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月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路线的伟大胜利
杨秀峰在全国农业先进单位代表会议上报告教育工作
本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长杨秀峰31日在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会议上作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报告。
杨秀峰说:1958年,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大跃进的一年。随着工农业生产大跃进,在全国各地出现了蓬蓬勃勃的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的高潮,出现了一个全党全民办教育的新局面,使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空前的飞跃的发展,从而使广大城乡的文化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在谈到1958年教育事业大跃进的情况时指出,据目前初步不很精确的统计:全国扫除青壮年文盲约一亿人左右,已有半数以上的县市基本上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并在扫除文盲的基础上大办各种形式的业余学校(包括业余小学、中学、大学和红专学校、文化技术学校等)。不论城市和农村,托儿所、幼儿园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入园幼儿约二千五百万,比1957年增长二十倍以上,大多数县市已经基本上普及了小学教育,全国学龄儿童入学率平均达到了90%以上,学生人数比1957年增加了40%以上。各类中等学校(包括普通中学、工业中学、农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比1957年增加了一倍。高等学校在校学生达到七十多万人,比1957年增加了70%以上。特别是随着农业生产的大跃进和全国农村实现人民公社化以后,农村教育事业更得到新的充实和发展。有些公社已经建立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包括儿童教育、青年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的全民教育体系。教育事业真正成了人民群众的事业,并且开始为人民群众自己所掌握。
杨秀峰说:各级各类学校在贯彻执行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工作方针方面,近来也获得了巨大的成绩。从原有学校开展勤工俭学运动,发展到学校大办工厂、农场,工厂、农业社大办学校,从而创造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具体形式。全日制和半日制的各级各类学校,都已经把生产劳动列为正式课程,学生一面读书,一面做工,实际有效地参加了各种生产劳动。广大师生在思想政治觉悟方面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锻炼,思想感情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广大的青年学生对参加生产劳动,已开始养成习惯,以劳动为光荣,共产主义觉悟大大提高。在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方面,初步扭转了过去严重脱离政治、脱离实际的错误倾向。教学质量有显著提高。特别是在高等学校中,改革教学、科学研究,由于实现了政治挂帅、群众路线,发挥了师生员工集体智慧和力量,收到了空前未有的成果。思想运动、教学改革、生产劳动、科学研究,形成了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新气象。这样,就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实现党中央、毛主席所指示的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要求。
杨秀峰指出,1958年我国教育事业所以能够取得伟大成就,是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伟大胜利;是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路线的伟大胜利;是贯彻实行了全党全民办教育,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中央领导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两条腿走路”的群众路线原则所取得的成绩。当然这也是跟千百万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辛勤努力分不开的,和出席这次大会的先进单位的代表们(包括教育工作的代表)在工作中所起的先锋作用和显著贡献分不开的。
