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0月30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安国精神
葛德
安国,这是党和人民在白纸上画出的最美的画,写下的最好的诗。
人们说,安国的炮是彻底打响了。“安国好”,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公认。你去向安国的四邻问路:到安国去怎样走?回答总是:“往前走吧,你看到庄稼不一样了,看见了种得特别好的地,那就是进了安国边了。”访问过安国的作家和艺术家们说:“安国的土地一片如锦似绣”。安国,就是这样以迥然不同的面貌同一切来访的人相见的。
安国,在康庄的大道上迅疾地奔驰着,但是,行途中却也并不一帆风顺。环绕在安国四周的空气,曾经有过几度的变化;反社会主义势力,也有过几次进攻。
1955年,安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全盘胜利;1956年,安国就掀起了农业生产的大高潮。先声夺人,周围的空气为之一震。不少地方提出了学安国、赶安国的口号。但是,不久就在四周出现了合作化的“马鞍形”;接着农村又出现了一个反社会主义的潮流。于是,烦言啧啧:说是安国的合作化冒进了,生产也冒进了。于是,学安国的人中,也有人站出来检讨:说是“我们受了安国的影响,因此也有些冒进。”反社会主义势力更是乘势攻击,合作化搞糟了,大生产搞糟了,共产党不能领导。要安国向后退。但是,安国却屹立不动。“我们没有错,我们要更向前进!”责难你自责难,好事我自为之;安国,打退了反社会主义力量的进攻,依然坚决地挺进了。它不曾砍掉过一个合作社。
大跃进开始了,人民公社化实现了。安国始终处于上游。园田化和丰产方运动开始了,树起了“天下第一田”的旗帜。人们又开始颂扬安国,学安国赶安国的空气又浓厚起来。但是,右倾机会主义思潮出现了。安国又听到了种种非议:安国吗?浮夸;麦子虽然好,得不偿失;搞那末宽的路,翻那末深的地,整那末平的方,施那末多的肥,添那末多的机械,修那末多的水利,费那末多的工,垫那末多的本……最后归结为一句: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安国,仍然屹立不动,勇猛向前。安国学会了用大搞群众运动来回答冷言冷语。八个月,搞了八次生产运动,十六个节气,出现过十六次高潮。热气腾腾,使得冷风不敢近安国。
这是安国,今年在始终没有落透雨的情况下,靠了机械化浇灌,获得了全县小麦的普遍丰收;这是安国,在空前未遇的暴雨连连的情况下,境内五条河被控制得没有发生水灾,又获得了秋季大丰收。
时间考验了安国,安国胜利了;右倾机会主义者的诽谤考验了安国,安国胜利了;
自然灾害考验了安国,安国胜利了。于是,人们透过安国的胜利,看到了安国人的英雄面貌,从英雄的安国人民身上,认识了安国精神。
安国精神,是革命的坚定性和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安国人有革命的硬骨头,决不向一切困难和非难低头。安国的同志们只听党的话,而不听其他一切闲言闲语;安国的同志们只相信群众的力量,而不相信其他一切困难和障碍的力量。安国的同志们认定了方向,就带领群众勇往直前,在任何情况下决不后退,也不在革命的道路上“扭秧歌”。
安国,是党的总路线的骄子,是大跃进的精华。安国的同志们说:我们一心一意就是要迅速改变农村一穷二白的面貌;我们一心一意就是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进行建设。安国的同志们说:我们的想法,有的对也有的不对;作法有些好也有些不好,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始终都高举着党的总路线的红旗,始终用毛主席的指示来检查自己:对的就一定坚持,不对的就改掉。在这个路线上我们毫不动摇。
随着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精神的发扬,安国精神也正扩展开来。在安国四周,学安国,赶安国,如今已形成一个广泛的群众性运动了。涿县有一个一直被认为落后的小村,几年来耕作方法一直没有多少变化。今年变了。在安国精神激荡下,他们搞起大面积的丰产方来,而且要决心超过安国。这些精神是可贵的。这是安国精神的反射,也是这些地区内在的革命精神的激发。
人们,到安国来看一看吧,看到安国的土地,是一种美的享受;接触到安国的人,会受到安国精神的感染和熏陶。


