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0月30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
专栏:

技术革新必须大闹群众运动
——鞍钢第三炼钢厂开展技术表演竞赛的经验
从今年5月份以来,鞍钢第三炼钢厂在实际工作中逐步摸索到一个使生产不断跃进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这就是发动群众,开展技术表演竞赛。
这种技术表演竞赛,不是直接比赛产量、质量等生产指标,而是针对生产关键,采用现场表演、观摩的形式,比赛干劲和钻劲,比赛技术操作、工作方法、协作互助等生产活动,来达到高产、优质、低成本的目的。这种表演竞赛,有单人、单项表演,也有集体操作和联合协作表演,还有临时“叫号”、随时“挂钩”的表演。先进工作者可以表演,一般的、甚至落后的也可以表演,总之各个岗位、各种工种、各项工作都可以表演。老工人表演,新工人学习、帮助;新工人表演,老工人协助、指导。不仅表演成熟的经验,而且那里有薄弱环节,就在那里表演。技术表演竞赛采用了边说、边做、边教、边学、边试验、边鉴定、边总结、边推广的方法,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使提高技术与解决生产关键密切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形成了人人表演、事事表演、班班表演的广大群众性的技术表演竞赛运动。全厂职工共有二千一百五十八人,截至9月初的不完全统计,全厂大小表演活动已进行了二万九千九百多次,参加表演的共达八万二千八百多人次,最多的一个人表演了一百一十多次。通过技术表演竞赛,使职工群众的思想觉悟、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加强了企业管理,提高了领导水平,促使生产不断跃进。5月份以来,生产计划每月都超额完成,钢的平均日产量,由1至4月份的二千七百零一吨,逐步上升到8月份的三千九百六十五吨和9月的四千零八十吨;而且各月质量都良好;6月以来又逐月超额完成了降低成本的任务。
开展的过程
鞍钢第三炼钢厂从去年6月1日陆续建成投入生产。全厂新工人占54%,老工人占46%,即使是老工人,也没有操作过这样的大型固定式平炉,新老工人都得从头学起;管理水平更跟不上生产发展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从开工以来,生产水平也是逐渐上升的,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在工作中总感到吃力,日产量在4月份以前一直停留在二千多吨、三千吨的水平。
克服右倾思想,挖掘内部潜力
在这种情况下,党委也曾多次提出各种办法,使生产迅速跃上去,但是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在这个反复摸索的过程中,有的同志产生松劲泄气情绪,认为“新厂子、人新、设备新,就是不好搞”;有的埋怨“耐火砖的质量不好”;有的强调“如果吊车不安上,生产就是不容易跃上去”;有的还怀疑“固定式大型平炉究竟有什么好处。”党委坚决反对了这种右倾思想,要求眼睛向内,面向群众,千方百计地挖掘内部潜力。经过分析,大家认为虽然“厂子新、人新、设备新”,按设计需要的设备还不齐全,以及耐火砖的质量不好都是事实,但是根本问题是如何尽速地提高工人的技术操作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
如何迅速地解决这一迫切的问题呢?过去也曾经采取过许多办法:办过红专学校,讲解操作规程,请先进生产者传授先进经验,订师徒合同,开办专业技术训练班,以及组织生产能手进行操作表演等等,虽都起了不小的作用,但是,由于讲的和实际作的结合得不够密切,又常常因为生产紧张,技术学习不能坚持,因此不能满足迅速提高技术水平和适应生产不断跃进的需要。而且,那时的表演也只是少数先进生产者偶然表演,没有成为群众性的经常的表演,因此效果也不大。4月间,请了两位苏联专家来指导工作,一方面请专家讲课,一方面请专家作实际操作表演,并派了干部和工人学习专家的操作经验,然后再给大家作操作表演。从群众的反映表明,技术表演是一种既受群众欢迎,又能迅速提高技术水平的好办法。经酝酿后,在5月14日,党委就决定在全厂开展技术表演。
