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9月2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千军万马搞生铁
本报编辑在四川万县专区编的专页
要使高炉遍地,铁水长流
中共四川省万县地委副书记 王仲英
我们万县地区大部分是山区,过去根本没有钢铁工业的基础;现在,在党中央的“为钢而战”的号召下,全区五百四十万人大破迷信,干劲冲天,千军万马,大搞群众运动向深山要矿,向高炉要铁。土高炉正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着,每天都有几十个完工,几十个投入生产,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个高炉建成。还有一千多个高炉正在兴建。正如一首民歌所描写的:“昨日山弯静悄悄,今朝铁炉遍山腰,乡乡社社办工厂,铁炉烟雾满山飘。”
土高炉发展这样快,首先由于各级党委贯彻了党中央提出的以钢为纲的方针,加强了办工业的领导,第一书记亲自挂帅抓钢铁,各级指挥员亲自上前线,深入工地,搞试验田,具体解决基建和生产中的问题,这样就大大推动了土高炉的基建进度。地委又派出了工作组深入到县里抓炉子,当这些挂帅人一到现场,生产上便立即出现了新局面,生铁就出得又多又快了。
一定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要相信党的方针政策为广大群众掌握后,就一定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力量。群众干劲大,斗志高,什么困难都能解决。他们用苦战的办法突击的办法建炉。奉节县三合乡总支书记亲自率领三千多人,苦战五昼夜,建炉十八座,挖矿石二十多万斤,采煤六万多斤,挖树蔸子万多斤,建起日产六吨的炼焦窑七座。在钢铁战线上,人人都是诸葛亮,个个都能出主意,没有石头用泥筑,没有动力用土风箱。男女老幼都参加了大搞生铁的运动,显示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英雄气概。
在党委挂帅、发动群众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培养技术力量,采取技术归队,找土炉师,挖掘老工人的潜力,团结和依靠技术人员,以老带新,师傅带徒弟,搞试验田,开现场会。由于技术力量逐步壮大,老工人、土技术人员的深入钻研,创造了冷风全焦、全白煤、煤球炼铁、鼓风炼焦等经验,为解决炼铁缺燃料的困难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我们当前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还有一部分土高炉不能正常出铁,有些已出铁的产量还不太高。这就需要鼓足更大的干劲,组织力量,进行突击,迅速改变当前土高炉不出铁或出铁少的状况,争取使小炉产量番上加番,也还要进一步抓住技术革新,推广先进经验;矿石、燃料迅速跟上去;交通运输这个先行官也要快马加鞭。
那种认为在偏僻山区不能搞钢铁的保守思想,已经被日夜奔流的铁水烧成灰烬。在全专区内要使高炉遍地、铁水长流。我们万县地区,今年要向祖国献出至少十万吨生铁,明年还要翻上几番!


第8版()
专栏:

巴山铁水
袁鹰
云雾里办炼铁厂,各路英雄上战场,
头上炉火冲青天,脚下铁水赛长江。
四川省万县专区的这首民歌,说的是大巴山里人民大搞钢铁的事。大巴山脉绵延在万县专区九个县,莽莽苍苍的一片除了原始森林,就是没有开发的荒山荒岭。它怀抱着无穷无尽的财富,沉沉地睡了几千万年。直到今年,大跃进的号角催动着钢铁大军,从四面八方攀上了横亘几百里的峰峦,才把大巴山从沉睡中惊醒过来。
大巴山最早迎接上山来的,是一群天不怕、地不怕、勇敢又细心的人。不管赤日炎炎还是连天阴雨,他们总是背着口袋,拿着钉锤,到处敲敲打打,寻找矿苗。你道他们都是勘探专家么?不,他们大都是有生以来头一回同矿山打交道,有许多人从来也没看过铁矿是啥样子。忠县有位乡支部书记,背着口袋上山找矿,看见有点异样的石头,就采一块,这样采了一口袋,背下山来找人辨认。大巴山区有许多山峰,是从来没有人到过的。杜甫当年,不是描写过这里是“关塞极天惟鸟道”吗?如今,为了找寻铁矿,连鸟也飞不上去的悬崖峭壁,也留下了钢铁尖兵们的脚印了。
找到了铁,山上便响彻了火药爆炸声和钻头的震击声,直上直下的山壁上便出现了蜿蜒的羊肠小路,便出现川流不息的挑运矿石的队伍。于是,两三个月里,小高炉、土高炉便一个个、一群群地出现了。
我们曾在奉节县深山里的一个炼铁厂里住过一夜。那里,有一个二十一立方公尺的高炉,现在正在日夜赶建另一个同它一样大的高炉。那里,焦炭要从十多公里外运来,没有公路,就用人挑,用兽力车运,反正一分一秒也不能耽误。工人们常是连着干十多二十个小时,有一个翻砂工人告诉我,他已经连着干了十六个小时了,可是一点不觉得累。他说:“我们党委书记从昨天夜里起直到现在还在那里干,我们怎能去休息?”巫溪县青庄坪铁厂厂长和农业社主任,在大雷雨的夜里,用自己的棉被和衣服,把高炉盖住,不让它被雷雨冲垮。他们在雨里坚持了半夜,保护了炉子的安全。忠县乌羊区有十八个姑娘,原来决定要结婚了,有的已经领了结婚证,但是为了全心全意学技术,建高炉,她们一起延迟了婚期。我们时代青年人的共产主义风格和磅礴胸怀,是写不尽,说不完的!
我们到地委会,找不到地委第一书记;到县委会,找不到县委第一书记;他们都到前沿阵地去了。在奉节县,我们听说第一书记在山区里的一个炼铁厂,当我们赶到,他却在三天前又到另一个炼铁厂去了,那里发生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山路崎岖,可是他仍然连夜赶去了。山区的深夜,除了高炉在歌唱,到处都能听到清脆的电话铃声,这是地委或者县委在召集电话会议;这是区里、乡里在询问今天的出铁数字;这是钢铁指挥部在调动队伍,从这个区去支援那个区;这是每一个前沿阵地的指挥员在向上级报捷……
厂长和厂党委书记就是前沿阵地的指挥员。他们日日夜夜守在炉旁,仔细观察高炉的每一个变化。你能从他们的每一个神色里,看到铁水怎样在翻滚,或是哪个部门又发生了新的困难。你从他们的生活里,几乎找不到“休息”这个东西。当他们从高炉或者矿洞回来,坐在办公室里歇口气的时候,也总是在商量怎样突破技术上的某一个困难,或者同工人谈话,向老师傅请教,或者就是娓娓地劝告一些新来的民工在那个挤满了的工房里安住下来,不要闹情绪。高炉和基建工地,都是三班制,通宵不息,即使他们有三、四个钟点能睡上床,也还是会有人有电话来找,再说,当其中有一个炉子出铁还没有正常、预计的产量还没有达到的时候,他们又怎么能闭得上眼呢?
人民群众,是我们钢铁队伍的支持者,一听到要办钢铁工业,要赶上英国,真是要人有人,要东西有东西。人们不辞山高水远,上山去找矿,下山运矿石,挑砂土,挑生铁;人们把家里的废铜烂铁全都献了出来。万县地区的人民,对帝国主义是有特殊的仇恨的,三十多年前,他们就亲耳听到过英国军舰的炮声,就亲眼看到过那个无耻的海盗怎样横行无忌地闯入三峡,来到大巴山下;他们的多少亲友,就死在帝国主义的炮火下。十多年前,美国兵又在这里横冲直撞,无法无天。万县地区的人民,把旧恨新仇都溶化在大搞钢铁的冲天干劲里了。
你想,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加,怎么能出现这样的奇迹?——云阳县江口区没有向上级要一人一钱,就办了一百多个土高炉,炉炉出铁;他们还自豪地宣布:今年要达到每人一千斤铁,把自己的家乡变成钢铁区。说到用废铜旧铁大办铁工厂,那是说不完的新鲜事,数不清有多少人把藏了好多年的铜器、首饰拿出来,投资办铁厂!梁平县金带乡妇女周希珍,解放前长年打柴,一个一个地积蓄了一百二十个铜板,这回,她全都拿出来,交给乡里办铁厂。一百二十个铜板不算多,可是,她的热爱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赤胆忠心,难道是能用金钱计算得出的么?
如今,小高炉星罗棋布地在大巴山区矗立起来了,铁水像川江水一样滔滔长流。长江上,汽船顶着驳船,把一船船的生铁运出山区,运到重庆去,那里的炼钢炉正张开笑脸,等待着它们。
秋天的夜晚,繁星点点,天高气爽。这时候,总使人想起万县地区的一首民歌:“天上星星亮晶晶,一颗一颗数不清;山区铁厂千万个,烟囱好比大森林。”纵目远望,那一片葱葱郁郁的丛山峻岭里,仿佛正闪烁着千万点红光,那不是星星,那是多少小高炉正在出铁啊!你瞧,千条万条金蛇般的铁水呼啸着奔驰出来了……
(1958年9月,万县太白岩)