第8版()
专栏:

清亮亮的井水呀
——牧区人民公社见闻
张长弓
假如水也有性格的话,水的性格该是变幻莫测的。在滔滔的江河里,它有时平静地流淌,有时却浪涛汹涌,暴跳如雷;在干旱的草原上,它却又那么吝啬——戈壁滩上寻找一滴水比沙里淘金还难啊!
然而,水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且不说长江建桥,黄河截流,只讲一段草地的蒙古牧民运用人民公社的力量,用他们那擒龙伏虎的双手兴修水利的故事吧。
益和诺尔草原,在巴林右翼旗的东南部,在这一千多平方公里的牧场上,放牧着益和诺尔人民公社的八万八千多头牲畜。但,牲畜多草场却不够用。由于水草不好,牲畜每年都发生疫病,1957年最厉害时,死亡牲畜达一万四千多头。
1958年,大跃进的号角响彻云霄,党号召在牧业区大搞水利,消灭无水草原。牧民们眼睛亮了,心花开了,他们遥望着敖伦陶拉盖(多头山)的山峰,想起了山下的哈日巴召。
哈日巴召,南北四十里,东西五十里,在敖伦陶拉盖山和哈日巴山两峰之间,这里生长着半人深的山苜蓿和羊子最爱吃的塔那草。登上敖伦陶拉盖山的顶峰纵目远眺,但见哈日巴召原野一望无际,绿草如茵,一直向天边伸展,像镜子一样平,像缎子一样光滑、柔软。开辟这片草场该有多么好呵!可是,困难哪!这地方是出名的干旱之地,茫茫草原,没有一滴水!由于干旱,长久以来没有人在这里放牧过。
人们说:哈日巴召没有水,在那儿打井白搭工,挖一百丈也出不了水,挖一百年也出不了水!哈日巴召呀,你这谜一样的干旱草原,有谁能揭开你的奥秘?
在大跃进的年代里,牧民的心像撒缰骏马,一躬身就能踏遍高山峻岭、沙漠、水沼;一举手就可以把整个大草原搂入怀抱……干哪!狂风挡不住鸿雁高飞,困难吓不倒草原的人们。苏木党委决定在各嘎查里抽调人力、物力,开展共产主义大协作,全力开辟哈日巴召。
一遇到这样的大工程,人们就觉得初级社规模太小、劳动力太不够用了。特别是在牧业区,人口少,地片大,单凭初级社的力量是无法彻底战胜旱魔的。随着发展生产的需要,人们渴望着办大社,期待着有一个新的能够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组织形式。正在这时候,农业区纷纷建起了人民公社。它一出现,就像东方升起的太阳一样光芒四射。草地的人们亲眼看到了人民公社的种种优越性,他们齐声欢呼:“阿日迪尼格特勒赛音!(人民公社好)”
12月,七个嘎查、三十二个营子联合起来,益和诺尔人民公社诞生了。由于改进了生产组织,建起了各种专业队,迅速扭转了劳动力不足的局面,抽调出了一百八十名强壮劳动力,组成了兴修水利大军,向干旱草原宣战。
这时,邻村传来了喜讯:宝日勿苏人民公社有个他木罕召,也是和哈日巴召性质相同的干旱草场。他们公社里五十八岁的女共产党员杨树英带领着八名妇女苦战二十五天,在那里打出一眼五丈深的水井。事实摆在人们面前,他木罕召的淙淙泉水声给益和诺尔公社的人们带来了鼓舞和力量。
隆冬数九,雪花满天,朔风刺骨,地硬如石……社员们在哈日巴召遍地扎营,这个广阔而又荒漠的原野一下子沸腾起来了。
群众的力量一发动起来,真可以手搬泰山,脚踢东海。眨眼之间,工地上就像雪崩地震一样,立刻使你认不出这儿就是荒凉的哈日巴召。施工中的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没有砌井石,公社里调出八十辆木车运送;没房子住,人们挖了“地窨子”;所需的木材群众都从自己家里拿出来了;缺少工具,组织起公社里的铁木工就地打造;牧民们缺乏打井技术,从马鬃山农业队里调来了技术员……。
公社党委书记尼玛和社长希日布也经常轮流到工地。尼玛,高高的身材,说话慢悠悠,举止文静,笑起来甜蜜蜜的。社长希日布却是个彪形大汉,是个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人。他们一来到工地,社员们就浑身长劲,好像永远也不会疲倦。
工地上歌声嘹喨,笑语喧哗,到处是锨镐声,到处是劳动号子声……轰隆隆!炸药爆破了层层石板,多少年来一直沉睡着的荒原在爆破声中苏醒了。这些牧民,若论经养牲畜倒是一把好手,若讲拿锨动镐的活儿,他们是从小长这么大也没干过呵!然而,你听听英雄的誓言:
上天引水掘银河,
地下挖到龙王殿,
井不出水不收兵,
不获全胜不下山!
公社党委对社员们的衣、食、住等方面都特别加以照顾。一个小伙子手上磨出了血,党委书记马上撂下自己的镐头给他包扎起来。他一面包扎一面想:“这要做双羊皮手套戴上该多好呵!”于是他急忙赶回公社,发动缝纫组给水利突击队的人们赶制手套。立刻二十余台缝纫机开动起来了,姑娘们用她们的巧手密针密线连夜做出了许多羊皮手套。
全公社都在支援打井工地,人人都争着抢着要到哈日巴召去。
打井中遇到了石头,石头虽硬却没有社员的意志坚强;碰到了流沙,流沙难治,但社员们的办法更多……他们一气打了二十三眼井,最深的达十二丈,平均井深八丈五,并且都用石头砌好,安装上了水车。从夏到秋,在哈日巴召放牧着五万四千多头牲畜,并盖上了房子,搭上了暖棚圈,准备将全公社的马和羊都集中到那儿,作为冬营地。
哈日巴召出水了!牧民们情不自禁地捧起水来喝上几口,甜丝丝,一直甜到心窝。甜甜的井水呀,清亮亮的井水呀,你看,多头山的倒影映进水面,天上的彩霞,流云,星星,银河也映进了水面!


