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1月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爱人和爱物
阮欣
我们每每说到工人阶级的感情是人类感情中最崇高最可贵的感情时,这常常指的是工人阶级对人,即对自己的阶级兄弟,对一切劳动人民的感情。就拿眼前的几件小事说一说吧:前门饭店的服务员田玉林,每天要把陈国霞同志从房间里背到汽车上,开会回来再把她从汽车上背到房间里。当我们看到为了抢救国家财产而烧坏了一条腿的陈国霞从小汽车门里出来,紧紧爬伏在田玉林同志的背上,双手扣着他的前胸,两条辫子垂在臂膊两旁,脸上露着稚气的笑容,而田玉林同志,微俯着身躯,脸上带着笑容,用手紧紧地挽牢她的两腿,平稳地向饭店大楼的楼梯走去的时候(人民日报11月1日三版登有这样一张照片),我们怎能不觉得这样的感情,比一母同胞的亲兄妹还要胜过几倍!
老汽车司机虞聚富,把自己最心爱的一套古老的茶具从家里带到车上,用它沏上热茶给他接送的“群英会”代表们喝。这种对于阶级兄弟们的热爱,岂不又超过一个普通的父亲?
青海省代表团代表孙广基赞美前门饭店的服务员们说:“待人情深好似那青海湖”。这又是阶级感情的交互映射。
田玉林、虞聚富,都是我们这个阶级的普通成员,他们并不是最杰出的代表,那些“情深似湖”的服务员们,至今连姓名,还不为广大的读者所知。这正好说明,这些使人动情的事只不过是工人阶级感情的最平常、最普遍、最自然的表现。
工人阶级对自己的阶级兄弟,对一切劳动人民是如此热爱,那末,对于物,具体些说是对于一切国家和公共的财产,以及一切劳动人民的劳动果实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其热爱也不亚于爱人。
前边提到的那位陈国霞,不就是为了抢救国家财产而献出了自己的一条腿,而另一个出席群英会的代表徐学惠,不就又是一个用生命捍卫国家财产的英雄。至于广东的向秀丽,以及一切向秀丽式的英雄们,他们热爱国家财产的高度牺牲精神,撼日月而昭天地,更是为人人所深知。如果说,以上这些,都是工人阶级的爱物精神,在国家财产遭受严重威胁时的突出表现,因而能够深深的激动人心;那末,工人阶级爱物精神,在日常的一般的表现,也是使人十分动情的。
在群英会的代表里就有这样一个爱物的人,叫苏长福。苏长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汽车司机,但又是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特级劳动模范,他还获得了一个优秀党员的光荣称号。这个同志,从1951年7月26日开始驾驶一部苏联吉斯一五○型货车,至今八年多,全车连一个小螺丝也不曾短少。不用说不曾发生过翻车和伤亡事故,而且车子从来没有在中途抛过锚。就是这个苏长福,行车五十万公里还没有大修过车子,按照一般情况,这个期间,需要大修十次。
在这里,无需全面介绍他的模范事迹,但要看一看他对车子的爱护和感情。“他的两耳随时都在注意机件的响声,一遇音障,不论是在戈壁滩上,还是在冰雪地上,他都不厌其烦地停车,爬在车下检查,哪怕是一个螺丝松了也要拧紧再走。……他在空车行驶时,用绳子将车箱与大梁捆紧,防止车箱震动,在重车停下时,用木棒将车子后部顶起。”(摘自10月8日工人日报)他把车子并不看作车子,而是看作“国家交给的一个宝贝”。
还有:詹水晶十一年不出废品;上海机务段的“老马”能长驰百万里,离开了工人阶级的这种“爱物”感情,都是不可能作到的。
一个孩子的健康,不生病痛,要依靠母亲或阿姨的细心照料,苏长福可以称得起“爱车如子”,你看他两耳时时倾听车子机件的音响,岂不正像母亲细心察听奔跑过的孩子气管里的喘音。
我们的阶级爱物,但并不是见物不见人。我们爱物,正是因为这物是人的劳动的结晶,我们能透过钢铁、油漆……等等,看到凝结在它上面的阶级的血汗。我们阶级,不仅把一切资财看作是维持生命和发展生产的社会物质生活资料(当然,我们就根本不会有资产阶级那种把资财看作剥削别人的手段的卑鄙看法),而且把它们看作是我们阶级的精力和心血化成的产儿。触动他一毛一发,都连着我们的心。正像我们的舍己为人的精神一样,我们愿意把我们的资财慨然相助别人,但是,我们却痛心和反对一丝一毫的无谓抛洒和浪费。暴殄天物的从来都是那些寄生者和剥削者。
每一个工人阶级的成员,都热爱自己的阶级兄弟,憎恨剥削者,因此,每一个工人阶级的成员也都热爱一点一滴劳动果实,而憎恨和反对那些浪费劳动果实的人。不爱惜国家资财和劳动果实的人,并非大方,实在是缺乏工人阶级的也是缺乏劳动人民的感情。


