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9月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全民为钢而战
  刘丰
党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向我们发出了一个响亮的号召:为在1958年生产一千零七十万吨钢,即比1957年的产量五百三十五万吨增加一倍而奋斗。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
这个伟大的号召,反映了六亿中国人民的意志。人们要求加速工业化建设;用强大的机械来装备农业;这种意志,具体地说就是“当前全国人民对于钢铁的巨大需要和对于钢铁生产的巨大努力”。
我们的人民,是已经解放了的人民,完全懂得自己的需要是要依靠自己的双手来实现的。因此,他们早就已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了“对于钢铁生产的巨大努力”。这种巨大的努力,不仅表现为大钢铁企业生产上的突飞猛进,也表现为小高炉的遍地开花;而且也表现为全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少一齐为发展钢铁生产尽自己的力量。我们不断看到这样的事例:有的人把自己屋里地上的火砖挖起来,捐献出去砌小高炉;有的地方为了给建小高炉准备材料,全市人民都动手敲破缸碎碗片……全民为钢铁而战,就能使得高炉遍地起,铁水纵横流。我们党根据全体人民的这种高度积极性,这种巨大的力量,才认定钢铁生产的飞跃的发展是可能的。
人民需要钢铁,人民会生产钢铁,一千零七十万吨钢完全必要又完全可能。党已经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目标,我们的任务就是去实现这种目标。实现这样一个任务,不是没有困难,但并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迫切需要的是把人民这种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地组织起来,加强计划性和纪律性,大中小企业一齐发动,土洋并举,进行全民的共产主义大协作。现在人民之间的这种大协作正在蓬勃开展。下面就有这种协作的榜样:8月23日,上海机床厂在报上登了一条“征求破缸砂”的消息,马上就接到了七十多个电话,都表示愿意无代价地支援缸砂。8月29日解放日报一版登了一个题为“谁来支援?”的新闻,说明了上海炼钢厂急需矽铁,要求各兄弟单位,把多余的或暂时用不着的矽铁,大力支援炼钢的需要。消息登出当天下午四时止,就有十一个兄弟企业单位来电话联系,一共支援了五十二吨。
具有这种协作精神的人,自然是因为他们具有崇高的共产主义意识,但同时,他们也懂得全国人民对于钢铁的巨大需求;他们更懂得钢铁工业的发展是一个艰巨的多兵种协同作战的联合性战役,任何有害统一行动和计划性的分散主义、本位主义的行为,都会使人民的共同利益遭受损伤。那些极少数的至今还以种种借口拒绝同人协作的人,既缺乏起码的共产主义道德,又缺乏起码的社会生产的知识,而且,自己正是在作着有损六亿人民利益的事情。为了一千零七十万吨,让我们全体人民动员起来,充分发扬共产主义精神,共同协作向胜利奋勇前进!


第8版()
专栏:

