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层层携手赛 行行大协作
石家庄地区多种经营阔步向前
提前三十八天超额百分之二十五完成四季度产值计划
据河北日报报道 石家庄地区运用层层携手赛、行行大协作的办法,把多种经营推向了新高潮。目前全区投入多种经营的一百六十四万多人,搞起了九百七十多种生产。到11月22日,全区多种经营总产值达三亿零八百零三万元,提前三十八天超额25%完成了第四季度产值计划,平均每人收入达五十元,平均日收入比11月初提高两倍多。
石家庄专区各县、社、队投入多种经营战线的领导干部有两万多人,作到了县、社有领导机构,区、队有专人管理,事有专人,人有专责。为了把运动迅速推向高潮,各地利用有线广播、黑板报、小型展览会等宣传形式,大讲有利形势和开展多种经营的重要意义,反右倾,鼓干劲,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社员发展多种经营的积极性。
层层开展携手赛,行行实行大协作,大大促进了多种经营的高速度发展。地委在新乐县召开多种经营现场会议期间,衡水和深县、束鹿和藁城、正定和新乐、元氏和宁晋、石家庄市和平山等县市,就相互展开了携手赛。会后,携手赛、大协作,迅速普及到各个社、队和各个行业,变成了广大社员的实际行动。新乐、宁晋两县已有四百六十五个生产队相互展开了携手赛,在原料、资金、工具、技术等方面实行了大协作。宁晋县有一百二十一个生产队,通过携手赛互相支援了七种生产原料,一万多元生产资金,四百多件工具,三百四十六名技术人员。肆紫兰公社苏家庄生产队有柳编技术,但缺乏原料,赵家杨碑生产队有原料缺乏技术,他们就拿出一万五千斤柳条让苏家庄作柳编原料,苏家庄也主动派出四名技术员到赵家杨碑传授技术。这样,两个队的生产都搞得很好。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各地充分发挥了广大群众的智慧,大胆创造,进行技术革新,成倍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增加了收入。衡水县利用土法大搞多穗高粱秸综合利用,已生产出食糖、白酒、醋、酱油等七十七万一千多斤。正定、新乐等县继试用芝麻秸榨油之后,又利用花生皮、豆秸榨出油来,出油率5%到8%。同时,改制或创制了脚蹬轧棉秆机等七种工具。石家庄市长安公社范村、八家庄、花园等生产队,用木料制搓子加工淀粉,比用石磨加工生产效率提高一倍,而且出粉率高,质量好。
各级商业部门,积极收购产品,广找销路,从多方面支持了多种经营的发展。到11月20日,全区各级商业部门和各社、队签订的收购、推销合同有二千六百二十七份,收购总值达三千三百多万元,占第四季度收购计划的80%以上。(附图片)
江苏吴县光福公社大力发展家禽生产。这是公社饲养的北京鸭。
黄进伟摄(新华社稿)


第3版()
专栏:

