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0月8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见缝插针 大抓山货
新宾县副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三倍
据辽宁日报报道 新宾县充分发挥人民公社优越性,见缝插针,大搞群众性的山货采摘突击运动,做到了山货丰产丰收,为国家扩大工业原料和副食品货源,增加社员收入。到9月15日统计,全县已经收购山梨二百万斤、山葡萄二十八万八千斤、榛子一万三千斤、山里红六万四千斤,以及山核桃、山丁子、元枣等等共达二百五十万斤,公社和社员增加收入八万多元。全县副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三倍。
新宾县是纯山区,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71%。全县境内遍布着老岗山、老秃山、草帽顶、十花顶、三块石、蛤蚂塘等六座大山。每到秋季,葡萄、山梨、山里红、榛子、核桃……满山遍野。全县历来山货的收入都占农民总收入的30%到40%。
今年,新宾县的山货是有史以来空前的大丰收,仅山梨、山里红、山葡萄、山核桃、山丁子、榛子、元枣等几项产品的不完全统计,就达两千万斤之多。为了给国家增产工业原料、副食品,为农民增加收入,中共新宾县委早在8月中旬就决定发动全县人民把山货全部拿下山来,提出了“丰产丰收,一粒不丢”的口号。各公社都根据具体情况见缝插针,组织短期突击。永陵公社在积肥基本结束和加强后期田间管理的基础上,全面安排了劳力、运力,组织了一次山货下山突击运动。八千八百多人、四百八十二台大车上山,由县委书记兼永陵公社党委第一书记洪廷柱同志亲自挂帅,采取了“深山作战、就地扎营、埋锅造饭、就地加工(晒干)”的办法,做到了“沟沟岔岔、山山不拉,一树不漏、一个不丢”。三天中抢收山梨一百零二万四千斤。第一次突击结束后,经过几天休整,在中秋节这天,趁社员放假,又搞了一次小突击。其他公社也都采取了短期突击和经常采摘相结合的办法,既采了山货,也不耽误大田秋收。
在大搞山货采摘运动中,各公社都实行了多劳多得的计酬办法,大大激发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新宾镇公社网户屯生产队实行“小队规定任务记工分,完成任务多采归自己”的办法,社员起早贪黑上山采果。刘广里一天就完成了三天的任务,下余两天的收入全部归自己,共收入九元八角钱。上夹河公社采取“社员自采、公社车拉,小队分成、照顾大家”的办法,社员采山货由社里出车拉,收入80%归个人,20%归小队,给不能上山的社员(如炊事员、饲养员、烤烟员等)预支,做到了上山的、不上山的皆大欢喜。
大搞山货突击采摘运动,给社员增加了很大收入。网户屯生产队的三百六十五户,平均每户收入三十多元;东沟生产队十六户社员,平均每户收入五十六元。关家堡子生产队的社员每年到秋季都向社里预支钱做棉衣,今年用卖山货的钱做了棉衣,还偿还了信用社的一百多元欠款。
新宾县山货下山工作正在深入开展,全部结束后,全县将收购山货一千多万斤,可为全县人民增加收入四十多万元。


第4版()
专栏:

穷队赶富队 灾区赶丰产区 落后赶先进
山西农村“三赶”生产竞赛运动蓬蓬勃勃
本报讯 山西省广大农村开展的“三赶”(即穷赶富、灾区赶丰产区、落后赶先进)生产竞赛运动,规模越来越大,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一运动的开展,将把农村推向共同先进、共同丰收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各地在开展“三赶”运动中,是以超产增收为中心内容,但由于各地的具体情况不同,“三赶”的重点也各有不同。粮食产量较低、经营单一、收入较少的公社、管理区和生产队以穷赶富为重点;遭受自然灾害损失严重的地区,以灾区赶丰收区为重点;历来各项工作进度缓慢、生产面貌落后的基层单位,主要以大搞群众运动赶先进单位为内容。在竞赛运动中,各地都树立了一批贫穷变富裕、歉年变丰年、落后变先进的标兵,作为鼓励斗志、坚定信心的榜样;在竞赛运动中,各地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对手赛。中共左云县委一方面在全县社社大插红旗,树立了农田管理、多种经营、水利建设、发展畜牧以及勤俭办社、政治思想工作等方面共二十个标兵,自上而下的层层发动,组织各基层单位联系当地情况进行对照、检查;一方面各基层单位根据自己的缺陷发动社员群策群力,确定追赶对象,制订具体行动计划。许多管理区提出赶先进管理区南八里,赶富裕管理区阎山吾的口号,指名向这两个管理区展开对手赛。这两个管理区响应兄弟管理区的挑战,除制订自己先进再先进、富裕更富裕的计划外,两个先进和富裕的管理区又相互展开了“比自己发展快、比帮助别人多”的对手赛。中共平顺县委在开展“三赶”运动中,大大发挥穷、受灾和落后管理区、生产队的积极因素,抓住他们之间的“一点红”,大表扬,鼓干劲,以便很快就从“一点红”跃进到“点点红”、“全面红”。这样做的结果,不仅运动开展的蓬蓬勃勃,而且社员个个心情舒畅。
山西省农村“三赶”运动,是在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伟大号召下开展起来的。今年春季晋北地区和晋中部分地区曾先后提出开展穷变富、落后变先进的运动;夏季部分地区发生了旱涝灾害,受灾区又掀起了旱地丢了水地补、大秋减产晚秋补、粮食丢了蔬菜补、农业丢了副业补的增产增收运动,提出了“小灾要超产,大灾要保产”的口号。浮山县城关公社吴家坡管理区遭受了四十天大旱灾,社员们不灰心泄气,积极扩大灌溉面积,雨后突击补种了一百八十多亩秋菜,增养猪四千只,全区掀起了变大灾年为大丰收年的追赶无灾区的竞赛运动。平顺县平均每人收入四十元以下的管理区,要在9、10两个月大战一番,每人收入平均要求提高到六十元,以这个条件和附近富裕、先进单位展开了竞赛。在四十一个工作基础较差、生产水平低的管理区的促进下,全县所有先进、富裕管理区也积极行动起来,他们一方面主动帮助竞赛对手迎头赶上来,另一方面又多方设法使自己更加先进,更加富裕。
山西省收入较少、工作较差和遭灾地区农民,经过大立“三赶”之志,大献“三赶”之策,大鼓干劲,大搞对手赛,使这个运动收到了很大成效。太行山区晋东南专区近几年来生产大发展,农民生活不断提高,但是由于生产发展很不平衡,公社化后,全区四千多个管理区,有一千六百多个管理区工作基础差、生产生活水平较低。在“三赶”运动中,各公社党委分析了落后、贫困的原因,加强了对这部分管理区的领导,全区共抽调了二千多名干部到落后、贫困管理区工作,同时组织先进、富裕管理区帮助落后、贫困的管理区,现在有八百多个贫困落后的管理区已经赶上和接近先进、富裕管理区的水平。这些管理区今年粮食产量一般比去年提高30%以上,林、牧、副、渔等多种经营的收入也比去年增加了50%左右。历史上耕作粗放以低产著称的晋北地区,去年大跃进中粮食产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在灾区已经出现了一批变灾年为丰年、赶上无灾区收成的公社。全省绝大部分穷困、落后、遭灾公社、管理区、生产队和富裕、先进、无灾区公社、管理区、生产队经过对手赛都有了共同提高。(杨义)(附图片)
广西岑溪县幸福之路人民公社,为争取晚稻超早稻,开展了远田赶近田、瘦田赶肥田、低产田赶高产田的竞赛运动。这是社员们在低产田里为每兜禾撒一把肥,促使禾苗迅速生长。 新华社记者 何国正摄


第4版()
专栏:

奋战干旱 扑灭虫害
江西确保一千二百万亩晚稻超早稻
本报讯 为确保晚稻超过早稻,江西省各地人民公社正在为晚稻丰收掀起保株、保穗、保粒为中心的田间管理高潮。
今年江西省一千二百万亩二季晚稻,由于贯彻执行了“八字宪法”,生长普遍好。但部分地区的旱、虫灾害给晚稻丰收带来很大的威胁。九江、宜春专区,旱象仍在发展。为保证晚稻灌足吐穗扬花水,各地抓住穗、粒关,集中主要力量,采取各项措施,千方百计与干旱作斗争。九江专区实行大兵团作战,组织了三十三万劳动大军挖河、筑坝、打井、淘溪、凿泉,出动十万多部水车、七十多台拖拉机、二百五十多台抽水机,每天灌田二十多万亩。宜春专区的宜春、丰城等县,三十万人组织成三千个突击队,开展了每人挑水一百担运动,担水淋禾。现在,全省四百多万亩受旱的二季晚稻,绝大部分得到了抢救,保证了后期的正常生长。
今年晚稻虫害发生期早、密度大、危害猖狂,在一些地区是二三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目前正是“三化螟、四化螟”的盛发时期。各地乘前一阶段灭虫斗争的胜利,再次整顿战斗队伍,采取药杀、灯诱、捕打、拔枯心等办法对害虫发起了总攻击。在灭虫斗争中,许多公社都办了农药厂,赶制各种农药。
为了达到“丘丘增产、兜兜丰收”,各地在大力突击抗旱、灭虫的同时,又全面安排劳动力,根据禾苗生长情况普遍增施了一次穗肥。遂川县提出“禾苗排队,巧施穗肥,争取每穗多结十粒谷”,开展了一兜禾一两谷的增产运动,全县十五万大军为晚稻超产,猛攻穗肥关。崇仁县城关公社以50%的劳动力组织了积肥、施肥专业队,平均每亩施穗肥二十六担多。
为防止倒伏,不少地区对生长良好的禾苗进行了检查和采取各项有效措施。例如加施草木灰、骨灰等磷钾肥;开沟晒田;赶禾叶露水以减轻禾头负重;已开始呈现倒伏的晚稻,拉绳搭禾架等。
经过一系列措施,目前全省一千二百万亩晚稻已普遍圆秆拔节,齐穗扬花,呈现一片丰收景象。
(吴玉娥)


第4版()
专栏:短评

让山货同庄稼一齐丰收
秋天,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田地里,稻子一片金黄,棉花遍地雪白,谷子、玉米、甘薯、花生、芝麻发散出阵阵甜香;山坡上,紫色的葡萄摇摇欲坠,黄色的梨、红色的苹果和山里红沉甸甸地压弯枝条……。庄稼、果子都成熟了,召唤着人们去收获。
收获,一切成熟了的东西都要收获回来。稻子、棉花、玉米、花生、芝麻……,是国家建设的物质力量,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要丰产丰收,一个不丢地收回来;野葡萄、山梨、山里红、核桃等等野生山货,也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也应当一个不丢地收回来。收回这些山货,不但可以给国家增加工业原料和副食品,丰富人们的生活,而且可以为公社和社员个人增加收入。
在繁忙的秋收秋种秋耕季节,怎样才能保证庄稼和山货全部收回来呢?关键的问题仍然是合理安排、使用劳动力。在安排、使用劳动力的时候,要照顾到两个情况:一个是山货成熟以后,必须立即采摘,不采摘,果子就会腐烂掉落;另一个是“三秋”工作很繁重、紧迫,需要投入大量劳力才能完成任务。根据这种情况,两全其美的最好的办法便是“见缝插针”,即在“三秋”的某一项工作告一段落之后,抓紧时间,立即组织劳力上山突击采摘成熟的山货。同时,还可以采取短期突击和经常采摘相结合的办法,在大批劳力上山短期突击前后,组织一部分劳力,经常上山采摘。采取这两种办法,就可以保证庄稼和山货都能适时收获,两方面都不致因劳力紧张而耽误。
见缝插针,需要领导者善于发现并抓住工作中的间隙。发现和抓住了间隙,才能及时地组织力量,准确地把“针”插下去。为此,必须对“三秋”工作情况和山货成熟情况有全面的了解,而且要有把一切成熟了的东西都收回来的全局观点。这样,才能在一次战役基本结束之后立即组织另一次战役,不失时机。辽宁新宾县委正是这样做的。新宾县突击采摘山货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在还在深入开展;预计今年的山货收入将为全县人民增加收入四十多万元。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希望所有的山区和有山货收入的地区,都能像新宾县一样抓住财源,增加财富。


第4版()
专栏:

东江重灾区已无灾痕
晚稻面积超过去年 猪鸡鸭比灾前加番
本报讯 遭受百年以来特大洪水灾害的广东省东江灾区的人民,在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工作上,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
仅惠阳、博罗、东莞、增城四个重灾县在立秋后就完成了晚稻插秧三百二十多万亩的种植计划,比去年扩大了十万多亩,同时,还利用田边地角扩种杂粮六十多万亩。这些晚稻现在长得很好,估计每亩可产五、六百斤,如无意外灾害,“一造夺回一年粮”的愿望可以实现。多种经营也飞跃发展,四个重灾县的猪、鸡、鸭、鹅比灾前增加一倍多。
被洪水冲毁的沿江堤围和水利工程,早已恢复原状,不少大围复堤后的坚固程度都超过了原堤段。重建家园的工作也获得很大进展,到最近为止,四个重灾县已建成新居二万六千多间,大批灾民已迁进新居。预计在春节以前可以把全部房屋建好。
东江灾区能够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取得惊人的成就,除了人民群众的努力外,还得到了从中央到省的巨大物质支援。人民公社在生产自救工作中显示了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杨文全)


第4版()
专栏:

五莲县收藏甘薯的经验
曹学璞
种植甘薯较多的山东省五莲县,本着“一早百好”一切向前赶的精神,在大抓甘薯后期管理的同时,广泛发动群众总结运用收藏甘薯的经验,积极加强收藏准备,以便做到块块甘薯丰产丰收。
这个县每年种植甘薯二十五万亩左右,群众对甘薯收藏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年年都能做到基本上无病薯无损失,有的公社鲜藏的甘薯到来年新甘薯下来也不腐烂。
五莲县收藏甘薯的基本经验是两条,即收好,藏好。收好:首先是做好收藏准备,如事先挖好薯窖,组织好劳动力,选择好晒薯干的地点等等,作到工具应用尽有,干活不乱,雨来有防,收后能藏。其次是适时收刨。收刨不注意适当时机,就可能因受霜冻或阴雨造成损失。五莲县的经验,甘薯收刨期以“寒露”到“霜降”为最好。在这一时期收刨的鲜薯一般每斤可晒薯干六两,而到接近“霜降”或“霜降”以后,每斤鲜薯只能晒薯干四、五两,这是因为有些淀粉转化为糖,薯块大了,但淀粉少了。收获晚了还有另外的缺点,如不易晒干,不利鲜藏等等。在收获期间还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情况,每逢西北风起,秋阳普照的时候,是抢收甘薯的大好时机。为了防御可能发生的霜冻,还应该特别注意收刨甘薯的先后次序。他们每年都根据“雪下高山,霜打洼”这一谚语,先收洼地后收岭田。如果收获期遇到阴雨,就割下薯蔓在墩上培土防止冻害。
甘薯的贮藏:分干藏和鲜藏两种。鲜薯储藏工作最艰巨,贮藏不好,容易腐烂。五莲县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是:加强贮藏前的细收精选工作,在收刨的时候要特别细心,不伤害薯块。甘薯刨出以后,要经过短时期晾晒,然后进行挑选。对刨坏、伤皮、有斑点的甘薯,一律剔除,切片晒干或者留作鲜食,不能长期贮存。选好的甘薯,在贮藏前还要挑选一次,以免将搬运时所碰伤的薯块带入窖内。二:加强藏后管理。五莲县对于鲜甘薯的贮藏方法,主要是窖藏,其次是炕藏和用垛篓贮藏。不管用那一种方法,存放时都要铺撒干土或细沙,以保持甘薯干燥,避免发病传染。贮藏甘薯的适宜气温是摄氏十一度到十六度之间,如果气温高过十八度或低于九度,都不会获得良好效果。
这个县的许多典型事例证明,只要综合兼施上述办法,完全可以将甘薯收藏好。洪凝公社挪庄生产队,十几年来贮藏的甘薯从来没有坏过,而且贮藏期可长达将近一年。
现在,五莲县各人民公社正在运用已有的甘薯收藏经验进行广泛的准备工作。全县收刨甘薯所需的二十多万把镰、镢,已经准备妥善。切片晒干用的五千八百五十部甘薯切片机,已经准备好四千八百多部。同时不少公社对收获期间修理收刨切片工具所需要的红炉和木工都作了安排。有的公社还制订了甘薯收刨计划,召开了技术交流会,推广收藏经验,保证做到今年的甘薯收好、藏好。


