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1月1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衷心地感谢中国朋友们
苏联国家大剧院访华演出领导人 尼·米·阿列钦科
  今天,我们在一个半月前隆重举行第一场演出的北京首都剧场,举行了我们的最后一次演出。
当中国人民和全世界进步人类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的时候,苏联国家大剧院的芭蕾舞团和乐队在北京开始了自己的访问演出。为了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的盛典,苏联人民派遣了自己优秀的舞蹈艺术和音乐艺术的代表来到中国。他们是苏联人民演员:加·谢·乌兰诺娃、奥·瓦·列皮辛斯卡娅、玛·米·普利谢茨卡娅、拉·斯特鲁奇科娃、康·米·谢尔盖耶夫,共和国人民演员:玛·季·谢苗诺娃、谢·葛·柯林(艺术指导)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功勋演员玛·谢·包格柳勃斯卡娅、尼·依·西蒙诺娃、弗·亚·列瓦绍夫。领导乐队的是苏联人民演员尤·菲·法耶尔。为中国观众演出的还有年轻的芭蕾舞独舞家,她们的名字不仅在苏联国内已经广泛闻名,而且在国外也获得声誉。
大剧院的乐队第一次参加芭蕾舞团的国外访问演出。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功勋演员、年轻的天才指挥叶·斯维特拉诺夫与尤·法耶尔一道参加了乐队的指挥工作。
在北京举行了十六次演出和音乐演奏会以后,10月15日,我们团开始了巡回访问演出。我们访问了上海、广州和武汉。11月4日,我们又回到北京,参加了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二周年的庆祝会。在我们访问中国的整个时期,我们一共举行了三十九场演出和演奏会,观众共达十六万人,这个数字,还不包括电视的观众在内。
苏联最卓越的艺术大师参加访问演出,就像报刊的无数反应所表明的,使我们的演出和演奏会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水平。
除了在剧院演出以外,我们的演员还把演奏会搬到工厂和广东黄埔人民公社的农民面前。我们乐队的全体同志还为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的音乐界举行了演奏会。芭蕾舞演员还同北京舞蹈学校的学生和教员见了面。在演出的间隙里,我们满怀兴趣地参观了中国的历史古迹,了解了中国人民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杰出的成就。我们的演员常常同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会见和交谈。
现在很难把我们大剧院芭蕾舞团和乐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访问四十七天内所积累的全部印象,一一都讲出来。这些印象是非常非常多的。但是,我首先想谈谈中国同志非凡的热情和真诚,谈谈对我们——苏联人民的代表所表现出来的兄弟般的感情。这种热情和真诚,大大地帮助了我们处于紧张和复杂的创造性工作中的演员,鼓舞了他们内在的愈来愈新的力量,燃起了他们想尽多尽好地为我们的朋友——中国的劳动人民演出的强烈愿望。
我们的芭蕾舞和乐队的演员、芭蕾舞的领舞大师和乐队指挥非常乐于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分给中国的艺术同行共享。同时,我们大家也满腔热望、兴致勃勃地欣赏了中国演员的表演,参观了博物馆和造型艺术展览会,想尽可能深入和全面地了解中国人民的悠久文化,研究在人民掌握政权的年代里,中国艺术家所创造的新的一切。
对于我们苏联人和中国人来说,日益增长和加强的相互的兴趣是完全可以理解和合乎规律的,这种兴趣在我们两国友好人民的生活的许多方面表现出来,这种兴趣也表现在要求相互了解和掌握我们两国的人道主义文化的最丰富的经验方面。我们在中国的访问演出的成功,是伟大的苏联和中国人民真正真挚的友谊的一个证明。
我们两国的进步艺术加强了苏联和中国人民之间的友好联系,这在11月6日和7日献给我们的友谊的节日演出会上,十分鲜明地表现出来。在这两次演出会上,两位苏联演员一同演出了中国舞蹈,苏联和中国演员表演了“斯大林格勒人”舞蹈片断,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功勋艺术家薇·杜洛娃用中国第一架竖琴演奏了作曲家贺绿汀的“摇篮曲”和作曲家刁林的“圆舞曲”。
在观众大厅里,苏联人和中国朋友亲切地坐在一起。他们中间发出了一阵阵波涛般的欢呼声和鼓掌声,这是两国观众心心相印的赞扬。
我们回到莫斯科以后,将要把中国人民在建设自己新的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真正的英雄主义,中国人民愿意同争取世界和平而斗争的各国人民友好的真诚愿望,告诉给苏联人。
我愿运用这个机会,再一次表示我们苏联国家大剧院全体同志,对我们的中国朋友致真诚的感谢,感谢你们关怀和细心地对待我们的访问演出。
我们感谢中国的劳动人民,你们在无数封来信里向我们表达了自己对我们访问演出的感激之情。
11月12日,我们将怀着激动的心情离开新中国殷勤好客的土地了,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将永远地留下我们同中国朋友会见的美好印象。
 1959年11月10日北京


