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月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社会主义经济的高速度和按比例发展
薛暮桥
两种矛盾产生两种要求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目的,是为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人民的生活需要是无止境的,而生产在一定的时期内却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就经常发生生产满足不了需要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是不断地发展生产;用不断地发展生产的方法,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生产发展了,人民的生活需要就较多地得到满足了;但是,人民又会提出更加高的要求,促使生产进一步地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为着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就有必要高速度地发展生产。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建设的速度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重要的问题。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是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各行各业分工很细,各种产品有几千种、上万种,在它们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很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许多种产品满足不了社会需要,而某几种产品则超过社会需要。因此社会主义社会除存在着生产满足不了需要的矛盾外,还存在着各种产品生产同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解决的方法是通过国家计划来调节各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的数量,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尽可能按比例地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存在着上述两个矛盾,因此就产生出两个要求: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中指出:“在客观上将会长期存在的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就需要人们时常经过国家计划去调节”。这里所说的“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根据我个人的理解,是把上述两个矛盾都包括在内了。
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的关键
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废除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度和由此所产生的剥削关系,因此不但产生了高速度发展生产的要求,而且产生了高速度发展生产的可能。一切社会产品,归根到底都是由社会劳动所创造的。所以,要高速度发展生产,首先就要充分利用全国的劳动资源,动员一切可能利用的劳动力来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其次就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我们能够花费同样多的劳动来创造更多的社会产品。在社会主义国家,劳动资源可以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因为只有在这里,才能够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的失业和劳动力的巨大浪费现象。我国在解放前,资产阶级把六亿人口看做是国家的沉重的负担,据他们说这是我国贫困的根本原因。解放后,特别是在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中,这种情况已经彻底改变,现在大家忧虑的已不是人口过多,而是劳动力的不足了。从这点,就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社会主义社会也有很大的优越性。列宁在“伟大的创举”中说:“共产主义就是利用先进技术的、自觉自愿的、联合起来的工人所创造出来的较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社会主义社会能够利用一切先进技术,不至于像资本主义社会那样为着赢利而阻碍先进技术的利用;社会主义社会还能够不管赢利多少而优先发展重工业,为先进技术的广泛利用创造物质基础。此外,社会主义社会还能够依靠劳动人民自觉自愿的劳动,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够充分发挥劳动人民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社会主义国家一定能够在生产发展的速度方面,远远超过资本主义国家。
