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9月2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广东番禺县访问记
陈毅
今年4月间,我到四川省内江县顺江农业社去了一趟。那里田野间发生的巨大变化,第一次引起了我思想上的震动。我亲眼看到了五万斤的番薯田。社里同志介绍去年秋天收番薯的情况说,去年这块田畦高二尺,每一畦栽八行薯苗,搭架挂蔓,像个树林。番薯生长成堆,像个宝塔。去年秋季实收五万余斤。在那附近,又看到了一块密植二万根、亩产三万斤的甘蔗试验田。这样的产量指标,当时我认为是够高了。
去四川访问前,在北京听说有人要搞这么高的丰产试验,不怎么相信。我是四川人,四十年前在中学读书的时候放暑假回家,也曾种过番薯和甘蔗。那时番薯亩产不过一千来斤,甘蔗只有几百斤。根据个人的经验,单位面积产量一下子要提高这样多,实在不容易一下子想得通。到现场一看,信服了。
最近,我因陪送西哈努克亲王到广州,听说广东有亩产一百万斤番薯、六十万斤甘蔗、五万斤水稻(是一次插秧而不是并田的)的高产试验田,这引起了我思想上的第二次震动。所以有番禺之行。
9月4日上午,我们走出了广州市郊,过了两重渡口,便到达番禺县大石乡了。这个乡村是英雄人民的英雄乡村。人民群众的智慧,像繁花怒放。在县委书记、乡基层党委书记和技术员等亲切陪同下,我首先去参观那块番薯试验田。这块试验田像个苍翠的山岗,又像一幢幢绿色的楼房,雄伟的气势,远远就吸引住我。
最初我还想,一亩田收获一百万斤番薯,该要插多少薯苗?插得下插不下?插下了,要长薯块,薯块又往那里长?到了现场一看,一问,真是一目了然,完全信服。
这块一亩五厘地的试验田,是用土垒成了七垅高达八尺的梯形的高畦。每畦插薯苗六千株,一共有四万二千株。乡党委书记解释说:每株年产二十五斤(采取分期抽挖薯块和间补薯苗的办法),合计一亩全年便可产一百零五万斤。
这块试验田充分体现出人民群众的无比创造力,他们的高度的科学水平。它的特点是立体种植,“高空”发展,这就大大扩大了种植面积,使大量的薯块有“容身”之地。在梯形的高畦上搭上四层的金字塔形的竹架,把密密麻麻的薯蔓挂起来,这就不但可以避免薯蔓与薯块分争养分,而且扩大日照面积,增强光合作用。追肥,用的叫做“按位施肥”办法,群众也叫“打针”,它的作用是把肥料施到人们预定的位置,引薯块朝那里生长。我认为,这在科学上是个重大的革新。我看,亩产一百万斤是有把握达到的,退一步说,即使亩产六十万斤,这在农业科学上也是空前的伟举。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能够提得那么高,粮食的种植面积自然可以大为缩小。所谓中国人口太多,土地缺乏等等的“理论”,都被人们的实践一扫而尽。我在内江县看到的那块番薯试验田,也有着上述的同等的意义,而现在番禺县的又更进了一步。
我们又参观了两块水稻高产试验田。一块插秧的,指标是亩产五万斤;另一块直播的,指标是亩产三万斤。禾苗生势都很好。在那块五万斤的试验田里,每平方寸都插秧十二、三条秧,一共是七百多万条,没有什么株距、行距。田里十多个男女社员正在按照规定的技术措施,用竹子把禾苗轮回分夹成一行行,使它通风透气和增强日照。如果说,高产试验田有科学试验意义,那末,大面积丰产试验田则是有普遍意义。我们看了高产试验田之后,又兴致勃勃地去看大石乡的万亩丰产试验田。在连成一大片的围田里,整千的男女社员一排排、一组组的在田里干活。有的给禾苗“喂饭”(施追肥),有的替禾苗“理发”(剪叶尾)。有一个社员随便拔了一蔸禾苗让我们看,可说是长得根深、秆壮、条数多。乡基层党委书记郭添同志说,这个“万亩围”订了亩产一万五千斤的指标。现在,大家正在猛攻穗数粒数关。我问有没有把握?社员都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有把握!”这是普通农民的声音,这证明了科学已经为农民自己所掌握。人类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最重要的是吃饭问题。外国资产阶级说我们中国人口太多,不得了!但是中国人民在科学上的伟大创造,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一事实,将在全世界发生难以估计的巨大影响。
接着,我们又到了番禺县城郊乡参观亩产六十万斤的甘蔗试验田。这是县委书记和高中学生、师范学生合种的。他们采取移植的办法在一亩地种上了九万根,现在每根重三斤左右,合计已有二十七万斤。甘蔗长得一人多高了,密密层层,看来枪弹打也打不透。现在距离收获还有四个多月,六十万斤肯定是可以拿到手的。这也是一项意义重大的试验,成功了,可以大破迷信。更有意义的是,这块试验田是学生们在县委领导下搞的。他们将由外行变成内行,内行也变成更内行。
