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1月4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多多采山货 快快来加工
辽宁十天收购山货量比去年全年增九成
黑龙江加强技术指导野生原料丰产丰收
福建用野生植物制成商品供应各地需要
本报讯 采集野生植物原料的“小秋收”高潮,已经在辽宁全省范围内形成。宽甸、北镇、绥中、清原、安东等十九个县就发动了四十多万人上山、入林、进草原,广泛采集各种野生植物原料。仅安东、本溪、旅大地区,以及沈阳市的西丰、开原、铁岭等地,就已经采收各种山货野果六千六百万斤。全省从10月10日到20日这十天的收购量,比8月初到10月上旬两个月的收购量的总和还多五十四万六千多斤,比1958年全年的收购量增加90%以上。目前全省已超额完成全年收购计划,为公社和社员增加八百五十四万多元的收入。
各级党委在大搞“三秋”的同时,抓住了野生植物原料的成熟季节,广泛发动群众,展开了短期突击。宽甸县委确定从10月13日到20日为采集野生油料突击周,发动学生、妇女、老弱半劳力和机关干部,分成三路,向深山密林进军。到10月15日,全县已经收购山梨、山里红、山葡萄、元枣等山果八百三十多万斤,其中山梨购量超过原定收购计划一百九十多万斤。为了保证山果丰产丰收,颗粒不丢,商业部门正组织群众大力加工利用。全县已加工梨干一百四十万斤,用山梨加工果酒二万余斤。安东县委发动一万五千名大军深入荒山野地大闹“小秋收”。北井子公社在秋收当中,书记挂帅,党委委员分片包干,发动了三千多老年、少年和妇女劳力,采集野生原料。北井子供销社收购的苍耳子一项就有五万多斤,为社员增加收入二千多元。
各地商业部门积极地展开了大收大购活动,做到了队队有点、处处有人,哪里采集就在哪里收购,大大地方便了群众出售。
新华社哈尔滨讯 黑龙江省各地派出一万多个专业技术人员,一面组织野生植物收购、调运和加工,一面对群众进行采集、储运和初加工等技术指导,促使“小秋收”保质保量,丰产丰收。
各地派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对野生植物的采集,按收获季节先后和工厂需要品种进行了排队。如药材方面,在各地药材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先集中力量采集目前市场和出口迫切需要的五味子、黄芪等药材,对销路滞、随地可采的狼毒等药材适当控制采摘,以免浪费人力。全省各县的制酒厂都派出技术人员帮助农民掌握山葡萄、橡子的储藏技术,避免生虫。各造纸厂也派出工作人员指导采集芦苇。
黑龙江省各地党委为了保证做好“小秋收”,都是书记挂帅,加强领导,重要的野生植物都像农副产品一样制订了生产计划,发动广大群众上山入林采集。到10月中旬止,全省已经采集野生植物五十一亿斤,产值达八千一百多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两倍;预计到11月底,还能采集十八亿斤。
本报讯 福建各地用野生植物制成的大批成品和半成品,已源源运往省内外各地,供应市场需要。
福建全省在各级党委正确领导下,广大群众采集了大量野生植物。据商业部门统计:今年1至9月共计收购野生纤维十一万多担,其中8、9月收购三万六千担,比上半年实际收购量增长37%。
福建各地利用野生植物的加工工作,早已开展起来。据统计,全省商业部门建立的野生植物加工厂即达四百二十二个,充分利用野生植物生产人造棉、织麻袋、打绳子、提炼香料油和酿酒等,为国家创造了财富,群众也增加了收入。如盛产野生纤维的长汀、建瓯、福鼎等县,都成立专业加工厂,利用野生纤维,大量生产各种工业用布和民用布。南安、连江等县也广泛利用野生纤维加工麻袋。福州、漳州、泉州等市各个麻袋厂利用野青麻、木芙蓉、美人蕉等野生纤维织成的麻袋,质量不亚于用黄麻织的。福鼎县两个专业加工厂,利用野生纤维织成二万五千多米工业用布、民用布和帐罗,对增加市场物资供应和支援工农业的包装、运输起了重要的作用。
(附图片)
山西黎城县先锋公社一个月来已采集野生植物一万五千多斤 新华社记者 张瑞华摄


第4版()
专栏:

破“定局论”抓牲畜配种
吉林掀起秋配高潮成年母畜受胎率比去年提高10%
青海牧区修棚搭圈储备冬草保证牲畜安全过冬
本报长春3日电 吉林省在彻底批判了“定局论”的松劲思想后,掀起大家畜秋季配种高潮,已得到很大成绩。现在,全省大家畜成年母畜已有81%配完种,受胎率比去年同期大大提高。
吉林省从牧区到农业区,从山区到平原,都可看到牛马成群,猪羊满圈的景象。今年,牲畜牧畜发展的特点是:生的多,活的多,胖的多,壮的多,改良多。到6月末统计,大家畜已发展到一百八十五万九千头,比1958年增殖7.6%;羊发展到五百六十五万只,增殖50.2%。质量也有很大提高。今年产的七万匹马驹,其中改良驹有一万六千匹,比去年增加一点三倍;十八万只羊羔,有十三万只是改良羔,占1952年到1956年总和的80%。在牧草繁茂的白城地区,牛、马、羊净增数比过去九年间平均净增数提高三倍,新生的马驹比去年增加三倍。
今年吉林省牧业大丰收,是认真执行总路线的结果,是实现人民公社后能全面贯彻“水、草、料、种、繁、管、防、工”等八项增畜措施的结果。各地根据农林牧副渔全线跃进的要求,加强了对牧业的领导,在牧业生产上进行了巨大的基本建设和组织工作。各地人民公社由于人多资金雄厚,建立起了专业队伍,组成了牧业大军;采取了种类、公母、壮弱、老幼分群放牧的办法,推行了定人、定群、定膘、定报酬等责任制后,提高了放牧员爱畜保畜的积极性。白城地区修建二万四千多间畜舍畜棚和二千多间产羔室,大大减少了弱畜和幼畜的死亡。全省建立起二千四百多处人工授精站,培养八千二百多名配种技术手,进行常年配种;对孕畜实行了分槽饲养、专人负责保胎护驹制度,提高了怀胎率,减少了流产。此外,各地都建立了牲畜疫病防治网,有力地防治了各种疫病对牧业生产的威胁。据海龙、永吉等四县的调查,牲畜死亡率去年1至6月是4.4%,今年1月至6月是2.4%,减少了2%。
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公报和决议公布后,各地农牧民在反右倾,鼓干劲,大干六十天,力争母畜全满怀,为明年继续跃进准备条件的口号下,通过鸣放辩论的方法,肯定了秋季是大家畜配种的好季节。秋季配种,牛羊的幼畜正是生在春夏牧草繁茂季节,易于成活,能解决秋冬天冷、草枯,对幼畜生长不利等问题,从而彻底批判了“定局论”的松劲思想,掀起了一个以查畜补配为中心的秋季配种高潮。在运动中,各地采取大搞群众运动的方法,普遍检查母畜,发现空怀漏配的立即组织补配。各地采取了很多有效的办法,解决秋收中耕畜使役与配种的矛盾。磐石县宝山人民公社组织四名配种员,牵公畜深入到各生产队流动配种。有的将母畜单分成群,放进一些公畜,采取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多配重配,效果很好。据乾安、大安、镇赉、通榆等县的调查,已有八十个管理区和四十九个生产队实现了母畜满怀。目前,全省已配完大家畜五十八万四千六百多头,占大家畜中成年母畜的81%,受胎率达72.8%,比去年同时期提高10%;已有二十七万六千多只母羊怀胎,占成年母羊的90%。
现在各地正在一面大力进行突击补配,一面进行保胎工作。对怀胎母畜实行了单圈、单放,合理使役。榆树县弓棚公社,通过召开放牧员、运输员、饲养员会议交流经验后,确定了“五不要”的保胎制度:不要孕畜饮冷水,不要没人看管,不要淋秋雨,不要踢仗,不要拉磨和驾辕。这个社已基本消除牲畜流产现象。
新华社西宁讯 青海草原上牧业生产出现大好形势。经过各族牧民两个多月的努力,牧区各类牲畜已经消灭了三类膘,二类膘也不到5%。适龄母畜的秋季配种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受胎率一般都在90%以上。许多公社由于统一安排打草修棚的劳力,都已实现了大畜有圈、幼畜有棚和储备了足够各类牲畜冬春补饲用的草料。畜病防治工作也做得特别出色,截止目前,经过预防注射的各类牲畜已有两千多万头次,超过去年一倍。这些工作,都为保证牲畜安全度过冬春,为明年畜牧业更大丰收打下了基础。
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的号召给青海牧民们带来了无限力量。各族牧民在“一切为了超产牲畜”的口号下,各项生产齐头并进,一环紧扣一环。为了保证全部牲畜满膘,适龄母畜满怀,不少公社的生产队在进一步健全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巩固一类膘、消灭二类膘的措施。许多放牧员吃在畜群、睡在畜群,采取划片轮牧、勤换草场的办法,保证牲畜经常吃到新草,放牧时间普遍延长到十三小时以上,对牛马等大牲畜还进行夜牧。果洛藏族自治州不少公社抽出老弱病畜,由最有经验和责任心最强的社员负责放牧,并用旱獭肉汤、茶叶、食盐等进行补饲,畜膘上升很快。许多公社对适龄母畜逐个进行检查,发现空怀、漏配马上补配。
目前,青海草原即将进入风雪严寒的枯草季节。各地牧民都在继续抓好秋膘、配种、保胎的同时,进一步掀起修棚搭圈、储备冬草的高潮,保证做到牲畜饲放和过冬准备双跃进。此外,各地还集中一部分劳力积极修筑羊羔暖棚,提前进行接羔育羔的准备工作。


