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利他主义”
梅原
武汉重型机床厂的先进生产者马学礼和别人一起试制成了“内孔稍胎”,人们在表扬这项成就时却把他忘了,但他毫无意见,仍然干劲十足。他说:“我想的,是怎样把工作搞好,怎样超额完成计划。”
有人对吉林辽源矿富国二井居民主任张明芝说:“你这个居民主任每月才拿七元二角五,看人家,连一个大字也不识的妇女都拿二十来块,你何苦再操那份心呢!”她却反问:“咱们干工作是为了挣钱吗?”
这里没有什么美丽的词藻,但从这些平凡的语言里,却可以看到一颗最美丽最晶亮的心!马学礼、张明芝这种在劳动里不计报酬、不讲条件、不争荣誉、大公无私的精神,今天在我们国家的劳动人民中,可以找到很多同样的例子。我们歌颂这种精神,因为它可以而且已经产生了伟大的物质力量,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它标志着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是有伟大的志气、强大的生命力和美好的希望的。
但是,那些被铜臭渗透了灵魂的帝国主义者和资产阶级分子,是无法理解这种崇高的共产主义劳动精神的。他们总是带着有色眼镜,一口咬定说他们看到的是什么“奴隶劳动”。而右倾机会主义者们,他们脱离群众,也看不到劳动人民中共产主义思想的成长,他们反对供给制和工资制相结合的制度,反对政治挂帅,主张钞票挂帅。他们怎么可能理解人民中的共产主义劳动精神呢?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哲学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嘛!
马克思主义一向告诉我们,共产主义的劳动是自觉自愿的劳动,是没有定额的劳动,是不指望个人荣誉、不计较个人报酬的劳动。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每天要工作十五、六小时,而且经常通宵不断地工作。这种劳动难道是可以计算定额、计较报酬的吗?有着无产阶级革命人生观的人,已经摈弃一切低级趣味,他们活着是为人民而工作而劳动,只有死才能使他们停止工作。多少革命先烈临死之前在敌人的监狱里,仍然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同狱者进行着革命的教育。他们不求富贵,不图安逸,为人类最庄丽的事业献出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
我们的革命前辈们,在残酷斗争的年代里,为子孙后代献出了他们的一切。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这种共产主义的革命精神,今天在他们的第二代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光大,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年代里,就变成为不计报酬、不讲条件、不争荣誉、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劳动精神。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者同工人阶级集体主义者的人生观是迥然不同的。为了金钱,他们把一切人的高贵的道德品质“沉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共产党宣言”);为了金钱,他们惯常地损公利私,损人利己。而工人阶级集体主义者,则把自己能对国家、人民作出尽可能大的贡献,引为自己生活的目的。他们的最大乐趣,不是在个人得到荣誉的时候,不是在个人得到物质奖励的时候,而是在集体得到荣誉、国家增加了财富的时候。革命的工人阶级,使阶级兄弟之间、劳动人民之间,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最温暖最友爱的关系。
最近,有一位意大利的著名教授罗托里奥·鲁吉里说:最近几年中国人民取得巨大的进展,如果“没有一种新的生活概念,没有利他主义代替利己主义的社会秩序,这一切是不可能实现的。”他认为中国人民认识到自己“不再属于为他人利益服务的无足轻重的阶级了。他开始感到他是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人。”这句话说得好。虽然我们的“利他主义”的意义和实质比他说的要深远得多。我们已经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在党和毛泽东主席的教导下,有了宏伟的理想——在我国建成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是利他主义、共产主义劳动精神在我国劳动人民中日益普遍和发扬光大的根源。


