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塞上行
  杜鹏程
此刻,我置身于沙漠当中的一个小乡村里。小乡村的扩音器里,传送出从北京来的声音——反对右倾思想,展开增产节约运动。这声音,响彻在村庄、草地和沙漠上空。我和农民、牧民们一道,专注而热情地望着天空,仿佛我们在寻找无形无色的电波,怎样带着那宏亮的声音瞬息万里地在天空中传播。月明如昼,远处传来驼铃声,我猜想,赶骆驼的人,一定也正停住脚步,聚精会神地倾听着。
我从人们倾听那声音的姿态上,获得了一种生动的印象,可是我还需要知道,那声音在人们心里激起了什么更深刻的东西。为此,我越过沙漠,从一片绿洲走到另一片绿洲上,问农民,问牧民,问乡村妇女,问基层干部。每当我向他们提出问题时,他们就指着正在沙漠中开挖渠道的人们,指着紧张秋收的妇女,指着草滩上的牧人,指着正在向沙漠进攻的劳动者——秋季造林的人们,仿佛说:“你看到的一切,就是最好的回答。”是的,我在沙漠地带接触到的许多事情,都说明了:劳动人民总是时时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把党的意志变成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让我从那许多事情中,抽出一件事情来讲吧。
一天,我从长城边的榆林城出发,向南走了几十里,到了无定河边的定溪农场。十年来,特别是大跃进以来,党和劳动人民,在长城内外创造了许多奇迹,而这从沙漠中开辟出来的定溪农场,便是这奇迹中的一个不小的奇迹。
要了解人们怎样把黄沙变成良田,必须先了解这个站在稻田旁边的人。他,个子不高,长得腰粗背宽,一副黑红的脸,与一般农民毫无二致。两手是泥;笨重的布鞋上,也满是泥土。这就是农场李场长。这个人使我想起了许多事情。我离开陕北十几年了,这次当我重返陕北时,遇到了很多陕北干部。他们不管是负责同志或者是基层干部,你从他们身上都能闻到土地革命的气息,抗日战争的气息,解放战争的气息,十年建设生活的气息。他们像陕北的群众一样,通过了好几个历史时代,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始终是:忠心耿耿,勤勤恳恳,满怀信心地向前走去。
沙漠地带有很多“与天斗争”的平凡而又平凡的人物,我觉着,李场长就是这许多人当中的一个。我打量着他,虽然他十分像当年陕甘宁边区的老乡长,可是在那健壮的姿态上,在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在那和劳动结了不解之缘的手上,你都明显地看到十年来的建设生活给人的影响。
我问:“八中全会的决议传达下来之后,你们这里搞得怎么样?”
他挥动着粗大的胳膊,仿佛要我看整个世界似的,说:“嘿呀!三言两语说不清,你来看噢!”
我四面眺望,只见,无边的沙漠中间柳树成行,水渠纵横。数千亩稻田望不到边;微风吹来,稻子像一片大水似的荡漾起来。老李把我们引到稻田中间的道路上,抓起各种各样的土壤,向我们讲述把沙漠变成良田之后,土壤逐年变化的情况;当他把那黑色土壤抓起来给我看时,谁也不相信这里几年以前还是黄沙滚滚的瀚海;更使我惊奇的是,他对沙漠移动的规律,沙漠中的各种植物的性格,土壤结构,肥料的化学成份等等,竟是那么熟悉。可是,用他的话说,他这个雇工出身的人,只是“在革命的道路上拣了几个字”;他的科学知识,都是从这一片沙漠里“钻出来”的;正像当年边打边学才掌握了作战武器一样。那大片大片的稻田中间,有许多十字交叉的宽阔的公路。眼下,这些公路上,没有汽车飞奔,也没有拖拉机行驶;可是老李说,他们把农业机械化的一切条件都准备好了。公路两旁,渠岸两边,栽了一排又一排望不见头也望不见尾的树木;凡是同一年栽的树,都长得一般高。原来他们为了整齐划一,都是拉起线来栽培树木的。当他热情而又活神活现地讲述这一切时,你随时看到他的脸上,闪现着多么自信的心情和丰富的幻想。
在这些稻田旁边,人们正在劈开沙丘,平整土地,建设房屋。缺乏木料,他们就建起一排一排的高大的石窑洞;石头不够时,就自己烧砖,用砖来建筑窑洞。这样的窑洞,宽畅明亮,非常结实;必要时,还可以建设两三层,像楼房似的。这里盛产稻谷,大量出鱼,草地上牧放着一千三百多只羊和二百多头大牲口;有数不清的兔子和数不清的鸡鸭;那许多猪,都住在一个一个的拱形的石窑洞里。饮食讲究,环境卫生。若要问,这里的猪是八百头是一千头呢?连农场李场长也说不清。因为,这里光母猪就养了四百多头,上午这帮母猪生一窝,下午那帮母猪生一窝,因此,一时就统计不清数目。遇到这种情况,统计员犯愁;而老李却扬起手,四处呐喊:“好热闹的日月啊!”
