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月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中西医结合 创造新医学
大连医学院医院学习中医中药收效丰硕
本报讯 大连医学院医院贯彻党的中医政策,在临床实践中中西医开始结合,中医中药的研究工作逐渐开展起来。
在全面学习中医理论和系统掌握中医知识的过程中,中西医协作,治好了很多病人。如胆道蛔虫症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危害严重,在过去七年中全院共治疗过七百五十例这样的病人,其中几乎有一半都施行手术治疗。在学习中医以后,中医师曹仲和与外科医师共同研究,在“仲景乌梅丸”的基础上,配出了“胆道驱蛔汤”,达到通利胆道、止痛、定吐、散结、驱虫等多种治疗作用,再加上利用现代医学知识的严密护理和观察,最近共治疗七十九例胆道蛔虫症,免除了手术,疗效达到100%。又如急性阑尾炎,过去的治法是施行手术;掌握中西医两套治病本领以后,最近医院应用中药复方大黄牡丹皮汤和针灸疗法治疗了一百三十五例急性阑尾炎的病人,都治好了。胆道结石症也是一种顽固的疾病,往往要一次再次地施行手术。最近全院有十八例胆道结石病人,服用中医师配制的“排石汤”,并在西医外科医师的观察治疗下,症状都好转以至痊愈,有九例还排出了结石。一位姓吴的病人,因胆结石症曾作过两次手术,这次又发作入院,经服“排石汤”后,第二天起陆续从便中排出结石三十五块,大如指头,小如绿豆,以后体温达到平稳。这都是中西医结合获得的优异效果。
全院还积极开展中医中药的研究工作,采取边学习、边整理、边研究的方法,运用现代医学科学知识研究中医中药的作用,机理和疗效。内科、外科和药理教研组合作,展开了对中药“神农丸”治疗肿癌的探讨,目前正研究这种药物能够兴奋中枢神经系统而抑制肿癌组织生长的作用。外科对“排石汤”治疗胆道结石症排出的结石进行了病理生化剖验,证实了这种结石大部分是混合型的胆结石,目前正在研究这种药物的排石机理作用;此外还运用爱克司线摄片和显影剂造影等技术,证实了中药“胆道驱蛔汤”和“排石汤”确有排除胆道蛔虫和结石的作用。在学习中医的同时,全院对于现代医学科学也不放松。外科最近施行了胸主动脉切断再吻合的手术,治疗了主动脉狭窄的病人,同时正积极准备行主动脉的移植手术;眼科利用放射线照射解决腮腺管移植术后流泪过多的并发症;皮肤科创造了一种保护皮肤的沥青防护剂等。
在贯彻中医政策中,中西医亲密团结。中医科的中医师虽少,但他们在负起全院讲授中医课和辅导实习的繁重任务外,还提出了带徒弟的保证。西医也干劲十足,认真学习中医。工作开展后,群众比较集中地注意验方的学习和应用。接着医院党组织有意识地引导大家,全面学习中医理论,系统地掌握中医知识。去年10月中旬,全院许多工作人员集中学习、掌握了针灸疗法。11月又开始了以“中医学概论”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学习。在学习中医的工作中,这个医院的党组织紧紧地抓思想工作。全院成立了负责领导学习中医的专门组织,及时学习和推广各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充实了中医图书设备,扩大了中药房,四处访贤,增强中医科的力量。这些都为深入地学习中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杨春明)(附图片)
姚治华 郝之辉插图
左图:长春医学院广泛运用中医中药和中西医综合治疗,在一个多月中,就抢救了过去认为不能医治的危重病人三十多人。这是外科医生徐莘香(右)向药剂师马翠玉(左)学习记录治癌肿用中药神农丸付方的种类和用法,准备给病人服用。 新华社记者 刘恩泰摄


第6版()
专栏:

时时刻刻关怀人 事无巨细都操心
复旦大学采取措施搞好生活福利师生员工干劲更大
本报讯 上海复旦大学在妥善安排教学、劳动和科学研究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搞好生活福利事业,保证学生和教职员工歇足睡好吃好,使得他们学习和工作的劲头更大。
大跃进的形势使复旦大学师生员工受到极大的鼓舞,几个月以来;许多学生在大搞科学研究和劳动生产过程中,热情洋溢,干劲冲天。复旦大学党委及时注意到这一情况,在一个半月以前就针对师生员工的生活和休息问题专门开会进行了研究,同时指定一位党委副书记具体领导这方面的工作。一面对热情洋溢的青年人进行说服教育,一面作出了具体规定。全校除个别专业外,都实行了一、三、八的学习和劳动制度;即每年休假一个月,劳动三个月,学习八个月。高年级学生有二、三个月从事科学研究。并规定了学生每天活动的时间:上课和自学时间八小时,早操十分钟,文娱体育活动一小时,吃饭和自由支配时间四小时,睡眠八小时。除轮流下乡下厂集中劳动外,每周一般在校劳动八小时,参加劳动期间,每天连续劳动累计不超过八小时。
由于党委对各方面的活动作了全面安排,平时师生们能够歇足睡好,田径、球类、举重,锻炼和比赛,群众性的文艺创作和演出普遍活跃起来。在年前大搞科学研究向元旦献礼的运动中,消除了“开夜车”的现象。生物系三年级的学生们一面开展了鱼类冬季排卵、种子贮藏等多方面的研究,一面和中文系的学生们一起,以理论联系实际的体会为中心内容,创作了电影剧本“宽广的道路”。11月下旬以来,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创作了许多诗歌、特写、散文、快板、相声等文艺作品。实行劳卫制也收到很大成绩。四年级学生黄思九在全市马拉松长跑赛中打破了全国纪录。
党委还亲自抓了伙食工作,发现从食堂制改为包伙制后学生伙食质量下降的情况后,立即组织党政部门和学生会对这一工作进行了检查,同时派出一批党员干部和积极分子去加强学生和员工公共食堂的工作。在党委的教育下,食堂工作人员积极想办法增加饭菜的花色品种,多养生猪,自己动手做酱菜。在学生食堂里设立了供应体弱、有病学生的营养菜。还为胃病患者专门举办了一个供应面食、稀饭、软饭的食堂。这一切受到群众的赞扬。
学校里的医务保健工作人员也下宿舍、下厨房,并到学生参加劳动的地方,加强卫生工作。最近他们又在学生宿舍办起了一个简易医疗站,学生有了小毛病,不必跑到医务所去挂号候诊,只要在简易诊疗站签个字,立刻就可以进行治疗。 (余辉音)(附图片)
复旦大学生物系的学生,正在练唱自己编写的“歌唱党的教育方针” 新华社记者 陈娟美摄


第6版()
专栏:

十个单位大协作 整理研究土农药
“中国土农药志”诞生
本报讯 一部新的科学著作
“中国土农药志”最近已由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植物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流行病防治所、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商业部、化工部十个单位的一百多人共同完成。
在去年大跃进中,各地党委根据“土洋并举”的方针,领导群众大搞土农药运动。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全国发掘利用的土农药已有五百多种,兴办的土农药工厂二百四十多万座。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土农药数量在一万吨以上,对保证农业空前大丰收起了极大的作用,同时对消灭四害也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各地发掘的土农药品种繁多,尤其是结合中药的特点创造了许多丰富多采的复方混合剂,急待进行科学研究,加以整理。昆虫研究所根据科学院党组指示,联合了植物所和微生物所,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流行病防治所、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植保局、商业部生产资料局、化工部技术司,共同组织了土农药研究办公室,在商业部负责组织协调下,一面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一面着手编著“中国土农药志”。
经过两个多月的工作,已获得初步成果。在试验研究方面,在中央商业部及各地商业部门的协助下,已收集到土农药的品种五百多种。并将收集到的样品及时发到北京各有关研究单位进行整理研究。昆虫研究所化学防治室成立了战斗指挥部,全力进行土农药的总结和研究工作。植物研究所分类组的青年,在党支部的直接领导和老科学家的帮助下,短期内完成了二百多种植物性土农药的品种鉴定、形态描述、绘图等工作。微生物研究所组织了筛洗大队,从土农药抑制病菌孢子发芽、植株接种试验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各单位所取得的初步结果证明,广大群众所创造的土农药有许多种确实是性能优越。
“中国土农药志”一书的编纂工作已在去年12月中完成。内容包括土农药三百四十种,彩色图谱近二百幅,全书共约五十万字。在编写工作中,充分地体现了党提出的科学研究为生产建设服务、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的正确性,也体现了科学研究开展共产主义大协作的重要意义。


第6版()
专栏:

又一所无痛医院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5日电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卫生院已经成为一座无痛医院。据去年12月份统计,这个卫生院的注射不痛率达到99.5%;换药不痛率达到80%;正常分娩不痛率达到75%,微痛占15%;外科手术基本上实现了不痛,穿刺、拔牙和检查等完全做到了不痛。
这座卫生院是内蒙古一座规模较大的医院,是大兴安岭林区各族职工及其家属们的医疗中心。它拥有各种现代化医疗设备和一百七十张病床,有一百九十多名医务工作人员。经过整风运动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全院医务工作者政治觉悟和工作热情大为提高,树立了敢想敢说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他们提出:“一切为了生产、为了病人”的口号,个个干劲冲天。他们广泛地征求患者意见,收集有关资料,分析医疗疼痛的原因,采取措施来达到无痛的效果。


第6版()
专栏:

关心师生生活
柏生
关心人,关心群众生活,这是我们党在任何时候都重视的事情。在学校里,最近在抓学习、劳动时间安排的同时,许多学校的党组织也都注意关心和解决师生中的一些生活问题。复旦大学党委注意搞好师生生活,保证学习和工作的措施就很好。
半年多来,在大跃进形势的鼓舞下,各校师生,尤其是青年学生们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都以冲天的干劲和热情,投入到教学改革、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工作中去。但是,由于新的教学、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三结合的教育秩序刚刚建立起来,他们还不善于很好地安排新的学习生活,因此,在忘我劳动和冲天的干劲中,就挤掉了一些休息时间。师生的这种高涨的革命热情和干劲,当然是极为可贵的。作为领导者,一方面要鼓舞师生的干劲,一方面又要关心师生休息、睡眠,以保证师生的健康。特别是青年学生们,在参加劳动后,学习生活和思想上发生的一些困难和问题,要及时帮他们解决。动员群众完成教学、生产、科学研究任务,和关心他们的生活,都是不可忽视的。必须使广大师生正确理解劳动和休息、苦战和休整之间的辩证关系,把学习、工作、劳动和休息的时间安排妥当,做到学习好、工作好、劳动好、休息好。
目前,许多学校党委领导上,除了对教学、劳动和休息的时间做了全面具体的安排外,还开始注意对学生的宿舍环境卫生、医疗、伙食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改善。有的学校党委书记定期下厨房下宿舍了解学生吃住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就解决。上海复旦大学对师生员工的生活和休息问题专门进行了研究,同时指定一位党委副书记具体领导这方面的工作。这样作,给师生很大的鼓舞,更加促进了他们学习和工作的干劲,人人精神饱满,意气风发。为了使学校教育工作有更大的跃进,在大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苦战苦干中,必须更加关心师生的教学生活,并把它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进行。


第6版()
专栏:

“小园长”崔香琴
谭中
十八岁的崔香琴,是河北省邢台县李马村幼儿园的教养员。人们都叫她“小园长”。她们的幼儿园是1955年建立的(当时是幼儿队),现在有一百一十个孩子,其中有全托三十五名。园内还有五名教养员,一名保育员。
她十五岁时刚小学毕业,农业社叫她到县里去受保育员训练。她想:自己还小咧,看不了孩子!她母亲更不愿意。可是她想到自己是个共青团员,怎能不听从分配呢?到县里听了报告,认识到看好孩子能解放出更多的妇女搞生产,能为祖国培养接班人,是很光荣的工作。
回村后,她就和崔秀琴、崔爱琴三人开始了工作。幼儿队成立的那天去了七、八个孩子,孩子们乍一离开妈妈,不是打闹,就是哭叫,三个人抱这个哄那个,急得满头大汗,还是哄不好,只得把孩子送回家去。第二天到了十几个,孩子一多更乱了,嗓子也喊哑了,顾了这个顾不上那个。一转眼,有个孩子掉进了茅坑,她们忙着给这孩子洗。接着一个叫中兴的孩子在石头上被挤下来,头上碰了个大疙瘩。这孩子的妈妈听说后马上找来,气冲冲地说:“你们怎么看的孩子呀!说你们干不了,怎么样?”崔香琴当时难过得想哭,回家连饭也吃不下。她妈妈又在一旁不断地嘟哝:“说不叫你干,小小的人偏偏愿意给人家看孩子。”秀琴、爱琴这时也有点灰心了。她的思想也很矛盾,“才这几个孩子,累得够受,还看不好,怎么干下去呢?”这时,党支部知道了,马上找她们谈话。支部书记向她说:啥工作都是“头三脚难踢”,只要有决心就能克服困难。她也想:“我们干有困难,让别人干不是同样有困难吗?团员能在困难面前让步吗?”想到这里,又有了信心。
她为了克服这个开头难,就到小学校里去向教师请教,又到书店买了本“怎样教育孩子”的小册子,用心地钻研学习。最初,孩子们认生不爱到幼儿队来。她们就想尽办法领孩子们玩,作藏猫、丢手帕、猫捉鼠等游戏;又从报刊找些材料编歌教孩子们唱。孩子们渐渐地对幼儿队发生了兴趣,哭闹的减少了,总算过了第一关,把孩子哄住了。但当时入队的孩子还是不多。为了消除群众怕幼儿队带不好孩子的顾虑,在一次社员大会上,她们领着孩子们到台上唱了两支歌,又跳了舞。孩子们唱着,小手比划着。跳舞时更是逗人爱。当时有的社员高兴地说:“过去光觉得姑娘们没带孩子的经验,没想到孩子才入幼儿队几天就学会了这些本事。”从那以后,孩子们入队的人数迅速增加。
她们在几年的实践中,懂得了孩子的心理,根据孩子的不同性格通过具体事例启发诱导,多表扬,少批评。开始时,孩子们都不爱洗脸,一洗就哭,只有王惠巧最干净,于是她们就表扬惠巧,叫小朋友们向她学习。当最不爱洗脸的崔隋发也肯洗脸时,马上也表扬了他。又有意识地教孩子们唱:“小花猫来吃饭,吃完饭,洗洗脸,洗干净人喜欢,洗不干净人讨厌”。就这样,孩子们都愿洗脸洗手了。七岁的崔秋增是全村最出名的“小调皮”,打人骂人,谁也管不住。一听说他要入幼儿队,村里别的孩子的母亲都不同意,怕自己孩子受气。果然,崔秋增刚来幼儿园不到一天功夫,就打哭了三、四个小朋友。有一次又和别人打起来了,他自己也挨了打。崔香琴把他叫到一边问他打的疼不疼。他说:“疼!”崔香琴又问他“那你打别人,别人疼不疼呢?”崔秋增不说话了。她又叫他领着小朋友们玩,使他先管住自己。这样崔秋增逐渐转变好了。为了配合家长更好的进行教育,她们一有空就到孩子们的家里去串门,了解孩子们的情况。使孩子们不但在幼儿队里听话、爱劳动,回到家也听大人的话、主动帮助妈妈干活。发现有的孩子说谎话,就耐心进行教育,使小朋友们知道说谎的坏处。
实现人民公社化不久,幼儿园又增加全托业务。她和村妇联主任、教养员们兴奋地连续苦战几昼夜,修房、刷墙,为孩子们准备床铺。幼儿园发展了,教养员也增多了。新来的教养员开头情绪还高,可是没几天,嫌脏、怕累的思想都来了。有的说看孩子太腻歪,不如下地生产来的痛快,想不干了。有的见孩子流鼻涕就不耐烦地说:“给你点纸自己擦擦”。有时孩子自己溜回家了也不知道,反埋怨孩子不好带。她就组织大家讨论、找原因。经过反复讨论,大家都承认是因自己未尽到责任。她把党教育自己的话,以及本身的体会介绍给她们。告诉她们培养共产主义新人的重要,又用幼儿队由小到大,步步发展的远景来鼓励她们。现在她们都干劲十足,工作中都是争先干,钻研业务的热情也很高。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都使她们感到极大的愉快。她们几个人凑到一起时常说:“只要需要,我们一辈子也不离开孩子们”。


