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1月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树立先进旗手 创造生产奇迹
越南劳动党中央号召大力开展爱国竞赛
朝鲜千里马作业班运动大大促进生产发展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工会决定发展集体劳动
罗马尼亚广大职工团结互助学先进争先进
新华社河内31日电 据此间报纸今天报道:越南劳动党中央书记处在28日发出指示,号召大力开展“爱国竞赛运动”。
指示说,自从举行第二次全国工农兵英雄劳动模范联欢大会和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以后,竞赛运动在工人、农民、军队和其他各阶层人民中已经有了广泛深入的发展。开展竞赛运动以后,各部门创造了许多新的纪录,并且在各方面的工作中,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中,在工农业生产中,做出了很大的成绩。目前的情况要求及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发扬人民、军队和干部的爱国精神,大力开展完成三年计划的竞赛运动,大力推动北方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并且进行统一祖国的斗争。
指示规定了授给在竞赛中取得良好成绩的个人和单位的三种称号:先进劳动者、劳动模范和劳动英雄。
据新华社平壤1日电 朝鲜工人自今年春天展开的“千里马作业班”运动日益广泛地发展。
据朝鲜职业总同盟中央委员会最近统计,已有包括朝鲜北部各个地区各个工业部门的一千八百二十个作业班涌入了这个新型的社会主义竞赛运动,并且有七十八个作业班荣获了“千里马作业班”的光荣称号。这个运动对于提高生产和工人的政治、文化水平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首先,运动大大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参加这个运动和荣获“千里马作业班”称号的各个作业班,都成为各个厂矿企业革新生产技术和推广先进技术的旗手。城津炼钢厂炼钢能手、劳动英雄安相兆领导的“千里马作业班”最近创造性地采用了多阶段装入原料、吹入空气等新的技术,把电炉炼一炉钢的时间由今年8月的九小时零五分缩短到目前的七小时半。
清津人造纤维厂秋明福领导的“千里马作业班”改进了生产组织,开展了五人看四台抽纱机的运动。结果,抽人造纤维的速度由每分钟七十五米提高到九十米。他们早在6月份就已提前完成了今年的计划。
各个“千里马作业班”都提高了集体主义的思想,在班内和班外加强了团结互助。
现在朝鲜的“千里马作业班”运动正进一步广泛发展。不仅工厂,许多商店、医院,甚至学校里的教职员都参加了这个运动。平壤纺织工厂第一纺纱车间的二百七十名职工最近集会通过决议,表示要创造“千里马车间”。
据新华社柏林1日电 10月26日开幕的自由德国工会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在10月31日中午闭幕。大会经过热烈讨论后,一致通过“工会在争取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社会主义胜利以及维护和平的斗争中的主要任务”的决议,并把它作为工会今后的工作纲领。
在大会讨论过程中,代表们指出,发展集体劳动是当前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
瓦恩克在大会作了总结发言。他指出:这次代表大会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和工会在争取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斗争中的团结一致。
瓦恩克指出,代表们在讨论中的发言表明,集体劳动不只限于生产上,而且已经在工人和科学家之间、工人和艺术家之间、工人和医生之间以及工人和教育家之间发展起来。他说,工会的任务就是促进这种集体劳动。
瓦恩克宣布,目前已经有四万四千七百个生产队(包括五十二万八千名工人)参加了争取“社会主义劳动队”称号的竞赛,“社会主义研究和劳动集体”已增加到二万一千九百个,人数达到十八万四千人。
据新华社布加勒斯特电 争取按社会主义方式劳动和生活的先进生产组运动正在罗马尼亚各工厂企业中广泛展开。
在这些生产组中,“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的集体主义精神已经开始建立起来。每一个组员都决心成为生产中的模范和革新者,生活中的好同志。他们彼此关心工作,互相帮助,以求得在政治、业务和文化水平各方面的共同提高。工余时,大家都努力学习,过着丰富多采的生活。
布加勒斯特“红星”工厂的“八·二三”生产组就是这样的一个生产组。组里八个同志亲密无间地一起工作、生活。但是对组内同志的缺点决不容忍。他们曾经帮助组内一个青年工人改正了乱扔工具、浪费时间的缺点,并帮助他从四级工提高到五级工。“八·二三”生产组的组员们共同学完了基本技术课,现在又一起学习工程图,他们都争取在不用请教工程师或技师的情况下,能看懂最复杂的设计图纸。
在这个组里,“大家都成为先进生产者”的口号已经实现,现在他们又提出“大家都成为革新者”这一新口号。到目前为止,他们已提出了十项革新建议,有七项已被采用,为国家节约了一万列伊(罗币)。
工余,他们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或学习政治、文化。他们有时也一道带着妻儿看看电影、戏剧或出外郊游,以丰富家庭生活和建立家庭间的亲密往来。
(附图片)
图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里扎棉纺织厂的工人丽塞(左)和宋希尔德(右)正把先进的技术传授给来比锡棉纺厂的工人克利斯达(中)。
德意志通讯社稿(新华社发)
阿尔巴尼亚工人以新的劳动成就迎接解放十五周年,图为萨兰达城炼油厂获得“解放十五周年小组”称号的一个小组。
阿尔巴尼亚通讯社稿(新华社发)