番禺县兴办了一所农业大学。当我们去参观的时候,学生们正在用自己的双手修建三层大楼。这个有三十二万多人口、六十三万多亩耕地的县份,实在需要一个大学来进行农业科学的试验研究。学生们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种试验田。这是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大学,也是世界上最新型和最有前途的大学。现在不过是个开始、萌芽,丰硕的果实还在后头。资产阶级搞的大学,尽教学生整天啃书本,学农的不种田,培养出一批书呆子。我们的大学应该彻底反掉这一套。番禺县这样办大学可说是个敢想敢干的例子。县委书记郭信民同志告诉我,他们另外准备办一个工业专科学校。现在全县已经有大大小小近三千个工厂,很需要它来专门培养工业技术人材,以便做到工农业并举。番禺县建成了大型沼气发电站,还有自己的造船厂、机械农具厂。青年技术员朱可,过去只念过初中,现在已经在生产实践中锻炼成专家了。他写了一本关于利用沼气的书,行销二十多万份。在沼气发电站附近,设有一个自动化的颗粒肥料制造厂。我问他们:“机器是谁创造的?”他们说:“不好说,参观时学一点,报上看一点,自己想一点。”这是一个正确的绝妙的回答。资产阶级每一件发明创造都贴上个人的商标,享有所谓专利权,往往把千百万群众创造的东西归功于自己。在我们这里,一切发明创造都是群众的集体智慧。
正当我访问番禺县的时候,这个县刚刚在前一天宣布全县成立一个人民公社。对于这件大事情,我在路上、食堂、田间,逢人便问,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这里边有农业社生产队长、社员和老太婆。他们欢欣鼓舞,同声赞好。有的说:人民公社新制度,大家出劳动力,大家共个荷包,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啥也不用愁了。有的说:吃饭不要钱,看病不要钱,读书不要钱,一个劳动力每月还有十来块钱收入;想不到这么快就要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了。有两个老太婆坐在树下的石凳上纳凉,我问她们,人民公社好不好?她们齐声说:“好啊,有吃有穿人人有事做,好得很!”
番禺县搞一县一社,是具备条件的。这个县是平原,土地连片,人口分布较集中,各农业社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也大体上差不多。今年生产大跃进,全县工农业总产值预计达到三亿一千六百多万元(按照总人口平均每人有九百七十六元),比去年增长到368%。一县一社,把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都统一起来,实行粮食供给制,另外分等发工资,按照这个县的原来比较富裕以及跃进幅度很大的情况,是可以这样办的。县的领导原先的计划,在分配制度上前进得急了一些,广东省委已指出纠正。现在,他们正在制订公社规划,安排和带引人民群众奔向无限美好、幸福的前程。
这次在番禺县访问了一天,走马观花,到处看到平常想像不到的新气象、新创造、新成就。1949年,我们取得了政权,这自然是一个大胜利。但那时心情的舒畅比不上今天。现在我们国家蓬蓬勃勃,一日千里,粮食生产上已经跃居世界的前列,别的方面也要赶上去,真是一天等于二十年,一年等于几百年!这是马列主义理论掌握了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掌握了马列主义所产生的无比威力。
番禺县的事实还证明,农业科学以至工业科学都不是高不可攀的事。只要走群众路线,使科学从狭窄的樊笼里解放出来,就能飞跃前进。水稻亩产几万斤、甘蔗亩产几十万斤、番薯亩产一百万斤等等的试验以及沼气发电站、自动化制肥厂等等,究竟是谁发明的呢?群众说,找不到;又说,是共产党领导下得来的。其实,这就是科学技术上的群众路线,这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过去,专家学者把科学技术说成是高不可攀,工农群众没有发言权;现在,工农群众的生产实践使专家学者们不得不“刮目相看”,在事实面前不得不改变看法。这就叫“形势逼人”。也就是说广大人民造成一个形势,逼着我们每一个人非力争上游不可。现在,我们还只是个开始。几百年来,资产阶级自以为掌握了科学,了不得,其实不过是乌龟爬沙。
一滴水可以透视太阳,我所到的是番禺县的普通乡村,这是我们国家的最基层。在这里所看到的种种变化,也就看到了中国六亿人民正在做着震惊世界的事情!


