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2月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改革饲养工具多养猪省劳力
吴家坡管理区一人喂猪近百头做到有劳有逸
本报讯 山西省浮山县城关公社吴家坡管理区,发动群众改革工具,在养猪过程中大量使用简易机械,饲养员由过去每人喂二十头猪提高到近百头,大大推动了养猪事业的发展。
吴家坡有三百户人家,养猪四千六百一十二头,其中公养的占85%,用二百六十个劳力负责饲养。最近这个管理区的党支部在进一步研究发展养猪规划时,按照现在的饲养工效计算,饲养员需要增加到五百个。全管区共四百一十个劳力,全部投到养猪事业都不够。管理区党组织感到要不迅速改变手工操作的现状,养猪事业就不能更快发展;同时,养猪占用劳力过多,必然会影响到农业生产和其他生产。而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就是发动群众,大搞工具改革。
最初,一部分有右倾保守思想的人不赞同搞工具改革,他们说:“花钱多不顶事,白白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党支部为了彻底解决这些思想问题,一方面组织社员展开了大鸣大放大辩论;一方面又组织社员参观了浮山县造纸厂机械造纸操作过程,使社员认清了目前只有广泛采用简易机械,才能保证养猪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有效解决农牧业之间的劳力矛盾。
在改革饲养工具中,书记亲自挂帅,吸收了四名能工巧匠组成了技术指导小组,抽出一部分社员组成突击队,并把闲置的两部柴油机、一个锅驼机用来作为动力,本着因陋就简、自力更生、就地取材的原则,自己动手创造。就这样千方百计地解决了技术力量不足,资金设备缺乏的困难。社员们连续奋战了七天,就使喂养简易机械化。
吴家坡管理区社员们现在已建立了一座猪食加工厂,安了两部柴油机,一部锅驼机,一部钢磨和一部铡草机。猪饲料的粉碎工作由畜力改用简易机械操作。社员们又对喂猪过程作了许多改进,使饲料加工和喂猪过程连接起来,形成一套自动的流水作业系统。从前光饲料加工就得六十个人和二十头牲口日夜忙碌,而且加工的饲料很粗糙,如今用机械加工,既省人力,饲料又细致。现在全区共使用六十七个劳力养猪,比简易机械化以前减少了一百九十三人。
饲养质量也大大提高。过去玉米秆、棉桃壳等饲料用铡刀铡的猪不肯吃,现在用石磨和石碾粉碎得很细,又经过加水加热,变成糊状的优质饲料。经过技术人员检验,猪吃了这种饲料很容易消化。


第3版()
专栏:

绥阳公社猪增加八成饲养员减少一千六百个
本报讯 贵州省湄潭县绥阳人民公社一百四十七个养猪场,由于改革了七项喂猪技术,每个饲养员喂猪数由原来的十五头增加到四十一头,最多的达一百头。
绥阳公社最近生猪生产急剧增长,花费在养猪方面的劳动力占全社总劳动力的15.8%,饲养员们还是感到忙不过来。为了保证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公社党委发动社员和饲养员,大搞喂猪技术革新和改进饲养管理。几个月来,公社一百四十多个养猪场普遍作了六项改革:一、改小圈分散饲养为大圈集中饲养。原来全社一百四十七个养猪场共建立四千零四十间猪舍,就圈分散饲养时,一个百头的养猪场,每天要一个强劳力喂猪。改为适当集中饲养后,大大节约了人力。二、改人挑水为引水自流。有一百多个养猪场,用竹筒引水自流养猪,每一百五十头猪就节省一个劳力。三、改人工砍猪草为铡草机切猪草。全社已有一百二十五个养猪场使用了铡草机,每部铡草机一人一天能铡猪草八千斤,比人工砍猪草提高工效九倍。四、改人挑饲料为土火车或人力车运饲料。全社已使用土火车和鸡公车一百零四部,滑丝十一处。用土火车一次就运五百多斤,可喂二十五头猪,比人力运料提高工效五倍。五、改小锅独灶煮料为大锅联灶煮料。未改灶前一人管三个小锅,一天只能煮七百多斤;改用大锅联灶后,每天每人可煮饲料一万斤,提高工效十三倍,并且大大节约了燃料。六、改圈内饲养与圈外放牧相结合。各猪场每天放牧猪二至四小时,可节省采集和加工饲料的劳力。
经过这一系列改革,全社的猪比今年2月增加了83%,饲养员却由三千八百多人减至二千二百人。


