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1月1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人民大会堂建设的胜利
北京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副经理 刘志贤
我们公司全体职工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援下,以冲天的革命干劲,多快好省地建成了人民大会堂。
人民大会堂南北长三百三十六米,中央最高部位达四十六米,面积为十七万一千八百平方米,超过故宫全部有效建筑面积的总和。整个建筑物由能容纳万人的大礼堂、五千个席位的宴会厅和人大常委办公楼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大会堂内部装设着各种现代化的设备。有随时可以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的冷风和热风;有高压蒸汽和煤气,有能同时翻译十二种语言的译意风,有扩音、广播、电讯、电视和拍摄影片的机电设备等。建筑物的结构很复杂。有二米见方、高四十五米、承重三千多吨的钢筋混凝土大柱子;有高九米、长三十四米的钢筋混凝土大梁;有跨度六十多米的钢屋架;有重达一百四十一吨的大钢梁;有钢梁悬臂延伸达十六米的大挑台。这个工程的工程量也是很大的:土方四十三万多立方米,钢筋混凝土十二万七千多立方米,照明电线和电缆六百七十多公里,动力电线和电缆四十五公里……。
这样规模宏大、技术复杂的工程,从去年9月中旬才开始草拟设计方案,10月28日开工,到今年8月底仅十个多月时间就全部建成了。经人民大会堂工程验收委员会验收证明,质量是优良的。
大搞群众运动
这项工程是在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的情况下进行的。为了密切配合施工,一百五十余位设计人员驻在现场,深入群众,进行设计工作。工人同志们不管是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工作,只要工程需要,就服从分配,刻苦地钻研和学习,创造性地解决了许多复杂的技术问题,克服了技术工人严重不足的困难。他们在工作中不讲报酬,争先恐后地担当着最艰巨的任务。哪里是主导工序和关键部位,哪里出现了薄弱环节,他们就主动地互相支援。广大职工的这种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是胜利完成这项工程的最基本的保证之一。
为了争取时间,我们拿到第一张图纸的第二天,就立即开工。机械、人力同时上阵,工人、干部全体动手,数千名来工地参加义务劳动的人们,都卷入了挖土方的大战中。当挖到五米深的时候,碰到了辽金时代的古河道。于是工人同志们就夜以继日地和又黑又臭的淤泥展开了搏斗,一个月就挖出了三十五万立方米的土方,打上了混凝土基础,赢得了第一个战役的胜利。
3月下旬,大礼堂内展开了吊装钢屋架的战斗。把六十多米长、七米高、每榀五十余吨重的十二榀钢屋架,吊到四十多米的高空就位,遇到一次又一次的困难。从富拉尔基、包头、太原、酒泉等地调来了大批有经验的吊装工人、技术人员,他们和北京的吊装工人并肩作战。经过多次研究,采用了两台人字扒杆,从钢梁两端抬吊的办法。钢屋架才吊离地面不久,由于跨度太大,刚度不够,产生了水平弯曲现象,两次试吊都没有成功。综合进度计划所控制的工期大大拖后了,人们的心情沉重而焦急,这是一个决定性的关头。在党委领导下,“三结合”的会议又开起来了,领导干部、工人、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反复研究,最后决定采用钢支架加固的办法。设计和加工部门接到制做钢支架的通知,就连夜设计,连夜加工,两天两夜安装完毕,第三次试吊成功了。又一次胜利地战胜了困难。
钢屋架和两层挑台的钢梁吊装完毕后,已到5月,离竣工日期只有三个多月了,大部分工程已进入装修阶段。但是,大礼堂内部,两层挑台要打混凝土,顶上要钉大小三层骨架,骨架上要钉“水天一色”的天花板;全部地面工程从回填砂石、砌地陇墙到铺地板,都没有开始;大量的吊顶、抹灰工程,油漆、灯具、桌椅、冷热风、译意风、电视、摄影灯光、扩音系统等设备安装工程,上上下下几十项工作都急待进行。能否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内全部彻底完成这些工作,成为当时重中之重、急中之急的关键部位了。
工地党委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召开了群众大会,依靠群众集体智慧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在圆弧形的大礼堂内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使天上、地下、四周,错综复杂的工序能够同时进行立体交叉、平行流水作业?
架子工们在党委启发下,和技术人员一起发挥了高度的智慧,计算了顶棚上满天星斗般的灯孔位置,巧妙地通过灯圈,从钢梁上插下一根根不落地的杉槁,随即从上顺杆而下,悬立在离地面三十多米的高空,绑扎横的“顺水”杉槁。工人们在这样惊险而又紧张的劳动中展开了面对面的竞赛。结果,整个顶棚和两层挑台下面,都搭上了悬空脚手架,把整个大礼堂变成了天上有天,天地隔绝的八层操作台。原来只能容纳一千余人的工作面扩大到能容纳六千多人,并能同时操作;上下分成五个施工段,前后组织了十五次小战役。从5月20日起至6月底,“圆弧”大战胜利结束,只用了四十天的时间完成了按照常规起码需要一年才能完成的任务。
7月上旬,室内装修工程基本完成,施工的主要矛盾转到室外。为了跑在时间前面,修建自来水、污水、雨水、煤气、热力等管线,敷设广播、电讯、动力和照明电缆,修筑道路和绿化庭园等工程必须同时交叉施工;从工程上撤下来的大批的机具设备和几万立方米的渣土需要运出去,几万立方米的砂石和近万株的花草树木需要运进来。于是十几个协作单位、万余工人、数百辆汽车,在当时组成的庭园大战联合指挥部的指挥下,在有限的工作面上冒着百年不遇的滂沱大雨,展开了千军万马的战斗,最后做到了地净场光,水通灯亮,绿树成荫,工程如期如质地交付使用。
开展共产主义协作
在建设过程中,中央各有关部门,许多省、市和全国各有关单位发扬了高度的共产主义协作精神,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援。在京的苏联建筑专家在技术上也给了我们许多帮助。