第4版()
专栏:

孵家禽不受季节限制
王德元
根据历年的工作实践证明,孵化工作是不受季节限制的。当然,春季是孵化生产的大好时光,家禽在此时产卵多、受精率高、出雏率高。但是,秋冬两季我们可以适应孵化的要求人为地创造条件,也能使家禽孵化生产提高到一定的水平。
秋冬孵化生产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在种卵方面,一、对秋冬季新产种卵,每天要勤拣,每次拣出后要注意保温,最好放在摄氏十五度至二十度的房间内;二、冬季种卵储存的日期以十天为宜;三、室外温度低于零下时,应注意种卵的保温,不使冻坏。
在孵化方面,一、孵化室的温度若低于摄氏二十一度以下,应安装火炉,以保持室温的正常;二、随着季节的变化,对孵化生产的各项操作也要有新的要求。比如在做检卵、落盘、拣雏、清扫等工作的时候,要求快速细致,每项工作最好不超过三十分钟;三、在深秋或隆冬,孵化机内的换气方法仍如春夏一样,即将孵化室的空气、温度调节到使工作人员感觉舒适为合适;四、秋冬季节凉卵工作在时间上一般要比晚春和夏季缩短。秋季凉卵时间大约在十五到二十分钟,冬季五到十分钟,正常情况下一天凉两次,每十二小时凉一次;五、温度、湿度和其他季节一样,不用变更。
无论是鸡雏或鸭雏,多年来的工作经验证明,都不适合在高温下存放(尤其是鸭雏),但温度过低也不相宜。在冬季小雏运出孵化室时,应加盖保温设备,如蒙盖棉被、毛毯等。


第4版()
专栏:

江西恒丰农场孵出大批秋鸭
江西省国营恒丰农场为了迅速发展家禽生产,孵出大批秋鸭。
这个农场今春建立了孵房,大量孵家禽。全场在去年一千二百只鸭子的基础上,春夏两季就跃增到一万九千三百八十八只,较去年增长十五点三倍。
该场为了打破以往家禽生产上上年增加下年下降的现象,积极孵养秋鸭。到目前为止,已孵出雏鸭七千三百四十五只,孵化率达80%以上。等最后两批孵出后,雏鸭将达到一万零三百四十五只。到明年春夏两季,就有大批肥鸭和鲜蛋出售。
小鸭幼期以吃活食(粪蛆)为宜,但秋天天气凉,粪蛆缺乏,牧鸭工人就到浅水池塘、湖沼捕取小鱼虾等水生小动物作饲料,使小鸭生长快、成活率高。(黄祖荣)


第4版()
专栏:

利用牛舍猪圈养鸡省人力省饲料
北京市郊区长辛店、南郊、北郊、东郊和双桥等国营农场,把鸡养在牛舍和猪圈里,大大节省了人力和饲料。
利用牛舍猪圈养鸡,猪牛吃剩和丢落在圈舍里的饲料,以及畜粪里没有消化的饲料,圈舍里的各种害虫,都是鸡的饲料。这些农场每天只在晚上鸡上架时给一些补充饲料,就把鸡养肥了。这样饲养比一般饲养节省饲料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
长辛店等国营农场在一个牛舍或猪圈里放养鸡四百多只,由养牛或养猪工人一并照管,这又节省了养鸡的人力。


第4版()
专栏:

做好准备保护牲畜过冬
农业部商业部联合发出指示
新华社3日讯 农业部、商业部最近联合发出指示,要求各地各级农业、商业部门,在当地党委统一领导下,认真全面的安排牲畜过冬事宜。使牲畜在冬春季节膘肥体壮,迎接明年农业生产继续跃进。
指示要求:农、商部门首先应该帮助人民公社做好牲畜过冬准备工作,修补棚圈,增设防寒设备,抓紧时机安排好过冬饲草;经过安排算账,如饲草确实不足,商业部门应从邻近地区给予调剂。在秋收分配中除应留足饲料粮外,并应帮助人民公社建立与健全饲养管理制度,挑选、固定饲养管理人员;推广耕畜饲养的优良经验,加强耕畜保护工作。
指示说:各地商业、农业部门必须在秋后冬前抓紧时机,组织力量,深入人民公社,帮助公社对现有牲畜进行全面排队。对于能够过冬而且经过精心饲养可以继续使用的牲畜,要坚决保护、养肥;确已失去劳役能力没有复壮希望的老牛和残废牛,经过当地畜牧兽医站检查、公社领导机关批准后,由商业部门用合理价格收购后,根据不同情况屠宰或育肥。
农、商部门还必须及时深入公社调剂牲畜余缺,加强收购和牲畜的赶运工作,完成今年的调剂计划。


第4版()
专栏:

大兴水利抗御旱涝灾害 集中人力药械防虫灭虫
湘东公社千亩晚稻超千斤
本报南昌3日电 江西省萍乡县湘东人民公社,继取得今年早稻大丰收之后,二万六千多亩双季晚稻又开镰见喜,普告大丰收。据现在收割的、并经过打、晒、车净之后验收的一千三百亩晚稻,平均每亩产量达到了一千零三斤。
这些收割的晚稻,有平原的,也有山区的,有垅田的,也有冲田的,一般都比去年增产了60%至一倍。例如,枧田大队是平原地区,收割的六百多亩晚稻,亩产大部分在千斤到一千三百斤,新村大队并有十三亩连片田平均亩产达到了一千四百五十一斤。山区和丘陵区的大城、集中两个大队,原来土质差,产量最低,现在收割的几十亩冷浆田里的晚稻每亩产量也都超过了八百斤。
湘东公社去年晚稻平均每亩产量是四百三十二斤,今年早稻平均每亩产量是六百四十八斤。根据今年晚稻收获的情况,干部和社员们一致公认:产量不仅可大大盖过去年晚稻,超额实现晚稻超早稻的跃进指标也毫无问题了。
湘东公社长期以来就种植双季稻。但由于历年晚稻遭受秋旱和虫害,加上劳力、物力的限制,耕作粗糙,晚稻产量一直很低。在合作化中,经过许多努力,晚稻产量开始迅速提高,但也未能彻底改变它比早稻低产的面貌。公社一成立,即抓住了农业增产的命脉——全面规划了全社的水利建设,于去冬组织了一万大军,开展了大修大建水利工程的“淮海战役”。全社在山区和丘陵区利用山谷、狭垅先后建成的大小水库就有十六座,对旧有的七百三十一座水库、水塘也普遍进行了整修加高加固。公社大力发展了机械灌溉,建立了二十九个电力和动力的抽水机站。这样,经过一冬建设,全社80%以上的稻田便作到了水旱无忧,其余20%的田抗旱能力也都提高到了六十天以上。同时过去小社存在的水利纠纷也没有了。这就为全年水稻抗御秋旱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正值禾苗生长期间,旱、虫两大灾害接踵到来了,而且严重程度是近几十年来没有的。公社兴建的水利工程和机械灌溉工程胜利地担负起了抗旱的任务。公社还实行了领导、劳力、药械“三集中”,连续开展了四次防虫灭虫战役。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终于保住了晚稻丰收。
(马钟明)


第4版()
专栏:

翻晒晚稻
湖南益阳县战胜严重干旱,单季晚稻获得了大丰收,平均亩产量比去年增产27%。图为沙头人民公社的社员们正在翻晒丰收的晚稻。
新华社记者 王平摄


第4版()
专栏:

农牧业双双跃进
吉林大安县平安人民公社调查
每逢新春佳节,大安县平安乡的农民们便贴上“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红对联,来表示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但是,直到办起了人民公社,这个愿望才开始变成了现实。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
平安人民公社在成立后的第一年,就获得了农牧业空前大丰收。粮食比特大丰收的1958年增产36%。牛、马、羊的总数,发展到二万一千七百多头,比去年增长45%;猪增长了20%;家禽增长了一点八倍。随着生产的发展,商品量也增加了。现已出售菜牛和羊二千三百五十头,肥猪八百口,鬃、毛五万三千多斤。不但超额完成了国家分配的收购任务,还支援外地耕畜一百二十匹、改良种马二十匹。去年畜牧业一项的产值,预计即可达一百一十三万八千元,比1958年增加一点三倍,相当于今年农业总收入的74%。现在,全社二千七百一十二户,每户平均有粮食八千斤,大牲畜四头,羊四只,猪二口,兔四只,家禽十二只。平均每户纯收入可达五百五十元,比1958年增长78%,社员普遍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平安公社位于吉林省的西部,境内有一望无边的大草原,又有和草原插花交错的耕地十二万亩。解放前,这里野狼成群,兽疫流行,地瘠民贫。解放后,农民分到了牲畜和土地,生产有了发展。但是,到1952年牲畜平均每年也只增长4%。1954年,在农业互助组的基础上,举办了联合牧群、合作牧群和农牧结合的初级合作社。果然不错,1955年牲畜就比上年增长了11.2%。转为高级社以后,开始搞了一些基本建设和畜质改良工作,改进了经营管理,使畜牧业生产向前迈进了一大步,1957年牲畜比上年增长13.9%。群众从体验中认识到集体经营的好处,一致的评论是:“集体化、力量大,‘毛团子’(牲畜)变成了‘铁杆庄稼’。”
改进管理牲 畜膘肥体壮
公社成立以后,公社党委根据经验总结和上级党的指示,提出了“农牧并重、农牧结合”的方针和实现畜牧业“四化”(管理专业化、饲养科学化、无疫健壮化、满怀良种化)的措施。这一正确的方针和相应的先进措施受到大
多数干部和贫农、下中农社员的热烈拥护,全社很快出现了爱畜、增畜、保畜的群众运动,涌现出爱社如家、爱畜如子的“五好”社员一千二百五十多名。
“管理专业化”,就是建立专业管理机构,组织专业队伍,实行专群、专责、专人放牧。过去有些社农活一忙,就用老弱劳动力去当替工放牧,大大影响了牲畜饲养工作。公社成立以后,因为集体福利事业的迅速发展,有二千五百多名妇女劳动力参加了农牧业生产,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农牧业争劳力的矛盾。公社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起八十处畜牧场,实行了管理专业化。挑选了政治可靠、有放牧经验、热爱畜牧事业、身体健康的社员担任放牧员,组成了放牧大军,做到群群牲畜都有专人管理;推行了“三专”(专人放牧、专人积肥、专人领导)和“七定”(定头数、定畜膘、定繁殖、定牧场、定草料、定畜棚、定报酬)以及“一奖励”的管理制度,畜牧人员能够专职专心爱畜保畜,使牲畜经营管理有了根本改善。
“饲养科学化”,就是建立畜棚,合理分群,推行先进的放牧和饲养制度。社员们说:“过去牲畜住的‘露天馆’,是天大的棚,地大的圈,一遇风雪天,老牛、瘦马难过关。”现在,公社盖成畜棚一千六百六十间,产羔室七十间,打井二十五眼,使80%以上的牲畜住上了棚。在饲养方面也改变了种类、公母、强弱“三不分”的落后状况,做到了分圈管理、分群放牧、分帮饮水,彻底克服了散撒、散放、靠天吃饭的粗放习惯。公社党委把大片草原合理划分为十二个牧场,固定了打草区和放牧区。采取了合理使用牧场的轮放制度,推行了“春放洼塘,夏放岗,秋放阴坡,冬放阳”的放牧方法,克服了乱放现象,也提高了牧草质量。