第8版()
专栏:公社千秋

在李顺达的公社里
展潮
谁要是上太行山,而没有进入东部平顺一带的石头山区里去,那他就不能算是真正到过太行山。在这里,一座山赛过一座山,山上的颜色随着季节的交替在迅速地变换着,真可以说是气象万千,好看极了。
出平顺城,沿着山沟一直朝南走,约莫十二、三里路,就到了一个很著名的地方——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李顺达、申纪兰的家乡西沟村。这条路本来是很难走的:在干旱的日子里,道上堆满着大大小小的乱石;雨季到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山洪暴发,混浊的流水就像一头猛兽似的,在山沟里横冲直闯,连行人也给卷走了。可是现在的情况变啦,在这道北低南高的山沟里,正当中是一条可以并排行驶两部汽车、由石子铺垫成的优质公路,两旁是新修整起的肥沃的滩地,再往前去就是民兵水库。这样,人们不论是晴天或雨天,都可以放心地走路了,有时遇着长治钢铁厂开来到南边的西安里去拉矿石的大卡车,还可以爬上去坐一程,抽两袋烟的功夫就来到了西沟村。
叫“西沟”这样名字的村子,在太行山区可以数上成十、成百个,可是人们却只记住一个,就是李顺达的西沟村。去年秋天,方圆几十里地内的二十五个高级农业社联合起来成立人民公社,中心虽然在西沟南面十来里的龙镇,可是社员群众却主张还是叫“西沟人民公社”,或者沿用西沟农业社时的名称叫“西沟金星人民公社”,并且拥戴李顺达和申纪兰当自己公社的正、副主任。
这两位公社正、副主任始终保持着劳动模范的本色,他们虽然担任着工作,却从来没有脱离开过生产岗位,照旧还住在西沟村里。因此,凡是去金星人民公社的人,总要先到西沟村落脚。通过“跃进门”走进去,正中是一条不很宽阔、却很整洁的道路,两侧等距离地栽种着一些小松柏树,路边是社员们的住家和公社西沟管理区的办公室、食堂、小学校、幼儿园等等,房子都粉刷得雪白,墙上还画着些动人的彩色壁画。在村子当中,屋顶最高、门前挂着“光荣军属”牌子的那座房子,就是申纪兰的家。李顺达呢?他住在村子南头半坡上的一串带窑洞的院子里。地方倒很好认,就是人不容易找。除了外出开会,两位劳动模范一回村就想法挤时间上地生产,登门探望他们十有八、九是要扑空的。
我这是第二次来西沟,好像也摸到一点规律似的,没有进屋,就一直往地里奔。果然,李顺达正带领着一伙社员,在靠近水库跟前的小片河滩地里突击种白菜。他们一边劳动、一边说说笑笑,丝毫也不显得累。这时候,在地头上的一位中年妇女提高嗓门叫道:“快,‘紧抓’,快把菜秧递过来!”逗得大家都乐开了,原来“紧抓”是人们最近给李顺达起的外号。事情经过是这样的:眼看玉茭、小米等大秋作物已经种得差不离了,劳动模范便提议除留下少数精壮劳力突击收尾外,其余的人手赶快转过来,利用零星闲地多种蔬菜和其他早熟作物。起初有的人思想不通,他就耐心地说服动员,自己还抓紧时机领头栽种,很快就把局面打开了,而且还影响到别的一些管理区和生产队。
李顺达“紧抓”的结果,西沟村今年播种计划提前完成了,播种面积也扩大了。我到的第二天,刚种完白菜,劳动模范又把注意力转向山庄窝铺等偏僻的地方。我们相跟着到一条山沟里去,这条山沟在村子西边,是名副其实的西沟,李顺达小时候从河南林县逃荒上来,就是在这里安家落户的。从外面看,西沟并不大,但是越往里越开阔。大概走这么四里路的光景,突然出现了一个岔口,山沟在这里分成左右两道,一直伸到后面的大山里去。这地名叫“三岔口”,住着七、八户人家。李顺达过去就在这里租种地主的地,五亩地分成十一小片,每年打的粮食除给地主交租子,就剩不下多少了。检查罢工作,劳动模范一边走着、一边向我叙述西沟发展的历史。末了,他站在一棵梨树跟前,轻轻地抚摸着树身,无限深情地说:“这是我们栽的第一棵富根!”可不是吗,这正是李顺达按照党和毛主席所指引的组织起来的方向开步走时、在成立互助组那年接种的梨树。这棵树就在他过去住的房子背后。附近,还有好些大小不一的梨树、桃树和杏树,也都是李顺达在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时期亲手培植起来的,现在已经开花结果了。可以看得出劳动模范对这些果木怀着多么深厚的感情,他一棵挨着一棵地抚摸着,数说它们的年岁。我们在那里留连了好久,然后爬上旁边一座小山岗,了望远方,但见前后左右的高山上长着无数低矮的松、柏树,在向阳的半坡上却长着密密麻麻的年幼的苹果树和山桃、山杏树。这时候,劳动模范情不自禁地打开了话匣子,他说:“我们农民就像站在这三岔口上,有两条路好走:一条好比钻死山沟,少数人发财致富、多数人受灾受难的资本主义绝路;一条好比朝沟外走,组织起来、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幸亏有党、有毛主席的领导,我们的路是越走越宽了。”十几年间,西沟村的光山秃岭逐渐变成了森林花果山。这时候,从远处传来几声轰响,劳动模范笑着说:“这是我们人民公社办的工业,正在开铁矿哩。”
晚间,我们又返回到西沟村子里,恰巧那部带钢磨的小发电机修好了,公社社员们家里和街上的电灯齐放光明,晚饭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食堂里却聚着一些人在欢乐地谈笑着。
第二天清早,我离开了西沟到龙镇去。公社正在那里召开社员代表会议,研究生产指标和各管理区之间的协作工程,补充选举公社干部。这天,除了申纪兰上北京开会外,李顺达和公社其他领导干部都在。中共西沟金星人民公社党委书记张满有在作总结时说:“过去我们这山沟是个穷地方,自从公社化以后,不仅不穷了,而且我们还有了二十个农具修配厂、七个面粉加工厂、五个耐火砖厂、两个采矿场、两个医院、一个兽医站、一个配种站……。这些就像刚出土发芽的庄稼一样,一天天地往上长。听说帝国主义天天骂我们公社,就让它去骂吧。我们的人民公社,是敲也敲不碎、打也打不烂的。”