第8版()
专栏:

看“吉赛尔”
酒泉 诗
阿老 速写莫斯科的舞台搬到了北京,我们好像坐在大剧院正厅。台上倾诉着恋人们的心曲,台上台下交流着兄弟般的友情。“吉赛尔”舞剧虽古犹新,社会主义的艺术是艺术的高峰,人民的艺术家是最光荣的艺术家,中苏两国的友谊万古常青!“吉赛尔”(注:“吉赛尔”和“仙女们”是由苏联人民演员斯特鲁奇科娃主演的)“仙女们”


第8版()
专栏:

街坊
文心
我住的是一间大病房,朝南有两扇大玻璃窗户,光线充足,空气流通,舒适而又温暖。病友们都过了急性发作期,在安心地接受治疗,因此病房里的气氛很活跃,有说有笑的,听不到痛苦的呻吟。
这天下午,我旁边的空床位上来了一位新病人。她约摸有四十来岁,很消瘦,面色焦黄。扶着她的是一个青年媳妇。病人躺下后就催促那媳妇回去,并且口口声声说自己只住一个礼拜就要出院。媳妇给病人整理着被单,劝慰着:“大婶,你放心!好好瞧病,病好了才是孩子们的福气,你要有个好歹,孩子们不是更遭罪吗?”病人眼里闪着泪光连连点头:“唉!你那两个就够你忙的了!”停了一会,她接着说:“大的两个放学回来叫他们自个儿热着吃,你别惯他们。就是那小不点儿太麻烦人……我心里可真不过意……。”那媳妇打断她的话:“可别说这个,大婶,谁还没有困难,还不是互相帮助吗?你还要什么不?我也该回去了。”
三床病友、一个热心肠的大嫂插嘴道:“要带自个儿的毛巾、牙刷、茶杯;要有暖瓶带一个来用着方便。”那媳妇点头记着:“毛巾、牙刷、茶杯、暖瓶……明儿让大叔给你捎来吧!”
我躺在旁边听着她们的谈话,揣测着她们的关系。要说是一家人,就不会说那些客气话;可是看她们那亲热劲儿,又不像是外人。
等那青年妇女一走,我们正要想和这新来的病人攀谈,她却先开了口:“大姐,你知道这是我什么人?”我很有把握地说:“是你侄媳妇?你们是亲戚吧!”她摇摇头说:“半点亲都不沾。是我们隔壁街坊,我们同住还不到半年哪!不晓得帮我多少忙!”原来这大婶生产后不久就病了,熟人都劝她来瞧病,她就放心不下家里三个孩子,就这样,直拖到现在才住院。她说到这里叹了一口气:“我那小不点儿才三个月,全靠喂奶呢!可够她忙的了!”
晚上八点半钟,病友们正准备就寝,忽然又来了一个新病人,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她安静地躺在车上,不哼也不嚷。一见是用车推上来的,病友们就知道是重病号。送病人来的是一男一女,看去像是夫妇。女的很忧戚,站在旁边呆呆的不知干什么好;男的帮着护士把老太太抱到病床上,又忙着给放便盆,找大夫。一位病友低低和我说,这一定是老太太的闺女和姑爷,看那女的和老太太长的一个样。我却以为是儿子和儿媳。瞧那男的侍候得多周到,老太太昏迷中大小便失禁,他就忙着帮护士给换床单。等到大夫和护士把急救工作都安排妥当出去后,便有人问这年青夫妇是老太太的什么人,原来还真是闺女和姑爷哩。
不一会,有人敲门,进来的是一位短发姑娘,挺直的腰身,丰满的胸脯,非常健壮美丽。有人问她找谁,她一面回答:“看我大妈。”一面径直向那老太太床前走去。她看了看老太太,低低的和那闺女和姑爷说着什么。这时我已经感到困乏了,看看表,十点多钟了。病友们都睡觉了,蒙胧中听见他们在商量留谁晚上陪住。我想这老太太福气真好,后辈人不少,想着想着便睡去了。
第二天清早,我们刚梳洗完,不过六点多钟吧,那短发姑娘就端着一个有盖的洋瓷杯子进来了。她看看我们,谦逊地问道:“我大妈能喝小米粥吗?”三床病友肯定地说:“不行,只能吃指定的流食。”另一病友说:“去问问护士吧!”她迟疑了一下,端着杯子出去了,一会儿又进来,神态那么天真,高兴地说:“护士说可以少吃一点呢!”
经过一夜抢救,这时,老太太神智已经清楚了。那姑娘坐在老太太床前柔声地问道:“大妈,您知道这是在哪儿?”老太太病前体格一定是很硬朗的,现在说话声音还相当响亮呢!她说:“这是医院嘛!我半夜睡醒,怎么也找不到西面那扇窗户,我说是到哪儿啦!原来搬了家还不知道,我是怎么来的?”姑娘笑了:“昨晚上你烧的都不知事儿了,大哥和嫂子跟车把你送来的——喝点小米粥吧!家里刚熬得就送来的。”姑娘用汤勺喂老太太,许是有点烫吧!她还不停地噘着小嘴吹着。老太太一勺勺吃着,姑娘一勺勺喂着,我看着又在心里捉摸起来,老太太平素准是最疼这姑娘。当护士来整理床铺时,老太太的枕套已被冰袋濡湿了,姑娘轻轻地把老太太的头抵在她的手腕上,然后才让护士把枕头抽出去。一个病友问道:“老太太是你什么人?”姑娘说:“是我大妈。”老太太同时回答:“我们是街坊。”
我心里久久地激动着。街坊,过去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现在却完全变了。在我们今天的社会里,一切人间最美好的感情,在人们心灵里闪烁着多么灿烂的光辉!