老李领着我们参观了他所有的家当以后,指着田野上忙碌的人说,他现在最苦恼的是无法管理这些工人。天黑了,老李敲着钟,召唤田间的工人,要他们归来休息,但是他快把钟敲破了,连一个人也召唤不回来。他急了,跑到田边上跺着脚向工人们喊:“你们回来不回来?”工人们说:“老李!你嚷叫什么?该回去的时候我们就回去了。”天还不明,老李摸到宿舍,想看看工人们睡得怎么样,可是,进去一看,宿舍里连一个人也没有。他赶到田野上举目四望,工人们都紧张地工作着:有的在挑粪,有的在拔草,有的在割庄稼。老李喜欢他的农业工人,而谁又能不喜欢这些把沙漠变成繁华世界的工人呢?过去,每一个人种二十亩水地,现在工人鼓了一把劲,每人种二十八亩。过去往稻田放水,一个人每天灌五十亩,现在工人们想了很多办法,每人每天可灌五百多亩。总之,你了解一下这些人奋勇的劳动劲头,看看这些普通人坚韧而淳朴的容颜,你就知道我们党的思想是怎样深切地集中了劳动人民的愿望;你就知道我们为什么能碰到天灾,就把天灾抗住;遇到沙漠,就把沙漠变成绿洲。
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个农场的历史吧。这段历史虽然平凡,但是他可以帮助人颖悟到一些东西。过去,这里是一片沙漠;沙漠中间夹着一块小碱滩。一起大风,天昏地暗。沙漠每年以二至六米的速度向南移动着,仿佛是不可抗拒的滔天洪水似的。1954年,两个干部带着党的嘱托,带着六个工人,赶着几头牲口,在这里的沙漠中搭起了两三顶帐篷。夜晚人们睡在帐篷中的沙地上,牲口放在外边的沙地里。一下雨,连忙把牲口拉进帐篷,人和牲口睡到一块。有时候,大风把帐篷刮走了,人们在风沙漫天的黑夜中,追赶帐篷,追赶牲口。那工夫,吃饭的时候,沙子落在碗内,饭到口里根本不敢嚼。粮食缺的时候,长时期就靠洋芋和南瓜过日子。就在这种生活条件下,这一年,他们兴修水利,然后,又从沙漠中平整出二百七十亩土地。种子下进去,被风刮走了;一次下种,二次下种,三次下种……人们在沙漠里爬来爬去,好容易才把种子下进去了。可是种谷子谷子不出苗,种糜子糜子不出苗,荞麦苗刚露出地面,也就枯干了。这一年,最好的田地,亩产十二斤粮食。整年和风沙搏斗的结果,赔了八千多元。工人们没有房子住,领不到工资,没有菜蔬,赖以维持生活的洋芋有时候也运不来。这时候就有人说话了:“在沙漠里办农场是多种多赔,少种少赔,不种不赔,赶快收摊子吧。”但是,这里的干部和工人们,既然到了沙漠里,就要在沙漠里扎根,就要在沙漠里生长,就要在沙漠里开花结果;冰雹,风雪,飞砂走石,摧毁不了他们的意志,冷眼旁观和悲观论调,也无法动摇他们。在他们看来,人既然能从每亩沙地里捞到十二斤粮食,那就可以捞到更多的粮食。十二斤粮食虽然少,但是他带给人的胜利信念却是无法估量的。是的,不仅不能收摊子,而且要大干。于是,1955年,耕地面积扩大到八百七十亩,大量地兴修水利,引水浇田。“有志者事竟成”,这一年,在那每亩收获十二斤粮食的土地上种上稻子,亩产一百零二斤。他们,沙漠中的英雄们,用自己的胸膛挡住沙漠,用自己的双手一寸一寸地向沙漠要田地、要粮食,用自己的行动,击败了那些悲观失望的人、泄气的人、泼凉水的人。到了1957年,他们又在沙漠地里平整出一千九百六十亩土地,耕地面积达到二千一百四十九亩;这一年,平均亩产达到了一百五十九斤多。1958年大跃进中,改良过三年的沙地,亩产达到三百零五斤;丰产田的收成达到六百多斤。今年,春小麦平均亩产二百零七斤,冬小麦最高亩产达到四百余斤。老李他们告诉我们,按照大跃进的步伐,再走三年多,他们就要在周围的流沙中,平整出二万多亩土地,造林七万亩,大牲畜发展到一千头,猪发展到一万头,粮食达到一千万斤。那时,将要养更多的鸡、鸭、鱼、兔;将出产更多的糖、酒和化学肥料。
我们正和老李谈得起劲,有人催他去榆林城里领数十万尾鱼苗;有人催他去领刚从新疆运来的兰哈羊;有人向他报告:又有十几个母猪生养小猪了;农场里的酒厂、砖厂、糖厂、石灰窑和化肥厂里来的人,也相继向他请示各种事情。老李这位上了年纪的人,乐得像个孩子似的,他对我们说:“看!家业越来越大了,光景越过越有劲。”他挥动着粗大的手,向干部和工人们喊着什么。我觉得,他那双巨大的手和那许多劳动者的手,顽强地在这黄色的沙漠上,涂抹着片片绿颜色;这绿颜色使沙漠获得生命,使生活更加光彩,使祖国更加繁荣。
         1959、9、20、陕北榆林城


