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1月1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不许美国盗用联合国旗帜干涉老挝
越南外交部指出联合国官员到老挝违反日内瓦协议
美国制造颠倒黑白的白皮书为干涉老挝寻找借口
新华社河内18日电 越南民主共和国外交部今天就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决定派遣联合国副秘书长萨卡里·杜米奥雅到老挝一事发表声明说,哈马舍尔德决定派遣联合国副秘书长杜米奥雅到老挝是违反联合国宪章以及日内瓦协议和万象协议的行动,而这些协议是和平解决老挝问题的唯一的和可靠的法理基础。
声明说,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和培·萨纳尼空政府盗用联合国名义以任何形式来干涉老挝的阴谋。
声明在叙述了哈马舍尔德在老挝的非法活动后指出,老挝当前严重局势是美帝国主义和培·萨纳尼空政府明目张胆地违反了关于老挝问题的日内瓦协议和万象协议造成的。美帝国主义一直怀有把老挝变成美国的殖民地和军事基地、准备在印度支那和东南亚发动新战争的阴谋。为了掩盖这个恶毒阴谋,他们千方百计地促使联合国向老挝派驻代表,妄图排斥老挝国际监察和监督委员会,取消关于老挝问题的日内瓦协议。
声明指出,联合国秘书长的这个决定,是为了维持联合国驻老挝的非法代表。这是美帝国主义打着联合国的旗帜来加深对老挝的干涉,使老挝局势变得更加复杂的阴谋的一部分。
声明说,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要求美国政府立即将美国军事人员撤出老挝,停止把武器弹药运进老挝的活动。美国政府和培·萨纳尼空政府必须彻底履行关于老挝的日内瓦协议和万象协议。当前,如果老挝国际监察和监督委员会未能恢复活动,那就必须立即召开1954年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参加国会议;以寻求使老挝局势正常化和保障印度支那和东南亚的和平的措施。
新华社河内18日电 万象消息: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指派的联合国“特别代表”杜米奥雅在17日到达万象。
杜米奥雅在到达万象以后,立即同哈马舍尔德举行了会谈。西方通讯社指出,杜米奥雅在哈马舍尔德离开老挝以后,将成为“联合国留在这里的象征”。
老挝外交大臣班雅16日在谈到哈马舍尔德对杜米奥雅的任命时说,“这仅仅是开始”。大家知道,哈马舍尔德的老挝之行的任务在于在老挝建立联合国的常设机构,以便利美国实现进一步干涉老挝的阴谋。
据新华社河内16日电 越南通讯社消息:越南外交部新闻司司长潘贤今天在这里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美国国务院最近就老挝局势发表的长达二十三页的白皮书歪曲了事实真相,这是为了在联合国的旗帜掩饰下加紧干涉老挝。潘贤指出,美国国务院的白皮书也是为了挽回美帝国主义和萨纳尼空政府中亲美分子的面子,因为他们诬蔑越南民主共和国进行“侵略”的说法已经完全破产了。
潘贤继续说,大家都知道,在联合国“调查小组委员会”没有能够找到关于越南民主共和国进行“侵略”的任何“证据”以后,老挝当局和美国国务院感到非常难堪。潘贤指出,现在他们采取新的诽谤手法,说什么越南民主共和国对寮国提供“支持”。美国国务院的白皮书重复了联合国“调查小组委员会”的没有价值的报告中的说法,硬说老挝的战事是“共产党集团侵略方式的一部分,而世界今天存在的大部分紧张局势基本上是这种侵略造成的。”美国国务院的白皮书进一步说,“目前威胁着老挝独立的共产党部队的力量全靠从共产党国家,特别是从共产党中国以及甚至在更大程度上从共产党北越得到指示和支持。”
潘贤说,这种说法只不过是“已经重复了很多次的愚蠢的诽谤而已”。潘贤指出,“美帝国主义者企图歪曲事实真相,从而为保持联合国人员驻在老挝的阴谋寻找借口,企图在联合国旗帜的掩饰下加紧干涉老挝。”
