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奋战五个月 黄金遍田野”
越南北方广大地区晚稻大丰收
清化省弘江乡农业大发展实现了向全国提出的挑战计划
本报综合报道 据新华社讯:越南北方晚稻空前大丰收的喜报纷纷传来。
在“奋战五个月,黄金遍田野”的口号下,广大农民正在喜气洋洋地全面挥镰收割。目前,属于山区的高平、安沛、老街、谅山、宣光、广平、河静、宜安等省的晚稻已经收割了一半或三分之二左右。
大部分地区今年晚稻长得比过去任何一年都好。谅山省许多县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二千七百公斤,比本省年成最好的去年增产二百公斤。河静省大部分田地都是盐碱地,产量一向很低,但今年预计每公顷收获量将比去年同期增加五百到六百公斤。这个省的干禄县新禄乡去年晚稻平均每公顷产量是一千七百公斤,今年每公顷产量增加了九百公斤。曾经向全北越各乡倡议进行竞赛的清化省弘江乡平均每公顷收获干谷四千一百到四千五百公斤。
越南北方各农业社在晚稻收获中显示了优越性。从初割的情况可以看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晚稻每公顷产量都在三千公斤到五千公斤左右,一般至少也比往年增产10%。谅山省一百一十四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大部分稻田每公顷产量都在三千公斤左右。其中北山县琼山乡两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高地田,往年每公顷只收成一千七百公斤,今年由于肥多水足,平均每公顷收获量达到三千一百公斤,比去年增产82%。
在红河中游和平原地区,产量也都比往年大大提高。建安省建瑞县明进农业社收割了十三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四千公斤,其中有三公顷平均每公顷收获近五千公斤。义安省英山县华富农业社位于容易旱的地方,但因今年水利工作做得好,已经收割的部分,单位面积产量都比去年翻一番。太平省舒池县和平农业社全部密植田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了四千三百公斤。
在收割前,各农业社和变工组都制订了收割工作计划,并且合理地安排了劳动力和充分准备了收割用具和运输工具。各供销社也及时供应了农具。
南定、清化、富寿等省许多农业社制造了上千辆简易车子,不仅节省了人力,而且提高了收割工作的速度。广平省往年在收割期间都因遭到洪水的侵袭而受到不少的损失,今年这个省准备了上千只木船投入抢运工作。因此,尽管今年遇到了特大洪水,仍然又快又好地完成了收割任务。
目前,全北方有一万多个农业社正在欢庆丰收声中准备做好建社后第一次晚稻收成的分配工作。
本报河内19日电 据此间报纸今天报道,在今年晚造生产竞赛中向全北越各乡提出挑战的清化省弘江乡,晚造获得空前大丰收。现全乡晚稻收割工作已经结束,据初步合算,每公顷产量达三点六吨到四吨干谷。
这个乡今年晚稻取得空前大丰收的原因,是由于全乡农民在党的领导下普遍采用了深耕细作、适当密植、多施肥等先进耕作技术的结果,是由于全乡农民大战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取得胜利的结果。在今年晚造生产中,除了一些单干户之外,其他全部耕地都采用了密植的耕作方法。其中有十一个农业社还采用了行、株距二十乘十、十五乘十五或十七乘十七的先进密植方法插秧。
今年晚造全乡所施的厩肥、塘泥、绿肥等各种肥料很多,平均每分地施肥五十四挑。
这个乡的稻田,在今年晚稻生产开始插秧和稻子接近黄熟时,都曾经遭受到严重的旱灾威胁。在将要开镰收割的时候,又发生病虫害,但在全乡人民的大力抗旱和抢收下,保证了晚稻的大丰收。
由于今年晚稻的丰收,全乡的三分之二贫农户的收入都比去年晚造增加稻谷一百五十公斤到二百公斤。下中农一般都增加收入或者保持了收成最好的1958年晚稻的数量。这个乡在晚造生产中,由于贯彻了关于晚造全面生产的方针,玉米生产也超过原订计划,饲养业也比以前有所发展,今年,全乡养了三百七十八头牛犊,比去年增加十九头。养鸡两万两千只,比去年增加一千五百只,有些户养鸡达到五、六十只,平均每两户养了三头猪。
今年弘江乡的晚稻大丰收,进一步显示了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因而这个乡的尚未参加农业社的农民都纷纷要求入社,大大地促进了农业社的巩固和发展。晚造生产刚开始的时候,全乡参加农业社的农户只占农户总数的50%,但是现在全乡基本上完成了初级农业合作化,参加农业社的农户占全乡农户总数的91.64%。
此外,在今年晚造生产中和弘江乡展开竞赛的越南北方二百四十一个乡,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因此大部分晚稻的收成比往年好。


