生变化,人民的许多生产、生活用品能够自己加工生产了,一些特殊需要的民族用品,也已经或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交通运输事业有了迅速的发展。十年来,国家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新建了三条铁路干线和四条铁路支线及四十多条专用线,全长一千五百八十六公里。现在全区铁路通车里程共达三千四百多公里(不包括森林窄轨铁路),等于解放时的两倍。自治区直辖的九个盟市境内都有铁路通过,过去运不出来的东西,现在运出来了;死宝变成了活宝。到1958年底,全区共修建公路一万八千公里,邮电服务机构将近八百处,各个人民公社和80%以上的生产大队都可通邮,现在全区以铁路为中心的包括公路、民航、内河航运的交通运输网和邮电网已初步形成。历史上所谓交通不便的状况已一去不复返了。
蒙古民族和区内少数民族的工人阶级大批成长起来。到1958年底,全区工业、基建、交通战线上,有蒙古族和区内其它少数民族固定职工二万零四百七十二人。各民族人民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过去不仅没有大专学校,中等专业学校也少得可怜。现在全区仅工业、交通方面就有各类专业学校二十九所,在校学生一万二千三百余人。随着民族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在各民族人民中间,工人阶级的思想影响正在逐步扩大,特别是经过1958年大办工业、大炼钢铁的运动,各民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更增强了。
工业建设的迅速发展,进一步改变了民族关系,促进了各民族政治上的团结。过去蒙古人很害怕汉人进牧区勘察开矿,现在这种情况改变了。在工业建设中各族人民由于在经济生活上直接得到利益,特别是各民族工人在共同劳动中认识到互相帮助、互相协作的重要性,他们从切身的经济利益和共同的需要中,体会到民族之间亲密团结的必要性,从而消除了原来存在的某些思想隔阂与疑惧,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积极参加自治区的建设。
十多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进行工业建设的经验是很多的。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经验。坚持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加强党的领导,实行政治挂帅,走群众路线,搞技术革命等,都是做好工业建设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仅就我个人这几年在工作中的体会,谈如下几点:
(一)自治区的工业建设,必须坚决服从国家的统一计划,合乎全国一盘棋的要求。自治区是统一的祖国大家庭的一个组成部分,自治区的工业建设是从全国整体利益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结合自治区的实际情况加以考虑而规划的。几年来我们坚决贯彻了这个精神,因而使得自治区的工业建设获得顺利发展。
(二)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中央既定的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坚持执行因地制宜,重点突出,依靠群众,遍地开花的原则。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从实际出发,用两条腿走路,特别是大、中、小型企业并举,洋法生产与土法生产并举,使地方工业丰富多采地发展了起来。
(三)工业必须支援农牧业。只有发展了农牧业,才能有充足的工业原料,才会扩大工业品的市场。发展工业,支援农牧业的高速度发展,也就是给工业的发展开辟道路。
(四)交通运输事业必须相应地跟上。近几年来,由于工业建设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显得越来越突出。因此交通运输就成为发展工业建设的一个带有关键性的问题。解决交通运输问题的道路,必须是坚决贯彻执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必须充分发挥群众运输工具的作用,大搞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改进运输工具。自治区在今年开展的大造车船和大搞群众性的短途运输的运动,已经收到一定效果。
(五)要坚持不懈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反对工业建设中的民族主义倾向。既反对不顾地区特点和民族要求,只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反对在人口少的地方分布工业点的大民族主义思想;又要反对不顾实际,宁愿落后,不求前进,反对在牧区建立工业的狭隘民族主义思想。我们不断地进行了党的民族政策的教育,根据中央在民族地区发展工业的方针,安排自治区的工业建设,因而得到各民族的拥护。
与此同时,在自治区工业建设过程中,坚决反对右倾保守思想。有些人对自治区能够迅速建立起现代工业信心不足,他们认为内蒙古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气候寒冷,民族复杂,技术缺乏,一句话:条件不好,不能发展现代工业。这就是所谓“内蒙落后论”(又叫片面的条件论)的观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不利于国家和自治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党批驳了这种右倾保守的错误观点。因而使我区的工业建设和全国一样,每年都在大大地向前发展。
(六)加强企业管理,严格经济核算,是办好工业企业的关键。我们把反对忽视经济核算的思想作风,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问题,当作一项经常性的任务。因而几年来,自治区工业企业管理工作不断改进,产品成本逐步降低,产品质量逐步提高,为国家积累了大量建设资金。今后仍然要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十多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的工业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很多事情只是刚刚迈开了第一步,更重要的任务还在后头。当前的任务是在继续跃进的大好形势下,继续反对右倾,鼓足干劲,进一步掀起增产节约运动的高潮,为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的计划任务,迎接1960年的继续跃进,为把内蒙古自治区的各个民族向现代民族的行列推向前进而努力奋斗!