第8版()
专栏:

八载激流血汗泪
——喜读志愿军诗一百首
魏传统
1958年的9月中旬,我听到赴各道郡市告别的志愿军代表团的同志们的谈话。他们很多人都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描述英雄的朝鲜人民及其军队:八年来与志愿军亲密相处的深情厚谊。真是:人虽告别英雄地,两心相伴永相连。
在严酷的战争时候,他们一同出生入死,并肩作战,打败了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侵略军,向全世界证明了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是可以打败的。这只纸老虎已被戳穿了!
停战以后,他们一同重建家园,进行巨大的恢复建设工作。战士们说:“用自己的汗水来灌溉战斗友谊之花。”
志愿军撤军归国的消息传出以后,在部队里掀起了为朝鲜人民进行建设的劳动热潮,一面从事生产,一面准备告别的礼品,并作到大多数是一件礼品,一首诗,如说:“母亲儿子一条心,结成南瓜送友人”,“小板凳,礼物小,我的心意你代表”等等,战士们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所制作出来的礼物实在令人感动。他们离告别的时间越近,迸发出来热情的泪珠就越多。
由上所述,不禁使我想到:
“抗美援朝保家园,
同生共死除祸根;
八载激流血汗泪,
中朝人民永相亲!”
同时,我也建议:
作到去后思,留得万世知,
光荣志愿军,精选三百诗。
现在“志愿军诗一百首”已经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本诗集虽然没有三百篇,但它确是广大的诗篇中精选出来的。我很赞成郭沫若同志的代序所歌颂的,是“最可爱的人呵最可爱的诗”,而且它又是“英雄诗史”。我确信,它会永远流传下去的。正如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斗争,载诸史册而永远焕发光辉一样。
本诗集是一个铁证。它证明帝国主义侵略集团所进行的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没有前途的。美帝国主义是侵略朝鲜的祸首,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争取远东和世界和平,主动全部撤出朝鲜,将满周年,而美国侵略者至今仍赖住不走,这终必是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的。
在结束这篇短文时,我又忆起志愿军总部离开朝鲜时的情景,正是:
最后送别志愿军,
英雄平壤色色新;
人如江河花如海,
情逾骨肉意更深。
这本诗集——志愿军诗一百首,是中朝两国人民的血汗和热泪的结晶。我们阅读它,对于增强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即可获得新的启示。


