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9月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书记睡到炉边去
  一炉升火万炉红
本报南京2日电 记者张竞报道:“昼夜不分在炉边,种出钢铁丰产田;一炉升火万炉红,滚滚铁水汇江流。”这是江苏省各级领导干部为钢铁而战的歌声。近日来,他们纷纷背了铺盖,到炉边搭篷落户,吃在炉旁,睡在炉边,和工人一齐战斗在炉边。许多不出铁的炉子,因而吐出了铁水;有些低产的炉子创造了高产纪录。
在中共苏州市委第一书记吴仲村的试验炉边,人们每天都看到吴书记和干部、工人在一齐,研究建炉、炼铁操作、产量、质量和劳动力组织等问题。他们在一开始就提出了“生产安全质量好,产量赛过洋高炉;保养炉子细操作,寿命胜过老寿星”的奋斗目标。试验炉在8月24日投入生产以后,产量一直停留在六百斤左右。吴书记就和职工们详细分析了产量不高的原因,决定把矿石敲得大小均匀,将潮湿的矿石烘干,同时采取了其他的措施。到8月29日,这个零点一八立方公尺的试验炉,产量就上升到八百零五斤,高炉利用系数为零点四四七,创造了全国土高炉利用系数新纪录。8月30日,市委就在这座试验炉边召开了交流炼铁经验的现场会,到会的二百多单位的代表,都得到很大启发,决心让全市的土高炉做到长寿高产。
在无锡市,从市委第一书记一直到各级领导干部,连日来都不辞辛劳地在炉边奋战。红旗钢铁厂的厂长张伯生和党支部书记刘群,带领了三个职工,负责新建全市第一个三立方公尺的高炉。他们在一人深的地下挖出了耐火砖,白天跑遍城乡找原材料,夜里又自己砌炉、搪炉。炉烘好了,引火燃料装不进去,张伯生便第一个爬上料台,用绳子把自己吊进去铺料。在温度达二三百度的炉子里,整整坚持了一个钟头;后来,他又同别人轮流下去了三、四次。不幸炉子出了第一炉铁就坏了,他又马上挥起十二磅重的鎯头和大家一齐抢救。出铁口打通了,一束红红的铁花冲出来,恰巧溅在靠炉子最近的张厂长身上。汗衫烧破了,手脚烫伤了,他也没有吭一声。他对他的伙伴们说:“做一个钢铁战士,就要有钢铁般的胆量!”就这样,他们整整苦干苦钻了八天八夜,使这个炉子连续出铁达十五昼夜之久,成了全市高炉中一面鲜明的红旗。
这两个故事仅仅是千千万万个领导干部在炉前战斗的缩影。他们的动人事迹,在江苏全省几乎到处都可以找到。他们那种不辞辛劳,钻研技术的深入踏实的作风,奋不顾身的共产主义的高贵品质,不仅有力地鼓舞了广大群众的干劲,而且在生产技术方面创造了许多良好的经验,推动着大批小高炉走向正常生产。最近几天,全省生铁的日产量已经比以前增加了一倍多。


第2版()
专栏:

  各省、自治区小高炉建设和生产进度表
(附图表)
  (1958年1至8月)附注:1、表中所列小高炉包括土高炉和半洋半土的小高炉。2、四川生铁产量系预计数。3、安徽生铁产量包括大高炉在内。


第2版()
专栏:编后

广种钢铁试验田
书记种试验田,吃到田边,睡到田边,就能增产粮食。这是今年农业丰产的一条重要经验。
现在,党的领导重心转到工业方面来了。各级党组织的书记们的试验田也要“转移阵地”了。在目前,这个阵地就是高炉旁边,平炉、转炉和电炉旁边,制造冶金设备的机床旁边。书记吃到炉边,睡到炉边,就能增产钢铁。江苏省许多党组织的书记到了高炉旁边,全省的生铁日产量就增加了一倍多。
党组织的领导者,永远是跑在最前面的“旗手”,是掌握政治“帅印”的人。那条战线最重要,他就奔赴那条战线,他去到那里,红旗就插在那里,政治就在那里挂帅,那里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各级党组织的书记们:马上出发,广种钢铁试验田!在今年最后的四个月里,一定要保证钢铁全面丰收。一千零七十万吨钢,一吨也不能少!