当工程开始建设的时候,就面临着许多困难。施工技术力量不足、大批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机具需要迅速调集入场,上千种、几十万件建筑配件和设备需要尽快地加工制作等。建设人民大会堂的伟大意义鼓舞着全国人民,四面八方伸出了支援的手。他们说:“为了首都建设,要人有人,要东西有东西。”中央各有关部在国家计划委员会的统筹安排下给了很多帮助。冶金工业部、第一机械工业部大力组织了钢材生产和机械设备的供应,森林工业部调来了大批的上等木材,铁道部拨出专车运送器材,建筑工程部从全国建筑企业里抽调了建筑力量来支援。十八个省、市、自治区先后派来了七千多名优秀的技术工人和技术人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国家机关干部、学生和市民,也都纷纷赶来参加义务劳动。他们在施工中表现了高度的积极性,创造了许多动人的事迹。二十三个省、市的二百多个工厂的职工,极其热情地为人民大会堂赶制大批的建筑配件和设备。有的专为它设立工厂,有的一次又一次地试制新产品,有的甚至不惜改变原来的生产部署,力争提前完成人民大会堂的加工订货任务。鞍钢工人在为人民大会堂工程制造钢材时,特别小心在意,保证产品质量,经过多次化验后才出厂。上海灯具厂做好万人大礼堂内的直径四米多的红五星灯后,工人同志为了保护它,用二十六条棉被包起来护送来京。这种激动人心的事例实在数不胜数。
坚持政治挂帅
我们所以能够在十个多月内建成人民大会堂,首先是由于党中央和市委的正确领导,由于正确贯彻了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及时处理了建设过程中一系列的复杂问题。其次,是由于中央各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全国许多省、市和全市各有关单位的热情支援配合,及时而充分地保证了人力、物力的供应。第三,是由于我们始终坚持执行了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的方针,通过一系列的群众运动,大大地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大大地提高了职工的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和组织管理水平。
在施工过程中,党委始终贯彻了战略上藐视困难,战术上重视困难的指导思想,及时分析有利条件,足够地估计了完成任务的各种客观可能性,使广大职工思想解放,斗志昂扬,敢于担当这一艰巨任务,敢于制定先进计划;党委还充分预见到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把困难摆在群众面前,使广大职工千方百计地去克服困难,把先进的计划放在切实可靠的基础上。党委还及时注意纠正某些同志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产生的右倾保守思想和畏难情绪,注意不断地克服某些同志由于获得胜利而产生的骄傲自满和盲目乐观情绪。
集中兵力打歼灭战
在施工部署上,党委坚决贯彻了“统筹全局,全面安排,集中优势兵力,突击重点,打歼灭战”的方针。在整个工程的全面安排下,按不同施工阶段组织小战役。由于小战役的时间较短,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口号响亮,便于发动群众,便于组织管理,便于实现生动具体的领导,也便于职能部门围绕这个中心进行工作,从而形成了一个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局面。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我们一共组织了一百五十余次大小战役,积小胜为大胜,突击一批,再搞一批,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最后赢得了全部建成人民大会堂的伟大胜利。
在组织管理上,首先坚持实行了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分层负责、分片包干的责任制度。这样既可以使领导上统筹全局,抓住关键,又可以使各分支单位,以至工人队组独立自主地进行工作。工人队组每完成一项任务,都根据总的计划要求,进行一次“四定到组”的工作,使质量、效率、工期和材料用量四项指标为工人群众所掌握。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以建筑施工单位为主,组成联合指挥部,通过编制综合施工计划,把设计、物资、供应、运输、设备安装、道路、上下水道、煤气、热力、广播、绿化等单位组织起来,联合作战,以便实行多工种的立体交叉,平行流水作业,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大大加快施工进度。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党委紧紧掌握着统筹全局,合理安排,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正确处理上下之间、各协作单位之间、各专业工种之间的协作关系。
在领导方法上,始终贯彻着突破一点、指导全面的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方法,把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同科学细致的管理工作结合起来,管理工作置于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反过来,管理工作加强了,又促进了群众运动的高涨。
人民大会堂的建成是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胜利,是大跃进的胜利,是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的胜利,是共产主义大协作的胜利。现在,我们一定要戒骄戒躁,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鼓起更大的革命干劲,和全国人民一道奋勇前进,争取新的更大的胜利!


