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1月12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共产主义的精神
——纪念白求恩大夫逝世二十周年
周而复
二十年前的今天早晨,白求恩大夫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完县黄石口村子里,把写好了的遗嘱交给他的翻译,满是胡髭的脸上浮起革命的乐观的微笑,谆谆地对翻译说:
“努力吧!向着伟大的道路,开辟前面的事业!”
他吐出了最后一口气,留下了伟大的未完的事业。
二十年很快地过去了。二十年来,我们常常怀念白求恩大夫。他的一举一动,恍如就在目前,仿佛他随着革命的行列一道前进。一提起他的光辉的名字,马上就使人尊敬,使人仰慕,使人兴奋,使人勇敢,使人前进。
他工作踏实,干劲冲天。他一到晋察冀军区卫生部,第一周就检查了五百二十多个伤病员;第二周开始连续作了四个星期的手术。一百四十七个伤病员在他施行手术后,又到前线去了。在他经过长途疲劳行军之后,到达一个卫生部或者医院,一走进门,首先关心的是伤病员住在什么地方,要去看他们。负责同志如果请他先休息一下,他总是说:“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他每做一件工作,事先总有个计划;工作完成,就有个总结报告。他说出的话,一定要做到,真正如中国所谓的“言必行,行必果”。他不是空谈家。他说:“空谈代替不了行动,话是人们发明来描写行动的,照它底本来面目去用它吧!”
他永远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总想把治疗工具改得更好些,把环境改得更好些,把工作效率提得更高些。他初到晋察冀边区,创设正规的模范医院;创立不久,遇到反扫荡,敌人把他的心血都毁了。他就改创立小规模的、以老百姓家为基础的医院。在携带治疗器具方面也是如此。最初,他要带全副器具,一行动就是十多个驮子,这在战争频繁的敌后环境是不适合的。他一到冀中,立刻改为轻装。做手术的时候,用锯子锯大腿,常常带肉下来,他设法用木板做成腰子形,把骨头和肉分开。有人强调敌后困难,工作难于展开,甚至把工作缺点推到客观条件上去。他却想法在困难条件下,把工作做好,效率提高。
他严正不私。他的一举一动,完全为了革命工作,为人民服务,从不为自己打算。当他到一个军分区卫生部,发现病人没有被子,严厉批评了卫生工作人员,坚持要先把他自己的和工作人员的被子给伤病员盖。他发现一个伤员因为没上夹板,而要割断腿子,再三追问这个医生,要处罚他,要报告他的上级。他说,“做卫生工作,不这样严格认真是不行的。我们要不客气的批评,对个人的虚荣要残酷。”他领导下的卫生工作人员,就养成了这样一种严肃的正派作风和原则精神,大家互相督促。毛主席说:“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白求恩大夫就是这样崇高的人。
他不怕困难。困难在英雄的大勇和智慧面前低头。任何困难工作,只要于伤病员有益,他都不顾一切去做。他在冀中时,听到游击区有伤病员,离敌人据点只有一二十里地,敌人随时可以包围这些村庄,他也要去。他去治疗伤病员以后,村庄果然被包围了,如果不是军民的严密组织,差几分钟就真的要做俘虏了。他却处之泰然,以为远在敌人包围中的游击区伤病员能受到他的诊治,是他生平最大的快乐!这是多么高尚的风格!
他生活艰苦朴素。一个生长在资本主义社会上等人家的大夫,而且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专家,英国皇家学会外科学士会的会员,过去生活水平是可以想到的。他到战时中国来,已经不易,何况是敌后,又何况是穷山恶水的冀西山地,但他却以为一生当中最愉快的日子是在这个区域里过的。他穿八路军布衣,穿八路军的草鞋,吃八路军简简单单的饭菜。军区为了照顾他的生活习惯,特地给他一个炊事员,他的伙食可以实报实销。但他要求和八路军战士一样的生活。炊事员如果给他做点较好的饭菜,马上就受到他的责备。甚至负责同志欢宴他,他也说:“我觉得你们对我当客人,准备了这么多的菜,太浪费,我感到很不舒服。”