第3版()
专栏:

安徽全面管理秋种作物
小麦田油菜田,丰产田一般田,远田近田,块块都要管好
本报合肥30日电 安徽省各地在秋种作物的田间管理中,普遍采取了小麦田与油菜田并重、丰产田与一般田并重、远田与近田并重、晚茬麦与早茬麦并重的四项要求,掀起了一个轰轰烈烈的田间管理竞赛运动,以全面管好秋种作物。
安徽省共种小麦和油菜共五千三百一十万亩,比去年实种面积扩大了一千二百三十万亩,秋种计划基本完成,播种质量也很好。目前从淮北平原到皖南山区,大部分小麦已有二、三寸高,油菜普遍生长茁壮。因此有少数人产生了“今年秋种质量高,迟一些管理也不要紧”的松劲思想。针对这种错误思想,有不少人民公社开展了以管早、管好为内容的大辩论,全面展开了田间管理竞赛运动。
全省各人民公社都合理安排了劳力,分别进行小麦和油菜的田间管理工作,做到了小麦管理油菜管理同时并重。例如,芜湖专区为了全面管好三百八十万亩小麦、大麦等粮食作物和一百四十二万亩油菜,各人民公社都合理地安排了劳力,组织了田间管理专业队。仅据宣城、含山、和县等十一个县的不完全统计,就有三十多万人组成了田间管理专业队,并普遍推行任务到队、措施到田和责任到人的田间管理责任制,加强了对小麦和油菜的查苗补苗、追肥、锄草等工作。最近,全专区已有四十万五千亩油菜补了苗,二十四万亩小麦补种一次,并在大面积上进行了锄草、追肥工作。
为了保证秋种作物块块苗全苗旺,各地都十分强调大面积丰产田管理和一般田管理并重。例如蚌埠专区小麦和油菜等共有一千八百四十五万亩,其中有九百多万亩是大面积丰产田。为了把丰产田和一般田都管好,这个专区层层组织了检查组,对秋种作物田间管理进行大检查大评比,有不少公社还制定了田间管理记录卡片,发到生产队,详细记载每次管理措施和作物生长情况,以便定期检查,总结经验,把每一块田都管理好。目前这个专区有三百多万亩小麦和油菜已追过一次肥,缺苗的一百一十五万亩秋种作物也基本补齐。
许多地区由于远田管理和近田管理都同时兼顾,使远田薄地生长较差的幼苗,能很快赶上一、二类苗。例如阜阳专区结合大搞河网化工程,每天有一百多万人一面开挖灌溉渠道,整修畦田,一面大建田头肥窖,就地造肥和追肥。目前这个专区已修建地头肥窖七十一万个,使远田薄地也能及时追肥和灌溉。炳辉县今年秋种作物九十多万亩,其中有十二万亩的远田薄地幼苗生长较差。全县各人民公社组织了田间管理专业队,突击进行补苗和追肥,力争在封冻前使这些生长较差的幼苗赶上一、二类苗,现已有五万一千多亩追了一次速效肥。
各地还在“早茬麦管理与晚茬麦管理并重”的要求下,大搞晚茬麦赶早茬麦的田间管理运动。例如怀远县因受到严重的干旱,部分秋收作物成熟期迟,全县共有二十三万亩小麦是在霜降后五天到立冬前种的,这些小麦苗一般生长较差。因此,全县开展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晚茬麦赶早茬麦田间管理竞赛。这个县的龙亢公社专门组织了晚茬麦田间管理专业队,在田头安营扎寨,对一万多亩晚茬麦普遍追施了一次肥,每亩施肥一百多担。这个公社的关唐大队,发现四十多亩晚茬麦有土蝗虫,也立即组织社员用“六六六”药剂防治,把全部土蝗都消灭了,保证了晚茬麦的正常生长。
安徽省各地根据上述四项要求,把秋种作物的田间管理工作进行得又快又好。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有二百一十三万人投入了查苗补苗、追肥、锄草、防冻和清沟等工作。全省小麦和油菜有一千一百余万亩追了一次肥,已补齐缺苗四百一十万亩。有一百二十万亩结合中耕锄草,加盖了灰粪乱草以保温防冻。目前,以四项措施为内容的田间管理竞赛运动,正在全省各地继续展开。 (冯武生)