第5版()
专栏:

钢铁木材食品工业迅速发展
内蒙古广大农牧区建起一批大中小型工厂
本报讯 在工业建设上过去几乎是空白点的内蒙古自治区,现在正在建设成为国家在钢铁、木材、食品等方面的一个新兴的工业基地,自治区工业发展的速度,有如骏马奔腾,一日千里。
解放以前,内蒙古只有设备简陋的小发电厂和粮米加工厂。那时,草原上虽然每年出产不少皮张,却没有一座皮革工厂。大量的羊毛、牛奶,也因为没有工厂加工,被烂掉。广大农村缺乏铁制农具,生产非常落后。现在,全区已拥有钢铁、森林采伐、机械制造、电力、煤矿和毛纺、皮革、肉类加工、乳品、制糖、石油化学工业等方面的一批大、中型企业。1958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已占工农(牧)业总产值的40.96%。
建国十周年前夕,全国瞩目的包钢一号高炉,流出了第一炉铁水。乌拉山下出现了日日夜夜铁水奔流、红光四射的瑰丽景象。除包头钢铁工业基地外,自治区还在从来没有生产过生铁的呼和浩特、集宁、赤峰、乌兰浩特等地,新建了六个中、小型钢铁厂。
新建的农牧业机械厂,星罗棋布,撒遍全区,自治区各地到处可以看到区内生产的播种机、收割机、打搂草机、锅驼机、牛奶分离器……。去年,各地机械、农具厂为农村牧区生产和修配各种农牧业生产工具十万多件,并生产了大量滚珠轴承,有力地支援了农村、牧区的车子化运动。
在辽阔的农村和牧区,成百上千座新建工厂组成了新兴的畜产品加工工业体系。草原地带和半农半牧区新建的大、小乳品工厂,把大量牛奶加工成乳粉、奶油和乳糖、酪胶等工业原料,以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全国有许多省市的妇孺和成人,都吃到内蒙古的乳制品。1953年到1958年,全区农牧民从出售牛奶中得到了价值约等于十万头牛的收入。
解放前,内蒙古只有一座1933年建立的小型毛织厂。从1949到1959年,全区各地就大量建起了新的大小毛纺织厂。自治区生产的提花毯、长毛绒、海军呢、精纺和混纺绒线,行销各地,深受群众欢迎。
在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和乌兰察布盟等地,新建多座规模较大的皮革、皮毛和肉类联合加工厂,集宁和海拉尔新建的现代化肉类联合加工厂,这些工厂每年都以大量产品供应国内各地。而它们所生产的皮靴和各种马具、皮件,除广泛地供应区内各族人民以外,还销往苏联和蒙古等国。
内蒙古西部是我国理想的甜菜丰产区。新兴的制糖工业在这里异军突起,飞跃发展。从1955年秋天,第一座机械化制糖厂在包头投入生产以来,小型糖厂又接连建立了起来。
全国出名的大兴安岭林区,正在被建设成为祖国一个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
此外,内蒙古还兴建了一批矿藏开采企业,开采铁矿、锰矿、云母、石绵、天然碱、硫磺、石油等丰富的矿藏资源。在建设高温高压热电站和新工业区电力网的同时,许多人民公社也纷纷举办小型发电站,开始使用电力灌溉农田、牧场,挤牛奶和加工农牧产品。
今年,内蒙古的工业建设,在党的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又出现了继续跃进的繁荣景象。除了国家在自治区建设的两座大型机械厂、土贵乌拉云母矿、包头水泥厂和包钢三号、四号大型焦炉、二十吨平炉、十吨电炉,都已先后投入生产外,地方投资建设的重点项目也大大增加。这些新建的厂矿投入生产后,将促进全区工业和农牧业的更快发展。