第3版()
专栏:

发动群众改革工具 利用土法加工制造
把甘薯收好藏好利用好
本报讯 农业部9月中旬在河北省定县召开的全国甘薯现场会议,要求各地全力把大量的甘薯收好,藏好,利用好,确保甘薯丰产丰收。
据到会的河北、山东、河南等十一个省市汇报,今年甘薯种植面积一亿五千万亩,总产量可达七千亿斤,平均亩产鲜薯约四千五百斤左右。估计今年全国薯类总产量可达到九千亿斤,折粮二千二百多亿斤,约占去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60%左右。薯类丰收不仅将增加粮食总产量,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而且也对发展轻工业和畜牧业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开会期间,有些人认为今年甘薯面积大,产量高,能否全部收回来并且妥善处理还有问题。会议认为,今年收贮甘薯的困难只要采取有效措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定县就是个很好榜样。今年定县甘薯种植面积七十余万亩,预计总产量八十二亿斤,全县每人平均一万二千六百斤,由于县委及时的作了全面安排和准备,认真解决了收刨甘薯与其他工作的矛盾,计划有二十天即可将全县甘薯收刨完毕。他们提出的口号是:“千军万马齐动员,大收大刨二十天,苦战奋战昼夜干,收获不完不离田”。这给予代表们以极大的鼓舞。
会议指出,甘薯综合利用的前途很大。据有关单位材料,如果以今年薯类总产量的30%用于制造酒精,可出酒精一千三百五十万吨,能代替五百四十万吨汽油。而且设厂简单,成本也低,人民公社、农业社都可以直接生产。
会议指出,做好甘薯的收获、贮藏和加工利用的关键是劳动力问题。因此除必须依靠和发动群众,加强劳动组织,统一调配,集中力量,分期突击外,必须大搞工具改革。会议期间各地代表介绍了许多新创造和改装的收刨、加工工具。定县的动力收获机每天可收获三十亩甘薯,双铧犁改装的收刨机效果也很好。辽宁的四马两人犁每天能收十八亩,四川西充县创造的改良犁每天能收四亩,河北天津专区创造的改良犁每天能收获七亩,这些都受到代表们的很大欢迎。但是会议也指出,甘薯收获、加工工具的改革工作还只是个开始,特别是动力机械还为数不多,各地必须大搞畜力工具改革才能解决问题。甘薯切片等加工工具在有些地区虽有一定基础,但也远不能适应今年甘薯丰收的需要。据湖北、江苏、山东、四川、河北、湖南等六个省初步计算,需要进行切片的甘薯有三千多亿斤,而现有切片机的切片能力,仅能完成四百亿斤。因此,充分抓紧收薯前的一个月的时间,进一步做好工具改革工作是做好当前准备工作中的中心环节。
本报讯 轻工业部在河北卢龙县召开的北方十四省薯类加工综合利用现场会议已在19日结束。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有四百人。
代表们先后在五星人民公社和城关参观了切片、晒干、磨粉、漏粉丝、旋粉皮、制酒、提酒精、制饴糖等各种现场表演和讲解,并参观了该县薯类综合利用展览会。同时,会议上还介绍了河南延津县大办酒精工业、山西五寨县综合利用马铃薯等经验。
在这次会议上代表们进一步打破了迷信思想,解放了思想。有些代表原来认为没有精制淀粉厂就不能生产出淀粉,学习了卢龙的磨粉经验,才知道土法也能生产精制淀粉,并达到了出口标准。有的代表看了磨粉、漏粉、提酒精、制饴糖后,觉得这些小厂不用钢铁,不要复杂的机器,可以就地取材,花钱少,收效快。一个小工厂的投资只要几十元或几百元,三天五天就能建成,乡、社、队都能办,大大增加了信心。
大家还认识到只有土法上马,才能遍地开花。如河北围场县筹办的酒厂,由于洋一些大一些,设备和材料供应不及时,六个月还没有投入生产;可是该县阳湾乡用土法建设的八个小型酒精厂,只用了五天时间。经验证明,凡是贪大贪洋的地方都不能很好发动群众,遍地开花;凡是实行土法上马的地方,都能迅速发动群众。
(附图片)
在这次会上,还初步开展了地区之间的社会主义大协作。
下图是广东省番禺县亩产一百万斤番薯试验田,在田间搭起了高大的竹架,让薯苗沿着这个人造竹架向上生长。
右图是姑娘们正将薯滕一根根地系到竹架上。 新华社记者 张家昌摄