第3版()
专栏:诗画配

羞得高山云里钻
朱迪
早上盖楼山下边,
仰望高山顶着天;
中午加劲干一番,
我和高山肩并肩;
晚上收工低头看,
羞得高山云里钻。
(附图片)


第3版()
专栏:

洋土结合的好设计
金宣
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1958年3、4月间,北京黑色冶金设计总院用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做出了一个洋土结合的小型无缝钢管厂的整套设计。这个厂每年能生产一万至一万五千吨直径十毫米到七十六毫米的无缝钢管。全厂设备比较简单,总重不超过一百五十吨,国内一般机械厂都能制造,全厂基本建设投资只要七、八十万元。从设备制造、施工、安装到投入生产,只要四、五个月的时间。由于它具有投资少、产量高、产品质量好和操作、设备简单等优点,这个设计很快为全国各地所采用。现在,按这个设计建设起来的许多小型无缝钢管厂正和鞍钢的自动化无缝钢管厂一起,在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坚决用两条腿走路
一谈到无缝钢管,人们立刻就会联想到鞍钢的自动化无缝钢管厂。这个厂的一整套复杂的自动化操作的机器,一年就能生产十余万吨无缝钢管。这种高速度机械化自动化的无缝钢管厂确是很好。但是它的建设时间比较长,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设备,我们一下子也不能制造出很多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飞跃发展,无缝钢管的需要量愈来愈大了,每年需要成百万吨。仅仅依靠建设自动化无缝钢管厂是不能满足需要的。
怎么办?冶金工业部党组指示要采取革命措施,坚决贯彻党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解放思想,打破清规戒律,迅速设计和建设洋土结合的小型无缝钢管厂。
北京黑色冶金设计总院马上成立了设计小组,连夜派人一路去上海,一路奔东北,到现场去“取经”。院内也开始设计。到上海去的,是要学习上海永鑫无缝钢管厂的经验。这个厂的职工利用旧厂房和自己创造的比较简单的设备,每年能为国家生产七千到一万吨的无缝钢管。这是多快好省地发展无缝钢管工业的一面红旗。
学习和创造相结合
一走进永鑫无缝钢管厂,只见座落在弄堂里的厂房是那样的简陋,生产工具就是工人自己创造的简易设备,但是能生产出质量优良的无缝钢管。这座工厂的建设,既无现成设计图纸,又无技术人员参加。工人们看到国家迫切需要无缝钢管,就决定自己创造一套能生产无缝钢管的机器。他们日夜钻研琢磨,终于制成了机器,生产出了无缝钢管。
工人同志们的主人翁的劳动态度,敢想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使设计人员深受感动,使他们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加强了信心,鼓起了更大的干劲。在工厂党支部和工人们的帮助下,他们详细研究了操作过程和设备结构特点,并作了现场测绘。工人们还热情地根据操作经验,对穿孔机在结构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做了详细的介绍。为了使设计更切合实际生产的需要,他们就地同工人一起反复研究,连夜赶制草图。