(王文亮、邬力济孟克)(附图片)
呼和浩特第一毛纺厂细纱车间 新华社记者 宝音朝克图摄


第5版()
专栏:

采伐生产和综合利用结合
大兴安岭森林工业走上新阶段
本报讯 内蒙古大兴安岭的森林工业已经走上了木材采伐生产和木材综合利用相结合的新阶段。它不仅是祖国的木材生产基地,同时正在成为各种林产工业品的生产基地。今年1月到11月中旬,全林区生产出的活性炭、栲胶、松香、纤维板、桦树皮油、醋石、松胶等林产工业品达四百三十多吨。其中相当一部分已支援了北京、天津、辽宁、内蒙古等地的化工、制药和制革等工业。此外,1月到11月26日止,加工的枕木、板枋材扎四十五万多立方米,比去年全年产量还多68%,支援了各地的铁路和基本建设。去年上半年大兴安岭林海里在林产化学工业和人造板工业方面还是一张白纸。那时,伐倒大树以后,除了锯成大批原木和加工一些枕木、板材输出外,还有大量杓桠梢头木,以及锯材剩下的板皮、板条、锯末等,被当成废品处理了。这样,原木的利用率仅有70%左右。如加上丢弃的枝桠、梢头、树皮等东西,一棵树的整个利用率就更低了。去年秋天,中共内蒙古林区工作会议上确定了“大中小相结合、土洋并举、先土后洋、由小到大、先单一后综合、先普及后提高,迅速发展木材加工和林产化学工业,尽快地提高木材利用率”的方针。于是,从林业城镇到林场,轰轰烈烈地掀起了大办林产工业的热潮。职工、家属、人民公社社员八百多人参加了这一运动。他们克服了技术力量和设备缺乏的困难。在短短三个月期间,就使小型土法林产工业工厂遍地开花,出现了一百八十多个。这些工厂把板皮、板条、树枝、梢头木等变成了纤维板、木丝板、木炭、木焦油、木醋石、醋酸纳等,还从落叶松树皮里提炼出了栲胶;锯末也一经综合利用就身价百倍,被制成了活性炭、人造理石板、酒精和木粉等化工和建筑方面的可贵材料;而且,连松针和灌木——松香的叶子也被提炼出了芳香油。结果,共试制和生产出了二十多种林产工业品,为开发森林资源揭开了多种经营和综合利用的新的一页。
目前,大办林产工业的运动正在小土群基础上,向大中小相结合、洋土并举的方向发展。一座规模很大的现代化林产工业联合企业——牙克石林产综合加工厂快要建成了。它的制材工业部分已投入生产;由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设计,并供应全套现代化设备的栲胶工业部分明年投入生产以后,每年可以从落叶松皮里提炼出五千吨栲胶。
生产纤维板、木丝板等人造板是目前贯彻综合利用方针、提高木材利用率的主要途径,因此,一座小型机械化纤维板厂已在最近投入生产。七个中、小型机械化纤维板厂正在加速建设。
八年前,在这广阔的林海里,只有采伐木材的生产,连锯材加工也没有。可是,现在在二十多个大型的贮木场上都建立起了制材厂。八年间锯出的枕木近一百万根,可铺设六百七十多公里铁路;还锯出了五十万立方米板材,支援了北京、天津、沈阳、包头、鞍山等工业基地的建设。
此外,这里的一座林业机械制造厂已经投入了生产。它现在生产出了切片机、粉碎机、打浆机等制造纤维板用的机器四十多台,和制材用的圆锯机十五套,用以装备新建的纤维板厂和制材厂。
(白皓)


第5版()
专栏:

成长中的少数民族工人
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内蒙古已有近六万名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鄂伦春等少数民族职工。他们好像无数朵绚丽灿烂的花朵,在自治区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成长、壮大,起着愈来愈大的作用。