第3版()
专栏:

追击“条件论”
梅二
据9月21日陕西日报报道,蒲城县不少人把小麦产量不高或减产的原因,归罪于地区条件不好。有的人还得出结论说,当地小麦就不能获得高产;或者说,只能小面积高产,不能大面积高产;这是“条件论”的又一种论调。
“条件论”在任何时候都会出现。在有革命的群众运动的地方,总是有一些人走在最前头,另一些人走在中间,再一些人落在后边。在中间和最后的两种人中,就会出现“条件论”者。安于中游或甘居下游的人中,就会有这样的论调:你不要看他们走在最前头,如果他们的条件同我一样,就会远远落在我的后边。这就是“条件论”者的遁词。
不同的条件,自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一个小麦亩产八千多斤,一个小麦亩产二百斤,总是因为具有不同的条件。但是,这种不同条件从何而来,又如何去对待,却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条件,有客观就存在的,也有人创造出来的。有的是做条件的主人,也有的是做条件的奴隶。做主人,就可以掌握条件,把不利条件化为有利条件,为自己创造各种各样好的条件。毛主席说,一穷二白看起来是坏事,其实是好事,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原来被当作坏事,现在被看成好事,这不是把不利条件变为有利条件了吗?做条件的奴隶,有利条件也会转化为不利条件。今年全国各地小麦丰产经验非常丰富,只要认真学习这些经验,就可使自己地区的小麦同样获得丰收。这是个好条件。但有人却在全国小麦大丰收面前悲观失望,甘心落后。
从这可以看出,在许多条件中,有一个是起着决定作用的条件,这就是人的思想,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虚心承认落后,但不甘心落后,这是个绝好的条件;不虚心承认落后,但甘心落后,这是个不好的条件。有了后边这个条件,做什么事也不会成功,做什么事也会落在人家的后边。不改变这个条件,那就要永远落后。
“条件论”既然不会绝迹,我们就必须同它斗争到底。这也是矛盾的统一,有“条件论”,就有反“条件论”。“条件论”是很喜欢比的,要斗倒“条件论”,也就要用比的方法,这叫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蒲城县同“条件论”斗争时,就拿澄城县来比。澄城县今年出现了十六颗千斤至一千五百斤的小麦“卫星”,而条件却与蒲城县相同。这一下可驳倒了“渭北高原小麦低产论”,“条件不足论”。
现在各地正是种麦的时候,有不少人要在明年创造更多更大的小麦“卫星”和大面积的丰产。这当然是好的,值得大家学习。但是也有少数人不敢提出创造更多更大的“卫星”和提出更大一些面积的丰产指标,甚至连原来的指标都不想保持。这又是“条件论”在作怪。因此,驳倒“条件论”,就成了争取明年小麦全面大丰产的关键问题。