第8版()
专栏:

“无名岛”上的战斗
丘扬
我觉得,这部片子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在惊险的样式当中,很明确地包含着比较深刻的哲理——敌我战斗中,为什么我们是必胜的,而敌人却是必败的?
“无名岛”上的情势,就其表面来看显然对我方不利,我们只有两个人一支枪,两个人中还有一位伤号,此外还有一个在动摇中的俘虏;敌方是六个人,枪械通讯器材俱全。然而就在这个敌众我寡的局面中,战斗的结果是我们全胜,为什么?影片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毫不含糊,而且也不简单。
战争的正义和非正义的性质、社会主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资本主义尔虞我诈欺上压下的关系,是决定这场战斗胜负的根本因素。
影片在反映这个深刻复杂的政治斗争时,笔墨是很精炼的,人不过十个,地不过一岛,然而所要说明的东西却是饱满可信的。
对比的手法,更见于情节的发展之中,然而丝毫也不使人觉得重复,因为每一个对比,都更深一步地完成着歌颂英雄、揭露敌人的本质任务。且不说在开头处所描绘的我军以负伤的鱼雷艇撞击敌舰使之焚毁的行为,表现了临危不惧,英勇无畏的气概,就在人与人之间在患难中的关系上,也使得我必胜、敌必败的真理得到充分的描绘。
我们的人,同舟共济,祸福与共,即使对放下武器的敌人,也让他分享仅有的一点淡水和食物;而敌人却是当官的宁把淡水洗了脸,也不分给士兵解渴,还把士兵仅有的一点食物都搜罗来自己吃,管他士兵饿不饿。
比起已发表的文学剧本说来,影片在掌握敌我的本质差别,体现人物性格上,都是更鲜明和更顺乎情理的,特别表现在对孙贵的处理上。
孙贵是敌舰的炮长,被我们俘虏了,受到一些感召,但仍处在动摇之中。而就在敌我双方对峙,敌人一直摸不清我们到底有多少人的情况下,他逃跑了,要回到敌方去,我们的实际情况有立即暴露的危险;但他回去途中,却因为目睹敌人虐待下级之惨,又吓得跑回来了,在以后的战斗中他还起了适当的作用。
这是很精彩的勾抹。从情节的发展上讲,他的走,起了使情势紧张异常的作用;然而,他的回,却是再好也没有地说明了敌我军队的本质区别。从他的抉择去留之中,很集中地显示了我必胜、敌必败的真理。这样,既有了紧张的情节,又有了鲜明的性格发展,更有了深刻的政治内容,这改动是成功的。
不过,也感到有点缺憾,那就是关于无名岛地理环境的介绍还稍欠清楚。在别的戏里也许这是末节,然而在这出戏里就很重要,因为这正是造成敌我不了解(后来则是敌人摸不清我们底)的重要因素。
值得向“无名岛”鼓掌,因为它既很迅速地让我们看到了海军战士们的英雄业迹,又使我们看到了许多深刻的道理。


