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1月1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没有进口木浆也能生产高级纸张
上海国丰造纸厂生产的工业、技术特种用纸,原料的质量要求高,很大部分要进口木浆。工人群众热烈响应党委提出的“既要生产高级产品,又要不断提高产量”的号召,与原材料不足的困难展开了一场艰苦的斗争。职工群众不仅提出了办法,而且立即行动设法找寻资源。工厂马上成立了一支战斗队伍,东西南北四面八方去打听,跑到橡胶厂去找寻墨灰袋,到水泥厂去找破袋子,到电缆厂去找纸边损纸,到化工厂,到建筑工地,到……,到所有使用高级纸张的工厂单位去找寻资源,还争取废品公司的配合,在回收废纸中,拣选可以代替木浆的高档损纸。跑遍了上海又往外地跑,拍电报,写快信,哪里有原料只要知道,决不放过。在大搞原料中出现了很多先进事例。如宓长华同志,对一张废纸一根草绳也是舍不得扔掉,总是包好带到厂里充作原料。领导上提出奋战十天,积极增加废品回收。职工群众都自觉地将家里的废料送到厂里来,并纷纷动员邻居将废纸拿出来,支援厂里的生产。由于职工群众的积极努力,原材料源源而来,在今年九个月中,共回收到可代木浆的高级损纸达三百二十五吨之多,使我厂在没有进口木浆的情况下,生产出大量的高级纸张。
(上海国丰造纸厂代表陈炎生)


第3版()
专栏:

自制红矾
我们上海益民制革厂在今年的继续大跃进中,要用六成的原料做成十成的产品,而且有些原来依赖进口的主要鞣革材料——红矾,我们还要自力更生解决。工人们满怀信心地说:“外国能做,我们也一定能做”,决心自己试造红矾。先是五、六个同志干,后来八、九个同志干,从采用坩埚烧到采用反射炉烧,经过二十多次的试验获得了成功,并且在不断的钻研、不断的革新中创造了一套操作法,大大提高了红矾转化率,最高达到90%以上,到9月底为止共生产了二十九点三吨。还降低了煤耗量70%,第三季度节约用煤二百七十一吨。
(上海益民制革厂代表汤金才)


第3版()
专栏:

用煤气烧瓷
今年以来,淄博瓷厂职工在党委的领导下,在轻工业部的帮助下,试验成功了用劣质煤煤气烧细瓷。这是陶瓷厂在技术革新方面的一个重大成就。用煤气烧窑有六大优点:第一,可以节省煤炭40%—50%;第二,缩短烧成时间,加速窑次周转,烧煤窑需四十八小时,烧煤气窑需二十四小时即可;第三,提高产品质量,成品率达到90%以上;第四,避免高温作业,改善劳动条件和卫生条件;第五,技术容易掌握,便于培养技术力量,如要成一个较熟练的烧成工人,学烧煤窑一般的需要五至六年的时间,而学烧煤气窑,有两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即可;第六,可以大量的使用劣质煤、或无烟煤。现在,我们计划今年年底实现50%的窑炉煤气化,明年全部煤气化。这样全面推广后,每年能节约煤炭六千七百一十七吨。由于缩短了烧成时间,增加了二百二十二个窑次,增产三百七十九万六千二百件,增加产值五十二万六千四百四十元,增加利润四十万零四千八百六十六元。在产品质量方面,将获得显著效果。
(淄博瓷厂代表王同文)


第3版()
专栏:

深入公社辟乳源
搞好乳源组织工作是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计划的关键。今年呼盟铁路沿线的乳品工厂,都感到奶源供应不能满足增产的需要。年初,我厂有的人认为必须削减任务。党支部针对这种思想发动职工大鸣大放、贴大字报、辩论。在统一思想认识后,由书记、厂长挂帅,组织力量深入各人民公社,广泛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如组织乳制品展览,通过公社领导召开生产队长会议、奶户会议,挨户访问,广泛进行宣传。最后搞试点,以点带面,分工蹲点包干,帮助人民公社建了三个牧场,教给饲养员管理方法、挤奶方法,建立管理制度和解决饲料等问题,受到公社奶户的热情欢迎。
开辟新乳源,扩大收乳面积,有奶就收,由少积多。为了增加乳源,工厂又派人深入农牧区,增设两处半成品加工点。为了解决运输上存在的种种困难,保证运输任务的按时完成,工厂就广泛利用群众的运输力,路远数量多的用大车,近处数量少的用自行车,无法行车的就利用人背抬挑。由于我们依靠厂内外群众,积极想办法,1—8月工厂的收奶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4.25%,保证了超额完成生产计划。(内蒙呼伦贝尔盟札兰屯乳品工厂代表韩云福)