这就为整个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去东北的小组也详细收集了轧管机的资料。通过到现场学习,设计人员心中有了底,不到一个星期,设计方案就顺利地确定了。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坚决响应了党组织提出的“分秒必争,互相协作,打破常规”的战斗口号,冲破设计工作中的许多清规戒律,各专业齐头并进,一气呵成。电力、轧钢、设备等专业设计人员同聚一堂,研究讨论确定主要技术条件,并且采取“对比法”使技术问题能很快解决。土木建筑、工业炉等专业设计人员主动协作配合,破除了过去那种互相依次提交过于繁琐的设计任务书和进行过多计算的常规。设备设计专业部分的工作量最大,他们就苦干加巧干,十五天设计出穿孔机,三十天设计出自动轧管机。而过去设计这样的设备最快也得三个月以上。在工艺设计方面,吸取了永鑫厂的经验,采用了比较简易的冷拔工序代替一般无缝钢管厂所采用的均整、定径、减轻等工序;成品由于经过了冷拔工序,因而具有一般热轧管所不及的品种多、尺寸精确、质量高、机械强度大等优点。他们还吸取了鞍钢无缝钢管厂的经验,比永鑫厂的设备增加了一台自动轧管机。这样圆棒经过穿孔机穿孔后的荒管再经过自动轧管机的轧制,就克服了管壁过厚和壁厚不匀的现象,就能减少冷拔工序一半的拔制道次,降低冷拔金属消耗约一半,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在设备设计的过程中,他们综合各厂的经验作了许多改进。他们根据永鑫厂的生产经验,将马达容量加大两倍,将皮带及齿轮综合传动机构改为减速机传动机构,使穿孔速度提高了一倍,产量大大增加,顶头的发热现象也消除了。在参考鞍钢自动轧管机的基础上,简化了前后辅助台架,将电动压下装置改为手动。在辅助设备方面,则采用机械化水平较低的设备。厂房采用了砖木结构,节约了钢材、水泥的用量,使基本建设投资大大降低。通过这一设计,这个设计小组的人员进行了一次设计思想、设计方法的革命,思想、工作双丰收。
“小无缝”到处开花结果
“洋土并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方针之一,有些喜洋好大的人却曾非难指责它。有人认为:直径七十六毫米无缝钢管厂的设计“太土了”,设备“太简单了”;有人怀疑:“这样简单的工厂和设备,怎么能轧出无缝钢管来呢?”在冷嘲热讽面前,个别亲自参加设计的人也动摇了。他们只看到设计中的个别的暂时的缺点,便仓惶失色地跟着喊叫“设计很糟糕”,“问题很辣手”。这时,设计院党委出来给了新生事物以亲切的关怀和扶植,组织设计人员组成几个小组,分头下现场参加设备制造、施工试运转和生产等工作,设计上的个别缺点很快得到了解决。他们还帮助各地解决了许多制造、施工、试轧中遇到的问题。陈云同志在“当前基本建设工作中的几个重大问题”一文中,对直径七十六毫米无缝钢管厂设计作了很高的评价,更给了那些指手划脚有右倾思想的人以迎头痛击。从此,冷风热潮烟消云散,流言蜚语消声匿迹。一个个无缝钢管厂投入了生产,成批的无缝钢管飞奔到祖国生产建设前线去。
1958年底,上海、重庆、衡阳等地都轧出了无缝钢管。现在,全国各地正在建设四十余个无缝钢管厂,并有二十余个投入了生产。大连钢管厂还用这套设计中的设备,试轧出了滚珠轴承钢等高级合金钢管。洋土结合的直径七十六毫米无缝钢管厂的设计大放光明,大放异彩。这是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胜利,是洋土并举两条腿走路方针的胜利!
(附图片)
直径七十六毫米无缝钢管厂的设计小组在工作