× × × ×
包钢一号高炉是我国最大的自动化高炉之一。在卷扬机室里,蒙古族青年技术员阿力亚,全神贯注地凝视着操纵高炉上料系统大小料钟和主卷扬机的各种电器仪表。为确保高炉早日出铁,他带领五十多名工人,日夜奋战,采取安装校线平行流水作业法,提前五天完成了高炉上料系统最复杂的电气控制装置的技术调整工作,保证高炉按时出了铁。
那是1946年春节。牧主家里的孩子正在欢度节日,而十六岁的阿力亚却在风雪严寒里放牛。他愈想愈生气,激怒之下,打死了牧主家的牛,参加了八路军。之后,党送他到辽西军政大学、内蒙古军政大学、吉林工业专科等学校学习了六年,以后还送他到苏联去实习。1959年4月,他来到包钢一号高炉工地,这时的阿力亚已是一个红色技术员、共产党员了。
× × × ×
在包头汽车修配厂里,人人都称共产党员、五级钳工金山是“万能师傅”。他到工厂还不到五年,已掌握了钳工、铸工、木工等多种技术。去年4月,金山接受了一批五百个硅钢片的制造任务。金山一面请教电工老师傅,一面翻阅技术书,硅钢片制作方法弄清楚了,可是得用人工冲制。一个硅片一个人干一天,还保证不了质量,怎么办呢?一天,他想起插床自动走车的原理。如果在冲床上安装一个冲模,让插床自动,不就能使手工操作变成自动化吗?在党的支持和同志们的帮助下,不久,制作硅片的自动冲模制造成功了。
× × × ×
又一台机车“吃吃”地吐着白气,开进了呼和浩特机务段。身体结结实实的齐龙巴干戴上工作手套,把帽子往后一推,和三个徒工爬到了需要检修的火车头上……。
齐龙巴干出生在乌兰浩特附近一个牧民家里。七岁上,就跟着父亲放羊,解放后才上了学。中学毕业后,他来到呼和浩特铁路机务段。一进厂,领导上就派优秀工人来教他。汉族老师傅带着自己的徒弟,白天在工厂教,下班到宿舍教,星期天也把教徒弟当作自己假日新的主要活动。去年8月,齐龙巴干终于独立操作了。每当他从火车底下爬出来,对着火车默默地说过:“没问题了,伙计,你撒开疯跑吧!”这时,他总想起手把手教过自己的汉族老师傅,心里产生一股甜丝丝的味道。
× × × ×
在金色的大兴安岭里,蒙古族工人悟恩,驾驶着他的铁牛号拖拉机,创造了一次拉二百零五立方米木材的新纪录。提起悟恩来,大兴安岭林区的人都知道:小伙子有那么一股钻劲。他刚开始驾驶拖拉机时,一次只能拉四、五十立方米木材,以后,他刻苦钻研,利用休息时间到临近林区去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抓住了“乘冻跑车”和“填雪补道”的关键,并在每节爬犁之间安了一个“顶杠”,防止了掉道,串件子、撞车等事故的发生,使牵引量提高到二百一十五立方米。
(邬力济孟克、王文亮)(附图片)
苗地 插图


第5版()
专栏:

草原之花
——新兴的工业城市海拉尔
本报记者 白皓 郭平永
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大兴安岭伸出它绵延千余里的两只大手臂,环抱着一块大草原。拥有蒙古、汉、达斡尔、鄂温克、回、满等十余万人口的海拉尔市,就屹立在这大草原的中心。全市现在已有一百多座工厂。吐着缕缕青烟的烟囱、披着新装的厂房,使城市好像大草原上万绿丛中盛开的一朵鲜花。牧民们自豪地称它为“草原之花”。
