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2月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养猪和革命
单久山
从报纸上读到了一些优秀饲养员的模范事迹,深受感动。
浙江黄岩县头陀公社联群畜牧场,有十个出色的养猪姑娘,她们每人平均饲养十五头母猪、二十五头小猪和十头肉猪,大猪小猪个个肥健。在饲养过程中,她们不嫌脏不嫌累。猪一害病,她们就“担心得吃饭无味,睡觉不安”。她们不仅善于饲养,还学会了配种、防疫等一套技术。
还有一个“三金莲”养猪的故事。“三金莲”指的是胡金莲、许金莲、李金莲,她们三人今年都是三十六岁,都是上海县鲁汇公社光继生产队的饲养员。人们称颂“三金莲”并不是因为她们名字相同、年龄相同,而是因为她们都热爱养猪事业。“三金莲”养的猪成活率达到99%,母猪头头满怀,肉猪长得又肥又快。有人说:“做饲养员与猪打交道,又脏又臭没出息。”“三金莲”却说:“养猪积肥可养田,又可以支援城市。”她们不怕脏不怕臭,每当母猪生小猪,就睡在猪棚里看护。“三金莲”共有十六个孩子,都需要照顾,可是她们却克服了种种困难,专心一意把猪饲养好。
她们如此酷爱养猪事业,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她们把养猪工作和革命事业联成了一个整体,她们在养猪的问题上表现了对待革命事业的崇高的负责精神。
养猪、养鸡、养鸭……,似乎都是些“鸡毛”小事,微不足道。可是在革命者看来,一切关系到群众生活的问题,都是天下大事。我国人民常常用“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话来形容丰衣足食的富裕生活。可见,“五谷”和“六畜”在人民生活中占着何等重要的地位。我们要改变我国国民经济“一穷二白”的面貌,就要工农业并举,而在农业中,不仅要使“五谷丰登”,也要使得“六畜兴旺”起来。其实,我们何止是要使“六畜”兴旺呢?简直要使“八畜”兴旺,
“十畜”兴旺,使一切对人民有用的牲畜都要大兴旺。牲畜兴旺了,贡献给人民的东西也就多了,这不正是革命事业所需要的吗。“十姑娘”、“三金莲”等优秀的饲养员,正是看到了革命的实际需要,认清了养猪工作对革命事业的贡献,所以她们不以养猪为苦,而以养猪为乐;不以养猪为耻,而以养猪为荣。她们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千方百计地要把猪养得多,养得好,立志做到“六畜兴旺”。这种志气,是一种革命的志气!
在我们的建设事业中,有着很多艰巨、复杂的工作;和猪牛羊鸡鸭兔等打交道,同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有对于革命事业的无限热爱,是不可能做好这件工作的。养猪脏不脏呢?当然脏;臭不臭呢?当然臭。可是,由于“十姑娘”和“三金莲”把崇高的革命热情灌注到饲养工作中去了,她们想到的不是脏,不是臭,而是怎样为国家多养几头猪;她们考虑的不是个人生活舒适,而是怎样为集体创造幸福。自然,她们在饲养工作中有时免不了会弄得一身脏臭,然而她们的思想却十分纯洁,芳香四溢。在这些舍己为人、为公忘私的饲养员面前,人们有什么理由不尊重她们的劳动,或者不愿意从事这种高尚的劳动呢?
一切对于革命有益的劳动都是光荣的。只有在旧社会,才有所谓“高贵”、“低贱”之分。那些剥削者们,轻视劳动,靠剥削别人的劳动养活自己;厌恶养猪的脏臭,吃起猪肉来却斤斤较量。他们自以为洁身自好,可是最脏最臭的也正是他们。
优秀的饲养员们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凡是对人民有益的劳动都是革命不可缺少的一份力量。


第8版()
专栏:

南阳黄牛
李准
过去常听说南阳黄牛好,闻名全国,可是南阳黄牛究竟怎样好,却知道的很少。这一次到南阳来,访问了南阳潦河人民公社的黄牛牧场,真领了不少教,也确令人兴奋。
吃罢早饭,小雨初晴,我们和公社党委第一书记王宝珍同志骑着自行车,向牧场出发了。王宝珍同志今年才二十多岁,土改前还是个
“童养媳”,可是现在她已经是这个九万人口大公社党委的第一书记。她对这里情况非常熟悉,她告诉我们:他们公社现在已经有七千三百多头黄牛,比公社化前增加了一千一百多头。有了专门的牧场和配种站,黄牛繁殖快了,去年的繁殖率就增长到20%。
谈到大牛,她笑着说:“如今大黄牛都稀罕珍贵了。在合作化前农民单干时候,大个牛却不吃香。个子越大越没人喂,因为一家一户土地少,用不了它,也喂不起它。有些家卖了,有个别的还杀了;没有组织起来的时候,大黄牛也倒霉!”
我们穿过一片几里长的棉花丰产田,棉花长的很好,有一人多深。叶子都被霜染红了,棉桃正吐着絮,像一片白雪。极目望去,红白相映,煞是好看。穿过棉花田,在一道山岭下边,看见牧场了。首先映入我们眼中的,是那一片枣红色和米黄色的牛群。
走到牧场办公室门口,迎面走过来一个胖胖的老汉。他笑迷迷地向我们打着招呼,又轻声地对王宝珍说:“又有两只牛要生小牛了。”
他就是牧场的场长姚清阁,原来是高级社的社长,公社成立以后,当牧场场长。群众曾经给他送个外号叫“牲口迷”,也叫“土专家”。
王宝珍同志对他说:“清阁,你给人家说说咱们这黄牛吧!”他笑了,又迷着眼睛说:“又要我‘论牛’了。”
他领着我们去看牛群,在广场上拴了一大片,有大的,有小的,一个个体大力强,皮色鲜明,吃得滚瓜流油。看见这些大牛,我们不禁惊喜起来。
“这就是你们培养的种牛吧?”
他微笑着摇摇头说:“这是给队里养的一般耕牛,种牛我们挑得严格的很,你们来这里看。”说着他又把我们领到一片场上,只见拴了几行全是一些虎头虎脑的公牛,大的足有五尺来高,站到那里像一座小山一样。
这时,姚清阁老汉向我们“论”起牛来了!他说:“南阳黄牛好,有它几个特点,也是我们现在挑选种牛的标准。它有六大四小,头一宗是身体大,力量强;再一宗是鼻孔要大,能受得热,拉犁到地头能呼出几口气来;第三眼睛要大,还要眼皮紧,能走夜路;第四是头大脖项大,脖项隆起像个盆子一样,群众叫作‘前高后洒,拽断犁耙’;第五是?大,要像个木碗样子,走起泥路不陷腿;再一点就是嘴要大,能吃得进东西。这四小是耳朵要小,像个削的竹筒,这种牛性灵;再一个就是牛角要小,讲究平头角,这种牛脾性好,善良;还有就是尾巴要小,睾丸要小,这种牛走的快,利洒,我们叫作能喂紧半步,不要对脚板。”
听姚清阁谈得这样精深、生动,真不愧是“土专家”。他又说:“其实南阳黄牛特点,还不止这些。我们还讲究‘明筋亮骨,宽胸环胁’。俗话说:前胸放下斗,后边放下手,这种牛都有气力。胁骨像一串环子一样撑开能吃进草,牛就强壮。”他说着指着那些种牛说:“你们看,我们挑的这些公牛,都是这样。”我们仔细看了几头种牛,果然像他说的,都有那几大几小的特点。我们就问:“是不是南阳黄牛过去都有这些特点;”他笑着说:“过去谁能培养得起!就是合作社时候,也办不起牧场呀。公社化后,我们才能有条件繁殖最优良的黄牛了。”他又指着一头荷兰种母牛说:“我们准备把南阳公牛和这头母牛交配,将来培殖出既能干活,又能挤奶的最优良的牛来。”
姚清阁同志这时又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说,他们这里不但培殖好黄牛,培养繁殖的还有八十匹苏联高血种马,一千多箱意大利蜂和安哥拉种兔。我们正在说着,忽然从牧场的小河旁有三个十二三岁的孩子赶过来一大群雪白的肥鸭。
姚清阁指着他们说:“他们放的这是‘北京鸭’,今年已经生了一千多个蛋了,明年我们要大量孵育推广这种鸭子。”接着他又笑着说:“你们别看这几个小孩是高小毕业学生,他们也讲‘政治挂帅’呀,还要提出为‘推广优良品种’而奋斗哩!有一次,有一只鸭子把蛋生在河里了,他们说:咱们不能让公社将来少一只北京鸭子!商量以后,三个人就脱光屁股下河里摸起来,结果把那只鸭蛋给捞出来了。”
姚清阁讲他们的故事,讲得那么生动,有趣,我们就看着那三个小孩子,觉得实在可爱。就在这时,他们也好像知道我们在谈他,扭着头朝我们笑着,嘴里呲着一口小白牙齿。


第8版()
专栏:

饲养员的心
给猪仔冲凉
上海肉类联合加工厂的老于师傅试验育肥还没满月,圈里养的猪突然变得懒洋洋的,白天嗅到饲料摇摇头跑开了,晚上翻来复去直吵闹,眼看这批猪几天不吃食,不睡觉,眼皮搭拉下来,走路摇摇晃晃活不长了。老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给它量体温,看舌头,没啥毛病。把兽医请了来,也诊断不出是什么原因。
当天晚上,老于把铺盖搬进猪圈,逐圈逐头查起原因来了。天热得透不出气,于连生一会儿工夫就闷得满头大汗,他就地坐下擦汗休息,感到屁股下面火辣辣地烫人。用手一摸,水门汀热烘烘的。莫非这批猪仔是因为这两天天气热、地上烫出的毛病么?他一想到这里,立刻扭开自来水龙头,哗哗地用冷水冲洗起猪圈来。
这时,猪仔像久旱逢甘雨一样,有的张开嘴巴,有的竖起耳朵,乐得哼哼直叫。水冲到西,它们奔到西,水冲到东,它们跑到东,果然药到病除了。
新法治病
江西武宁巾口公社国营商店养猪场收进的十七头养猪。这些猪都生了癞,满身黄水直流。饲养员谢铜仁看到了,就天天烧开水用肥皂给它们洗,洗完后在患处涂上一层凡士林,睡的地方又给垫上青樟树叶子,就这样经过半个多月才把它们治好。谁知不两天,其中又有五头小猪拉起白粪来。过去老谢听兽医说过,这叫“白痢病”,他可不知道怎样治。到兽医站一打听,兽医又下到各小队去了,三几天不可能回来。老谢正急得没办法,有一天他到河下担水,听到过渡行人说:“今年大蒜球要多留一点,要不往后拉痢可应不了急!”老谢心里一动,急忙赶了回来,把家里三斤大蒜都拿了出来一口气捣得稀烂,跨进了猪栏,抱起一头小猪就喂。谁知猪不肯吃,在他怀里鼓劲乱挣乱扎,把老谢弄出一身大汗却没有喂进一匙。他想了想,又立刻起身回去把家里一瓶准备过节用的白糖拿了来和在蒜汁里,这下小猪可肯吃了。老谢把五只小猪一只只抱在怀里一匙匙地喂,每隔四、五小时就喂一次。到第三天上,小猪都被治好了。
救活了十二只小猪崽
在一个严冬的午夜,西北风呼啸地刮着,人家都早已钻进了热被窝,可是江苏常熟徐市人民公社的饲养员徐金生却还蹲在一头刚死去的母猪旁发楞。原来,这头母猪生了十二头猪崽后,因流血过多突然死亡。徐金生想,母猪是救不活了,可是留下来正在吱哇吱哇叫的十二头猪崽,一定得想法让它活下来。他想到用奶粉可以把孩子养大,难道猪崽不能人工喂养吗?于是,他急忙站起身来,用稻草、破棉毯盖好了猪崽,自己顶着西北风奔回家里,连夜磨成了一升黄豆的豆浆,把猪崽逐头逐头捧在胸前用豆浆喂它。日复一日,终于喂大了这十二头猪崽。


第8版()
专栏:

养兔姑娘(三棒鼓)
易和元姑娘年纪轻,名叫张玉英,饲养兔子好本领,宁津县里有名声。红眼长耳朵,兔儿真活泼,一蹦一跳逗人爱,姑娘心里笑呵呵。细心来照料,事事都周到,不让受暑和受寒,要使兔子长得好。养兔无经验,就把书本翻,全心全意苦钻研,英雄面前无困难。设计小高楼,兔子住里边,个个健壮不生病,阳光充足空气鲜。兔子啥脾气,随时都留意,爱吃什么给什么,就像照看亲儿女。母兔怀了胎,姑娘喜心怀,晚上照料不怕苦,三番五次起床来。仔兔冻坏了,姑娘心里焦,揣在怀里给温暖,起死回生小命保。小兔繁殖多,一共千多个,跳跳蹦蹦绕膝前,姑娘看着真快活!姑娘不骄傲,心里常琢磨:要叫兔儿繁殖快,明年更比今年多!工作虽平凡,事迹不平凡,省里县里选模范,红旗拿在手里面。红旗光闪闪,人人都称赞,谁说养兔没出息,姑娘榜样大家看!