新华社17日讯 华盛顿消息:在非法的所谓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调查老挝局势小组委员会”未能完成为美国进一步干涉老挝内政制造借口的“使命”以后,美国国务院在14日又亲自出马,发表了关于“老挝局势”的所谓白皮书,恣意污蔑中国和越南民主共和国,以掩饰美国唆使老挝王国政府破坏日内瓦协议发动老挝内战的行为,并为美国进一步扩大老挝内战和加剧东南亚紧张局势做准备。
国务院在它这份长达二十多页的白皮书里,把萨纳尼空集团在美国唆使下挑起的老挝内战,说成是共产党人发动的。它造谣说,“目前威胁着老挝独立的共产党部队的力量全靠从共产党国家,特别是从共产党中国以及甚至在更大程度上从共产党北越得到指示和支持”。
白皮书说,老挝是“自由世界的一条战线”。它恣意攻击说,“不仅河内,连北平和莫斯科也醉心于一种反对(老挝)政府的步调一致的”运动。
白皮书还重复完全破产的老调,污蔑说“越南共产党部队一直在侵犯老挝”,他们在1958年12月越过边界进入老挝东南部,并建立了若干军事阵地,“他们仍在沿南塞河的小片地区占领着这些阵地”。关于这一点,大家知道,甚至连美国一手布置的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小组委员会在它向安理会提出的报告中也不得不承认,“提供给小组委员会的各种情报,并未清楚地证实有越南民主共和国正规军越境之事。”
白皮书还为美国唆使老挝当局阻挠和破坏国际监督委员会的活动、最后并迫使这个委员会停止活动推脱责任。为了阻挠国际监察和监督委员会的活动,它竟诬蔑一贯忠于自己职守的国际监察和监督委员会的成员波兰对委员会的活动采取所谓“一贯敌视”的态度。
白皮书承认,从1955年1月1日到1959年6月30日,美国曾经给予老挝当局一亿九千多万美元的“援助”,其中大部分是用来维持老挝王国的军队、警察和政府开支。在今年8月,美国政府还增加了对老挝的军事援助,并且在最近派遣军事人员到老挝去帮助训练老挝部队使用美国武器。


第6版()
专栏:

拉丁美洲独裁政权风雨飘摇
尼加拉瓜人民武装出击
巴拉圭反对党抵制伪选
多米尼加地下斗争活跃
海地财经情况不断恶化
本报综合报道 在拉丁美洲的尼加拉瓜、巴拉圭、多米尼加和海地四个独裁国家中,人民的反抗日益激烈,国内的经济情况日益恶化。
在尼加拉瓜,反对尼加拉瓜独裁暴君路易斯·索摩查武装斗争的领导人恩里克·拉卡约·法尔方最近在哥斯达黎加首都圣约瑟向新闻记者发表谈话说,在尼加拉瓜“斗争仍在继续进行”。他说,目前有一百七十名战士在胡利奥·阿隆索的指挥下,在塞哥维亚北部山区对国民警卫队展开斗争。11月9日下午,阿隆索的部队在基布托附近袭击了一队国民警卫队的巡逻队,杀伤敌人多人。
拉卡约·法尔方在揭露索摩查答应举行选举的骗局时指出,“尼加拉瓜解放运动的形成是为了摧毁独裁制度,并为建立一个新的政府制度而斗争。尼加拉瓜人民不会相信索摩查的诺言,因为这个家族的政策,从当了死囚的那个索摩查(按:指路易斯·索摩查的父亲安纳斯塔肖·索摩查,他在1956年9月被刺身死)的时候起,就一贯是用欺骗尼加拉瓜人民的办法来争取时间。”
另据报道,哥斯达黎加外交部长阿尔弗雷多·瓦加斯14日晚正式照会尼加拉瓜政府,抗议尼加拉瓜军队的越境袭击和侵犯哥斯达黎加领土的行为。
哥斯达黎加政界人士指出:尼加拉瓜军队的入侵活动是尼加拉瓜独裁者索摩查策划的一项阴谋,它的目的是企图要求美洲国家组织对尼加拉瓜日益高涨的反独裁斗争进行干涉。
在巴拉圭,各反对党反对斯特罗斯纳独裁政权所玩弄的选举骗局。
据报道,反对党自由党和二月党(这两个政党的代表都参加了在乌拉圭成立的巴拉圭民族解放联合阵线)已经正式决定不派代表出席“中央选举委员会”,这个选举委员会筹备预定在1960年2月举行的议会选举。
“巴拉圭团结报”最近发表评论揭露斯特罗斯纳的选举骗局时指出,这次选举骗局的目的一方面是给反动的警察和军事独裁政权披上“合法”政府的外衣,同时用以阻挠人民的团结斗争,使人民离开民族解放和民主革命的道路。
这家报纸指出,新的选举法是“在美国大使馆里泡制出来的”,这个选举法禁止巴拉圭共产党参加选举。
报纸还揭露了巴拉圭政府的所谓逐步进行“体制正常化”的把戏。报纸指出,斯特罗斯纳的目的是要分裂人民群众,阻止日益高涨的人民斗争,并保证给予美国石油垄断组织租让权。