打破神秘,树立标兵,鼓励表演
党委决定开展技术表演以后,有的干部对此认识不足,认为“工人整天在操作,没有什么好表演的”,“工作零乱、复杂,不好表演”。有的老工人也怕表演不好丢丑,被人笑话。新工人普遍认为自己一般操作还没有学会呢,没啥可表演的。总之,把表演看得过分神秘。对此,党委一方面在党内外广泛进行宣传教育,一方面鼓励党团员、积极分子带头表演,树立标兵。首先,二十二号平炉青年助手冯志太(党员),和二十三号平炉助手曹新志(党员)等,进行了堵出钢口、吹炉顶等表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比平时缩短了一半时间。打响了这头一炮以后,党委便抓住这个事实,在全厂大张旗鼓地展开了宣传,震动了全厂各个工段。随后各工段都组织了示范性的表演,如原料工段的卸镁火泥,铸锭工段的接出钢槽等,所有的示范表演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卸镁火泥表演,六个人只用了六小时作完了过去两个班也卸不完的工作量;接出钢槽表演由过去的一小时多缩短到二十五分钟。这些实际效果,提高了各级干部领导技术表演的积极性,鼓舞了新老工人参加表演的勇气和兴趣,不敢表演的也敢于表演了。这样,技术表演的神秘思想就被打破了。
围绕生产关键,组织人人表演,
事事表演,班班表演
技术表演的“神秘”观点被破除以后,在平炉、铸锭工段的主要岗位和辅助部门的部分工种中,技术表演活动便初步开展起来,生产也有所上升。但是运动发展还不普遍、不广泛。特别是平炉的“炉子关”还没有过去,作业率还不高。党委分析了前一段运动的情况,认为要使6月份生产有显著上升,必须把技术表演更加广泛持久地开展起来。因此,便提出了“人人表演、事事表演、班班表演、突破关键”的新口号。各工段都根据党委总的要求,围绕全厂的关键问题,确定了本工段的重点项目,开展了人人表演、事事表演、班班表演的群众运动。为了使技术表演运动迅速地开展起来,党委和各支部更有力地加强了对运动的领导。党组织经常召开现场会议,交流表演经验;树立标兵,组织群众观摩;表扬好人好事和宣传表演成效;特别是加强了干部的思想工作,通过党的会议、干部会议、个别谈话等形式,教育干部必须跟上运动的发展,强调了行政干部必须亲自上阵、亲自抓,要求值班长、工长、炉长参加表演、领导表演,做到班前有布置,班中有领导,班后有检查。这样,就使围绕解决生产关键问题的技术表演运动,迅速地在全厂范围内开展起来。
由技术表演发展为技术表演竞赛
在群众性的技术表演运动中,就逐渐出现了个人之间、炉子之间、工段之间你追我赶、互相学习、互相协作支援的竞赛热潮。这时已经看出,通过技术表演的竞赛,不只是可以提高技术操作水平,还带动了工作方法、生产准备、协作互助、企业管理的加强与改进。党委于7月份分析了这种情况,认为必须把技术表演提高一步,使它和竞赛密切结合起来,于是提出了全面开展“表演竞赛”的口号。这个口号迅速得到了广大干部和职工的拥护,一个技术表演竞赛的热潮便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
由少数先进生产者的技术表演,发展为群众性的技术表演,并且又进一步发展为技术表演竞赛,这都是一些十分重要的发展。从实践中证明,这种技术表演竞赛,的确是企业内当前各种竞赛形式中的一个主要的竞赛形式,它可以带动、提高其他各种竞赛形式。在第三炼钢厂,当它与同工种之间的“对手赛”和“一条龙协作赛”结合之后,就出现了“对手表演赛”、“一条龙协作表演赛”,以及职工自己的“叫号赛”、“挂钩赛”等等。名目虽然不同,但都是着重比赛干劲和钻劲,比赛技术操作、工作方法、协作互助、生产组织和准备工作,以达到促进生产的目的。“对手表演赛”是一种自找对象、兵对兵、将对将和比较固定的一种表演竞赛形式;“叫号赛”是带有临时性的、同工种之间为了解决同一件工作的互相指名、点将的一种表演竞赛形式。如炉与炉之间的吹炉顶、堵出钢口等,临时互相“叫号”,要求与对方比一比,这种形式班班有,人人可以“叫号”点将,随时随地可以竞赛,很受群众欢迎。“一条龙表演赛”是比较长时间内的协作竞赛。“挂钩表演赛”是工段之间、工序之间为了协作解决某一个临时重要项目的表演竞赛形式,也是协作竞赛中的一种。技术表演和劳动竞赛结合起来以后,人们表演的劲头更足了,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取长补短,解决关键问题的效果更好了。