第3版()
专栏:

抓好冬季田间管理
——湖北日报社论摘要
11月28日,湖北日报以“乘胜前进,抓好冬管”为题发表社论。社论摘要如下:
我省今年战胜了特大干旱,在秋种工作上又打了一个大胜仗。全省播种面积超过了原订计划,并比去年实播面积扩大了。
目前,必须进一步加强田间管理工作。根据增产的指标,制定有力的管理措施,连续不断地开展麦苗升级运动,以确保作物增产丰收。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思想上都明确这个道理。从各地情况来看,还有这样一部分人,他们说:“今年是一早三好,明年丰收不成问题了。”有的说:“今年种的好要多收一半,面积扩大要多收一半,管不管问题不大。”这些想法是错误的。为了实现明年农业生产的持续跃进,在对夏收作物培育方面,不仅要抓主粮,还要抓杂粮;不仅要抓粮食,还要抓油菜和其他作物;不仅要抓高额丰产试验,还要抓大面积平衡增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块块增产,样样丰收。只有这样,才能打响明年农业大丰收的头一炮。
根据以上要求,在秋种作物田间管理上,从领导力量到劳力的安排都应建立起一套专门班子,保证有15%到20%的劳动力用于田间管理。在田间管理工作中,要根据今年秋种工作的特点,建立各种专业队,加强责任制,并且采取专业队经常管理与一定时期抓住主要环节组织突击相结合的办法,把田间管理工作一贯到底。在田间管理工作中,还要运用抓两头带中间的领导方法,一方面加强对高产试验田的领导,树立榜样,开展学、比、赶、超运动;另一方面要不断地把作物进行分类排队,组织力量突击消灭三类苗。通过参观、评比,开展竞赛,不断地提高一类苗,消灭三类苗,大搞麦苗升级运动,达到落后赶先进,先进更先进。
在田间管理的措施上,一定要注意抓环节。在一定时期要集中主要力量,突出解决主要的矛盾。从当前来说,就是要过好越冬关。这一阶段的要求,主要是苗全苗壮,促使小麦根系发育健全。为此就要解决好四个问题:第一是继续抓紧时机,查苗补苗,保证全苗;第二是松土、追肥,提苗壮苗;第三是合理追肥,防止陡长、冻害和后期倒伏;第四是清沟排渍,注意防虫。这四个工作,抓得好,小麦就可以安全过冬,生长良好,对下一步的返青、圆秆、拔节有很大的好处。其他作物的田间管理,也大致如此。在越冬作物的田间管理中,追肥又是一个主要的环节。肥过少,禾苗就会黄瘦,抗冻力也弱;肥过多或施用不当,也会出现陡长贪青现象,都会造成降低产量。因此一定要全面摸底,分类排队,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分期施肥,看苗追肥,瘦苗先追,壮苗后追,远地先追,近地后追。这样才能够保证作物全面平衡发展,安全度过冬天。(附图片)
安徽省界首县陶庙公社抓紧冬小麦田间管理。图为大吕郢生产大队社员们正在小麦万亩丰产方里追盘根肥。新华社记者 陈在琨 摄


第3版()
专栏:

大力消灭越冬虫害
陕甘晋豫四省协作除治小麦条锈病
新华社讯 目前各地人民公社正大力除治农田的越冬害虫。陕西、甘肃等省(区)部分发现小麦条锈病的地区也正在加紧防治。
今年由于夏秋干旱,农作物虫害较往年严重。为了消灭越冬害虫,各地加强了检查和除治工作。据湖北省农业厅检查一部分棉籽,一斤内有越冬红铃虫五十到一百头。湖南宜章县粟源情报站在已收割的晚秋田内检查,三十个禾蔸就有三化螟越冬幼虫二十一条;另外检查六平方尺游草中有浮尘子一百零六个。郴县地委书记在丰阳城关公社稻田中挖了十一个禾蔸,就发现了七十五个越冬螟虫。从11月上旬开始,湖南郴县专区就展开了“三光”(挖光、拣光、烧光禾蔸)和锄光杂草,消灭越冬螟虫等害虫的工作。现在,这个专区已有三百六十多万亩稻田做到了“三光”,并在八十多万亩稻田的冬凼中掺入了杀虫的石灰和茶枯。江西省赣南、吉安、九江、宜春四个专区已有七百二十多万亩稻田做到了“三光”。安徽全椒、来安等地也在抓紧时机消毁稻根。棉区都在大力消灭越冬的红铃虫。除大力拔除棉秆外,湖北省还在推广黄梅县的四集中(集中收花、晒花、贮花、工具)、四处理(处理贮花仓库、棉子、工具、枯铃)办法,建立了除虫专仓(墙在内、柱在外、墙顶不接檐),彻底消灭越冬红铃虫。陕西盩厔县除发动群众晒花除治红铃虫外,也建立了防虫的专仓。安徽、山东等地也都开展了群众性的防治越冬红铃虫活动。此外,许多地区还结合青贮、积肥、秋耕、深翻等工作,消灭了潜藏在玉米秸、玉米穗轴、各种野菜野草及土壤中的越冬害虫。
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区)的部分地区,由于入冬以来气温较高,土壤湿度较大,麦田有不同程度的条锈病发生。山东、河南等省也有叶锈病发生。目前发病地区已把防治锈病作为冬季麦田管理的重要内容。各地人民公社都在发动群众普查麦田,边查锈、边灭锈、边防锈。为了控制大面积条锈病的传播和防治,陕西、甘肃、山西、河南四省最近已建立了联防协作关系,协作防治活动正在逐步展开。陕西省在发生条锈病地区建立了防治指挥机构、增设病情测报点,培训技术员,采取埋土切叶、喷撒农药等办法防治。到11月中旬全省已在78%有条锈病的麦田进行了防治。甘肃省条锈病防治工作抓得早,进度快,除在发生条锈病麦田里普遍进行了一次防治工作外,还在一百多万亩麦田里作了预防。新疆用飞机喷药防治了小麦条锈病和麦蚜等病虫害。


第3版()
专栏:

巧养猪
丁山
一个饲养员能养多少头猪?随着养猪事业的高速度发展,我们是不断地、大量地增加养猪的劳动力,还是不断地改革饲养技术,以尽量少的劳动力养更多的猪呢?这是新情况下提出的新问题。
目前,一般是一个饲养员养二十头猪左右。山西武乡县曾经算过一笔账:全县现有存栏猪八万六千头,有饲养员四千三百人,占全县总劳动力13%弱;如果不提高饲养工效,明年全县计划发展到二十六万头猪,就需要一万三千个饲养员,占总劳动力40%。农村劳动力本来就很紧张,随着各项事业的发展,劳动力不足依然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如果以过多的劳动力来养猪,必然会影响其它各项生产事业的发展。那么,既然劳动力不足,是不是可以把养猪的发展速度放慢一点呢?也不能,无论从发展农业生产还是从改善人民生活的角度看,都需要高速度地发展养猪事业。只有多养猪,才能多积肥、多增产,也才能多吃肉。党中央号召我们大力养猪,群众要求多养猪,迅速发展养猪事业是不可动摇的方针。
猪要高速度地发展,劳动力又不足,这就是矛盾。解决矛盾的唯一办法是巧养猪,向技术要劳力。不断改革饲养技术,提高饲养工效,用更少的人养更多的猪,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在这方面,山西浮山县吴家坡管理区和武乡县故城公社养猪场,贵州湄潭县绥阳公社等单位已经做出了榜样,创造了经验。他们由于重视技术改革,饲养员已经由平均一人饲养二十头左右提高到四十多头以至一百头左右,比原来的工效成倍、几倍地提高了。正是这个原因,绥阳公社目前养猪数量虽然比2月份增加了83%,饲养员却由过去的三千八百人减到二千二百人,节省了一千六百个劳动力,而且劳动强度减轻了,饲养质量提高了。这就是巧养猪的好处。
提高饲养工效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目前大量发展起来的,是以集体饲养为主的养猪事业,饲养集中,就便于实行技术改革。实行技术改革,关键在于改革工具,尽量用简易机械代替饲养过程中的手工操作。山西武乡县曾经作过调查,养猪工作中浪费劳力最多的,是饲料加工,担水、垫圈和煮料拉风箱、切菜等工作。但是,不论是加工工具还是运输工具和灶具,各地从去年大跃进以来,已经有了大量的改革,我们不仅可以把这些在农业生产、水利建设和人民生活中已经用之有效的一部分改良工具用到饲养工作中来,也可以它们为借鉴,适应饲养工作的需要,加以必要的改革。在近几年的工具改革运动中,各地已经培养了大批的技术队伍,群众对改革工具有着迫切的要求。现在只要领导上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充分发动群众,不用太长时间,就可以在养猪过程广泛使用简易机械,大大提高养猪的工效。


