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提前曲
黄秉忠
各个战线上建设英雄们献给“群英会”的礼物中,最多也最好的,要算得是“提前和超额完成今年的生产指标”了。锣鼓喧天,捷报频传,到处只听得提前,提前,提前的欢呼声。
看!这一项工程刚刚提前竣工,那一个新建工厂又提前投入了生产。听!一批单位提前完成月计划的锣声刚刚敲响,另一批单位提前完成季计划的鼓声又紧紧跟上。跃进浪潮无止境,人们总是用更大的干劲,去争取一次更比一次大的跃进。一项工程提前竣工了,就定要夺取下一项工程也提前完成;月计划、季计划提前完成了,就定要争取继续提前跨进新的一年。
提前,提前,再提前!这是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点燃起来的革命热潮,这是马克思主义者的革命哲学。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提前把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贫穷落后的旧中国,推上了走向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轨道;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们提前医治好了被国民党反动政府无情破坏了的国民经济的严重创伤;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后,我们又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现在,党领导着我们正在信心百倍地为提前三年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而英勇奋斗。我们可以自豪地、毫不隐讳地宣布:我们共产主义者正是提前主义者!
提前,提前,再提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必然特征。我们的事业是初升的朝阳,我们有共产党和毛主席掌握着前进的方向,有六亿多挣脱了枷锁的人民,有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和平民主阵营的支持……。所有这一切,汇集成了一股巨大的洪流,它正在乘风破浪地冲毁前进道上的一切障碍,朝着预定的目标,兼程前进。
提前,提前,再提前!像春雷一样,震撼着大地,它催促着一切新生的事物快快生长,它使得一切陈旧的东西快快死亡。这一切吓昏了所有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头脑。他们顿时惊慌失措、脸色苍白地出来指手划脚:这也不好!那也糟了!在他们看来,我们的前面就是无底深渊,再不止步就会闯下滔天大祸,灾难难当!然而,正是他们自己像契呵夫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一样,在顶暖和的天气穿着棉大衣,在阳光下打着雨伞,闭起眼睛害怕新生事物的成长。
我们丝毫不理会这种惨叫,依然信心百倍地阔步向前,用更大跃进的步伐,用更加沸腾的干劲,用更出色地提前完成各项计划指标的更大成绩,合奏成更加惊心动魄的大跃进的交响曲:“提前,提前,再提前”“提前,提前,再提前!”就在这亘古未有的响亮的交响曲声中,我们的事业正日行千里地向前奔驰!


第8版()
专栏:

提倡“事不过夜”精神
重庆长途线路中心站  张凤祥
在我们这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为了保证国庆通信的畅通和质量良好,全站对所有分布在田野山谷的电话线进行一次检修。维护重庆到李家沱线路的一位党员同志,因为帮助邻段工作,运电杆到綦江去了一趟,回来已经是夜晚了,但是他歇也不歇,就马上爬上电杆,在月光下进行检修,经过整夜的奋战终于补上了当天应该完成的工作量。
这种“事不过夜”的精神受到党委的表扬,但有个别同志却表示:“何必硬要熬夜当天搞呢?第二天努把力补上不就可以了!”然而,今天的事不搞完,明天还有新的工作,每天累欠一点,结果就不能完成生产指标和工作任务。即或明天能够补上今天的欠账,但我们也不应该把希望寄托在明天,而应该尽量争取当天完成,明天不是可以更好地完成生产指标和工作任务了吗?
再说,啥事也推到明天来搞这也是危险的,因为今天之后有明天,明天之后还有明天,结果就会养成疲沓拖拉的作风。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应该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精神,每一件事都必须分秒必争,斤两必争。因为稍一放松就会一泻千里,难以挽回。分秒必争、事不过夜与疲沓拖拉,推延明天是决不相容的,一个是向前,一个是后退。很多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许多创造发明不是经过无数次实验,白天黑夜连续不断努力才成功的吗?邮电部门技术革新的标兵何兴福同志在创造全国第一条长途电话自动接续电路时,他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吃饭走路都在想着电路,他走路用脚踩电路图,他吃饭用筷子蘸汤画电路图。如果没有这种顽强的精神,那也就不会在重庆到成都之间试验成功长途电话自动电路了。
有些同志总爱把工作推延到明天,这其实是缺乏干劲的表现,也是不积极争取上游的态度。如用疲沓拖拉的作风来对待生产和工作,那也就谈不上完成指标和任务,更不用说超额和提前完成了。每一个具有不断革命精神的同志都应该分秒必争地生产和工作。为提前和超额完成1959年的生产计划,我们要鼓足干劲,严防产生新的松劲思想。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只准超额完成,不许欠账”!