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公报和决议公布之后,更加鼓舞了广大职工的干劲,技术表演竞赛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职工们不仅是比操作、比工作方法、比各种指标,还比爱护设备和节约材料等,竞赛内容更为全面了,协作之风更加发扬了,竞赛的领导更加加强了,竞赛运动的规模更为广阔了,由现场生产中的技术表演竞赛,发展到科室的表演赛以至食堂炊事人员的烧饭做菜的表演竞赛,并建立了经常性的评比制度。在技术表演竞赛中,曾经大张旗鼓地进行了宣传活动,充分运用了大字报、小字报、黑板报、竞赛牌、标兵台、比武会、现场会、宣传队、贺喜队,特别是扩音器等宣传形式和宣传工具,造成了热火朝天的技术表演竞赛声势。
取得的成果
经过几个月的技术表演竞赛运动,无论在生产面貌、技术水平、广大群众的思想觉悟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都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提高了技术水平,解决了生产关键
技术表演竞赛使技术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许多不会岗位操作的新工人,学会了岗位操作;许多操作不熟练的,变成了熟练工;许多只熟悉本行的,变成了多面手。8月份据平炉、铸锭、修炉三个工段一千零一十六人的统计,熟练工人已由竞赛前的三百四十一名,上升到六百七十一名;已经达到高一级技术水平的有一百一十六人,已接近高一级技术水平的有一百八十一人;已提拔为工长、炉长、一助手、二助手的有四十八人。由于技术表演竞赛的群众性和广泛性,工人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多方面的操作技术,因此有不少人已成为多面手。工人的技术操作水平提高了,基本上适应了当前生产的需要。
随着技术操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人们不断地革新技术,改进操作,新的操作方法不断出现,许多长期未能解决的生产关键问题得到了解决。出钢口处理得不好,是平炉工人最头痛的事,4月份,只出钢口一项所耽误的时间就达七十一个小时,严重地影响生产。经过技术表演竞赛,只用几分钟就打开了出钢口。调整热负荷是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经过技术表演竞赛,提高了热工技术,使炉体寿命延长了,有效作业率提高了,冶炼时间也缩短了。贴补前墙是维护好炉体的关键之一,在二十二号平炉炉长安学海的技术表演竞赛中,集中了别人操作上的优点,由过去用一铲贴前墙,改进为四铲交叉贴前墙的方法,使操作时间由过去的三十分钟左右,缩短到六分钟,提高效率五倍,保证了质量。开展技术表演竞赛以来,全厂每一个生产环节,几乎都出现了新的操作方法,革新了技术,改进了工作,使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都有新的跃进。例如有效作业率,由4月份的68%,逐步提高到8月份的88.92%、9月份的89.98%;炉底利用系数,由4月份的六点一,逐步提高到8月份的九点一五、9月份的九点二五。由于提高了技术水平,还减轻了工人体力劳动的强度,有的工人反映说:“过去是炉子掌握人,现在是人掌握炉子了。”
提高了觉悟,鼓足了干劲,
加强了协作
通过技术表演竞赛,形成了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热潮。先进的更加先进,落后的也赶上了先进。二十一号平炉总炉长杨得荣同志,原来工作不够主动,经常落在人家后面,经过技术表演竞赛,在大家带动和帮助下,积极行动起来,扭转了这个炉子的落后局面。当他提前三天零十五小时完成了8月份的生产计划时,激动地说:“表演好像一面镜子,谁先进、谁落后,照得一清二楚。”原来没有在炼钢厂过过夏天的新工人,一部分人不安心工作,经过技术表演竞赛,也安心工作了,有的已成为表演能手,被评为标兵。工程技术人员对表演竞赛的态度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冶炼工程师靳汉,看到了群众在技术表演竞赛中创造性的劳动成果,认为“技术表演竞赛大有可为”。
