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9月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建立公社是必然趋势
  北京
本报讯 北京市顺义区原来有十九个乡,四百一十四个农业社。为了适应大跃进的新形势,7月份,所有的农业社经过合并,建立了八个大型的人民公社,平均每社九千六百户。现在组织机构都已经初步建立。
丰台区到8月29日,全区已经建成石景山、南苑红旗、丰台上游、芦沟桥东方红和长辛店等五个人民公社。目前,各社的组织机构已经初步建立,并且开始着手统一安排种麦和规划1959年工农业生产工作。
到8月30日为止,海淀区原有的十九个农业社已经合并建立了四季青、万寿山、玉渊潭、东升、海淀、清河等六个人民公社。
  河北
本报讯 河北省石家庄专区广大农民群众,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已经掀起了一个伟大的建立人民公社运动的高潮。到8月28日,全区的六千八百五十个农业社,已经全部合并建成了一百四十一个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建立,使全区农村中的工农商学兵结成了一体,必将大大促进农村建设的全面大跃进。
张家口专区到8月28日,已经建成一百零九个人民公社。人民公社建起后,群众情绪万分高涨,人人欢天喜地,处处喜气洋洋。怀安县红旗人民公社七十高龄的张福山老人,过去很少出门,这次听说成立了人民公社,一手拄拐杖。一手扶着自己的小孙子,也参加了庆贺公社成立大会。
天津市郊区三百五十二个农、渔业社全部合并建成十五个人民公社。
天津郊区的农民和渔民,深深感到原来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生产大跃进的需要。广大群众早就有办大社的要求,特别是见到毛主席赞扬“人民公社好”的消息后,情绪更加高涨,纷纷要求建立人民公社。塘沽区红旗等渔业社,24日夜晚正酝酿建立人民公社,人们就出海捕鱼,坚决用实际行动支持办公社。曙光社一个夜战就捕捞鱼虾一万多斤,作为向人民公社的献礼。
  黑龙江
本报讯 黑龙江省现在已有五十二个人民公社诞生。这批人民公社分布在全省四十多个县(市)。
新建立起来的人民公社,马上就显出了新的气象。呼兰县原永贵农业社社员为了迎接人民公社的建立,自动把每天的劳动时间延长二至三小时,在几天之内就突击完成了整个积肥计划的85%(开始建立人民公社前只完成45%)。
  吉林
本报讯 吉林省到现在为止已有长春、吉林等三十多个市县,建成了四十多个人民公社。
目前已经搞完人民公社试点的市县,正在总结交流经验,没有进行试点的地方,正在组织力量进行试点,有的县经过试点已准备有领导有步骤地分批分期建立人民公社。
  广西
据新华社南宁1日电到8月26日止,广西僮族自治区柳州专区十六个县和柳州市的三千零六十七个农业社已全部合并,建成二百五十六个人民公社,每个公社平均二千五百户左右。
这次建立人民公社运动的规模之大,群众情绪之高涨,是空前的。近几天来,全专区三百多万人民欢欣鼓舞,农村中像过节日一样。广大群众都表示要以搞好生产的实际行动来迎接和庆祝人民公社的成立。
来宾县在建立人民公社过程中,突击三天积肥十五亿担,并完成了中稻和红薯地中耕追肥工作,消灭三类禾苗三万五千多亩。青 海
据新华社西宁1日电截至8月30日止,青海省农业区的十一个县市已经有民和、乐都、湟中、互助、西宁等五个县市的农业社全部转成人民公社。这五个县市一共建立了六十一个人民公社。转入公社的农户约占全省总农户的一半以上。其他的农业社现在也正在转公社。
这些新建的人民公社一般都是乡社合一的一乡一社,有的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联合了几个乡建立了有山有川、包括整个山川的人民公社。这些人民公社一办起来,不论在统一调配劳动力,扩大再生产,加速实现农业半机械化,以及大办工业等方面,都显示了比农业社更大的优越性。
  内蒙古
本报讯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县三百九十二个农业社已在8月27日全部转为人民公社。
毛主席提出办人民公社的指示,鼓舞了通辽县各族人民,连日以来各乡社干部和各族农民写的申请书、决心书约十五万份,像雪片似的飞向中共通辽县委会。县委非常珍惜各族群众的热情,很快组织了二万八千人的宣传队伍,深入各乡社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宣传运动。通过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方法,使群众认识到人民公社的优越性。经过深入地宣传教育工作,群众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先建成了九个人民公社,接着,又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将全县农业社都转为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的建成,更加鼓舞了各族群众的干劲,各个公社决心把当前生产高潮推向更高峰。
  甘肃
本报讯 甘肃省兰州市郊区九十个农业社,已合并建成十三个人民公社,每社平均一千五百多户。
皋兰庄子坪农业社和郭家坪社、涧沟社、文山社四个社合并成立了人民公社。这个社以“皋兰英雄人民公社”命名。
武威县金羊乡全体社员一致拥护办人民公社。8月20日六千余人集会,正式成立了金羊人民公社,当场出了一千三百二十七张大字报,表示了决心,祝贺人民公社的成立。