第3版()
专栏:

油料、饲料、肥料三结合
我们公私合营吉林市共信制油厂,过去因为原料不足,每年要有三个月或半年的停产时间。从1958年生产大跃进以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问题,工厂党支部根据中央提出的“油料、饲料、肥料”三结合的方针,确定了大搞综合利用资源,开展多品种经营的生产规划。职工群众干劲冲天。出外找原料的职工走遍了邻近的三个省,二十四个市县,先后找到了芥菜籽、萝卜籽、葡萄籽等十五种油料,和草炭、山里红籽等十三种兼业生产用的原料。
找到原料之后,工厂就发动群众搞综合利用,试制新产品。“大胆想、大胆干,少花钱多试验,不花钱也试验,谁能试啥就试啥”,是工厂党支部发动群众参加新产品试制提出的基本要求。工人们先后提出九十多项综合利用试制新产品的建议。工人们利用过去被扔掉的山里红籽、葡萄籽皮、花生皮、蔬菜秧等制成了两种混合饲料一千六百吨。工人陈文福、杜百川等用土办法从葵花皮中提炼出糠醛、活性炭等七种化学产品。工人们创造了“常压稀酸”提取糠醛的方法,打开了葵花籽综合利用的途径。工人马青山利用草木灰生产出硫酸钾、碳酸钾、氯化钾三种产品。 (吉林共信油厂代表景全明)


第3版()
专栏:

当前轻工业的形势和任务
轻工业部部长 李烛尘
当前轻工业正处在一个新的生产建设高潮中。这个高潮,是在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发出反右倾、鼓干劲、开展群众性的增产节约运动的号召下开展起来的。轻工业战线上的广大职工在党中央这个伟大号召下,揭发和批判了少数干部中的右倾情绪、右倾思想,使生产上出现了旬旬上升、月月增长的新局面。据三十二种主要产品的统计,9月份有二十二种产品比8月份产量增长20%以上,其他产品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有些主要产品,如酒精、热水瓶、钟表、照相机、胶卷等,今年头九个月的产量,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了大跃进的1958年全年产量。日用手工业产品恢复和发展得很快,从品种上来说,已经接近去年原有的品种,有些地区已经超过原有的品种,各地传统产品和名牌货都已恢复和成批生产,同时还增加了不少新品种。在这次生产高潮中,由于继续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由于改进了企业管理,因此,高产与优质、低耗、安全全面开花。像辽宁营口造纸厂,开展了红旗竞赛,全厂现有70%的班组达到了满堂红,产量、质量、消耗、安全都完成了计划。9月份平均日产浆量比8月份提高25%;9月上旬苇浆每平方毫米的小尘埃比8月减少36%;每吨浆的煤耗节约12%;八台抄纸机有七台达到了全程二十四小时安全运转。像这样的先进事例是很多很多的。现在轻工业战线上到处呈现着跃进景象,我们完全有把握地说,今年生产计划一定能够提前超额完成。
轻工业和手工业直接担负着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和支援工农业生产需要的巨大任务,轻工业部门的广大职工决不能满足于过去和现在所取得的成就。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跃进,人民购买力不断提高,我们应当努力去适应这个高涨的要求。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就是李富春副总理在群英会所作的报告中明确指出的:“在农业全面地、迅速地发展的基础上,1960年应当积极发展轻工业的生产,以供应人民更多的生活必需品”。同时又指出:“支援农业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工业部门在今后时期愈来愈重要的任务”。我们知道,支援农业,促进农业跃进,这不但是农业本身的迫切要求,而且也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的迫切要求。轻工业在支援农业生产发展方面,除了供应农村更多更好的轻工业品外,还应当主动协助农业改进和推广优良经济作物品种,提高栽培技术,作好发展规划;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工业,解放农村劳动力;作好小农具的制造和修配,为农业生产服务;工厂加工的下脚料,凡是可以作饲料和肥料的,都应当支援农村需要。
能不能使轻工业生产继续大跃进呢?肯定地说,是完全可能的。我们有着许多有利的因素,主要是:各级党委的领导,党的总路线更加深入人心。在工业企业中大搞群众运动,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在企业管理上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加上今年夏秋粮食和经济作物获得丰收,工业原料和设备的供应也基本上可以进一步获得满足。同时轻工业原有企业还存在着很大的生产潜力。所有这些有利因素,只要我们充分加以认识和加以利用,实现轻工业继续跃进是完全可以的。
为了保证提前超额完成今年计划和取得明年的继续跃进,当前我们应着重抓紧做好下面几件事情:
首先,必须抓紧今年第四季度的生产工作。应该继续贯彻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决议的精神,在企业中加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提高职工阶级觉悟;把增产节约群众运动更加广泛、深入、持久地向前推进,争取提前半个月超额完成今年的生产计划。在这个基础上为明年、首先为第一季度生产做好准备工作。当前必须抓紧做好每月、每旬之前的生产准备工作,有计划地进行设备检修,组织原材料供应,注意生产安全和劳动组织的合理调配,积极组织均衡生产,打破月初松、月末紧的那种不正常的“常规”,使生产有节奏地做到日日红、旬旬高、月月稳定地上升。
第二,继续大闹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的群众性运动。技术革新、技术革命,必须以“高产、优质、低耗、安全”为中心。一切技术革新、技术革命都必须围绕当前生产关键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目标明确,力量集中,才能很快地突破生产关键,不断跃进。各行业、各企业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生产关键。当前轻工业大搞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的重点,一般说来,要放在大力节约原材料、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工具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目前手工操作比重较大的轻工业,应根据现有条件,努力实现半机械化、机械化。县社工业,应以提高技术、改进设备、改进工艺操作、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原材料损耗为中心,大搞技术革新,过好技术关。一切新技术、新经验,都必须经过试验,凡是试验证明确有成效的,必须坚决推广。
第三,继续发展地方工业、手工业、公社工业。去年以来,全国各地兴办了成千上万的地方工业和公社工业,对支援农业生产和满足农村人民生活需要起了很大作用。我们要继续贯彻支援农业生产、为农业服务为主的方针。在农业原料增长的条件下,今冬明春继续发展地方工业、手工业、公社工业,更好地利用当地的资源,增加生产,大搞原料综合利用,大搞肥料和饲料。实行中小为主,土法上马、土洋结合的办法,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和解放妇女家庭劳动,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公社收入和社员收入。通过上述各项工作,来支援农业生产,满足农村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
第四,在轻工业战线上更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经验证明,这是帮助落后赶上先进,促进生产不断高涨的一种最有效办法。现在各地轻工业开展的竞赛形式很多,其目的都是便于对比,易于显出先进和落后,以促进落后赶上先进。应当把这种竞赛运动加以巩固并持续下去。在竞赛高潮中,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骨干作用、桥梁作用。广大普通的生产者,也要力争上游,掀起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这样,就可以出现更多的先进单位和先进生产者,生产跃进也就越有保证,我们的事业就能更加蒸蒸日上。


第3版()
专栏:

坚强的战斗集体 温暖的家庭
上海国棉二厂的裔式娟小组,近六年多来,一直保持着先进小组的荣誉。去年8月,党中央发出大跃进的号召,裔式娟小组全体三十一人,破除了细纱车速不能再加快的迷信,纺二十一支纬纱的车速从二百八十转连续加快到四百转,千锭时单位产量达到四十五公斤以上。今年8月,厂党委根据八中全会作了具体部署以后,裔式娟小组又一马当先,决心向更高的速度进军。在加快了车速以后,而棉纱的一等一级品率,还一直保持在100%的先进水平。
闯过高速关
去年,车速开始从二百八十转加快到三百五十转时,千锭时断头增加,工人管接头都来不及。于是,有些工人开始怀疑起加速来了,有的干脆打慢车。裔式娟眼看高速关没有能闯过去,急得晚上睡不着。党委指示:一定要“顶住”断头。小组的骨干一商量,决定带头克服困难。
怎样才能“顶住”断头呢?倪玉珍的技术好,裔式娟就到倪玉珍的车弄堂里,一面帮助她接头,一面观察她的动作,与她一起研究怎样“顶住”断头。她们发现:跳筒管是“害群之马”,一个筒管跳起来,断头一飘,就打断许多个头。她们还发现:有些断头很难接。费时间多,影响了其他断头不能及时处理,形成恶性循环。于是,她们就想了办法:在巡回时,发现跳筒管,就先行处理,以免影响其他的头,同时,先处理容易接的断头,再处理难接的断头。也就是说,要更加灵活地处理断头。这个办法介绍以后,对其他人“顶住”断头有很大帮助。由于大家不怕困难、大家想办法的结果,断头“顶住”了。
革新技术
断头是“顶住”了,但生产效率、单位产量仍然不够高。而且,这样苦战下去,也很难持久。党总支要求大家苦干加巧干,革新操作技术。
挡车女工能不能闹技术革新?小组里就展开了讨论。有的说:技术革新是保全老师傅、技术人员的事,我们接头也来不及,没有时间,也没有本领去搞革新。裔式娟提议大家回忆过去几次加速后的情况。大家回想到1954年冬天车速从一百七十转加到二百七十转,断头也有六、七百根,后来大家提高了技术,在保全工人等支持下,断头降低到几十根。这说明事在人为,操作技术可以提高,可以革新。这一来,大家思想开了窍。有的说:郝建秀能创造工作法,我们为何不能创造适应高速生产的操作法。有人进一步摆事实:倪玉珍也是挡高速车,断头少,这不是已经有了适应高速生产的新的操作方法吗?
这样一辩论,大家闹技术革新的积极性就高涨起来,纷纷出主意、想办法,把自己如何适应高速生产的点滴经验都谈了出来。小组里就组织几个技术好的工人成立了一个技术研究组,专门研究高速生产的操作法。她们一方面把小组里的点滴经验集中起来,同时又派人到国棉一厂、五厂去学习高速操作的点滴经验,结合自己小组里的经验,经过反复讨论和试验,终于在郝建秀工作法的基础上,总结推广了高速生产的操作法。
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她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今年2月市委工业会议期间,裔式娟小组掀起了“学能手、赶能手”的竞赛热潮,在去年革新技术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技术水平。同时,她们进一步开展了学习多面手的运动,人人学会修理机器的小毛病,熟悉掌握机器的性能。现在,小组里大多数同志已经基本上达到了全市棉纺织厂三百能手倡议书中所要求的技术水平;每一个挡车工和落纱工,一般都能修理一些机器的小毛病,并且逐步摸到了机器的性能,分析断头的原因,更主动地掌握生产上的关键。由于裔式娟小组普遍提高了技术水平,今年第一季度,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在同样的车速下,单位产量从去年的四十一公斤提高到四十五公斤以上。国庆节前,进一步提高车速后,单位产量达到五十五公斤。
全面关心人
裔式娟小组一贯保持着先进的光荣,不是偶然的。这是裔式娟同志在党的教育下,一贯做人的工作,全面地关心人的必然结果。
裔式娟同志首先关心大家政治上、思想上的提高。她对于小组里思想上落后的人,从不歧视,而是热情关怀,耐心帮助。有些人在她的耐心帮助下,提高了觉悟,入了党。对于生产上、生活上的问题,也是无微不至地关怀。裔式娟同志从来就很少考虑自己,她一心一意地为生产,为小组里每一个人的进步着想,真正是忘我地工作着。裔式娟同志在党的领导下和自己的实践中懂得,做人的工作,单靠自己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大家。所以,她以党小组为核心,把所有的小组骨干团结起来,共同做人的工作。由于小组的骨干们以身作则,关心大家,从而影响、教育和带动了全组的人彼此互相关心。裔式娟同志最可贵之处,就是从来不把小组的成绩归功于自己,她总是说:“我没有做什么,是党的教导,是大家做的。”正因为如此,她始终不脱离群众,与群众在一起。从而使这个小组真正成为一个既是坚强的战斗集体,又是温暖的家庭。
(附图片)
裔式娟(前左一人)小组在上班前讨论操作应注意事项 新华社记者 赵 成摄