“巴拉圭团结报”在评论中号召一切民族、民主和反帝国主义力量团结起来,形成广泛的爱国阵线,以便推翻亲美的独裁政权。
在多米尼加,据“纽约时报”报道,多米尼加共和国今年头六个月经济情况的严重恶化威胁了特鲁希略的独裁政权。报纸指出,由于人民日益增长的不满,特鲁希略正在大量增加军费以设法巩固他的统治地位。仅在1959年上半年,特鲁希略政府花在这方面的钱就达五千万美元之多。报纸指出,这些费用超过了多米尼加共和国今年预算的一半。
独裁者在进行一笔四千万美元国外贷款的谈判,以便弥补由于巨大的军费开支而造成的日益增多的支付平衡赤字。
这个国家的生活费用在不断的上涨。报纸指出,6月到10月,首都的生活费用增长了20%。报纸强调说,多米尼加的国内形势对特鲁希略是不利的,反对特鲁希略的地下活动正在日益开展。
在海地,由于美国资本控制和掠夺,财政经济情况不断恶化。
据11月7日“纽约时报”报道,海地独裁者杜瓦利埃于11月6日在记者招待会上宣称,海地到1959年9月底为止的财政年度的财政支出为三千三百六十万美元,财政收入不足此数,由于美国从国际合作总署拨出了六百万美元给海地,才使收支平衡。海地政府并以节约政府开支为保证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到了五百五十万美元。
杜瓦利埃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将用征收新税办法,来弥补下年度赤字。他说,下年度财政预算支出为二千七百八十万美元。新捐税将以所得税为主。其次是对消费品如香烟、酒类、汽车、汽油、罐头、高级食品,都将征税。若干桥梁的过境税也将恢复。估计新增捐税总额将达一百万至一百五十万美元。
面对着严重的财政困难,这个国家的独裁政权准备进一步投靠美国。杜瓦利埃公开宣布,海地政府已委托美国政府专家和华盛顿的克利恩·沙克公司共同研究改革海地财政的长远计划。


第6版()
专栏:

日本十个政党团体联合发出号召
制止美国在冲绳试验导弹
新华社18日讯 东京消息:日本“解决冲绳问题国民运动联络会议”今天通过决议,反对美军在冲绳岛试验“奈克式”导弹,并且要求日本政府同美国谈判立即停止这个试验。
这项决议是联络会议在众议院举行的会议上作出的。出席会议的有日本社会党、日本共产党、日本禁止原子弹和氢弹协议会、日本工会总评议会、全日本农民协会联合会、日本和平委员会、日本青年团协议会和全日本学生自治会总联合会等十个团体的代表。
联络会议强调指出:“奈克式”导弹是一种可以安装核弹头的带有危险性的原子武器。试验这种武器可能加剧国际紧张局势。
会议还指出:冲绳岛人民正在采取罢工和绝食斗争等方式,展开阻止试验导弹的运动。日本本土的船只航行和捕鱼活动也受到限制,鹿儿岛的水产业者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
联络会议决定要向试验场派遣反对美国试验“奈克式”导弹的抗议船;举行国民大会,展开广泛的群众性抗议运动。联络会议决定,他们要坚持斗争,直到美国停止导弹试验为止。
各团体代表在会议后向美国大使馆提交了反对试验导弹的决议。决议还要求撤销美国在冲绳岛的核武器基地,并且把冲绳岛归还日本。
代表们还向日本首相岸信介、外务相藤山爱一郎和“防卫厅”提交了抗议书,反对“防卫厅”幕僚长联席会议议长林敬三到冲绳岛参观美国导弹试验,并且反对政府企图让日本军队参加美国导弹试验的计划。


第6版()
专栏:

美总统将访西、突两国
据新华社讯华盛顿消息:据白宫11日宣布,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将在12月21日到马德里作一次短暂访问,同西班牙的独裁者佛朗哥举行会谈。此外,艾森豪威尔还将在12月17日同突尼斯总统布尔吉巴在一艘美国巡洋舰上会谈。


第6版()
专栏:

赫脱和狄龙害怕“冷战”冰块融解
鼓吹实力政策 拉拢中立国家
新华社18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政府高级官员最近不断发表演说,鼓吹要继续加紧在亚非和拉丁美洲地区搞“冷战”。他们主张进一步以“援助”为钓饵向亚非和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国家进行经济扩张。同时他们还尽量设法贬低苏联和中国在这些国家的威信。