发动农民设计水利工程
大足县大中小水库遍地开花建设进度快成本低
江西推广玉山“七一”水库提高工程质量经验
本报成都27日电 四川大足县在大搞水利建设运动中,发动人人学技术,从而克服了全县技术力量不足的困难。
大足县从去年10月实现公社化以来,水利建设突飞猛进。一年来,全县动工兴建的大中小水库三十四座(已完工二十一座),水库规模比以往大得多,全部完工以后,可灌田五十万亩,蓄水量比解放后九年兴修水利工程总蓄水量增加二点八倍;加上原有的水利设施,全县占85%的耕地都可以得到灌溉。
大足县在全面动工修水利中,遇到了技术力量不足的困难:全县仅有水利技术员六人,只有三架水平仪。这样就使部分人对搞大、中型水利工程缺乏信心,有人强调必须向上级要工程师和大量技术干部。中共大足县委根据现实情况出发,领导群众展开“靠上级还是靠自己”的辩论,并提出“到群众中去找鲁班”的口号。就这样,从全县各公社选出有粗浅水利知识的农民五十二人,以六名水利技术员为教师,开办了短期技术训练班。事实证明,这些“鲁班”很快就掌握了有关勘测设计的基本技术和简单仪器的使用。与此同时,在工地上大办红专技术学校,采取“以师带徒、以熟带生、火线练兵、干啥学啥、专人专业”等办法,掀起群众性的学习技术热潮。全县办红专学校二十七所,训练出各种技术人员三千多名;许多工地还根据本身需要,开办各种专业训练班,如上游水库工地举办了土坝设计施工、渠道测量施工、采石爆破训练班,有近四百人掌握了各种技术。在重点勘测设计施工中,全县十三名区级领导干部积极钻研,都掌握了土坝和放水设备施工技术,有十人懂得了勘测设计知识,公社领导干部九十人中,有三十六人掌握了土坝和放水设备施工技术。全县三十四座水库,大部分是群众自己勘测设计的;仅个别规模较大、技术复杂的工程,才由县派技术员加以协助。高升公社修建的能灌田一万二千亩的胜光水库,是由一个管理区干部和一个农民技术员自己动手设计施工的,现在这座水库的工程质量很好。能灌田五万多亩的西湖水库,也是由三个农民技术员带领十多个农民,以四天时间勘测设计出来的。全县三十四座水库,仅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便完成勘测设计工作,立即全面投入施工。
在技术交给广大群众以后,人们积极性更高,责任心更强。这些农民水利技术员经过反复查勘,比较各种设计方案,研究改进施工方法,因而更好地贯彻了勤俭办水利的方针。根据边规划、边设计、边施工、边复查的办法,施工以后,全部工程都逐一进行了复查。在复查中,农民水利技术员翻山越岭,走访老年农民,征询群众意见,因而使勘测设计和施工更加合理。据统计,全县经过反复修改设计,灌溉面积比原计划扩大二十一万亩,施工土石则减少二百七十九万方,节省一百三十九万个劳动日,节约费用八十三万元,缩小占地面积一万七千多亩。
由于广大群众掌握了技术,因而技术革命的高潮很快在全县水利工地上掀起。许多土办法和改良工具被群众创造出来,解决了仪器和工具缺少的困难,提高了工效,加快了工程进度。农民技术员艾书新创造了用钟表与步测结合测集雨面积法,用花杆定点法代替经纬仪罗盘测集雨面积和用竹制土水平仪代替仪器测量,解决了仪器不足问题。石马区农民技术员顾伯安、顾云甫二人,不仅搞好水库的勘测设计,而且在施工中试制成功无磺炸药糠壳炮、瓦块炮等,节约费用六百九十多元。全县水利工地上还大办各种工厂,自己动手解决物资器材不足问题。全县制造各种改良工具三十多种,共计两万多件,消灭了肩挑背背,平均工效比去年提高三倍以上。 (孙跃冬、唐德卫)
本报南昌27日电 江西玉山县“七一”水库在提高工效的同时,保证了工程质量优良。
“七一”水库是玉山县最大的一座水利工程,建成后,可以灌溉三十多万亩农田。工程于去年年中动工,现在拦洪坝已基本建成,巨型涵管也已安装就绪,八十华里长的渠道已经完成了40%以上。据检查,已建成的工程的质量都很好。江西省水利电力厅最近在这里召开了现场会议,推广这个水库提高工程质量的经验。
工地党委加强领导,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首要保证。工程一开工,工地党委就成立了工程质量检查委员会,党委书记挂帅,吸收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民工参加。各民工大队、小队党组织都成立了工程质量检查组,日夜在工地巡回检查工程质量。
发动群众出谋定计,采用土办法,提高了工程质量,节省了器材、资金。例如原设计的涵管是方型的,需要钢筋、水泥很多,后来组织民工和技术员一起讨论,把涵管改成圆型,节省了三十吨钢筋和五十吨水泥,而且结构更加牢固,耐压力更强,提高了涵管的质量。又如修渠道工程,民工们提出了一百多条重要建议,提高了渠道的质量,还比原计划缩短了十公里工程,节省了十万多元资金。由于工地党委充分发挥了群众的智慧,开工以来群众提出了一万多条合理化建议,使用了五千多个土办法,大大提高了工程质量,共节约了一千多吨水泥和五十吨钢筋。
工地党委根据群众的合理化建议和往年兴修水利的经验,按照设计要求对各个工程分别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如在拦洪坝施工中采取了:一、用纯粘土和黄土建筑坝的夹心墙,使一米厚的青石块护内坡和外坡,使坝身更加坚固;二,用万斤重的石滚筒滚压坝的土层,每层土来回压三次至五次,使层层土压得紧,防止渗漏;三、在坝底岩石层建筑一道七米高的截水墙,防止坝底渗漏,坝基更为稳固;四、在坝的外坡上加修一层十米厚的岩石护坡,以防止浸润线过高引起的流水浸坏外坡;五、在坝的两端接山的山坡间,深挖到岩石层,使坝的两端深入到山内土石中,防止沿坝渗漏。此外,工地上还建立了民工施工责任制,分段分工分队包干负责,以加强民工施工的责任心。
“七一”水库在高速度施工的同时提高了工程质量,是在反透右倾、鼓足干劲之后取得的巨大成绩。工地党委在开工时提出了保证工程质量的问题,当时部分人议论不休。有的人说:“要快就不能好。”有的说:“我们过去从来没有建过这样大的水库,保证不了质量。”针对这些错误思想,工地党委以是否需要和怎样保证与提高工程质量为题,组织干部、民工广泛地开展了大辩论。经过辩论,大家认识到了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意义,想出了许多具体办法。
   (刘光辉)(附图片)
陕西宝鸡峡水利工地的一角,民工们正在进行六坝清基工程。
      龙吼摄(新华社稿)


