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59-11-28

1959-11-28新闻联播 文字版

柳树春秋

第8版()<br/>专栏:<br/><br/> 柳树春秋<br/> 海波<br/> 柳枝一发芽,人们就知道:春来了。它那翠绿的叶儿,它那生气勃勃的枝桠,使人感到美丽、清新、生气蓬勃。但这一切不过是春柳外形的美。最近,看到全国先进生产者吴良湖的英雄事迹,我知道了春柳还有一种更伟大的内在美,这就是它那强有力的活力。<br/> 吴良湖是武汉江岸车辆厂的青年铆工。他是以勇于帮助落后使落后赶上先进而著名的。他在今年以来,自觉地帮助四个工作小组进行工作,使这四个组由落后迅速变成先进,从而改变了整个车间的生产面貌,提前一百三十五天完成了国家计划。有人问他:“你是怎样进行工作的?”他说:“也没什么窍门,就是听党的话,走到哪里就很快和哪里的群众打成一片,并且和群众一起前进!青年人应该像春天的柳枝一样,插到哪里,活在哪里。”<br/> 吴良湖把自己比作春天的柳枝,好极了,又生动,又恰当。不是么?春天的柳枝,只要你折下一枝,插在一个合适的地方,它就很快和土壤结合起来,在那里生根、成长壮大。吴良湖和千千万万舍己为人的大跃进中的英雄们,正是这样。党分配他们在哪里,他们不讲条件,不计报酬,什么困难也不怕,条件好也能干,条件坏更能干,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很快和群众打成一片,在群众中生根开花,不声不响地带领群众把工作作好。这同春天柳树的风格多么相似。<br/> 不过,如果把柳树的风格和我们的英雄们的风格完全等同起来,那就不对了。我们的英雄们的风格比柳树更高、更美。柳树,在春暖花开,日光融融的日子里的确美;但一到了秋天,一阵秋风吹过,叶儿黄了,枝儿枯了,面容憔悴,萧瑟可怜。而我们的英雄们却大不相同,他们不仅在温暖的春天风格那样高尚,那样美丽,他们即是在酷热的夏天、清冷的秋天,严寒的冬天都是如此。他们不受任何气候条件的限制,而且越是遇到困难,干劲越大,生命力越旺,请看,哪个英雄不是在同困难作斗争中诞生出来的,吴良湖是,千千万万的人民英雄都是。<br/> 可是有些人不然,他们有两重性,在顺利的时候,得意忘形,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就好像秋天的柳树那样衰萎,那些患有右倾思想病的人就是这样。这种人在工作中遇到一点困难,就大嚷大叫:“工作条件不好啦!”“计划太高啦!”“要我完成某某任务,就要给我……!”总之,困难在这些人面前有如秋风,而他们甘当枯叶,秋风一刮,也就席卷而去了。<br/> 吴良湖这些英雄们有着澎湃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看到了最主要的条件,即党的领导,人的伟大力量!所以他们能处处依靠群众,胆子大,精神百倍,像春柳一样生气勃勃,奋勇前进;而有右倾情绪的人则相反,他们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这种活力,所以他们必然像秋天的柳树那样毫无气力。<br/> 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永远是春天,一切革命者都应永远像春天的柳树那样,朝气勃勃,而那些右倾病患者,真应该在这大好阳光里赶快苏醒过来。

革命和友谊的颂歌——看蒙古人民共和国第一部故事片“星火”

