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千句谎言骗不了一想便
通河北交河 徐家常
这是我作思想斗争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我进城去,想理发。一进门,理发师很客气地让我落座,递给我一本小人书看。但是,我心里很急,地里活大忙,那能坐在这里看小人书呢?
我说:“我不看小人书,快理发,家里活忙。”
理发师指着坐在周围的几个人笑道:“老大爷,理发得挨班,这些人都比你来的早。”
我又问:“得等多长时间?”
理发师说:“两个钟头吧!”
我一听烦了,心里话:“理发还得挨班,午后队上要开会,哪能等两个钟头。”拿起草帽子,一抬屁股走开了。
发没理成,一路上想:为什么理发还要挨班呢?
理发师比过去少了吗?不。
十年前,城里就一个理发所,两个理发师,那时候理发是不挨班的,现在四条街四个理发所,哪个理发所里也有三、四个师傅和两、三个徒弟。俺们公社里也有理发所,管理区也有理发所,好些生产队上也设有专职理发的人。
理发师的工作效率低了吗?不。
过去理发,一个头需要一个多钟头。现在也是不过一个钟头,理完发,理发师还拿着镜子左右前后的照照,征求意见。看!墙上的大字报贴满了:“你们理发快又好,理发技术大提高”,“理发师,真可夸,昼夜待客干劲大。”
如今理发的人多了吗?屈指一算。过去理发都是些少数有钱的人,地主、商家。像我这老头子,不是只从高级合作化以后才开始理发吗?记得头一次进理发所,心里还打扑通呢!那时候理发的人还不这么多,都说我是“老来少”;只从去年人民公社化以来,上级也没有作过号召,人们就这么心齐。你看吧,年青人没有不留大分头的,姑娘们洗头、烫发也要进理发所。我们这些老头子虽然是剃光头、刮胡子,也不像过去一样了,蹲在水坑边上,弄湿头发,自己拿把剃头刀,你给我剃,我给你剃。现在呢?都是坐在理发所里当顾客,小胡一吹,神神气气。
对!对!是理发的人多了——可能增加千万倍,不是理发师少了,也不是理发师效率低了。
可是,为什么现在人们都想进理发所请理发师理发呢?
是人们爱美和享受思想吗?
常言:“剃头打辫子,年青一半子”,旧社会顾不了这些,如今,人民公社化后,咱们农民过着紧张、愉快的劳动生活,青年人快乐,老年人越活越年青,谁不愿坐在理发椅上,舒舒坦坦地把自己的头打扮的像个样,一干二净,俊俏爽洁。
想吧,旧社会,苦日子,愁吃愁喝,咱们农民不乐。“空有闲心,没有闲钱。”实际上想乐也乐不起来。“乐心”必有余钱在。像现在咱们农民,事事顺心,前途光明,心里痛快,“人有喜事精神爽”,都想乐乐;生活富裕了,钱来的方便,眼下,打一百斤青草就给三元,喂上五只老母鸡下蛋,也够零花钱,别说工资钱,别说出外工人捎回家来的钱啦!这还不算,农民过日子没花项是个大事,你想吧:吃菜有自留园;抽烟自己种的有烟叶;水瓶、手电全有啦,还有什么可买。真是钱坠腰包,十五、六岁的年青娃子也大把的票子拿着,(在旧社会别说这点年纪,只要有父母当家,长到多大年纪也摸不着个钱皮,乡间有说“不会花钱的人”,那可是个真事,半点不是笑话)。我也是这样,现在,理发一次花两角,根本看不到眼里,要搁过去,两角钱,二斤粮食,说什么也舍不得,钱多了,眼睛也大了。
对,咱们农民有钱,有乐心,市上的东西又都很便宜,谁不想买点,享受享受,可是,全国六亿人,千家万户一动手,了不起,就算各样商品一下增产几十倍,一时也不能充分满足需要。像理发一样,人人都进理发所,理发师一人带三个徒弟,你算成立徒弟训练班也供不应求;过去农民都淋草灰水洗衣服,现在不见一个淋草灰水的了,都觉得一角多钱买块肥皂算不了什么;现在年青人都识字,小孩们都上学,每人挂着一支钢笔,每人每天要用一些纸;人们的脚步也贵了,拿走路都当成负担了,都想买辆自行车骑;……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没想到,发没理成,倒给自己上了一堂政治课,叫我想起了这许多许多。拢总一句话,不是市上的东西少,是购买力大了,这是人民生活提高的现象,可喜可贺。
也没费别人的一言之力,自己走了一路,就把问题想了个一通百通。
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你明了我讲这个故事的用意吗?我是想叫你知道:农村市场变化的真情实底,我们农民都有切身体验,就算有的东西暂时紧一点,一时心里蹩着扣,也受不了你们的骗,我们农民是现实主义,一前一后的比比、看看、想想、算算,就自然而然地通了。你别觉着俺们农民不懂啥,我们见到的比你们想到的都多,你们的巧言花语,我们听起来,不过是“圣人府里卖百家姓”“狗咬吕洞宾——不认真人”罢了。