第8版()
专栏:

钢铁姑娘
韩郁
开县邓家乡跃进铁厂有个女看炉师,名叫何朝珍,今年才十九岁,个子不高,身体却结实得像小牛一样,和别人谈起话来,总爱比划着双手,不时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最近她当了看炉师,人们更把她坚强的性格和钢铁联系起来,管她叫钢铁姑娘了。
钢铁姑娘过去是农业社的社员,每天挖泥刨土,从没有见过高炉。党中央提出全民办工业,大搞钢铁生产的号召后,她的心才动起来。今年7月,听说乡里要建铁厂,她连忙跑到乡支书那里请求工作,要当看炉师。乡支书答应给她一个炉子,还说以后可以全部由女子管理这个高炉,叫女子高炉。
这时,无论男的和女的,都议论起来:“自从盘古开天地,哪有女子炼铁的?”“这个女娃娃,放着锄头不搞偏干自己干不了的事,真是自找苦吃。”还有些人吓唬她道:“高炉的火会飞,飞出来把你的头发都要烧光!”“高炉钩火的火钩有一百多斤重,你搞得起?”听了这些话,她又犹豫起来:“高炉的火飞出来该咋办?铁钩子搞不起又咋办?……”正当这时,区委书记吴光贵到了,找她谈了一次话。
“高炉没有什么了不起,男的能够制服它,女的也可以制服它。”
这句话,揭掉了蒙在她心上的盖子,她心里顿然开朗起来,“对呀,男的办得到的,女的就未必办不到!”
党委派来帮助何朝珍学习炼铁的师傅来了。师傅有三个,都是富有炼铁经验的人。张师傅对女学徒说:“我保证半年把你教会。”何朝珍笑着回答:“不成,太慢了,半年后再炼铁,还算大跃进么?”张师傅问:“你想多少时间学成?”她说“半个月!”张师傅摇摇头,只说:“走着瞧吧!”
高炉发火开工了。何朝珍紧紧地跟着师傅,仔细观察师傅的动作。高炉边温度很高,特别是落渣、放铁水时,火像喷泉一样冒出来。不留神,真的会烧掉头发。但是,师傅走到什么地方,何朝珍就跟到什么地方。虽然她的双臂被火烤得起了亮泡,她也不离开高炉。这天她一直看到深夜三点钟,才回到家里。躺在床上,还在揣摩师傅的操作方法。
第二天清早,她又跑到厂里去了。工人们开玩笑道:“这个妹不是说要拿钩么?今天来拿嘛!”何朝珍真的走上前去,搞起一把七十多斤重的火钩,按照昨晚师傅操作的方法,在炉里通了几下。这时候,另一个师傅来了,见她在通火落渣,便哈哈大笑道:“不错!这个女娃子不错。不过还是没搞对头。”接着告诉她一些“看渣如绣花,放水如抢火”、“水不好,气上早”等钩火、出铁、接缸咀等操作方法。何朝珍边学边看,别人下班了,她还在那里自个儿琢磨。
才过三天,她就向师傅请求单独看炉。乡支书和区委书记都支持她,建议让她试试看。
何朝珍用头巾包好了头发,走上前去,一边指挥下矿石,一边看炉下渣。到时候,她到炉眼一看,说声“水好了!”把炉门一戳,随着红红的火焰一股炽热的铁水奔流出来。大家大喊:“成功了!成功了!”
开县出现了第一名女看炉师。