第3版()
专栏:

新疆扩大冬麦面积
本报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族农民和国营农牧场扩大耕地与提高单产同时并举,正在加紧扩大冬麦播种工作。今年秋种冬麦将比去年增加37%,达到八百万亩,并且普遍采用深耕、密植、多施基肥等一系列提高单产的先进的农业措施,为小麦平均单产过黄河打下坚固的基础。
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以新疆军区农业生产部队为主体的国营农牧场,从春天到现在已开垦出了二百五十多万亩荒地。各民族农民结合平整土地开垦的田边地角的荒地,占平整土地面积的30%以上;和阗、喀什、昌吉等地区的农民,还组织了农业社远征垦荒队,开垦飞田。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小麦耕作粗放状态,自治区各地从麦收以来,纷纷召开了小麦现场会议,结合今年全国小麦“卫星田”和自治区各地的丰产事例,批判了民族地区“落后论”和“自卑感”。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根据这种情况发出指示,要求今年播种的八百万亩冬麦,除土层浅地外,普遍深翻一尺到一尺五寸,平均每亩施基肥一万到一万五千斤,小麦籽种全部良种化、振药和密植,要求每亩保苗在四十万株以上,并认真做好冬麦出苗后的浇水和越冬工作。


第3版()
专栏:

马拉刨薯机刨薯又翻地
河北日报消息 河北沧县商业局附属农具试制厂的职工,试制成一架使用方便、成本低、效率高的马拉快速刨薯机。这种刨薯机用两个畜力牵引,每天可刨三十多亩甘薯。
这架刨薯机是由木工苗征文和铁工阎振虎等研究创造的,有三大优点:一、一般铁木工一看就可制造;每架只用六个工,只需二十五元左右。二、刨薯机前面两个导轮和后面两个舵轮都装有滚珠轴承,使用起来非常轻便。用两个一般的牲口牵引,每天可刨薯三十亩以上,比人力用镐刨提高效率二十倍。同时操作简单,只要一个劳力掌握深浅调节器,后边只用几个半劳力或辅助劳力拾即可。三、可以深挖一尺五,同时在两个刨薯分土的搜铧中间,还特别装设有三角形小铁铲,专门寻找漏掉的薯块。


第3版()
专栏:

“北大荒”试验春麦冬播成功
本报讯 黑龙江省密山农垦局“八五二”和“八五三”两个国营农场打破“北大荒”不能冬播小麦的陈规,创造出春麦冬播和播种冬麦的大面积丰产经验。这为黑龙江省实行一年两收或两年三收开辟了道路。农垦部最近在密山垦区召集的现场会议上,推广了这个经验。
黑龙江省因冬季气候严寒,历来都播种春小麦。但是每到春季大地解冻时期,雨多地烂,播种时间非常短促,往往不能保证播种质量,从而影响产量。八五二农场部分职工在1956年冬季就开始试验春麦冬播。当时一些有保守思想的人说:“过去有的农学院都没有试验成功,你们还是趁早别糟蹋种子吧!”可是他们在农场党委支持下,冲破了保守思想的束缚,在土地即将封冻之前,地温已经降低的时候播种。这样,就避免了播种过早,种子发芽出土被冻死。1956年播种一公顷,1957年扩大播种八百二十八公顷,都获得成功。冬播春麦穗大、粒多、颗粒饱满,每公顷产量一般达到三千四百到三千八百斤,比春播小麦的产量提高30%左右,成熟期也提早七、八天。齐齐哈尔市郊岗子社连续三年试验春麦冬播也同样成功。八五三农场去冬试种冬小麦,比春小麦提早十五天左右成熟,比春小麦增产35%。
实行春麦冬播和播种冬麦不仅可以保证小麦增产,而且可以提早小麦播种期,缓和春季作业的紧张状态,保证大田按时播种和精耕细作。同时冬播小麦成熟期较早,可以避免因收割期多雨造成丰产不能丰收。收麦后还可以种亚麻、荞麦、青贮玉米、早熟马铃薯、蔬菜等晚秋作物和压绿肥,从而逐步实现一年两收或两年三收的耕作制度。


