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大办钢铁的深远意义越来越明显
鹿寨一年巨变长成炼铁新城
新建高炉投入生产以后可供广西70%铸造用铁
本报南宁25日电 去年大办钢铁获得巨大成绩的广西鹿寨,在这沸腾巨变的一年中,一跃而成为广西主要的钢铁基地之一。到改建的二号高炉和新建的三号高炉投入生产后,广西全区将有70%以上机械工业的铸造生铁来自柳州钢铁厂鹿寨分厂。
在长古岭下绮丽的洛清河畔,八十三点五立方米的三、四号高炉,屹立在金鸡园上,热风炉、除尘器、蓄水塔在高炉面前威风凛凛,巨大的煤气管、热风管游龙似的围着炉体,两座三十八立方米的一、二号高炉,高大的烟囱和远处炼焦场的焦炉群,冒着团团的青烟,喷着耀眼的火光,纵横交错的“鹿钢”铁路支线上,公路上,来往奔驰着运送矿石、焦炭、建筑材料的火车、斗车、汽车,宿舍、办公室、食堂排列在线路的两侧。这一切有谁知道这座被人称为“大跃进中的钢铁新城”,一年多以前还是光山秃岭,杂草丛生的地方呢?
大跃进、大办钢铁的1958年,广西钢铁工业才有了飞跃发展。去年7月广西第一座炼铁高炉在鹿寨建成,流出了第一炉铁水。随着大办钢铁运动的开展,决定在这里扩建成年产十万吨生铁的炼铁联合企业,土高炉培训起来的英雄们在没有机械化施工设备,技术力量缺乏的条件下,发挥敢想敢干精神,用三十七小时建成了高三十五米、直径六米的热风炉烟囱,四十小时完成一座高三十米、容水五百吨的水塔。今年8、9月间,在安装新电站过程中,采用了以“土”装“洋”的办法,提前三个月完工。
“鹿钢”建设一日千里,生产上更是日新月异,今年以来两座二十八立方米的高炉不断获得高产、优质、低耗的全面丰收,特别是8、9月以来产量猛增。11月二号高炉检修未完,一号高炉在上中旬仅用二十天的时间,就生产了六百八十四吨生铁。这个数字,等于10月份全月产量的86%。11月上中旬,生铁合格率达到90.7%;利用系数平均达到零点七九三,比10月份上升零点一二;焦比零点七一三,比10月份下降零点一;成本10月份比9月份降低40%。
在生产建设中,全厂技术力量迅速成长壮大,已有数以百计的人成为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炼铁工人。一年来为各兄弟厂培训了九百七十二名炼铁工人,先后组织了四十三人次的“高炉开炉队”到其他炼铁厂进行技术指导。


第2版()
专栏:地方报纸评论摘要

大抓矿山工作 为明年钢铁工业继续跃进作好准备
为了保证明年钢铁生产的继续跃进,我省计划装备铁矿,扩建和改建矿点,提高这些铁矿的采矿和运输的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程度,扩大采矿能力。这是发展明年钢铁生产的基本环节。
铁矿工作是钢铁生产跃进的基础。每增产一吨生铁,需要三吨矿石。我省现有的铁矿都是些小矿点,这些小矿点的特点是:手工作业,生产水平较低;一般只开发了离地面较近的表皮,或是露天开采,生产能力有限;除少数矿山以外,运输条件都不够好。为了满足钢铁生产巨大增长的要求,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装备好重点铁矿和扩建、改建矿点。
建设铁矿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按“常规”办事,等待洋设备,按部就班地办事;另一种是按插花庙铁矿的办法,土法上马,由土到洋,发动群众多快好省地建设矿山。前一种是右倾思想的表现,是一条少慢差费的道路;后一种是群众路线的办法,是高速度前进的道路。我们要建设正规化和现代化的矿山,在现在的生产和设备条件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由土到洋。插花庙铁矿的作法正体现了这个精神,是在现在的生产和设备条件下达到现代化、机械化的正确途径。按照旧的办法,建成一座像插花庙铁矿这样的铁矿,起码要三年时间,而插花庙却以十多个月的时间走完了这段路。
现在,各地正在积极为明年钢铁生产作准备工作,矿山工作更应跑在前面。因为矿山的建设过程一般是比较长的,又是地下作业,还涉及到勘探、设计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这项工作一开始就要狠狠抓紧,迅速行动,争分抢秒,以便争取时间,多产矿石多炼钢铁。
(摘自新湖南报)