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国家为着保证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一方面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充分利用现有的物质生产条件,依靠先进技术来迅速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又必须很好地动员和组织劳动人民,提高他们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像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一部分劳动力还没有充分利用的国家,通过物质鼓励和政治思想教育来动员和组织广大劳动人民,鼓足干劲从事各种生产劳动,对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这里,重物轻人的思想显然是错误的。但是,我们决不能够因此就忽视先进技术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作用,决不能够忽视对劳动效果和生产成本经常进行经济核算的重要性。特别在劳动力已经得到充分利用的时候,采用先进技术就成为高速度发展生产的重要的保证。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发展指标,不仅要有充分的革命干劲,而且需要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只提倡苦干、不提倡巧干,这种作法也显然是不妥当的。
高速度和按比例是矛盾的统一社会主义社会除要求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外,还要求国民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度为基础的,这就使国民经济不但有必要,而且有可能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同发展速度是密切关联的;如果发展速度不同,比例关系也就跟着不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举出了简单再生产的公式和扩大再生产的公式,前者是简单再生产的比例关系,后者是扩大再生产的比例关系。我们在编制年度计划、特别是长期计划时候,往往提出几个方案,有较高速度的方案,有较低速度的方案,高速度有高速度的比例关系,低速度有低速度的比例关系。我们在编制计划时候不仅必须使国民经济各部门保持了一定的比例,而且必须争取比较高的发展速度。
我们在编制国民经济计划的时候,对平衡问题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方法是在遇到不平衡的时候,千方百计地使落后部分赶上先进部分,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放慢前进的速度。这是积极的平衡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在遇到不平衡的时候,毫不费力地让先进部分迁就落后部分。这是消极的平衡方法。显然,后一种方法是万万要不得的。我们要提倡积极的平衡方法;当然,这也并不是说在提高发展速度时候,可以不考虑客观的可能性,速度必须建立在客观可能性的基础上。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速度和平衡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比较长的时期来讲,必须保持平衡;但从每一个片段来讲,则常常是不平衡的。像湖水一样,从大处看是平的,从小处看则波浪起伏。因此我们说,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现象,而不平衡则是绝对的、经常的现象。速度同平衡是矛盾的,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愈快,就愈难保持风平浪静。过分强调平衡,要求做到时时平衡,处处平衡,就必然会限制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但是,如果平衡破坏,也就会影响前进的速度,甚至根本不能前进。只有注意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按比例的发展,才能最充分地、最合理地和最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这方面来讲,速度和平衡又是统一的,保持平衡也是为着保持前进的速度。编制国民经济计划既要反对机械追求平衡,忽视发展速度;也要反对单纯追求速度,根本不要平衡,这样才有可能保证国民经济迅速地、协调地向前发展。
速度同平衡的对立和统一,是我们考虑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的主要根据。比如,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工业同农业并举,重工业同轻工业并举,就表现着速度同平衡的对立和统一。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为迅速扩大再生产,保证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而工业同农业并举、重工业同轻工业并举,则为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大体上保持平衡,保证按比例地发展。又如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保证重点和照顾全面,工业建设中的以钢为纲和全面跃进,也表现着速度同平衡的对立和统一。保证重点、以钢为纲,这主要代表着速度这一方面,而照顾全面和全面跃进,则主要代表着平衡这一方面,总的来讲是为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和按比例发展。