副国务卿狄龙17日晚上在得梅因的衣阿华农业局联合会发表的一篇演说中就别有用心地大力强调亚非和拉丁美洲地区对西方的重要性。他在谈到东风日盛、西风日衰的国际局势时无限悲哀地说,西方在六十年代面临的“最大挑战”将有两个:“第一个发展是席卷亚洲、非洲、中东和拉丁美洲的自由世界广大地区的社会—经济革命,第二个发展是苏联在军事上、工业上和技术上的巨大发展。”狄龙说,在战后获得独立的亚非国家现在正致力于谋求经济增长,而在这方面,“苏联的榜样的力量对新发展地区的人民是未尝没有作用的。”狄龙一方面恶毒地诬蔑社会主义阵营,企图借此来离间社会主义阵营同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他认为,如果西方不是设法使亚非和拉丁美洲民族独立国家纳入西方的轨道,那么这些国家就“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试一试似乎能为他们的一切问题提供解决办法的捷径”——社会主义国家的“捷径”。狄龙忧心忡忡地预言,在这种情况下,西方的势力“就一定会失去”,并将使自己处于“孤立”的境地了。
狄龙于是建议更多地玩弄所谓“援助”亚非和拉丁美洲国家的手段,以维系西方日益衰微的影响。但是考虑到美国严重的财政困难和庞大的对外支付赤字,狄龙重申美国统治集团最近流行的一个主意,就是要西欧国家和日本分担美国的“援外”负担,配合美国在“援助”亚非国家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狄龙说,至于美国,“我们也不能放松我们自己的努力……因为这不仅是六十年代的最大挑战,而且还是二十世纪整个下半叶的首要问题。”
美国国务卿赫脱前一天在纽约的全国对外贸易协会发表演说时也要求西欧国家和日本分担美国的“对外援助”担子,并要它们为美国商品“敞开大门”。他在解释这个问题时着重谈到在去年,美国的对外支付出现了大约三十四亿美元的赤字,今年预料还将增加到四十亿美元,“这样的数字比以前历年的数字要大得多……美国当然不能让它们无限期地继续下去”。赫脱说,为了减少美国的对外支付赤字,这就要求“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欧和日本采取行动,为美国的出口敞开大门,并向亚洲、非洲以及近东和拉丁美洲的渴望发展的国家提供更多的资本。”赫脱要求美国的“盟国”通过国际开发协会来对亚非和拉丁美洲国家进行“援助”,而这个协会正是美国控制的国际银行的一个附属机构,美国对协会的各种活动是起着支配作用的。
赫脱在演说中还谈到当前的国际形势。他说,美国今天面临的现实是“一个以巨大的日益增长的力量为基础的革命运动”以及“笼罩着这场冲突的大规模毁灭手段”。考虑到社会主义阵营的强大,世界和平运动的高涨,赫脱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我们世界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怎样在历史进程中解决政治制度之间的巨大的对抗,而不爆发成为热核战争。”他说,在这方面,他认为在“某些基本点上”是能够同苏联“找到一种共同的语言的”,而“最有可能找到共同语言的一个方面是为支配着我们的时代的大竞争订下一些基本规则,即订下某种‘比赛规则’,而把竞赛限制在共同生存条件所规定的范围以内。”但是赫脱同时又诬蔑苏联的和平共处政策,说什么他“肯定能料想到自由世界各地将遭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压力,这些以日益增强的工业力量为后盾的诱惑和压力的目的是扰乱、颠复和接管”。赫脱力图挫折由于赫鲁晓夫访问美国而在美国引起的要求和平的洪流,他叫嚷说,“没有东西比把缓和紧张局势同放松我们自己这两回事混淆在一起具有更致命的危险了,今后最严重的危险之一就是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这样做。”