第3版()
专栏:编后

事业心
把猪驯服得听从人的指挥:定位按序吃食,吃完定量以后,饲养员把拌食的榔头在食槽上敲几下,随声一喊,猪就转身回圈;冬天,猪能够听从命令颠倒睡觉,以便相互取暖……。猪为什么能够生活得这样有秩序?做到这一点,饲养员付出了多少辛勤的劳动!
在我们的时代里,有千千万万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在最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了惊人的奇迹。尽管他们的工作岗位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为人民的事业毫不吝惜地献出全副精力。贡井公社中连川生产队养猪场的同志们,就是这样的一些人,他们在养猪事业中,绞尽了脑汁,创造出一套科学的饲养管理办法,三年中猪由六十头发展到五千二百四十三头,增加了八十六倍。
光荣呵!饲养员同志们。


第3版()
专栏:

多快好省养猪的一个范例
——贡井公社中连川生产队养猪场的饲养管理经验
谈精忠 谢文群
甘肃省榆中县贡井人民公社中连川生产队养猪场,从1956年12月建场以来,猪由六十口发展到五千二百四十三口,增加了八十六倍。由于饲养管理得法,这个场没有发生过传染病。三年来,这个养猪场不仅积了大量的肥料,还给国家提供了四千多口商品猪,猪场纯收入达到二万七千多元,成为榆中县集体饲养繁殖生猪事业中的一面红旗。
中连川生产队养猪场饲养、繁殖猪的经验是什么呢?
选种育种自繁自养
严格选择良种种猪。中连川猪场的猪种有三种:中连川猪(又名二巴眉),大巴眉,苏联大白猪。这三种猪种中,以中连川猪最适合当地条件,因此主要采用这种猪自繁自养。
选种公猪的要求是:体大、腰直、背宽、嘴粗、耳朵大、腿直、两蛋(睾丸)一样大、吃食快、精神好、性欲强。选留母猪,同样以体大、体躯长、奶头多而且正常(十二个)、尾巴长直、毛稀、走路自如、吃食好为标准。为了保证猪种健壮,场里对母猪不到七个月,公猪不到八个月或一年,体重不到六十斤的,不让交配。平均每二十口母猪留公猪一口。最好的一口母猪1957年开始产仔,现在已产了七窝,它的子孙已达一百八十四口。
适龄母猪繁殖时,场里采用双重配、连续配、热配等先进配种方法。母猪怀孕两个月后,单独圈养,否则孕猪为护胎,会咬坏别的猪。快下小猪时,母猪开始挖窝和寻草,这时应给窝里多铺草。母猪在产仔时,饲养员要在旁守候,生一个小猪,擦干净一个,然后顺序放到母猪怀里吃奶。
母猪产仔后,要是小猪多奶少,可让其它小猪少的母猪奶育,但这两个母猪的产期不能相差十天以上。如果找不到其它母猪代奶,饲养员要让小猪轮换着吃母猪的奶。小猪长到三十天到四十天的时候断奶,断奶后即分圈喂养。
中连川猪场由于坚持了选择优良品种,实行“自繁自养”为主的方针,因而从繁殖上防止了传染病的发生。
科学管理精心饲养
一、分圈管理,分群喂养。中连川养猪场在养猪过程中,发现各种猪圈在一个圈里,常发生发情母猪和孕猪咬别的猪,克郎猪(架子猪)咬肥猪,大猪压小猪,强猪欺弱猪等现象,不但造成伤亡或因破伤而发生疾病,还影响猪的发育增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把母猪、孕猪、小猪、克郎猪、育肥猪等分开喂养,又按大小、强弱及吃食快慢,每十至十四口编一槽。这样一来,就大大减少和消灭了欺咬、压死、流产等现象,使每个猪都能吃好、休息好,迅速成长。
二、实行五定、四净、六不喂。中连川猪场的猪不但长的快,长的好,而且把猪管理得井然有序。他们根据猪的习性,建立了一套科学的喂养管理办法:
“五定”,即定人、定地方、定时、定量、定位置。