第8版()
专栏:

路遇(外二篇)夏孟
路遇
我走得很快,前面远远走着的两个人慢慢地接近,最后,终于赶上了他们。
他们像是爷儿俩。老头手提小篮;年轻人扛一把新铁锹。他们不知谈着什么有趣的事情,不时发出哈哈的笑声。在他们前面,一匹小驴默默地欢快地走着。
当我听清他们的谈话时,才知道谈的都是旧事:老头谈的是成立公社的插曲,小伙子谈的是机关炼钢的趣闻。我心里暗暗地猜测:父亲是一个生产队长,儿子是一个机关干部。看他们眉花眼笑的神情,这次是久别重逢……
我们终于攀谈起来。
“老大爷,这是你的第几个……?”
“这是……第二个。”老头认真地回答。
“是在城里工作?”
“远哩!从北京来的!”老头的口气带着明显的自豪。
我好奇地问起这个小伙子:
“你的哥哥呢,他在哪里工作?”
小伙子迟疑了一下,老头却认真地告诉我:
“他哥哥在南京,啧啧,真是个好干部,又是个好劳动!”
我忽然喜欢起这个老头来,他对儿子的赞美,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
他们的小毛驴认得这里的路径,拐弯上坡,不必吆喝。忽然,驴子调过头,奔跑几步,拐上了土坡。我们要在这里分手了。
老头眯起眼睛,笑着朝我点点头,大踏步跨上了土坡。小伙子忽然凑到我耳边,悄悄地说:
“你一定相信大爷的话吧!说实在,我是下放干部,他是我的房东。他真像亲爹一样好!我那位‘哥哥’,也是下放干部。他几乎真的成了这个大爷的儿子,回机关后不断来信,口口声声称爹称娘……”
我们两个都哈哈笑了起来。老头听不清他的“儿子”说些什么,只是摸摸胡子,笑眯眯地望着我们。
夜访
圩区的路不好走,狭窄的田塍就是来往的通路,纵横的小河像蛛网一样,陌生的人一不小心,就会落入“葫芦套”,被水团团围困。现在,我这个路径不熟的人,却要连夜去找公社党委书记。他出去检查工作,像满天飞一样,不知落在哪一个村……
将近半夜时分,我已经跑过了好几个生产大队。到了以多种经营著名的第五大队,说他到抗旱最紧急的第六大队去了。到了第六大队,又说书记刚走。
现在正是水稻抽穗的时节,一股暖风吹来,可以闻到稻花的幽香。天气干旱,到处都在车水救苗,到处传来“咚锵,咚锵”的紧迫低沉的锣鼓声。这里的习惯,人们一边车水,一边要敲锣打鼓。具有节奏的锣鼓声指挥着车水的快慢,也振奋着人们的精神。因此,虽然是在深夜,我也并不感到寂寞,一处的锣鼓声慢慢远去,又是一处的锣鼓声慢慢近来……
在接近一个村庄的时候,我路过一个车水的地方。
“同志,到前村怎么走啊?”
四个精壮的小伙子歇下了锣鼓。我告诉他们,我要到前村去找忙碌的书记。
“找书记?到后村去吧!”
“后村?”我明明记得有人告诉我他在前村。
“刚才是在前村,给人拉到后村接生去了!”
我一时被这意外的消息弄得答不上话。
“同志,你不知道他在部队当过医生的吗?”
兜了几个弯,绕过几条河,我终于到了后村,终于找到了生孩子的人家。举起手来敲门时,我的心跳动起来:我终于要在这里见到他了。
开门出来的是一位老大娘。屋里静悄悄的,不像有事的样子。我的心凉了一半。
老大娘告诉我:她的儿媳妇难产,夜里来不及请医生,把书记请来了。书记看了看,说只好送县里的医院。……
“书记呢,他到哪里去了?”
“咦……”老大娘似乎对我的问话感到惊奇:“抬产妇进城的就有他一个……”……
踏上归途,我的心里涌起幸福和自豪的感情。我们的人民能够生活得越来越好,不是正因为有千千万万这样为了人民不眠不休的人吗?
笑谈
我的两条腿走得发酸的时候,发现前面有一个可以歇腿的小店,真是喜出望外。小店在路边搭一个席棚,摆两三张板桌,放四五条板凳。口渴,可以买茶喝;要抽烟,有好几种牌子的香烟……
几个过路的年轻社员正在高谈阔论。我刚一坐下,就被他们的谈笑吸引了。
“……她说:‘出一千斤?只要能出五百,我就不要一年的工分!’……你们知道县委书记怎么说:‘好,等着瞧,看来你这一年的工分算是输定了’。后来,稻苗长得真好,一吐穗,就看出‘苗头’来了。有一天,书记来看试验田,他就问她:‘怎么样,输定了吧!’这个大娘只好红着脸说:‘我相信能出一千斤!’工分的事,她半句不提……”
几个年轻人都哈哈笑了起来。
“嘿,保守脑瓜总不是一下子就能开窍。我知道有个老头,他一听要密植,硬说不行。他说要用自己的老办法跟密植的赛赛,看哪块地增产……”
“还赛呢,他用什么赛……”
“赛!社里决定赛。这边是年轻小伙子,栽的是密植;那边是老头,也搞得挺起劲。可是,栽完了秧一看哪……这老头栽的也不比小伙子稀……”
“这是怎么回事?”
“老头嘴硬心虚,心一虚,手底下就栽密了……”
又是一阵笑声。
在乡间行走,随时可以听到这种笑谈,说的都是大跃进中的事情。社员们笑保守思想,不但笑人家的,也笑自己的。这一笑,在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跃进的时候它就起着很大的作用。有一个社员说:“可不要再保守,免得往后成了笑柄!”