他说,“我们必须了解到,同共产主义进行生死攸关的竞赛需要我们大家付出精力和利益……这种竞赛不是两种一致的,而是相反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竞赛”。赫脱17日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议员会议的年会上还在鼓吹“实力政策”,他说,美国并不认为,“(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的)结果缓和了紧张局势,因此可以把共同防务工作放松一些。”他重申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说法,就是所谓西方国家只有“态度坚定”,“在原则上寸土不让”,才能得到“安全”。赫脱着重指出,艾森豪威尔这些话今天“同样有效”。军事准备对北大西洋公约国家的“重要性依然未变”。他说,“美国将继续全部支持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他说,美国“将继续承担应有的份额”,“这种政策没有改变”。


第6版()
专栏:

争夺西欧霸权的两大对手狭路相逢
阿登纳凄风苦雨到伦敦
伦敦示威群众振臂高呼“阿登纳滚回去”
新华社伦敦17日电 西德总理阿登纳今天在伦敦受到了冷淡的接待。
当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和外交大臣劳埃德前往车站欢迎阿登纳时,没有欢迎仪式,也没有发表讲话。欢迎的群众只有二三百人,其中大多是在伦敦的西德侨民。群众中没有欢呼声,也没有乐队,一片静悄悄,只听到新闻电影摄影机的旋转声。
入晚,伦敦人在倾盆大雨中从海德公园列队前往阿登纳住处,抗议他来访问。
示威的群众拿着火炬,手执写着“阿登纳滚回去”、“解除纳粹部长的职务”等字样的标语牌。他们高呼:“不许把氢弹交给纳粹将军!”“阿登纳要冷战!我们要最高级会议!”
他们还举行了集会,在会上一致通过决议,告诉阿登纳不要再企图推迟早日召开最高级会议。这项决议由一个三人代表团交给西德驻英国大使馆。
本报讯 11月17日西德总理阿登纳抵达伦敦,作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这次两国会谈,将成为它们争夺西欧霸权的角斗中又一重要回合。
本来阿登纳这次访问早在去年就要进行。但是由于当时英国、西德关系极度恶化,阿登纳故意推迟了这次访问。一年来,西德和英国的角斗经历了两度的变化。开始是西德和法国组成了“共同市场”,建立了巴黎—波恩轴心,大大削弱了英国在西欧大陆的经济势力和政治影响。阿登纳曾经洋洋得意地说,英国人必须知道,现在领导西欧的已经不是英国,而是西德和法国了。但是现在英国也已经基本上组成对抗“共同市场”的“小自由贸易区”,给西德在欧洲的市场造成严重的威胁。而英国在东西方关系上采取的一些主动,由于受到西方广大舆论的欢迎,使英国在国际上处于有利的地位。同时这时期在巴黎—波恩轴心内部矛盾也在发展。这一切显然对于英国是有利的。英国外交大臣劳埃德在阿登纳访英前夕到巴黎去向阿登纳的盟友戴高乐进行拉拢不是没有目的的。
在访问伦敦前夕,阿登纳向英国“曼彻斯特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发表的谈话中,竭力强调两国“必须建立友好关系”、“保持真正的持久的谅解”。同一天西德外长勃伦塔诺也说要继续改善西德同英国的关系。但实际上是想作些交易,展开新的角斗。
据报道,这次阿登纳访英主要跟英国商谈三方面的问题:“共同市场”和英国“小自由贸易区”问题;英国关于建立中欧脱离接触区的态度以及东西方最高级会议问题。
