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9月25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指示抓住大跃进中薄弱环节
高速度发展铜铝工业
动员全民土法冶炼,一年内把产量提高几倍
新华社24日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铜、铝工业的指示 (一九五八年九月二十四日发布)
目前我国六亿人民正在以冲天的干劲发展工农业生产。1958年上半年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增长速度是空前未有的,农业上的高额丰产和工业上的许多技术经济指标,都不断地创造了新纪录。现在全国工农业的生产大跃进,正在壮阔地展开。
但是在全国工农业生产大跃进中,有一个薄弱环节,这就是铜和铝的产量远远地不能满足机械制造工业和电力工业的需要。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必将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速度。因此,必须动员全党全民一齐动手,开展一个大搞铜、铝生产的运动,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成千上万的铜、铝企业,大力解决这一问题。
我国过去铜、铝工业的基础是很薄弱的,铜、铝的产量很小。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们虽然建设了一些近代化的铜、铝工业,使铜、铝的产量迅速上升,但是要满足1959年宏伟的社会主义建设计划的需要,就必须把铜、铝的产量提高到几倍于今年的产量。这个发展速度是世界上从来没有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有没有可能在一年的时间中,把我国的铜、铝产量提高几倍呢?我们认为完全有条件完成这个任务。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已经不断地创造出了世界上过去没有的奇迹。为了保证我国工业、农业生产的大跃进,我们在铜、铝工业的生产和建设上,也必须而且可能创造出在世界上空前的发展速度。依靠六亿人民的英雄气概和冲天干劲,铜、铝的建设和生产当中的许多困难是都会得到解决的。我国铜、铝资源十分丰富,根据地质资料和群众报矿,我国所有的省和自治区,都发现很多铜矿、铝矿。有了分布很广的资源,就可以遍地开花,建设许多小型、中型和若干大型铜、铝企业。我国人民有丰富的炼铜的经验,很好地利用这些经验,就会使我们突破这一难关。
为了保证1959年铜、铝生产的大跃进,在铜的生产方面需要在已经发现铜矿的地方,立即组织生产,在尚未发现但是估计可能有矿源的地方,立即组织群众报矿和组织勘探力量进行找矿。因为我国铜矿分布很广,而土法冶炼技术已经解决并且正在不断改进。因此,应当普遍地组织县、区、乡、社,在一切有矿源的地方进行土法开采和冶炼。这种不用或者少用机械的土法生产,可以到处开花。在土法生产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半机械化和小型机械化,以提高回收率,提高产量。对于已经基本探清的资源和已经开工建设的几个大型铜矿基地应当加紧建设,力争提前投入生产。这样土洋并举,首先以土为主,然后由土到洋的作法,将能迅速地提高我国的铜产量。
在铝的生产方面,应当积极研究少用电力的既经济又简易的生产方法,以便在全国普遍推广。在新的生产方法尚不能普遍推广以前,各地应当抓紧小型铝厂的建设,使这些铝厂在两、三个月或者三、四个月内投入生产,以便通过这些厂子培养技术力量,迅速增加产量。
在铜、铝企业的建设和生产中(特别是土法炼铜),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特别是铜矿多在人口稀少的山区,这不仅需要各地党委和政府作好组织工作,领导大家上山、上工地,更需要广大人民热烈参加铜、铝企业的建设和生产,并且在工作中发挥创造性,保证铜、铝企业建设和生产的胜利完成。各级共青团组织应当动员青年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组织突击力量,到基本建设和生产战线上,进行突击。
铜、铝企业的建设和生产,需要大量设备,设备制造部门,应当优先制造,保证按期供应。
铜、铝企业的建设和生产,还需要电力、交通和煤炭等有关部门的协作。所有这些部门的职工同志,都应当主动支援铜、铝工业,努力增加生产,优先满足它们的要求。
在人口稀少的山区,集中许多人力开采和建设铜矿,物资供应工作必须跟上去,保证各种材料和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铜、铝的生产和基本建设任务虽然十分繁重,但是只要我国人民认识了这个任务的重要性,依靠人民力量,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立即动手,像抓农业和钢铁一样抓铜、铝的生产和基本建设工作。我们相信,只要作到这一点,我国铜、铝生产的大跃进一定可以胜利实现,从而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跃进得到保证。