人在选择比例关系中的能动性
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各个国家的比例关系不同,一个国家各个时期的比例关系也不同。所谓国家的工业化,所谓优先发展重工业,就是改变工业同农业、重工业同轻工业的比例关系。我们的国民经济建设要不断地打破旧的比例关系,建立新的比例关系。因此,不能把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同国民经济的具体的比例关系混淆起来。规律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是不能改变的,而具体的比例关系则经常需要改变。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千变万化,不但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比例关系,而且在一定的时期内,客观上也常常存在几种比例关系,让我们来选择。比如:多进行建设、少改善生活;和多改善生活、少进行建设,这就会有两种比例关系。因此,在选择比例关系的时候,人们有相当大的能动性,党的任务和方针政策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也决不能够因此就忽视客观存在着的比例关系,认为可以根据人们的主观愿望为所欲为,以为人们可以改造客观规律甚至取消客观规律。只看到客观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这一方面,而看不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或者只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而根本否认客观规律,都是要不得的。
正确掌握国民经济的各种比例关系在研究国民经济具体的比例关系时候,首先需要研究的是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和与此相适应的生产资料同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社会主义国家首先必须确定把国民收入的多少部分用于保持和改善人民生活(消费),多少部分用于经济建设(积累)。在确定了积累和消费的数量以后,要使消费资料的生产,同人民的生活需要(消费)相适应;生产资料的生产,同经济建设(积累)的需要相适应。根据上述各方面的需要,来确定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间的比例关系。我们的重工业生产,除补偿生产中的物资消耗外,还必须保证经济建设所需要的机器设备和原料、燃料、电力等的供应;轻工业和农业必须能够满足人民各方面的生活需要。
国民经济除必须保持两大生产部门的比例关系外,还必须保持各生产部门内部的比例关系。例如机器生产同钢铁、煤炭、电力等的比例关系,纺织工业、食品工业同各种原料之间的比例关系等。这一类的比例关系十分复杂,常常会发生比例失调的现象。如加速发展机器制造工业,就往往会受到钢铁等原料供应的限制;加速发展钢铁工业,就往往会受到煤炭、矿石、电力等供应的限制。这样的比例关系虽然复杂,但是比较容易计算,遇有不平衡的时候很快就会暴露出来。所以只要及时调整,可以不致于犯严重错误。
消费资料如何适合人民生活需要,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人民的生活水平愈高,他们的要求就愈复杂,愈不容易满足需要。人民的生活需要是无止境的;往往愈强调满足生活需要,人民的要求就愈高,他们的需要反而更加不能满足。所以社会主义国家在逐步改善人民生活的时候,必须使生活改善的速度同生产发展的速度相适应,决不应当超越生产发展所带来的生活改善的可能限度。为此必须对人民经常进行勤俭建国的教育,忍受目前还不能克服的困难,来争取将来的更美好的生活。
社会主义国家最难适当安排的是生产资料供应同经济建设间的关系。原因是,经济建设(主要是重工业建设)一方面固然是增加生产资料供应的根本方法;但是另一方面,建设本身又造成了对生产资料的庞大的需要。往往有这样的情形,机器、钢铁等供应愈缺乏,就愈有必要加速重工业的建设;但重工业的建设规模愈大,则机器、钢铁等的供应有可能反而更加紧张,似乎更非加速重工业的建设不可。反之,在建设速度很慢的情况下,机器、钢铁等的需要量就大大减少,似乎反而没有必要加快建设的速度了。这样就给我们一些错觉,使我们犯了错误的时候有可能愈陷愈深,在短时期内不能得到纠正。在我们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和指导经济工作的时候,必须防止这方面的错误。
既要充分发动群众又要加强统一领导
最后,还有保证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方法问题。过去我们在强调国民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时,有一时期较多地强调国家的作用,比较忽视群众的作用;而且在国家方面,有一时期较多地强调中央的作用,比较忽视地方的作用。采取这种方法,就不可能保证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现在,我们不但采用群众运动的方法来放手发展农业,而且采用同样的方法来放手发展工业,因而出现了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但是,能否因此就说,我们的经济建设可以只有民主的一面,而没有集中的一面呢?当然不能。如果没有集中的一面,如果没有统一的方针、政策和统一的经济计划,就不可能保证国民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而且,如果比例关系破坏,也就不可能保证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1958年一年来的丰富经验,不但证明了充分发动群众的重要性,而且也证明了加强党的统一领导的重要性。