关于我国教育工作当前的任务,杨秀峰指出:教育事业是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必须很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发展生产服务。党与广大人民对教育工作的要求,同生产任务一样,不仅是要有必要的发展,还必须尽可能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巩固、提高。要求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路线和工作原则,有许多新的问题要努力解决,这就是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杨秀峰接着着重谈到了关于农村教育方面的问题。他说:广大农民在实践中已经深刻地感觉到,要使农村的生产力进一步充分地得到发展,就要有文化,有技术。他们在摆脱文盲状态之后,还迫切地要求提高文化、技术水平。为此,必须进一步贯彻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两条腿走路”的原则。要办好培养儿童和青年一代的幼儿园、全日制中、小学和半日制的学校。同时,为了满足广大农民的要求,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文化和技术水平,还必须发展和巩固提高各种形式的业余学校。
杨秀峰说:最近几个月来,农村人民公社办了很多幼儿园,不仅解放了妇女劳动力,也使幼儿教育向以社会教育为主的方向发展,这对培养新生一代有很大的好处。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所要求的那样,把幼儿园办好。为了办好托儿所、幼儿园,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迅速培养训练保育员和教师。应该根据长期培养和短期训练并举的方针,采取多种多样的办法来进行这项工作。
杨秀峰还说,要办好小学教育,办好全日制的普通中学、半日制的农业中学和其他中等职业学校,首先要把教学同生产劳动作恰当的安排,既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又要保证睡眠时间和休息时间。使教师教得更好,学生学得更好,以达到既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劳动观点、实际生产技术知识技能,而又能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全日制学校应以学习为主,要求学生学好普通基础知识课,同时,把生产劳动作为必修课,使学生受到劳动锻炼,提高思想觉悟与知识水平。组织学生进行生产劳动,还要在可能范围内同教学相结合,一面作,一面教,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保证学校整个教育计划的完成,提高教学质量。新建立的全日制和半日制的学校应该注意巩固提高的工作。
杨秀峰还指出,中小学实行住宿制,必须注意解决最起码的一些物质条件,如宿舍、床铺、被褥、伙食、卫生设备等等,并且切实加强管理工作。公社还必须选送一部分青年去投考城市里的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等学校,以便为国家和公社培养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劳动者。
杨秀峰在报告中还强调指出了成人教育的重要意义,他说:在广大成年的劳动人民中间实行普及教育,并且逐步提高教育水平,这是使我国劳动人民走向知识化、逐步缩小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的一个重大步骤,应当努力创造条件,认真进行。对现有各种成人业余学校,应该注意巩固、充实、提高的工作。成人教育要围绕生产、结合生产来统一安排劳动和学习时间,照顾不同对象,不同情况的不同要求。
他还指出,扫除文盲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必须继续努力巩固提高,才能真正完成这项任务,为此必须努力发展和办好各种业余文化技术学校、红专学校,使摆脱文盲状态的群众能够不断提高。这些学校是一种新型的学校,它是农村进行文化革命技术革命的基地,也是将来农村普及教育的基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必须重视、关心和支援这类学校,从培养师资、组织交流编选教材和教学方法等经验方面给予切实的指导和帮助。
杨秀峰最后说:一年来,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可是这同高速度发展的生产相比,同国家和人民的要求相比,还是落后的或者相差很远的,特别是在教育质量上。要根据需要与可能,既适当注意有重点地发展,更需要及时的巩固提高工作。要记住毛主席的指示,把冲天干劲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的精神结合起来,更好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完成文化革命的任务。