第8版()
专栏:

  伟大时代的象征
  ——评介全国农展馆前的雕塑
  菘河
树立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广场左右的两座群雕,“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人民公社万岁”和“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人民公社万岁”(上图)是两件好作品。
这两座群雕,以雕塑独特的艺术语言,歌颂了我们伟大时代的面貌,刻划出了我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冲天干劲和移山造海的伟大气魄。当我们浏览在这两座雕塑周围时,仿佛又投身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轰轰烈烈群众运动的行列,仿佛又听到了那动人心弦的锣鼓声,看到了人民坚决走向社会主义的意志。
这两座高八米,长五点二米,宽四点八米的雕像,是东北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十名师生经过短短两个多月的辛勤劳动而创作成功的。作品里塑造了十八个比真人大一倍的英雄人物,每座九人,每座中间又分别塑造了两匹阔步前进的骏马,马上一边安放着一个具有民族特色和象征着欢庆的大鼓,另一个则驮着一个象征幸福丰收的“聚宝盆”。大鼓的后面站立着一个意志奋发,精神充沛的鼓手,“聚宝盆”后面塑造了一个纯朴、健美,充满着青春活力的农村姑娘,他们双手分持着鼓锤和大钹,现出兴奋有力击打的动势,似乎给人们送来了一阵阵富有节奏的振奋人心的锣鼓声。
在马的四周每座雕像还分别围绕着八名衣饰、年龄、性别、动作不同的劳动者,他们个个精神焕发,意志昂扬,象征着在我国农村蓬勃发展的工农商学兵和农林牧副渔的全面跃进,前者是欢庆人民公社的成立,后者是象征农林牧副渔全面大丰收热闹的情景。
从作品中人们不难看出,作者在整个构思及塑造过程中,无论主题的选择,整体的布局,人物的刻划,以及两座雕像的互应关系,显然,都有自己的独创性和大胆尝试的精神。并且也较好地和农展馆那高大的建筑物取得了协调和统一。配合建筑的室外装饰雕塑本身,要求它外形边线的清晰、饱满和在形体上起伏的强调,在处理手法上的高度简练等等。而东北的雕塑家们在这两座雕像中,正是有意识地发挥这一特有的艺术功能。
更值得注意的是雕塑家们在学习民族传统雕塑方面的成就,这一点不论从构思和构图以及处理上都可以看到。例如鼓和钹是我国人民用来抒发欢乐情感的乐器,“聚宝盆”也是人们早已熟知神话里宝中之宝的传说,而聪明的雕塑家正是紧紧抓住了这一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在作品中作了适当的强调,使得作品增添了不少喜庆欢乐的气氛。在表现上,他们又继承了祖国雕塑的那种浑厚、朴实、有力的特色,那种大胆的夸张和提炼的手法,那种一切从主题要求出发的精神。你看,那个高举鼓锤的青年农民,由于作者吸取古代金刚力士的优点,不是“如实的描写”地去作模特儿的俘虏,所以他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而是一个顶天立地,扭转乾坤的巨人,他是六亿劳动人民的象征,也是力量的象征。又如雕像中的马衣,为了避免破坏整个的造型,而采用了浮雕的处理,使得雕像整体感非常强烈。
当然,由于作者们绝大部分还是些青年,他们艺术实践经验还不够,因此就难免还存在一些缺点,如整个的结构、衣饰的塑造和有些人物的形象刻划等。但,这些缺点并没有损伤作品的主要成就。
在雕塑战线上,继1958年大跃进,我国的雕塑创作呈现出了一片繁荣的景象,全国雕塑工作者在党的总路线光辉照耀下,鼓足干劲,破除迷信,已开始创作出了不少雄伟壮丽,风格清新,意境较深的雕塑品,这两件作品就是其中之一。