在广大群众思想觉悟提高的基础上,互助协作已成为普遍风气,人与人、炉与炉、工段与工段、以及厂内厂外、上下左右之间,都表现出舍己为人,互相支援的共产主义风格。平炉上各个炉子的工人,只要从扩音器里听到某一个炉子有堵假门坎等集体性的工作,就从一助手到工人,随时手持铁锹跑步前去支援,连小修理工人和装入机运转手也都自动协助。这样,每堵一炉假门坎,由过去的三十分钟左右,缩短到七、八分钟。工人们赞扬这种协作精神说:“协作使我们一个炉子上的几个人变成几十个人”,“不是一个一助手,而是五个一助手了”,“过去的协作是礼尚往来,现在是好上加好”。
提高了管理水平,
建立与健全了规章制度随着技术表演竞赛的广泛开展,进一步密切了干部与群众的关系。特别是各级行政干部,学会了许多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使自己的日常行政工作与大搞群众运动更加密切地结合起来。许多基层干部都感到“工作好作了”,“心中有数了”,“会做群众工作了”,因而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技术表演竞赛中出现的先进操作方法,经过研究以后,很快纳入了规章制度。例如热工管理、修炉质量检查、原材料管理、大罐、渣缶管理和设备维护检查等五十三项制度,就是在技术表演竞赛过程中建立和健全起来的。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延长炉体寿命等都起了良好的作用。同时,因为它是来自群众又回到群众中去,来自实践又回到实践中去,贯彻执行起来也比较顺利。此外,各工段还根据实际体验,建立起许多安全规程制度和各种临时性的联系合同。
几 点 经 验
鞍钢第三炼钢厂在开展群众性的技术表演竞赛中取得了一些什么经验呢?
第一、不断地克服右倾思想,坚决贯彻执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是开展技术表演竞赛运动,促进生产不断跃进的根本保证。整个技术表演竞赛运动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反右倾,鼓干劲,用总路线的精神教育、提高广大群众思想觉悟的过程。去年大跃进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今年年初以来,一部分干部却存在右倾保守思想,对今年继续跃进摇摆不定。为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今年第一季度,第三炼钢厂党委根据上级党委指示,组织全体干部和广大职工认真学习了中共八届六中全会文件,并且根据六中全会的精神,总结了去年开工以来十个月的工作,澄清了思想,批判了错误认识,使总路线的精神进一步得到了贯彻。党委又提出了“狠抓上半年、赶前不赶后”的口号,进一步在全党和职工中树立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思想。4月份,生产上又遇到了困难,一部分干部、群众的情绪发生了波动。这时,右倾思想又抬头了,有些人为这种暂时的困难所吓倒,有的人强调“吊车不足”,“设备不全”,“耐火砖的质量不好”,“生产跃不上去在所难免”等等,党委坚决批判了这种右倾思想,强调只要依靠群众挖掘内部潜力,就可以克服困难完成生产计划。这样,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大家不但没有泄气,反而激发了更大的革命干劲,群众运动有了新的发展,技术表演竞赛轰轰烈烈开展起来,生产立即出现新的局面。7月以后,当生产出现不断跃进的形势,党委及时提出防止和克服可能产生的骄傲自满情绪。8月,又认真学习了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的公报和决议,根据生产跃进的情况,提出了保证增产七万吨钢的新的奋斗目标,9、10月又不断提出新的措施和口号。这样,一方面防止了骄傲自满情绪,另一方面又大大鼓舞了职工群众的干劲,积极参加技术表演,使生产不断跃进。