第5版()
专栏:

蒙古手工业合作社举行代表大会
 决定提前完成三年计划
目前手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五分之一
本报综合报道 蒙古手工业合作社第五次代表大会于16日至18日在乌兰巴托举行。
蒙古手工业合作社中央理事会主席德木其格在代表大会上作了报告。他指出,1958年蒙古的手工业生产总值比1954年增加了91.4%,目前全国手工业产品的产值占蒙古工业总产值的20%以上。
德木其格在报告中指出,自从在1954年召开手工业合作社第四次代表大会以来,手工业合作社每年以103%—114%的成绩完成总产值和商品生产计划,生产量每年平均增加13.4%。在这期间,手工业合作社的组织也不断扩大。
大会在给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和部长会议的致敬电中提出:手工业合作社决定提前七十天完成三年计划(1958—1960)的生产任务,并提高劳动生产率17%,降低生产成本12.6%,积累资金三千六百多万图格里克(蒙币)。
大会还决定继续增加人民日用品的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到1965年产品产量将增加40%。
蒙古大人民呼拉尔主席团主席桑布在闭幕式上讲了话。他指出,作为蒙古重要经济部门之一的手工业合作社,对蒙古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要求职工们进一步发挥生产积极性,很好的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在闭幕会上选出了中央理事会的负责人。中央理事会选举德木其格为主席。(附图片)
蒙古手工业工人在生产精美的地毯


第5版()
专栏:

米高扬同墨西哥总统会谈
新华社20日讯 塔斯社墨西哥20日讯:昨天,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米高扬在墨西哥首都中央大街的独立纪念碑前献了花圈。
献花圈后,米高扬在贵宾留言薄上题了词。他写道:“我很荣幸地代表苏联人民向在争取自由和独立的斗争中的民族英雄致深深的敬意。”
随后,米高扬一行拜访了工商部长劳尔·萨利纳斯,并同他进行了热烈友好的谈话。
当天,米高扬还同随行人员到总统府正式拜会了墨西哥总统马特奥斯,并同他进行了友好的会谈,会谈时苏联大使巴兹金和墨西哥外交部长特略也在座。
当米高扬从总统会客厅里出来时,有许多记者围着他提问题,米高扬回答说,他同总统谈话时谈到了苏联同墨西哥的关系问题,也谈到了双方感到兴趣的国际问题。
米高扬说,至于说到我访问墨西哥的情况,我可以说一切都很好。你们的人民很和霭可亲,我到处都看到亲切愉快的微笑。这一切说明,墨西哥人民对我们的态度很好。
有一个记者问到国家领导人的会晤对加强世界和平的意义,米高扬着重说,这样的会晤是加强和平的主要手段之一。为了使人民摆脱战争恐怖,需要各级人士进行接触。
米高扬从总统府出来后就到墨西哥国会大厦去同墨西哥参议员会晤。


第5版()
专栏:

几内亚总统到莫斯科访问
新华社莫斯科19日电 几内亚共和国总统塞古·杜尔今天搭飞机到达莫斯科进行访问。
前往机场欢迎的有: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和科兹洛夫以及苏联政府其他负责人。
到机场上欢迎的还有几内亚驻苏联大使贡特·塞杜和其他国家的使节。
随同杜尔总统前来的有:杜尔夫人、国民议会议长迪阿洛·塞福拉耶、内政和公安部长福代巴·凯塔。
伏罗希洛夫在机场上致欢迎词。他说,苏联人民欢迎勇敢和坚决地结束了殖民地依附地位,并且正在沿着独立发展的道路前进的几内亚人民的代表。我们相信,你们在苏联的访问将发现忠实的友谊;你的访问将是有益的和愉快的。
伏罗希洛夫指出,苏联珍视其他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胜利斗争。
杜尔总统致答词说,几内亚人民珍视友谊和苏联同几内亚共和国之间的关系。他说,我们珍视你们给予我国的道义上、物质上和外交上的支持。
杜尔说,非洲充满决心要彻底消灭殖民主义制度,并加强同一切国家的友好关系。我们不仅要加强我们的独立,而且要为解放整个非洲大陆而斗争。