每天清晨,在海拉尔市通向附近牧区的公路上,就出现了络绎不绝的车辆,它们在把草原各地人民公社和国营牧场出产的牛奶,运往我国目前最大的机械化乳品工厂之一的海拉尔乳品厂。秋后,正是草原上牛羊膘满肉肥的季节。这时候,在这座城市里,你可以看到彪悍的男女牧民骑着高头大马,从草原各地赶着成群的牛羊,走进海拉尔肉类联合加工厂。这座工厂每一小时就可宰杀和处理八十到一百头牛,或三百到五百只羊。
牛羊进了肉类联合加工厂,剔除肉类,扒下来的大量皮张就送进了它的近邻——大型的机械化皮革厂里去,被加工成重革、轻革、马具皮和草原上特有的各种香牛皮、蒙古靴……。
这座草原城市的工业建设,简直如奔腾在草原上的群马一样,昂首追风,一日千里。解放当初,这里只有一座破旧的发电厂和几家简陋的手工作坊,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轻重工业工厂出现了四十多座。经过1958年大跃进,工厂猛增到一百多座。不但生产丰富多彩的肉类、皮革、乳制品,而且生产钢铁、焦炭、水泥、小型发电机、机床、轴承、货船、拖轮、拖车、纸张、玻璃等。最近四年间,从海拉尔运往国内外的牛羊肉、冻鱼、医药和化工原料有三万多吨;从1949年到1958年,运往国内外的乳糖、酪胶和乳制工业品,有五百三十多万公斤。
在乳品工厂的礼堂里,我们看到附近牧民送给工厂的一首赞词。写的是:一赞有了乳品厂,出售牛奶好处多,家中零用不愁钱,提高生产喜盈盈;二赞有了乳品厂,乘坐汽车方便多,赶路探亲不怕远,亲戚团聚喜洋洋。
这首赞词道出了海拉尔市新兴的工业和附近牧民唇齿相依的关系。从前,草原虽是“牛奶之乡”,却没有乳品工厂,大量牛奶白白丢掉,而牧民们买粮米、盐、茶等生活用品,都得卖牛羊支付。解放后,牧民们迫切要求国家利用牛奶资源,于是第一座乳品厂,1950年在海拉尔诞生了。乳品厂的出现,给牧民扩大生产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牧民们卖牛奶的收入增加了,不用卖牛卖羊作日常开支,有力量扩大了再生产。乳品厂还贷款给牧民产奶又多又好的良种公牛,用来改良奶牛,进一步刺激了牧民经营畜牧业的积极性。海拉尔牧业机械厂也给畜牧业以支援。在最近一年多来,供给了附近牧区马拉打草机、搂草机、捆草机四百多台。现在这座工厂又生产和试制成功自动饮牛器、自动挤奶器、剪羊毛机、饲料切碎机、破雪工具等牧业机械。这些,将使草原上的畜牧业生产逐步走向机械化。
从前,草原的牛羊只能当肉食用,现在,在肉类联合加工厂里,牛羊身上已没有废物了。去了肉皮,剩下的内脏、头、蹄、骨头,以至血液、牛耳,能制成数十种医药、化工原料和其他产品,利用胆可以制出百日咳、胆酸盐、胆红色素。用脑渣、血、肺、肝渣可以制出抗生素的重要原料——蛋白质。这样一来,一头牛(或羊)的价值比原来只能吃肉、扒皮时就提高了一至二倍。过去只能制造粗糙马具的皮张,现在经过皮革工人的精心泡制,变成了柔美的面皮、底片、球皮,而且能生产香牛皮、皮靴、夹克、皮大衣,品种不下数百种。随着工业的发展,那种一瓶白酒可以换走牧民一头牛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现在一条牛可以换回一条美丽结实的提花毯,外加一双大皮靴。海拉尔已从根本上扭转了过去不能加工皮货成品,只好外运原皮,再由外地调进工业品的历史。(附图片)
海拉尔乳粉厂的电动牛奶分离机
本报记者 袁汝逊摄


第5版()
专栏:

地富人勤出产多
“聚宝盆”上办工业
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鄂尔多斯、呼伦贝尔等草原上,盐湖密布,碱湖遍地。据统计,全区共有大、小盐湖近三百个,其中比较大的吉蓝泰盐湖,现有盐的储藏量极为丰富。