推行技术表演竞赛的过程也是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斗争的过程,是不断地提高群众觉悟,提高技术水平与工作水平的过程。第三炼钢厂始终把加强思想工作作为推动技术表演竞赛运动的重要环节,通过技术表演竞赛,把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密切地结合起来,经常了解群众的要求,启发群众克服各种思想顾虑,积极地参加技术表演竞赛。为了鼓舞群众的积极性,还从多方面加强了宣传教育工作,造成声势,使人人都感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感到参加表演的光荣,认识到通过技术表演竞赛能够提高工作,搞好生产,对国家作出贡献。由于在表演中组织群众进行观摩,互相访问,通过真人真事的传播,达到了群众自我教育的目的。同时,领导方面还以不断革命的精神教育群众,根据形势发展不断地向群众提出新的斗争目标,引导群众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如技术表演开始时,为了使技术表演在全厂迅速铺开,提出了“人人表演、事事表演、班班表演、突破关键”的口号;当技术表演竞赛在全厂广泛开展之后,针对个别干部和工人中产生的骄傲自满情绪,又及时提出“科班出身、精通本行”,并进一步提出“保证增产七万吨优质钢”等新的口号,鼓舞群众不断前进。
第二、抓住生产中的主要矛盾,又要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第三炼钢厂在相当长时间内存在的根本问题,是职工的技术水平同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不相适应,而大跃进的形势又要求迅速地提高生产水平。这个矛盾非常尖锐、突出。解决这个根本问题是全厂职工最迫切的要求。经过一段摸索过程,才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技术表演竞赛运动。由于技术表演竞赛是直接比赛技术操作方法和工作方法,目标明确,就比较容易启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中到提高技术水平、工作水平和解决关键问题上来。由于技术表演竞赛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能做到人人表演、事事表演,这样就保证了全厂生产在各个工序、各个环节协调一致的基础上不断跃进。
第三、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各个组织的作用,是发动群众开展技术表演竞赛的根本保证。在技术表演竞赛的初期,党委主要的是抓住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使各方面的力量都围绕技术表演竞赛开展工作;而当运动全面铺开之后,党委就把注意力集中到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分工负责,解决技术表演竞赛中不断出现的新的问题,以保证运动健康地向前发展。
在技术表演竞赛过程中,党委还密切注意健全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充分发挥企业行政的积极作用。注意发挥党的支部、小组和党员个人的积极作用,使他们成为推动技术表演竞赛不断前进的核心力量。同时也发挥了工会、共青团的组织作用,通过工会,发动群众,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地对技术表演竞赛工作进行了大检查、大总结和大评比,促进技术表演竞赛的开展。团的组织也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作好青年的思想工作,树立典型,发挥了青年的突击作用。(附图片)
苗地 插画


第9版()
专栏:

模范乡邮员李虎天
李虎天是吉林省延吉县德新乡的乡邮员,今年二十六岁,共产党员,朝鲜族人。他从1952年作乡邮员以来,每天背着几十公斤重的报刊信件,在一条坎坷弯曲、有十八条纵横河流的盘山路上,往复奔走四十到五十多公里。无论是严冬或是盛夏,不管是寒风凛冽还是大雨倾盆,他从没有误过一次班。