第2版()
专栏:

  棉花烟叶的收购也要大跃进
  本报评论员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最近发出了关于加强棉花、烟叶收购工作的紧急指示,贯彻执行这个指示,对于做好今年棉花、烟叶的收购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的棉花、烟叶生长情况特别好,目前各地农民正在继续加强后期的田间管理,只要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将会获得空前的大丰收。大多数地区的棉花将提前在今年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所规定的皮棉每亩平均生产指标,各地还将出现千斤以上的皮棉丰产田。预计全国棉花产量将比去年增长一倍,烟叶产量将比去年翻两番。这将是我国农业生产战线上继小麦、早稻丰收以后的又一巨大胜利。由于粮食、棉花等农作物的大丰收,我国人民多年以来“丰衣足食”的愿望,不久就可以实现了。
棉花、烟叶都是经济作物,商品量占产量的90%左右。在这些作物大丰收的情况下,如何做好收购工作,满足农民的出售要求,就成为当前财贸部门的一项重大任务。
做好今年棉花、烟叶的收购工作,除了继续贯彻执行国家的统购和统一收购政策以外,还必须采取快收、多收、收好、收足的方针。
为什么在棉花大丰收以后,国家还要采取多收、收足的方针呢?是否可以增加农民留用的数量,减少国家统购的数量呢?大家知道:各地过去规定的农民留用棉花的数量已经照顾了农民各方面的需要,一般地说是合理的,今年仍可照旧执行;少数地区如有偏高偏低的情况,那只是个别调整的问题;如果再一般地多留棉花,就很可能造成浪费。要知道,农民留用棉花数量多了,农业社出售棉花的数量就要相对地减少,这样,不仅会影响纺织工业原料的供应,而且也必然会影响农业社的收入,对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都是不利的。而国家多收购一点棉花,就可以多纺纱、多织布,可以多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加速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对衣着的需要;国家多收购一点棉花,还可以增加国家的储备,几年来我国棉花的储备数量是很少的,这种情况同我们的需要比较起来是不相称的,因此,在丰收年景多购一点,把全部商品棉都收购起来,以丰补歉,也是完全必要的。
不仅要多收,收足,而且要快收。这是适应农业合作化以后客观情况变化以后的需要的。农业合作化以后,过去小农经济为买而卖的经济规律也随之改变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了加速资金周转和扩大再生产,就需要提早出售他们所生产的农副产品。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满足农业社提前出售的要求,商业部门应该在年前基本上完成棉花、烟叶的全年收购任务。从当前情况来说,棉花、烟叶正处于青黄不接时期,为了支持工业生产大跃进,必须在这些作物一上市就抓紧收购。
“党的正确领导是一切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胜利的保证”。对于棉花和烟叶的收购工作,棉烟产区的各级党委必须予以特别的重视,并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把这项工作列为棉烟产区党委这一阶段的中心工作之一。目前就应当对棉花的生产情况和商业部门收购工作的准备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予以解决。今后对于棉花和烟叶的收购工作,也还要经常进行督促和检查。