“无疫健壮化”,就是建立兽疫防治网,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保证牲畜健壮地成长。过去这里牲畜的疫病多,死亡率也高,对于牲畜的发展威胁很大。公社成立以后,办了一座畜牧学校,培养了六十七名畜牧、兽医人员,训练了一百一十四名防疫员,建立了八处兽医站、所,达到公社有站、管理区有所、生产队有防疫员,并且实行了分片包干、巡回检查、定期检疫等制度,有力地加强了牲畜的疫病防治工作。一年来消灭了炭疽、牛肺疫、口蹄疫、羊肝蛭和控制了布氏杆菌、鼻疽、疥癣、猪瘟等疫病。公社化以来,牲畜损失率仅达0.7%,比公社化前降低了73%,基本上达到了四季无疫,膘肥体壮。
“满怀良种化”,就是母畜不空怀,并且用优良种公畜进行配种。过去这里群众有一句形容牲畜繁殖不旺的话:“毛驴失配,马空怀,老牛守寡,羊掉胎。”现在由于人民公社的建立,为提高牲畜繁殖率、加速畜质改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人民公社刚一建立,就用公积金购买了顿河种马、荷兰种牛、新疆种羊等二十头,建立了二十五处人工授精配种站和一处牲畜繁育场,培养了一百九十名配种技术手,采取了外地良种和当地良种、人工授精和本交同时并举的方法,改进了配种技术,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受胎率,达到了满怀化。
人民公社成立后,由于畜牧业实现了“四化”,出现了马产良驹、羊产四羔的兴旺景象,全社一年来繁殖牛、马、羊六千九百八十头,繁殖率比1958年提高了一倍多,等于1956年和1957年两年发展的总和。
农牧业互相促进
重农轻牧或弃农就牧是农牧地区长久没有解决的矛盾。公社化后,农牧矛盾却转化为农牧业互相促进,实现了农牧业双双跃进。
“要想多打粮,离不开牛马羊”,这是社员们从生产实践的经验中得出的结论。牲畜增多,给农业贯彻执行“八字宪法”提供了有利条件。预计1959年粮食、大豆总产量可达二千二百万斤,比特大丰收的1958年的总产量增加36%,又是一个空前的大丰收。
牲畜多,深翻地多。在翻地时,正值紧张的秋收季节,劳动力显得不足。社里就选出二千二百四十头牲口,用多套牲口、多套犁杖和一副犁杖、两套牲口的办法,边收、边翻,克服了劳动力不足的困难。经过四十天的苦战,翻地八万多亩,为互助合作时期(1954年到1957年)总和的十六倍;秋收、送粮也比往年提前结束。牲畜多,粪肥多。社员夸耀地说:“一群牲口就是一个肥料厂。”过去是三年一茬粪,今年一年三茬粪,实现了满粪化和饱粪化。今年的施肥量比1958年增加47%,使沙包、碱片变成了粮食囤。没有大量的牲畜,不仅不能有这么多的好粪,就是有,要运到地里去也有困难。牲畜多,种地多,全公社每个劳动力平均三十二亩耕地。种这么多的地,光靠人力是不行的。公社就调来二千四百七十二头牲口,减轻了人的劳动负担。牲畜多,也增强了抗灾力量。这里是风多、雨少(每年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的两倍半)的地方,今年夏季一连三十天没有下雨,庄稼叶子都打了卷。社里就把井上的水车套上牲畜,昼夜车水,又抽出一千四百多头牲畜套大车拉水,浇了二万二千亩地。社员们说:“今年丰收是公社发挥了畜力的作用,向老天爷争来的。”
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也是和农业方面的支援分不开的。例如打草是有季节性的,只有抽调大批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去打草,才能保证贮备充足的饲料。去年秋天和今年秋天贮备的大量饲草,就是动员全体农业劳动力去打的。畜棚和牧井的建设,没有全体社员的努力和农业资金的支援,也是办不到的。十二万亩作物的秸棵和副产物,大部分可做饲料;此外,每年还给牲畜拨出一百多万斤粮食做精饲料,这就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根据中共吉林省委调查改编)
(附图片)
黑龙江安达县国营红色草原畜牧农场的羊群 新华社记者 胡伟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