第3版()
专栏:编后

到群众中去找“鲁班”!
六名水利技术员、几架一般水平仪,仅此而已!可是大足县人民在这种条件下胸怀大志,要大搞水利建设运动。
有的人冷笑一声,心里说:这是吹牛皮!
有些同志也善心善意地提出了意见:请上级派一批工程师,调拨些好仪器来吧!
然而,这不是吹牛。大足县的三十四座大中小型水库已经全面动了工,而且搞得热火朝天。是上级派来了大批工程师、调来了大批测量仪器吗?没有的事,不信有消息为证。
是怎么回事呢?是中共大足县委在群众中找到了“鲁班”——农民设计员。党相信他们、培养他们、依靠他们,就是这些“鲁班”,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勘查设计了绝大部分水库工程,并且立即动手施工。现在二十一座水库已经修成了,发挥了灌溉效益。
这是一件值得登头条消息的事件,因为事情的本身,生动地说明了我们党依靠群众就可以无往不胜的真理。


第3版()
专栏:

抓住多种经营的大好时机
——河北日报社论摘要
11月26日河北日报以“为提前超额完成多种经营产值计划而战”为题,发表社论。社论摘要如下:
大搞多种经营,是增加社员收入,壮大公社经济的重要门路。公社所以比高级社优越,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能突破单一经济的范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飞跃发展。只有发展多种经济,才能充分利用公社的资源,使所有的人发挥特长,在最短期内取得更大的财富,增加社员收入,扩大公社积累。
要搞好多种经营,必须坚持“高、好、低、多、大”五个字的原则。高,就是要产量高,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好,就是质量要好,合乎需要,做到产量高质量好;低,就是成本低,一切要勤俭;多,就是要多多增加商品生产的数量和品种;大,就是要收入大,扩大公社公共积累。实现了这五个字,就是在多种经营上认真贯彻执行总路线的表现,是高速度发展多种经营生产的正确方法。
目前各地多种经营开展得还不平衡,发展多种经营的潜力还很大。多种经营搞得好的地区,可能产生“生产到顶论”的思想,说什么没啥发展了;多种经营比较差的地区,仍流传着“困难论”、“条件论”。这些都影响着进一步搞好多种经营。如果说春、夏、秋三个农忙季度能够搞好多种经营,那么进入冬季以后,就更应当搞好多种经营。因为一方面农活的突击性不那么强,许多劳力特别是辅助劳力,有了更多的时间从事这一生产;同时许多手工业、副业生产的原料,也比春夏秋季充足。可以说,今冬明春是大搞多种经营的大好时机。
大搞多种经营,首先必须紧紧围绕和服务于明年的生产继续跃进。我们搞多种经营的总目的,是为了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共同高涨,同时又能增加公社和社员的收入。大搞水利建设是今冬明春突出的中心任务,多种经营首先就要为水利建设服务,应当大搞筐、砖、镐、锨、席、绳、石灰、水泥等项生产。多种经营产品很大一部分是出口物资。因此,多种经营应当服从国家计划,按照国家出口的需要大力生产,作到出口需要什么,只要我们能生产的,就要大力供应什么。当然,我们还要考虑到市场的需要,因为日常生活的用品,多出在多种经营生产方面。
其次,大搞多种经营,必须加强对集体生产的领导。特别是要有计划地帮助穷生产队搞好多种经营,以利公社内部队与队之间的经济共同高涨,大家富裕。搞多种经营,是增加社员收入的一种方法,是进一步巩固公社制度的重要措施。我们必须记住,公社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方向,引导社员看到集体经济的伟大前景。某些人认为搞多种经营,无需特别强调集体生产的领导,这是错误的。当然,那些不便于集体搞的小宗、零星生产,在不影响集体生产的条件下,还应允许社员自己搞,社、队并应尽力帮助。
第三,要搞好多种经营,还必须大兴协作之风,农业、商业、交通运输要紧密结合,产、运、销要一起抓。也就是说,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把农业战线、财贸战线和交通运输战线拧成一股绳,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共同为促进多种经营高速度发展而努力。