第8版()
专栏:

要做一棵不老松
广西僮族自治区玉林县食杂仓库主任 罗东
我今年七十一岁了,1929年参加红七军当战士,未参加革命前虚度了四十一年。我七岁的时候,父亲无钱医病死去,家里只剩下母亲和我两兄弟。因为无田无地,只靠母亲做活,一家生活无法维持,我只好带着三岁的弟弟讨饭。十七岁的时候,我到地主家打长工,经常吃不饱,还要挨打受骂。1929年,我母亲去世了,弟弟也给人家打工去了。我为了挣脱地主的压迫,走到了百色县,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红七军。从参加革命的第一天起,党就像亲娘一样教育着我,关怀着我。1937年,我们跨渡黄河到华北抗日,当时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同志见我年纪大,要我多注意身体,并分配我搞后勤工作。1945年,领导上又劝我休息。但在祖国尚未完全解放的时候,我怎能不工作呢?这样岂不辜负了党对我的教导和培养吗?
1949年全国解放了,为了照顾我年老体弱,1950年党让我从部队转业到家乡广西玉林贸易公司门市部当主任。经过了二十一年战斗生活的大老粗,一旦转入商业战线学做买卖,这可不是一件简单事。困难当然很多,我下决心,一切从头学起。年纪已经六十来岁了,再从头学起,自己也感到很不容易,但我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起初不熟悉商品的等级和牌价,记不上账,我就在每种商品的背后放上一个盒子,把卖得来的钱分别投入这些盒子里,晚上把钱掏出来数,请别的同志帮助按商品种类记上账。我不会打算盘,晚上休息时,我就向同志们“问斤求两”,学珠算,学记账。不到一年半的工夫,就学会了打算盘和记简单的账。1953年我进了县工会举办的职工业余学校学习,两年中,由于教师的耐心教学和同志们的热心帮助,使我掌握了简单算术运算,认识了一千多字,基本上达到了初小程度,现在已经有高小文化程度,报纸上的文章和一般文件也都可以阅读了,并能写些简单的文章和山歌。我长期订了一份广西日报,有重要新闻或党的指示,我还向同志们介绍。
我初到玉林贸易公司门市部,那些新参加革命的年轻同志都觉得很奇怪,许多同志在背后议论我。有的说我是长征老干部,应该当上一个什么长才合适。有的说我干了革命这么多年,年纪老了,应该坐享革命福啦!有一次一个姓黄的同志问我:“罗同志,你是一个老干部,真是劳苦功高,为什么不当个什么官?”我当时听了真有点冒火,但我一想,这是一个刚参加革命的新同志,不好责怪。我严肃的告诉他:“同志你错了,我们干革命的,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不是为当官而来的。你能小看卖油盐酱醋的事吗?这也是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事情啊!”