第1版()
专栏:社论

全民炼铜
在国民经济的大跃进中,出现了一个新的薄弱环节——铜的生产不足。
铜是电力工业和机械工业的重要原料。为了满足工农业大跃进的需要,电力工业被举为“先行”,机械工业已居“元帅”帐位。但电力工业和机械工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钢铁,还需要大量的铜和铝。制造一万瓩的发电设备,通常需要五百吨至六百吨铜和铝,如果把变电设备、输电线路计算在内共需要八百吨铜和铝。制造一台拖拉机需要三十一公斤铜,制造一辆解放牌汽车也需要二十一公斤铜。只有钢铁,没有铜铝,钢铁还是钢铁,并不能变成发电设备和汽车、拖拉机等机械工业产品,从而用新的技术装备去改造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因此,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国家,铜和铝的生产都同钢的生产保持一定的比例,通常每生产一千万吨钢,就要生产二十五万吨至三十万吨铜和铝。现在,全民办钢铁的热潮已经掀起来了,铁水奔流,钢花四溅,而铜和铝的生产还没有普遍得到足够的重视。如果不马上抓铜、铝工业的发展,争取在一年的时间内使铜铝的生产增加几倍,迅速改变铜铝生产水平的落后情况,势必要影响电力工业和机械工业的发展,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跃进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全党全民在继续抓钢铁、抓机械的同时,必须像抓钢铁、抓机械一样地来抓铜铝,把发展铜铝工业当做一个战斗任务,突击完成。
关于铝的问题,我们以后再谈;这里先谈铜。在一年的时间内使铜的生产增加几倍,确实是一个大胆的计划;如果实现了的话,将是亘古未有的奇迹。我们能不能创造这个奇迹呢?也能也不能,全看我们采取什么方针。
一种方针是只搞现代化的大型炼铜企业。现代化的大型炼铜企业好不好呢!当然很好。我们也正在建设一些现代化的大型炼铜企业,并且一定要保证这些现代化的大型炼铜企业及早投入生产。这是我国发展炼铜工业一支不可忽视的主力军。然而,建设现代化的大型炼铜企业,需要经过详细勘探的比较集中的资源,需要大量现代化的冶炼设备;而我国的铜矿资源却比较分散,并且大都没有经过详细勘探,冶炼设备的制造能力也很有限。如果只搞现代化的大型炼铜企业,显然就不可能高速度地发展炼铜工业,不可能多快好省。
然而,如果换一个角度出发,不是只看到现代化的大型炼铜企业,而是坚持土洋结合,大中小结合的方针,那就完全可以得出相反的结论:一年之内使铜的产量增加几倍一定能够做到。资源分散,对于建设现代化的大型炼铜企业,确实是个不利的条件;但如果是建设土法的、土洋结合的小型炼铜企业,又变成有利的条件。资源分散,点多面广,正好组织群众就地开采,遍地开花,这不是十分有利的条件吗?远景储量不明,对于建设现代化的大型炼铜企业,也确实是个不利的条件;但如果是建设土法的、土洋结合的小型炼铜企业,却又算不了是什么困难。土法的、土洋结合的小型炼铜企业本来就可以是见矿就采,有多少采多少的。制造现代化大型炼铜企业的冶炼设备确实费时,但如果是建设土法的、土洋结合的小型炼铜企业,设备制造可以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又有何难哉?可见,只要思想对头,路子走对,不是眼睛只盯着洋办法、大企业;而是土洋结合,大部分的地方还应该以土为主,大中小并举,以中小为主,我们就完全可以高速度地发展炼铜工业。