统一领导同分级管理、党的领导同群众路线,这是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它同速度同平衡的对立和统一又是互相联系的。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我们主张国民经济必须全面规划、分工协作;同时提倡中央同地方并举,大型企业同中小型企业并举,洋办法同土办法并举。这样,就既能够充分发挥各级地方政府、企业、公社和广大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保证生产的高速度发展;又能够把各方面的力量很好地组织起来,保证各地区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我们的国家计划不应该管得过多过死,以致束缚地方、企业、公社和广大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但是,也不应该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使国民经济陷入无政府状态。这两者都是必须坚决反对的。


第7版()
专栏:

为人类找谜底
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筹备处主任 程茂兰
苏联成功地向月球方向发射的巨型宇宙火箭,对于研究解决宇宙的构造,天体的空间位置及其运行的规律,天体的本质、起源和演化等重大的课题具有极其巨大的意义。尤其对于太阳系起源和演化以及各行星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组成的研究,更具有无比重要的现实意义。
例如金星,最重要的发现,是1932年用光谱方法观测到它的周围的大气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最强的谱带是在近红外区。根据实验室中的研究结果,我们知道在正常气压情况下,金星的二氧化碳层的厚度大约是一公里,但从最近关于吸收谱带强度的观测资料知道金星二氧化碳层的厚度每天都在变化着。
这种二氧化碳的发现有很重大的意义,由它可知太阳辐射到达金星表面时,红外线被保留下来,因而金星地面的温度达到摄氏100°以上。
其他的现象,值得研究的还不少。例如金星周围有一层很均匀的白云围绕着,无论用哪种底片拍照,在光谱可见区、紫外区或红外区,都可拍得这种云层。究竟它是什么?到现在还没有解决。
金星上有人类吗?从温度(摄氏100°)来说,恐怕要热死,从二氧化碳的含量来说,恐怕要闷死。
又如火星,由于它周围大气的密度小,很透明,所以火星表面的情况很容易观察到。从过去的目视观测结果,知道火星表面有很整齐对称的“人造运河”,沟通到海内,可是根据最近用复合照相方法的观测,虽然也表明那些形似运河的条纹是存在的,但是和目视观测得到的结果不同——这些条纹不是整齐对称的而是杂乱无章的。至于这些条纹究竟是什么?现在还没有答案。
火星两极的白色极冠,随着季节而变大变小,这究竟是积雪、是冰,还是悬在空中的卷云?到现在还是一个谜。
从光谱资料我们知道火星上没有水分和氧气,能观测到的化合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它的含量比金星上少,但比地球大气中多得多。生物生存的条件是很困难的:气压太低,夜间太冷,缺少氧气等。在这些条件下不要说人类,连植物的存在也不大可能。
可是,我们这完全是以我们熟识的地球上的情况来判断其它行星上是否有生物的存在。我们应该本着敢想敢说的精神大胆地发问:在别的行星上有特殊的动物和植物吗?也就是说,有能够适应那些行星上特殊环境的特殊生物吗?这决不是什么胡思乱想,而是很严肃地提出问题。
还有月亮,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也是我们的天然卫星。它和地球的距离平均为三十八万四千公里。光走过这段距离需时约一点三秒弱。人类研究月亮已经很久了,得到的资料也非常丰富。我们已知道月亮上几乎没有大气(它的大气密度为地球大气的一百万分之一),也没有水和任何生物,只有许多早已不活动的火山和深谷等。
根据近来的研究,知道月亮表面有一层微细的尘土。它是怎么形成的呢?
最近苏联天文学家发现月亮上有火山爆发,也就是有火山活动,活动的详细情形我们还不很了解,这种活动是经常发生的呢?还是偶然发生的呢?火山活动前后月亮大气又发生什么变化呢?这都是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再有,月亮自转和环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一样长,所以月亮老是以同一面对着我们,那么月亮的另一面是什么模样呢?人类从来都没有观察到,的确无从知道。对离开我们最近的天体,只了解一半,太片面了!全面地认识月亮,是必须解决的一个科学课题。
关于太阳系中若干天体的大堆的谜,过去是长期无法得到解答的。现在好了,苏联宇宙火箭的发射成功,为逐步解答这些谜创造了极大的可能。


第7版()
专栏:答读者

它为什么不飞上月球或者绕月球转呢?
编者按:有的读者提出一个问题:苏联发射的宇宙火箭为什么没有落到月球上,为什么也不绕着月球飞行,而会飞过月球,绕着太阳飞行呢?下面是北京天文馆冯和生为本报写的关于这一问题的答复。
假设有人以每秒七点九公里的速度向前扔出一块石头,那么这块石头就再也不落到地面上,它过了一段时间(约九十多分钟),仍以每秒七点九公里的速度,从这位扔石者的脑后向前飞过。就是说它成了人造地球卫星,永不停息地绕地球旋转。这是什么道理?