今年棉花、烟叶产量大,收购量多,而且农业社向国家交售的时间又很集中,因此,做好今年棉花、烟叶的收购工作,还必须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坚决采取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去年在棉花收购方面,由于从采摘、分级到收购的各个环节上依靠群众,实行了“三找”“四分”“五分”和“五评”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在收购工作上取得很大成绩。去年由于在棉花采摘上实行了“三找”,大大减少了以至杜绝了棉花散失和浪费的现象,相对地增加了棉花的实际收获量。不少地方反映,过去在采摘棉花中浪费现象是相当严重的,有些地方进行重点检查,发现散失在棉田里的落地花、僵瓣棉和“眼睫毛”等每亩平均约合二、三斤皮棉。我国每年种植棉花八、九千万亩,如果每亩以浪费二斤皮棉来推算,全国每年就要损失一百几十万担棉花。去年由于发动群众开展了找落地花、找僵瓣花、找“眼睫毛”的所谓“三找”运动,基本上消灭了这方面的浪费现象,农业社增加了一笔很大的收入,国家也增加了棉花的收购量。今年农村劳动力虽然比较紧张,但是仍然可以发动妇女、小孩和老弱半劳动力等参加棉花“三找”的工作,以便更多的增加今年棉花的实际收获量和增加国家的棉花收购量。
依靠群众进行棉花“四分”,就是在采摘棉花的时候,根据棉花的头喷、二喷和尾梢的成熟次序,把虫害棉、僵瓣棉同好棉分开采摘,分开曝晒,分开保存,然后按照这种分类分开向国家棉花采购机构交售。如果籽棉是由农业社加工皮棉,并且是按照这种分类加工的,那就再加上分轧,即称为“五分”。去年棉花品级一般比上个年度提高一个等级,棉花纤维长度和衣分率增加,杂质大大减少的原因,除了同气候、优良品种的普遍推广和农业社田间管理的改进有很大关系外,比较普遍地推行了棉花分摘、分晒、分存、分售和分轧也是提高棉花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棉花的品级和长度普遍提高,农业社得到了较多的收入,国家在用棉方面也进一步实行了优棉优用,纺织工业也因为棉花品级整齐而减少了生产中的废棉率。因此今年还应大力宣传实行棉花“四分”或“五分”对国家对棉农的好处,并结合去年棉农得到的实际利益,动员产棉区的农业社和棉农全面地进行棉花“四分”或“五分”的工作。
去年在棉花“四分”或“五分”的基础上还实行了“五评”,供销社帮助农业社训练了十几万个棉花分级的技术人员,并在棉花收购过程中,经常举行有采购人员、农业社代表、农业社的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老农民参加的座谈会,他们把农业社向国家交售的棉花,根据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共同评议棉花的水分、杂质、衣分率和品级长度,把评级工作变成农业社和采购站共同的事情,因而减少了以至消灭了验收工作中的偏差,进一步密切了国家同农业社和农民的关系。今年商业部门还必须帮助农业社训练更多的检验技术人员,进一步依靠群众作好棉花的分级检验工作。
从上述棉花由采摘到向国家交售过程中一系列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看,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既然棉花收购可以走群众路线,那么烟叶以及其他许多农产品的收购工作,也就完全可能和完全应该采取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现在的问题是在商业部门中还有些同志只是在口头上谈谈群众路线,实际上对群众的觉悟程度和群众的力量还认识不足,没有信心或决心依靠群众把事情办好。因此,商业部门的同志必须插上群众路线的红旗,这是收购工作作到快多好足的关键。
做好棉花和烟叶的收购工作,除了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以外,还必须依靠商业系统的广大职工群众,大力开展技术革新运动,发动他们大胆创造。凡是在棉花、烟叶加工工具改革以及收购方法方面已经行之有效的办法,都要普遍推广。在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新形势下,农产品采购工作也应有一个新的跃进。全国商业工作人员应以大跃进的姿态做好今年棉花、烟叶的收购工作。
在棉花、烟叶的加工、保管和运输方面,一方面要充分运用商业系统本身的力量,另一方面还应充分利用地方力量和农业社力量,共同做好今年棉花的加工、保管和运输工作。