第3版()
专栏:

农业出题目 工业做文章
饶埠人民公社工业大放光彩
本报讯 江西省波阳县饶埠人民公社工业已经成为支援农业生产的一支生力军。现在,全社具有一定规模的厂(矿)共一百一十八个,其中包括煤、焦、水泥、机械、农具、石灰、农药、化肥、柘油、食品、纺织和粮食加工等三十六个行业。1958年全社工业总产值比1957年增长了四点三倍,其中煤焦、土化肥、石灰、砖瓦、农具等主要产品产量比1957年增长三倍。今年1至9月份工业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77%,预计能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跃进计划。成本平均比去年年底降低31.2%,九个月来节约总额达二十四万元。1至9月积累五十万多元,其中支援发放农业社员工资七万余元。
为了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饶埠人民公社采取了农业出题目,工业做文章的办法。根据农业需要,办了十个农具厂,十八个土化肥厂,一个水泥厂。共改制和创制工具二十四种,修造农具三万八千多件,生产土化肥一万多吨,水泥一百一十八吨,石灰二千二百多吨。去冬今春修建的能灌田二万亩的高峰水库和“三八”水库所用的水泥,全是公社水泥厂生产出来的。今年早稻肥料不足,十八个肥料厂在九天内就突击生产土化肥,保证了早稻第一次施肥。
在以钢为纲、以煤保钢的方针指导下,饶埠人民公社用穷办法办起了煤炭工业,现共有煤炭基地三个,小煤窑十六个。去年以来生产煤达一万八千多吨,不仅保证了公社工业和生活用煤,而且供应了全县的工业用煤。
在大搞自给性生产的同时又抓住了商品性生产,支援大工业和城市建设。一年来除了生产煤和水泥外,还生产了一百二十吨铁,七万多吨石灰,一万六千多块砖,五百多万块瓦,另外还有基建用的红石块等。此外,还生产了猪肠和扣胚等出口产品。今年还上调石灰二百多万斤,砖瓦二十四万块,支援了景德镇市、万年、余干等地城镇建设。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员生活需要,全社办起了五十四个生产人民生活日用品的工厂。食油、面粉、酒、食品、碾米、淀粉、袜子等都由自己生产。目前除了高级产品和食盐外,一般的工业品都做到了自供、自给、自足,并且还有多余部分向外销售。三个发电厂照亮了部分村庄。发展了工业,增加了社员收入,仅煤、石灰、砖瓦三项搬运力资就为社员增加了一万八千多元的收入。如果以全社男劳力计算,每人平均增加收入四十元。


第3版()
专栏:

用机器编竹器
本报讯 “一把刀,一条锯,两根竹竿做生意”这句描述竹匠的笨重劳动的谚语,对漯河市竹藤厂来说已经不适用了。现在,这个厂七个车间、十六道工序已经使用了机器。基本上实现了半机械化生产,改变了旧的生产面貌。
1958年,竹藤制品的社会需要量大量增加,手工业生产远远落后于客观的需要。这个厂的党支部召开几次支委会,对当前形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统一了认识,决定要做革命的促进派,自力更生,自己武装自己,广泛发动群众,大闹技术革命。5月间,老技工刘德顺创造了制竹牌的机器,使竹牌的生产效率由日产一百八十个提高到两千个。支部马上就抓住这一事迹,组织职工参观学习,以活人活事教育群众。这样,大多数的职工思想开了窍,普遍认识到:发明创造并不那么神秘,大家都可以当工程师,因而迅速地掀起了“比刘德顺,学刘德顺、赶刘德顺”的高潮。
群众发动起来后,干劲十足,人人都想一显身手,可是从哪里下手,思想还不完全明确。支部又及时作出了技术革新的规划,根据生产中的关键性问题,从锯料、破篾到编织,提出了十七个课题,引导大家以生产为中心,突破一点,一环推动一环。先组织力量,突破锯料这一关。锯料突破后,破篾赶不上,又集中力量突破破篾这一关。破篾突破了,技术革命的矛头又指向编织车间。编织车间突破了编席子机这一关以后,根据相同的原理,编篓子机、编帘子机、编花篮机等,也就接着试制成功。破篾是竹器生产的关键性工序,技术高,费力大,操作时要用嘴咬住竹篾的一端,手和嘴都得用劲,上了年纪的技工牙掉了就不能再干,当时全厂只有二十二人能做,如果有一人请了假,下道工序的六、七个人就会停工待料。破篾机创造出来以后,全厂只要三个学徒工看管三台破篾机就够了,代替了二十多名技术工人的工作。