“共同市场”和英国的“小自由贸易区”的对垒是两国的重大矛盾。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说得很坦率:“在经济上,我们(西德和英国)的关系主要是竞争者的关系,两国同样都是谋求夺取对方市场和世界市场的工业国”。由于英国组织“小自由贸易区”严重打击了西德对外部七国的扩张。目前西德国内经济界要求和英国一起扩大欧洲贸易区的压力正在加重。前几天西德沿海四州的政府首脑已联名要求阿登纳“竭力鼓励和支持一切关于建立大的欧洲自由贸易区的谈判。”据外国报纸报道,阿登纳也准备向英国作出“经济让步”,但是同时阿登纳表示这种“让步”不能损害“共同市场”六国在政治方面的“密切合作”,特别是不能损害波恩—巴黎轴心。英国一眼看穿了阿登纳的打算。“星期日泰晤士报”说,英国外交部专家认为,西德愿意作出的“经济让步”,其目的也是在于分裂“外部七国”的自由贸易区。
在阿登纳强烈反对的建立中欧脱离接触区的问题上,英国政府前一时期的态度曾经表现得暧昧不明。但是不久前英国外交大臣劳埃德在他的政策声明中强调:政府仍然认为,设法在中欧建立一个紧张局势缓和的以及军备有限制的地区是个好主意。但是阿登纳在向英国记者的谈话中针对这种论调说:实行隔离的主张“是显然错误的”。
在东西方最高级会议问题上,西德和法国“站在一起同伦敦之间的分歧十分尖锐”(西德“议会政治新闻”)。虽然英国目前在召开东西方最高级会议的时间上,不得不向法国和西德的观点表示让步,但是对会议的议程双方还未取得一致。阿登纳在向英国记者的谈话中强调,东西方最高级会议的议程“首先应该讨论的是有监督的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的全面裁军问题”。他并要求西方对西柏林问题采取“坚定立场”,可是英国的报纸却认为“就柏林问题达成某种临时协议是必要的”(“观察家报”)。英国保守党的“每日快报”甚至故意将阿登纳的军。它说:仅仅谈一下裁军问题,并不会减轻人民对德国军国主义的很有根据的不安,“正相反,德国重新武装的具体迹象更使人们感到不安。”
因此,许多西方政界人士认为这次会谈“可能证明比一度预料的还要困难得多”(路透社)。值得注意的是,正当阿登纳去伦敦前夕,西德的“科隆评论”却在阿登纳的授意之下写了一篇文章叫嚣“英国终于必须了解到,在美洲和在欧洲,英国人的意愿不再是一种支配力量了。”这就更加引起英国的疑虑。英国右翼的“每日快报”说:“英国人将小心翼翼地对待阿登纳的访问。”


第6版()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阿联国营公司允许私人投资
开罗讯 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经济部长、阿联国营经济组织新任主席凯舒尼14日在“共和国报”上发表的声明中说,将允许私人资本在阿联国营经济组织所属的公司中享有所有权。
中央条约组织举行海空军联合“演习”
卡拉奇讯 中央条约组织的海空军海上联合“演习”16日在卡拉奇开始。这次“演习”将继续进行到12月4日。参加这次演习的有美国、英国、土耳其、伊朗和巴基斯坦的海空军部队。


第6版()
专栏:

明争暗斗
——尼克松、洛克菲勒竞选幕后
乐山
一年以来,美国资产阶级报刊登载了不少关于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和纽约州长洛克菲勒争夺1960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消息。尽管两个人都没有正式宣布要作共和党提名的候选人,可是他们最近的活动,却说明了他们之间的明争暗斗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阶段。11月6日,尼克松的支持者在新罕布什尔州开始了竞选活动;但人们知道,1958年11月洛克菲勒当选为纽约州长以后,首先捧出“选洛克菲勒当总统”这块招牌的,正是新罕布什尔州。11月11日,洛克菲勒动身前往西部加利福尼亚、俄勒冈、华盛顿、爱达荷各州作第一次重要的“政治性巡视”;而加利福尼亚正是尼克松的老家,俄勒冈正是尼克松竞选运动的中枢。这种“打蛇先打头”的把戏,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穿。
尼克松的登龙术
尼克松是由反动的南加利福尼亚资本家捧上政治舞台的。1946年,他依靠加利福尼亚州的银行家、铁路公司经理、农场主的支持当上了众议员。加利福尼亚州圣马利亚城大资本家史密斯为尼克松的竞选曾出资一万美元。