当然,这并不是说一年之中使铜的产量增加几倍就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很多,要作的事情也很多。当前最关紧要的,就是掀起一个全民炼铜的高潮,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几百万人上山开矿炼铜。土法炼铜,技术上没有什么大问题,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炼铜历史的国家,民间的炼铜专家不在少数。问题在于土法炼铜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如果生产几十万吨铜,估计各省都要组织数万,甚至更多的劳动大军上山。这是一个巨大的动员工作和组织工作。据统计,全国已经发现的铜矿资源达三千多处,除了继续组织勘探之外,目前这三千多处铜矿就是数百万劳动大军的战场。各级党委应该层层负责,安排劳动力,争取保证不漏掉一处可以开采的铜矿,做到有铜就有人。现在云南省已经举铜为“副帅”,组织了一个发动十万农民上山炼铜的运动。这是一个好榜样。当然,由于农业生产极其紧张,钢铁生产的任务也很繁重,组织农民上山炼铜只能农闲大搞,农忙小搞,这就需要除了发动当地群众之外,还要发动没有铜矿的县、区、乡组织远征军,支援有铜矿而缺乏劳动力的地区。
高速度地发展炼铜工业,除了组织劳动力上山之外,还要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协作配合。炼铜需要燃料。我国古代炼铜大都用木炭作燃料,至今在古代铜矿的遗址周围,常常几十里地尽是荒山秃林。这些古代铜矿的夭折,很多都不是因为矿藏枯竭,而是由于木材用尽。可见保证燃料供应,对于炼铜工业的发展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因素。木材是国家宝贵的资源,现在炼铜应该用煤炭。但铜和煤炭却生成在两种不同的地质条件中,有铜的地方常常没有煤。这就需要各个地方统筹安排,需要煤矿工人生产更多的煤炭,保证炼铜工业的需要。有铜矿的地方大都是偏僻的山区,交通不便,运输困难。要把煤炭运进去,要把铜运出来,要保证几百万人上山以后有吃有用,必须开山筑路,大力组织物资供应。这是运输部门、商业部门和当地人民群众的重要任务。此外,设备制造方面还需要机械工业、特别是地方机械工业部门协作解决。商业部门也应该继续积极地收购废铜。各个地区之间应该广泛地交流采矿、选矿、建炉和冶炼的经验,加快建设速度,提高回收率,提高劳动效率,提高产量,降低成本。
还需要指出,土法上马之后,各地都应该注意有计划地向小型机械化、半机械化发展。我们目前的方针是土洋结合,以土为主。这是坚定不移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土法炼铜的缺点,如劳动力消耗大,资源回收率低、成本高等等。因此,在土法上马之后,就应该积极研究小型机械化、半机械化,特别是要保证在三千多个铜矿点中,选择资源条件较好的,迅速向小型机械化、半机械化发展。
我们革命的历史经验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都证明了只要全党动员、全民动员,在我们的面前就没有不可战胜的困难。高速度地发展炼铜工业,是社会主义工业化中关系重大的战斗任务,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掀起全民炼铜的高潮!