第4版()
专栏:社论

  让土地来个大翻身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把深耕列为今冬明春农业生产的一系列措施的中心。最近召开的全国深翻地和农具改良的现场会议,具体要求从现在起,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一个大规模的群众性的深翻地运动。全国各地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在一年、二年、三年内,把所有耕地深翻深耕一遍,提高土壤肥力。从今年秋种开始,要求各地做到冬小麦、油菜及其他越冬作物,都种在深翻地上。各地都应当积极响应这个号召。
深翻地能够大量增产,是我国农民在几千年生产实践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各地农谚说:“深耕一寸顶茬粪,深耕二寸地生金”;“水是血,粪是粮,深翻土地建谷仓。”这些生动地说明了深翻地的意义。
在合作化以后,开展深翻地运动较早的河南长葛县、河北安国县和山东寿张县等地经验证明,深翻地好处很多。深翻地结合分层施肥,可以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每一个土壤团粒就是一个小水库、小肥料库。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空隙增多,土粒里面就可以贮存大量的水分、肥分。在下雨或灌溉的时候,能大量吸收和贮存水分;在干旱的时候,能减少水分蒸发的损失,有利于抗旱防涝,充分发挥水、肥效能。深翻地大大加厚了土层,改善土壤的水分、肥分、温度和通气条件,增强微生物的活动,使土壤中潜在的肥力经过微生物的分解成为可以被作物吸收的东西,生土变熟土,熟土变油土,因此大大提高了土壤肥力,等于一亩地变成了几亩地。作物根系活动的地盘也因为深翻地而大大地扩大了,土壤疏松,增加了水分和肥分的供应,便利于作物根系发育,扎下深根,增强抗风能力,防止倒伏。如种薯类,还利于生长大量的薯块;这就为密植提供了基础。深翻地可以切断根蘖类和根茎类杂草的根系,把杂草翻入地里,变成肥料;还可以把地底虫卵翻上,把表层虫卵翻下,杀死害虫,并且防止一部分真菌病害。
从目前各地材料看,深翻土地一般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半倍到一倍,高的可达到三倍、五倍以上。长葛县“五四”一社的玉米地,深翻的亩产一千零八十斤,未深翻的五百四十四斤。新路十三社的谷子地,深翻的亩产六百斤,未深翻的三百二十斤。光明一社的甘薯地,深翻的亩产九千斤,未深翻的三千斤。前进十八社的棉花地,深翻的亩产三百二十斤籽棉,未深翻的三十斤。友好一社的高粱地,深翻的亩产四百八十斤,未深翻的三百斤。坡胡乡三社的小麦地,深翻的亩产四百五十斤,未深翻的二百五十斤。连丰六社的花生地,深翻的亩产三百五十斤,未深翻的一百五十斤。云南省去年全省平均水稻亩产四百斤,但开展了深翻的十几个县平均为六百斤。这证明深翻对于水田一样有效。今年各地的小麦和水稻高额丰产田,也都与深翻有密切的关系。