尼克松当上众议员以后,立刻成了仅次于摩根和洛克菲勒的第三个大金融集团——以基安尼尼为首的加利福尼亚集团——的宠儿。这个集团在太平洋沿岸地带拥有大批军事工业。它所控制的“美洲银行”,到1955年为止,就已经设立了十二个国外分行。它的一个核心“美通公司”控制着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内华达、俄勒冈和华盛顿五个州的数百家银行。“美洲银行”和“美通公司”共同资助的“凯塞”工业帝国拥有造船厂、汽车制造厂、钢铁厂、铝厂(生产能力占全国30%左右)。
尼克松“感恩图报”,为大资本家力效犬马之劳。1947年,他参加了塔夫脱—哈特莱反劳工法案的起草;不久,又在“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中大显身手。1950年,在形形色色的财团支持之下,尼克松当选为参议员。
1952年,尼克松竞选副总统,他得到了几十个资本家的私人贿赂。其中包括加利福尼亚州的石油财阀小赫伯特·胡佛和其他一些后来在艾森豪威尔政府中得到职位的人。尼克松竞选副总统是由华尔街政治掮客杜威·布朗奈尔提拔的。这件事实说明尼克松不但赢得了西部垄断集团的青睐,也博得与西部垄断集团处于竞争地位的华尔街势力的欢心。这也就是他于1956年再度当选副总统的原因。
尼克松曾经说:“我自从进入政界以来,一直是一帆风顺的。众议员、参议员、副总统的职位,都是自动来的。我常常是在适当的时间占着适当的地位。”这一句话是他那充当资本家代理人的政治生活的写照。
为了使尼克松登上总统的宝座,某些金融集团的巨头和政客早就苦心孤诣地进行策划。“美洲银行”经理皮莱曾经许愿要在1960年把尼克松选为美国总统。美国中西部的一些财阀和政客也在替他策划。
在资本家的授意下,尼克松披上了“新尼克松”的装束。现在尼克松口口声声说什么“当我在国外旅行的时候……”,因为资本家认为扩大在国际事务方面的影响,是争取总统宝座的重要资本。一向具有种族优越感的尼克松,为了争取黑人的选票,现在充当了调查政府工程事务承包方面种族歧视情况的主持人。为了扩大对家庭妇女的影响,尼克松还允诺出任“发展经济、稳定物价委员会”的主席。当然,特别重要的是,尼克松现在公开鼓吹冷战,抵制国际局势的缓和,就成了美国垄断资本集团中最富扩张性的好战狂的势力所十分需要的。尼克松最近在洛杉矶大学发表的鼓吹“冷战”的演说就是一个赤裸裸的例子。
从幕后到台前的洛克菲勒
1955年底,洛克菲勒财团的政治明星纳尔逊·洛克菲勒辞去总统特别助理职务时,他得出了一条经验:“如果要使政府更加顺从洛克菲勒财团的意旨,必须真正地打入官场,不再以票友身份出现。”洛克菲勒回到纽约不到几个月,就在共和党的一次募捐会上向共和党纽约州委员会主席摩尔豪斯透露了他的这个意图。摩尔豪斯立即采取行动,任命洛克菲勒为研究纽约州宪法问题的州委员会主席,使他有机会了解纽约州的全貌并和人们接触。这是洛克菲勒从幕后走向台前、通过竞选纽约州长企图进一步跃登总统宝座的起点。
1958年11月,洛克菲勒当选为纽约州长以后,不到几小时,新罕布什尔州就出现了“选洛克菲勒当总统”的呼声。接着,退休联邦法官勒法特就出面主持“选洛克菲勒当总统”的运动。
洛克菲勒出没于华盛顿官场,已有二十年的历史。他先后担任过“美洲事务协调人”、专管拉丁美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国际开发顾问局局长、联邦机构调整委员会主任、卫生教育福利部副部长、总统外交政策特别助理。他为美国政府拟订过许多反动的计划,上过多次反动的条陈。企图把世界置于洛克菲勒王朝统治之下的狂妄计划——1956年洛克菲勒给艾森豪威尔的秘密信,就是他的“杰作”。公开鼓吹核武器战争的报告——1958年1月的所谓“国际安全和军事情况报告”、加紧对外经济扩张的计划——1958年6月所谓“二十世纪的对外经济政策报告”,都是“洛克菲勒研究小组”的“贡献”。
洛克菲勒财团的势力强大。它控制了资本主义世界石油开采量的五分之二,形成了以“新泽西美孚油公司”和“曼哈顿大通银行”为中心的巨大的石油帝国。它所掌握和控制的资本,据1955年统计,已高达六百一十四亿美元。洛克菲勒财团的资本早已伸入美国经济的许多部门。它直接、间接地参加了美国航空、电子、军事化学工业、火箭、导弹的生产。