第2版()
专栏:

土法上马 由土到洋 建设快 成长快
插花庙—中型铁矿一面红旗
本报讯 湖南省涟源钢铁厂插花庙铁矿跨进1960年,在11月9日提前五十二天超额完成了全年采矿二十六万吨的生产计划,矿石质量不断上升,成本下降。插花庙铁矿的基本经验是执行党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充分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土法上马,土洋结合,由土到洋,大搞技术革新,突破运输关,实现索道化、轨道化。中共湖南省委很重视他们的经验,认为推广他们的经验,对加强矿山工作,保证明年钢铁工业继续跃进有重要的作用。
自力更生速度高
插花庙铁矿是去年3月开始建设的。通常建设这样一座年产四十万吨的矿山,需要三年时间,而插花庙铁矿却在十个月内建成了。而且,边基建、边生产,从去年9月到现在,已为涟源钢铁厂生产了三十六万多吨矿砂,满足了炼铁需要。去年3月以前,这里还是荒山峻岭,没有机器设备,没有交通工具,技工只有一百多个,最初掘进全靠手锤,从数百米的山上运矿下来全凭肩挑背负。当初有人看到这些条件就断言:“矿山条件太差,根本不可能跃进。”然而,插花庙铁矿的职工自力更生,由土到洋,建成了这座矿山,赢得了高速度。
提高新工人的觉悟
矿山原计划1959年投入生产。去年8、9月,涟钢一跃再跃,给矿山提出了一项新任务,要提前在1958年供应出八万吨矿砂。矿党总支勇敢地接受了这一任务。当时,最大的问题是:新工人多,思想比较乱,技术低;掘进慢,台班效率低,到9月份,只完成进尺三千多米。在这种情况下,矿山党总支首先加强了对工人的政治思想教育。在全矿范围内开展了一个以厂为家和五大关系(个人与国家、个人与集体、民主与集中、纪律与自由、生产与生活)的教育,很快地提高了工人的思想觉悟,在这个基础上,开展了一个创造新纪录的高工效竞赛运动。结果,到年底止,开辟了五十七个窿道,超额二千米完成了全年的掘进计划,超额二千吨完成了全年的矿砂任务。还建成了一座年产四十万吨的破碎场。
土洋结合 大闹技术革新
最初,设备材料的供应很紧张。全矿只有一台柴油压风机,一台电动压风机,矿山又地处高山峻岭,仅有一条公路和外面相通。在这种条件下,插花庙铁矿的职工,按照党所指示的方针,土法上马,自力更生,大搞“小、土、群”。窿道没有通风设备,就利用自然通风和木制鼓风机;没有风管,就用竹篾油布作风管;井下照明没有洋电灯,就自制土电灯;斜井提升没有卷扬机,就自制土卷扬机;没有钢轨,就以木轨代替。他们大胆打破了许多陈规,创造了三十多种土的和土洋结合的机械设备和部件。一连串土机械的试制成功,解决了职工思想上两个问题:第一是深刻体会到党提出的自力更生的方针的正确;第二是大大解放了思想,大胆搞了许多自己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东西。
实现索道化 轨道化
矿砂高产关突破以后,运输关就突出了。当时,全矿五千多个工人,有一大半是搞运输的,但山上的矿砂却仍堆积如山,破碎场吃不饱,高炉有断粮的危险。
党总支及时提出了“高山索道化、平地车子化”的号召。总支书记与索道组的工人蒋炎成等商量,将原来运输效率很低的索道,仿照火车制动闸的原理,搞了一个刹车装置,由于控制灵便,索道每次的运载量由过去的六至八筐增加到二十二筐,台班效率由过去的八吨提高到九十三吨。
不久,又实行了平地车子化,十三天时间,修起了二千一百八十七米木轨道,实现“消灭扁担挑”的诺言。运输工人却减了一千四百多人,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大大减轻。
矿山还培养了大批技术工人。现在全矿已拥有一支七百多人的强大的技术工人队伍。他们采取现场教学和上课相结合的办法,新工人先做地面运输,熟悉情况,然后进窿道干活;同时,登记三匠(木、锯、竹)作为最先训练的技工的骨干;因老技工少,就用一师多徒、师兄帮师弟的办法分批训练。学到基本技术以后,就大胆让徒工单独操作。
向机械化 现代化迈进
今后,这座矿山将以更快的速度继续跃进。目前,正动工兴建一座完全机械化的竖井,还将兴建斜井和平窿,建成以后,设计生产能力就要从现在的四十万吨提高到六十万吨。明年,采矿要完全实现机械化,窿内和到破碎场将采用部分电机车运输;破碎场将增添十六部鄂式破碎机,使破碎能力由现在的四十万吨达到六十万吨。适应这一需要,由田湖到黄泥塘(涟钢)的铁道将铺成双轨。这样,这座矿山将生产更多更好的矿砂供应涟源钢铁厂的需要。(附图片)
山东莱芜县赵庄铁矿已提前七十七天超额完成采矿计划的212%,有力地支援了全省钢铁工业的发展。这是工人们在进行选矿。 新华社记者 李成美摄