在这条邮路上,他六年如一日的共走了十六万五千六百八十七公里,投递了281377份报刊和86676件信函,为人民代办了1114件汇票,款额达37679余元,售出邮票金额达396元,从未发生过任何差错。
“宁肯自己吃点苦,也不耽误群众的书报和信件”,这成了李虎天几年来工作的信条。1955年5月中旬的一天,漫天倾盆大雨,道路泥水成河,山路额外难走。李虎天和平常一样,仍旧背起了几十斤重的报刊踏上了邮路。当他路过延吉县第三中学时,一位好心的女教师见他满身污泥,劝他留下一部分报纸刊物下次再送。他笑着说:“不行啊,留下就得耽误两天。这样天气,农民正好看书读报。”他到底按时把报刊送到了读者手里。在回来的路上,玻璃碴子扎进了他的脚掌,用手拔不掉。他忍着痛走到三里路外的村里借了钳子才拔掉。回局后,领导上叫他休息,他想,不能因为这点伤让农民看不到报,收不到信,于是偷偷地用胶皮把脚包好,忍着痛照常出班了。一天,在邮路上,又突然下起大雨。当时他没有雨衣和雨布,他就毫不犹豫地脱下自己的衣服包好邮件、报刊继续走。雨大,邮件仍不安全,他又把长裤脱下包上邮件,只穿个裤衩在雨地里走。村里的干部和群众看了都很感动,抢着给他烤衣服。冬天天气冷,供销社的售货员怕李虎天冻着,总是特意给他留酒让他喝了取暖,可是他怕影响工作从来都不肯喝。由于准时定点,风雨无阻,群众都称他“活钟表”。
李虎天在为群众传递信件中,总是耐心地解答群众的询问,从平信说到挂号,从小包说到汇兑,还介绍邮寄小包和兑款汇款手续等。他还经常帮助群众解决寄信取款取包裹等困难。1956年,仲诚农业社金龙人老大爷的儿子从北京给他汇来五十元,这里离支局四十多里路,要过十八道河,到支局取款得耽误一天工。金老大爷正愁没工夫去取,李虎天赶到了,便主动地要给他代领。老大爷怕弄错,不太放心。李虎天解释了取款手续,老大爷才把汇票交给他。第二天,李虎天就取回款交给了老大爷。有一次,又有人给金老大爷寄来了一个小包。李虎天冒着大雪把小包给送到金老大爷家里。老大爷感动得一面给李虎天打扫身上的雪,一面叫老伴烧水做饭,非让他吃饭不行。李虎天不肯吃,道谢之后就走了。
1957年5月,突然收到从内蒙古拍来的一个电报,叫仲诚农业社一位回家探亲的干部钱成平医生立即回去,并给他寄来一张一百元的汇票。钱医生家离支局二十多里路,赶着乘火车,来不及去取款,心里非常着急。这时,李虎天主动给支局打了电话,告诉给留出一百元,归班后亲自给代领出来,又不顾一天的疲劳赶到车站把款交给了钱医生。感动得这位医生一路上念念不忘。
李虎天同志凭经验知道,凡是挂号信大部分有汇票,他就尽量送到本人手里并等着打开看完再走,有汇票的他都主动想法帮助老乡代取。由于他能勤勤恳恳为群众服务,群众都把他当作知心的朋友,信赖他,常常把上百元的钱交给他办汇兑,贵重的邮件交给他捎,有些群众在寄信时没有零钱,就把整角整元的钱别在信封上投到信箱里,而李虎天总会办得准确妥善。
跑路吃苦,帮助群众解决困难,这对李虎天来说已经是很平常的事了;可是要为一些地址不清、没头没脑的信找到主人,这不是单靠两条腿能办到的。1956年7月,从苏联寄来一封信,信皮上写着:和龙县南阳坪许权收。南阳坪是二十年前的老地名。如今地名改了,境界也变了,上哪里去找呢?可是李虎天想,这么远来的信,又写着老地名,一定是多年失掉联系的人寄来的,寄信人该是多么迫切的关怀这封信的下落啊!于是,他下决心非给找到不可。他在各村各屯逢人就问,见人就打听,翻遍了乡里的户口簿,到底找到了许权这个人。起初,许权说在苏联没有亲戚,不肯收。等把信打开一看,原来是离家二十多年的老父亲寄来的。他看了信感激得紧紧抓住李虎天的手,热泪盈眶地说:“我找到父亲了,你真是人民的好邮递员。”1957年5月又从苏联寄来一封信,信上写着:“延吉县龙岩金昌原收”。龙岩也是个老地名,又和智新区的一个屯同名,李虎天跑遍了社和屯,到处打听,并借群众大会的机会向农民询问,经过三个多月的时间,到底找到了一个线索,把信转给离乡三十多年、早已搬到延吉市去的收信人。收信人感激地向县广播站投稿表扬他,并叫他儿子亲自到支局找局长道谢。1959年4月间从苏联寄来信一件,信皮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南阳坪安家屯安宪洙。又是这么远来的,又写着老地名,李虎天又在各村各屯逢人就问,终于找到了收件人。收件人打开信一看,原来是离家四十多年的哥哥寄来的。李虎天同志就以这样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忠心耿耿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六年来共投出了485封这样的信。