第8版()<br/>专栏:<br/><br/> 革命和友谊的颂歌<br/> ——看蒙古人民共和国第一部故事片“星火”<br/> 葛超海<br/> 蒙古人民共和国拍摄的第一部大型故事片“星火”,是一部成功的影片,它给人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br/> 影片描述的是远隔三十年前在蒙古边远地区所发生的事件。通过男主人公蒙古著名医生普烈夫热夫对自己童年时代的回忆,概述了蒙古人民革命胜利后在社会面貌和人民生活方面所发生的根本变化,千百年来一直统治着束缚着蒙古人民的封建制度和神权思想在彻底崩溃,一个崭新的人民时代已经到来。同时通过年青的苏联女医生同蒙古人民的合作,表现了苏联人民对蒙古人民革命事业热情支援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和蒙苏两国人民在共同事业中建立起的牢不可破的兄弟情谊。<br/> 影片一开始,我们看到蒙古人民革命的胜利给人们带来的新的生活和生命的活力。边寨地区的区人民政府成立了,学校对牧民子弟开放并开始讲授新的课程,接着,一位年青的苏联女医生来到这里帮助建立了医疗站,牧民妇女布玛是她的有力助手……。但是这新的一切却引起了普烈夫热夫的舅舅和师傅——反动喇嘛医术师的极端仇视和憎恨。他禁止普烈夫热夫到区政府去,到学校去,更禁止他去医疗站和医生接近。他千方百计地对医生进行破坏和污蔑。这时,在观众面前出现了以善良、勇敢的布玛和医生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同以恶毒、反动的喇嘛医术师为代表的反动封建势力的尖锐斗争。<br/> 影片紧紧抓住主题,巧妙地通过普烈夫热夫和他的家庭的遭遇和普烈夫热夫的妹妹苏兰的生病,使矛盾突出,剧情得到合理的发展。首先,在布玛的说服下,苏兰破除了“喇嘛的拯救”的迷信,到医疗站来治病了;但她的母亲受了舅舅的唆使把她从医院里拖回家,后来虽经她爱人热姆茨救出,重新回到医院,但病情加重了。这时反动喇嘛又进行挑拨,虽然医生和布玛为挽救苏兰的生命进行着忘我的斗争;而他的父亲却以为是医生害了她女儿的性命,持刀向医生索命。在这紧急关头,苏兰出现了,揭穿了喇嘛的欺骗性巫术和他的丑恶面目。苏兰被治好了,医疗工作迅速开展。最后,反动喇嘛终于被捉住法办。普烈夫热夫的父母感激地把他们俩送去学医,成为人民的医务工作者。<br/> 影片从斗争中,从革命发展中描绘出人物的成长和性格,揭示出有着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苏联女医生和她的助手布玛晶莹的内心世界。前者是一位刚出学校门的年轻姑娘,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善良、热情、勇敢;后者是一位没有文化的纯朴而泼辣普通牧民妇女。她俩的性格虽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无限忠心和对阶级弟兄的无比热爱。她们把个人命运同革命工作溶合在一起。因此,她们能够以实际行动打击谣言的破坏,在设备简陋、医药缺乏的情况下,把苏兰的生命从死神手里夺回来。这是一场新与旧的殊死斗争,关系着新的医疗工作的开展,关系着蒙苏人民的兄弟友谊。正如医生说的:“我在这里不仅仅是个医生,……我的来是为了帮助自己的兄弟们,……我的父亲在支援蒙古人民为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中,没有白白地流血,而今天我就应该来巩固这种以鲜血凝成的友谊!”<br/> 片中其他几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成功的。比如,代表了顽固的封建势力,表现得阴险而愚蠢的喇嘛,代表着新生幼芽的普烈夫热夫和苏兰。普烈夫热夫和苏兰在暴风雨的冲击中还显得有些柔弱,但无限向往新生事物的热情,是任何力量也不能阻止他们茁长、前进!两位老人则是尚未觉醒的普通牧民的典型,现实生活迫使他们对眼前的道路作出抉择,他们终于在斗争中认识了真理。<br/> “星火”是一首革命和友谊的颂歌;它向人们宣告,新生力量永远不可战胜,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团结和友谊万年常青!