第3版()
专栏:

闪烁着共产主义的光辉
陕西省西北国棉一厂的细纱挡车工赵梦桃,牢牢记住党的教导:“一个共产党员和先进生产者,不仅要自己起模范带头作用,更主要的是要帮助群众和自己一道前进。”远在六年以前,她就发现虽然自己的生产成绩不坏,但她所在的小组,有几个同志往往不能完成国家计划。她想起入党时党的教育,就同组里的共产党员一起找到了其他组员完不成计划的关键是接头慢,疙瘩多,便下决心把自己的接头经验教给她们。翟福兰学习后,每分钟由原来接十二根,提高到二十根,赶上了她。翟福兰又马上教给新工人牛玲玲,牛玲玲也赶上了先进水平,计划一天比一天完成得好……就这样,一个传一个,先进经验很快就被全组同志掌握了。小组接头,每分钟平均由八根提高到十六根,这就保证了国家计划的完成。
她总是把别人的任务当做自己的任务,把别人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当别人完不成任务感到车子不好看管的时候,她就主动到难看管的车子上去征服困难。今年以来她已七次跟人家换车了。比如,小组里的孟金弟同志,去年有一个时期老完不成计划,小组开会批评,说孟金弟影响了小组计划的完成。当时,孟金弟在会上说:“我也不是不想完成计划,车子实在难看,组长也不帮我想想办法。”说着就哭起来了。赵梦桃也知道这部车子比较难看,原先就因为另一个同志看不了这部车,才把孟金弟调去的。这时赵梦桃想:自己是个共产党员,又是先进生产者,当别的同志有困难的时候,自己不去帮助,就是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她就主动跟孟金弟换车。换车后,车子果真难看。因为这部车换的是新皮圈,锭子也有毛病,又是两种纱支,断头很多。在这些困难面前,她没有退缩,而是想尽办法征服困难,使车子听人使唤。每天早上班,晚下班,把车子收拾好;在看车中发现哪里有毛病就打上记号,请组长帮助修理。由于逐步学会一些检修工作,一些小毛病自己可以修理。这台难看的车子被她驯服了,计划也完成了。有人对她说:“你到这里来,好像车子都怕你一样。”
今年5月,因为配棉成分改变,生活比较难做,完成计划相当吃力,她的同班三组计划完成得特别差,成为全班完不成计划的关键。三组的同志都认为完不成计划是因为车子不好看。她看到三组完不成计划,心里很着急,这时党支部决定抽调她和其他两位同志去支援三组,她高兴极了。她到三组后,就挑选了孟银弟看的那台“最难看的车子”。先了解车子的情况,掌握了断头规律,并作好准备工作,第一天效果就很好,白花比原来少出三十两。在她们的帮助带动下,三组的同志干劲也很大,这一天就少出白花八公斤。这一下三组的同志都认识到计划完成的好不好,决定的是人不是机器,再没有人说车子不好看了,并要求她们表演,学习技术。从6月以后三组就月月完成计划,一跃而为先进小组。
(附图片)
赵梦桃(左)主动提出和唐赛娟换车。 新华社记者 阎槐龄摄


第3版()
专栏:

巧织女
在天津国棉二厂,人们亲切地称孙桂珍是一位“巧织女”。
孙桂珍是一个年轻的出色的挡车工。十年来,她不但逐年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而且创造了四年零一个月不出次布的成绩。
1954年,有一回她买了一件上衣,肩膀有一块明显的残疵。她心里很不安,她想这块残疵是织布工人织的,说不定就是自己织的,因为这时她还常常出次布。在这种高度的责任感下,她下决心减少次布,消灭次布,虚心向别人学习。
她利用业余时间学,星期天也去找人学,在生产中不断想办法,开始创造连续不出次布了。到了1956年,厂里对棉布的次布规格作了进一步的要求,布面上要求没有一点纱条。怎样做到不溜纱呢?开始时车间里都是用剪刀剪,这个方法困难多,忙不过来,也容易在布面上戳大窟窿。她找党支部委员、生产组长陈万忠研究。陈万忠鼓励她大胆想大胆试验,她摸出了预备梭的纱尾不要留的太长(原来没有限制),不超过梭身长,烂纱摘掉,这样纱尾挺顺,解决了布面有纱尾的关键问题,保持了不出次布。1957年第一季度,遇上一批不好的纱。车间里有人一天要出两匹次布。吃饭时有人说:“用这种纱不出次布,那真是神仙!”她听了也真觉得有困难,心里也害怕,二年多没出次布,现在如不想办法,就不能保持不出次布了。她苦苦研究改进查布面等方法。她原来只查一趟布面。她分析了一下,查布面是眼跟手走,查一趟有许多地方查不到,就增加一次,从底下往上查,克服了困难,不出次布。1958年6月,领导上规定了不拆次布制度,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儿,要比不出次布困难更多。党总支书记顾鸿麟同志对她说:“实行不拆次布了,这是纺织工业一大革新,它的意义很大……一个先进生产者,一个共产党员,要在困难中克服困难。”7月份,她仔细总结了几年来向各种残疵进行斗争的经验,并根据高速化的要求及经常出现跳花跳纱现象,摸索出预防残疵的五查(查经轴、查纬纱、查布面织口、查梭子、查皮结)的经验。8月份,她依然保持全月不出次布的纪录。为了摸索适合高速条件的操作方法,当时她每天夜里研究当天生产问题,等妈妈、妹妹都睡下了,悄悄爬起来,把屋里当车间,假设十二台布机的布面,研究如何巡回。第二天和大家共同研究,仔细观察学习别人的动作。由于党和大家的帮助,她和同志们终于摸到了规律,在1951织布工作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总结出适合高速化条件下的具体操作经验。掌握这个操作经验以后,她的看台能力从十台增到十二台,台班产量由三十一点二一码提高到三十九点七码,同时,下机一等品率由95.59%提高到98.96%。
(附图片)
赵志方插图


第3版()
专栏:

你知道么?
当你买背心或棉毛衣的时候,常常标着是多少支纱的。通常说的一支纱,是用一磅棉花纺出一条八百四十码长的纱叫一支纱,纺出的支数越多,纱就越细。
现在,棉纱分粗支纱、中支纱、细支纱三种。六支到十支为粗支纱,大包布和毛蓝布就是用这种纱织的;十八到二十三支纱叫中支纱,一般用来织市布,工农蓝布和染色布;二十八到一百支纱叫细纱,也叫高支纱,用这种纱织细府绸。把四十二支以上的纱合股纺成线以后,织成华达呢、卡其等等高级品。因为纱的粗细不等,各种布的用纱量也不同。一般市布(纬线二十一支纱、经线二十三支纱)每百米用纱十三点三公斤;十八支纱的平布,每百米用纱十六点三六公斤;卡其(纬纱四十二支股线、二十一支经纱)每百米用纱十三点一公斤;华达呢(纬线四十二支股线、二十一支经纱)每百米用纱十八公斤。
一般说来,生产细纱比粗纱费时间,每一千锭每小时生产二十一支纱三十五公斤;而纺四十二支细纱只能纺十三点三公斤。


第3版()
专栏:

新产品:两边是艺术玻璃器皿中间是搪瓷产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