1955年组织上调我到食杂仓库当主任,半休养半工作。但我总闲不住,我每天天一亮,就起床检查商品,翻晒商品,打扫仓库。遇到半夜里刮风下大雨,我总要起床检查仓库的每一个角落。去年大跃进中,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向前飞跃迈进,我当然也不愿落后。为了搞“四无”仓库,我带领职工日夜苦战,整天在炎热的阳光下翻晒、搬运商品,打扫环境卫生,整理仓库。但是要实现“四无”,单靠人勤还不行,还要想点巧办法。如仓库里的黄花菜,过去保管方法是经常翻晒,每半月一次,每次要请十多名临时工,一次要四十个劳动日,全年要支出四百八十元,这样非常不合算。我就和仓库职工一起利用一些旧木板,做成了几个密封仓,黄花菜放在里面,只需翻晒一次即可保管一年,节约了支出。另外对饼干、腐竹、黄糖等一大堆容易潮湿虫蛀的商品,我都根据密封仓的原理,与同志们研究,又创造了饼干等密封保管办法,达到了商品安全化。我在仓库也和年轻人一样的干。有时领导要我不干,同志们也要我多休息,可是我有一个怪脾性,我一天不干活,就一天不舒服,白天不干活,晚上就睡不着觉,干活要干到底,不完成任务心里也不安宁。
我对大大小小的商品都很爱惜,连芝麻、黄豆等小商品我也颗粒拾起来。所有大小包装用品,那怕是一只钉子,我都收集起来,有些包装用品破了就补,补到不能再补如麻包等,就拿来盖商品。有一回我发现装化肥的空麻包里还沾着一些化肥,我拣起两个麻包来抖抖扫扫,一个得半斤,一个得十二两。我想如果把所有的化肥包都抖扫干净,不就是一个巨大的数目吗?从此一有空就一个个的把空麻包抖扫净,还带动了职工也这样做,这样仅在两年内,就为国家收回了几千斤化肥。1953年,我买商品发现买进来的生油都是用大桶装着,零售给顾客,卖到最后,剩下的油尾怎么也倒不净,后来想了一个办法,把一条干净的白毛巾缚在棍子的一头,伸入油桶去把生油吸出来,拧到一个小桶里,拿到日光下晒,把清净的那一层倒出来卖,两年当中用这个办法,搞出来一万多斤积油。今年6月,我生病住在医院,看到天天下雨,想起仓库里的商品可能发霉,我住在医院一天比一年还难受,病还未全部好,我便坚决要求出院回仓库保管商品,使仓库商品没有任何霉变情况。
我现在生活得很好,每月收入除负担两个侄子入学外,都有节余。我以勤俭持家的实际行动响应党的增产节约号召,余钱都存入银行。老家在人民公社化以后,生活比以前有了更大的改善,我的弟弟、堂弟、弟媳、侄儿、侄媳、侄孙都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如果不是党和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我们那会有今天呢?想到这些,我就感到越活越年轻,展望未来,我们的前途更是光芒万丈,真是令人激奋不已!“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已经是七十开外的人了,但是我仍不服老,要更加珍惜我的晚年的时光,要做一棵不老松,好好地为党为国家贡献出我的一点微薄的余力,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反击国内外敌对分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对我国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诬蔑和攻击。


