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9月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教学超普中 生产赛老农
江苏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农业中学
本报讯 记者朱冰菊报道:江苏省农业中学进入新阶段,现在全省三十五万多农业中学师生正掀起一个“教学超普中,生产赛老农”的热潮。
江苏省的农业中学,从今年3月创办以来,坚决贯彻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方针,实行了半工半读的制度,坚持了群众路线,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最近中共江苏省委在农业中学教师代表会上,进一步向全省农业中学教师提出了办好农业中学的方向——“教学超普中,生产赛老农”。会上教师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一致得出的结论是:农业中学在教学上超过普通中学,在生产上和老农竞赛,赶上老农和超过老农,是完全有条件的。在文化科学知识方面,现在农业中学开设政治、语文、算术、农业基础知识四门课程,有的学校还增加了理化常识和工业课,这几门课程都是主要课程,教学时间并不少于普通中学,因此在知识方面,要赶上和超过普通中学是有条件的。震泽建设乡第一农业中学有些学生各科成绩都在九十分以上。这些学生学到的都是书本知识和劳动生产相结合的真才实学。在生产赛老农方面,由于农业中学学生年轻,他们在农村中接受新事物快,现在许多学生都做了农业社的技术推广员和宣传员。全省农业中学培植的三万八千多亩高额丰产试验田,稻子长得又高又壮,很多已经超过了当地社员种的试验田。
为了办好农业中学,实现“教学超普中,生产赛老农”的要求,教师们一致认为:党委的领导,是最重要的一环。乡社领导干部及时给学生上政治课,并发动学生讨论。学生经过教育,端正了对农业中学的认识,刮风下雨都要到学校学习。很多教师在乡党委教育下也提高了社会主义觉悟。教师们在农村依靠群众办学和群众打成一片,就能在各方面得到群众的积极支持。很多教师一有空就给群众挑水,帮助群众带孩子,写家信,关心农业社的生产。群众高兴地说,有这样的好教师,一定能教出好学生来。因此群众都积极支持教师办学,没有校舍,群众就腾出房子,献工献料。
要办好农业中学,学生要坚持半工半读,教师要坚持半工半教。许多地区的教师在劳动中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看到教师带头劳动,同学生一起抬粪,一起修理校舍,而不是站在旁边指手划脚。很多学生在老师影响下劳动热情高涨。
教师们还认为,要使农业中学在教学上超过普通中学,生产上赛过老农,搞好教学,虚心学习是个重要的关键。江苏省现有农业中学教师一万一千多名(其中专职教师六千六百多名)。他们大部分是历届的高中毕业生,缺乏教学经验,但是这些教师年纪轻、热情高、干劲足,对不懂的东西,顽强地刻苦钻研,做到认真地备课、上好课和改好作业,同时普遍和普通中小学教师联系,取得业务上的帮助。在农业生产知识方面,请老农上课,总结老农的生产经验,积极学习新技术。


第7版()
专栏:

河北宁津县为进一步提高文化和学习技术举办了“三合一”(政治、文化、技术三者合一)学校。这是“三合一”学校的学生在棉麦间作田中作棉花移苗。右下图是社员们在“三合一”学校中学习。 
  新华社记者 盛果摄


第7版()
专栏:

  让农业中学扎根
  孙振
在江苏省农业中学教师代表会议上,中共江苏省委提出农业中学要作到“教学超普中,生产赛老农”。这是巩固提高和办好农业中学的方向。所有农业中学都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
从创办农业中学起到现在,才短短的半年时间,就已经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并且扎下根来,得到了广大人民的热烈支持和赞扬。这并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工农业生产大跃进,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文化科学技术知识,所以农业中学就能够得到群众的支持,也就能够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党提出的教育方针是,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农业中学就是贯彻执行这一方针的有力支柱。他们在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前提下,学生坚持半耕半读,教师坚持边耕边教,把教学和生产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和学生都丰富了科学知识,并积累了实践经验。现在有的农业中学的试验田,粮食产量已经赛过当地农业生产合作社,有的农业中学的学生实际知识超过了普通中学的学生。当然,对待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的,也还有少数的“观潮派”,他们对创办农业中学还抱着怀疑、观望,甚至反对的态度。他们对已经办起来的农业中学,冷眼旁观,评头论足。但是,农业中学所得到的成绩,注定了这些观潮派的失败。
现在,许多地区的党委对于农业中学的巩固提高已经作出全面规划,定期检查。中共江苏省委及许多县委还召开了农业中学现场会议,领导干部亲自深入现场,总结交流经验等等,这就能够使农业中学更加巩固和提高。只要农业中学的教师和全体学生进一步认识我们国家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的新形势,坚持半耕半读,边耕边教,依靠党委领导,依靠群众,努力克服困难,决心“人在农中,心在农中,红在农中,专在农中”,农业中学就一定可以“教学超普中,生产赛老农”。