第8版()
专栏:

山庄 邸杰


第8版()
专栏:小常识

环球旅行
十六世纪旅行家玛契尔南用了两年十一个月十六天的时间环行世界一周。而后英国人佛林西斯·特尔克环球旅行一次用了两年零九个月。美国传教士尼林·布列依巡游世界一周是六十二天零六小时。如果用“列宁”号原子破冰船就只需五天零八小时。而“图—104”或“图—114”飞机只需四十五到五十五小时,人造地球卫星仅需半小时即可走完这段距离。但苏联第二个宇宙火箭环绕地球一周仅需六分二十秒。 工兰编译


第8版()
专栏:

决不能让反动派窃取革命领导权
——“乐观的悲剧”观后
 阳翰笙
前年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纪念的时候,我随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到了莫斯科。到后不久,就听说列宁格勒普希金话剧院在莫斯科演出的“乐观的悲剧”,很得好评,好几位苏联文艺界的同志,也曾一再向我们推荐过这个好戏,但因我事情忙,连着几天都没有挤出时间去看,后来等我们有时间要去看了,普希金话剧院却早已经回列宁格勒去了,这真是一件小小的憾事。
在今年十月革命节的前夕,真没有想到,我却终于在北京看到了“乐观的悲剧”的演出了,看后我心里真感到非常的高兴。
苏联作家伏·维希?夫斯基的“乐观的悲剧”,是苏联戏剧创作中反映十月革命初期斗争生活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作品。
这个戏主要描写的是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在国内外敌人的进攻中,同无政府主义者在争取波罗的海舰队的领导权上所展开的一场尖锐的斗争。
透过这场斗争,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无政府主义者的狰狞丑恶的面目和阴险残刻、荒谬虚无、彻头彻尾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的反动本质。另一方面,我们却更能够很清楚地认识到,在十月革命的时候,只有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才真正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只有布尔什维克党所指出的道路,才真正是革命的正确道路。革命的领导权只有掌握在布尔什维克党的手中,一支遭受了无政府主义者的腐蚀,胡作非为、快要土崩瓦解了的旧式的军队,才能很快的改造成为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英雄无敌的红色海军,革命也才能在同国内外敌人艰苦剧烈的斗争中,终于取得最后的胜利。
“乐观的悲剧”所取的题材,虽然已经是四十年前的史实了,但在四十二年后的今天,我们看了以后,我认为我们不仅可以从舞台上,看到那个震撼全世界的暴风雨时代的伟大风貌,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这个戏的演出,受到一次伟大的十月革命的历史教育。