李虎天同志不仅热心为群众投送信件,还是党报的好宣传员。他在投送报纸中,总是尽力挤出时间帮助组织群众读报。他认为群众都能看报了,报纸的作用就发挥得更大,自己的工作才更有意义。他每到哪里,一有时间就去找党支部书记或社主任了解报纸发行情况和读报情况,向群众宣传读报的好处,并经常进行社会调查:哪几个村有多少党员、团员、青年、学生,他们需要订些什么报纸,或者哪个村哪个社没订报,他心里都清清楚楚。因此,他能有计划有目的地根据群众需要进行宣传。在对群众宣传订阅报刊的同时,还给群众想办法解决报刊费用,如和群众商量利用备耕地种黄豆、把鸡蛋捎到供销社卖了交报费等,使读报组巩固起来,做到了队队有报纸。
为了启发不愿读报的青年读报,他还把自己花钱订的报刊送给他们看。后来这些人中有不少都订了报,并且由于经常读报提高了觉悟。有人过去不安心农村工作,后来也变得安心了。他还不断地总结农民读报的经验和帮助交流经验。在李虎天的帮助下,有不少生产队的读报组和黑板报都搞起来了。
李虎天钻研业务也很刻苦。1955年他根据邮路情况,研究编制出一个不走弯路的乡邮图表,提出新的乡邮网路的建议。经领导采纳后,把过去两个乡邮员走的邮路,改为一个人走,不但节省了人力,一年可给国家节省四百多元,还使四个村的信报可以提前一天送到。1956年建立邮递员之后,在冬天,部分邮递员因为白天短,里程长,当天完不成任务,群众反映信报送的晚,李虎天就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帮助邮递员安排好邮路。为了帮助其他乡邮员提高业务水平,他经常把自己的经验讲给邮递员们听,并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觉悟,热爱自己的工作。他非常爱护国家的财产,使用雨衣、雨布信兜非常细心,自行车也经常擦洗的干干净净,遇上道路不好或是过河,就背着车走,遇到了坏天气,就把车放在老乡家里保存。
李虎天同志的模范事迹很多,被群众广泛传颂着。很多人写信、向报社投稿表扬他,也有的亲自到支局来表扬他。许多学校请他去作报告;许多教师学生听了他的事迹,写感想文,表示要向他学习;许多不安心农村劳动的青年,被他那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迹所感动,从而安心从事农业劳动……。
人民为了感谢他出色的劳动,鼓励他不断前进,曾连续把他选为县的、自治州的、省的、全国的先进生产者、优秀乡邮员、模范乡邮员。


第9版()
专栏:

林海红旗——杨振起
在祖国的绿色宝库——大兴安岭的林海中,树立着无数面红旗,西尼气林业局汽车大队运材司机杨振起是其中更加引人注意的一个。杨振起自1953年抗美援朝回国参加木材运输以来,勤勤恳恳、忘我劳动、不怕劳累、不避艰苦,年年月月都超额完成了计划。在1958年大跃进中,他创造了每车运材一百零五立方米的全国纪录;今年又带动他所在的包车组,实现了全面高产,提前七个月零十九天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
在去年大跃进的日子里,全国各地职工在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鼓舞下,大闹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到处出现奇迹,捷报不断从四面八方传来。杨振起想:“怎样才能为社会主义多贡献一份力量呢?别人能把产量一跃再跃,番上加番,难道我们汽车运材就不行吗?”他每天总要求装车工人给他多装,每次一般都要比别人多拉五立方米,达到三十立方米。在别人看来,提高五立方米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杨振起并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他昼夜苦思着怎样更高地提高载运量。