第4版()
专栏:

适时早收好处多
关键
甘薯的收获季节快要到来了。根据历年经验,甘薯适当提前早收,好处很多。
早收,首先是有利调配劳动力,减少收获中的损失。在甘薯收获时期,也正是其他粮食、油料、经济作物的收获时期,而薯类单位面积产量很高,在收获时需要很大的劳动力,因此收薯不宜和其他作物的收获挤在一起。适当提前早收甘薯,就能减少秋收时农活的繁忙程度,使收获工作做得更细致。一般种子作物都有一定的成熟标准,种子达到一定成熟度才宜收割;而甘薯的块根没有一定的成熟标准,因此适当提前收获对产量影响不大。
其次,适当早收有利于加工利用。甘薯主要成分是淀粉,收获的较早,可避免因低温促进淀粉的糖化,降低加工利用的出干率和出粉率。根据北京市粮食局的试验,10月3日收获的亩产二千九百五十五市斤,11月3日收获的亩产虽达到四千三百七十市斤,但淀粉实际含量反而降低了(先收的是24.64%,后收的是14.63%)。因此晚收亩产量虽有所增加,但在加工利用上适当早收是有利的。同时早收气温尚高,阳光较强,对晒干也很有利。
第三,适当早收对甘薯的地上茎蔓(薯秧)能充分的利用。薯蔓是营养丰富的饲料,它和牧草中的三叶草相比,不分上下;若与玉米秆等混合青贮,饲用价值比一般饲草还高。没有受霜冻的茎蔓不但性质好,而且单位产量高。据一些地区的经验,10月初收获的每亩可收薯秧一千九百多斤,11月初收获的只有六百九十多斤了。可见,早收可以多得不少良好的饲料。
第四,甘薯早收可以及时腾出田地,扩大复种面积;并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深耕细作等必要措施,为来年增产更多的粮食创造条件。
此外,长期贮藏和留种的甘薯,也要适时早收,才有利安全贮藏。因为甘薯是喜温作物,经受较长时间低温(摄氏九度以下),便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冷害。受害轻的降低生活力,影响发芽;受害重的入窖后即腐烂。


第4版()
专栏:小常识

什么时候收甘薯?
我国地幅辽阔,南北方气温差异悬殊,甘薯的收获期迟早相差很大。一般来说,河北南部、河南、山东一带以“秋分”至“寒露”间收获为宜;安徽、江苏、浙江一带以“寒露”“霜降”间收获为宜;湖南、江西一带可在“霜降”时收获。但每年气温下降时期早晚不一,所以具体的收获日期,最好是结合当地当年气温、地温变化来定。


第4版()
专栏:

入窖
 萧肃


第4版()
专栏:

好当家人
——赞行唐公社六十二庄支部书记张新泽
中共新乐县委书记 陈谨信
河北新乐县行唐人民公社六十二庄生产队支部书记张新泽,是社员们异口同声称赞的好当家人;公社各个生产队的支部书记们,也一致公认新泽是一个朝气勃勃、充满信心的好党员、好干部。
“齐村,赶过它!”
今年春天,行唐公社党委召集各生产队的干部传达1959年的生产跃进计划。张新泽一面寻思着本队的增产指标和措施,一面又在寻思着对手赛的目标。“新泽,你们跟齐村竞赛怎么样?”公社侯书记直截了当地说,接着又笑着加了一句:“有勇气没有?”
齐村,不仅在行唐公社是顶好的生产队,就是在全县也是闻名的。如今书记点名要六十二庄和齐村比赛,张新泽觉得出这副担子的份量,可是他响亮的回答着:“齐村,赶过它,向党作保证!”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六十二庄的各个角落里。社员段洛生说:“新泽这人办事一向有底码,办出来都合大家心意。这回选对手,可有点妄动。”段洛卓也说:“跟齐村远不过一里,高级社时又是一个联村社,各家底细谁不知道。人家六十四头大骡大马,咱这儿才三十三头,还都是小毛驴、牛腿子,还顶不上人家的十头;人家锅驼机又比咱多十四马力。我看,找齐村赛是自找没趣,不如找个条件差的。”有人则说:“赛不赛,不当傻瓜;按三百六十斤生产就行了。”
张新泽听到了这些反映,心里有些不踏实。忽然,他想起了党委副书记李增谦说的话:王国藩就是有志气才改变了穷面貌。他埋怨自己方法简单,为啥不先抓住贫农骨干?有了依靠,刮多大的“风”也能顶得住呵!
贫农骨干会召开了。张新泽先讲增产竞赛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增加社会财富,利国利社又利自己。选齐村当对手,符合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精神,如果选不如自己的队比赛,那还有什么劲呢?“齐村条件好,是事实。”新泽又着重地说:“可依我看,社员的思想好比生产条件好还重要,王国藩社是三条驴腿的穷棒子社,赶上了富裕中农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咱们就得学习人家那种精神。穷,就得有志气,有决心,就能改变面貌。听党的话,执行农业‘八字宪法’就是增产的保证。”他又对贫农宝林说:“宝林,你不记得你家在旧社会没吃的,被迫把地卖给老财段洛寅,他立了文契不给钱,尽是给干菜折的价。你卖了地,吃上三百六十斤没有?怕连二百斤一年也吃不上吧!1957年咱村是缺粮村,国家净供应一万五千斤粮食,是哪来的?还不是别的地方增了产多卖给国家的。1958年来了个大跃进,咱才由缺粮变余粮,卖给国家十一万多斤。怎么,咱有了吃的就按三百六十斤生产啦!?工人不生产粮食,可是咱浇地的锅驼机、穿的洋布是哪来的?再说‘积谷防饥’,咱也没有储备呀!……”新泽边说边流泪,那边宝林、洛亭也哭出了声。宝林擦擦泪说:“新泽,你别说了,俺要好好生产,要赶过齐村。”
贫农结成骨干,党团员带头,分头领导社员鸣放辩论。有着雄心大志的一支战斗队伍组织起来了,一定要和齐村展开对手赛!
齐村,当然不会甘拜下风。节气不等人,小麦返青拔节了,齐村每亩小麦追了二十斤化肥。六十二庄的社员看到了,赶忙告诉新泽。新泽沉着地说:“不出咱的预料,人家逼上来了。可人家有化肥,咱没这条件。咱有七十多条炕,六十多圈粪,一亩八车粗肥,劲头不见得比二十斤化肥小。”
说干就干,拆炕、清圈运动连夜展开,新泽先拆了自己的炕,脸也顾不上洗,带着“包公脸”,随砸随送。全庄人突击干了三天两夜,小麦普遍追肥一遍。小麦扬花灌浆了,他又想:肥饱水还要足。又带动群众整修渠道,解决了灌水的问题。小麦顺利的过了返青、拔节、扬花、灌浆、收打五关。
1958年,六十二庄的小麦每亩比齐村少收四十点九斤。1959年,每亩小麦比齐村还多收二点四斤。超过齐村了!夺得了全公社的红旗。
社员一见到新泽就笑着说:“咱村这面红旗是你争来的。”新泽说:“不,这是大伙争来的!只要心如铁石坚,赶上齐村有何难!”
日日夜夜
在小麦丰收报捷和夏粮征购会议上,“学六十二庄,赶六十二庄,超六十二庄”的口号提得真响亮。公社侯书记最后的结语是:“先进者戒骄戒躁,争取全年丰收;后进者快马加鞭,迎头赶上!”这些话都给了张新泽莫大的鼓舞和力量。