第4版()
专栏:

我国教育事业成就辉煌
大中小学校和工农业余教育有巨大发展 全国各级学校贯彻执行了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生产劳动促使科学研究空前活跃
新华社2日讯 1958年我国教育战线和工农业生产建设战线一样,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这一年里,由于加强了党的领导,放手发动群众,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多少年来人们所热望的普及小学教育,已在许多地方变成现实。到去年10月中旬,全国学龄儿童入学率平均达到90%以上。在同一期间,据不完全的统计材料,各类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和1957年相比,幼儿教育增加了二十倍以上,小学增加40%以上,各类中等学校增加了一倍多,高等学校增加70%以上,工农业余教育也有成倍地发展。这种巨大的前进步伐,在旧中国是从来所没有的。全国农村实现人民公社化以后,党进一步加强了对教育的领导,适当地调整了教育网,增加了人力和物力。现在,全国各地社社有学校,许多生产队有幼儿园、小学,公社有小学、中学和成人教育。人民公社正在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1958年在教育战线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国各级学校贯彻执行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这是一场教育大革命,我国学校的面目为之焕然一新。过去那种关门教学,片面教书,脱离实际,鄙视劳动和鄙视劳动人民的学风,已在开始改变。学校逐渐成为教学、生产、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培养新型人材的基地。学生在学校既是学生,又是劳动者,又是科学研究人员。各类各级学校,从小学高年级起,都把生产劳动列入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和生产劳动时间。学校和生产单位的联系密切了,教师学生们经常下工厂下乡上山,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学校办工厂、农场,使勤工俭学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根据二十个省、市、自治区教育部门1958年10月份在二万一千多所中等以上学校调查统计,共办起十五万多座各式各样的工厂,到去年9月底已生产出不同类型的大小机械三万六千多台,肥料一百九十三万多吨,还有许多尖端科学产品,以及钢铁、飞机、汽车等产品。有一万四千多所学校办农场一万零三百多个,耕种面积达二百五十万亩。
生产劳动促使学校的科学研究空前活跃,据二百二十二所高等学校到10月份止的统计,创造发明和改良工具即有五万六千多项,其中有一千五百多项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就超过了过去八年科学研究成就的总和。1958年仅工业部门就在清华大学举行了五次现场会议,推广这个学校的一些重大发明与创造。我国重要的工程三峡水电站建设,在全部有关的二百一十二项科学研究题目中,高等学校师生单独负责的有四十八项,和其他有关部门协作的有九十六项。
事实证明,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结果,教学质量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哈尔滨十八中学三年级一班,在教育没有和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前,全班五十二个学生中有六人留级,化学测验得两分的有二十七人;学生参加劳动后,在毕业考试时,七科基础课程总评成绩最低的学生是四分。高等学校的毕业生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毕业设计,许多设计对生产起了重大作用。过去教学中脱离实际、厚古薄今、盲目崇拜资本主义国家的现象,在生产劳动实践中彻底暴露出来。现在许多学校经过教学改革大破大立,已经基本得到纠正,开始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二年级以上学生三百多人和一部分教师,参加长江三角洲综合调查,从去年10月初以来,在现场教学数百次,编写了近百万字的教材,有一些是过去书本上所没有的。湖南农学院下放到农村办学,边作边学边研究,1957年全校科学研究只有九十项,1958年下放半年即完成八百项,下放以前七年只有三百篇论文报告,下放半年即作出四千六百篇。通过生产劳动,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也提高了。在学校里,一支新的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又红又专的人材队伍正在形成。
经过一年来的实践,各地学校在贯彻执行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上,摸索出一些好的经验。从去年11月份以来,各地学校分别按照自己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对教学、劳动、科学研究进一步作了妥善的安排,对过去所办的工厂、农场进行了适当地调整,对参加生产劳动和教学的时间也作了适当的规定。经过调整以后,学校教育既和生产劳动更密切地相结合,又保证了足够的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附图片)
上海六十四中勤工俭学的翻砂车间。小工人们干活虽然还不太熟练,可是并不比大人们差到那里。 新华社记者 夏道陵摄
西安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三年级师生共同设计了这座食堂,并且一起参加施工劳动。右下图是卫生工程系供热专业的学生在听技工李凤仪讲“水泵与通风管道安装”。
新华社记者 何爱群摄
中南矿冶学院冶金系师生办起一座小型轧钢厂。这是轧钢机投入生产。 新华社记者 王 平摄
复旦大学妥善安排了学习和劳动时间,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看参考书,做笔记。这是复旦大学图书馆的一角,学生正在自修。
新华社记者 陈娟美摄


第4版()
专栏: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展览会闭幕
百万观众盛赞党的教育方针结出的丰硕之果
新华社1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和全国二十七个省、市、自治区联合举办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展览会,已于12月31日闭幕。
展览会从11月1日开幕,两个月来共接待观众一百零四万人次,除了各类学校的师生外,大批机关干部、工人、农民、解放军官兵以及文化科学界人士也参观了展览会。大会共组织了八批外地参观团前来参观,山西、陕西、河南、内蒙古、广东等省(区)组织教育工作方面负责人,参观了展览会,并举行现场会议。各地不少高等学校还组织了上百上千的学生前来参观学习。
展览会并接待了来自苏联、波兰、印度、缅甸等三十二个国家的外宾。
展览期间共举行了四十二次座谈会,有七十五个单位的代表发言,介绍大办工厂、农场,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工厂办学,人民公社办学,政治思想工作和领导工作等方面的情况和经验。
广大观众一致称赞展览会内容丰富,教育意义很大。每个馆的意见簿上,天天留下很多观众的反映。他们一致认为:这是党的正确领导,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胜利。外地参观团更普遍反映:看了展览会以后,启发很大,收获很大。许多观众表示回去后要更好地工作,以便使党的教育方针结出丰硕之果,在培养共产主义新人方面取得更大的胜利。