第7版()
专栏:

  采风——走群众路线的好办法
四川省各部门采风之风盛行
据新华社讯 四川省正在开展一个遍及各部门的群众性的大采风运动。这个采风活动已从最先开始的文艺、科学部门扩展到教育、卫生、文化部门和某些地区的工业、农业部门。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认为,采风活动是实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专家与群众相结合、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新形式,是各项工作走群众路线的一个好办法,可以在一切部门、一切方面推广。
四川省各部门的采风活动,一般都以解决当前实际工作和生产实践中的迫切问题为中心。比如教育厅着重搜集从专区、县、乡到农业社编写的普通中学、农业中学等各种教材,同时搜集各种学校在贯彻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中取得的经验和创造发明。搜集群众在除四害、讲卫生运动中各种创造发明、民间医药中验方、秘方是全省卫生部门采风的主要任务。四川省文艺工作领导机构最近也决定把采风活动从搜集民歌扩大到民间传说、民间故事和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采集和整理。云阳县还广泛开展了以总结土高炉冶炼技术为中心的“技术采风”运动。
不少地区和部门成立了采风办公室、技术革新办公室等专门机构,发动各方面专业工作人员深入群众,与群众一起商量、发掘,并一面采集,一面整理、研究,一面鉴定、推广。四川省教育厅一方面从各地学校调集了一批教师,并委托西南师范学院和四川师范学院师生,分别访问了几十所民办中学和工厂、农村,采集农业中学的情况和经验,及时编写出新教材。


第7版()
专栏:编后

  到群众中去
四川省正在开展的全面大采风,是走群众路线的一种有效办法。
人们的思想,往往落后于客观实践。在当前各项事业大跃进中,这个情况显得更加突出。群众在大跃进中创造的各种奇迹,是在书本中读不到,在办公室和实验室里根本无法想像的。要改变这种落后状态,唯一的办法是到群众中去,老老实实地向群众学习,让自己的知识在群众的实践中得到丰富,用自己的理论帮助群众把各种创造发明和实践经验总结和提高起来,然后把这种更加系统的更高的知识,拿来指导群众的行动。这样,我们的一切工作就有了更加深厚的群众基础。四川省开展的全面大采风,正是在这方面给了我们新的启示。当我们各方面的专家和工作人员都深入群众,把群众在一切方面的创造发明和先进经验总结起来,用群众的创造和经验丰富我们的经验,这不仅会使群众的知识和经验更加系统和提高,也必然会促进各项事业分外繁荣和兴盛。


第7版()
专栏:

  我们是怎样教学的
  震泽县建设乡第一农业中学
农业中学担负着以最快速度向农业战线上输送大批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又有生产技能的劳动者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每一学科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紧密结合生产的原则。半耕半读正体现了这一点。因此学校既是文化阵地,又是生产前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业技术的革新,对提前实现农业发展纲要起积极的推动的作用。下面来谈一谈,我们是怎样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育紧密结合生产的。
语文方面
我们不仅重视语文知识的讲解,更结合了学生当前思想进行教育。例如创办初期,学校校舍、课桌椅、课本什么都没有,甚至黑板、粉笔也是借来的。学生吵着:“一样也没有,像啥个学堂。”个别学生甚至提出“退学”。学校面临紧张关头,正好这时教了一首发挥集体力量的民歌:“一个巧皮匠”。我们在讲授中多次朗诵,鼓励同学发挥集体力量克服困难,同学们受到鼓舞,增强了信心,并以“我们如何克服的困难”为题开展讨论,开展了一次“克服困难突击日”,第二天,有的摇船、有的挑、有的拿,从十多里外,搬来课桌椅,解决了建校中的困难。
我们经常用红军长征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我们今天学习上、生产技术上所遇到的困难相比,用“毛主席访问浙江农科所”和“制造枪榴弹”的事例,启发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大胆革新创造,努力从作自然的奴隶的状态中解放出来。通过这二篇文章的学习,学生陈玉林决心向吴运铎同志学习,克服一切困难,创造新型风车一部。
在教民歌短诗时,鼓励学生结合当前生产,大胆创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大大鼓舞了生产热情,我们在工地上出刊了工地快报,表扬好人好事,展开挑、应战,在突击修筑大圩子那天,学生严文华写道:
老师一马当先,同学热火朝天,好似蛟龙入海,为了万斤粮田。
扁担弓一样,铁耙像长枪,男女各争先,都是英雄将。
提起纲要,挑担如跑,来来往往,交关轻飘。
那天午饭后,正当师生奋起再战的时候,刹时乌云满天,一场倾盆大雨,快报上又出现了新的词儿:“农中农中,生产先锋”,大家也随着唱出了语文课上学过的跃进歌谣“小雨当天好,大雨突击搞”。劲头更加旺盛。
我们除了重视作文教学外,更通过编顺口溜、出刊墙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本学期已做七篇、出刊“农中生活”墙报五期,我们在“农中生活”里写了“擂台诗歌”,在作文里试用诗歌形式,歌颂我们自己种植的水稻卫星试验田。如学生严和奎写道:
保卫万斤粮,手持双喷枪,
猛扫病虫害,粒谷保登场。
为了万斤粮,苦苦干一场,
“卫星”放上天,秋收北京上。
在农民群众掀起摆擂台打擂台的高潮时,学校里也出现了生产、语文、算术等各种擂台,我们的“农中生活”中增添了新的内容。
十五岁的小学生钱兴安也不示弱,他说:
气吞江山显干劲,冲上擂台攻数学,
解放思想破迷信,不夺冠军不甘心。
除了这些短小的诗歌以外,在学生的作文和墙报上,还经常可以看到内容丰富文理通顺的短文,这些短文和诗歌所表现的强烈的现实性和思想性,也正是我们平日教学中经常表扬和鼓励的。
数学方面
我们也注意通过各种方式结合生产、联系实际进行数学教学,如在突击修大圩的时候,正好讲到面积和体积计算,就出了这样一道问题:
全校师生三十六人二天完成长三十公尺,高二公尺,顶宽二公尺,顶底宽四公尺的大圩子,它体积多少?合多少土方?每人完成多少?
学校种了五亩八分水稻试验田,往年这儿都是种的“四、五”“五、五”方形,为了增产,学校试行“二、五”“三、五”方形。当时学生怀疑,部分农民也不赞成,学校为此作了专题报告,说明这是增产措施之一:只要深耕细作,施足基肥,加强田间管理,一定不会生稻热病或有倒伏现象。要大胆革新,创造万斤试验田,培养水稻王。当提出“万斤田”“水稻王”时,个别学生摇头伸舌地讲,这块“冷水田”,去年最好只收到五百多,现在相差二十倍,要八天王的本事才行了。不少学生对是否能实现万斤指标争论不休,互不相让。我们就用算细帐的办法来证实这颗卫星能否放得出来:
试验田的密度平均 2.5×5 每亩48,000穴
每穴 16根苗 共计768,000根
每穗 220粒 共计168,960,000粒
以每斤 16,000粒计算 合10,560斤/亩
5.8亩总产量612,480斤
这样不但使同学学到新的知识,并有力地说服群众,“万斤卫星田”一定能成功。
这些与现实密切结合的题目,对学生启发很大,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思维。
由于密切结合实际,不仅启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与生产上去,进一步巩固了已得的知识。
农业知识课方面
我们的农知课是根据生产需要、农时季节和学生原有知识基础来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的,坚决贯彻为生产服务的方针。比如5、6、7月份的主要农活有橙桔树、施肥、清园、除草、治虫、杨梅、桃子的匀果与采摘,水稻的种植和田间管理等。我们就把这些内容全部列入教学计划,做到种啥学啥,先学后做。以解决生产技术上的实际问题为主,并适当在理论上给予提高。
要达到上述要求,师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专职教师是高中毕业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经过研究,我们采取了老农与专职教师相结合的办法,老农上农业技术课,专职教师配合老农讲的内容从理论上加以补充,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掌握了许多实际的技能。经过讲授与实习,短期内大多数人掌握修剪嫁接的技术,有十三人已达到一般社员的水平了,因此使今年的修剪任务提前完成。
在教学中我们特别重视推广先进技术和大胆革新创造。我们那里杨梅树虽然很多,但自己不会圃苗,树苗都是到外地买来的。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到外地学来技术后又教给学生,并第一次做了杨梅圃苗的试验。现在看来,匀果的杨梅比不匀的要长得好,杨梅种子也已经发芽了。此外,我们把县委贯彻的增产措施:果园清园除草与山芋梅花形扦插法,也作为教学内容,因此,我们园地的清园除草是做得较好的。如第一生产队长参观以后说:“这片山不是农业中学搞,再过五年也搞不到这个样子,农中学生思想好,接受快,今后有啥先进技术,先请他们搞出样子来。”我校对试验田里的水稻,采取了一系列的先进措施,现在的生长情况是全社第一,全乡领先。比晚种几天的三小队的禾要高出一尺多,全社开过现场会议在田里插了四面红旗,还发给我校一面奖旗。干部和社员看了以后说:“看了农中的试验田,增加了我们的增产信心,农中真是生产先锋,我们一定要赶农中”。
由于我们的农知课教学密切结合生产,受到干部、群众、学生、家长的普遍欢迎。如办校初期,学生思想动荡时,由于学校把当时生产最需要的果树修剪技术教给了学生,不仅巩固了原有学生,许多不来校的学生也回校学习了。这一件事对我们的启发很大,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只有教育为政治和生产服务,才能巩固学校,使学校在群众中扎根。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更坚决贯彻了这一方针。现在看来,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与技能,因而更加热爱学校。他们编了这样一首快板:“农业中学真正好,半工半读实在妙,科学文化学到手,技术革命打头炮,思想品德修养好,多亏共产党好领导。”学生金丽君说:“这些技术活,不是进农业中学,永远也学不到。”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满意的说:“进了农业中学,提高了文化,学到了技术,能文能武,毛主席为民造福。”学生金玉峰的父亲说:“我活了四十五岁,从来没有看见过这样的好学堂,做秧田、插秧、剪树、匀果,样样都学,真是大有前途。”