散会以后,张新泽先到齐村把秋苗看了一遍,天黑才回家去。开了一天的会,又转游了不少路,身子着实累了,连饭也吃不下去。他躺在炕上,脑子可是不停的转着:小麦总算打赢了头一仗,争取全年丰收还得下更大的决心。齐村秋田看来要比六十二庄强,得赶紧打主意。他翻来复去睡不着,苦于找不到办法。忽然他的思想明亮了。“千能万能,群众最能,离开群众,寸步难行”。对,为什么不去找群众商议、却苦苦地闷在家里?
他一骨碌跳了起来,马上召开老农座谈会。在会上他愁眉苦脸地说:“今天俺病了,请你们来帮俺治治病。”刘洛金说:“人强马壮,你说的哪里话?”
“玉米、棉花都不及齐村长的好,就是心腹大病呵!”
刘洛登说:“多追肥,多浇水,一服药见好。”说得大家哈哈大笑。
药方有了,肥从何来?新泽一面走着,又一面想着。走到刘庆华的家门口,心中一动:庆华刚从中学放假回来,也许能想些办法。他进门就找庆华,庆华给介绍了棉花喷洒过磷酸钙能增产的办法。真是人多智广,他高兴地回家去。一进门,见风吹着晒干的白菜叶飒飒作响,他的思想猛又转到白菜上。今年春天白菜丰收是追了钾镁肥,长得近膝高,吃不完鲜菜,每人又分了十五斤晒的。棉花、玉米要追上钾镁肥不更好吗?
办法有了,到底有多少钱还是个问号。他又跑到会计刘洛焕家里,摸清底细,还有三千五百元存在信用部里。他又找到宝林、傅青等几个干部,一起研究买细肥、挖粗肥潜力,安排劳力、干部分工等问题,一直忙到天亮。接着,又打电话问了供销部,派去二十一辆大车拉钾镁肥,然后才回了家。老伴见他一夜没睡,慢言细语地劝他清早睡一觉,他说一会儿细肥拉回来,施肥技术是个重要问题,还得亲自训练技术员去。
这一夜,他三次回家,三次都没有睡觉。这仅是新泽为实现党的决议,夜以继日费尽心机的一个日夜。像这样的事情,又何止这样一个日夜呢?
干,干在头里!
提起新泽的干劲,人人称赞。每天早起打钟是他的事,打钟后先到地里看一趟,然后再和社员同去干活。群众给他起的外号叫“常精神”和“泥裤腿”(在露水地里趟的)。
他谈到领导生产的经验,重要的一条是:“千头万头领导带头”。领导生产不亲自参加生产,就没法领导别人:不亲自参加生产,包工就容易定的主观;搞竞赛,更得亲身投入运动中去领导运动。新泽和生产队长宝林也开展对手赛,比赛谁参加劳动多,质量好;看谁把分工领导的小队领导好。新泽不仅自己干在头里,他全家也都是“五好”社员。在他带动下,小队长和小队长、饲养员和饲养员之间,都兵对兵、将对将的赛起来了。
新泽平均一个月参加生产二十天,按时间说不多,但要按工活算就合二十八点九天。由于他有这股子干劲,这个村的秋田作物跟齐村不分高低了。有人夸奖地说:“他有口一张,遇事能和群众商量;他有手一双,带头生产是榜样。”
积极办好食堂
张新泽领导生产的另一条经验是,“千心万心,社员生活要关心。”
麦收以后,党委提出“积极巩固、自愿参加、办好食堂”的方针,他同妇女会主任王金兰和小队长宋来喜开会商量。新泽讲起了王玉坤三户贫农坚决办合作社的事来。他说:“王玉坤成了五亿农民的方向。食堂和合作社虽不是一回事,我看办食堂也是个方向。自愿参加可别领会成是自流和放任不管;积极巩固和自愿参加是一致的,目的是为了办好食堂。”
在群众会上,张新泽详细地讲了办食堂的优越性;同时也解释了过去因为没有经验,产生了某些缺点。段洛云在会上问:“是不是真自愿?”新泽说:“这一点不含糊。”洛云接着说:“是自愿,你就不要宣传优越性。”新泽接着说:“我说的明白,过去没经验,管理不好,有点缺点是事实;但绝不能说食堂不好。我看食堂好得很,因为它便利生产,方便大家。”管理员高为泼冷水地说:“我退出食堂,喝三天凉水也痛快。”贫农二秋说:“我不退出食堂,坚决不退。”经过这一场尖锐的思想斗争,九十九户的食堂有三十九户要退。新泽说:“三十九户要退,也动摇不了办食堂的决心,一阵风刮不迷方向。食堂坚决要办下去。”
从此,新泽吃住在食堂,研究改进的措施,经社员民主规定管理制度和方法,食堂更加巩固了。没有隔多久,那个“喝凉水”也痛快的高为真感到单起火响影生产了,找到新泽抱歉地说:“我鼠目寸光,没听你的话,要原谅我。”他又回到食堂来了。现在,加入食堂的有八十八户,食堂办得很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