他从善如流,有高度的自我批评的精神。他善于责人,也善于责己。在真理之前,并无你我之分,只有是非之别。他常说:“我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希望你们给我批评,我将百分之百地在工作中来改正。”有一次在冀中,由于连续三天三夜的手术,紧张而又繁忙的工作使得他烦躁了,看见什么也不顺眼,对什么人也不满意,发了脾气。他的翻译从未和他口角过,这次居然也吵起来了。事后,他对翻译检讨:“不要见怪我,我实在太疲劳了。脾气不好,请原谅我。”他对王震将军介绍去的医务主任认识不足,后来在工作与学习中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就立即写信给王震将军:“过去,我对于×××的认识是错的。你对他的认识是对的。他还能够工作和学习,只要他努力下去,是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外科医生的。现在,我对你承认我的错误。”
他诲人不倦,帮助别人一道进步。他随时随地总想把他的技术和知识尽量传授给别人,帮助别人。每天看完病人以后,他还要给医务人员上课,但是没有教材,一块黑板算是大家的课本,他在上面写,绘,来讲授。疲劳了一天,到了晚上,他还要在灯下写一本专为医生和护士用的图解手册。为了提高边区医务人员技能,他创办模范医院和特种外科医院,调各地区代表来实习,回去再传授别人。在冀中工作一个时期,他有了丰富的战地治疗经验,一回到冀西山地,就着手写关于这方面的书。他从不把自己知道的东西秘密起来,而是在想怎样告诉别人,帮助别人提高到先进的水平上来。
更重要的,是他的舍己为人的无产阶级的高贵品质。他说:“一个医生,一个看护,一个事务员的责任是什么呢?只有一个责任。那就是使你的病人快乐,帮助他恢复健康,恢复力量。你必须把他们每一个人都看作是你的兄弟,你的父亲——因为就真理说,是的,他们比兄弟父母还要亲切些,他是你的同志。在一切事情当中,要把他放在最前头。”在最危险的时候,在生死存亡的时候,最容易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来。这是试金石。白求恩大夫在这种时候,他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伤病员的存亡。在冀中前线上,他的救护站附近受到炮火的轰击,他不动声色,继续在抢救伤员。在冀西王安镇附近的小庙里,当时受到敌人的包围,敌人就要到了,他为了救护伤员,不肯走。伤员甚至希望自己牺牲也不要紧,要他走,他也不肯走。他估计可以抢做完手术,冒着最大的生命危险,终于做完了才走。他说,“伤员的伤越早做越好,早做可以减轻伤员的痛苦,可以减少伤员的死亡。”最后,为了急于抢治一个伤员的头部创伤,匆忙中做手术时,他忘了戴橡皮手套。他的中指本来受了刀伤。这时,伤员创口里的细菌却暗中潜入了他的伤口,使他受了感染,而且病情逐渐恶化,终于他自己的宝贵的生命也献给了伤员,献给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
白求恩大夫为什么能够这样舍己为人呢?因为他是一个普通的人,同时也是一个特殊的人。普通的人,是他生活在人民当中,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同时,他是一个共产党员,是一个特殊的人,是具有最崇高品质的人,是无产阶级的光辉战士,毫无一点一滴的自私自利的欲望,他的唯一的欲望,就是为人民革命事业服务,而且是毫无代价的服务,毫无条件的服务,为加拿大人民服务,为中国人民服务,为全世界劳动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惟有共产党员才能有这样崇高的品质,也惟有共产党员才能有这样宽大的胸怀和国际主义的精神。这就是毛主席所说的:“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做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白求恩大夫虽然逝世二十年了,但是,他又何曾离开我们呢?随着革命队伍的扩大和革命事业发展,我们前进的行列当中不断涌现出千千万万闪耀着共产主义光芒的战士。依靠他们和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现在又不断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最近全国群英大会上英雄们报告的丰功伟绩,不是生动地说明了这个事实吗?而具有共产主义精神的人,一定永远活在人民当中,向着伟大的道路,开辟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