原来在地球本身有一种吸引力,它一刻不懈地抓住地面上的物体。向水平方向抛出的石头,引力使得石头向下落,在一定的时间内,下落的距离是一定的。引力使得物体下落,但不影响它的水平方向的速度;因为水平的方向没有受到地球吸引力的影响。
如果物体抛出去的速度比每秒七点九公里还要大一些,情况又怎样呢?物体所走的路线仍是一条闭合曲线
(椭圆),只不过在抛出点附近更平直了一些。这种椭圆形,随着发射的速度增加而变大,并且越来越扁。要是速度大到每秒十一点二公里,轨道就不再闭合而成为抛物线。就是说,抛出去的这一物体与我们永别了,不再绕地球转了。每秒十一点二公里这个速度,叫第二宇宙速度,或脱离速度。
宇宙间的一切天体,包括月亮和太阳,也同地球一样,都有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同这个天体的质量成正比,同物体与天体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就是说,在同一个天体的引力场中,距离天体越远,所受的引力也越小。这样,相应地在离天体较远的地方,环绕这个天体的环绕速度和脱离这个天体的脱离速度,也都减少了。比方说,月亮绕地球的环绕速度是每秒一公里而在地球表面附近环绕速度是每秒七点九公里。
在地球和月球之间,物体同时受到二者的吸引。究竟谁的作用大,这要看物体与二者距离的情况。月球的半径只有地球半径的27%(地球半径等于六千三百七十公里);月球同地球的距离为六十个地球半径;月球的质量为地球的质量的零点零一二三。根据这些,我们可以在月球和地球之间找到一个点,这个点叫“引力中和”点。它和月球中心的距离约为六个地球半径。在这点上,月球的引力和地球的引力相平衡。就是说,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过了“引力中和”点,再靠近月球的区域,地球的引力就小于月球的引力。这个区域就叫做月球区域。
从地球向月球区域发射一个火箭,当未到达引力中和点以前,火箭受地球吸引而渐减速。在超过了中和点而进入月球区域后,这时物体速度的变化则主要决定于月球的引力。根据月球的半径和质量,可以计算出它表面附近的环绕速度是每秒一点六五公里,脱离速度是每秒二点三四公里。显然,如果火箭对月亮擦身而过的速度正好是每秒一点六五公里,那么,火箭就成了月球的卫星,并且是正圆轨道。要是速度稍微大一点、但小于每秒二点三四公里,则火箭仍绕月球转,不过轨道是椭圆的。如果擦身而过的速度等于或大于月球的脱离速度,月球就留不住这位不速之客了。根据材料看,苏联宇宙火箭在离月球表面最近时的距离为七千五百公里,在这一个距离点上,火箭对于月球的脱离速度应该是每秒一点零三公里,而火箭这时所具有的速度约为每秒二点五公里。这就是为什么宇宙火箭不冲向月球或成为月球卫星的原因。
那么宇宙火箭奔向哪里去了呢?
原来地球和月球都处在太阳强大的吸引力中,在这强大引力的作用下,地球绕太阳的环绕速度约每秒三十公里(太阳同地球的平均距离是一亿四千九百五十万公里)。而在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这段距离中,物体要想挣脱太阳的引力,就得要有脱离太阳系的脱离速度即每秒四十二公里才行。(如果物体在地球上发射,利用地球本身绕太阳的公转速度——每秒三十公里,保持一定的方向,那么脱离太阳系只需要相对于地球每秒十六点五的速度;这个速度叫第三宇宙速度)。如今苏联的宇宙火箭虽然越过了月球区域,向前奔去,但它所具有的速度也只有每秒三十公里多一些;因为地球绕太阳已经有每秒三十公里的速度,而它又走在地球的前面,速度比地球稍大一点儿,所以它就成为绕太阳旋转的第一颗人造行星。


第7版()
专栏:名词解释

金星的二氧化碳层
金星上二氧化碳特别丰富,成为金星大气的最主要成分,这是由于金星的物理条件以及演化过程和地球有所不同而造成的。其他行星也有这种在组成上和地球很不同的情况,例如木星和土星上有大量氢气,还有甲烷和氨,火星大气的主要成分很可能是氮等等。至于要彻底解释这些情况为什么形成,这就是太阳系起源和演化问题的一部分,宇宙火箭将为我们取得大量珍贵的资料,为解决这些重大问题铺平道路。


第7版()
专栏:名词解释

月球上的尘土
从月食时所观测到的月亮表面温度急剧下降的情形(两小时内变化250℃),可知月面的导热率非常小,而且有当月面上盖有一层灰尘状物质时才可能有这种情况。至于这层尘土是哪儿来的,有不同的假说,有的认为这是月亮上温度巨大变化的影响所致,有的认为这是宇宙尘的落下和陨石落下时所产生的爆裂的结果,究竟是什么原因,有待于继续研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