第8版()
专栏:

  你知道吗?
全世界开采的石油总量几乎有一半是靠油船在海上运输的,航程常常达数千公里。回航时,为了使船身稳定,油船需要在贮油池中加进海水,然后把已经很脏的海水排入海中。很多石油因此就混入海中。根据计算,为了洗涤全部油船队的贮油池,一次需要将近五千万吨的海水。这种清洁工作一年要碰上几次,这样,每年就有将近五十万吨石油流入海中。


第8版()
专栏:

  我进了安徽大学
  安徽肥东县农民歌手 殷光兰
大家还记得安徽农民歌手殷光兰吗?去年开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大会的时候,她来到了北京。这个曾当了二十年童养媳的农民歌手在会上作了精彩的表演,引起人们很大的注意。她的发言曾摘要发表在去年7月14日本报第七版,题目是“唱得人人争上游”。下面发表的是她最近编唱的一首新歌。 ——编者
  打起鼓来敲起锣,
  唱了一段新编歌。
  旁人编歌很容易,
  我编新歌困难多。
  多少字儿不会写,
  错字别字一大箩;
  想的好来写不好,
  急的抓腮跺脚搔耳朵;
  常为一字去问人,
  来回鞋底都磨破。
  恨只恨万恶旧社会,
  童养媳生活受折磨;
  扁担长的大“一”字,
  我望它来它望我。
  富人上学我放牛,
  学堂门边没摸过。
  曾记得,
  有年我才八九岁,
  放牛走过学堂前;
  靠着木门朝里望,
  公子少爷满屋园,
  正在看的出了神,
  身上突然挨一鞭。
  回头望,
  刘大地主狗腿子,
  手拿皮鞭瞪狗眼,
  一群少爷后面站,
  你拿棍子他挥拳:
  滚滚滚来快快滚,
  野孩子敢偷“文明院”。
  吓得我,
  拔脚回头朝家跑,
  一群恶狗后边撵。
  越思越想心难受,
  豆大泪珠点连点。
  霹雳一声云雾消,
  一轮红日当头照。
  穷人翻身地变样,
  手扶楼梯步步高,
  支书对我笑呵呵,
  一封信啊手中摇:
“你的心事党知道,
  学习文化要求高,
  把你送到安大去,
  各样知识都学到,
  预祝你,
  苦学苦钻求深造,
  回来工作再立功劳。”
  说得我,
  浑身力量如泉涌,
  说得我,
  千言万语堵喉梢。
  百句不如一句好,
  党的话儿永记牢。
  人逢喜事劲儿添,
  白水沾口口也甜。
  上学堂啊头一天,
  喜的上床难入眠,
  一轮明月帘前挂,
  多少事儿映眼前:
  旧社会,
  哪个把我当人待?
  旧社会,
  哪个把我代表选?
  旧社会,
  哪里有我北京上?
  旧社会,
  我怎能把主席见?
  旧社会,
  哪里有我把书念。
  旧社会呀旧社会,
  件件事儿恨心间,
  看看过去比今天,
  样样事儿比蜜甜,
  共产党啊毛主席,
  您的恩情重如山。
  夜半鸡叫心难静,
  跳下床沿写保证,
  一写感谢党培养,
  二写学习下决心,
  勤学苦练多钻研,
  定做红专好学生,
  三写毕业出校后,
  全心全意为人民。
  做出成绩报答党,
  喜讯寄给毛主席。