第5版()
专栏:

庆祝伟大十月革命节
首都举行文艺晚会
新华社1日讯 首都八百多名工人和外国文学工作者今晚举行文艺晚会,庆祝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二周年。
晚会是由中苏友好协会北京市分会、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世界文学”编辑部联合举办的。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副秘书长戈宝权在会上作了题为“中苏文学的友谊”的报告。诗人萧三在会上朗诵了歌颂苏联的诗篇“三颂红色火箭上天”。会上还朗诵了苏联著名诗人吉洪诺夫、苏尔科夫等人歌颂中苏友谊的诗篇,并且放映了苏联电影“志愿者”。
晚会一直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


第5版()
专栏:兄弟国家建设

水力无梭织布机
具有多项优点·能够多快好省
捷克斯洛伐克的无梭织布机对于中国人民是并不陌生的,它的出现曾激起我国劳动群众的广泛兴趣。为了了解它近年来的发展,我们日前访问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伯列茨州的柯洛拉无梭织布工厂。
利伯列茨州位于捷克斯洛伐克西北部,是纺织工业和纺织机器制造业的中心,柯洛拉工厂座落于该州的塞米里县。汽车从布拉格出发不久,就进入山区,蜿蜒行驶于崇山峻岭之中。虽然道路迂回曲折,但很远就可看见工厂的高大建筑了。
工厂的织布车间明亮清洁,崭新的机器一排排地整齐安放着,显得异常安静,完全没有普通纺织车间那种嘈杂声音。一个一千八百纱锭的车间只有两个工人值班,一个工人可以负责看管七至十四部机器,或负责维修三十二台机床,而且一个新工人只需经过一月左右的训练,就能掌握操作技术。这种新型的无梭织布机是捷克斯洛伐克最近两年生产的,完全用水力带动纱线。它比通用的本林格有梭织布机有许多优点,真正做到了“多快好省”。
水力无梭织布机能生产各种尼龙产品(包括卡布龙),一部机器每班能织布四十到六十米。布面宽度相同,水力无梭织布机每分钟可投线三百五十次,而本林格有梭织布机仅能穿梭一百五十六次。每织一千米布,水力无梭织布机可以比有梭织布机节约二十九个人力和一百度的电力。根据计算,一个水力无梭织布机的工人,每天所生产的布要超过一个有梭织布机工人的产量一倍。
水力无梭织布机不单是比本林格织布机提高了一倍劳动生产率,而且当建设一个同样生产能力的工厂时,还能节约40%的投资。而且产品质地坚韧、色彩鲜艳美观。
捷克斯洛伐克目前是大批生产这种水力无梭织布机的唯一国家,它不仅充分满足本国纺织工业的需要,而且输往亚、非和拉丁美洲国家。捷克斯洛伐克纺织机器制造业是解放后才迅速发展壮大的,1957年比1945年提高了五十九倍;近二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改组,纺织机械的产量又增长了30%以上。到1965年时,它的生产还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两倍。
 (杨翊)


第5版()
专栏:

进一步加强两国科技合作
中波签订科技合作议定书
新华社1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波兰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合作联合常任委员会第六届会议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波兰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合作联合常任委员会第六届会议自1959年10月20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是在真诚友好和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的。在会议上,双方曾就有关进一步加强两国科学技术合作和科学研究机构之间的直接联系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在11月1日签订了议定书。
议定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供给波兰人民共和国有关化学、冶金、食品和煤炭工业等方面的技术资料和研究材料,接待波兰专家来华在电器器材使用和电石生产方面进行考察;波兰人民共和国将供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煤炭和化学工业,以及农业、林业和建筑工程等方面的技术资料和研究材料,接待中国专家赴波兰在甜菜种子生产等方面进行考察。
在议定书上签字的是:委员会中国组主席、煤炭工业部副部长钟子云,委员会波兰组主席、波兰重工业部副部长兹·科依。
出席会议议定书签字仪式的有委员会全体委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刘西尧、外交部苏联东欧司副司长陈伯清。波兰人民共和国驻华临时代办傅拉托也参加了签字仪式。