第8版()
专栏:

苏联版画的新成就
伍必端
十月革命的成功,给苏联的版画艺术开拓了新的广阔的道路,四十二年来苏联的版画已有了非常巨大的发展。当我在苏联学习期间,看到不论在莫斯科或是在列宁格勒,不论是在各加盟共和国的首都或是在边远地区,都出现了不少新的优秀的版画家。如今,无论在城市或是农庄,无论是公共场所或人们的住宅,越来越多地都挂上了版画作品。
最近,为庆祝伟大的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二周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央美术学院在北京举办的苏联版画展览会,就可以看出苏联版画的新成就。
这次展出的二百四十余件作品,一部分是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送给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的;一部分是几位苏联版画家送给个别中国留苏学生的。其中可贵的是有版画家奥斯特罗乌莫娃的石版画“列宁格勒风景”和著名插图画家鲁达珂夫为法国作家莫伯桑的小说“俊友”等所作的石版插图,以及斯塔罗诺夫的木刻“列宁和克鲁普斯卡娅在高加索”等作品。
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苏联著名石版画家美术院院士维列茨基的石版肖像画和他的几幅风景画。维列茨基院士是以肖像画家著称的,当我看到他的石版肖像“柳德密娜医生”时,使我想起在苏联访问他时,他曾谈到过这张肖像,他说当时他生病住在医院,是这些日日夜夜勤勤恳恳为病人服务的既平凡又有崇高品质的人激起自己创作这张肖像的。严肃的和充满着智慧的一双眼睛,像母亲一样的慈祥态度,使你看了感到非常亲切。展览中除老画家的作品外,还有许多青年版画家的作品,如莫斯科青年版画家费定的铜版肖像,我的老师列宁格勒版画家维特尔贡斯基的麻胶版画“中午在转辙处”等。这些生活在苏联经常可以看到,但是画家将这些生活中的平凡的细节,富于感情的提炼的吸收到画面上来,使你感到不是生活琐事,而是诗篇,是对共产主义事业充满信心的幸福的斗争。
爱沙尼亚青年铜版画家在展览会上展出了他的一组“渔港风光”的铜版画受到观众很大重视,克尤特对渔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经常生活在渔民中间,所以他画的虽然是风景,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他是多么了解渔民,从他的几张画里,你就能感到浓厚的盐水味,广阔的海洋和勤劳纯朴的渔民形象,如果不是画家深入到生活中去,对人民产生深厚的感情,那就创作不出这样动人的作品的。
特别使我感到亲切的是这次展出的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版画院几位毕业生的毕业创作。尼珂诺夫的以革命歌曲为主题的几幅麻胶版画很出色的体现出歌曲的内容,我们看到夏伯阳挥刀奔驰在草原上的英雄气概,红军战士冲锋激昂的情绪,特别是他用几个强烈的色调恰当地显示歌曲的激昂节奏,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斯塔洛夫的以卫国战争为主题的套色麻胶版组画,曾受到苏联美术院毕业生评判委员会的很高的评价。他在运用版画手法,表现巨大主题内容上得到相当的成功。斯塔洛夫参加整个卫国战争,这套组画早在战后年代已经开始构思,1957年他就开始进行创作。他所保存下来在战争时期画的速写成了他创作在套组画的最珍贵的资料。他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直到现在他还保存着他童年时所看到的有关描写中国的童话画册。还有?克拉索夫的作品,他是这次展出中最多的一位。他的毕业创作“1917年”受到苏联版画界很大的重视。因为作者成功地创造了1917年代各种人物的形象,特别是妇女的形象。在创作开始以前,他曾访问过许多老革命战士和当时革命的目击者,看了许多描写十月革命的读物及电影,甚至当时外国记者所写的对俄国十月革命的报道,他都找来看。他那严肃的、生动的构图、大胆的提炼取舍和黑白的处理手法都与他熟练的技巧密切的结合着,画面非常生动有力。
虽然这次展出的只收集了某些地区的有限数量的作品,而且大部分是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版画系近年毕业生和同学的作品,所以它还不能显示苏联版画艺术的全貌,但是从这些作品,也可以看出苏联版画家们的新成就。苏联版画,过去对我国版画艺术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今仍是我们学习借鉴的好榜样。