湖北省麻城县建国一社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的早稻田,曾经翻地十次,深达一尺以上。湖北省应城县春光社亩产一万零五百九十七斤的早稻田,曾经深翻四遍,深达一尺七寸多。河南省西平县亩产七千三百二十斤的小麦地,曾深翻四遍,深达一尺八寸至二尺;河北省安国县卓头村社亩产五千一百斤的小麦地,也曾经深翻达二尺。这许多事实,无可争辩地证明了深翻土地对增产的重大作用。证明了深耕是其他各种措施的基础,在水利、肥料已经基本解决的地区,深耕是各种增产措施的中心,也是以后农业增产的努力方向。全国所有耕地的大翻身,必将大大地推动农业生产,给农作物产量带来更大的跃进。
要在一年、二年或三年内使全国所有耕地来个大翻身,是一件了不起的大工程,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壮举。为完成这一壮举,各地领导上必须有足够的决心,全党动员,掀起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具体的措施,根据各地已有的经验,应当包括以下几项:一、开展一个关于深翻土地的群众性大辩论,克服各种各样的右倾保守思想,统一全党全民的思想认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安国县的经验,是“翻地必须先翻心。”二、制订规划,明确任务。规划应当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层层制订,边规划边行动,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补充修正。规划前应抓紧时机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使规划尽可能切合实际。规划中要突出地注意劳动力安排,从各方面挖掘劳动的潜力。河北省许多地方准备在深翻运动紧张时号召山区人民下山,市民下乡,学生和解放军一齐动手,搞共产主义大协作,全力突击。是很好的。三、大力改革农具,提高工效。在全面改良农具中,当前要把深翻农具放在首要地位。要打破只有工程技术人员才能改装和创制农具的迷信保守思想,大力发动群众自己起来改装和创制。同时应当动员所有机械部门和手工业部门,密切配合农业社力量大量制造深翻农具。今后制造农业机械,应按照深翻的要求进行设计试制,经鉴定后推广。四、深翻土地要注意技术,保证活土在上,不乱土层;结合浇水施肥,从根本上改良土壤;分别不同作物,因地因时制宜,不能千篇一律。各地现在已有很多的深翻方法,今后还应注意改进,创造,不断提高深翻的质量和效率。五、省、专、县、乡、社都要注意总结典型,作出样子,开现场会,全面推广。造成一种学先进、赶先进的风气,使运动不断地前进。
根据长葛会议上各省提出的规划,今年各省秋季麦地深翻的任务都很大。不少省份秋季麦地深翻任务占到总任务的十分之六左右。河南、山东两省各达八千万亩,河北省达六千一百五十万亩,为数尤巨。这是直接关系到明年夏收作物能否取得更大丰收的重要关键。目前“处暑”已过,距离秋收秋种为期不远。希望各地密切注意,及早下手,掌握腾一亩翻一亩的原则,力求早翻多翻,提前翻完。