第3版()
专栏:

结合治水治土积肥造肥
公安县积肥基建工作推向更高水平
宁夏回族自治区一手抓农家肥一手抓土化肥
据新华社武汉26日电 湖北公安县实行大片田有肥池、小片田有肥垱、养猪有圈、牛马驴骡有栏、路旁和田边有厕所的“五有”积肥基本建设,取得很大成绩。
公安县在10月初就已经基本实现“五有”积肥基本建设,利用这些设施积贮了大批精肥,使全县五十多万亩秋种作物,每亩施底肥由去年的九十六担上升到一百六十五担。在这个基础上,社员们又提出要把这“五有”积肥建设提高到更高水平。如玉湖公社曹嘴生产队社员彭丕林,就向生产队提出三条建议:一是把原有土坑铺上三合土,做到上有天盖,下不漏粪;二是增加垱、池、栏、圈、厕所的数量;三是边建设边发挥作用,做到池满、垱满、厕所满。
中共公安县委很重视来自群众的建议,立即总结各地提高“五有”积肥建设的经验,结合治水治土大抓肥料建设规划,妥善安排劳动力和依靠群众克服材料困难,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一个“五有建设升级”运动。从10月下旬以来,全县这些积肥设施除了数量进一步增加,质量更好以外,还在建筑形式和利用方式上有所变革。升级后的这些积肥设施,大多采取了水、土、肥统一规划,积(肥)、送(肥)、用(肥)综合的形式。一种是结合土地平整和农田水利自流灌溉,建设粪垱粪池群,把十个到几十个粪池粪垱集中排列建筑在流水口和蓄水坝库旁边,同水利灌溉形成一条线,一个池、垱管一块田或几块田,沤肥和追肥时,可以自流灌溉,使追肥和灌水两道生产程序合而为一,这样不但节省了劳力,施肥质量也比人工施肥好。全县已有三千七百多个这样的粪池群。再一种是瓜蔓式的粪池粪垱网,这就是结合治水治土修路规划,沿田间大道,每一百米建一个小粪垱,每五百米修一个大肥池。此外,还有田头养猪场、田头家肥收购站、街头垃圾窑等形式。
据新华社银川26日电 宁夏回族自治区各人民公社采取常年积肥与突击积肥结合,积肥与造肥结合,集体积肥与个人积肥结合等办法,使积肥造肥工作进展快,数量多,质量好。
惠农县各公社建立常年积肥专业队伍以后,在全县范围内展开了以积肥为中心的改棚迁圈工作。他们把畜圈移到靠近地头的地方,每个圈都设有固定的饲养员和积肥员,专门负责牲畜饲养管理和积肥造肥工作。在每个圈外设三个沤肥坑,圈粪随积随起,边起边沤,沤好的肥料移入坑旁堆肥场,用泥封闭,防止肥效流失,这样就把积肥和造肥结合起来,使生肥变为熟肥。现在,黄河灌溉区各县、市人民公社普遍学习惠农县的这个经验。
各地人民公社同时大力制造土化肥。据统计,全区各人民公社已建立土化肥厂两千多个,已生产各种土化肥两亿八千三百多万斤。
各地人民公社在常年积造肥料的同时,还组织更多人力突击积肥和沤压绿肥。
百日大旱,喜庆丰收!然而,每一亩田、每一寸土上的作物赢得丰收,费去多少辛勤的劳动呵!这里记下了益阳县迎丰公社惊天动地的抗旱斗争。


第3版()
专栏:

丰收来之不易!
陈茵池
近来,天气骤冷,但在湖南益阳迎丰公社的水库工地上,却显得热气腾腾。
这里将拦山筑起一座水面近五千亩,容量二千六百多万立方米的水库。明年春天,这里积蓄的水将通过干渠、支渠,自流灌溉迎丰公社的四万多亩沃土良田。党委第一书记郭余庭说:“有了这座水库,明年再来个百日大旱,我们的粮食、经济作物,要比今年获得更大丰收。”说到百日抗旱获得丰收,郭书记眉宇间洋溢着一股豪迈的神情。
大旱赢丰收
这豪情是全公社三万多社员、干部感情的汇集。当百多天酷旱来临,就是他们,和干旱苦苦战斗了一百二十天,终于赢得了丰收。全公社二万五千多亩早稻亩产四百五十斤;五千三百亩中稻亩产三百六十五斤;一万八千多亩一季晚稻亩产八百十四斤;二万五千多亩晚稻打破常规,赶过早、中稻,亩产五百六十四斤;夏红薯、秋杂粮都获得了丰收;黄麻、棉花等经济作物同样获得高产。粮食总产量比1958年增产了35%。这奇迹震惊了远近的人们!
迎丰公社是一个丘陵地区,小山岭重重叠叠,靠近益阳市郊区有部分平原,因为水利条件差,历史上是个遭干旱的地方。今年从早稻插下二十多天起,直到双季晚稻抢收完毕的一百二十多天,只下过一次雨,有的地方润湿了一下泥土,有的地方却滴雨未下。公社党委领导着社员们与“天公”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百日抗旱斗争。
7月间,早稻等着要抢收,晚稻等着要抢插,中稻正在扬花灌浆,一季晚稻正在怀苞,棉花、黄麻等经济作物正是盛长时期,哪一项都不能少水。这时,公社党委作出了决定:一定要领导群众夺取全面丰收,并提出:“抗旱如抗敌,保苗如保命,样样定要保丰收”的战斗口号,作为全公社的行动纲领。
抢收抢插指挥部成立了,公社党委书记和大队总支书记、干部都深入前线。全公社统一调兵遣将,合理安排劳力,巩固健全和组织了四百多个托儿组、幼儿园,使六千多名妇女劳力投入抗旱斗争。在“双抢”的日子里,两万多人上阵,收一丘,车一丘,翻一丘,插一丘,互相配合,流水作业。白天,烈日当空不怕汗流浃背;夜晚,灯笼火把把四野照得通明。他们连续苦战了十来个日日夜夜,终于抢住季节,抗拒了夏旱,在立秋前胜利完成了二万多亩田的抢收抢插任务。
秋旱比夏旱来得更猛、更加严重,大南风一个劲地吹,田里干得裂开二寸多宽的坼缝,禾尖有的烧得通红,水灌进田中嗤嗤发响。严重的是:全公社已经无水救田,甚至有些食堂吃水也发生了困难。
公社党委在这个关键时刻,坚定地提出“百日无雨保丰收”的战斗口号,由书记挂帅寻找水源。全公社出动两万劳动大军、一千八百架水车,展开了空前规模的抗旱战斗。郭余庭书记带领一万人,奋战黄家湖。全线有二百多个车埠,水车一递连接一递,鱼咬尾地接成一条条的长龙,把十二里路外的黄家湖水翻过十三个岭、一百六十三个山头,灌溉碑石仑、东山等六个大队的田地。彭春生书记带领五百多名劳力向资水进军。除此以外,还组织力量突击挖井找泉。
大战资江河
亲爱的读者,你想知道英雄好汉在资江河上的战斗吗?
资江支流接城堤口上安装的那四台电动抽水机,越来越吞吐费劲了,眼看河水浅下去了。公社党委决定与长春公社合作,出动一百八十张水车,一千多人上阵,在支流中心,摆成长蛇阵,把水车到汊口,满足抽水机的抽水需要。抽水机把水打上来,从靠临资江的长春公社的接城堤大队经过,迎丰公社再用一递接一递的水车把水车到白鹿铺、周家山,直到十二里路外的牛角仑。每当牛角仑的田野流来一股资水时,社员们又是感激又是兴奋。
9月,资江的水越来越浅了,河汊里已经没有水的源流。几百人连续车了七天七夜,而抽水机又喘急起来。水,又不能满足它的需要了。几个公社决定斩断资江主流,拦河筑坝。仅只五天的时间,人们在河中心完成了十五米长堤坝,资江上游水位抬高了一米,加上上游涨水,支流里的水眼看着多起来,抽水机才又“突、突、突”地把江水吞进来吐到岸上的渠道里,流向辽阔的田野。
找尽地下水
“找尽地下水,救活万亩粮”,这是迎丰大队社员的雄心。
这个大队已经完全断绝水源了,全大队一万多亩田已干了八千多亩。怎样救法?党总支发动群众讨论之后,决定向地下找水。提出了“找、挖、掏、挑、节、调”等办法。由大队队长领导的探水组成立了,圳边、山墈、田头,到处有他们的足迹。群众也积极献计找水。柏荫村七十多岁的老农龚柏初,打破了怕挖龙井犯“禁”的迷信,把一口“龙井”告诉了党员曾昭福。老曾立即带动社员去挖,挖到一丈多深,终于一股水流涌出来。大队发动群众广泛挖井找泉,浇灌了近二千亩田。
旱情严重,滴水如金。大队又提出了“一点水,一担粮,担水收获万斤粮”的口号,组织了六千多人的挑水队,利用提桶、水桶挑水戽苗。新塘生产队一季晚稻田中已坼裂二、三寸宽,禾叶子卷起来了,大队党总支从新华、柏荫、石牛塘、迎丰桥调集劳力支援新塘队,人们到七里路外的汉寿去挑水。
为了珍惜用水,田旁、地边到处摆着木盆、水缸、扮桶等能贮水的工具,把挑来的水贮存起来。到夜晚由负责泼洒的社员,均匀地把水泼到禾叶上。许多零星的高田旱地,就由那些辅助劳动力用水壶一蔸蔸地淋浇,以保持湿润。社员们洗脸、洗澡等用水,都点滴不浪费,贮存起来泼到田里去。
在这里,每一亩田,每一寸土的作物能赢得丰收,是费去了多少辛勤劳动啊!
*  *  *
10月底,一场喜雨过后,秋旱解除,一百一十多天的抗旱战斗结束了。公社里一片喜气洋洋,欢庆丰收。人们是这样形容今年的兴旺景象:
公社化,真正强,稻谷棉麻遍地香;
一是党的领导好,二是总路线放光芒;
若是“民国乙丑年”,哪有穿来哪有粮;
今年抗旱百多天,丰衣足食喜洋洋。
(摘自新湖南报)