第2版()
专栏:

鹿寨光芒永射
王朴
去年大跃进中以大办钢铁著名的广西鹿寨县出现了一个小型的钢铁厂。像遍布全国的几百个小型钢铁厂一样,柳州钢铁厂鹿寨分厂是全民大办钢铁的产儿。十四个月以前,当鹿寨、柳江、融安、大苗山和石龙等县各族农民,带着镐头、扁担、斧子、大刀来到峰峦叠翠的洛清河畔的时候,那里仍然是杂草丛生的荒野。现在呢,一座小型的“钢铁新城”平地起,有了一定现代技术装备的小高炉奔流着铁水,火车、汽车在山谷里奔跑,山脚下房屋成排。这座新城生产的生铁,在全部高炉投入生产后,将满足广西全区70%以上机械工业铸造用铁的需要。在那里,自然面貌起了多么大的变化啊!
去年是“小土群”,现在是“小洋群”。不但是鹿寨分厂跟去年不一个样儿,全国其他几百个小型钢铁厂也都跟去年的不一个样儿了。去年鹿寨大办钢铁有没有缺点呢?有的,质量合格率不太高,成本比较高。然而去年不仅是土炉子,没有焦炭、没有粉碎机碎矿石,而且工人和干部都是生手,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有什么可奇怪的呢?这些缺点完全是一种暂时的现象。随着技术条件的改变,随着工人和干部的成长,这些缺点不是正在迅速克服吗?现在不是低产变成了高产、低质变成了优质、高成本变成了低成本吗?
有人说:“既有今日,何必当初?”认为“小土群”变为“小洋群”,就是“小土群”搞错了。我们说,“小土群”变为“小洋群”,是事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结果。“小土群”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人民的伟大创造。去年的“小土群”,揭开了人们对办工业的“神秘”的帷幕,几千万人上山,在过去被认为没有铁、没有煤的地方,找到了铁和煤,给“小洋群”的“定点”创造了条件。“小土群”给“小洋群”造就了人才。现在管理小型钢铁厂的绝大部分干部,掌握洋技术的绝大部分工人,都是在去年“小土群”的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小土群”还给“小洋群”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拿鹿寨分厂来讲,去年用土高炉炼出来的铁,运到上海炼成钢,变成材,然后才变成“小洋群”的整套技术装备的。鹿寨走这条发展的道路,其他许多原来手无寸铁的地方,也莫不是从这条道路走过来的。所以,没有去年的“土”,就不会迅速有今年的“洋”。饮水思源,根本不是什么“既有今日,何必当初”,而是“所以有今日,只因有当初。”
去年的大跃进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去年鹿寨大办钢铁,宣告了广西不能炼钢铁的历史的结束,加速了广西工业发展的进程,为广西增加了光荣。广西各族人民永远为去年大办钢铁中所表现的敢想敢干精神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而感到自豪,全国人民也永远为去年大办钢铁中所表现的敢想敢干精神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而感到自豪。鹿寨的光芒永射,群众运动的光芒永射。我们今后将继续发扬敢想敢干的大无畏精神,根据情况,因地制宜大办各行各业的小土群、小洋群、中洋群、大洋群,协力前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车轮就可以不断地高速度前进了!