第3版()
专栏:

献宝又取经
代替钢铁的新材料
一种代替钢铁的新型建筑材料——岩石铸管诞生了!
这种岩石铸管耐磨,耐酸,耐高温,能经受酸类腐蚀,又能绝缘。它可以作上下水管,可以作球磨机的里衬铸件,可以制作机器的机台、机座,还可以作石油输送管道和输送高压电的绝缘体。用途这么广,成本却只有铸铁的三分之一。
这项先进技术,是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所工作人员在副总工程师王文萃领导下克服一无资料、二无经验、三无设备的困难试制成功的。这种新产品不仅铸造方法比钢铁简单,而且是用各地蕴藏丰富的辉绿岩、安山岩等作原料。王文萃在全国群英大会上介绍了他们的经验,这种新型建筑材料将在建筑工业战线放出奇异光彩。


第3版()
专栏:

常年生产砖瓦
砖瓦厂季节性生产的老习惯,就要彻底改变了。北京市太平庄砖瓦厂顾延明带到全国群英大会上的“双筒轮窑”先进经验,对解决这一问题作了重大贡献。这项经验是利用轮窑废汽代替自然干燥,干燥周期从三百六十个小时缩短到二十四到四十八个小时,产量提高40%—60%,劳动力节约40%,成本降低20%。
顾延明刚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有人说:“世界上没有这样的窑,根本不行。”但在党的支持下,依靠广大群众的力量,他终于试验“双筒轮窑”成功,摆脱了大自然对砖瓦厂的束缚,使砖瓦的生产变为常年性生产。


第3版()
专栏:

两个活鲁班
青海建筑公司制材厂的刘志诚和贵州汽车配件厂的张俊,都是木工革新能手。全国群英大会上,大家称他们“两个活鲁班”。
刘志诚1954年创制成功了刨料机。1956年参加全国建筑业先进生产者会议以后,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苦心钻研,他又创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联合门窗机,使制作门窗的九道工序能连续自动进行,这边放进去木头,那边就出成品。几年来,他一共创造和仿制了十九种重要机具,在他的带动下,许多职工都积极革新技术,使全厂手工操作实现了机械化。
张俊从1950年首制刨木机以后,先后创制成功了吊机锯、大壅带锯等十九种重要机具。
在全国群英大会上,他们热情地交流了经验。
(附图片)
两个“活鲁班”在交流经验。右边是青海省建筑公司制材厂木工刘志诚,左边是贵州省汽车配件厂木工张俊。新华社记者 齐观山摄