第3版()
专栏:

“十里光”和“五里净”
——记陶庙公社两位老人的积肥竞赛
在安徽界首县陶庙公社,传颂着“十里光”和“五里净”积肥竞赛的故事。
“十里光”真名叫吴天祥,是陶庙公社赵集生产队的社员,今年已经六十二岁了。由于他积肥工作搞得出色,把庄子附近几里地拾得看不见野粪堆,所以在公社成立一年来,就六次被评为积肥模范。好说笑话的人给他取了个绰号,叫做“十里光”。“五里净”比“十里光”大三岁,真名赵维刚,和“十里光”同在一个生产大队。这老人也是不管天晴或下雨,总是背着粪筐在庄子附近拾粪。因而人们管他叫“五里净”。
提起这两位老人,相识的人都说,他们是属“辣椒”的,人越老心越红。今年春天,社里掀起了生产高潮。一天,吴天祥对赵维刚说:“维刚哥,眼见青壮年个个如龙似虎地忙生产,咱俩可别落后啊!也来个竞赛,看看谁的粪堆长得快!”“五里净”一听吴天祥下了战表,也乐得连忙说:“好,咱俩就赛一赛吧!”
从那天起,他们就把各人的粪堆基地移到庄西头的路边,一字形的排列着。两座小丘似的粪堆的增长,成了他们每天竞赛成绩的标记。
“十里光”喜欢沿着公路跑远道,他认为公路来往的人、畜多,容易拾到粪。他采取的办法是:在背静地里拾,在沿路沟道里拾,刮东风往路西边拾,刮西风往路东边拾。由于他的苦干精神,加上丰富的拾粪经验,他的积肥成绩经常超过“五里净”。可是“五里净”也并不服输。他采取了另一种找粪门路:在干活人多的田头和工地附近转圈圈。前些天,他发现庄南边有许多工人修公路,便背着粪筐赶去了,在一个上午,就拾了人畜粪十五担。10月底,赶上社里卖公粮,粮站里人山人海、牛马牲口络绎不绝,赵维刚心里好不高兴,回到家里自个儿用秫秸编成两大块篱笆,扛到粮站旁,在背静地里搭了两个厕所。不几天,他的粪堆也赶过了“十里光”的粪堆了。“十里光”见“五里净”这样做效果很大,便也照样用秫秸在离庄子不远的一个水利工地上搭了两个厕所,他的粪堆又很快地赶上了“五里净”。他们一直是暗中追、明中比,谁也不肯落后。
虽然他们明比暗追,可是合作得很好。10月底的一天,“十里光”跑得离村远了些,拾的粪一人无法拉回村,要是第二天再拉,又觉不合算。“五里净”知道后,连忙主动地推着车子赶去,不到天黑,两人便一道把两大车粪全部运回庄。
就这样,“十里光”和“五里净”拾粪的事儿就在这一带传开了。
·本报记者 李祥仁 韩国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