第2版()
专栏:

巨犁出世
“东方红”配上三铧犁一小时耕地六、七亩
据新华社郑州25日电 跟“东方红”牌拖拉机配套深耕的三铧犁,最近在河南省地方国营商丘机械厂试制成功,正在准备成批生产。
这种深耕三铧犁也是社会主义大协作的产物。它是由济南农具厂和黑龙江通用机械厂,根据我国农业深耕要求的实际情况,参照外国犁型的优点而设计的。
这种深耕三铧犁试制成功以后,农业机械部、河南省机械工业局、省农林厅、省农业科学院、开封专区重工业局,以及济南农具厂、黑龙江通用机械厂等有关单位,都派代表到现场参加了鉴定。鉴定认为:这种犁的结构牢固,耕作性能良好,适宜在平坦地带使用。它能深耕四十厘米左右,而且翻土均匀,犁后没有夹生现象,沟壁整洁,沟底平坦。这种犁同“东方红”拖拉机配套,每小时能耕六、七亩地。


第2版()
专栏:跃进小镜头

深夜锣鼓声
不久以前,我们这里的夜班工人们展开了一场“夜战”。汽包车间的刘春圃小组最先向“指挥部”报捷,第一面红旗被他们夺去了。这一消息使得本来遥遥领先的张义名小组的工人着急了,他们加工的两根炉心子原来早就能提前完工的,就怪空气压缩机的电滚子温度突然上升。为了爱惜机器,工人们还是等机器降温后再干,他们是第二面红旗的赢得者。为了趁早夺取第三面红旗,负责修炉口的杨忠勇小组的工人,把原来的一次烧二块炉口改作一次烧十块、烧二十块,果然新操作法赢得了时间,原订一点钟完成的任务,提前完成了,质量也非常好……
“夜战”方酣时,是谁提了两桶茶水来?大家一看,原来是党委刘书记,这位工人们敬爱的书记在战争年代里失去了一只胳膊和一只眼睛。但他还是到生产最紧张的地方去。工人们感动地从他手里接过了茶水。
锣鼓,敲着、敲着;指标,升高,再升高。到了午夜一点,车间调度员宣布,“夜战”六小时完成了产值一万二千元,比以往最高的产值还翻了一番!
北京锅炉厂 秋云(附图片)
(苗地插画)


第2版()
专栏:工人的建议

把不用的滚珠轴承支援农村
我是一个机械工人,经常和机床上的滚珠轴承“打交道”。我厂有些机床因为转速高,对滚珠的要求也严格,因此凡是有杂声、或是外壳有条缝的滚珠轴承,都要换掉。换下来后,往往就扔在废品科里“睡觉”。同时,我还听说有的工厂因为需用钢珠,不惜把一些不合规格的轴承敲碎。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我想,目前我们的农村有些地方用的是土设备和笨重的运输工具,这些滚珠轴承,对他们都有很大的用处。因此建议有关部门组织城市各个工厂将不太合乎自己需要的滚珠轴承拿出来,支援农村。
杭州汽轮机厂工人 林振华


第2版()
专栏:意见簿

别忘了“好”和“省”
江苏省苏州红叶造纸厂最近生产的黄板纸质量很差,水分很重。我们买回来非要经过晒干压平才能使用。另外,这个工厂为了追求产量和产值,只愿意生产较厚的十二号黄板纸,不愿意生产较薄的八号、十号黄板纸。我们制盒厂大量需要的八号黄板纸做纸盒,往往因为这个工厂不供应,只得采用十二号的。我们统计了一下,十二号纸每吨三千张,八号纸每吨四千四百多张,如果这个工厂能供应给我们八号纸,那我们就可多做很多盒子,满足包装需要。
我们曾经向有关部门提过,可是一直未见采纳。我们认为红叶造纸厂这种做法是不符合增产节约精神的。
上海派林纸盒厂 吴天中