第8版()
专栏:

颂人民公社
韩北屏一轮旭日从东方冉冉地上升,看霞光满天海涛欢乐地奔腾;仰望亚洲东部地平线上丽景,人民公社方才是不落的星辰。人民公社势如雷霆威力无穷,他轰隆隆而来大地为之震动;沿长江溯黄河一片歌声载道,赶穷鬼送瘟神万面旌旗迎风。巍峨的山岳总归是连绵不断,浩荡的江湖容纳了万水千川;大跃进的历史巨轮滚滚向前,并肩齐辔的骏马正扬鬃飞跃。人民公社绝对不是从天而降,生活和愿望是培育他的土壤;党和领袖肯定了这正确方向,于是像金石铿锵像雄鹰飞翔。人民公社是东风使大地回春,东风吹拂下人们的干劲陡增:锋利的银锄劈开坚实的地层,深翻的土地展现出一片滋润;山间的林木顺急湍飘流而下,急湍给山间带来了万盏明灯;高炉的烈火使晚霞黯然失色,盘旋天际的飞鸟迷失了归程;银簪映碧波是妇女捕鱼出海,山顶栽果树借白云作个梯阶;无限的才情和劳动一起迸发,举杯邀李白农民诗人摆擂台。人民公社在中国站定了脚跟,是一个智慧体魄健全的巨人,他的双手创造着神妙的奇迹,铁肩上担负开辟历史的重任。面对着人民排山倒海的声势,螳臂妄想当车蚍蜉摇撼大树,他们失败的命运早已经注定,人民公社枝繁叶茂根基永固!帝国主义最初诅咒东方巨龙,后来又说党员诗人编造神话,去你的歇口气或是吱吱喳喳,我们要歌唱为公社锦上添花。


第8版()
专栏:大家谈

人民的“福窝”
千里人
国内外反动派对人民公社进行了恶毒的谩骂,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这是必然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也对人民公社进行了无耻的污蔑,这也不足为奇,因为革命的急速发展,总会使一些人吓昏头脑。但他们装出一副悲天悯人、理直气壮、替天行道的样子,这神气着实叫人恶心。
我曾在农村劳动锻炼,跟一个五保户建立了很好的关系。这户老两口,都七十多岁,失去了劳动能力,甚至活动的能力也几近失去了。今年春节的时候我去看望他们,他们为我煮了饺子。我惊奇为什么这时(初三)还能煮饺子。他们说过春节时公共食堂给他们每人三斤白面,一斤猪肉,一斤鱼,五斤白菜。他们还告诉我,平时食堂每天做好饭总是先给他们送去,吃得又饱又暖又好。在高级社时还操心柴米油盐,现在这种麻烦也省了,过着更平静而又幸福的晚年生活。国庆节时,我又去看望他们,这时大爷已去世了,大娘谈起他的丧事,对公社感激不尽。她说公社给买了棺材,在干部和社员们的照料下安葬了,想不到没儿没女会有这样好的收场。我看她穿着一身干净的新衣服,炕上还有一床新被子。她笑着说:“这也是新的,还舍不得盖哪!”她还告诉我,社里年前还要给她十二块钱零花。“想不到快死的人又进了公社这个福窝!”当我问她:“有人主张解散公社、食堂,你看怎样?”她顿时老泪横流起来,“这怎么能行啊!这些人安的什么心,他们想把我们怎样办?”
听听这位普通老人的声音吧:人民公社是人民的“福窝”!
“人民公社好!”我们亿万人民齐声这样说。尽管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自以为在为人民叫喊,无奈这叫喊恰恰为帝国主义者所欢迎,而不受人民的欢迎。听听这位老大娘的质问吧:你们“安的什么心?!”


第8版()
专栏:

理想
兼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