  卫星田畔庆丰收
  苏方
成都近郊的一块卫星田被参观的人围得水泄不通。望着这丰盛的庄稼,大家不住口地啧啧地赞叹着。一个老教授拿着一穗稻子左看右看,用手颠了又颠,连声说“了不得,奇迹!奇迹!”一个年青姑娘把脸贴到稻穗上亲了又亲,闻了又闻;更多的人都弯下身子,去看那挤在一起的稻梗。你看,稻梗长得多密,稻穗铺得多厚呀!这沉甸甸的浅黄色的稻海,像一张有弹性的大沙发,别说鸡蛋坠不下去,便是风也透不过。你看,那几个粗壮的成年人在稻穗上站得多稳!他们好像站在厚厚的地毯上,跳着,咧开嘴笑着,惹得参观的人拍手欢呼,惹得摄影记者的镁光灯直闪。一只蹲在田坎边的癞蛤蟆被欢笑声惊动了,想躲到稻田里去。可怜的小东西,你找错门路了。这密密的稻梗结成的墙,你能穿过去吗?果然它蹦了好几次都被挡回来了,急得它满地乱爬。旁边不知是谁助了它一脚之力“嘣”的一声把它踢到另外一块水田里去了,溅得水花四射。人们看到这种情景,不由得尽情地笑了起来。这是丰收的喜悦呀!
田里,社员们正在紧张地劳动,割的割,打的打。稻子长得这么密,用手搂都搂不过来,收割起来多么费劲!昨天他们一百多人整整割了一个下午,才把这一亩零一点点的庄稼割了一小半:今天天一亮,他们立刻又到田里来奔忙了。他们不停地挥着镰刀,也不停地挥着汗水。可贵的劳动的汗珠啊,是你灌溉培育出了这样茂盛的庄稼!社员们曾经挥着汗水,把地锄了一遍又一遍;社员们曾经挥着汗水在田里施了一次肥又施一次肥。你可知道,在这密密的稻田里施肥是多么不容易呀?肥料根本撒不进去,他们不得不把肥料溶在水里,用喷雾器喷在稻子上,然后再用水冲到根部去。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收的硕果,今天他们收割得多么欢畅。一个参观者向他们慰问:“同志,你们累了!”他们的回答却是这样:“我们欢喜都欢喜不过来,哪里会想到累啊!”
是谁叫了一声“社长来了!”人们立刻把他包围起来,要他介绍丰产经验。不论是白发苍苍的学者,或年青稚气的学生,不论是机关干部或是军官和战士,都掏出笔记本来记录。田间是最好的课堂,他们专心一意地在这儿学习起来了。他们谛听着社长讲社员怎样学习旁的地方的先进经验,怎样勤恳地劳动,怎样发挥了敢想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人们不断地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恨不得把社长讲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听进耳朵里,都铭记在心头上。人们向他涌了上去,热情地伸出双手,献上香气馥郁的鲜花,献出红光闪闪的锦旗;而一群工学院的学生们更加振奋,因为他们刚试制出一种新的化学肥料。他们准备送几百斤给这个农业社,向社员们表示他们仰慕的心情,预祝合作社发射出更高的丰产卫星。
在参观的人群中,有些是邻近合作社的党支部书记和社长,他们也和所有的人一样,喜笑颜开,兴高采烈地庆祝着兄弟社的丰收;然而他们心中,有着更多的感触。看着这块丰产卫星田,他们一定会想起自己社里的庄稼:那风吹不动的稻穗,那铃苞结得又大又肥的棉花,那像玛瑙一样鲜明娇红的高粱……。他们心里潜藏着一个没有吐露出来的秘密:参观的同志们啊,过几日请到我们的卫星田来看看吧!我们会给你们准备下更为丰硕的礼物,这叫做:
五湖四海都唱遍,
丰收歌儿唱多少?
卫星冲上灵霄殿,
一颗更比一颗高。


第8版()
专栏:

  红色的小英雄
  ——评故事片“红孩子”
贺宜
故事片“红孩子”以红军长征为历史背景,通过六个共产主义儿童团团员的活动,反映了红军撤走后长汀苏区人民的生活和他们的艰苦斗争。这种具有革命教育意义的题材,毫无疑问会感动和鼓舞今天的孩子们。
影片创造了几个动人的儿童形象。他们都受过生活的锻炼,从小在党的教养下长大,当红军撤走后,这些孩子满想跟着游击队去找红军,终于不顾家里的劝阻,偷偷溜走了(只有唯一的女孩细妹,被她公公发觉了,没有溜成。),溜走的五个孩子,以年纪较大的苏保(乡苏维埃李主席的儿子)为首,越过山岭,去寻找红军,结果红军没有找到,却被苏保的爷爷李老公公追到了,把他们隐蔽在一个大山洞里,也幸亏他们这一走,才在白军屠村时使他们能幸免于难。孩子们的亲人都惨遭杀害了,怀着刻骨的阶级仇恨的五个孩子,住在山洞里,跟酒店里的女孩细妹建立了联系,在困艰险恶的环境下和白卫军进行了英勇的隐蔽的斗争,表现了他们不畏强暴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机智和勇敢以及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对党的无限忠诚。
在这些孩子中性格最突出的要算虎崽。他忠厚戆直、天不怕地不怕,但又粗中有细。例如虎崽正和金根为了提他外号而顶着嘴,可是一听金根说有办法可以搞到枪,就立刻情愿低首下气地让金根任意叫他外号。又如到白卫军靖卫团长黄静波家抢救被囚的李主席时,被敌人发觉,就急中生智,混在白匪中大叫“红军来了”,来吓唬敌人,把白匪团长打死了还不知是怎么回事。少年演员王和永在创造这个人物形象中,表现了他的才能。
苏保的沉着勇敢,对小伙伴的关心,都表明他是比较老练并且接受过党的较多教育的。细妹子的温厚聪明细心,金根的机智调皮,以及冬牙子的天真幼稚,这些性格都表现得鲜明可爱。只有水生的性格很模糊,成为可有可无的人物。但这个缺点主要是剧本本身所造成的。饰演这些红孩子的小演员们,演得都很自然。
在影片中,除了孩子们以外,有几个成年人物也描写得不错。李老公公不仅是一个蔼然长者,而且从他在敌人威逼利诱下所表现的凛然气节,从他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都表明他是个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对党的事业坚贞不二的革命老人。反面人物中,白卫军团长黄静波刻划得较好,他的阴险毒辣表现得不一般化。萧大队长则描写得差些。
影片描写了孩子们的英勇行为和坚强斗志,这些可以说做得很充分。但是,应该说,过高的估价儿童的作用是不适当的。孩子们参加革命,参加各种斗争和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是过去和现在的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但是,我们一方面固然应该对孩子们的这种贡献给予适当的充分的估计,另一方面又不能不看到孩子们的这种贡献,从总的方面说来,总是在党的领导和成人们的具体关怀帮助之下取得的。不承认这一点,就会夸大了儿童的作用,违反了生活的真实性。就“红孩子”这个故事片看来,孩子们的对敌斗争长期以来是处于自发状态。直到萧大队长被他们俘虏以后,留在村里的地下工作人员李老公公才发觉了他们的“秘密”,以后营救李主席的斗争才在李老公公和酒店公公的协同策划下进行。这中间孩子们还曾对敌人伏击过两次,第二次规模较大,歼灭敌人多人,不要说敌人惊惶失措,连李老公公都猜疑,不知是怎么回事。这就不仅把孩子们写的太神出鬼没,而且使故事的发展也显得牵强了。我以为,这是这部影片的一个缺点。
  (附图片)
  (“红孩子”影片中的一个镜头)