第3版()
专栏:

甘薯新用途
炸药的好原料
胡庆昭
酒精在工业上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过去认为我国要大量用农产品作工业原料还是很远的事,现在要改变这种观念了,因为仅仅用几分之一的红薯产量就能制出许多工业产品。
用红薯做酒精,酒精再加工就可以成乙二醇。它是很有用的工业原料,和甘油(丙三醇)一样硝化后可以做成炸药,广泛使用于铁矿、煤矿、有色金属矿、建筑水库和修路等工程方面。一般所熟悉的硝化甘油炸药有一个缺点,就是在冬季会冻结,失去灵敏性,冬季使用硝化甘油炸药发生的事故十之八九都是由这个原因造成的。但是采用二硝基乙二醇炸药就有以下几个好处:
1、它和硝化甘油混合使用,即使在零下二十——三十度也不容易凝固,是一种极好的不冻炸药。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各个矿山和各种工程的爆破就需要使用这种炸药。
2、它受撞击、磨擦、受热后的安定性都比硝化甘油好。爆炸能力与硝化甘油一样。
3、甘油目前的产量是不够多的,必须利用资源丰富的乙二醇来做炸药。
我国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内每年要开采几千万吨铁矿,几亿吨煤矿,成亿吨的有色金属矿,需要上百万吨的矿山炸药,乙二醇炸药各地区都需要安排生产。
生产乙二醇所要的辅助原料不多。用酒精很容易得到乙烯,乙烯有两个方法可以做成环氧乙烷。一个是用氯气与乙烯化合成氯乙醇,再分解成环氧乙烷;另一个更新的方法是乙烯与空气通过铝触媒直接氧化成环氧乙烷,两种方法得出的环氧乙烷都可以用水或稀的硫酸吸收后做成乙二醇。
这两种方法目前都已经作出年产五十吨小型车间的设计,各个地区可以因地制宜加以采用。但是新式的直接氧化法可以不使用氯气辅助原料,也省略掉制造氯乙醇的工序,在生产步骤上是较简单的,因此可以多采用直接氧化的办法来生产环氧乙烷和乙二醇。北京化工研究院即将作出扩大试验,为各地普遍生产准备条件。
乙二醇除了做炸药以外还有很多的用途,用量也非常大,不在这里介绍。


第3版()
专栏:

制成“自生固氮菌”
黎首祯
广西僮族自治区玉林县石南乡青年细菌肥料厂的职工,用红茹粉(即甘薯)做为培养基的主要原料,培养自生固氮菌获得成功。经过当地医院化验和农业社使用,证明结果良好,杂菌很少,基本上符合了杂菌不超过10%的国家标准。这一创造的成功,不但为培养细菌摸出了新的方法,降低了细菌肥料的生产成本,解决当前农业生产上的用肥,而且为茹粉找出了新的用途。这个厂生产的自生固氮菌,是用磷酸氢二钾、氯化钠、氯化铁、蔗糖、红茹粉等九种原料作为培养基,经过严密的灭菌和接种工作培养出来的菌种,每瓶成本只两角钱,就可以供给十至十五亩地所需的氮肥。
用甘薯制“自生固氮菌”,生产易,成本轻,使用又方便。一小瓶菌种,只要把它用凉开水释稀,用喷雾器喷在事先用泥肥、草木灰、过磷酸钙、红糖等制成的十块培养砖上(用新的已浸透水的火砖,每块砖用肥泥六两四钱,过磷酸钙零点一六钱,草木灰、红糖各零点六四钱,加水搞成糊状糊上),然后把培养砖放在水池里浸过后,在保持摄氏二十五至三十度温度的室内培养,三至五天之后,砖上出现了白黄色褐色的菌落,那时就可以把泥刮下,加水释稀,用沾秧根、拌种、拌基肥等方法使用(施用时不要让太阳光久晒),每亩地只用上一块砖上的泥,就可以获得足够的氮肥了。由于这种细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供给植物生长,增产率也很高。根据外地经验,施用了这种细菌肥料,水稻可增产25%到30%,红茹可增产50%,蔬菜可增产80%。
现在这厂已进入了大批生产阶段。全厂职工,日夜苦战,每天生产一千二百瓶左右,足供一万二千至一万七千亩地使用。这不但满足了本乡的需要,还大批地支持外地。