第1版()
专栏:

鞍钢竖红旗 创大平炉快速炼钢新纪录
重钢追先进 日产量比上半月增20%多
新华社鞍山24日电 鞍钢第二炼钢厂十六号平炉甲班工人22日用五小时四十分钟炼出了一炉钢,创造了全国同类大型平炉快速炼钢的最新纪录。这一炉钢的冶炼时间,比这个厂十号平炉今年5月间创造的全国纪录缩短了四十分钟,利用系数达到了十九点一。由于炼钢时间缩短,这一天这座平炉比计划多产了一百二十二吨钢。
最近一个时期,十六号平炉生产情况一直很好,在工人们的努力下,9月上中两旬的跃进计划都超额完成了。中旬,平炉利用系数达到十一点七,获得全厂竞赛“冠军”。前几天,全炉工人提出了“放卫星,赶上海,把炼钢高产红旗夺过来”的口号,劳动热情越发高昂。
十六号平炉工人22日炼出的三炉钢,所用时间都比计划大大缩短。这一天在三炉钢平均装入量达到二百九十一吨的情况下,冶炼时间平均是七点十五分钟,比通常的冶炼时间缩短了将近两个小时。这一事实,有力地打破了一部分人的“多装不能快炼”的顾虑,大大鼓舞了工人们“多装快炼”的信心。现在,这座平炉的工人们干劲冲天,决心在最近期间内再创更高的纪录。
又讯 鞍钢第二炼钢厂职工,大力加强炉体维护工作,使9月中旬的钢产量比上旬猛增18%。
第二炼钢厂9月上旬的生产情况不够好,主要是由于前一时期在扩大平炉装入量的同时,炉体维护工作没有及时跟上,因而在产量上升一个短时期后,炉体事故突然增加,已提高上来的产量也突然下降,就少产钢五千吨之多。全厂职工接受这个教训,在中旬开展了一个群众性的炉体维护运动,在批判忽视炉体安全思想的同时,由党委书记、厂长挂帅,组成检查组,对所有的炉子的各个部分,从技术上作了细致的检查,并把检查出来的问题,写成大字报贴在平炉上,限期加以解决。各平炉并普遍建立了新的护炉制度,并定期对炉体进行检查。经过职工们的努力,中旬修补炉墙和炼炉底的时间,比上旬减少了1.5%到2.9%,使平炉有效作业时间大大增加,为增产钢创造了有利条件。
据新华社重庆24日电 重庆钢铁工人奋起追赶全国先进钢铁厂,生产水平急速上升。20日以来,各钢铁厂连续不断创造生产新纪录,开始扭转了上半个月生产计划完成得不好的局面。
重庆钢铁公司从9月20日起在全公司组织了高产日。这几天车间组织工人猛攻生铁硫高的关键和开展快速炼钢竞赛,突破了冶炼时间长的最大难关,每炉钢的冶炼时间已缩短到五小时多,并且连续创造了四点四十三分、四点三十九分、四点二十一分炼一炉的纪录。从20日到23日的四天中,钢的平均日产量比上半月提高了20%以上,平炉利用系数从九提高到十二以上,22日一、二号平炉还分别创造了一三点○三一和一三点六三的新纪录。
这个公司的炼铁车间从9月下半月以来变化更大。一号高炉从过去日产生铁一百六十吨左右猛增到二百吨以上,二号高炉也从八、九十吨跃进到一百二十吨。
重庆第三钢铁厂新建平炉在8月份投入生产以后,因为炉后运输能力小,严重地限制了平炉生产能力的发挥。9月中旬,这个厂的党委书记、厂长和全厂干部都动员起来,突击消灭了炉后堆积起来的两座“钢山”;重庆钢铁公司、天巢煤矿等有关单位又慷慨支援了行车、火车头等设备,使炉后紧张状况大大缓和下来,为生产创造了条件。9月下旬开始,炼钢车间冶炼时间缩短得很快,日产量迅速上升。22日,每炉钢的冶炼时间平均已达到四小时零三分钟,比过去缩短了将近两小时。从9月20日到23日的四天中,钢的平均日产量比上半月增加了50%。
(附图片)
鞍钢第一炼钢厂工人在铸钢 新华社记者贾承滨摄


第1版()
专栏:

美机又侵入我福建厦门地区领空
我第十二次提严重警告
新华社24日讯 9月24日美国F4D型战斗机两架侵入我国福建厦门地区的领空,我外交部发言人奉命声明:对于美国这种军事挑衅,中国政府第十二次提出严重警告。


第1版()
专栏:

我空军毁伤蒋贼飞机各一架
新华社福建前线24日电 9月24日蒋贼军飞机窜入我福建大陆上空进行袭扰活动,被我英勇空军击落击伤F86型蒋机各一架。


第1版()
专栏:

广东最大的转炉出钢
据南方日报消息 经过二十三个昼夜的苦战,广州造船厂在9月19日新建成一座目前广东省最大的转炉,并试炼出第一炉质量良好的高炭钢,炉旁化验证明,含碳1.15%。这个转炉是广州造船厂正在建设的四组转炉的一个,容积十吨。投入生产之后,在正常情况下,每天可以出钢数百吨。
在这个炉投入生产后,另外三组同样容积的炼钢转炉也将在最近相继建成并投入生产。这样,按计划今年内这个厂就可以至少为国家生产六万吨钢,几乎等于今年广东全省计划钢产量的四分之一。


第1版()
专栏:

陈毅副总理接见伊人民访华团时说
伊拉克人民是时代先锋
对帝国主义反动势力一定要斩草除根
新华社24日讯陈毅副总理在今天下午接见伊拉克人民友好访华团全体人员时,热烈地赞扬伊拉克人民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先锋,他们的胜利给了帝国主义严重的打击,并且指出伊拉克人民的胜利就是中国人民的胜利。
这是一次充满了热烈友好气氛的亲切会见。陈毅副总理和马哈茂德团长在谈话中一再表示两国人民将永远互相支持,永远巩固和发扬两国人民牢不可破的战斗友谊。陈毅副总理热情地对马哈茂德团长说:你们的胜利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伟大胜利,你们在一个早晨就粉碎了帝国主义殖民者在中东地区的一个侵略基地,使得伊拉克以至整个阿拉伯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的面貌都大大改观。
当马哈茂德团长谈到伊拉克人民正在高度警惕帝国主义的颠复活动和继续为巩固伊拉克共和国而斗争时,陈毅副总理紧接着说:中国革命也有同样的经验,对帝国主义的反动势力决不能容情,一定要斩草除根。他祝贺伊拉克人民不断获得新的胜利,依靠自己的力量把他们的国家建设得更为美好和繁荣。
伊拉克人民友好访华团是伊拉克革命胜利后来我国访问的第一个代表团。马哈茂德团长说,伊拉克人民怎么也不会忘记在他们革命初期受到帝国主义严重威胁的时候,中国人民所给予他们的热情支援,因此,当他们的国家得到巩固以后,伊拉克人民就派出自己的代表团,向中国人民表达自己的深厚情谊和敬意。他还说中国人民对他们的热情接待已经使他们感到不是作客他乡而是好像到了自己的家乡一样,他们希望更多地看到中国人民建设自己国家的成就和经验,以便转告给伊拉克人民。陈毅副总理对来自这个新兴的革命国家的客人们表示热烈欢迎。
宾主双方充满友情的谈话一共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最后,陈毅副总理提议为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为伟大的伊拉克人民给予帝国主义的沉重打击,为卡塞姆总理的健康而干杯。马哈茂德团长也举杯感谢中国人民对伊拉克人民的深厚友谊和热烈支持,祝贺中国人民在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取得伟大胜利。
(附图片)
陈毅副总理和马哈茂德团长为伊拉克人民的革命斗争胜利干杯。右第三人是马哈茂德夫人,左第一人是依哈米那赫·纳吉女士。 新华社记者 邹健东摄


第1版()
专栏:

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花朵
北京航空学院向红专大道迈进
师生合作制成新型飞机
据新华社24日讯 北京航空学院师生为了国庆向党献礼而亲手设计和制造的现代化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已经在今天矫健地飞上天空,胜利地接受了试飞的考验。
北京航空学院一千四百多名师生经过苦战制成了飞机,是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的胜利,是在党的领导下群众智慧的胜利。
试飞典礼是在北京东郊机场举行的。主任试飞员是曾经突破空中禁区、征服北京—拉萨“天险”的著名飞行员潘国定,副试飞员是有多年经验的飞行员王来泉。他们两人今天驾驶“北京一号”在机场上空做了二十分钟的处女航行,并俯冲到离地面六到十公尺的低空,从欢笑着的人群的前方掠过。当飞机安全着陆以后,这两位有经验的飞行员兴奋地对记者说,他们对“北京一号”的性能感到满意。
“北京一号”是单翼双螺旋桨轻型旅客机,不算驾驶员可坐八个人。根据设计,它的最大航程是一千零七十二公里,最高时速每小时三百公里,最高可以上升到四千八百公尺,因为起飞距离短和降陆速度慢,它可以在小型机场起落,特别适用于省县之间的短途交通。它的耗油量小,使用起来很经济,由于设有现代化的飞行仪表、导航设备和盲目着陆、防火、防冰等装置,所以能够进行全天候的安全飞行。
国务院第二办公室主任林枫,教育部部长杨秀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杨述,以及苏联专家和北京许多高等院校、北京航空学院学生等共三千多人参加了试飞典礼。林枫在飞机起飞前剪了彩。杨秀峰代表教育部对北京航空学院学生表示祝贺,希望他们继续发扬团结苦干的精神,在教育结合生产劳动的道路上做出更大的成绩。
中共北京航空学院党委第二书记臧伯平在试飞典礼上说:我们这个学院是在苏联专家帮助下成长壮大起来的,当我们欢庆“北京一号”诞生的时候,全院师生衷心地感谢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
“北京一号”的试制,不仅没有降低而且大大提高了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质量。经过试制,学院初步积累了设计和试制飞机的经验,为今后改进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同学们也在又红又专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参加这次试制的五年级学生中,目前有80%左右的人已经达到了四级技工的水平。这个学院飞机工艺专业今年暑假毕业班的绝大部分学生一反往年轻视工厂和工人的常规,都选定工厂做为自己参加工作的第一志愿。
(附图片)
“北京一号”飞机在机场上。 新华社记者纳 一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