第8版()
专栏:

老树新枝现异彩
吴琼
桂剧,虽然是我国较老的剧种之一,但在解放前,由于敌人的长期摧残,已几近枯萎;解放后,在党的“百花齐放”的戏曲政策抚育之下,才得绝处逢生。近年来,她已重含细蕾,另发新枝,再现异彩于祖国戏曲艺术的百花园中。
桂剧名演员尹羲,这是我们大家早就熟习的了。她的“拾玉镯”不仅可谓世有定评的佳作,并且摄成了影片。从这次公演的剧目看来,无论是敢作敢为的红娘,肝胆照人的李香君,舍子全义的王桂英,还是柔情似水的白素贞,她都能恰如其分的,但又别具特点的完成这些人物的创造。即如“红河烽火”中的蒙大妹一角,对她说来应该是个新的课题吧!剧本反映的是解放前后的斗争生活,她所饰演的蒙大妹,又是一个颇为勇敢的僮家姑娘,但是她的表演仍是令人喜爱。
“舍子”“打堂”这是好多剧种都有的剧目。桂剧这两折戏的特点,主要在表演上。饰“舍子”中刘彦昌的蒋金凯,是桂剧中久享盛名的老生,他的唱、做、念、舞除了严谨、规矩、一丝不苟之外,火爆、深沉是他留给我的概括印象。不知为甚么,看到他的表演,总是使我不自禁的想到周信芳先生,我也知道这是两个不同的剧种,他们二位的表演又确乎各有所本,各有所长。但我总感到他们之间确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稳、准、狠三字,本是戏曲表演中的共同要求,可是在他们二位的身上,却使我对这三个字的意义理解的更加具体,更加深切了。
饰“打堂”中秦灿的蒋金亮,也是桂剧中不可多得的花脸之一。他出场后,虽然只有“掩面”、吹须、翻袖、抖袖等三四个身段,全场的气氛却已为之寒气凛冽,令人心颤了。秋儿拖到了,面对着胆怯的,跪在地下的孩子,他恶狠狠的逼视。他把全身都平卧在桌子上,并且同时吹须、抖袖。这个身段的名字叫做“饿虎擒羊”,看到此处,真不禁令人顾名思义,惊魄悬心了。闻听刘彦昌辩论后的装聋做傻,棍打秋儿时的凶、狠、毒、辣的气焰,都更加深刻地揭示了秦灿虎狼其性的残暴性格,都更加突出了有强权无公理,有残暴、无人情的剧本主题。
“一幅僮锦”是桂剧团这次带来的最具地方特点的剧目之一。在过去那些血泪拌饭的日子里,僮族人民忍受皇帝、官僚、地主们的层层压榨、欺凌。他们虽然喘息在历代统治者们的淫威之下,却从未放弃过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幅僮锦”正是人民这种美好向往的象征。僮族老妇人妲布,是一个编织僮锦的能手,她要用头发,汗珠和鲜血,她要用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决心,把僮族人民美好理想中的生活图景,编织在僮锦上。据说只要这幅僮锦一织成,僮族人民便可获得理想中的幸福生活了。僮锦织成了,不幸却为妖王抢走。英雄的僮族人民,当然不肯就此罢休。于是,妲布的小儿子勒惹,秉承了母亲——僮族人民的意志,历尽艰辛,终于杀了妖王,夺回僮锦。从此,僮家便成为人间的乐园,甚至天上的仙女也为此而流连忘返了。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想像啊!在这想像里面又浸沉着多么坚强的毅力呀!这幅象征人民理想的僮锦,当然只有今天才能织成,只有在党与毛主席的领导下的今天才真正的编成了。
这是一个僮族的民间传说,神话的特点很浓,要把它改编成为桂剧,并且要改的好,并不容易。然而通观全剧,你会感到,它既运用着桂剧唱、念安排上的特点,又毫不拘谨地吸取着僮族民歌的表现手法;它既在细微处写的那样情深似水,娓娓动人,又能在大处得心应手的运用着“写意之笔”。这种“粗中有细,细中有写”的笔法,使现实与神话之间,衔接的平整、不露痕迹,使桂剧与传说形式之间的差别,得到了巧妙的弥补。这是一个可喜的收获。
其中饰演妲布的秦彩霞,是桂剧中最有希望的旦角之一。她的年龄还轻,可是在艺术上的成就却是引人注意的。她的唱工圆润而又有韵味、她的表演细腻、纯厚而又干净。无论饰演任何角色,她都是那样一丝不苟,始终严肃的进行创作。扮演勒墨的刘万春,是桂剧中的名丑。扮演勒惹的胡利娜与“开弓吃茶”“演火棍”中的武旦廖燕翼,都是眼前桂剧中新成长起来的年轻演员,他们的表演都受到观众的赞扬。