第8版()
专栏:

  从“手”谈起
  程茂林
手有一用谓之抓,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讲:某人某个问题抓得好,是把好手;某人在抓某件工作上大显身手等。可见抓得如何是评价手的根据。西游记上说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还跳不出佛祖的手掌,那也是一只巨手。但只不过是神话故事而已!可是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上,却已有过之无不及了。
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的决议,一和群众见面,便变成了巨大的动力,我国就立刻呈现出工业生产青云直上,农业生产一片绿野兆丰年的新的景象。笔者所在的山东,自然和全国各地一样,一个波澜壮阔的增产节约运动的新高潮,正汹涌澎湃地掀起来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上是战鼓齐鸣,捷报频传。在8月上旬,全省铁的平均日产量还在三千四百一十一吨的纪录上,中旬上升到三千七百五十吨,下旬急升到四千零二十一吨,到9月6日就突破了五千吨大关,到10月份就保持开门红了。钢的平均日产量也是与日俱增,与时俱增。这不是数字,乃是伟大的史诗。就是这些日新月异的成就绘成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花坛;就是这些凯歌组成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交响曲;就是这些成就筑成着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建设大厦;就是这些成就配成了时代的列车,朝着共产主义飞奔而去;就是这些成就鼓舞着全国人民意气风发,高歌猛进;而这些成绩,无一不是党领导着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
党的决议的力量是巨大的,这力量的源泉在哪里呢?在党中央和毛主席善于洞察形势,抓住了全国人民的要求,反映了六亿人民的宏伟志愿;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站在六亿人民大搞社会主义建设的群众运动的前面,领导人民群众开拓新的纪元。群众说得好:党中央和毛主席真英明,就像到咱心里看过一样。扫除右倾,干劲无穷,领导能下海,我们敢擒龙,上下一致,团结无间,社会主义就能早建成。党中央和毛主席有马列主义之手,所以对社会主义建设抓得好;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把党和党的领导人称颂为英明的舵手的根本原因。
可是右倾机会主义者鼠目寸光,有眼不识泰山,不相信党的领导和群众的力量,因此免不了要跌跤。他们纵然也有一双手,不过是右倾机会主义者之手,只能跑到龙王那里去搜罗那些看不到、摸不着的所谓“材料”,向六亿人民大搞社会主义建设的群众运动大泼冷水,妄图阻止历史的车轮向前,制造思想混乱,达其混水摸鱼之目的。因此,我们必须把右倾反透,把干劲鼓足,破右倾机会主义者之手,兴马列主义之手,高举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红旗,在沸腾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海洋里,来一个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第8版()
专栏:

  阿米哥,我敬爱你!
  卞集
1939年的德意志,满布着褐色恐怖的阴影,法西斯分子横行霸道,进步的人们随时都有着遭到极端残忍的迫害和镇压的危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影片“他们叫他‘阿米哥’”,就是描写在这种恐怖的氛围中,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莱因奈,英勇地抢救了在盖世太保追捕下的刚逃出集中营的地下工作者的故事。
阿米哥的父亲是铁路工人、共产党员,曾经被关在集中营。父亲的教育和血腥的现实,使年轻的阿米哥痛恨法西斯的暴虐,深知这个政治犯处境的危险,他毅然决然地想方设法来搭救他。最后,在千钧一发之际,他为了转移敌人搜索目标,掩护地下工作同志,挺身而出,自己和父亲都被敌人关进了集中营。经受了千万种折磨,直到1945年才被苏联红军解放出来。
阿米哥以人的行为对抗了非人的暴行,他对革命的勇敢和坚贞,深刻地教育了每一个观众。这是一部表现了朴实的英雄行为的影片,激发人们对法西斯兽行的警惕,给予我们在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新生活的青年无限的启发和力量。
这部影片故事虽然简单,却很有特点。它没有对人物心理和社会环境进行过于细致的描写与刻划,简单明了,但对故事发展所必要的情节,都给予了适当而精细的艺术处理,充满革命激情和戏剧性的情节,自始至终感染着观众,却毫无人为的曲折描写的痕迹。比如警探们来捕捉阿米哥父子那一场戏,通过在后院玩耍的儿童富于表情的惊恐和鄙弃的目光,纷纷拿着自己的玩具避到家里的镜头,表现了人们对法西斯分子的厌恶和愤怒。又如警探们拷问席那父子那时而伪善、时而兽行发作的镜头,更充分地把杀人机器盖世太保的阴险、毒辣面貌完全勾画了出来。阿米哥的几个小动作:给地下工作者带去一支香烟,偷偷取走父亲的皮衣和靴子……,深刻地表达出了在这个幼小心灵中,他是多么设想周到地在为同志策划逃出虎口的妙计,和他对同志的关心和爱护。
扮演阿米哥的演员,很好地完成了这个处在困难和富有冲突的处境的角色的艺术创造。他表现了十五岁孩子的不成熟的性格,也显示了正在完成伟大事业的革命战士的严肃和坚贞。他让我们为他挣扎在集中营寄予深切的同情和愤慨,为他挺身站立在警探跟前的英雄行为激动得流泪,为他获得解放,光荣参加了人民军队,傲然含笑站立在坦克车上游行示威而感到骄傲,向他欢呼,深深地为他祝贺。我们也深深祝贺同他一样站在保卫世界和平,维护祖国统一最前线的千千万万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青年建设者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事业中,获得更大的胜利!