第5版()
专栏:

澳大利亚等六国兄弟党代表团回国
新华社1日讯 以澳大利亚共产党中央总书记兰斯·路易斯·夏基同志为首的澳大利亚共产党代表团,以加拿大共产党全国执行委员会委员纳尔逊·克拉克同志为首的加拿大共产党代表团,以比利时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弗·范登布兰敦同志为首的比利时共产党代表团,以乌拉圭共产党中央书记处书记恩里克·罗德里格斯同志为首的乌拉圭共产党代表团,以尼泊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克沙尔·忠格·腊伊马吉同志为首的尼泊尔共产党代表团,尼加拉瓜社会主义党代表团,在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庆祝典礼和在我国各地参观访问之后,于今日同乘一架飞机离开我国。
到机场欢送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彭真,中央书记处书记王稼祥,中央委员刘宁一。


第5版()
专栏:

巴西共产党代表团在东北参观后返京
新华社1日讯 以巴西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路易斯·卡洛斯·普列斯特斯同志为首的巴西共产党代表团,结束了在东北地区的参观访问以后,今天乘飞机回到北京。
代表团是10月28日由北京到达沈阳的。当天,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共辽宁省委第一书记黄火青,中共沈阳市委第一书记焦若愚向贵宾介绍了辽宁省工业建设的发展情况。代表团在沈阳期间,参观访问了辽宁展览馆和沈阳的重型机器厂、第一机床厂、电缆厂以及工人村,游览了市容,还曾经到鞍山和抚顺参观访问了工厂、矿山和人民公社。


第5版()
专栏:

保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决议
降低四十二种物品价格
新华社索非亚31日电 据此间报纸今天报道,保加利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减低部分物品价格的决议。
决议说,从今年11月1日起,高级毛织品、人造纤维织品、油漆涂料、药品等四十二种物品的零售价格将降低5%到60%。
决议指出,减低这些物品的价格的原因在于,纺织与化学工业等部门在降低产品成本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减低物价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增进人民的物质福利。


第5版()
专栏:

张奚若欢宴玻利维亚客人
新华社1日讯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张奚若今晚举行宴会,欢迎来我国访问的玻利维亚前众议院议长、现众议院外交委员会委员赫尔曼·基罗加·加尔多。
出席宴会的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副秘书长张苏,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会长楚图南、秘书长周而复,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乔冠华、理事申健、秘书长吴茂荪等。
赫尔曼·基罗加·加尔多是应中国人民外交学会邀请来我国访问,于10月30日到达北京的。


第5版()
专栏:

波兰上演我国话剧“雷雨”
新华社华沙1日电 10月31日晚,波兰古典剧院上演了中国著名剧作家曹禺的话剧“雷雨”。这是波兰剧院演出的第一个中国剧目。
波兰文化艺术部副部长扎奥尔斯基、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书记处书记阿尔布列赫特、波兰文艺界代表、各国驻波兰外交代表和中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等观看了这次演出。


第5版()
专栏:

中波举行体操友谊赛
据新华社1日讯 中国男女体操队今天在北京体育馆比赛馆同波兰男女体操队举行友谊比赛。在下午举行的女子组的比赛中,中国女子队以一百八十九比一百八十七点四的总分获得胜利(双方各计成绩最好的五名选手得分的总和)。中国女选手郭可愚以三十八点二五分(满分四十分)的总成绩获得全能冠军。亚军和第三名分别是中国的戚玉芳(三十八点二分)和波兰今年的高低杠全国冠军斯塔霍夫(三十八点一分)。
友谊比赛每个项目都只比赛自选动作。中、波男子体操队的友谊赛在今晚举行。