第4版()
专栏:

多施速效肥料 做好田间管理
  水稻有效分蘖期能延长
湛江专区百万大军正猛攻水稻分蘖关
本报讯 广东省湛江专区百万田头大军大破旧农学“有效分蘖二十二天”的陈腐观点,继续攻打分蘖关,保证四百万亩晚稻田每亩由现在的六十万穗左右增加到一百万穗,二百万亩丰产田每亩要达到二百万穗,高产试验田每亩要达到五、六百万穗以上。
湛江专区大部分晚稻插下已有十五到二十天。按旧农学的陈规,有效分蘖的时间就要完了,这些陈旧观点的影响至今还是普遍存在,不少地方规定插秧后二十二天即要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如果真的照这些陈规办事,就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为大部分晚稻目前每亩只有六十万穗左右,即使按每穗八十粒计,也只能达到二千四百斤,这就不能实现各县既定的晚造增产指标。
中共湛江地委认为,争取多分蘖,时间虽然紧迫,但绝对没有“过时”。根据海南、汕头和本区的经验,插后十五到二十天正是晚稻分蘖的黄金时代,不仅现在而且在今后十天仍然可以促进有效分蘖。海南区文昌县霞洞社的试验田,在插秧二十四天到三十一天之间实行排水、浅灌和追施速效肥,还可以从七条本穗分蘖到二十六条穗。茂名县谢鸡乡马垌一块插二乘五规格的稻田,是在“大署”前三天插下秧的,到现在已有三十七天,禾苗还在继续大量分蘖,原来每科插的是六至七条,现在已分蘖到十四到十五条,其中三分之一左右是在插下三十天以后分蘖的。这些插下二、三十天以后的分蘖穗都是枝壮叶强,生势很好。这些事实证明,有效分蘖决不限于二十二天。至于无效分蘖之所以形成,是因为它们生出来晚了几天,挟在中间得不到充足的空气、阳光和养分。潮汕地区已经创造了剪禾尾促进有效分蘖的成功经验。用剪禾尾的办法增加空气、阳光,再加上多施速效肥,就可以使分蘖穗跟上主穗一起圆身拔节。
湛江地区处于亚热带,气温比潮汕、佛山等地区高,更有利于水稻的分蘖。阳江县岗列社的试验田追施一次粪水以后,每亩就由四十万穗分蘖到一百多万穗。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几天内分蘖一倍以至两、三倍的事例。湛江专区各地现正采取六项措施来促进禾苗有效分蘖:追肥、中耕、排灌、剪禾尾(已封行的丰产田)、早晨刮雾水(露水会减弱日照,并使禾叶弯曲,影响空气流通和禾苗吸收养分)和防治病虫害,其中决定性的措施是追肥。各地已经掀起了大规模的积肥运动。


第4版()
专栏:

华北最大综合性水利工程
  密云水库正式开工
新华社密云1日电 华北最大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密云水库今天开工兴建。
这座规模巨大的水库位于首都东北密云县境潮河和白河的上游。主要工程有横跨潮、白两河的两座主坝和十多座副坝,还要开挖一条隧洞、一条导流廊道、三条溢洪道和非常溢洪道以及发电隧洞。水库建成后,可以蓄水四十一亿公方。水库全部工程共需开挖、填筑土石方二千三百万方,比全国闻名的官厅水库多二十倍。
这座水库建成后,对防洪、灌溉和解决目前北京、天津两市的用水问题都有很大意义。潮河流域的南部山区是暴雨中心,经常发生极大洪水,危害天津以北、北京以东的广大地区。水库建成后,这块地区就可以不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灾害,还能灌溉农田四百万亩,扩大耕地一百万亩,如以每亩平均增产粮食五百斤计算,每年就可增产二十五亿斤粮食。
在修建水库同时,将开挖一条从密云水库经过怀柔水库到北京昆明湖的运河,并且同未来的京津运河接通。这样,就可以初步解决目前京津两市的工业和城市用水不足的困难,又能发展航运。另外,还将在白河修建一座装机容量九万瓩的水力发电站。
水库工地上的许多先行工作早已开始。预定由中央和北京市有关部门支援水库建设的一切必须物资,正在陆续运往工地。为水库建设者服务的北京市副食品公司和供销合作社等单位抽派到工地的干部,也都在积极组织商业服务工作。河北省和北京郊区二十六个县、区的许多农民,已经或即将根据需要陆续进入工地。
工地附近的山头和路口竖立着鲜艳的标语和标语牌,号召水库建设者向大自然进军,向地球宣战。
  (附图片)


第4版()
专栏:

  陕西农民大翻冬麦地
本报讯 陕西省各地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保证今年把两千六百万亩小麦田全部深翻一遍。到目前为止,陕西全省已深翻土地九百多万亩。这些深翻地一般都深达一尺左右,高额丰产“卫星”田深达三尺至五尺。
为了克服劳畜力困难,各县先后成立了翻地专业队,采取换人换班不换锨的办法,合理地安排了劳力。鄠县、盩厔、郃阳等县的很多农业社,把专业队分成两班或三班,日夜突击。宝鸡和渭南县为了调剂劳力,乡与乡、社与社、平川与高原之间,互相进行协作。
从目前的进展情况来看,陕西省深翻地运动的进度还不平衡,有些地区对深翻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强调劳力紧张,忙不过来。中共陕西省委最近提出,二千六百万亩麦地必须保证深翻一遍,只能超过不能减少。目前,各级党组织根据省委的指示,正采取措施,加强对深翻地的领导工作。