第5版()
专栏:

我国歌唱家郑兴丽
为澳大利亚工人演唱
新华社19日讯 悉尼消息:澳大利亚悉尼码头工人今天满满地拥挤在他们的工会大厅里,欣赏中国歌唱家郑兴丽的演唱和印度舞蹈家印德拉尼·拉赫曼的表演。这两位艺术家是到悉尼参加澳大利亚、新西兰国际合作和裁军会议的。
码头工人们在午饭时分从悉尼港口的各个部分赶去参加音乐会。
郑兴丽向澳大利亚工人们说,她带来了中国工人的问候。


第5版()
专栏:

向罗马尼亚人民介绍我国十年建设成就
普罗什蒂市举行我国图片展览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20日电 “中国十年建设成就图片展览会”19日在罗马尼亚著名的石油城普罗什蒂开幕。
普罗什蒂市人民会议执行委员会副主席弗拉德斯库在开幕式上讲话,热烈赞扬了我国1958年大跃进和今年继续跃进的成就。
我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临时代办王鲁明也出席了开幕式。


第5版()
专栏:

我乒乓球队乙队首次在英比赛
七比一胜英格兰队
新华社伦敦19日电 中国乒乓球队乙队今天在伦敦附近的斯劳市以七比一的压倒优势,大胜英格兰乒乓球队。
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是第一次到英国访问。在访问的第一场比赛中,十七岁的李富荣和十八岁的庄则栋分别击败了英国第一号选手麦雷特和第四号选手、今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参加者哈里森,获得男子四盘单打和一盘双打的全部胜利。他们每一盘都以二比零获胜。
中国女子单打冠军、十九岁的胡克明以二比一战胜了今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参加者摩蒂默,并且在女子双打中同池惠芳一起击败了摩蒂默和伯尔德。
英格兰队取得的唯一的一盘胜利是伯尔德在女子单打中以二比零胜池惠芳。
英格兰队上场的四名男、女选手都是经验丰富的好手,他们采用了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防守战术,但是在年轻中国选手勇猛的攻势下,显得疲于应付。所有的中国选手都采用了变化多端的发球,使对手们一开始就很狼狈。中国选手一有机会就进攻,牢牢地掌握着主动权。
最精采的一盘比赛是李富荣对哈里森。哈里森打得稳健、防守严密,他把球削得又低又转,常常伺机用反手回击。可是,李富荣进攻得迅速,准确,机智,拉对方两角配合着放短球,使哈里森左右前后来回奔跑,陷入被动而失败。
这次乒乓球赛是在离伦敦三十多公里的斯劳市举行的。比赛的全部入场参观券早在中国队到达之前就售完了。
比赛前斯劳市副市长致欢迎词,中国队领队、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杜前致答词说,中国乒乓球队的访问将有助于加强中国和英国乒乓球运动员之间的友谊。
中国驻英国代办宦乡出席观看了这场球赛。
中国乒乓球队是应英格兰乒乓球协会的邀请到英国访问的。他们将在英国各城市比赛六场。
今天各盘比赛的详细比分如下:
男子单打:
李富荣胜麦雷特二十一比八,二十一比十二。
庄则栋胜哈里森二十一比十三,二十三比二十一。
庄则栋胜麦雷特二十一比十九,二十一比十。
李富荣胜哈里森二十一比十六,二十一比十四。
男子双打:李富荣和庄则栋胜哈里森和麦雷特二十二比二十,二十一比十八。
女子单打:胡克明胜摩蒂默二十一比十八,十比二十一,二十一比十四。
伯尔德胜池惠芳二十一比十二,二十一比十九。
女子双打:胡克明和池惠芳胜摩蒂默和伯尔德二十一比十二,十七比二十一,二十一比十六。


第5版()
专栏:

印度一些报纸表示欢迎周总理建议
希望中印通过谈判解决边界问题
但又认为谈判应以印度片面意见为基础
新华社20日讯 新德里消息:印度有些报纸对周总理11月7日给尼赫鲁总理的信表示不同程度的欢迎,希望中印两国通过谈判解决边界纠纷,同时又认为谈判须在印度关于中印边界的片面意见的基础上进行。
11月11日的“国民先驱报”说,周恩来总理的信“值得仔细研究。”报纸说:“在现阶段,不能够对周恩来争取同印度友好的愿望的诚意有所怀疑,而且必须重视他急于不让印中友谊受到破坏的愿望。”
报纸说:“印度政府和人民也抱着周恩来所表示的那种希望:为了我们两国十亿多人民的伟大的悠久的友谊,中印两国政府将共同努力求得迅速的解决。”它说:“印度将抱着同样友好的态度。”它又说,“作出适当的让步并不等于姑息。”
报纸说,周恩来总理关于非军事化的建议“是值得考虑的,因为它反映了周恩来的看法,即目前最重要的责任在于迅速地和毫不迟疑地采取有效步骤,以认真改善两国之间的不安局势。”但是这家报纸坚持以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和所谓中国“侵入了拉达克地区”为论据,反对周总理提出的中印双方军队自目前实际控制的边界线各撤退二十公里的建议,虽然它也承认这种作法“在历史上经常证明是有用的,这种作法本身是不能加以反对的。”
同一天的“光荣报”的社论说,周恩来总理的建议“使边界争端问题进入了完全新的阶段。如果他所采取的步骤是真诚和认真的,那么,印度政府有义务在认真和充分地考虑他的建议以后再答复他。”
这家报纸认为,目前的局势有两个方面: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如果从军事角度考虑,认为周恩来的建议是行不通的,那将是一件不幸的事情……周恩来在他的信中已经尽了他最大的力量来争取使问题不会恶化,不会变糟。信上还谈到中印之间的悠久的友谊。”
这家报纸说,中国的论点是,“如果印度政府甚至在对朗久提出主权要求以后还能建议双方把军队撤走,直到问题得到解决,那就不应该反对接受中国关于整条边界的类似的建议。这也就是说,如果印度曾经采取这种步骤来和平地解决有关朗久的局部争端,那么,为什么中国不应该采取这种步骤来和平地解决整个边界争端……印度政府要拒绝撤军建议是不会像某些人所想的那么容易的。印度政府自己确立了这个原则;现在中国参照着这个原则,要求在二千五百英里长的整条边界上实行这个原则。”
这家报纸说,周恩来总理“把他的建议建立在吸引人的潘查希拉原则、睦邻关系和印中传统友谊的基础上,并且要求举行谈判。如果尼赫鲁拒绝这些建议,他就会是自己谴责自己的建议是毫无意义的。”
这家报纸说,对印度政府来说,这是一个困难的局面;它并且说,“如果印度政府在被国内某一部分舆论吓跑以后就避不采取正确的立场,那将是不适当的。”
这家报纸同时也为印度政府辩护。
同一天的孟加拉文报纸“划时代报”在社论中说,“经过这么许多日子以后,关闭着的大门打开了,这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毫无疑问,中国总理的建议是非常重要的,值得印度政府给予彻底和仔细的考虑”。
这家报纸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同“国民先驱报”持有同样的立场,硬说“中国人从来没有到过他们最近所侵入随即占领的地区。”但是,这家报纸也承认“中国总理的建议非常重要,因此拒绝这个建议就很难令人认为是外交上机智的行为。”
“领袖报”说周恩来总理的信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文件”。报纸说:“要是说周恩来的信是令人失望的,那是错误的和不公正的。我们对周恩来的信的反应并不是感到失望。恰恰相反,我们的反应是感到有了希望。这封信助长了人们的这种希望:这个大问题将来不会进一步扩大。”但是,这家报纸又要求印度保持它目前的强硬态度,迫使中国修改它的态度。
“团结报”在11日的社论中一方面说要“冷静地考虑这些建议”,一方面又反对接受建议。这家报纸自相矛盾的逻辑是:“如果仅仅因为这些建议来自中国或者因为印度共产党支持这些建议就拒绝周恩来在他新近的来信中所提出的建议,那是完全错误的。如果仅仅因为他采取了柔和的态度就接受这些建议,那也是错误的。”


第5版()
专栏:

印度反动政党头子充当反华急先锋
百般阻挠中印谈判边界问题
新华社20日讯 新德里消息:一向充当反华急先锋的印度反动政党的头子,现在又百般阻挠中印两国政府就两国的边界问题举行会谈。
亲美、反共的印度人民社会党主席梅达11日在孟买叫嚷,反对印度同中国谈判边界问题。他说,他不希望印度总理“同中国人一起坐在会议桌边举行会谈”。他还说,边境上所发生的事情不是即将消逝的,并说没有可能取得解决。他甚至说,人民中国的历史使他倾向于认为,中印边界问题不会很快解决。
人民社会党喀拉拉邦委员会利用这个邦即将举行期中选举这一机会,发表所谓“竞选宣言”,诬蔑中国“侵略”,并且攻击印度共产党“在边界问题上是采取反民族的态度”。
臭名远扬的前人民社会党首领纳拉扬15日在斋浦尔的一次集会上,也竭力诋毁周恩来总理提出中印双方各后撤二十公里的合理建议。他胡说什么即使中国军队后撤二十公里,它将仍然停留在“印度领土”上。他叫嚷在印度同中国就边界问题举行谈判以前,中国首先要从它“侵略的地方”撤走。
印度人民同盟书记巴志帕伊为了反对中印举行谈判,居然把周恩来总理的信件说成是“想把侵略者同受害者放在同等地位的一个无耻的意图”。巴志帕伊恶毒地说,中国总理的建议有着“危险的和阴险的含意,应当立即予以拒绝,并且应当坚决而果断地告诉中国人,在撤退侵略以前,甚至不可能就较小的边界调整举行谈判。”他还制造出一种奇怪的论调,说什么“如果印度同意中国总理最近的建议,它将在世界的眼中失去它的立场。”
在德里的人民同盟组织15日在一次集会上通过的决议中叫嚷说,在中国没有首先从它“所侵略的印度领土上撤退”以前,不要同周恩来谈判;决议还怂恿印度政府“确定中国军队撤退的明确时限”,否则,印度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把他们赶出去”。决议主张印度“整个北部边境应该置于军队控制下,并且沿边境建立兵营”,它还主张“通过征募边界民兵的办法训练和武装边界人民”。决议又要印度政府禁止共产党,并采取“一切措施来制止它在国内进行破坏的力量”。据报道,巴志帕伊也曾经在这个会上攻击中国和印度共产党。他造谣煽动说,“当中国用迫击炮和大炮拼命敲我们的门时,让一个忠于中国的政党(指印度共产党)自由行事是轻率的”。
查谟和克什米尔人民协会领袖道格拉使用了最恶毒的语言来咒骂中国政府关于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建议,说什么“这项建议就像是土匪进入人家的屋子,然后向住在屋子里的人建议,为了保持和平,他们都应该离开屋子。”因此,他警告印度政府不要接受这项建议。
印度“布尔什维克党”总书记拉姆16日在新德里也大放厥词,说中国的撤军建议只是“用使问题复杂化的办法来欺骗印度人的进一步的步骤”。
印度教大会主席拉姆·辛格15日在阿巴拉举行的一次集会上,就中印边界问题大肆攻击中国以后,要印度青年实行义务军训制,以便必要时征募他们来对付“危急时刻”。
自由党主席兰加15日也胡说什么中国的撤军建议是“荒谬的”。兰加虽然在口头上表示同意印度继续执行不结盟政策,但是他大肆攻击尼赫鲁的声明,尼赫鲁曾经说,印度既不要求任何国家的军事援助,也不参加任何大国集团。兰加说尼赫鲁的这些声明没有加强印度,“反而使那些想要帮助这一国家的人不愿同情它了。”


第5版()
专栏:

印度资产阶级右派报纸
肆意诋毁周总理建议并叫嚷拒绝谈判
有些报纸更乘机掀起战争歇斯底里要求印度放弃不结盟政策
新华社20日讯 新德里消息:印度资产阶级右派报纸在周恩来总理11月7日给尼赫鲁总理的信发表以后,对周总理提出的避免边境冲突和举行中印总理会谈的合理建议大肆诋毁,叫嚣拒绝同中国谈判。它们企图以煽动反华运动来长期保持中印紧张局势。
印度几家英文大报是在11月11日如同受到一根魔棒指挥一样,一齐对周总理的建议发动大举进攻的。
“印度快报”11日的社论除继续重复诬蔑中国侵占了印度领土的谰言外,赤裸裸地暴露了它对中印友谊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敌视。它说:“印度中国是兄弟这句话老早已经死亡。潘查希拉也早已死亡。”这家报纸要求尼赫鲁拒绝谈判。它说,如果尼赫鲁“再次坚持要冒险同那位先生谈,……那末他不仅要对后代负责,而且要对今天的印度负责。”“印度斯坦时报”叫嚣说,“对周恩来提出的举行谈判的邀请的答复必须是坚定和毫不含糊的‘不行’。”它诋毁周总理的建议是“荒谬和傲慢的建议”,是“一个圈套”,是要“欺骗我们(印度)”。
右派报纸还竭力散布谈判不会有结果的空气。“政治家报”12日的社论说,“今天普遍的感觉是加倍怀疑……印度有理由怀疑,现在作出极小的让步将来是否会用来对付它自己。”“印度时报”把周总理建议的谈判说成是“没有成熟的”、“必然是漫长的、毫无结果”的谈判。
印度右翼报纸提出了一个反对谈判的共同的荒谬论据:接受周总理谈判的建议就意味着承认所谓“中国对印度领土的占领”,是“软弱和投降”。11日“政治家报”的评论中说,“中国建议是要把中国在阿克赛和拉达克其他地区的侵略的事实正常化。”“印度快报”也说什么“如果接受这个建议,就会使中国人占据我们深约四十英里、面积达数千平方英里的领土”。“印度时报”还借口说,如在所谓麦克马洪线实行这个计划,“地势对他们(中国)有利”。
这些报纸在印度武装人员侵入中国空喀山口以南地区进行武装挑衅事件发生后,就连续发表社论、文章、刊登漫画、地图,诬蔑中国是“侵略者”、“汉族扩张主义和共产帝国主义”、“黄祸”等等。
“印度时报”在10月28日的社论中鼓吹中印绝交,它说,“无论怎样令人遗憾,的确有必要考虑同共产党中国断绝外交关系的可能性。”“印度斯坦旗报”在10月26日的社论中攻击尼赫鲁说,“这个国家一致支持他的机会可能不多了。”报纸要求尼赫鲁重新制定对中国的政策,对中国采取“报复行动”。“论坛报”主编巴蒂亚在10月27日写的一篇评论中要求:第一步,印度必须“立即停止在世界各地促进同中国的友谊”,第二步,撤换国防部长梅农。
有些报纸更疯狂地煽动战争歇斯底里,叫嚣同中国作战。“印度快报”德里版主编曼基卡尔10月28日发表文章,要求对中国作战,采取“坚决的惩罚行动”。“印度斯坦时报”主编穆尔岗卡10月28日在一篇评论中说,“我们对战争的厌恶可能使我们受骗而处于这样一种情况:使我们所不希望的战争成为不可避免的。”他指责尼赫鲁“对国家安全问题采取因循态度”。
印度大资本家的喉舌“东方经济学家”10月30日叫嚣要把大批印度军队派往拉达克前线。这家刊物要求尼赫鲁“改组内阁,并且拟订符合新形势的外交和军事计划”。它威胁说,如果他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就会出现这样的危险:即使在他自己的(国大)党内,对他的领导也会有严重的异议。”
有些右派报纸趁机要求把印度的经济转到军事化方面来。“甘露市场报”说,印度需要“把它的资源从建设工程上转移到防御方面来”。“印度斯坦时报”在11月7日的社论中也提出要求民用工业参加“制造军火和装备的主张”。
一些亲美的、反动的报纸也趁机要求印度放弃不结盟政策,鼓吹印度接受西方军事援助。亲美的“荣耀报”公开说,“除了接受军事援助来赶走中国人以外,没有别的办法。”曼基卡尔在“印度快报”上要求印度政府“放弃潘查希拉”,并且“接受准备援助我们的非共产党国家的军事援助。”他要求尼赫鲁“根本改变我们在外交和国防政策方面的想法”。他说,“我们的统治者仍然希望把撕得粉碎的潘查希拉政策凑起来的阶段已经过去。它现在已被破坏得无法修补了。”他说,“常识要求我们必须寻找与我们有共同防御问题的盟国和朋友。不结盟已经失去了它的意义,我们一直坚持了这种政策,坚持到使我们自己的安全遭到危险的程度。”
曾经受到印度各阶层人民广泛斥责的在美国支持下搞“印巴联防”的主张,又成为右派报纸大做文章的题目。10月28日的“印度快报”要求印度“同巴基斯坦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然后签订联合防御条约。”这家报纸说,“在我国同中国关系的这个紧急关头,迫切需要巩固同我们邻国特别是巴基斯坦的谅解。巴基斯坦在较小程度上也受到来自同一方面的相同威胁。”
“印度斯坦时报”和另外一些报纸以显著的地位刊登了这种消息:将来亚洲访问的艾森豪威尔将“进行斡旋来促成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谅解”。
印度右派报纸还同反动政党势力一道对印度共产党发出大量的攻击和指责。它们刊登反动角色的叫嚷:“禁止共产党”,“同情中国的那些人是我们的敌人”,印度共产党“效忠外国”等等。