第8版()
专栏:

深山探宝
方本良
忠县洋渡乡金台社的监察主任谭正诗,四天四夜没回家了,他爱人背起娃娃到处找,把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和他工作的石灰厂都找遍了,第五天擦黑的时候,谭正诗却拿着个钩钩刀,气喘喘地回来了。没等他爱人开口,就催着说:“快弄饭,我一天没吃了,吃过饭还要走哩。”
老谭原来是在找矿苗。今年7月初,乡党总支决定办一个铁厂,知道只有谭正诗解放后在酆都县铁厂里采过半月矿,就把寻找矿源的任务交给了他。起初他在金台山上找到一处矿苗,挖了四天,却没有了。怎么办呢?他站在洞口发呆,心里暗自想着:我过去拖煤炭,当长工,烧钢炭,都是给地主资本家干的,自己出了力没有份,现在开铁厂是全乡人民自己办的,找矿是党交给自己的任务,不完成对得起党吗?
谭正诗第二次从家里出发,开始了远征探矿。他从沿着山脉向深山找去,这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老山密林,要下几百丈才到沟底,再上几百丈才到对面的山顶,这一带连打猎的人也很少。走了七、八天,翻过七座大山,到了杀牛塆,还没有发现矿苗的影子。三座七、八百丈高的大山,在这里汇合成个三角形,山上是密得看不见天的松树林,两边是一百多丈高的悬岩。他在这漫无人烟的大山里找矿,饿了就吃麦粑粑充饥,渴了就在河沟里喝水,疲劳了就在草地上休息。有一天,他刚一躺下,老虎就在左边山上咻咻地吼叫起来,吼声在几座山间应来应去,整个山沟都震动了。
他在深山沟里一连又钻三天三夜。有一天他在一个深塆里找到了一个岩洞,他脱了衣服钻进洞里,用电筒照起,刨出了鸡蛋大一个石头,拿在手里重重的,他看了又看,又像铁矿石,又不太像。为了弄个究竟,谭正诗马上钻出洞,跑到山下的人户借来了锄头,一气挖了个多钟头,挖出了三、四十斤一个大矿石。他高兴极了,不禁笑出声来:“哈,总算找到你了!”


第8版()
专栏:

大小高炉遍地起
——万县专区
新民歌选大小高炉遍地起,铁水奔流似波涛,莫说农村专家少,奇迹之花够你瞧,冷风全焦炼出铁,够洋专家把心操。
(云阳)干劲冲天如长虹,要使高炉火通红,炼钢赛过老君炉,吓退猴王孙悟空。
(万县)家家插红旗,劳动歌声欢,如像葵花盼太阳,盼来检查团。高炉平地起,铁水放红光,铁工献上这份礼,有铁才有钢!
(巫溪)炼铁炉,高又高,青烟直上九云霄,玉皇高叫受不住,众神熏得眼泪抛。
(开县)


第8版()
专栏:

重上前线
奉节县钢铁突击团第四连连长 匡玉泽
我是一个复员军人,一个共产党员。我曾经在朝鲜前线狠狠打击过美国鬼子,立过功;现在我又重上前线,为钢铁而战斗了。
当我们乡的党总支书记告诉我要调我上钢铁战线的时候,我兴奋得很。我懂得党提出的“为钢而战”的战斗口号的重要意义。我决不能辜负党对我的信任和教养,一定要努力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虽然有人说钢铁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的条件都很艰苦,但是难道这会比在前线和敌人肉搏更艰苦吗?困难是吓唬不了共产党员和经过考验的革命战士的。虽然我的七十多岁的双亲舍不得我这个么儿离开家,慈爱的妈妈还哭着挽留我,但也挡不住我的决心。我告别了年老的父母,告别了未婚妻,就上县里报到了。
我们一千五百名复员军人组成了钢铁突击团,由县兵役局长担任团长,县委书记担任政委,我光荣地被任命为第四连连长。我们第一批集中的有六百多人。经过学习和深入讨论以后,我们的决心更大,信心更高。我们敲锣打鼓到县委会送了决心书,保证在钢铁战线上真正发挥突击作用,打一场漂亮仗。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钢铁前线上了。我们二营参加炼铁厂扩建的基本建设工作,有的在高炉车间挑石灰石,有的在翻砂车间挑铁砂,有的在赶修宿舍。在这里,生活确是比较差一些,譬如宿舍吧,就挤得很;但是我们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困难,光明美丽的远景是要我们用双手去创造的。何况这同当年朝鲜战线上的情况相比,实在算不得什么苦呢!我们仍然毫不气馁,仍然热火朝天地干着。我们四连是挑石灰石的,每天差不多要工作十二小时,许多同志的肩头都挑得红肿脱皮了;但是工作率却仍不断上升,现在我们已由每人每天挑二十三回提高到每人每天挑四十五回了。由于这里山多交通不方便,铁不能很快送上汽车运出去,我们又主动提出在挑石灰石的回头路上把铁挑出去,我们一心要使正在兴建的二号高炉早日建成,早点出铁。
我们时刻没有忘记自己是复员军人。我们将继续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的战斗传统,成为党在各个战线上的突击手。如果党要调我们去当炼铁工人,我们也有决心提高文化,掌握技术。我们一定要在钢铁战线上和敌人战斗到底!


第8版()
专栏:

县委书记来到现场以后
奉节县第三炼铁厂工人 王学洪 张德阳
自从党号召全党全民为钢而战以后,我们的县委第一书记侯荣卿同志和主管工业的书记张宝荣同志,都住到我们厂里来督战了。他们每天都要到现场来,有时上高炉,有时到翻砂车间,有时下矿洞,一来就是几小时,有时一直到深夜十二点,还不去休息。同志们都说,县委书记都这样苦战,我们还不该多加一把劲吗?我们现在常常连赶两班,一干就是十几小时。只要能多出铁快出铁,累点算得什么?书记们还同大家讲了话,解释了党中央的号召,告诉大家生铁任务一斤不能少,他们的话,就跟炉火一样,使我们每个钢铁工人的心,又亮又热。
县委书记来到钢铁前沿阵地以后,在生产上也直接起了推动作用。他们总是到一些薄弱的生产环节上,马上研究,马上解决问题。二高炉9月15日以前一定要完工,但是翻砂车间砂不够,要到一、二十里外去挑,书记了解到以后,就调来了八九十个同志,专门去挑砂。他们研究了高炉吃不饱的问题,就找到矿井里找矿工商量,改用了手摇搬钻,矿石的产量就增加了。高炉配料,他们决定从原来的二百六十斤矿石改成三百二十斤,结果每天就多出三、四吨铁。
有这样一些同志领着头干,党给我们的生产铁的任务,怎么会完不成呢!


第8版()
专栏:

大建小高炉(速写)王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