第5版()
专栏: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向国会作报告
苏联经济很快就要超过美国
几点对比
苏联工业生产高速发展 美国企业活动陷于衰退
苏联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美国生产经常发生停顿
苏联农民受到政府表彰 美国农民则感到被遗弃
新华社31日讯 据塔斯社纽约30日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在提交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的报告中指出了苏联工业的高速度发展。
密执安大学教授伯恩斯坦在他的报告中指出,苏联工业生产毫无疑问地以比美国工业生产快得多的速度发展着。他写道,“1955年到1958年期间出现的增长趋势的比较对苏联特别有利,而对美国不利。”在苏联,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劳动力和投资的利用永远保持着很高的速度,不会发生生产停顿。而“在美国那种市场经济的情况下,由于企业活动衰退和劳资冲突,常常出现生产停顿”。伯恩斯坦得出结论说,苏联的经济将继续发展,它将超过美国经济。
明尼苏达州大学的博迪教授在另一篇报告中说,苏联的生产和它的国民收入看样子很快就接近美国的生产和收入水平,如果美国不能大大加快它的经济发展速度的话。博迪指出,赫鲁晓夫提出的在七年计划基础上扩大苏联国民收入的计划是完全现实的。“即使对苏联发展的这些预报再低估一些,增长速度仍然可以使苏联在国民收入和产品方面在不久的将来就接近美国水平,如果我们最近出现的增长速度不大大加快的话。”
“争取经济发展委员会”(大企业主的组织)的代表彼得逊在报告中表示怀疑,美国经济要是像目前这个老样子能否大大提高自己的增长速度。彼得逊承认,苏联经济发展比美国快得多,而且不久就可以赶上美国经济。他说:“俄国最近十年来的全国总产值每年的增长率大大超过了美国的增长率。俄国全国总产值的平均绝对年增长率低于美国。但是,它正在接近我国的绝对增长率,如果保持最近出现的增长速度,那么它很快就会超过我们。”
埃迪逊电气研究所的温纳德在自己报告中写道,“我们认为,俄国人在建设发电站方面获得了很大的成就。他们制造出优良的涡轮机和发电机。他们制造的产品非常好。我们认为,俄国人能制造更大的机器。我们认为,在建设变压器站和架设输电线方面,俄国人也是权威的。他们有很多非常好的科学研究所。”印第安纳州农场主组织的雷贝姆在一篇综合述评中对苏联集体农民决心进一步发展农业给予很高的评价。他写道,“俄国农民认为,国家需要他们。他们所获得的每一成就都得到政府的表彰。他们认为,俄国制度是最好的制度,并能保证在产品数量和质量方面赶过我们……美国农民则感觉自己是被遗弃的……”


第5版()
专栏:

斯洛伐克的巨变
王光
在布拉格,捷克同志一再提起斯洛伐克的巨大变化。他们自豪地说:“斯洛伐克的飞跃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也是不发达民族走向繁荣和幸福的一个范例”。在斯洛伐克绕行了一周以后,这些淳朴的字句再一次在脑海中泛了起来,它毫不夸张地、集中地概括了我们的观感;它已变成了我们自己的语言。
天翻地覆的变化
斯洛伐克曾经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区。二十年前,工业和农业的产值是三十六比六十四,而到1958年,这个比数整整翻了过来,变成了七十比三十。解放以前,斯洛伐克农民的人数比地主多一百一十九倍,他们的土地却比地主少三分之一,而到1958年,地主阶级早已打倒了,农民统统分到了土地,其中67%的耕地已经加入了合作社;农业的产值也比解放前增长了三分之一。同战争以前作比较,斯洛伐克过去只有一所高等学校,而现在有了十二所;过去平均两千人中才有一个大学生,现在有了八个;过去只有不到两百个电影院,现在有了一千多个……。
只要没有偏见,谁都可以看到这些数字闪烁着的光辉。但是,只是这几行数字——甚至比它再多上几倍,也还远远不能说明斯洛伐克的巨变。原因是在这些增减翻腾的数字后面,斯洛伐克的全部历史、斯洛伐克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斯洛伐克族同捷克族以及同周围国家人民的关系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一切,只凭数字是难以表达的。
斯洛伐克的历史是一部苦难的历史,斯洛伐克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又是一切苦难的直接承担者。在斯洛伐克首府布拉迪斯拉发的美术馆里,我们看到一幅油画:一个十四、五岁的农家孩子,呆呆地坐在半堵破墙前面的一只破罐子旁边。扣着的双手软绵绵地垂放在两腿之间,一对疲乏不堪的失神的眼睛,诉说着对眼前贫困生活的苦难的控诉,和对即将出亡国外靠补破罐子活命的流浪生活的无可奈何的恐惧。这幅油画的主题——农民的贫困和流亡——决不是孤立的和偶然的。根据1933年的统计,当年有82%的农户欠债,其中不少农户因为还不起债款而出卖了产业。在贫困和饥饿的威胁下,过去每年都有大批农民流亡到国外去谋生。从1850年起到解放前夕,流落国外的斯洛伐克人将近八十万,也就是说,三百多万斯洛伐克人,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流浪者。这就是斯洛伐克悲惨的过去。
贫穷和落后永远消失了
千百年来落后和贫穷的烙印,解放后短短的十五年里已被洗涤得无影无踪了。在这一场对旧世界的一个角落的猛烈冲击中,无数新兴的工业企业和合作化了的农村起着主要的作用。根据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计划,从1949年到1958年,在斯洛伐克一共兴建了二百零二个工厂、十五个水力和火力发电站,此外还扩建和改建了一百四十个工厂。这批工厂出现后的第一个结果,就是使就业人口大大增加。
今天,人们再也用不着勒紧饥饿的肚皮到处去寻找面包了。相反的,流亡在国外的亲人陆续回到家乡,西部地区的捷克兄弟也成批的迁来参加建设工程。从1948年到1956年底,斯洛伐克的劳动力增加了三十七万人,相当于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还多。增加十分之一,的确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可是,历来计算劳动力的表册上从来是划着负号的斯洛伐克地区,这样的一个巨大的转变不能不说是一个惊人的成就。在这十分之一里,包含着多少辛酸和欢乐啊!
工业和农业合作化的飞速发展,保证了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空前提高。斯洛伐克的个人消费水平,从1949年以来,平均提高了90%以上。
这种情况,在农村特别显著。我们访问了布拉迪斯拉发近郊的一个叫作西利兹的统一农业合作社。这个合作社建立于1952年,可是真正的巩固和发展是从1955年开始的。在最近的五年内,合作社的生产总值增长了将近四倍,每个劳动日的收入增长了一倍还多,而这个合作社的收入,在斯洛伐克还不算最多的。斯洛伐克“真理报”的同志告诉我们,在全斯洛伐克,每年收入达到十万克朗的农家,约占农户总数的10%到12%。在这样的农村里,谁还能说它仍然是落后和贫困的象征呢?大家读过斯洛伐克伟大诗人格维兹多斯拉夫的诗篇:“奥拉瓦,奥拉瓦,你是多么贫穷啊……”,尽管它的全文还不失其诱人的美丽,但是它所描写的贫穷却已经永远消失了。巨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浪潮,早已淹没了、埋葬了奥拉瓦人许多世纪的穷困和屈辱。
亲如手足的友谊
斯洛伐克人民昂首向前的每一巨步,都凝结着同他们的捷克兄弟以及苏联和其他国家人民的亲如手足的友谊。这种友谊,是斯洛伐克取得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源泉,它像火一样不熄地燃烧在后代人们的心里。
这种友谊,是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结成的。瓦格河畔斯特里其诺小丘上的英雄墓就是一个铁证。斯特里其诺小丘在鲁杜比洛克和日尼那城的中途,“漫游”的瓦格河在它脚下缓缓流过。在这山水之间,有一条曲折的公路,曾经是德国占领者的交通孔道。1945年4月25日,一支由斯洛伐克、捷克、俄罗斯和法兰西四个民族的战士组成的游击队,在这条公路上展开过一场伏击战,阻击一群增援布拉格的德军坦克部队,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五天,游击队员们拖住了德军的尾巴,拯救了成百上千的布拉格人免于死亡。