第4版()
专栏:

大学里的后勤战士
新华社记者 贺启瑞
为了培养国家建设人材,在大学里,也有许许多多的后勤服务人员年年月月地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师生们安排生活,为师生们创造教学、科学研究和生产劳动的良好条件。每年,一批批大学毕业生离开学校走向建设岗位的时候,常常是怀着感激的心情谈论起这些后勤战士。
记者最近访问了北京大学的几个服务部门,了解到了一些片断的事迹,它们虽然都很平常,但却深深感动人心。
只要师生吃好,不怕多跑路
北京大学师生员工有一万多人。为了使这么多人吃得好,炊事员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在科学研究大跃进最紧张的日子里,食堂昼夜开放,师生随来随吃。去年暑假中,当师生们冒着雨挖游泳池的时候,体贴入微的炊事员适时地送来一桶又一桶的姜汤。北京大学的食堂,就可能的条件来说,已经办得不错了。但炊事员们还不满足,他们养了几百口猪,挖了冰窖、菜窖。蔬菜最丰富的季节,北京大学食堂里每餐光小菜就准备了一百多种。往年,师生们进城开会或临时外出实习,只能带些冷馒头。炊事员乔长和、曾继田在城里城外参观、访问了几家食品店以后,不花一文钱,砌起了烤面包的炉子,烤出了黄腊腊的面包,供师生们带着外出。师生们去野外实习,有时炊事员就跟着去。这样,师生们即使远离了学校,也能感受到炊事员的关怀。生物系师生在北京西郊金山实习时,炊事员张宗启每天都到山下几里远的地方购买新鲜蔬菜,从不叫累。现在,他又随着地质系实习队到东北去了。
炊事员们的功绩说不完,师生们对炊事员们的感情也分外深厚。去年春天普选时,北京大学的选民们选举炊事员郝刚为海淀区人民代表。这位作了十几年炊事工作的炊事员在广播大会上感动地说:“大家选我当人民代表,我们当炊事员的感到十分光荣,这在过去是作梦也想不到的。老师们,同学们,我们炊事员一定要让大家吃得更好,保证你们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建设出多点力。”
针针线线费苦心
在人们印象里,缝纫铺应该是作新衣服的,可是北京大学有一所缝纫铺却是专门为学生补旧衣的。
这所缝纫铺原来也是作新衣服的,后来缝纫员们发现:学生们因为不小心,有些新衣服一穿上身就扯坏了,还有一些旧衣服需要补缝,有些学生因为找不到补缝的地方,把还能穿的衣服就给扔掉了。缝纫员们知道这些情况后,就开会商议:既然学生需要,为什么不增加补缝衣服的业务呢?于是,经领导同意,从1957年开始,这个缝纫铺便为学生们补衣服了。
四个缝纫员对学生关怀备至。他们知道有的学生们还不会妥善安排自己的生活。因之,学生们送来活儿,他们就多方面替学生考虑。有一次,一个学生送来一条破呢子裤,说是不能穿了,要改一条短裤。可是,缝纫员孙承起设法补了补,只用了三毛钱,一条呢子裤“复活”了,那个学生高兴极了。
补衣服是件零零碎碎的工作,但他们从来不嫌麻烦,只要是为了学生,几分钱的活儿也接收。补完衣服,他们总要翻来复去看看,如果发现有破了的小口和不牢靠了的扣子,便顺便给修补修补。当粗心的学生事后发现缝纫员们的这些手迹的时候,心里都充满了感谢。
一切为了师生
北京大学有一个藏书二百万册以上的图书馆。这么丰富的藏书,给师生们教学、科学研究带来很大的好处。可是,谁来保管这些书?谁来给书分类、分号?又是谁,在这么多藏书中及时地把师生们要的书送到他们手里呢?是图书馆员们。
这里的图书馆员们,有一个共同的口号:“一切为了读者!”去年科学研究大跃进时,很多师生来图书馆寻找参考资料,可是,他们光查目录就花去了很多时间。于是,图书馆员们便成立了“目录咨询小组”,专门帮助他们查目录,直到把书借到为止。记者访问这个图书馆的时候看见了一张大字报和一封感谢信,经了解,原来是这么回事:有一次,俄语系有一个班的学生要研究“俄罗斯·苏联文学在中国”的问题,决定翻阅有关的旧的社会科学杂志。在旧期刊参考阅览室工作的韩学勤和临时调来支援的两位图书馆员接待了他们。学生们借书,一借就是一大堆,借去匆匆一翻,里面没有他们要的材料,就退回来重借。因之,在他们翻阅资料的期间,这三位图书馆员上上下下,出出进进,把六千多册旧期刊搬运了一遍。事后,学生们感激不已,于是写信、贴大字报表扬了他们。
韩学勤是一个五十七岁的老人,1927年就来到这个图书馆工作。在旧社会,不但工资微薄,就是这个小职位也有朝不保夕的危险。过年过节,得给馆长送礼。当时在燕京大学上学(现在北京大学设在前燕京大学的旧址里)的都是公子哥儿,稍一侍候不到,骂了你不算,还给你写个黑条子,塞到“意见箱”里。这种生活对韩学勤来说已经一去不返了。现在,他的工作、生活丝毫用不着担心。师生们也很尊敬他。韩学勤老先生回忆起这前后的变化,不胜感慨地说:“我怎么能不好好的工作?我把我的工作作好,让读者多学些知识,将来好好建设社会主义,也算我对党和政府的报答和贡献!”(附图片)
苗地 插图