第8版()
专栏:

  祖国海洋上的雄鹰
  ——影片“海鹰”观后
  卢连春 裴俊有
一年多以前,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派在台湾海峡掀起的风浪犹历历在目,今天,看到了反映金门海战中我们人民海军英勇斗争的影片——“海鹰”,感到特别亲切和喜悦。
我们清楚地记得,当时美帝国主义妄图在我国东南大门口燃起挑衅的战火,第七舰队司令比利克狂妄叫嚣:他的舰队已经为“随时扩大战争作好了准备”。金门岛上的蒋军在遭到我强大的炮火严惩之后,无耻地依靠美国舰队护航;以为这样就可以冲破我军的封锁……。影片“海鹰”的故事正是在这样错综复杂的现实矛盾中展开的。影片通过蒋军孙舰长的口,说出了他们的如意算盘:“这次盟军一到金门海面,就要共产党个好看,打也不行……不打吧,又下不来台……”另一个老奸巨猾的李舰长又道出了美蒋的矛盾,对“盟军”的忠实可靠表示怀疑。接着,影片生动地表现了美国军舰在我军炮火轰击下仓惶逃窜的狼狈相。当看到美军上校詹姆斯吓得满脸虚汗地喊出“返航”的口令,而我军鱼雷艇中队长张敏高呼“全速前进”的场面的时候,的确是人心大快的!这一声“全速前进”,是祖国海洋上的真正主人的声音,是使海上强盗听了发抖的声音。美帝国主义这只纸老虎,在台湾海峡又一次被中国人民戳穿了,美帝国主义者拿绞索套住了自己的脖子。
特别感人的是,影片通过这场惊心动魄的海战,表现了人民海军官兵的英勇。鱼雷艇队在击沉敌人运输舰之后胜利返航时,其中909艇被敌舰炮火击中,电讯中断,艇身迅速下沉。这时,最后一艘敌舰舰长狂叫着:“抓活的!投降吧!”可惜敌人有眼无珠,我鱼雷艇中队长张敏及时命令鱼雷兵用手击发射出了最后一支鱼雷,回答了敌人的无耻叫嚣。这时909艇渐往下沉,当海水浸到他们腰部的时候,水兵们恋恋不舍地看着自己亲爱的鱼雷艇,庄严地降下了五星红旗。张敏含着英雄的眼泪,高声地说:“同志们,别难过,现在我们降下了国旗,明天在新艇上,我们要把它更高地升起来!”这种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忠诚,使他们在战斗中英勇顽强,在离艇时仍然信心百倍。
数十小时海上漂游的困境,历尽艰险的海上生死斗争,使影片中人物的崇高品质闪现出金子一样的光辉。当受重伤的轮机长刘涛要求同志们别管他的时候,张敏立即宣布召开一个党小组扩大会。风浪在呼啸着,茫茫的大海里只有他们九个人,可是,这里却响彻着党的声音。张敏大声地说:“同志们,我们在艇上是一个整体,在水里也是一个整体。我们一起出来,也要一起回去!……党要求我们胜利返航,再大的风浪也挡不住我们前进!”当刘涛冻得浑身发抖的时候,张敏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战友的身体;枪炮手小马的救生衣被打破了,中队长立即把自己的救生衣脱下来一定让他穿上……。正是党的力量,集体的力量,才使这群海鹰永远不会折断翅膀。
影片自始至终反映了毛主席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不论是海岸炮作战或是舰艇作战,都可以看出人民群众、特别是海上民兵的支援作用。这不仅反映了严惩金门蒋军战斗的现实,而且更主要的是表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
我们人民海军还很年青,但是在党和毛主席领导下,和兄弟部队一起,经历了多次战斗考验,已经证明无愧为祖国海洋上的一群雄鹰。影片“海鹰”正是反映了这个本质方面,应该说是可喜的收获。


第8版()
专栏:

  水力采煤       于贺永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