定人:这是饲养管理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每口猪从出生直到离场时止,固定专人喂养,便于饲养员了解和掌握每一口猪的全部情况和特点,切合实际地进行管理。
定地方:猪场的食槽,设在圈外固定的地方。在圈外给猪喂食,既可保持圈内清洁,猪来回往返还可增加运动量。
定时间:那个圈那一个槽的猪什么时候吃食,都有一定的先后次序和时间,固定不变。这样,养成猪自动按次序一槽一槽出去吃食的习惯,既便于管理,又可使猪的消化系统有规律的活动。
定量:这个猪场喂食的特点之一,就是除正在奶小猪的母猪和二个月以下的小猪每天喂两次食外,其余各类猪每天喂食一次,定量供应。喂一次的好处是:可把猪的肚子撑大,生长快,又能节省人力。他们喂养的猪,以粗饲料为主,按各类猪生长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食量,由少逐渐加多,定量如下:
每日精饲料 每日粗饲料 喂养天数
小猪 1.5两  1斤  120天
克郎猪 3两  2斤  120天
育肥猪 1斤  3斤  60天
怀孕猪 1斤  3斤
未孕猪 4两  3斤
公猪 1斤 3斤
定位:当小猪一开始吃食时,就按槽(窄长的木槽,小猪仅能把头伸进去)训练排队定位。到长成克郎猪后,按大小、强弱、吃食快慢等重新排队定位,一个挨一个,位置都固定起来。猪吃食时,一个饲养员一面添料搅拌,一面纠正不按位置吃食的猪;另一个饲养员在后边堵猪,不让猪来回乱跑或乱了位置。经过十几天后,猪就养成了按位置吃食的习惯。这样做的好处是:猪不乱跑,不咬仗,只顾低头吃食,省时间,不浪费饲料。在未实行定位置以前,每槽只喂三、四口猪。定位置以后,每槽最多喂到二十多口,一般的也喂到十多口;时间由原来每顿四十多分钟缩短到二十多分钟;饲养员还感到比原来省劲。
所谓四净,即做到了水净、槽净、料净、猪体净。
所谓六不喂:即太热的时间不喂,夏天喂食时间一般在早上或晚上;太冷的时间不喂,冬天喂食时间改在中午;时间太迟了不喂,喂食时间隔的太久了,猪饿的厉害,吃的多,不容易消化;时间太早了不喂,不到时候就喂食,猪不饿,吃的少;食太干了不喂,太干了猪吃了不易消化;食太稀了不喂,太稀了不耐饥,不长肉。
中连川猪场,从克郎猪开始,就重新排队喂食。先把食料倒一部分用水拌成糊状,饲养员即吆喝起悦耳动听的唤猪声,猪按次序一槽一槽的吃,猪边吃,饲养员边添干料边搅拌,边呼唤;搅拌的越匀越快,猪也吃的越快。猪食一般是先稀后稠,这样可保证猪吃的好,吃的饱。当猪吃完定量以后,饲养员把拌食的榔头敲几下,随声一喊,猪即转身回圈,不留恋食槽或到处乱跑。
喂食还要根据四季气候的变化而有不同:在春秋两季,吃食由稀到稠,搭些干食;夏天要多吃稀食,少吃干食;冬天少吃稀食,多搭干食,并要用开水晾温后拌食,猪吃了暖和。春天青草长到二寸高的时候,猪场除肥猪、孕猪外,把其余的猪都赶到山上放牧。每天天亮出圈,中午休息,给猪饱饮一次水;下午再放牧三小时即可收圈。放牧时每群最多一百二十口,需两人,前面一人压梢,后头一人吆赶,免得猪跑的太快,路也不宜跑的太多,每年放牧到草籽成熟时止。
三、掌握猪的生活规律,适量运动,注意休息。中连川猪场根据猪的生活规律,每天让猪进行必要的运动。这样,可以增强猪的消化能力,使猪健壮,并可克服“二巴眉”猪蹄腿软,不善走路的缺点。中连川猪场设有用墙围起的场所,在春秋两季猪吃食后,就赶到场里让它们自由运动。冬季,每隔三天,饲养员在清晨把猪赶到大路上走两三里路,让猪活动身体;回来吃过食,再赶到上场去晒太阳。
对猪的休息也要十分注意。夏季天热,不让猪挤在一起卧,以免中暑;冬季天冷,按槽让猪挤在一起,彼此颠倒睡,可以互相取暖。为了让猪做到颠倒睡,开始时,饲养员每天晚间要去指挥,经过十多天,也就习惯了。
注意卫生预防疫病