第4版()
专栏:

高贵的劳动,可敬的人们
关心学生的生活,这在任何时候都是十分重要的。年青的学生,他们的心总是那么热,干劲又那么大,而他们都还是一些不大懂得安排生活的人。学校在可能的条件下,要帮助这些年青人安排生活。比如,使他们能吃得好,睡得好,讲究卫生,借阅图书十分便利,甚至附设一些为他们缝缝补补的服务单位,等等。总之,要为学生安排一个很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在这篇通讯里,我们看到那些可敬的人们,日日夜夜辛勤地劳动着,他们对学生多么体贴入微!他们不把这些事看成小事情,而当作是建设社会主义自己应尽的责任,千方百计去完成它。是他们,使学生在这个大家庭里学习、生活得更加欢畅。这种可贵的劳动,将永远铭刻在学生的心灵里,也将为人们所赞颂。


第4版()
专栏:

劳动锻炼又一新课题
福安、壶关干部下放当炊事员和保育员
本报讯 为了切实改善人民公社的食堂、托儿所工作,保证社员吃饱、吃好,把孩子养好养胖,形成侍候人光荣的社会风气,中共福建省福安地委和福安县委,最近对下放干部作了具体规定,决定下放参加体力劳动的干部,要参加食堂和托儿所的工作,担任炊事员和保育员。
福安地委在规定中说:各级党政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干部,除年老有病不能参加体力劳动者外,每人每年至少必须参加一个月的体力劳动。很少参加实际工作或参加体力劳动不多的人,可参加二个月到三个月或者更多的时间劳动。参加劳动的地方主要是农村人民公社,到公社中去做一个普通社员,担任炊事员、保育员、教养员、饲养员等职务。工业交通部门的干部,一般应到工厂或公路上,去做工人、炊事员或养路工。商业部门的干部,应到商店当营业员、炊事员,到服务行业做服务员。福安县委则决定所有轮流下放参加体力劳动一个月的干部,全部参加食堂和托儿所工作,担任炊事员和保育员。
福安地委和福安县委这一规定,受到了广大干部的拥护。大家争先报名要求下放到这一光荣的岗位上去。第一批下放的有福安县委工业交通部部长魏洛旺、县妇联副主任陈如贞、县工会副主席黄祥庆、林业局副局长吴昌弟,他们已带领一百名干部下放到人民公社去从事服务性劳动。他们到达人民公社后,受到社员的热烈欢迎。
本报讯 为了使所有的公共食堂迅速走向正轨,保证社员吃饱、吃好、吃得干净卫生,中共山西壶关县委除作了一系列的布置外,最近又决定所有的公社党委书记、主任和县里的科局长以上干部,都要亲自到食堂当几天炊事员。
这一决定发出后,县委书记陈成富即首先带头,到平顺镇第六食堂当了炊事员,他亲自下手帮助炊事员赶面、烧火和收拾饭厅。他从实际体验中,很快找到了这个食堂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了。据统计,这个县已有四百一十个公社党委书记、主任以上干部,下到食堂当了炊事员。金星社主任李顺达,在前些时候,曾亲到这个社的第二食堂当了两天炊事员,帮助这个食堂增加了饭菜的花样,改进了管理制度。


第4版()
专栏:

好措施,好课题
华仁
福安地委等部门,对下放干部作出了具体规定,决定下放干部在劳动锻炼期间,要到人民公社去当炊事员和保育员。这一规定,对领导来说,是一个好措施;对下放干部来说,是一个好课题。
说它是个好措施,是因为它提得适时。