几十年以来,洛克菲勒财团的政治活动主要的是通过石油公司使用压力,把它的人员打进政府里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孚油公司开始了空前的海外扩张,洛克菲勒财团就插足于外交事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增进美国的石油利益,竟成了美国国务院的首要工作,保卫石油利益,成了美国海外驻军的主要任务。前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席杜勒斯出任了国务卿,他的弟弟艾伦·杜勒斯曾任洛克菲勒家族的顾问,也担任了中央情报局局长的要职。洛克菲勒财团通过它在政治上的进展,增加了对价格和生产的控制,增强了竞争、兼并的力量,变成美国最有力的垄断组织。
但是,随着世界局势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跃进、美国政治经济危机的深刻化,美国垄断集团中最富有侵略性和战争狂热的势力,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积极图谋亲自掌握政权,以作垂死的挣扎。这就是洛克菲勒从幕后走向台前的原因。
钩心斗角
尽管洛克菲勒财团是美国实力最为雄厚的财团。可是美国今日仍然是几个大财团——摩根、杜邦、梅隆、“纽约第一花旗银行”、克利夫兰、芝加哥、“美洲银行”势均力敌的局面。这些财团也开展了所谓“企业到政治中去”的运动。梅隆财团的海湾石油公司早已发表了今后要“积极参与政治”的宣言,杜邦、福特汽车公司也有同样的表示。摩根财团的通用电气公司去年专门设立了一个“政府关系部”,来组织它的经理们“参与政治活动”。
美国的各个垄断集团在对外侵略扩张的根本政策上,有着一致的一面,但是,由于美国政治经济危机的深刻化、垄断资本组织之间矛盾重重,各个垄断集团从不同的利益范围出发,在政策执行的方法和重点上,存在着日益扩大的分歧。
二十五年以前,摩根财团的资产为洛克菲勒财团的两倍,而现在两者相等,可是洛克菲勒财团通过石油投资和对不发达国家无孔不入的掠夺,利润激增,它的势力的增长大大地超过了摩根财团,它对政府的影响也远比摩根财团为大。
在过去,美国的历届总统,像格兰特、克利夫兰、老罗斯福、威尔逊等人都是由摩根集团挑选的。直到最近一些年以来,洛克菲勒财团在挑选美国总统一事上,才比摩根财团拥有更大的发言权。
摩根财团不甘受洛克菲勒财团的排挤,在经济上开始了大规模的反扑。今年年初,摩根财团所属的两大公司进行合并以及摩根所属美国电讯公司增加股票发行额扩充势力,就是针对洛克菲勒财团的战略行动。
美国中西部等财团,或以国内市场为主、或以经营民用工业为主,它们反对无限制地增加军费,它们担心财政赤字的激增会导致经济破产。这些财团与主张疯狂扩军备战、加紧向外经济扩张、以延缓和转嫁经济危机的洛克菲勒等财团,也存在着分歧。
现在,洛克菲勒已经全力投入竞选运动。可是他一直不肯公开宣布参加竞选。11月1日的“纽约时报杂志”解释了这是什么原故。这家美国杂志说:
“洛克菲勒州长关于他不是候选人的声明,应作不同的解释。他的意思是说:‘除非我完全相信自己有把握在竞选中打败尼克松,否则我不愿意把自己放在一个容易受人攻击的地位’”。“一个州长宣布他是总统候选人,就会引起政敌的攻击,说他想白宫入了迷,损害了州的利益。”
但是,美国“时代”周刊却透露了洛克菲勒的急不可耐。它说,在9月中旬举行的洛克菲勒竞选策略会议上,洛克菲勒财团的这位政治明星大声呐喊:“他妈的!让我们动手干吧!我要干下去。至于别人的推测,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反正干与不干,人家都要推测一番的。”
现在,究竟鹿死谁手,判断尚早。但不管前途如何,洛克菲勒的竞选,说明了亿万富翁用“民主”外衣来遮掩自己的幕后统治这个方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垂危的迫切形势了。
(附图片)
江帆插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