第4版()
专栏:

  襄阳专区驳倒条件论 “深耕队”田间抖威风
本报讯 今年获得小麦空前丰收的湖北省襄阳专区,目前正在大搞冬播作物深耕。这个专区今年冬播面积有一千四百万亩,比去年扩大四百万亩。在那些秋收作物已经收割的田地上,成群的“深耕队”正用双铧犁、改良深耕犁、镢锄等工具在深翻土地。到8月28日,全区在一周内已经深翻了四十多万亩。其中深翻一尺五寸到五尺的有三万亩,其余都在一尺左右。
当中共襄阳地委提出所有冬播土地深耕一尺以上规划时,有些人说:河地能深耕,岗地不能深耕,劳力多地少的地区能深耕,劳力少地多的不能深耕等等。各县结合学习今年小麦高产的典型经验,开展了一场大辩论。仅枣阳县在辩论中就贴出大字报五十万张。辩论中,群众运用今年小麦丰产的实例,驳倒了保守派,击败了“条件论”。


第4版()
专栏:

  干部深入到田间 张翔
(转载广西日报)


第4版()
专栏:

  辽宁省并大社的经验
中共辽宁省委农村工作部
根据中央关于并社问题的指示精神和群众的迫切要求,辽宁省在今年5月进行了一次小社并大社的工作。经过合并,全省农业社由原来的九千六百个社并成一千四百十二个大社,平均每个社二千一百户左右,其中万户以上的社九个,最大的社一万八千户。并大社的同时,调整了乡的区划。全省由原来的二千八百五十四个乡合并成一千二百二十六个乡,其中一乡一社的占83%,基本上达到了一乡一社。
这次群众性的并社运动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全省从1956年起就办了三百九十九个千户以上的大社,这些大社分布在全省的各个市、县,并且都办的不错,在生产上显示了很大的优越性。干部和群众从切身体验中给大社总结了四大好处:(1)社大力量大(人力、物力、财力),能够搞大规模的生产建设;(2)大社能够充分利用土地,作到因地种植,并且大社土地连片,也便于机耕和统一用水;(3)社大能互相支援,解决各方面困难,更有条件进行大协作;(4)“社大能避邪”,因为社大贫农优势大,干部强,能够压倒一切歪风邪气。另一方面是由于去冬今春在农村掀起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之后,很快就显露出现有社的规模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大跃进需要的矛盾。小社不但使许多事情无力举办,而且使人们连想都不敢想,既限制了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限制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正如群众所说:“小社已经成为大跃进的绊脚石”。由于大社优越性的实际教育和生产的迫切需要,所以群众对并大社表现了强烈的要求。领导提出并社以前,群众纷纷向领导机关申请并社;领导提出并社以后,便马上行动起来。有的白天加劲生产,晚间集会,敲锣打鼓,开并社庆祝大会;有的几个小社联合修一个水库,大伙一核计在工地上就把社并起来了。表现了一种势如破竹的气势。
并大社运动促进了生产高潮。正像有的社干部所说的:“哪里并社,哪里就有新的生产高潮。”营口县沟沿乡原来十三个小社合并成一个大社后,立即购进了九台拖拉机、四十七部双轮双铧犁,扩大耕地面积四千多亩;另外还修了五处机器灌溉站,统一规划了灌溉网,使灌溉面积由原来的二万五千亩突增到四万亩;这个乡原来有三个小社很落后,并社后乡党委派去两名委员担任支部书记,加强工作,仅一个月的工夫就摘掉了落后帽子,插上了红旗。铁岭县建设乡富饶社1956年是个三千来户的大社,1957年被“冷风”刮散,分成十多个小社,结果扔了三千多亩水田,并社后不仅把已扔的水田恢复了,还新开了六千多亩。
并大社运动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有的干部讲:“社大力量大,什么也不怕,社小力量小,什么也干不了。”正因为这样,所以并大社以后,过去人们不敢想不敢干的事情现在也敢想敢干了。如宽甸县在并社前,明年只计划开水田二十二万多亩,并社后就增加到四十五万亩,较原来的计划增加一倍。盖平县太阳升社并社前的原团山子社和东海社沿海有二十多公顷荒地可以开垦,过去因为社小力量有限,没人敢开,并社后,立即做出了开垦荒地的计划,今年社能有五百公顷荒地变成肥沃的水田。