第5版()
专栏:

英资产阶级报纸极尽挑拨能事
煽动印度对我国采取强硬态度
阴谋使中印关系长期陷于紧张状态
新华社20日讯 伦敦消息:周恩来总理11月7日在给印度总理尼赫鲁的信中提出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建议之后,英国所有的资产阶级报纸立即鼓噪而起,极力歪曲和诋毁周总理的建议,煽动印度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拒绝中国方面提出的建议,并且唆使印度向中国提出反建议,阴谋使中印两国之间的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泰晤士报”在10日的社论中诬蔑中国的建议是要印度“从根据条约可以宣布确实属于它的领土上撤走军队”,“这种做法仍然让中国人控制大片地区”。这家报纸扬言,“印度政府是否能按北京的条件开始谈判仍然是极其值得怀疑的”。它暗示印度要“提出自己的建议来回答”,并且提醒印度要坚持麦克马洪线作为“基础”。“泰晤士报”还趁机大肆挑拨中印关系,恶毒攻击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说印度对中印友谊“不再留有什么真诚的希望了”,“五项共处原则像破烂的稿本一样地挂在墙上。政治上的损害已无法挽回”。
“泰晤士报”16日又发表了该报驻德里的记者写的一篇文章,继续挑拨中印关系。文章恶意地把中国方面的建议说成是“相当明显的鱼钩”,是不仅会给印度“在战略上带来不利”,而且“看来也将像是承认中国在拉达克的要求的有效性”。这位记者“预言”,尚未宣布的印度对中国的答复“实际上将等于拒绝”中国的建议,但是在措辞方面“将为提出反建议留有后路”。
“经济学家”在14日也发表一篇露骨地煽动印度拒绝中国建议的文章。文章辟头就以武断的否定的语气说:周总理的建议已经来得“太迟了”,它“已无法消除中印关系所受到的全部损害”。它用煽动的口吻说,“这(双方军队后撤的建议)当然有助于避免军事冲突。可是,在克什米尔,这样做将等于在事实上同意中国对拉达克六千平方英里地方的‘实际上的控制’”。
保守党的“每日电讯报”在社论中诬蔑中国建议“完全是对中国有利的”,是“侵略者的惯技”。它恶毒地把中国的建议说成是“先夺取比希望为多的地方,然后慷慨地归还其中的一部分”。另一家保守党报纸“苏格兰人报”也露骨地叫嚷道,“这个建议肯定是不能接受的”。它挑拨说,中国的建议是对印度“在损害之上又增加了侮辱”,“尼赫鲁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而“在这个问题上,非共产党世界是站在印度一边的”。
自由党的“卫报”诬蔑中国是“理论上让一步而在实际上肯定一点”,宣扬中国的建议中有所谓“暗礁”。“新闻纪事报”的社论煽动说,中国的建议“表面上语气比较和解”,实际上“和过去一样地咄咄逼人”。它露骨地要求印度有所“作为”,采取“断然的行动”。它还要求尼赫鲁“改变他对克什米尔的政策”,因为,“同巴基斯坦的敌对会使印度大部分兵力远离喜马拉雅边境地区”。
据英国报纸透露,英国政府目前正在进行巴基斯坦同印度的“联防安排”这一“幕后工作”。英国政府发言人不久以前曾经宣布,英国政府一直在“密切关心”中印边境局势,并且同尼赫鲁政府保持着“密切接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