第3版()
专栏:数字与事实

大型高炉建设速度
我国大型高炉建设的速度,一个赛过一个。这标志着我国钢铁工业建设队伍的技术水平和施工经验已经大大提高。
一九五二年鞍钢八号高炉用十三个月建成
一九五三年鞍钢七号高炉用十一个月建成
一九五四年鞍钢六号高炉用七个月建成
一九五五年鞍钢五号高炉用七个月建成
一九五七年鞍钢三号高炉用六个月建成
一九五八年鞍钢十号高炉用四个月建成
一九五九年武钢二号高炉用四个月建成


第3版()
专栏:数字与事实

冶金工业设计能力
旧中国,冶金工业的设计工作是一张白纸。现在,我国自己已经能够设计年产一百五十万吨的钢铁联合企业,年产七百万吨的黑色金属选矿厂,一千一百五十毫米的初轧车,年产六万吨的电解铜厂,年产十二万吨的电解铝厂。


第3版()
专栏:

白手起家造水泥
中共上海市金山县金山水泥厂总支书记 沈浩
金山水泥厂的前身是1958年大搞土法炼铁时的一个铁厂,今年年初转为生产水泥。全厂工人都来自人民公社,厂里没有工程师、技术人员,也没有老工人。初建厂时,除了炼铁时留下的一些破旧草棚、三部二十马力柴油机和轧米的车头以外,没有什么别的设备。全厂干部和工人就这样赤手空拳,白手起家,在短短几个月当中,边建设、边试验、边生产,连续突破了技术、设备、成本三大关,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水泥质量,第三季度达到了消灭三百号,一般稳定在四百号;产量月月上升,计划月月超额完成,第三季度提前二十三天完成了计划。同时大量生产了多种规格的水泥管、阴井盖、人行道石板、侧石、水盆、面盆、浴缸等十六种水泥制品。这些产品不仅供应了全县的需要,还支援了上海市区的需要。
依靠土法上马 积极提高质量
今年年初,我县工农业建设需要很多水泥。为了自力更生解决水泥供求之间的矛盾,县委决定让我们生产水泥。怎样能生产出水泥来呢?从领导干部到工人没有一个懂得。全厂职工凭着坚强的革命意志,根据“洋土结合”的方针,刻苦钻研,积极试制。
开头是以消石灰为主要原料,找了一些参考资料,学习了其他地区土法生产水泥的配比,用小石臼,小磨子粉碎,用原来炼铁的小高炉、土方炉煅烧。然而事与愿违,连续试制了将近一个月,都失败了。
我们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分析了失败的原因,一方面派人出门“取经”,到外地学习化验经验;一方面重振旗鼓,发动全厂职工苦钻苦学,用炼铁小高炉改建成不同规格的小立窑,作多种形式的试验。同时,根据少数职工当时的畏难泄气情绪,开展了“能不能战胜困难”、“土法生产水泥是否超越客观许可条件”等大鸣大放大争大辩。在鸣放辩论中,工人们根据1958年的实践深刻地体会到,搞大跃进就不能没有困难,战胜困难以后取得的成绩也就越大,同时肯定了以石灰石加粘土能够制成质量很好的矽酸盐水泥,这是有科学根据的,不是胡思乱想。在这个基础上,组织全厂职工边做边学,互教互学,深入细致地学习水泥生产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要求。又经过二十多次失败,终于在2月底制成了安定性良好的三百号矽酸盐水泥。厂党总支紧接着大抓提高产品质量。5月份生产出四百号水泥,三季度基本上消灭了三百号,全部达到四百号,9月份又生产出质量更高的五百号水泥。今春全县农田机电灌溉工程需要的水泥,及时保证了供应。一部分水泥还销到上海市区的建设单位。经上海道路桥梁给排水研究所化验和基本建设单位鉴定,我厂生产的四百号水泥,完全符合现代化设备生产的四百号水泥的标准。
自造机械设备 生产水泥制品