第7版()
专栏:

  红在农中 专在农中
  铜山县刘集乡李庄农业中学教师 叶国英
今年5月19日,我被分配到江苏铜山县刘集乡李庄农业中学。乡里来人接我,社里特地派来一辆平车拖我。我想对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而没有做出丝毫成绩的人,党就照顾得这样周到,思想上不由得展开了斗争:“怎样做好工作呢?一个人到这里谁来帮助哪!”不免害怕起来,忽而又联想到妈妈,忽而又回忆在校内欢乐的情景,不禁哭了起来。社的党支部书记见我眼睛都哭红了,就一面劝慰我,一面在生活上照顾我,让他女儿陪伴我住宿,找了一间小房子,专打了一扇小门,弄好铺头,真是无微不至。社员也都亲热地围着我谈家常。
第二天社的党支部书记见到我的眼睛还是红红的,就以怀疑的口吻问:“你们这次来的都是女的吗?”在介绍学校情况后说:“咱们这个学校不大好搞。”到了学校一望,教室是三间破牛屋,屋内两块木板歪歪斜斜地放着,当作课桌,还有一块顶小的黑板。我看了,心里想:“既然来就要搞好工作。”当初也曾写过决心书下过保证:“决不给南京丢脸。”想到这里全身是劲,勇气倍增,眼前的困难就显得渺小了,甚至完全消失。办法也想到了:“只有紧密地依靠党,依靠群众。”我的行动口号是:“三勤一带头!”三勤是:腿勤、嘴勤、活儿干得勤。一带头,是吃苦带头。为了鞭策自己,我又写四幅标语挂在住室内作为座右铭,即:“红透专深,做一个跃进牌的永久牌的乡村女教师!”“钻进去几个月、一年、二年、三年、五年,总可以学会的”。
到校后,我首先整理学校环境,迅速开起学来。我跑遍了学生所在的社、队和学生家庭,结果只有李庄村第一队来了八位同学,有的生产队长对学生说:“你们要上学,你们吃不吃饭,去问问你们的老师。”学生也说:“像个学校吗?垮了又叫上,从城里来一个女丫头,说的蛮话,谁听得懂?学校早晚是垮!”我听了这些反应并不灰心,反而化为力量。我领着八位同学开始整理环境,摸把扫帚就扫,挑起水桶搞了一担水洗刷桌凳。同学却在周围观望,想看我到底行是不行?他们看我累得满头是汗,终于受了感动和我一起劳动起来,扫的扫,抹的抹,只半天功夫就把教室整理得很清洁。同学们也搬来了桌凳。第一堂课开始了,同学们有点乱,我以亲切而严肃的口吻说:“咱们上课应当保持肃静,做到听老师的话,下了课咱们是亲弟妹,有什么意见你们提上来,我保证改进。”学生感到我的课还满意。放学后他们传开了:“老师能干,教的还可以。”队里也不因生产忙留学生干活,反而动员同学来校学习。上课的第二天学生就增到二十人,现在学生已达五十人。
凡是上级布置的工作或社里的工作,我都主动干。人家都说:“从前有个穆桂英,现在我们社里有个叶国英。”三大运动、排涝、抗旱、抢种、消灭草荒、打井等,不但自己跑在前头干,还动员社员、学生都来干。手磨破了还是干,支部书记问我:“怎样?”我说:“不要紧,活都是人干的,我非学会不行。”有一次,在半楼村开扫盲会回来很晚,我不休息,找了几位同学一起搞“万物识字”,去贴标语、搞墙字,忽然有人问了一声:“干啥!”原来是支部书记,他对我说:“已经三点多了,还不去睡觉,马上鸡叫了。”
我曾说过:“红在农村,专在农中,成长在铜山,根扎在铜山。”我到哪里,哪里就发出叶老师的喊叫声。机关干部、社员,男女老少对我热呼地像亲人一样。当地一些新鲜东西一成熟都送给我吃,如新麦磨的粥、玉米、鲜桃等,有时我婉言拒绝不吃,社员们就说:“你要不吃就是嫌孬。”房主王大娘心口疼,我送了一包仁丹又炒了食盐温腹,她激动地说:“你比我亲生的女儿还疼我。”另外我还准备了龙胆紫、红汞药水、青霉素、消治龙药膏、眼药等,供社员急救之用。因而社员给我起个绰号叫:“样样全”。前些时我协助县教育局去南京慰问前来支援本地的农业中学教师的家庭,回校时,一进庄大家就都围着我,你一言,他一语:“叶老师你可回来了,你走了这几天好像几个月似的。”有一次,我生病了,王大娘特地做了一碗“合马”鸡蛋送来给我吃,我感动得哭了。社员、干部误认为我想家都来安慰我。问我什么时候回南京,我说:“等长了胡须才回家哪!”弄得大家都笑起来。
“不会就学,迟早总会学通”。这是我的劳动指南针,别人干啥活我都帮着干,干时啥都想问。两个多月中,我拜了不少的师傅,学会了很多生产技术,如割麦、打绳扣、编织草帽辫、拉风箱、绞辘辘、扬场、推磨、打井等。
“在教学上我没有经验,就努力作好准备工作。往往晚上十二点还在备课或批改作业。在教农业课讲解植物主根和须根前,我从田里拔来一颗大豆,让同学们观察,同学们都说:“这样教起来容易懂”。
农业中学是一项新的工作,在工作中不免有一些困难,但有党的正确领导,又有广大群众的支持,就使我在工作中有无限力量。在党的培养和教育下,我决心克服一切困难,今后我要从各方面提高自己,与群众同甘共苦,热爱学生,认真教课,把学生培养成为政治水平高,学习成绩高,劳动效率高,生产技术高的“四高”学生,决心把农业中学办好。