第8版()
专栏:知识小品

养猪史话
杨旻
人民公社成立后,养猪业也随着大大繁盛起来。谈谈有关养猪的历史和掌故,一定是大家感兴趣的吧。
养猪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问题,现在只能根据传说,作个大概的估计。古书上都说:从前有个叫伏羲氏的人,最先发明网罟,教民猎兽捕鱼。野兽也叫做“羲”,“伏羲”这名字,就含有“制伏野兽”的意思。那时所猎的兽,随着就吃掉了;后来狩猎的工具和技术逐渐进步,猎获的野兽渐多,一时吃用不了,于是人们便开始设法把剩余下来的还活着的野兽豢养起来。久而久之,野猪渐渐驯顺,身体也渐渐肥胖,以至于变成像现在家猪的样子。驯兽的功绩,应该归于广大的人民群众。不过根据这传说,却很可以说明:家猪的祖先就是野猪:而养猪事业,在遥远的原始公社时代,就已开始了。
“诗经”“豳风七月”章有句云:“言私其豵,献豜于公”,“豵”是一岁的小猪,“豜”是大猪,这话的意思是说:小猪归自己,大猪献给公家。“周礼”一书上更提到从前有叫“豕人”的官,专管猪的鉴别,选择良种,交给专管饲养的官——牧人,进行饲牧……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大概远在约四千年前的殷商时代,我国的养猪事业就已经相当繁盛了。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上有不少关于猪的记载,在出土的各种兽骨中,又以猪、牛的骨最多,这更是殷商时代养猪业非常发达的有力物证。此外,“越绝书”上曾提到越王勾践时的“鸡山”和“豕山”,养畜场竟被称之为“山”,其规模之大,也就可想而知了。
古书上还有许多关于大猪的记载。“尔雅”“释兽”说:大猪叫做?,高五尺。按周代一尺相当于现在的二十三公分计算,五尺就是一百一十五公分,相当于现在三市尺多,纵算作了夸大,想来也不致相差太多。
“易经”上有句云:“豶豕之牙吉”,如果单从生物学的观点来说,这句话的意义就应该是:阉割了的猪,性子就会变得驯顺,虽有犀利的牙,也是不足为害的。可见,阉猪的方法,至迟在两三千年前的周代,就已发明了。兽医的出现,一般都认为可以推到黄帝时代,到了周朝,就正式设置了为猪、犬等六畜治病的官。后魏贾思勰所作的“齐民要术”一书说:母猪以喙短而没有柔毛的为好。喙短则牙少。牙多是不容易育肥的。有柔毛则难治净。又说:圈不厌小,因为圈小易肥。这实际上是限制猪的活动,使它少消耗些能量。此外,“淮南万毕术”载:在饲料中加些麻子和盐,猪就易肥。盐的作用在于:提供矿物质,增进食欲,并帮助消化。“群碎录”一书说:“桐花饲猪,肥大三倍。”这些都说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养猪业上所积累的经验,是非常丰富的。
古代也有一些养猪的能手。商代有个叫韦豕的,相传是最早的猪的选种专家。汉朝有马氏兄弟五人,都善于养猪,人们赞美他们说:“苑中三公,巨下二卿,五门嚄嚄,但闻猪声。”“后汉书”又载:“孙期……成武人,家贫……常牧豕于大泽中,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这也可以算是古代的教学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一例。
古代劳动人民养猪的积极性一直是很高的。可是历代的封建统治阶级不仅没有给予提倡和鼓励,相反的,有时还横加制止。“万安县志”说:“正德中禁天下畜猪,一时埋弃俱尽。陈氏穴地养之,遂传其种。”便是一个明证。据统计:宣统二年,年收猪肉税一百九十多万元,民国四年以后,猪、牛、羊的肉厘总共才不过一百二三十万元左右,民国十一年以后,更降到了五十来万元。可见,在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养猪业也是一片衰落景象。解放后,1950年的养猪数就迅速升到六千二百多万头,比1947年的统计数超过一百四十多万。尤其是人民公社成立以后,新型的养猪场和养猪能手到处涌现,我们的养猪事业也将愈来愈兴旺了。


第8版()
专栏:

看了叫人喜在心猪舍座座数不清,猪儿一群又一群,母猪摇头前面领,小猪摆尾后面跟,只只长得胖又壮,看了叫人喜在心。谁家猪儿这样好?不是公社哪能行?
(康元英)大猪肥,小猪壮,公社养猪棒又棒。早早起,天未明,采菜篮儿手上提。莱菔菜,水浮莲,猪儿吃了香又甜。定时间,勤喂料,一天长膘二三斤。勤打扫,多积肥,五谷蔬菜都丰登。
(丘小甫)肥猪个子高又高,搭张凳子摸着它腰,要想给它洗个澡,提着水桶背上浇,浇了两桶水,才湿了一把毛!
(青浦田歌)养猪姑娘忙又忙,起早恋晚在猪场;喂得猪儿大又肥,姑娘乐得把歌唱。一唱肥猪圈圈满,二唱粪多粮满仓;三唱社员收入多,四唱公社赛天堂。
(萧国宾)


第8版()
专栏:

陕北牧歌 刘文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