第2版()
专栏:来信

“工商还分什么家!”
星火棉织厂供销科办公室里响起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主人刚出去,只有纺织品采购站来的加工员王其昌坐在那里。他代替主人接了电话。正巧打电话的人是车间的熟人老许,他们要到纺织品站去领五件纱,但厂里的车子帮助大同染织厂运货去了,车间人少,要求厂部马上派人支援。老王一边听着,一边想:“星火厂这个月任务紧,我这个加工员下厂来不能光是伸手要货?……”他等老许话一落音,就毅然答应:“好,马上派人来协助你们。”车间老许听说是厂里派老王来协助拖纱,有点不相信,老王说“工商还分什么家!”
小板车从纺织品采购站汉中门仓库出来的时候,上面码的是五件纱。过去三人一次顶多拖四件纱,现在一车载五件纱,真是打破了工人拖车的历史纪录。
当王其昌同志和大家把纱拖到“星火”浆纱车间的时候,听到车间传出来有节奏的织布机声,额头上虽然汗珠直淌,心里头却是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快乐。
南京 柳菁


第2版()
专栏:

这样开始的一场竞赛
本报记者 曹葆铭
工业安装一队的饭堂门前贴出了一张战表:龚友民电焊组决心在炼钢工地开展的对手赛中超过厉焕波组!这个组向那个组挑战,本是桩平常事儿。但是,这张战表却引得人们在饭堂、宿舍里议论不休。
大家兴趣这样大的原因是:厉焕波组是武钢最著名的红旗电焊组,他们在一号高炉建设中获得“共产主义小组”的称号以后,始终是哪里艰苦就到哪里去,处处战胜困难,不断创造新成就。武汉市每次举行先进生产者大会,都少不了他们;北京召开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也有他们参加。龚友民这个组呢?除他本人二十六岁,是个六级工以外,全都是二十岁上下的三、四级工。他们今年3月初上二号高炉,便因为技术低,经验差,成了“最弱的一环”,全亏厉焕波组及时帮了他们一把,才没有影响整个建设进度。现在,时隔半年,这“最弱的一环”竟要超过最先进的小组!他们用什么去超过呢?
事情得从头说起。
援助
在3月安装二号高炉的战斗中,龚友民组才开始焊接质量要求特别严格的高炉(包括热风炉)炉体。在这以前,他们焊的都是楼梯栏杆、料仓漏斗等一些附属工程。他们刚考取“高炉电焊工合格证”不久,正碰上安装三座四十米高的大热风炉的战役,当时,是轮不到他们这些新手上阵的。亏得刚从北京开会回来的厉焕波提了个建议:“一个组建不起一座武钢!这次让新手上去锻炼锻炼,我们去干零星杂活。”小伙子们兴奋得一夜没有睡好,决心美美地大干一番。
但是,他们一上去就遇到了困难。早晨七点多钟,他们将十台焊机拉上一号热风炉时,副组长雷孝全(龚友民出差了)还在盘算:“前两个组一共焊了三圈,我们最少也要焊它一圈半。”谁知到了中午,他们还没焊好半圈,吊装工便将两圈十二米直径、六米高的大炉壳安上二号、三号热风炉了。巨大的塔式吊机已将一圈炉壳钩好,只是因为他们没有焊完,不能往上吊装。顿时急得董队长连忙上去了解情况,宣传组也送上去一张“关键报”:“吊装速度快如飞,电焊也应紧跟随,焊工同志加油焊,快装快焊比翼飞!”这时,尽管雷孝全他们个个干劲冲天,可就是缺乏经验,怎么也焊不快。七天安好三座炉体的计划,眼看着就要耽误在他们手里!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厉焕波领着三个工人来支援了。他上得热风炉,听说电焊最快四个小时焊一圈,而吊装四个多小时安了两圈,便自言自语地说:“得另想办法才行。”转身找董队长研究去了。