以上就是我省开展并大社运动的简单情况。下面着重介绍一下我省领导并大社运动的几点体会。
一、解放思想,破除迷信
像任何事情一样,在并社运动中也贯穿着两条路线和两种方法的斗争。在搞并社运动以前和刚一开始的时候,在并社与不并社的问题上是有争论的,有些干部主张并大社,有些干部反对并大社。反对并大社的理由是:我省农业还没有实现机械化,仍然使用旧式的弯弯犁,现在不需要并大社;大社管理工作复杂,干部没有经验,领导不了;小社有穷有富,并大社会增加穷社和富社的矛盾,影响合作社的巩固。为了统一干部认识,各地除组织干部学习中央并社指示外,还着重总结了现有大社的优越性和办大社的经验,用这些生动的事实作教材来教育干部。
事实证明:在没有普遍使用拖拉机的条件下,大社比小社仍然有着无比的优越性。在没有机械化的情况下,社大人多仍然可以搞大生产,可以更大地发挥现有的生产潜力和劳动潜力。以盖平县太阳升社为例,1956年并成了一个二千四百户的大社后,由于充分利用了大社的优越条件,因地制宜大搞基本建设,发展多种经营,结果在办大社的头一年,社的总收入就增加了35%,93%的社员都增加了收入。在农业大跃进运动中,办大社的必要性就看的更明显了。各地大社的生产一般都搞的轰轰烈烈,飞跃前进,而小社生产则冷冷清清,慢慢吞吞,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事实证明:大社的管理工作虽然比小社要复杂一些,可是领导大社也有许多优越条件,譬如:骨干力量集中,便于发挥集体智慧;贫农优势大,能够压倒一切歪风邪气;社的单位少,便于县乡直接领导。只要善于发挥这些优越条件,就能克服管理复杂的困难,把大社办好。如全省从1956年起就办了三百九十九个千户以上的大社,一般都办的很好,不但在生产上显示了它的优越性,而且还培养了一批大社干部,积累了办大社的经验。可见只有办起了大社,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吸取经验教训,培养锻炼干部,前怕狼后怕虎的态度是不能造就干部的。
事实证明:并大社后可以进行更大规模的生产建设,使全体农民都共同富裕起来。我们是积极地领导全体农民合并办大社、大规模地发展生产呢?还是消极地等待穷社“赶上去”后再并社呢?显然应当是前者,而不是后者。事实上我们1956年已经办起来的一些大社,经过一两年的生产发展,这种贫富悬殊现象就基本解决了。当然有些大社因为穷富悬殊太大,并社头一年富社要减少收入很多,还可以通过包工包产加以适当的照顾。所以并大社不是扩大了穷社和富社的矛盾,而是缩小或消灭了这个矛盾。
事实教育了干部,干部又领导了群众。在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的基础上,全省便很快地掀起了一个并大社的高潮。
二、加强领导,坚持条件
在并社运动中,我们曾提出一乡一社是我省最适当的形式。乍一看起来这和坚持并社条件有些矛盾,实际上并没有矛盾。因为一乡一社就是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是中央指示的并社四个条件的具体化。在目前生产规模已经突破村界的情况下,社的规模基本上控制在一乡一社显然是适宜的。因为这样才便于打开地界,实行机耕和统一进行灌溉,便于组织生产协作,搞大的基本建设,便于统一筹措资金,举办各种建设事业,以适应生产大跃进的需要。同时,根据过去办社的情况看,一乡一社才能把生产单位和行政区划结合起来,使乡一级党、政领导机关能更加直接深入生产,领导生产,密切联系群众,克服官僚主义。但是最适当的形式,并不是唯一的形式,在不具备搞一乡一社条件的地方,一乡多社也是可以允许的。一般地说,全省各地在并社运动中,是坚持了并社条件的,因此运动的发展是比较健康的。但是也有个别地方错误地认为越大越好,不注意坚持并社条件,盲目地追求“全省第一”,有些县已经并了社,当见到外地比自己地区并的还大,又要求并,一并再并,结果给社的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还有少数地方在并社运动中,忽视必要的思想教育工作,一声令下就把社并起来了,结果产生了强迫命令的现象。根据这些情况,省委除了通知各地加强对大社的领导,妥善地解决并社中的遗留问题外,对社的规模也要求有意识地暂时稳定下来,以便于更快更好地统一规划生产和进行基本建设。