晋中随笔

第8版()<br/>专栏:<br/><br/> 晋中随笔<br/> 钟怀<br/> 最近在晋中平原走了一趟,访问了清徐、文水、汾阳、介休、平遥、太谷、榆次等七个县市。虽说时间很短,就连“走马看花”也谈不上,所见所闻仍极丰富,真是美不胜收。下面记下了一些片断的印象。<br/> “这不是第一次”<br/> 三秋工作是繁忙的,但是各地都做得那么井然有序。平遥县委任书记这样概括今年的三秋工作:干劲大,动手早,速度快,质量高。这不是平遥一地的特点,而是许多地区的共同特点。拿秋收来说,一路上我们看到除棉花因为今年无霜期长尚未收完外,其他作物基本上已收割完毕,收得又快又细。秋种比去年提早了一个节令到一个月,好些地方都超额完成了种麦计划,并在总结去年经验的基础上普遍实行了合理密植,大块大块的麦田被平整得如同菜园一般,处处是一片诱人的新绿。<br/> 在适时完成秋收和秋种任务以后,人们正以突击的姿态交粮和售粮。一路上只见送粮的车马络绎不绝。征购任务一完成,其他工作就更主动了。对于今后几个月的工作各县也都早作安排:多少人搞水利,多少人搞积肥,多少人上山“小秋收”,多少人搞副业,多少人搞短途运输……<br/> 若问这一切为什么做得既快且好,一环紧扣着一环?我们得到的回答是:“因为有了去年的跃进经验”,“因为这不是第一次了”。是的,这不是第一次了。多么可贵的第一次!有了这第一次,才有第二次、第三次……而且是一次比一次更好。<br/> 桃园堡誓师<br/> 一个月白风清的深秋之夜,我们在太谷县沙河红旗人民公社桃园堡管理区,参加了一次誓师大会。<br/> 桃园堡原是红旗公社一个生产比较落后、生活比较贫困的管理区。但是人穷志不穷。今年春天在县委工作组和公社党委的启发、帮助下,他们立下志愿,要赶上富裕的邻居——杨家庄管理区。去年杨家庄每人平均收入达八十四元,而桃园堡才四十八元。只消比较一下这两个数字,就可看出桃园堡的雄心有多么大!说到做到,经过一年的努力,今年桃园堡管理区总收入比去年增长了128%,公共积累增长了三十二倍;社员平均每人收入达到一百四十二元七角,比去年增加了将近两倍,同杨家庄相较,只差六元五角。而桃园堡一着不让,准备在今冬从开展副业生产方面,消灭这微小的距离。<br/> 现在,摆在桃园堡的人们面前的目标,已经不是赶上杨家庄,而是超过杨家庄,进而赶上浒濮村了。浒濮村是这个公社历年收入最高的管理区,今年每人收入二百零四元,比桃园堡多六十一元。要赶上浒濮,可不简单,但是你只要参加这个誓师大会,就会相信他们一定能达到目的。誓师大会上社员们热气腾腾的发言,驱走了秋夜的寒意。会议刚一结束,一支由青壮年农民组成的深翻队伍,立即扛着铁锨,开赴村南的“二十四亩”(地名),展开了为实现明年目标的战斗。<br/> 看着社员们的铁锨在月光下挥动,我不禁想起“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的诗句。我仿佛看到每一锨都挖起了那又穷又白的根子……<br/> 而像桃园堡这样具有雄心大志的管理区(生产队),在全国该有多少呵!太谷县委书记告诉我们,全县四十二个落后的管理区,今年就有三十二个改变了落后面貌。凭借着人民公社的优越制度,人们像是平添了双翼,奔向共同富裕。“八八炉”的由来<br/> 我们在平遥东关铁厂参观了两座三十立方米的小高炉。工人们熟练地凭着仪表进行操作,许多工作用机械代替了人工,铁水顺利地奔流着……<br/> 两座高炉像一对孪生子那样矗立在田野,它们每天为国家生产五十多吨铁,已经是颇具规模的“小洋群”了。就是这里,去年还是一片空白。县委书记意味深长地说:“去年大办钢铁以前,人们看到了铁矿石也认不得。”是大办钢铁,使这里的人们认识了铁矿石;是大办钢铁,使这里的人们建起了许许多多的小土炉;是大办钢铁,使这里的人们用自己的双手砌成了两座三十立方米的小洋炉。大办钢铁以前,平遥县基本上只有轻工业;今天,重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已达到44.8%。<br/> 然而这个铁工厂在今年8月初的日产量并不是五十多吨,而是十三吨。原来那时只有一个炉子——红旗炉在生产;另一个炉子,由于人们认为困难很多,条件不具备,一直没有投入生产。党的八中全会的精神一传达,大家一反右倾、一鼓干劲,把困难统统克服了,这座高炉也就以新兵上阵的姿态投入了钢铁的战斗。厂里于是把它命名为“八八炉”,表示是贯彻八届八中全会精神的产物。<br/> 真是一个再好没有的名称!一路上,我们耳闻目睹八中全会的精神在生活中引起了多么深刻、巨大的变化。介休县的同志告诉我们,他们那里的工作从8月份起大有变化,越变越好,一个月胜过一个月。例如焦炭的生产,8月份后节节上升,人没有增加,产量却提高了一半。这样的例子各地都有,俯拾皆是。谈到反右倾后干部和群众的情绪,人们都充满激情地说:“大炼钢铁的劲头又上来了!”有些地方的妇女正在准备棉衣和鞋子,准备今冬大干冬季生产。<br/> 苦战和甜战<br/> 一天晚上,我们住在汾阳县万年青公社的贾家庄管理区。农村的夜晚,生活仍然是沸腾的。县里召开了广播大会,交流先进经验。管理区也在举行会议,研究当前的生产。一些社员在剥玉米。我们听到在一群剥着玉米的社员中间,爆发出一阵长久的响亮的笑声。我们被吸引住,走近前去,原来是一个社员在讲笑话。想必他讲的笑话非常引人入胜,不然怎会引起那样普遍而热烈的反响呢?可惜因为语言的隔阂,我没有能够听懂。<br/> 另外一天的下午,我们在平遥县襄垣公社柏森管理区参观,也看到人们一面认真地干活,一面爽朗地唱歌、说着快板。这个管理区的每个生产队都有三员:读报员、文化辅导员和教唱员。俱乐部经常有读报、读书、演唱、说快板等活动。他们的文化生活是这样活跃,以致有的青年起初因为不安心农村工作而离开家乡,以后又被吸引回来了。<br/>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面:既是紧张的劳动,又是愉快的劳动。我们跟一个社员说:“你们的苦战精神很好。”他不同意地回答说:“不,不是苦战,是甜战!”<br/> 是的,当人们自觉自愿为着自己的美好生活而辛勤劳动,当人们从辛勤的劳动中已经尝到甘美的果实的时候,这劳动为什么不同时是甜蜜的、欢乐的呢?<br/> 一些号称共产党员的右倾机会主义者说什么“苦战糟得很”。他们被普通的公社社员拉下多远啊!