人家红旗小组真是名不虚传,厉焕波同董队长回到脚手架上来,便提出了“四边点焊”的建议,立即拉去四台焊机,在二号炉上进行试验。庞大的炉壳一对正中心线,四名焊工便在四角上唰唰唰焊上焊条。塔式吊机的大扒杆在空中左右摆动,也不能将炉壳拉动半分。这样,就改变了必须焊好下一圈才能吊装上一圈的程序,炉壳可以不断地往上吊装!
第二天,厉焕波又把全组工人开上热风炉来,一个跟一个,对雷孝全他们进行具体帮助。新手们有些胆怯,将电流开得很小,既焊的慢,质量也不理想。他们便帮助将电流调大。新手们不会组织劳动力,焊完一段就歇下来让风铲工铲焊渣,一班焊不了八小时活。他们便帮助组织流水作业,电焊和风铲同时工作,不让浪费一分一秒时间。有的还亲自焊上一段,不仅焊肉饱满很牢实,而且焊的一波压一波,像鱼鳞似的,非常美观,然后再让新手照样操作……雷孝全他们当时感动极了,一下班就回宿舍开会总结经验,重新组织工作。结果,他们采用厉焕波组的经验,一班就焊了两圈炉壳,达到全队的先进水平。三座热风炉也用四天十九小时安装完毕,超过一号高炉的速度一点八倍。
从此,他们也就以厉焕波组为榜样,“学焕波,赶焕波”。
学习
厉焕波组最大的特点,在于他们劳动不计报酬,工作不讲条件,不惧困难,不避艰苦,共产主义风格高。龚友民组去支援烧结厂工程时,也订出了个“四干”条件:啥时需要啥时干;哪里艰苦哪里干;刮风下雨想法干;不是本行也要干。
那时候,巨大的烧结厂正在实行建筑与安装并进和多层交叉平行流水作业,施工非常紧张。土建工人刚筑起平台,连墙壁、屋顶都没有,安装工人马上就进场工作。从四十多米高的房上往下排,有八层在同时施工。许多任务头天晚上才派下来,第二天早晨就要交工。
他们刚去不久,铆工组长沙也发便找他们:“一米六的烟筒,还有三十四圈没焊好,明天早晨就要安装,你们今天夜里去突击一下。”雷孝全马上说:“行呀,我们拉两台焊机上去。”沙也发计算了一下:“三十四圈焊缝将近二百米,一个台班焊二十来米,两台焊机怎能在十六小时里焊完?”有些不相信。龚友民当时便叫陈德华、萧也富带着一包四十公斤重的焊条上去。两个小伙子看了看烟筒情况,便研究开了:“能不能用双手多条焊接法?”“行呀,试一试。”两人立即左手拿焊条,右手持焊把,开大电流,只见弧光闪闪,焊接速度大大加快。天快明时,龚友民又赶上去帮了他们一阵。
早晨七点多钟,三人坐在平台上休息。二十一岁的陈德华见沙也发正向这里走来,便点着火,装做还在焊接的样子。忠厚的沙也发一见弧光,老远就喊开了:“还没焊完?可要影响安装了。”但是当他上去仔细一看,全都焊得妥妥贴贴的时候,顿时就激动得跟他们一一握手,又马上在烟筒上贴出表扬的大字报:“龚友民组不简单,干劲冲破九重天,一夜烧焊二百米,两天工作一夜完!”
一个风雨之夜,管工组长苏文俭交来一个临时任务:全厂上下水管的一百零五个管口,必须在今夜全部焊好,明天早晨八点试压。雷孝全当时也吃了一惊:这些管口分布在四十多米高的厂房上下,电灯很少,还没有脚手架,怎么能在一夜焊完?苏文俭说:“是不是搞临时活动梯?”“行呀,我们把安全带挂好些。”“照明怎么办呢?”雷孝全说:“我们有个新办法,电焊把钳上自带电灯。”全组立即在工地上开会,决定大干一夜,完成紧急任务。
入夜,阮明礼去悬空二十多米高的三根管道上工作,雨水淋得他戴上面罩就啥也看不清,他就干脆卸下面罩,一手拿着黑色玻璃片,一手掌着电焊把钳,再用身体挡住风雨,他们这样干了一个通宵,上下水管第二天就按时试压了。质量也达到优等。工段立即敲锣打鼓给他们送来喜报。