第8版()
专栏:

利害篇
李稚
大跃进后,有些人又以一个新的话题议论起“利”来。什么大炼钢铁、大搞试验田得不偿失呀,农村基本建设太多,不划算呀,什么什么赔本呀,诸如此类,出自一些右字号的人之口。
大跃进是否无利或少利?近一月来,我在广东的农村,听到不少农民的议论。这些人民公社的社员们,纷纷以一人、一户、一队、一社的具体事实,驳倒了上述谬论。社员们有很多话,说得发人深省,其中特别使我深受教益的,有这样三笔账:
第一、“算字写来目在中,张耳开目才算通。”就是说,计算得失时要耳听八方,眼望千里。不能只看小的,不看大的;只看近的,不看远的;只看一点,不及其余。有个生产大队有一片密植田没有增产,还有一片减产了,可是,全队密植田平均亩产六百九十斤,比原来疏植田产量四百五十斤增加一半还多,而有块田亩产达到了一千零一十二斤。只看到前者就叫喊密植“几多一少(收获)”,怎能不错误呢?这个队苦战了一个月,建成一个大山塘。今年抗旱,一打开水闸就解决问题,节省了比筑山塘时更多的劳动力,保证了丰收。而节省下来的劳动力,又可大搞其他生产,增加了不少收入。还有,这山塘又可以用许多年。“一时辛苦千时乐,一年建设万年福”,这不是真真正正的一本万利么?!
第二、“过去耕死一世田,年年割到的都是那么一点,去年一思想解放,东闯西闯,闯出了千斤亩。”“过去村里砌一条砖墙都要到外处找人;现在这座容一千多人的大饭堂(又是会堂),就是去年打破迷信,全靠自己动手建起来的!”用一年的功夫,扫除了几千年遗留下来的自卑感,取得了受用无穷的“敢想敢干”四个大红字。这笔大利,决不是用数字能够计算得出的。
第三、利是和害在对立中显现出来的,所以,算利也要算害。有一个公社算了两个大队的账。一个大队去年搞了生产建设,得益很大。另一个大队则只顾多分多吃多用,建设甚少,应建可建而没有建的就有山塘、鱼塘、肥料厂、蔗茅加工厂等十大件。由于这十大件没有建成,就使今年少收入一万多元。参加公社社员代表大会的社员们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大跃进有利还是有害?只此一例,也足以回答无遗。
这就很清楚了: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应该怎样看待和计算利害。


第8版()
专栏:

翱翔在暴风雨中的海燕
——看苏联影片“我了解他”
苏方
白云舒卷的蓝天,波涛翻滚的大海,展翅高飞的海燕,乘风疾驶的白帆……当被牢房的高墙长久挡住视线的卡莫,一旦看到这广阔的天地时,他是多么激动欢欣;当我们看到他越狱后进入这广阔的天地,和营救他的同志们相见时,我们又是多么激动欢欣。人心向往的自由,终于被这坚贞的革命战士争取到了!
革命者的道路是艰辛的。影片“我了解他”表现出的卡莫的一段斗争历程,不就是显示了这只年青的海燕,曾经经受过多么猛烈的暴风雨的袭击么?
1905年的阿尔明尼亚,到处张贴着追捕革命者的通缉令,沙皇的警犬——宪兵,伸长了他们的鼻子到处乱嗅。就在这白色恐怖极端严重的时刻,生气勃勃的卡莫闯到了我们的眼前,经过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故事,通过最复杂、最残酷的斗争,他的崇高的品格鲜明地展示了出来。他化装成一个公爵,以这种身份结识了一个宪兵上校。利用这个关系,他找到了和掩护了自己的同志——列宁从芬兰派来的使者华西里。临别时,他还狠狠地嘲弄了那愚蠢的上校。卡莫还跑到有总督等人观剧的剧院里去散发革命传单;带领着同志把沙皇从格鲁吉亚搜刮来的大量钱财抢夺过来……特别使人感动的是他被叛徒出卖后,关进德国监狱里的情形:为了不让德国政府将他引渡给沙皇,避免杀人魔王斯托雷平对革命者的疯狂的杀戮,他不得不装疯,不得不装出自己已经失去了疼痛的感觉。在最后一次检查身体时,丧失人性的德国警察竟用烧红了的铁钎来烙他的背。这时,银幕上出现了卡莫的眼睛的特写。由于肉体上的痛楚,眼睛的瞳孔不断放大,然而眼里闪射出的却是多么坚贞不屈的光啊!
卡莫为什么能够这样大无畏地挺立在敌人面前,蔑视敌人,为什么经受得起这样严酷的考验?他不是一个普通的人,而是特殊材料铸造成的共产党员!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在党的教导下,把求全世界的解放、求全人类的解放,视为自己崇高的职责;建造幸福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他们毕生奋斗的目标。美好的理想的火花在他们心头燃烧,为了实现它,不惜流血牺牲。卡莫正是这千千万万的忘我的革命者中的一个,正是为实现这个理想英勇斗争的一个。
自然,卡莫决不是光凭自己的勇敢在孤军作战。共产党人总是不断把广大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因为他们坚定不移地相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影片中不少情节证实了这个真理。尽管敌人残酷地镇压革命,但是人民群众却处处向卡莫伸出援助的手。皇家剧院的女演员瓦丽雅掩护他,梯弗里斯监狱里的卫生员拉庚老头帮助他……正因为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卡莫的斗争才得到了胜利,党的事业才得到了胜利。而在火热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卡莫本身也得到了锻炼。看得出来,他最初还是比较缺乏经验的,譬如他给宪兵上校签写卡片,虽然显示了他的勇敢,虽然狠狠地嘲弄打击了敌人,他却在完成重要任务的时候暴露了自己;再如他用假扮宪兵搜捕的不恰当的方法来考验新同志等等。在党的教导和同志的帮助下,在血和火的斗争中,他终于逐渐认识了自己的缺点,愈来愈趋成熟、坚强。
影片制作者善于从各个角度,运用多方面的技巧,来描述卡莫所处的环境,突出人物的性格。有许多不可忽视的细节,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那个保险公司代办米尔斯基四次被捕的情节,就穿插得十分巧妙。米尔斯基由于有着和卡莫相似的两撇胡子,引起了宪兵的注意,因此他一次又一次地被捕。结果,他把胡子剃去了,却又引起宪兵们的怀疑,又被捕了。敌人的愚蠢,敌人在临崩溃前夕的惊慌失措,从这细小的情节里,也充分地显露了出来。影片中简短而又犀利的对话,对整个影片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大大增加了影片的艺术魅力,促使我们更加认清了敌人的丑恶,使得卡莫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看完影片以后,我们深深感到,恰如列宁对卡莫说的那样:人民对你的名字会知道和尊重的。党了解他,人民也了解他,尊重他。这只翱翔在暴风雨中的矫健的海燕,他的光辉的形象,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里。
(附图片)
〔插图:“我了解他”中的卡莫同华西里〕


第8版()
专栏:

无限好前程
〔中国少年先锋队 建队十周年纪念邮票〕星星亮晶晶,火炬放光明,党把方向引,无限好前程。号声多悠扬,晨风送四方,呼唤红领巾,迎接新时光。清早去学校,心情好舒畅,笑脸迎太阳,边走边歌唱。从小立大志,课余勤钻研,学得好本领,驾驭大自然。热情爱劳动,人小干劲高,大地园林化,我们有功劳。不仅学习好,还要身体强,一片欢笑声,飘过运动场。
(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