我认为这个戏写得最成功的地方,是作者在尖锐的戏剧冲突中间,很突出地塑造出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水兵阿列克赛、小芬兰、无政府主义者的首领等,都写得相当生动。其中特别是女政治委员,作者在创造这个光辉的英雄人物的时候,真把她描绘得有声有色。戏一开始,作者就把她放在一场严重的阶级斗争的考验中,她奉派去作政委的波罗的海的舰队上,无政府主义者——这群冒充革命的反动派却老早就已经把全舰的领导权窃取去了!她去,仿佛就像一个人单枪匹马地走进了龙潭虎穴,随时随刻都有被敌人吞噬的危险。但党给了她很强大的精神力量,使她能够运用她的机智和勇敢,正确地执行党的政策,紧密地把水兵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终于能够踏破无政府主义者一次又一次为她设下的陷阱,一举便把敌人的首领消灭掉!像这样一位苏联阶级女战士的坚忍不拔的英雄形象和她那种大胆无畏,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的高尚的精神品质,实在是令人难以忘怀的。
这个戏在创作上的另一个显著特色,是作者还花费了不少笔墨来描写水兵群众。水兵们复杂的心理和思想感情的变化,都在戏剧的斗争中有着清晰的描绘。群众思想潮流的变化和发展,犹如海浪一样,波澜壮阔、汹涌澎湃,很有力地表现出那个风暴岁月里的时代特点。
哈尔滨话剧院是一个年轻的剧院,他们有勇气排演这样一个相当难演的剧本,这就说明了他们的斗志昂扬,敢想敢干。现在从舞台演出的整体来看,是很不错的。导演对于这个剧本的解释是正确的,戏剧冲突表现的也相当有力。几个主要演员,如像演女政治委员的陈树新同志,演阿列克赛的王端云同志、演小芬兰的正华同志、演首领的傅澄同志,都演的好。这些同志,他们的年纪都很轻,对于剧中这些人物的了解是有一定的距离的,然而经过他们不断的努力,他们创造出来的这些人物形象,都相当的突出,这就非常值得我们高兴的了。
哈尔滨话剧院演出的“乐观的悲剧”,我还感到有一些不足之处,就是在导演和表演上,似乎还缺少了一些革命的浪漫主义的精神。剧本里面洋溢着的革命激情和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十月革命时期那种暴风雨般的时代风貌,在演出中都还体现的不够充分。希望导演和演员们能继续努力,多加加工,把苏联这一经典著作能演出的更完整、更富有感染力,让它的光辉永远能够保留在我国的舞台上,那就更好了。
(附图片)
(“乐观的悲剧”剧照:女政委在说服阿列克赛)


第8版()
专栏:

话剧七首
 田汉
国庆献礼以来又有许多好话剧到北京演出,看起来各省市话剧工作同志不止干劲冲天,也才华怒发,真是可喜。有几个值得注意的特色,即演出的剧本大多数是演员导演们集体创作或改编的;表导演艺术虽同走现实主义道路,却随地区和服务对象不同渐次形成不同风格;都在以很高热情向传统学习,向苏联学习。由于忙,不能一一评介,谨成绝句七首,借贺成功。
一、总政话剧团等演“三八线上”入网群魔不自知,持刀原是失娘儿。开城旧垒生秋草,火力平时似战时。
二、南京前线话剧团演“东进序曲”红军谈笑突重围,直叫群顽听指挥。舌战江东风趣绝,从容兵火忆侬菲。
(一)
(一)“陈特派员”云是写陈侬菲同志事。三、江西省话剧团演“八一风暴”一夜南昌起大风,运筹楼上有周公。鸿门纵沥英雄血,赢得军旗遍地红。四、河北省话剧团演“红旗谱”清流碧血忍凝眸?廿载归来恨未休。苛税不除人不散,红旗飞满古城头。五、哈尔滨话剧院演“乐观的悲剧”政委纤纤一女郎,却驯悍卒御豺狼。迂回两路收功日,马革何辞裹国殇!六、本溪市话剧团演“红心虎胆”创业艰难自古然,舍身救镁劲冲天。小田何必惭形秽?自有多情广播员。七、甘肃省话剧团演“滚滚的白龙江”(二)游牧何如定牧强?青青千里放牛羊。笑他竖子张螳臂,滚滚洪流不可当!
(二)“滚滚的白龙江”系“康布尔草原”续篇。


第8版()
专栏:

黄土高原的春天 关爽
〔第四届全国版画展览会作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