第7版()
专栏:文化送上门

  山坡当舞台 岩石当凳子
浙江越剧上海岛
浙江越剧一团冒着炎暑,跨越海洋,到海岛为解放军演出,给海防战士很大的鼓舞。为了使部队不影响战斗训练,又要使战士能看到戏,他们提出了“把戏送上前沿阵地”的口号。虽然演员们每天晚上要到十二点左右才能入睡,但第二天一早又分成几个小组,拿着道具、乐器,爬山越岭去为战士们演出。他们把山坡当舞台,岩石当凳子,攀登着崎岖小道上山顶去演唱。她们还与战士们一齐劳动。著名演员张茵、屠笑飞、陈佩卿等在一个半天内就演出了六、七个节目。她们还在战士那里收集先进事迹现编现唱。当战士们看到本单位或自己的事迹被编成戏的时候,更是欢欣若狂。战士们纷纷写信给剧团表示要以实际行动来回答广大人民和剧团的热情关怀。
  (附图片)
(乐锋 插图)


第7版()
专栏:文化送上门

  畲族弟兄看到了戏
浙江省平阳越剧团听到少数民族(畲族)地区凤阳乡人民从来没有看到过戏的消息后,个个干劲很足,要为畲族人民进行慰问演出。由于剧团不熟悉路,凤阳乡党委书记特地亲自带领。在火热的阳光下,演员们爬过了重重叠叠的高山,到了一座风景优美的畲族村庄——凤楼社。正在紧张地收割早稻的畲族兄弟们,听到了锣鼓声纷纷跑去看戏,并且挑了满担开水给演员们喝。剧团演出了“双送肥”、“一封信的风波”、“除四害”等戏。虽然演员的语言不好懂,但通过艺术表达,使畲族兄弟们很快地领会了戏的内容。他们说:只有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山区农民才看得到戏。
(小谋)
  (附图片)
  (乐锋插图)


第7版()
专栏:文化送上门

  深夜演出在工地
一天夜晚,在安徽省寿县的一条四五华里长的跃进渠工地上,出现了一支宣传队,这支宣传队就是寿县淮声、红星两个剧团组成的。工程是在地、县委亲自领导下动工的,广大干部群众以他们的冲天干劲,提出“苦战三昼夜,挖土十二万方”“辟开高岗岭,迫水跳过岗”“七天消灭旱老虎,一年不雨保丰收”等响亮的战斗口号。工程完成,可确保附近九万亩土地不涝不旱。宣传队在这些英雄们的鼓舞下,一致要求夜间就地演出,在约十里长的工地上表演了大合唱、戏曲“观摩”、“打干棒”等节目。一条龙的人流和欢呼鼓掌声,响彻了整个跃进渠的工地。宣传队在深夜二点半才回到住宿地。第二天他们又紧张地参加了劳动。
(里朋)


第7版()
专栏:文化送上门

  田头设诗坛
福建省同安县民歌协会最近创办了“田头诗坛”。“田头诗坛”就是在田头上挂上黑板(或别的板),放在休息的地方或路口,在劳动中谁有感触谁要写诗,就可以直接写在板上。第一次的“田头诗坛”是在洪塘乡举行,目前这已成为洪塘乡俱乐部开展田间文艺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了。“田头诗坛”出现的一些作品,有的真是气魄雄伟、意境美妙的好诗。“半夜三更战鼓鸣,群英跃马齐出征,试验田中比干劲,光荣榜上争题名。”“铁镐高举起,猛刨深睡地,田土翻三番,亩产三万一。”像这样的诗句,都是令人越读越爱读。一些好的诗歌一上诗坛,很快就在群众中传开了。(徐金镛、曾剑辉、工兵)


第7版()
专栏:文化送上门

  图书下田
最近,辽宁省铁岭县建设乡的党支部发动图书管理员组织了“流动图书站”,把图书送到地里直接为生产服务。如栽地瓜时,图书管理员就主动地把两本“红薯栽培法”送给各队技术员作参考;在栽土豆时,他们又送上“园艺栽培法”一书,社员们学到了“土豆春化法”就用这种方法栽土豆,保证了出芽率,减少了土豆栽子的浪费。当村里发生猪瘟时,图书管理员就及时把“猪瘟防治法”的书籍送给社员们看,社员们运用这个方法治猪瘟,治愈率达到百分之八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