第8版()
专栏:

  观乌兰诺娃演“吉赛尔”
  田汉
前年庆祝苏联十月革命四十年纪念时,曾与梅兰芳同志访乌兰诺娃同志于莫斯科大剧院,并希望她能来参加我建国十周年,乌兰诺娃同志说她一定来,但说:“芭蕾是残酷的艺术,不知那时还跳得动不?”此次她果然来到北京,不辞辛苦,对北京观众作了精彩无比的演出,我们的感谢是双重的,昨晚观剧回来写此以志激动。
  一
  山村啼幽鸟,遥见城堡古,
  翩翩来年少,轻轻叩蓬户;
  窈窕吉赛尔,欢悦动眉宇,
  纤腰任高举,秀发恣爱抚;
  何必卜花瓣,此心已相许。
  猎队有美人,长裙耀晶琥,
  殷勤赠项链,灿烂所未睹,
  汉斯昂然来,手出剑一股,
  才知同心草,竟是断肠蛊!
  公子已有妇,罗敷受欺侮,
  如船行骇浪,忽然失樯橹;
  如遭风雨恶,花落委尘土;
  揉碎少女心,此恨何时补?
  二
  流萤飞野莽,寒林值夜午,
  花冠戴微月,秋坟鬼艳舞,
  茜草供鬼王,凄笑提金缕;
  可怜威利斯,犹恋女儿浦。
  公子悄然至,坟头诉肺腑,
  感此情不断,救君出鬼府,
  晨光将曦微,此别不再聚,
  承君相忆慕,吹起已灭炷,
  小花投向君,红泪忽如雨。
  三
  举都惊妙技,万掌发急鼓。
  君艺如美塑,不见凿与斧,
  轻如随风絮,矫若冲天羽;
  举手见性灵,投足生喜怒;
  情感沛于内,流露不自主;
  用笔极奔放,而又中规矩,
  如观列宾画,神彩何栩栩;
  如读普希金,字字珠玉吐。
  感君真信人,旧约犹记取,
  再访新中国,国诞值二五,
  欢乐与我共,余勇为我贾;
  中苏兄弟谊,得此更水乳,
  惠我新舞艺,深厚难以估!
  走笔成小诗,聊以慰劳苦。
       十月十四日(附图片)


第8版()
专栏:大家谈

  “最大受害者”
  河北巨鹿平乡人民公社 郭暘
大跃进是我们“老百姓”为了迅速富强、幸福起来的积极行动,人民公社是为了适应我们的跃进而产生的最新组织!我们为人民公社所给我们的幸福条件而欢呼,为大跃进的成就而骄傲。
想不到我们为了自己的幸福和富强所采取的积极行动,却引起了美国老爷们的惊叫,说什么“中国的老百姓将是这个大跃进的最大受害者”。
那么,请看我们受的“害”吧!大的、远的不说,就说切身的一件吧:1957年我们生产队平均亩产量是一百五十斤,每个工合四角七分;而跃进的1958年、1959年就一下子平均到三百八十斤、四百二十斤,每个工合一元五角、二元一角!
要按美国老爷们的话来说,那就是:收入四角七分是幸福,而收入一元五角、二元一角则是“最大受害”!如此来说,那美国的老百姓倒真是“幸福”极了!
真有那样的蠢人去干伤害他自己的事吗?哎呀,不聪明的美国官方评论家们,你们这一扇子搧错了!不但没有把火搧灭,反而有助火之势呢!
让那些美国的蠹虫们嚎叫去吧!反正聪明的人都知道:他们愈是喊叫的厉害,那就证明中国的老百姓愈幸福、愈富强!


第8版()
专栏:

  暴风雨后
            满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