在试制水泥阶段,我们厂就十分重视技术革新,广泛地发动群众开展技术革新运动。自上而下成立了技术革新组织,从无到有,由粗到细,逐步地实现了三十多项技术革新项目,利用过去土法炼铁时的一些废旧材料,创造了日产五至八吨的吸尘器和日产生料二吨的震动筛,创造了四台粉碎机,一台破碎机,二台干、湿搅拌机,用石料制成了三台机动石碾子等,通过厂际协作增添了二台小型球磨机、四台鎯头粉碎机。年初开始生产时使用的几只轧米车头和石臼,已成了历史陈迹,现在基本上实现了粉碎搅拌机械化,煅烧半机械化,劳动生产率成倍提高。9月份的劳动生产率比3月份提高了九点三倍。与此同时,利用炼铁时剩下的土炉盖了二十多间厂房,四座立窑,建立了简易化验室,保证了正常生产。1至9月份,全厂产值完成了二十六万九千八百元。
技术关突破了,设备造出了一批,接下来要解决降低成本的问题。到5月底止,我们厂的水泥生产亏损了六万元,这是同社会主义企业积累建设资金的使命不相容的。在上级党的领导和支持下,我们立下大志,决心突破亏损关。我们由上而下加强了企业管理,尽一切可能节约费用。在“爱厂如家”的口号下,工人们对生产工具、原材料十分爱护;机器维修期间,许多工人自动出去做临时工,搞搬运装卸,以减少成本开支;同时,千方百计大搞技术革新,提高劳动生产率。
厂党总支为了迅速从根本上解决亏损问题,同时更好地支援工农业生产,决定大搞水泥制品生产。门路找到了,然而这些产品,别的单位都是在工程师、技术人员指导下生产的。我们全厂职工对混凝土是地道的门外汉,怎么跨进去?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是:只要方向对头,有“事在人为,人定胜天”的意志和雄心,条件是可以创造的。我们于是派人外出参观,向外厂内行拜师求教,找资料学习,借模型自己仿造,在生产中摸索试验。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终于突破了这一新的课题。6月份起,我们接受了上海商业部门和工业基本建设单位十多种水泥制品的订货任务,水泥制品正式投入了生产,并且供应了农村灌溉方面需要的大批各种规格的水泥管子。到9月底,生产出的各种水泥制品,产值达九万八千多元,大力支援了城市工业和农田水利的基本建设。我们的财务状况有了显著的起色,6月份基本上保持了自给,从7月份开始变亏损为盈余,第三季度水泥生产(包括制品)共上缴利润三万二千八百元,成本比第二季度下降了很多。现在,水泥制品的品种还在不断扩大。
处处政治挂帅 生产欣欣向荣
金山水泥厂所以能白手起家,生产出大量水泥和水泥制品,主要是工厂领导方面坚持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的结果。
工厂领导方面通过按季按月按段总结工作检查生产,及时地掌握和分析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切实向职工进行形势教育和生产交底,并且经常运用大鸣大放大辩论的方法,组织群众辩形势,辩任务意义,查畏难情绪,查领导方法,找关键,找办法,订措施,订保证,同时抓两头带中间,用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先进思想的典型事例教育职工,因此全厂绝大部分职工朝气勃勃,劲头十足。从厂一级到生产组,充分发挥了党的核心领导作用。领导干部除开会和处理行政业务工作外,一直同工人在一起生产;车间领导人员一贯跟班生产,而且都是在最艰苦的生产岗位上劳动,领导和群众的关系十分亲密。
从第一季度开始,车间与车间、组与组、人与人之间广泛开展了红旗竞赛,领导方面切实抓住评比这一环节,个人、小组五天评,车间按旬评,每月一小评,一季大评比,不断地组织生产高潮。厂里还及时运用黑报板、大字报、扩音机和组织报喜、贺喜等宣传鼓动形式,鼓励先进,互相促进,因此红旗竞赛运动深入人心,职工生产劲头热火朝天,先进事迹不断涌现。如敲石头(破碎机能力不足),去年炼铁时每人每天只敲三百斤,今年从一千斤开始月月提高,现在每人每天敲三千斤到四千斤,最多每人每天敲五千一百多斤。1至9月份,全厂涌现出来的红专积极分子和生产积极分子有一百四十四名,占职工总人数的4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