第8版()
专栏:

杰出的声乐艺术
喻宜萱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歌唱家女高音克莱斯特·玛丽亚·齐塞和男高音维尔克莱德·克路克在首都民族文化宫的首次独唱会,获得了北京听众的一致赞扬。两位歌唱家以杰出的才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首先感谢德国艺术家们的热诚,他们把德国艺术歌曲的经典作品,向我们作了系统的介绍。节目中包括了贝多芬、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和斯特劳斯的作品,他们选择了这些大师们的艺术歌曲中的最优秀的代表作,带有莫扎特风格的贝多芬的早期作品“大自然多么壮丽”,和充满柔情蜜意的“我爱你”,以及诙谐有趣的“吻”这三首精炼的作品中,克·玛·齐塞以高度的声乐技巧,深刻的内心感受,充分地表达了作品内容和贝多芬的诚挚的艺术思想。她唱出了贝多芬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在“吻”一曲中,完善地做到了音色上和感情上的细致变化,把歌曲中的那位天真可爱的、初恋的、羞怯的牧羊女克罗埃生动地活现在听众面前,这在艺术歌曲的表现上是难能可贵的。
贝多芬的六十七首艺术歌曲,虽然是他的大量创作中的一小部分,而单是“阿达拉依达”和“致远方的恋人”就足够使作曲家在声乐作品中占有不朽的地位。这两部作品体现了贝多芬在探索新的歌曲写作方法上大胆尝试的成就,突破了当时的旧的歌曲形式,因而就歌曲形式的发展意义来说,“阿达拉依达”具有历史性的首创性。而我们所熟悉和喜爱的“致远方的恋人”又是历史上第一部声乐套曲。维·克路克以他嘹亮的歌喉和纯熟的技巧完善地演唱了这两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声乐杰作,这对热爱音乐的中国听众来说,确是一次最大的艺术享受。
节目中的舒伯特作品,歌唱家精细地安排了四个不同类形的曲子:“到哪里去”、“疑问”、“春天的信念”和“你就是安静”,克·玛·齐塞以高度的艺术修养和卓越的现实手法,准确地表达了舒伯特的多样化的美妙的曲式结构。“你就是安静”和勃拉姆斯的“田野上的寂静”是艺术歌曲中技术性最强的典型作品。克·玛·齐塞在演唱这两首歌曲上下移动很大的音程时,运用了最平静的呼吸方法来保持着优美的曲调进行。她唱出了平稳的连音来表达一种安静的气氛,又很好地掌握了跳动较大的音程来表现出内心的动荡,要做到这两者的统一,对于一个歌唱家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考验,而克·玛·齐塞从容自如的表演达到了天衣无缝的诗一般的境界,令人赞叹不已!
舒曼作品中的戏剧性的、悲痛的“我不怨恨”,和民歌风味的、开朗的旅行者之歌“好吧,还喝干了这一杯”两曲,维·克路克都朴实地刻划了诗人在恋爱中所受到的痛苦和旅行者的开阔的心境,他在表达舒曼的作品中充分显露了他的出色的艺术才能和他的艺术创造的独到之处。
在最后斯特劳斯的作品中,我们再一次体会到德国艺术家们在安排节目时所作出的细致考虑。“平静吧,我的灵魂”和“吉西丽娅”是斯特劳斯中年时期创作丰收时的两首最成熟的作品,维·克路克以清晰而准确的吐词咬字方法,富有感染力的歌声,唱出了前一曲中的一个历尽尘世艰辛的人的痛苦,希求得到安静的愿望,和后一曲中一个诗人对恋人倾吐爱情的热情。在维·克路克热情奔放的歌声中,完满地结束了节目单上最后的一首歌曲。
克·玛·齐塞和维·克路克独唱会的成功,与钢琴伴奏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团长、杰出的艺术家海因兹·波恩格兹教授是分不开的。在他的伴奏中蕴藏着多少音乐!光亮的歌声,深刻的词意,与柔美有力的钢琴声音谐和地成为一个美妙的整体,创造了古典室内乐无比纯正的艺术高峰!我们以最尊敬的心情感谢三位艺术家,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和人民为中国人民带来了最优秀的音乐艺术和最热诚的友谊。


第8版()
专栏:

川中油区之歌
矿区叠叠群山翠,弯弯溪水清,绿竹掩映处,钻塔入白云。
晨歌迎朝霞,上钻塔。晨雾满平台,白云飞脚下。朵朵白云石油香,朵朵白云映彩霞。白云啊!你快些儿飞吧!飞度巴山,穿过巫峡。把我们的捷报带到北京城,告诉毛主席:我们的油井,怒放石油花!井架安装工心儿灵,手儿巧,身儿捷似猿。云里来,雾里去,把根根钢梁架在彩云间。跃进气势如虹,欢乐歌声响澈天。多少英雄奇迹,从我们手里出现。清晨,还是光秃的井场,傍晚,钻塔已高耸蓝天。赛过鲁班,羡煞神仙。


第8版()
专栏:

缆索桥要合龙了
    徐欣葆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