三、以共产主义精神处理经济问题
几个农业社合并成为一个大社,各社的经济基础是不同的,不但各社公积金、公益金、公共财产、社内社外的债权和债务的数量有多有少,就是各社社员缴纳的股份基金的标准也有高有低。怎样对待这个问题呢?在干部和群众中有两种主张:一种是,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干部和群众,从发展生产的长远利益出发,承认各社经济上的那些差别,一律不算旧账;另一种是,以平均主义思想处理并社中的经济问题,强调找平补齐,强调算老账。我们在处理并社的经济问题上,坚持了共产主义精神,批判了平均主义思想,规定:小社公积金、公益金、公共财产一律转为大社所有,小社债务和债权不管多少一律由大社承认下来,社员缴纳的股份基金有高有低也不拉平。事实证明这样做是合适的。不但减少了并社中的纠纷,加快了并社工作的速度,而且提高了干部和社员的共产主义觉悟,把干部和群众的注意力引导到发展生产的共同利益上去。相反有些地方斤斤计较,强调互不吃亏,多得要往回找,少的要往里添,结果吵了一两个月也并不起来。可是一强调共产主义精神,纠纷马上就解决了,社也很快地并起来了。
在并社过程中,少数地方也曾发生过偷分公共财产,私分马草马料和乱砍树木等不良现象。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各地除了加强共产主义教育,批判本位主义和资本主义思想以外,还规定出一些制度和纪律,向各小社宣布,共同遵守。如凤城县白旗乡就规定了五项制度和纪律:(1)原小社的现金、贷款一律不准私分和动用;(2)原小社的物品资产、粮食等不得私自处理和毁坏;(3)原来牲口作价一律不动,不得抬高,并社时吸收的散畜作价,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评定;(4)所有账目不得涂改;(5)所有党员、团员、干部不准弄虚作假。这些制度和纪律对保护公共财产不受侵犯和防止弄虚作假也起了一定的约束作用。
四、并社推动了生产
过去我省并社都是利用“农闲”季节来搞,而这次却是在春夏之交的生产紧张季节进行的。因此,不少干部都耽心:并社会不会影响生产?为了打破干部顾虑,各地都向干部进行了并社和生产的关系的教育,说明现有小社已经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并大社就是为了推动生产更加迅速的发展,不并社反而会影响生产,不能用前两年的眼光来看今天的新形势。
事实证明,我省的并社工作,不但没有影响当前生产,反而大大地推动了当前生产。我们的主要做法是:首先从生产入手,通过并社推动生产,在规划并社的同时,就着手规划大社的生产,先把大社的生产搞起来。各地都曾提出“为了迎接并社,必须搞好生产”“以搞好生产的实际行动,作为并大社的献礼”的口号,这对提高干部和群众的革命干劲,推动当前生产,起了很大的作用。其次,在领导力量的使用上,除少数人领导并社工作外,其余的人集中力量领导生产。第三,对大社的组织机构采取上动下不动的办法,即由原来的小社联合选出大社的管理委员会,把大社的架子首先搭起来,原来各小社的经营范围不动,分别组成作业区“生产大队”,原有的生产队除少数规模过小的可以进行合并外,一般不予变动,以防止打乱重新编队影响生产。第四,并社和财产处理分两步走,先抓紧建立领导机构和安排当前生产,然后再逐步处理并社中的经济问题,这样就使并社工作一般的没有占用生产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