碱湖集中在黄河环抱的鄂尔多斯草原上,这里共有盛产天然碱的大、小湖泊七十多个。
自治区成立后,新兴的盐碱工业正在这些聚宝盆上蓬勃发展起来。
全区新建的盐场已有二十多个。在过去只有十几间土房子的吉蓝泰、雅布赖等盐湖湖畔,出现了十八座加工制造无水芒硝等化工原料的工厂。过去只有少数手工工人和骆驼脚迹的各地盐池上,出现了车水马龙、房舍林立的新景。
内蒙古的天然碱,虽然远在清朝末年就已开采,但直到1949年,全区产量只有三千吨。今年,内蒙古的天然碱,获得了空前大丰收。
(子明)
多种多样的皮革制品
内蒙古自治区的皮革生产事业蒸蒸日上。现在,全自治区各地皮革厂利用区内富饶的牛、马、猪等牲畜皮张,已生产出多种多样的皮革制品。从炼钢鞋、皮件、皮具到皮衣、皮箱、皮鞋、马靴、皮手套等,不下数百种,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内蒙古今年重革、轻革年产量,已由自治区成立时的四千多吨提高到三万多吨。生产的底面革物理化学指标已达到国家规定要求。
锦绣地毯
远在一百年前,内蒙古库伦旗、海拉尔等地民间手工艺人,就用灵巧的双手,采用草原上的羊毛织制地毯。不过,规模很小,从业人员只有二百人。解放后,经过政府大力扶助,全区已建立年产一千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地毯厂五座。全区地毯业从业人员增加到二千五百多人。
内蒙古地毯具有独特的风格。呼和浩特、赤峰、锡林浩特等地地毯厂,采用“草原之春”、“古长城”、“草原风月”、“羊群无边”等新颖多彩的图案,织出了经久耐用五彩缤纷的锦绣地毯。
草原砂糖
北方地区主要糖厂之一——包头糖厂,四年来利用甜菜(糖萝卜)制糖总产量已达六万七千多吨。现在,第五个生产期开始了。最近一个多月即生产了九千多吨白砂糖。
这座日处理甜菜一千吨的大型现代化机制糖厂,出产的草原牌砂糖,色白结晶,质量优良,糖度在99.8%以上,是各地人民喜爱的富有养分的调味品。它制糖后剩下的甜菜茎叶和废丝,又是良好的牲畜饲料。
随着甜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内蒙古制糖工业发展前途远大。目前,呼和浩特市和通辽市正在分别赶建两座中型机制糖厂。明年全自治区机制糖产量将猛增一倍以上。
乳制品
拥有一百多万头乳牛的内蒙古自治区,利用充足的乳源,大兴乳品工业。
内蒙古乳制工业品,一般质量很好,有供食用的奶油、乳粉、牛奶酱油,也有提供塑料工厂制作钮扣、装饰品、绝缘器使用的酪胶。还有一种从牛奶里提炼出来的乳糖,是医药工厂制造青霉素、葡萄糖等贵重药品的主要原料,现已遍销全国各地。
甘草膏居全国之冠
甘草资源占全国首位的内蒙古,每年生产大量甘草膏,提供国内外数百个工厂制作药品、糖果、卷烟等使用。
呼和浩特制药厂是生产甘草膏的工厂。1958年甘草膏产量达一百万公斤,比1953年增长八倍多。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超过了我国药典规定的标准和出口标准;在降低水分、水不溶物、酒精不溶物和提高草酸成分等方面有很大成绩,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畅销的传统性商品。(附图片)
呼和浩特毛织厂织出的锦绣地毯 本报记者 袁汝逊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