公司第二季评奖,给了他们一面奖旗,称他们做:“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小组”。
敢超不敢超?
炼钢工地的二十八项工程都在同时施工。到处是钢柱林立、铁管纵横,到处需要焊接。从高炉转来这里的厉焕波组,这时依然干得挺出色。
龚友民组调到炼钢工地,负责焊二号沉渣室。龚友民就在组里提出:“这次工地开展对手赛,咱们应该想办法超过厉焕波组的纪录。”话刚出口,小伙子们便兴奋地争论起来。有的说:“我们马上把战表贴出去,保证超过他们!”有的说:“这样不好。全公司就数他们队的电焊力量强。大家都只提学焕波,赶焕波,没有提超焕波的,我们敢提?”究竟敢超不敢超?大家都拿不定主意。雷孝全去问党总支何书记,何书记当时就说:“敢超呀,怎么不敢超?超过先进,并不是打倒先进,而是为了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旁边的团支部书记马上就提笔在他们的挑战书上加了三字:“超焕波!”
挑战书一张贴出去,他们自己倒紧张起来了。他们连忙在宿舍开会,决定在组内开展班与班、人与人的对手赛,保证超过组里的跃进指标。雷孝全头天上班,发现电流加大,焊条烧红后,焊药容易脱落,焊接效率降低。他想法改为焊条一红就立即换新焊条,等红焊条冷却后,再换上使用。这样,焊条并不浪费,却焊得又快又好。他一个班就焊了三十二米。全组马上推广这项经验,陈德华在当天夜里就达到三十六米,与著名的厉焕波组并驾齐驱,在炼钢工地轰动一时。
两个奇迹
从来没有遇到对手的厉焕波红旗小组,这时不觉紧张起来,便提前将今年5月进场的女徒工乔振兰送去考高炉电焊工。工人都很清楚,高炉电焊的技术要求特别严。不仅要会一般的平焊,还要会横焊、立焊、仰焊。焊接四十米毛厚的钢板,必须在质量上保证:钢板拉断,焊缝不断;折叠一百八十度,焊缝不裂。要达到这样高的技术水平,过去必须经过五年操作锻炼。但是,这个新从农村来的十九岁的姑娘,在他们精心培养下,只经过四个半月的学习,就以优等成绩考取了“高炉电焊工合格证”,成为一件罕见的奇迹!
龚友民组可以创造什么样的奇迹,同厉焕波组比赛呢?他们正在研究这个问题,金属结构厂打来电话,要他们立即派人去焊接钢水罐。雷孝全立即领着六个工人赶去。
他去的那天晚上,见苏联专家组长巴杜洛夫同志和几个专家正在观看钢水罐。这家伙有五米高、四米四的直径,立在地上就快顶着梁上的行车。厂里的生产科副科长向他说:“伙计,好好干呀!专家刚才讲了,钢水罐从来都是铆接的。焊接的钢水罐,在鞍钢有个二百吨的。我们这个却有二百七十吨,干好了就是一大奇迹!”
的确,别看它是个钢水罐,光是焊接两圈钢箍,就要用一吨焊条。雷孝全看着这庞然大物,便想到设计上规定由十台焊机立着焊钢箍,先焊上半箍,再翻个个儿焊下半箍。这家伙快跟行车一般高,翻个个儿可不简单,稍不注意就会将罐口撞坏。他想了想,就建议将钢水罐放平躺着,焊机分在两边对称焊。这样,钢水罐能滚动,翻身容易,对称焊的质量也好些。厂里开了几次技术会议,采纳了他的建议。这样,他们四天就将两圈钢箍焊好,经过光学检验和超声波检验,质量都评为优等。
钢水罐出厂的头天晚上,电影制片厂邀请专家组长巴杜洛夫前来拍摄“伟大的友谊”影片的镜头。巴杜洛夫问雷孝全:“你们来了几个人?都是几级工?”雷孝全回答说:“来了七个人,都是三级、四级。”这个在苏联得过五次勋章的技术权威,翘起拇指说:“好得很!”
现在,这两个组已经完成炼钢工程的焊接任务,分头奔赴新的工地。不过,他们的竞赛才刚开始,并没有结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