第3版()
专栏:

介绍一套制淀粉的“土”机器
四川有关部门已为鲜红苕(甘薯)制淀粉设计了一套半机械化的操作方法。
鲜苕制淀粉的半机械化操作方法是用以下几个机械分段进行的:
一、用洗苕机洗苕
洗苕机的机身是圆筒形,筒上有很多棚格,用木条钉成。在圆筒上端,距离筒身不远处,装有一根有眼孔的水管。洗泥时,先将鲜苕装入圆筒内,用手摇(也可以用电动)皮带轮,使筒身旋转,同时打开水管,向筒身洒淋清水,即可将苕面泥土洗去。洗苕机的尺码可大可小,一台日洗二十五吨鲜苕的洗苕机,只需二人摇动木轮,每洗一次即能洗苕一百一十公斤,时间只需五至十分钟。(下图说明:1.轴承2.支柱3.铁4.洗苕机5.轴6.装苕车7.手摇轮8.小皮带轮9.支柱10.皮带11.大皮带轮)二、用动力粉
碎机粉碎
这种粉碎机是邛崃国营农场创制的。用电力或水力带动,机身改小,人力、畜力也能推动。五瓩电动机带动的粉碎机,一天能磨二万四千斤鲜苕,可代替四十八个人一天的劳动。这种机器构造简单,机身是木制的,机心安有木质转鼓,形状和压路石磙相似,表面包铁皮,铁皮上开细密的锯齿;鼓下端另装木质弧形捣细板,捣细板一端联接拉杆,松、紧拉杆螺丝就可以调节苕浆粗细。操作时,从进口投入鲜苕,旋动转鼓,苕浆就从出口源源流出。
三、用圆筛滤浆机过滤
滤浆机由螺旋圆筛、盛水槽、压浆器等构成。螺旋圆筛是一个圆筒形的筛子,头小尾大,筛身是木质架子,外包豆腐布或箩底布、钢丝布。筛头装进水进浆盒,筛尾装出渣盒,筛中心有轴,一端安插手柄,一端安转动轮,筛内支架上安薄木板或铅皮制成的螺旋格。筛体下部放在盛水槽上。槽内盛清水淹至螺旋格余五分许的地方。槽侧装有插板的出口,供放水、放浆用。槽前为压浆器,压浆器外壳外方内圆,壳内为木质螺旋推压轴,轴端有轮盘与筛心轴的传动轮连接。操作时,徐徐摇动转柄,苕浆输入圆筛随螺旋轨道在水槽内洗涤,至下端流入出渣盒,盒转动犹如筒车翻水,自动把渣倾入压浆器。由于传动轮带动压浆推压轴压出粉水流入浆水盆,余渣也自行压出。
四、干燥
除利用日光照晒的办法晒干外,还可以利用饭灶和其他各种火灶的余热,制成烘干灶或烘干房烘干淀粉。 (原载四川日报)
(附图片)
(下图说明:1.水管2.门3.拉杆4.门5.漏斗(红苕粉从此漏出)6.轴承7.轴8.皮带轮9.上斜板)
(滤浆机:1.圆筛2.盛水槽3.压浆器4.进浆进水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