第6版()
专栏:编后

从“小园长”谈起
编完了“小园长崔香琴”的通讯,很受感动。
“只要需要,我们一辈子也不离开孩子们。”这是一句普通话,但深思起来,却又那样不普通。
有一些做保育工作的同志,往往看不到保育工作的重要,特别是年轻的人,更腻歪去做。原因不外以下两点:一、孩子不好看管;二、认为做这种事没有出息。
孩子难看管,但也不难看管。只要懂得孩子的心理,根据孩子的性格,循循善诱,“小调皮”也会很快变成好孩子。通讯里已经写了很多生动的事实。这里不再多说。
有没有出息,出息大小,衡量的标准应该是对国家和社会有没有贡献、贡献大小。去年全国城乡托儿组织所以大发展,是因为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需要。不举办大量托儿组织,广大妇女就不能参加生产,劳动力缺乏问题就难解决。在将来,托儿组织还会越办越多,而且为了使妈妈安心生产,为了培养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只能办好不能办坏。这就是保育工作者的光荣责任。国家需要大批优秀的保育工作者担起这项光荣的任务。这样,从国家需要和对社会的贡献来说,做保育工作大有出息。
“小园长”崔香琴和她的同伴们,对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都感到是自己的极大愉快,这种感情是巩固工作情绪的重要动力。我们希望每一个保育工作者都用这种心情来从事这一崇高的事业。


第6版()
专栏:

巩固里弄托儿组织
上海党政领导部门深入检查整顿
新华社上海3日电 上海市各级党政领导部门,采取各种措施,整顿里弄托儿组织。最近许多区委书记和负责文教工作的区长和部长以及妇联等有关方面负责干部都亲自带领检查组,深入里弄检查这一工作。
目前全市已有托儿所、幼儿园、哺乳室三千三百多个,收托儿童十二万六千九百多名。这些托儿组织的工作人员,绝大部分是刚从家庭出来的劳动妇女,她们积极性很高,干劲很足,但缺乏经验,有的人对这种工作的重要意义还认识不足,觉得“侍候人”的工作没出息,不安心工作。各区的党政领导针对这一情况都亲自抓政治思想工作,召开座谈会,作报告,组织保教人员参观、访问,同时采取大鸣、大放、大辩论的群众自我教育方式,使她们充分认识到保育工作的重要意义。黄浦区区委书记、区长顾维汉亲自担任金陵东路第三托儿所所长,经常和工作人员一起研究情况,具体帮助她们解决困难,使托儿所工作人员受到很大鼓舞。
培养骨干力量,传播先进经验是整顿和巩固里弄托儿组织的重要一环。各区在动员大批的优秀青年劳动妇女参加托儿所工作的同时,采取各种办法,开展业务训练。大多数区都举办了保育员训练班。金陵东路办事处的保育员训练班由区妇联主任担任政治课,有经验的幼儿园主任、保育人员讲业务课,医务人员负责卫生知识课,效果很好。新成区许多市民业余中学,在上海市幼儿师范学校教师帮助下,设立了幼儿专科班,已招收学员一千多人。新成立的民办幼儿园广泛和公办幼儿园挂钩,由公办幼儿园抽调有经验的保育人员给里弄托儿所作业务辅导。有的新老幼儿园、托儿所,还互调人员,以老带新。全市医疗保健机关和医学院校组织了一支万人医务保健大军,分区分段深入托儿所、幼儿园传授卫生保健知识,为保育人员和入托的孩子检查体格。对病儿的护理隔离、孩子的食具和毛巾的消毒,儿童的营养等问题,都作了具体的指导。
许多政府部门和机关、工厂、企业,对某些条件比较差的托儿组织,在可能条件下,还给予必要的物质支援,拨给了一部分棉被、棉毯、稻草等过冬保暖物资和桌椅玩具等。
里弄托儿组织,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各方面的帮助下,经过了这一时期的整顿,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目前全市托儿所、幼儿园的形式多样,有半日托、日托、和全托,生病孩子还设有隔离室。许多幼儿园托儿所不仅把孩子照顾好,吃饱穿暖,还注意营养。邑庙区幸福托儿所的孩子入所不到三个月体重都有显著的增加,小班的孩子每人平均增加三斤。金司徒庙理星幼儿园的柳钧建,在家时乱吃零食,把胃吃坏了,天天吃“食母生”帮助消化。现在柳钧建已不吃零食,饭吃得下,身体也更结实了。有的幼儿园、托儿所的工作人员不仅让孩子吃好,玩好;还为孩子们理发、补衣服等,争取做个“多面手”。
保育人员的热忱的劳动和认真细致的服务态度,普遍得到家长的欢迎和信任。


第6版()
专栏:

向大自然开战的凯歌
——从几个片断看少数民族地区的变化
本报记者 程竞明 赵奇
我们祖国正在向大自然开战,在远离首都的地方,在那些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兄弟也在向大自然作战。他们显得那样刚毅、豪迈和具有伟大的创造力量,他们是在迈着巨人的步伐前进!
骑士炼成庄稼汉
体格魁梧、穿着皮裤和大皮靴的哈萨克人,是住在国境线上的阿尔泰山区的。有谁能够想到,这些世世代代过着游牧生活的哈萨克牧民,有的甚至在解放前从来没有吃过粮食,而现在却成了农业生产的能手。畜牧业和农业结合经营,这正是阿尔泰的最深刻的变化。
从牧民锻炼成出色的庄稼汉,这中间要战胜多少困难啊!吉木乃县十月人民公社的比拉尔,饶有兴味地谈起自己当初学种田的情形。那是1954年的4月,人民政府派来了汉族技术员,又送给种籽和马拉农具,帮助诺牙堡的人种小麦。政府的亲切关怀,使牧民们下决心学会做农活。一开始可真不容易,这些在马背上生活了几十年的骁勇慓悍的骑士,他们所擅长的,是怎样放牧和饲养牲畜,怎样冒着严寒风雪打野熊、捕恶狼,而现在,却整天在地里守着庄稼。这种和游牧生活完全两样的陌生的劳动,使他们感到十分拘束。可是,他们还是慢慢习惯了,学会了各种农业技术,对庄稼也像对牲畜一样地发生了深厚感情。眼看着自己播下的种籽,结出丰硕的果实,他们兴高彩烈,用自己第一次种的小麦磨粉做了油饼、面条,邀请亲友邻居来尝新。1958年,诺牙堡的牲畜在一年之内净增41.48%,田地也平均每人九亩多。秋收后,盖起七间大仓库,还卖给国家几万斤余粮和两千多公斤羊毛、驼毛等。
在阿尔泰,从前一头壮牛只能换二、三十斤粮食,牧民们成年累月吃的是酸奶子、奶干和牛羊肉,好容易换来点麦子,也只能炒熟了一粒一粒泡在奶子里吃。现在,他们自己学会了种田,已有上万吨的余粮支援克拉玛依建设。他们向汉族学会了做饺子、馄饨,向维吾尔族农民学会做馕,向塔塔尔人学会做面包,他们还会炒菜做米饭。
沙漠变江南
建立崭新的快乐的劳动生活,是各少数民族多年的心愿,只有在团结、合作、友爱的祖国大家庭里,这个愿望才变成了现实。内蒙古科左后旗铁牛人民公社的敖门代来,向我们生动地介绍了蒙古族人民征服沙漠的斗争生活。
敖门代来就是沙漠上苦战经年的一位老模范。他们三家子村座落在沙漠怀抱的一块盐碱地上。在解放后的第二年—1946年春天,他们刚种下高粱,没到发芽就被狂风连肥料带土壤一起刮走,于是补种谷子,好容易盼得苗儿刚露头,哪知风沙又刮得天昏地暗,谷苗又被埋掉了,房屋也是倒的倒,塌的塌。多艰难的日月啊,老婆婆们在啼哭,闹着要搬家。可是,困难挫折不了英雄们坚韧不拔的意志,敖门代来他们说:“风大、沙大,没有人的志气大,我们有两只手,一定要战胜沙漠!”他们盖起新房子,第三次抢种了荞麦。这一年每公顷
(十五亩)只收到四斗粮食,他们也不灰心。三家子村的人根据党的指示,有计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实行农林间作,又在村前挖出一条河流。经过十二年的苦战,现在村前、村后和耕地周围都是树林,十四条林带交织成绿色的网,树林面积已达一万九千多亩,树高平均十公尺。从此,三家子村变成了沙漠中的江南,门前河水潺潺流,碧绿的林木绕村庄。1958年每人平均收获粮食二千多斤,村里养鸡养蜂,牛羊成群。孩子们已经吃到刚从树上摘来的各种水果了。
辛勤劳动的人们,就是这样在沙漠中建设起美丽的家乡。
佧佤山上稻花香
北方有沙漠,南方有高山,不论是在南方、北方,各少数民族都有着一段共同的经历,就是党帮助他们迅速地从阶级压迫和自然压迫下彻底解放出来,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年内,从封建制度、奴隶制度甚至原始公社制度飞跃到社会主义,和落后永远告别。