食物·热量·水

第8版()<br/>专栏:小常识<br/><br/> 食物·热量·水<br/> 人吃下去的食物,大部分的能变为热量。在熟睡的情况下,一个成年人一昼夜发出的热量足够使三吨左右的水增加一度温度,或者使容量三十公升的两桶水达到沸点。<br/> *   *  *<br/> 大家都认为:水是不能压缩的。其实,这并不十分正确。例如,在一千个大气压下,水的容积大致缩减5%。如果海水毫不受到压力,那么它的水位可以升高三十米,那时候,广大的地方都要被海水淹没了。          〔治能编译〕

旅夜闻琴

第8版()<br/>专栏:<br/><br/> 旅夜闻琴<br/> 郑伯权<br/> 大槐树底下的旅店,<br/> 接待南来北往的客人。<br/> 小河上的新月,<br/> 勾起了游子的乡情。<br/> 回望身后朦胧的远山,<br/> 和那颗最熟悉的星星,<br/> 这时我多么希望:<br/> 手边能有一张琴。<br/> 是不是思想过敏?<br/> 真的听到了悠扬的琴声,<br/> 像岭南山中的流泉,<br/> 又像杜鹃的啼鸣。<br/> 只有我们岭南的人,<br/> 才能弹出这样的琴声,<br/> 莫非在遥遥的异乡,<br/> 也会有我的乡亲?<br/> 忽然琴音大变,<br/> 澎湃如东海涛声,<br/> 涛声刚刚沉落,<br/> 又传来渭水的低吟。<br/> 忽而是大戈壁飞沙走石,<br/> 忽而是华北平原日丽风清;<br/> 忽而是昆仑山横空出世,<br/> 忽而是富春江柳暗花明。<br/> 这是多么绝妙的琴声,<br/> 弹奏定不是平常艺人。<br/> 我寻声前去拜访,<br/> 怀着钦佩的心情。<br/> 在一个小屋里,<br/> 找到了弹琴的人,<br/> 他正在调换新弦,<br/> 见了我笑着站起身。<br/> 他招呼我坐下,<br/> 抱歉自己不会弹琴,<br/> 想不到会把我惊动,<br/> 南腔北调怪不好听。<br/> 他摘下壁间的铁锤,<br/> 告诉我他只是个普通工人,<br/> 又说他并不是在弹琴,<br/> 而是在弹自己的心。<br/> 他叙述了自己的身世:<br/> “我本是鄂伦春的子孙,<br/> 为了支援修治淮河,<br/> 才走出了兴安岭。<br/> “离开故乡的那一年,<br/> 和你一样年青,<br/> 正是山梨熟透的季节,<br/> 族中的亲友送我远行。<br/> “为了壮我的行色,<br/> 族中的长者为我抚琴,<br/> 弹的是鄂伦春的古曲,<br/> 像兴安岭一样幽深。<br/> “长者把琴交给我,<br/> 对我并没有再三叮咛,<br/> 只说了简单的一句:<br/> 这就是鄂伦春性格的象征。<br/> “从此我开始万里跋涉,<br/> 也开始学着弹琴。<br/> 从祖国的玉门油矿,<br/> 直到东海之滨……<br/> “胸中奔腾着三峡的急流,<br/> 飘过云贵高原的白云;<br/> 我爱二郎山的风雪,<br/> 也爱南国竹林的风声。<br/> 祖国的一山一水,<br/> 都在扩大我的胸襟,<br/> 我用铁锤为祖国工作,<br/> 用琴弦弹出对生活的爱情。<br/> 明天我和我的伙伴,<br/> 又将走向新安江边,<br/> 今夜我擦亮了铁锤,<br/> 也给琴换上新弦。”<br/> 他打住了话头,<br/> 坐下来试了试新弦,<br/> 我仿佛看到一个勇士,<br/> 在轻敲着锋利的枪尖。<br/> 我征得他的同意,<br/> 接过他手上的琴,<br/> 难道怕在人前出丑?<br/> 难道我不会弹我的心?<br/> 这一曲弹得不好,<br/> 它只是生活的第一程,<br/> 然而我还是希望:<br/> 风儿为我传送琴声。<br/> 一报旅途平安,<br/> 二要乡亲们放心,<br/> 不管在天南地北,<br/> 我都是一个岭南人!<br/> 感谢生活道路上的长者,<br/> 点燃了我的心,<br/> 起身和他握别,<br/> 东方已经微明。

儿童生活小景(图片)

第8版()<br/>专栏:<br/><br/> 儿童生活小景   吴凡<br/> 左:蒲公英下:夜校一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