在这次激战后不到一个月,德国法西斯就从这个最初被占领的和最后仍图负隅顽抗的国家中全线崩溃了。可是,在距离最后胜利如此接近的这场战斗中,六百零八名不同国籍的战友来不及分享胜利的欢乐就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斯洛伐克人民在这里砌造了一座很大的公墓,表示对“幸福的创造者”的感谢。是的,在这英雄的行列里,无论是十八岁的斯洛伐克青年特里布那,或是二十二岁的法国姑娘让娜、俄罗斯的莫斯科维奇夫妇;他们都是值得永世尊敬和怀念的人。这不只是他们生的伟大、死的勇敢;更重要的是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都同国际主义的伟大精神紧紧联结在一起。
这种友谊,在斯洛伐克的农庄和工厂的建设过程中,也放射着灿烂的光辉。我们参观了“斯洛伐克民族起义工厂”,这是一座巨大的炼铝工厂。这个工厂从各方面吸引着人们的注意:企业管理者仔细考察它的新式装备和复杂的炼制过程;铝加工工厂的采购员反复鉴定它的质量很高的各种产品;历史学家研究和记录它怎样迅速地彻底地改变了古老的如雅尔村的穷困的面貌;而风景画家在这里也可以找到他们的题材:群山老林围绕的大片盆地,格朗河从两岸绿树浓荫的覆盖下奔腾而出,铁道和公路像黑色和黄色的两条巨带沿着河岸平行地伸向远方。在这画面的远方的一个山脚下,成片新盖的厂房和排列整齐的烟囱,生气勃勃地冲破了古老沉寂的山谷,这就是那个巨大的工厂。而我们呢,也怀着一个愿望,这就是要赶去倾听关于友谊的赞歌。
炼铝工厂1951年才开始建设,1953年8月23日就生产了第一批铝锭。这泛着银白色的亮光的每一块铝锭,都凝结着国际主义的友谊。工厂的设计是捷克和斯洛伐克工程师们合作的结晶,他们又充分利用了匈牙利和苏联提供的技术资料。全部设备是捷克的很多机械工厂的产品。为了掌握这些现代化装备,准确地调整生产,曾经得到苏联专家的忘我的帮助。1956年至1957年,这个工厂还曾派出七十个工程师到苏联去留学参观。到目前为止,斯洛伐克的铝矿还不足供应这个工厂的需要,原料从哪儿来呢?匈牙利是唯一的最近的供应者。
寻求了解和友情
在斯洛伐克,我们参观了很多新的建筑,但是最新颖、最伟大和最引人注目的,是建筑在人们内心里的热情的寻求相互了解的愿望和那十分珍重友谊的情感。
我们刚刚走下飞机踏上布拉迪斯拉发的土地,就受到一位身体健壮的斯洛伐克姑娘的迎接。使我们十分惊讶的是,她竟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这个名叫安娜的姑娘,是斯洛伐克大学东方语的研究生。斯洛伐克记者协会请她来陪伴我们,我们很快地就成了亲密的同伴和朋友。
在欧洲人看来,中国文字是最难学的,但安娜是怎样选择了学习中国语言的呢?她告诉我们,1949年前后(也就是说她刚刚十四岁左右),捷克斯洛伐克报章杂志上介绍中国的情况很多。从东方古老的文化到新中国的巨大变革,从关于龙的神话到中国人民革命的梦幻般的胜利,从中国歌舞团的优美的演出到各种描写中国人民生活的小说,都深深地吸引了这位少女。她渴望更多地了解中国,于是立下了学习中文的志愿。而在学校里,她在执行青年团分配给她的任务——帮助中国留学生学习捷文的过程中,又结交了好几位中国姐妹。她们的交往,进一步帮助她克服了学习中国会话的很多困难。这样,她的愿望就顺利地实现了。
安娜现在是斯洛伐克唯一懂得中文的人。她说:“我现在的任务是直接用斯洛伐克文把中国的一些书籍翻译出来。”她已经翻译和出版了郁达夫选集;正在同捷克汉学专家克里普索瓦合译鲁迅选集;明年,她计划要出版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后年,则准备译完杨沫的“青春之歌”。
翻译各国的作品,原是增进彼此了解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使各国人民直接接触,更有助于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建立持久的友谊。斯洛伐克在这方面也作出了有益的贡献。我们访问了高塔特拉山,这是欧洲出名的风景区和高山疗养地。高塔特拉山横跨捷波两国边境,这里,真是国际人士荟萃之处。波兰的、瑞士的、意大利的和法国的旅行者,每年夏季成群地来到这里休假或者疗养。他们在这里培植了友谊,然后把友谊的种籽放在自己的心头上带了回去。
在高塔特拉的山腰,绿树丛中立着一幢三层的红楼,每一所窗前都有一个三角形的雅致的阳台。这就是有名的“儿童乐园”。我们由于偶然的机会,访问了这个地方。这里,除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少年先锋队员,还有美国、荷兰、冰岛、丹麦、匈牙利等好几个国家的儿童作为暑期的客人。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习惯;但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高山和湖水。“儿童乐园”的辅导员们,也正是通过各种运动和文娱活动,使孩子们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友谊。虽然这只是一幢楼房里的生活,但是它的意义却远远超过了生活本身的范围。我们深信,在各国人民的胜利进军中,这幢房子里的生活,很快就会成为全世界的共同生活。
(附图片)
斯洛伐克古老的城市——班斯卡·贝斯特里查的面貌日新月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