为了防止猪发生传染病,中连川养猪场贯彻了“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土洋结合、以土为主”的防治原则。每年春季和秋季,他们给猪注射兔化弱毒疫苗和猪肺疫疫苗各一次。每个饲养员就是防疫员,都懂得一般防疫常识,也学会了注射技术,知道一般疾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从县到公社的各级畜牧防疫部门,也经常派人帮助进行疫病的防治工作。发现病猪,即行隔离;引进猪种,也先进行隔离喂养,经过一至二星期,证明无疫病后再合圈。猪的棚圈一般设在向阳、干燥、通风、宽敞的地方,一天一扫除,一周一消毒(撒草木灰),每月换一次窝土。每孔窑洞的大小,以能卧十至十五口猪较为合适。窝里不放柴草,铺七寸多厚的细干土,便于猪偎窝;窑外打圈,在圈当中挖一个锅形的大坑。每天早晨饲养员把猪唤醒,赶到坑里大小便。这样,不但便于清扫圈场,使猪养成不乱便溺的习惯,而且,可以很好的积肥,免得肥料散失。
多方下手解决饲料
饲料是发展生猪的物质基础。中连川养猪场除从生产队领到一部分秕粮食、洋芋、油渣、粉渣、燕麦等精饲料,及可供猪食用的粗饲料外,大量的饲料还是自己解决。解决饲料的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积极把数量大、种类多的野生植物充分有效地利用起来。中连川地区广阔,野菜、野草到处都有,许多野生植物的叶、茎、籽等猪不但吃,而且有的猪还特别喜欢吃。养猪场每年收割这些野草、野菜,可以解决五个多月的猪饲料。
二、建立饲料基地,生产高产作物和精饲料。从1957年起,生产队即拨出一百三十五亩闲散土地和三头驴,由猪场自己生产饲料。今年饲养员们种植了洋芋和荞麦等,已收获精饲料九万八千多斤,粗饲料六万一千多斤。最近,队里又拨给猪场四百亩地和七头牲畜,准备扩大饲料基地。
三、大搞加工。把荞麦秆、胡麻秆和豆秆晒干铡碎后,再用磨磨细,就是很好的饲料。去年采用这个办法,解决了两个月的猪饲料。
根据中连川猪场的经验,粗饲料最好用开水烫好,加一把精饲料,放到缸里盖严,经过二十四小时发酵后,再加精饲料喂猪,猪很喜欢吃。各种草籽在锅里先炒一下,再磨碎喂猪;否则猪吃了不容易消化,粪上到地里,也容易生杂草。洋芋要煮(蒸)熟捣烂,掺到粗饲料里再喂。猪最好饮碱水,不但可节省甜水(按这里干旱缺水),而且可以帮助消化。如果用甜水饮猪,每周也要给每口猪加食盐一钱,这样不生猪虱,而且生长健壮。
实行“三包”勤俭办场
为了加强饲养员的责任心,发挥饲养员的积极性,猪场实行了三包一奖制度。“三包”就是①包仔猪繁殖成活:当年母猪全年需成活小猪十四口,成年母猪全年需成活小猪十八口;②包膘分:规定每一百一十四斤精饲料、五百四十斤粗饲料产肉二百斤(活重);③包肥料:按每月饲养头数计算,每年每口猪平均积肥一万二千五百斤。“一奖”就是超产一项奖励一项,奖给超产部分的30%;减产者赔偿减产部分的15%,哪一项减产,赔偿哪一项。
中连川猪场的经营管理是采用半独立核算的办法,除饲养员的工分和猪场基建的劳力参加农业生产分红外,场里各项收支都进行成本核算。场内成立了财务股,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各项开支根据数目大小,都规定了批准权限。各种账项坚持日清、月结、季公布,做到笔笔不遗,项项不漏。
这个场一贯坚持勤俭办场的原则。生产上尽量用粗饲料代替精饲料,用野生饲料代替家生饲料;压缩非生产性的开支;两个场长都参加生产,领导生产;棚圈等基本建设,尽量由饲养员抽空进行。在建场将近三年的时间内,纯收益达二万七千多元。据今年十个月的统计,已上交生产队利润一万三千八百元。但是,三年来他们的管理费支出才六十二元,只占总收入的0.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