人民公社的建立,带来了一个新的重要问题,那就是要学会管理大家务,要把亿万农民的吃饭问题,休息问题,亿万孩子的集体教育问题管起来。这是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目前,我们对管理这样一个大家务还没有经验。我们必须学会把它管好,不然的话,它不仅会影响群众的生活,还会直接影响着生产的更大跃进。这个问题是当前巩固公社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们必须抓住这一环。
把干部下放公社去担任炊事员、保育员,第一,它可以使公社的集体生活管理工作加强,使公社在这方面能很快地巩固起来,同时可以取得一套比较完整的集体生活管理工作的经验,在全县、全专区推广,这是一个好办法。第二,关心群众生活,虽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但是我们今天要管的是亿万农民的大家务,连吃饭、孩子都要管。这却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的干部必须学会这套本领,这是领导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环。把干部下放到公社当炊事员、保育员,就会使干部学会这一生疏而又重要的工作。这是当前培养干部的好办法。第三,目前,在部分劳动人民中有一种错觉,他们以为集体生活的管理工作不如生产工作、政治工作重要。特别是有些妇女,她们原来围着锅台转,现在好容易从家务中解脱出来,不愿再去管家务、作饭、带孩子。她们没有认识到,家务工作从来就是很重要的工作;只因为过去家务工作分散在各个家庭里,并且在妇女受压迫的阶级社会里,家务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估价,人们看不起干家务的妇女,形成了家务工作低人一头的错误观念。其实家务工作是一项崇高的工作。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人来管家务,没有人作饭,没有人带孩子,那么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必须把家务(包括一部分分散的家务)工作看做是社会分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今天,我们办起了大家务,我们要给上百上千的人做饭,给上百上千家人管孩子,这不是一项有更大意义的工作吗?要作好这项工作,还要有很多学问,如卫生知识、营养知识、儿童心理知识等。目前,有些人轻视家务工作的看法一时还转不过来,因而炊事员和保育员的工作也觉得不重要,把下放干部分配去作这些工作,会迅速地改变人们的观点,并且会激励更多的更适合作这些工作的人勇于去作好这些工作。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有百万干部下放到农村,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给农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实际工作,也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相信下放到公社食堂和托儿所的同志,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胜利!(附图片)
陕西省西安市郊东风人民公社党委第一书记李生华(右第二人)正在春光生产队食堂和炊事员一起包饺子。 新华社记者 杨绍夫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