第8版()
专栏:

种麦有感
刘丰
现在我们正在种麦子。
种麦有一道工序,是打碎土块。这道工序,看来简单,却很重要。目的是叫土碎地平,麦种就能不受太多的压抑、阻挠,长得顺当。老农民说:小一点的土块,对麦子的出生,不仅无害,反而有好处。打土块的时候,又关照人们不要打得太细、太碎,只要没有太大的土块就行了。一粒麦种虽小,可是它蕴育着巨大的生命力,遇到适当的温度、湿度,它总是千方百计要发芽生长。出生的季节到了,麦种就不管盖在它上面的是坚硬的泥土,还是沉重瓦砾,幼芽总是千方百计地生长。向左向右向前向后,拐着弯抹着角,努力向上努力向上,有一点空隙、缝子它总不放过去,遇到比较坚硬的土块,幼芽就使劲地它顶,非叫这些东西让路不可。最后麦子的幼芽经过艰苦奋斗,终于从土里脱颖而出。虽然它的嫩芽弯曲了,甚至有些伤痕,可是它经过这一场斗争,生长得特别茁壮,经得起严冬的风霜雪冻的考验。
由此,使我想到我们的人民公社。我国人民公社一出现,就立即引起了所有反对社会主义的敌对势力的极端的仇视和恶毒的攻击。帝国主义分子从一开始就把一切最野蛮的咒骂和最卑鄙的诽谤投向人民公社。在最恶毒的攻击中,有一种论调就是人民公社是“早生儿”。可是一年来的事实已充分说明,人民公社并不是氧箱中的早生儿,也不是暖室里的花朵。幼芽一长出来就是大树,或者人一生出来就是一个二十来岁精强力壮的小伙子,好则好矣,然而这是可能的事吗?一生长出来就是大树,就是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是否能马上适应得了世界上环境和冷暖?人民公社如果是“早生儿”,为什么台风吹不垮,干旱旱不垮,大水冲不垮?人民描写自己的人民公社是“雷打不散”,“原子弹也炸不垮”的。谁见过这样健壮的“早生儿”!
我们的人民公社运动是一个有几亿农民积极要求、拥护和参加的伟大的群众运动。它是去年大跃进中农业生产大发展、农田水利大发展、农民办工业的积极性和农民社会主义觉悟大高涨的产物。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完全是顺乎天理,合乎人情的必然产物。人们迫切地要用人民公社来改变自己国家一穷二白的面貌,所以它才产生。否则即使是喊哑了嗓子也是喊不出来的。
麦种不因土块的压抑而停止出生,我们的人民公社也在所有反对社会主义的敌对势力的极端的仇视和恶毒的攻击下,在帝国主义分子最野蛮的咒骂和最卑鄙的诽谤中出生、成长和壮大。


第8版()
专栏:

百骑大栗树
地中海西西里岛的爱特那火山上有一株栗树,相传古代阿拉刚国王后雅妮有一次带领一百骑人马前去游览,忽然暴风雨来了,由于这株栗树的掩蔽,全部人马都没有被淋湿,从此它便得到了“百骑大栗树”的名称。
“百骑大栗树”的树干周围约五十米,要把它围抱起来,至少需三十人。树下有一裂口,可容两马并行,采栗的人,常常把它当作临时的宿舍和栈房来使用。
(杨旻)


第8版()
专栏:

1917年的街头 沃尔科夫〔苏联版画展览会作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