第8版()
专栏:

  哈尔滨杂记
  一、从“哈尔滨”牌墨水说起
哈尔滨市有一所“无人售货商店”。我们走进这商店后,立刻被装璜美丽的“哈尔滨”科学墨水吸引住了。一则是我们正要买墨水,二则是这产品实在漂亮。这是哈尔滨地方工业产品中十八种质量超过和达到国际水平之一种。这种墨水是今年4月间上市的,所以,它是大跃进中的一朵花。这种“哈尔滨”牌墨水超过美国“派克”牌墨水,在于它除了具有“派克”的一切优点而外,它的腐蚀性比“派克”低○·○○一三克。
读者同志,也许你要说:既然有十八种产品达到或者超过国际水平,为什么单单拣墨水作例子?墨水不是小玩意儿吗?
但是,我在这里提到墨水(也得带便补一句,超过“派克”的墨水,我国已经出产了好几种了,“哈尔滨”牌是哈尔滨地方工业生产的),因为想起两年前听到过的一种右派议论。这是在苏联生产了自来水笔以后,一个右派分子摇头摆尾说:比派克差远了!于是他引伸出苏联工业技术发达水平不及美国的结论。当时,我冷冷地反问他道:你以为能够制造原子弹和氢弹的苏联当真连造好一枝自来水笔的技术都没有么?这个右派分子不以为然地耸耸肩膀,掉臂而去。
右派分子就是专在这些小地方来散播他们的荒谬的反苏反社会主义的毒素的。
我在这里提到墨水,用意在说明一点:不论大小工业,不论哪种工业,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如果存心要超过资本主义国家,迟早一定要超过的。
墨水的生产属于化工范围。我们的化学工业向来是落后的,但是我们要填补这个空白点。果然现在已经开始普遍地在开花了。
仅就哈尔滨市的地方工业来说,大力发展化学工业是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哈尔滨市今年兴建的化学工厂就有三十一座,五年内还将建成六十五座;这里头,可不仅是制造墨水而已。今年兴建的,就有硫酸,石碳酸,醋干,合成铵,电石,电解食盐等。这些都是基本化学工业。从这里,就能发展人造纤维、橡胶、塑料等工业,这都是可以计日观成的。已经投入生产的塑料厂,在排行上是全国第二(上海的一个是排行第一),但在规模上却是全国第一(就现在说)。
我们参观了玻璃丝厂筹备处。这是借设在油脂工厂里边的,名为筹备处,实在早已开始生产。已经批准了建新厂,不久即将大量生产这种最贵重的用于电器工业的绝缘材料。
可是也请不要误会,哈尔滨的工业就只有这里提到的一些。我们应当记得,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投资在黑龙江省兴建的现代化的大企业就有二十二项;在哈尔滨市,规模之大为全国第一的电机厂,量具刃具工厂,第一工具制造厂,亚麻厂等就是在这一批中间的。这些大企业正在下蛋,它们要帮助地方工业办新厂二十九座。至于县、乡举办的中、小工厂,那就数不清了。从5月下半月计,每天有一百五十多座中、小型工厂投入生产,这用“雨后春笋”这句成语来形容,也还嫌不够。仅以肇源县境内一个偏僻的乡来说,在一个月内居然建成了一百三十一座各式各样的工厂。这个乡名为大兴乡,这是名副其实的“大兴”了!
至于千厂的县,已经有了七、八个。第一名的万厂专区是合江专区(这是6月下旬我在哈尔滨时知道的数字和情况,现在当然又有新捷报)。这真是遍地开花!
(本节完 全文未完)