云南佧佤山区是个青山翠谷、气候温和的地方,聚居着二十多万勤劳、淳朴的佧佤人。多少世纪以来,他们用竹片、木锄刨地,实行刀耕火种,一年只收到两三个月的粮食,只好用野果、野菜和芭蕉根充饥。他们吃饭用木碗,打水用竹筒。直到几年前,这里有的地方还残存着原始的共耕制度。
这里,且不说佧佤族人民怎样一边自动拔掉“人头桩”(砍人头祭谷是佧佤人的习俗),一边建起佧佤山第一座水电站的故事;也写不尽这个还没有独立的手工业的山区,怎样突然出现了第一批炼铁工人的深刻变化;更不用说,各种新式的铁质农具代替了木锄、竹片,该是个多么大的飞跃。在这样一个阶级分化还发生不久的地方,现在实现了人民公社化,难道不是我们时代中的一大奇迹吗?
这里只讲讲发生在沧源县的一个种水稻的故事。过去,这地方的佧佤人在撒种前要打卦。他们发现那块田里有大粪,那一片庄稼都不要了。工作队来到拉勐地区,带来内地汉族的生产经验和新工具,又送了一批批佧佤人的子弟到内地学习。这里可以种双季稻,但是传统的说法是双季稻吃了全家要死掉。破除千百年来的迷信习俗,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沧源县团结人民公社的副主任田岩保激动地向我们谈到他试种双季稻的经过。1956年寨子里刚成立互助组,田岩保从内地学习回来了,他决心带头试种双季稻,但首先遭到了母亲、弟弟和妻子的反对。他便用解放后的无数事实来进行说服:“我们要听党的话,凡是党教做的事,就是幸福,做了决不会错!”田岩保在寨前种了一块早稻试验田,从播种到稻谷成熟,经常有人惊疑地跑来察看。早稻丰收了,田岩保又再三说服家里的人吃新谷,他说:“只要我们敢吃,明年别人就敢种了;”第二年成立农业社,田岩保是社主任,他又动员几户人家一起种了二十亩双季稻。1958年他们的双季稻就来了个跃进,开始大面积播种,家家人有厕所猪有圈,大搞人粪壮秧,第一季每亩平均产一千一百斤,第二季六百五十斤,平均每人有粮一千五百多斤。
虎豹之乡建乐园
少数民族人民不仅仅这样学先进、赶先进,如饥如渴地去接受一切新鲜事物,而且,更发扬了勇敢、坚毅、而富有智慧的优良传统,敢于向自然灾害作斗争,成为大自然的真正主人。
你也许早就知道闻名全国的“通道虎”吧,这种身长、力大、性猛的老虎,就出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通道是湘、桂、黔三省交界的山区,那重重峰岭遍布原始森林,松杉参天,深山茅草长得比人还高。在这里,人们过去真是谈虎色变。当太阳落下山岭,或是飘着毛毛雨的时候,便传来阵阵的虎啸声。人们不敢到树林里伐木挖药材,人少了不敢下田坝生产,下雨天不敢出远门。有时,老虎竟冲进城关镇摽走牛和猪。人在树上摘杨梅,老虎也可以纵上去把人攫下来。多少年来,老虎一直是各族人民生活和生产中的最大祸害,而分散生产的个体农民,在猛兽面前无能为力,只能消极防御。虎来了,就敲锣、擂鼓、燃火、放火炮,只求把虎惊走。仅仅在1953年和1954年,老虎就吃掉一百多人。
党和人民政府不容许野兽猖狂,大张旗鼓地展开了群众性的打虎运动,争取人们有一个安宁的环境劳动和生活。以中共县委书记为首的消灭兽害指挥部成立起来了,寨寨建立了打兽队。老猎手们都大显神通,草径里张起弩弓药箭,寨旁设下了套笼,打围赶山,坐山打虎,分区包干,各个村寨都通电话,随时预报虎情。各民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就这样第一次在猛兽面前从防御转为有组织地进攻。几年来,捕获虎豹二百九十三只,猎得严重危害牲畜、庄稼的野猪、野羊和其他野兽五万六千多个。1958年,全县已没有一个人被虎豹伤害,生产上取得了空前的大丰收。现在,人们随时可以上山挖药材、找矿藏,在那绿色的草坡上,牧放着牛群。
在新疆阿尔泰草原、在浩瀚的沙漠、在湖南山区、在云南边疆、在许多少数民族兄弟聚居的地方,都同样焕发出一种蓬勃向上的新的民族精神。更美好更光辉灿烂的前程,已经展现在面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