第2版()
专栏:

  瓦斯警报器
我国第一部瓦斯警报器在山西省地方国营荫营煤矿诞生了。有了这种仪器,今后的煤矿将可以从根本上杜绝瓦斯爆炸。
在煤矿中生产,经常会受到瓦斯的威胁,严重的地方甚至会引起瓦斯爆炸。现在煤矿里采取了很多措施,如通风,或者派瓦斯检查员到处检查,但是仍然不能彻底解决。有了瓦斯警报器,就可以从根本上杜绝瓦斯爆炸。这种仪器可以代替人工检查,并且不间断的主动的监视着敌人——瓦斯的动态,和通风情况,在瓦斯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它就会自动发出警报,使生产操作人员及时进行处理和防范。
  (附图片)


第2版()
专栏:

  小高炉大面积丰产
鲁山县千余炼铁炉铁水畅流 环江县座座土高炉正常出铁
据新华社郑州1日电 河南省鲁山县已经建成的一千三百多座炼铁炉,几乎炉炉铁水奔流,并且在最近创造出日产生铁一千零六十八点六五吨的新纪录。
鲁山县由原来平均每天出铁八吨半一跃而到一千多吨,其主要原因是县的领导重点及时转到了钢铁方面,党委书记挂帅,发动全党动手办钢铁工业。各级党委抽调了一大批强有力的干部去办钢铁工业,并且从县到乡普遍建立了钢铁生产指挥部,把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为钢铁工业服务。
鲁山县由建炉转向生产的过程中,首先批判了有些人因部分炉子不能正常出铁而产生的“唯条件”论和各种悲观论调,正确地从各方面来估计群众的干劲。组织群众克服困难,并且提出“红旗插满山,卫星放满天,厂厂都跃进,人人都争先”的战斗的口号。
中共鲁山县委在组织钢铁生产高潮的时候,采取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他们在各地建立了采矿、运输、建炉、冶炼和配料等专业班,为钢铁服务的各单位中,实行了定任务、定质量、定时间、定地点的“四定”责任制,并且改进了交通道路,动员了九千九百多辆运输工具,向各冶炼单位运送矿石、煤炭等。
新华社南宁1日电 环江县突破炼铁生产技术关,投入生产的四十五个土高炉全部出铁正常化,日产铁一百三十六吨,成了广西僮族自治区炼铁生产的第一面红旗。
这个县初期只有十一个农民初懂炼铁技术。当大量土高炉建起以后,技术力量赶不上,曾走过一段曲折道路,很多炉子时炼时停。为了扭转这个局面,中共环江县委会除派干部加强对炼铁炉的领导以外,又在生产较正常的平治、下朝两厂连续召开了三次现场会议,总结与推广这两个厂的经验,并且使到会代表亲自操作生产,培养出了一批骨干;这批骨干回到各地以后,又采用同样方法培养出了一批骨干。因此,全县很快地培养出了三百五十多名炼铁技工,克服了技术力量不足的困难。
这个县由于长期的摸索,现在已摸到一套土法炼铁生产的规律。县委最近决定,要把原来拟定的年产生铁四万吨的计划再加一番,保证在年底生产铁八万吨。


第2版()
专栏:

  汉水的今天和明天
  本报记者 田庄
千百年来,汉水两岸的人民,多么渴望汉水给他们带来欢笑和幸福啊!现在,人们的梦想已经开始实现,根治与开发汉水的关键工程——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宣告提前动工了。
汉水的过去
汉水是浩浩长江的最大支流之一。
打开我国水系图,可以清楚地看到:汉水像一条蛇一样,由陕西省南部流出,横贯湖北北部和中部,经武汉市汇流入长江,它全长一千五百多公里,流域面积十七万多平方公里,遍及陕西、甘肃、四川、河南和湖北五省。
多少年来,汉水就以自己冲积成的肥田沃野,哺育着两岸人民。汉水上游的汉中盆地,向来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但是,汉水也跟其他河流一样,曾经给两岸带来频繁而严重的灾难。每当夏秋之间,有时河水一天涨两公尺多高,洪流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任性地奔流。1935年那一次大水,直到现在,人们还是“谈虎色变”,心有余悸。
改变汉水的性格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汉水的性格,叫它在今后的岁月里,为两岸人民带来欢笑和幸福,党和政府从解放那天起,就领导着两岸人民培修堤防。我国优秀的规划设计人员从1955年起,在精湛的苏联专家热情而具体的帮助下,根据搜集的各种资料,开展了复杂的规划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反复的、精心的研究、比较,确定在汉水上游的黄龙垭、石泉、二郎滩、甲河关、丹江口和中游的碾盘山,筑坝拦水,使沿河地区形成一个连一个的人造大湖,每当雨季洪水暴涨的时候,这些大湖就把水装起来,然后再让它慢慢地流出去。到那时候,以“脾气暴躁”著称于世的汉水,不但像只绵羊似的温驯可爱,更重要的是它将根据人们的意图,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是多么豪迈的事业啊!而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的修建,就是实现这个伟大事业的开端。
幸福的源泉
过去人们对汉水最大的希望,不过是要求它不发“脾气”,平平静静地流到长江去。但是,未来的汉水带给人们的幸福,远远不止这些哟!
根据规划,从汉水上游到中游一个连一个的水库,拦蓄起来的水,将用来灌溉陕西、河南、湖北等省二千多万亩农田。由于汉水水量充足,两岸大片大片的土地将变成富饶的灌溉区。其中仅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以后,就可以引水灌溉汉水支流唐白河流域包括河南、湖北两省十二个县的一千二百多万亩农田,加上唐白河本身的水,可使唐白河区发展为一千五百多万亩的大型的自流灌溉区。这个灌溉区比我国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都江堰灌溉区还大二倍多,是长江流域目前最大的灌溉区。到那时候,人们只要用锄头在田坝上一刨,水就会顺畅地流入田里,这样,许多旱地可以改为水田,原来种两季作物的可以种三季作物,预计每年可因而增产粮食七十多亿斤,棉花二百万担。
由于汉水水力蕴藏量相当丰富,仅干流部分即有三百三十万瓩,因此,未来的汉水将出现一个连一个、能够发出巨大而廉价的电力的水电站,在这些电站当中,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中的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可达九十多万瓩,每年发电四十七亿度以上,相当于去年全国发电量的21%还多。而且,单位瓩的投资比三门峡电站还便宜。如果它同洛阳、黄石、宜昌等地火力发电联系起来,就将构成我国中部的一个巨大的电力网,这样,几毫钱就可以买到一度电的廉价电力,不仅能够满足建立和发展中的工业区之用,还为广大农村电气化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江、淮、河、汉将拉起手来
但是,一旦洪水被征服了,人们就会感到水的可贵。
汉水水量充沛,除了满足本流域的灌溉用水和发电、航运以外,还有大量的余水。可是它和黄河、淮河间隔着长八百公里、纵深二百公里的分水岭——秦岭山脉、伏牛山脉和桐柏山脉。怎样把汉水引到黄河和淮河里去呢?
勘测人员发现一条非常理想的路线,这就是从丹江口水库引水穿越丹江和唐河、白河的分水岭,经过唐河、白河流域,在方城附近再通过唐河、白河和淮河的分水岭——伏牛山,再经和桐柏山连结的地方的缺口“始皇沟”(相传二千年前秦始皇曾经打算在这里修筑一条运河,通向黄河),让汉水经许昌、禹县、新郑等地,由郑州附近流入黄河,全长四百五十公里,比世界著名的苏伊士运河大一点七倍。那时,我国著名的四大河流——江、淮、河、汉就可以携起手来。同时,这么宏伟的引汉济黄济淮的引水渠道,还将成为沟通南北大运河的基础,北起天津,南到广州,轮舶舟楫可以自由往来。因此,我国的自然和经济面貌都将起巨大变化。
这就是汉水的明天!在这“一天等于二十年”的日子里,人们记得毛主席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


第2版()
专栏:

  邵阳放水式甑炉
这种土炉建造很简单,每座投资只350多元。每炉日产生铁780公斤。
湖南省邵阳专区涟源县金鸡坑铁厂的职工,将土法甑炉改良成为放水式土炼铁炉,使生铁日产量由原来的三百公斤提高到七百八十公斤。
甑炉的建设很简单,炉身就是两节泥制的圆筒(每节长1.8公尺,直径0.37公尺),重叠起来放在铸锅上(铁锅重约三十公斤),用熟铁三角架架起来,然后箍上铁箍,炉身外面用扁铁皮直插着,整座炉子只需熟铁一百公斤。炉堆打好后,在一端竖两只柱子,用两根木条夹住炉子。炉内装置也很简单,工具不多,只要用几根烧炉铁棍(每根长约一公尺,重约七公斤),一只风箱,一只倒水铁杓。几百年来,这种甑炉一直都是用木条夹住炉子倒铁水,这样有时有倒炉的危险,不能保证安全,同时因为每倒一次铁水,炉子就要冷却一次,降低熔化力,所以产量不高,质量也不好,最高日产量不过三百公斤,每装一次炉只能生产十几天。
大跃进中,这个厂的职工克服保守思想,打破了陈规,把原来的倒水炉改成放水炉。过去大家认为甑炉放水是不可能的,可是现在只要燃料质量硬一点,就可以改为放水炉。在炉侧面开一扇放水门,甑炉就能像小高炉一样地流出铁水。经过这种改良,炉子有很多优点:(1)没有倒炉的危险,能保证安全;(2)减少了炉子的冷却次数,提高了产量,最高达七百八十公斤,同时质量也好;(3)节约木材,降低基建成本;(4)延长了炉子的生产日,现在装一次炉平均可以生产三十多天,比过去平均提高一倍以上。
甑炉炼铁是土办法,没有什么机械装置,如果不注意炉子操作方法,随时可能出问题,所以在操作中每个细小的环节都要十分注意。金鸡坑铁厂的职工经过坚持不懈的探索,总结出必须严格掌握的操作方法:
(一)装炉烧炉操作要根据煤质而定。煤质硬,炉肚装大一点(松一点);煤不硬,炉肚就装小一点(紧一点)。因为煤硬装少了产量不高;煤软装大了,煤一受压就碎了。烧炉时宜紧不宜松。所谓紧就是用搅棍堵住炉门,闭炉紧烧。
(二)注意风力与炉子的配合(工人叫作配气),这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风力越足越好,所以要经常注意风箱的风量。甑炉风力的走向是:风从炉的下节后墙下部风门处吹到对墙上回转来,转一圈升上去。如果风吹上了,风太暖,而炉底却是冷的,铁水下来就会凝结,铁水不清;风吹下了,风力不能上升,温度降低,不能熔化;吹偏了,风力不匀,热度不一,炉子熔化也不好。
(三)严格掌握装添原料、燃料的技术。这种土炉子时常有变化,炉子好,原料下轻了,产量不高;炉子不好,原料下重了就会烂,甚至不能出铁。针对这些问题,他们采取少装勤添、看炭下矿、看矿下炭(即煤好矿砂多一点,煤不好矿砂少一点,要用秤称,做到层次均匀)、闭炉紧烧的操作方法。同时,经常保持炉内饱满,既保证了炉子不烂,又可大大提高产量、质量。
(四)及时换岩石和风管(吹风进炉的风管)。炉门口装有三块岩,下面的叫下马石,上面的叫上马石,上马石下面陪装一块白砂碇叫岩石。这种岩石经常坏,如果不及时更换,就会烂炉子。风管因为是泥砂做的,容易熔化,熔到很短的时候,就要赶快换,否则也会烂炉子。所以岩石和风管需要每天换一次,每次要在十分钟内换好,否则炉子冷却,影响生产。
(五)要保证原料、燃料质量。煤质要硬,越硬越好;矿砂焙热后捶碎成小块,每块直径以0.6市寸至0.8市寸为宜。原料、燃料消耗比重,主要是随原料、燃料的质量而定。这个厂的矿砂消耗,每吨铁要3.3吨(含铁量32%);每吨生铁耗煤2.2吨,如果用白煤,则只需要1.9到2吨。
建筑甑炉是为了使用土法达到多快好省炼铁的目的,所以甑炉的建筑应该从经济节约出发,可以采用本地带有粘性的生黄土建成,从建成到投入生产一般只要三天时间,使用时间一般为六个月,最长一年。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在生黄土里适当掺配20%用水浸过的稻草筋或葛麻,然后用棒捶击,直到土里没有长形茎条丝为止。这种材料结构的炉子,能增强结晶的能力和耐用性,能够延长炉子的寿命,一般使用期可到一年,最长能到两年多。
  (附图片)
  放水式甑炉外形立体图


第2版()
专栏:

黄河最大的引水灌溉工程——三义寨人民跃进渠已在最近建成放水。这项大工程是河南山东两省七十五万多人在短短的四个多月时间内建成的。它可以灌溉二千多万亩农田;还可削减黄河洪峰,并能发展航运和水电建设事业。
上图:从渠首闸上展视输水总干渠。(新华社记者 张青云摄)
右图:跃进渠渠首闸夜景 (秦镇北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