第8版()
专栏:读者·作者·编者

  读者·作者·编者
  人民公社吸引着我们
人民日报关于人民公社的几篇报道,强烈地吸引了我们。同志们从课堂、从驾驶场归来后,都抢着读,还自动讨论起信阳专区总结出的十大优点和四项有利条件,畅谈着向共产主义跃进的农村面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鼓舞。
解放军某部 陈荣超
高于古人幻想的现实
我读了8月20日工业版刊登的建华机械厂实行“八无”制度的消息和陈之衍同志的短文“君子国又算得了什么”以后,感到非常兴奋。因为这条消息有力地表现了整风之后人们精神面貌的变化,表现了共产主义道德的成长。陈之衍同志的短文也写得好,他歌颂了高于古人幻想的现实,还指出了这种新气象的伟大意义。
北京 李桐实
报道下放干部怎样红专
近来人民日报对下放干部的报道比较少。下放干部在劳动锻炼中有些什么收获?怎样红在农村、专在农村?希望今后多登载这方面的报道和文章。
安东市红旗农业社 李棋木
对症下药
8月14日第二版上林韦同志写的“压力和自觉”是一篇很好的文章。这篇文章结合实际,把道理阐发得很透辟,雄辩地说明了:“运动会产生压力。但这不是坏事,而是好事。”这篇文章,对解决当前一些人的思想问题,的确是对症下药。
我以为,像这样的文章应该放在“思想评论”专栏里。
南阳一中教师 孙涤华
一个标题的缺点
看到8月13日一版头条标题“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感到不太合适。
麻城出现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的高额丰产田,当然是一件可喜的事,但称之为“天下第一田”,就不对了。后来又出现了亩产四万三千斤的,还有亩产五万斤以上的。今后这类标题,最好既能鼓励创造纪录的集体和个人感到必须继续前进,又能启发别人去“赶先进”。我认为这个标题的缺点是以“不变”的观点看一日千里飞跃前进的事物。
国家计划委员会重工业局
姚友林
大跃进中的新格言
读了8月22日副刊上“思想的火花”一栏后,觉得非常好。像其中的“潜力好比一口井”,把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的革命干劲、工作的潜力比作“一口井”,井,越挖深,泉水也就越多,说得真深刻。“钮扣和钮眼”写出了整风后领导干部参加实际生产,密切了与工人的关系,工人把这种新型的关系说成“支部书记、厂长和我们就像钮扣和钮眼,再也拆不散了”。说得多么确切、形象、感人啊!
这“思想的火花”,语简意深,形式新颖,别具一格,可说是社会主义大跃进中的新式格言,它给人以光、热、力量。我们需要它!
哈尔滨市第十二中学 芦国政


第8版()
专栏:丰收谣

  丰收谣
  一个南瓜三人抱,
  一个红苕装半筐,
  半边蕃茄吃不了,
  半截包谷够你尝。
(丹棱 彭大成)
  包谷秆儿高齐天,
  娃娃背在白云间,
  弟弟眉开眼又笑,
  坐上飞机把它搬。
(南充 唐治学)
  一座粮山高万丈,
  白云缠在山腰上;
  太阳累得汗长淌,
  半天爬不上山岗。
   (四川遂宁 吴昌亚)


第8版()
专栏:

  给钢元帅的命令
  国营五四一厂工人 李学鳌
快!快!快!
不迟延一秒,
不迟延一分,
钢元帅!请你戴盔披甲,
快跃马上阵!
六万万人动手开路,
就看你的威风!
快!快!快!
不迟延一秒,
不迟延一分,
钢元帅!请你高举长剑,
在中国的大地上驰骋,
碰到困难就猛烈砍掉!
你要当英雄中的英雄!
快!快!快!
不迟延一秒,
不迟延一分,
钢元帅!请你快执行阶级的命令!
  (附图片)
  高哲民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