有一天,他路过铁道,迎面开来一长列满载木材的火车,像一条巨龙似的飞驰而过。这给他很大启发。他想:火车可以满载超轴,汽车是不是也可以实行列车化和满载超轴呢?他自己也曾经有过一次大胆的试验,拉了两节拖车,装载量达到四十五立方米,证明搭拖拉汽车还有很大的潜力,于是他鼓起勇气向领导上要求批准他试行列车式运材的计划。当时汽车队党总支正在研究如何突破运材百米大关问题,便立即支持杨振起的倡议,鼓励他向全队同志提出倡议书。这时,有人却议论开了,说:“搭拖拉汽车机能不足,拉不了”,“西尼气的公路是单行线,坡度大,路面窄,容易出事故”。个别的人还讥讽说:“纸上谈兵不行,看杨振起怎样露一手吧!”“你能把木材拉回来,我把它吃了。”这些冷言冷语并没有动摇杨振起的决心。他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第一次装了六十立方米,稳稳当当地拉回来了;第二次又装了一百零五立方米,也胜利地拉了回来。这就大大增强了他全面推行“汽车列车式运材”的信心和决心。紧接着,图里河森林工业管理局的赵经国等学习了他的经验,很快地超过了他,他又以一次运材二百立方米赶过了他们。这样,整个大兴安岭汽车运输线上就掀起了你追我赶的竞赛热潮。
今年1月,大兴安岭一片冰天雪地,这正是林业职工向深山密林争夺木材的黄金季节。杨振起从北京参加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会议回来,首长们的每字每句还清楚地印在他的心里。他整天想:怎样以更新的成绩来回答党和人民的期待呢?3月的一天,他又创造了三百六十一立方米的高产纪录。可是他又想到:建设社会主义是大家的事,只有自己干,干得再多也不行,必须把大家的劲发挥起来。这时,森林工业管理局党委也提出普及高产纪录的号召。杨振起经过一番苦心思索,发现一台机车为一个包车组,不能很好地开展协作,便向领导建议把三台车合并为一个混合包车组,实行定点运行,每个混合包车组包运一个林场的木材。这样,装卸就可以互相协作。在他的倡议下,林场还推行了流水作业的经验。这个经验就是每台车预备三套拖车,一套拖车留在山场装车,一套拖车在贮木场卸车,另一套随车运行。这样就减少了汽车在林场、贮木场等装等卸的时间,运输效率由过去每日只能跑两趟提高到四趟。杨振起包车组采取了这个办法,并加强了与林场装车工人的协作,创造了每台车每日运材二百八十七立方米、三台车共运七百一十一立方米的纪录,比1958年同期平均载运量提高二倍多,因而保证了生产任务的提前和超额完成。
杨振起特别注意汽车的保养和安全运行,这也是他能够超额完成任务的重要原因。在实践中,他自己摸索出一套“三交四检”保护法和安全行车经验。“三交”是交车子、交数字、交关键,“四检”是出车前检查、途中检查、出场检查、交班前检查。在接班时,他总是提前到达,发现车子有什么毛病,就让上班同志休息,自己修理。可是在他交班时,每次都把车子检查好,修理好,一点毛病没有才交给下一班的同志。有的同志对拖车保养注意不够,他便利用业余时间冒着风雪去修,同时告诉大家应该怎样爱护拖车,并且发动大家订了专责保管制度,使大家都注意保养拖车了。由于他对机车的爱护,他驾驶的搭拖拉汽车从1955年12月到1959年7月末止,安全行驶了十八万多公里无大修,也从未发生过一次人身或机械事故。按汽车出厂五万公里大修一次,他已延长了三次大修期,给国家多运了一万多立方米木材,节约大修费三万多元。他的车不仅没有大修过,中修也只有两次。在他的带动下,他的包车组全体汽车、拖车出车率都达到90%以上。
杨振起在日常行动中也处处表现了工人阶级忘我劳动,舍己为人和不怕艰苦,不计报酬的优良品质。1957年汽车队新来了一批转业军人,因为他们初次开搭拖拉汽车,不太熟练,杨振起就利用休班时间主动跟车,把自己的经验教给他们,使他们很快提高了技术。冬天大雪复盖汽车道,有的司机嫌道不好走,不安全,不愿意开头车;而他总是报名开头车,先把道压好。去年12月的一个深夜,三十号机车在半道上坏了,后面的机车都被堵住。他马上帮助修理,还把自己的灯泡借一个给三十号机车,但三十号机车开了不大一会,灯泡就烧坏了,司机杨俊生的手也在修车时被丝刀挫伤。这时有人主张把三十号车停放在道上,但杨振起想,如果一台车少拉一趟,会给国家造成损失,他不能让汽车停下来,于是便把自己的车让杨俊生开,自己去开三十号缺少照明的汽车。黑夜看不清道路,他就把汽车的前风挡打开,外面是零下四十至五十度的气候,寒风刮进来,像针一样刺骨,手脚冻麻了,但他仍坚持开回贮木场。杨振起虽然大大超过了汽车运材定量,可是他始终拒绝接受国家给他的奖金。他说:“我多运木材只是想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多贡献一些力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