第8版()
专栏:

再访张百发
李学鳌又是十月天,我们喜相见。还是那个模样、那颗心,你这双手啊,更叫人喜欢!试想去年十月,我们相握在天安门前,谈到人民大会堂,就像美梦一般遥远。时间只隔三百天,就在这里握手言欢!趁着休息的空闲,请引我仔细转转,顶着银亮的灯群,踏着朱红的地毯,请告诉我:在那严寒的冬日,滴水成冰,风雪四卷,是谁领着突击队员,挥动几十双结实的手,绑扎冰凉的钢筋,也绑住千条困难?请告诉我:在那决战的日日夜夜,人人争分秒时间,是谁领着突击队员,挥动几十双神奇的手,在夜间,偷偷帮兄弟队绑好44根大柱,天亮后,又悄悄回到自己岗位上边?请告诉我:在这宏伟的工地上,数哪面红旗最耀眼?是谁领着突击队员,挥动几十双有力的手,一年半工作量九天干完?啊,英雄的突击队长!英雄的突击队员!请你仔细看看:这银亮的灯,多像你智慧的双眼?这满墙的金光,好像你胸前的奖章在闪?啊,英雄修起大会堂,千人歌颂,万人赞;大会堂迎来群英会,好汉当中拔好汉。亲爱的张百发同志,请快跟我谈谈:多少明珠般的大厦,将诞生在你们手掌上面?又是十月天,我们喜相见。还是那个模样、那颗心,你这双坚强的手啊,却更坚强、更老练!


第8版()
专栏:观众的话

学习点表演
齐东野
旧时的戏剧界,把上下场门叫做“鬼门道”,有出生入死的意思。自然,此处所谓生死,主要是艺术创造而言,意谓:一出台帘即须全身心都为艺术创造服务,直到进帘方休。
我见过一些独唱或独奏的演员,音色、技巧都不错,但他们以为艺术的感染力只在歌唱或技法之间,因而大大地忽略了与演奏的内容相称的表演艺术,呆板地唱、呆板地奏,结果不能让观众通过演员的整体(歌唱、表情、动作等等)去感受他所演奏的东西;有的好些、能在演唱中注意表演,但惜乎不能贯串,以为艺术的感染就只在演奏的当时,演奏既完,情绪随之中断,草草谢幕而下,不能把刚才演奏的印象通过自己的舞台形象再来一次巩固。如果对照一下前边的那番意思,这就是:还没进来,艺术生命已经终结了,令人不满足。
好演员不然,前些时候,在一次音乐会上听过郭兰英同志的独唱,她就很懂得这个道理,一连唱了几支歌,动作、表情都随之有很大的变化,小芹是小芹、刘胡兰是刘胡兰、还有其他,绝不类同,而且不仅在演唱之前就开始了人物的感觉,即使演唱结束后甚至到谢幕时依然保持着人物的情绪,谢幕的方式也随着演唱的内容,而有所变化。观众感到很大的满足。另一个例子:张长城同志的板胡独奏之所以使观众喜欢,也正因为他的全身都和他的板胡一齐“演奏”。曲终情绪在,令人回味无穷。
为了使我们的歌唱演奏艺术更能完美地发挥感人效果,愿意冒昧地向独唱和独奏的同志提一建议:学习点表演。


第8版()
专栏:

可贵的舍己为人精神
——观摩湘剧“生死牌”
俞一
“生死牌”是一个大家公认的好戏。最近湖南省湘剧团在京演出的这个戏,经过加工整理以后,比原来的本子的人物更鲜明,主题更突出,场面处理也更精炼明确,因此也更感人。
这个戏是写明朝的一位衡山县令黄伯贤为救民女王玉环,反抗贺总兵迫害的故事。贺总兵依仗权势,是明朝奸相严嵩的干儿子。黄伯贤官卑职小,处在上告无门的处境。所以当贺总兵发起淫威,要借刀杀死王玉环,胁迫黄伯贤顺从邪恶、草菅人命的时候,这位持正义、秉公理、报恩义的黄伯贤,就不得不起来反抗。这样,就构成了这个戏节节紧张、步步迫人的尖锐冲突和悲剧情节。
在曲折的斗争里,我们看到了黄伯贤、黄秀兰、王玉环、秋萍等人物身上的崇高品德,那种舍己为人、见义勇为的精神。这次改编,对这些人物的精神面貌,有了新的丰富。
“公堂”一场,黄伯贤一出场就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县令。贺总兵企图压服他,要他顺从自己,可是黄伯贤心里是镇静的,他觉察了王玉环的冤枉。贺总兵暴啸公堂,迫他用刑,他一次提签放下,又一次提签再放下,第二次比第一次放的坚决有力,理直气壮。是慑服于淫威,还是坚持正义,黄伯贤的抉择是从行动上拒绝了贺总兵的威胁用刑,坚持了正义。演员对黄伯贤的这种情感变化,表现的细致入微,突出了他正直的性格。不愧玉环叫他一声:父母官!在这短促的两次提签的思想斗争中,黄伯贤是作为一个坚持正义的形象站在人们面前的。因此和后来他知道玉环是恩人王志坚的女儿,意欲报恩相救的思想结合起来,统一体现在他力持正义的品德中,就更令人信服了。黄伯贤在公堂的行动,已超脱了原本过多强调报恩思想的局限。改编者和演员,的确发掘了黄伯贤身上更加可敬的品质,是合情合理的。
黄伯贤懂得他自己的处境,他想放玉环逃走,自担后祸。可是黄伯贤的打算并不能免于祸及全家。戏到这里,出现了黄秀兰、秋萍这两个女儿,她们都情愿自己去替死,以救玉环,以保全家。玉环虽也欲求生,但不愿因为自己祸及别人而要求死。三女相争不下,最后以抢板来定谁生谁死。她们的这种情感变化,在“替死”“抢板”两场戏中得到了充分的描绘。舍己为人的精神,同样在这三位女孩子身上光彩夺目,令人起敬。在黄秀兰夺到死牌之后,与黄伯贤相别,以及“判斩”一场,剧作对父女之间最后忍着悲痛,就大义而舍私情的情感,作到了深刻的表现。从黄伯贤判斩时几次不忍下笔,到他点朱笔而昏倒案上,表现了黄伯贤在精神上经历了再次巨大的斗争。这正显示了为正义舍己的那种人民道德的力量在他身上的成长。黄家父女的死别,意味着坚持正义、舍己为人精神的永生。
“刑场”是全剧的最后一场,是悲剧的高潮。在这场戏里,把矛盾更向前推进了一步,展开了面对面的,短兵相接的反抗斗争。临刑之时,王父赶到,假犯被发觉,二女赶来,齐声喊冤。原本中三女争着认死的情节,改变成三女不顾生死齐喊冤,控诉贺总兵。这是合乎三女性格的积极的手笔。在贺总兵老羞成怒,更加凶残,要立斩三女的时候,黄伯贤站出来毅然阻止:“且慢!黄伯贤站法场怒发冲冠,有谁敢藐国法屈斩良善!”这些笔墨都使人物支持正义,反对邪恶的精神面貌,得到了丰富和发扬。看来,表面上是贺总兵在那里发威,实际上却是人民的浩然正气通过被迫害者的积极控诉和斗争,充溢了全场,深入到每个观众的心灵深处。
海瑞的出现,使悲剧的遭遇转为喜剧的结尾。海瑞处决了这件事,救了善良、正直、主持正义,反抗恶势力的人们,惩办了贺总兵。他像包公一样,是人民心里创造的支持正义的形象,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愿望。大快人心的喜剧结尾,给人们带来了正义一定战胜封建恶势力的坚定信心。从湘剧“生死牌”所反映的这一场激烈斗争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我国古代人民舍己为人的高贵精神,和支持正义、反对邪恶的道德传统。


第8版()
专栏:

瓜果满园  陈创


第8版()
专栏:

船桅如林  张信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