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9月1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战胜本位主义思想,前进!
于斯
全国各地大办人民公社的运动正在风起云涌,势不可当地向前发展。这是群众思想觉悟空前提高的结果,是几年来生产上获得巨大成就的结果。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也是党的伟大胜利。在这个运动中,绝大多数人都热烈拥护,希望进一步组织起来,发展生产,迅速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但是,也有少数人闹本位主义,富不愿带穷,强不愿带弱,大不愿带小。有些人甚至在建社前想分掉公共积金。
这是共产主义思想与本位主义思想的斗争。
有本位主义思想的人总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他们认为,我富你穷,我大你小,如果合并,我不是吃亏了吗?他们认为,我是先进社,你是落后社,我强你弱,合并起来,影响我争红旗,你不是拖我的后腿吗?他们认为,我的生产条件好,你的生产条件差,不是门当户对,你那个穷地方永远无法赶上我。总之,他们都是不愿进行共产主义大协作。这种思想的实质,就是腐朽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
这种本位主义思想在今天广大群众热烈要求大办公社的浪潮中不是主流,但它却会影响人民公社运动的健康发展。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安徽省江淮人民公社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江淮人民公社在一开始提出办社时,人人拥护,个个欢迎。以后在划定这个社的范围的时候,却发生了矛盾。少数有本位主义思想的人不顾生产和水利发展的需要,想把几个贫穷的社丢掉,只由几个富裕的社联合起来。这样就发生一个问题:要共产主义呢?还是要本位主义呢?这时,摆在领导者面前的重大任务,就是如何开展共产主义教育,战胜这些本位主义思想。
江淮人民公社筹委会在发现新的矛盾以后,没有先抓具体问题,也不是先从组织上做个决定,而是先抓思想。这是完全正确的。筹委会决定开展一场群众性的大辩论。在辩论中,以共产主义思想为纲,具体算了三笔账。只有摆出生动的事实,才能更有效地驳倒各种本位主义思想。曙光、仰光、光明、江淮等社有些人本来不是认为自己富裕,别人贫穷,不愿“以富带穷、以强带弱”吗?可是经过回忆过去、比比现在、看看将来,具体算了三笔账以后,对于“为什么会富”、“究竟谁富谁穷、谁强谁弱”、“怎样才能更富”等问题,都有了新的理解。原来所谓富社,不一定最富,所谓穷社,也不一定最穷。事实是富中有穷,穷中有富,强中有弱,弱中有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所谓贫富强弱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从这一点上看是吃了亏,从那一点上看却占了便宜;从现在看是吃了亏,从将来看却占了便宜。有本位主义思想的人所谓的富社,现在也只是小富,与将来比就根本不能算富。怎样才能更富呢?不是只要几个富社联合起来就能达到目的,而是必须更广泛的联合起来,组织更大规模的共产主义协作,才能共同获得更大的富裕。在这次大辩论中,特别重要的是,辩论了什么叫共产主义风格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富不带穷、强不带弱、大不带小”的本位主义思想是极其错误的。互助协作,舍己为人,才是共产主义的新风格。
江淮人民公社的生动事实说明,“虚”能把“实”带起来。由于大辩论后大大发扬了共产主义思想,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本来是“富不带穷、强不带弱”的,以后却变成了共产主义大协作。谁有困难,一经提出,别的社队只要有条件就会立即主动给予支援和帮助。正是由于这种变化,江淮人民公社一建立就生气蓬勃,在全社掀起了一个新的生产高潮。
在大办人民公社的运动中,共产主义与本位主义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不要回避这场斗争,也不要设法去调和,而是要采取措施,展开斗争,用共产主义战胜本位主义。江淮人民公社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通过大辩论,在群众中开展广泛深入的共产主义教育,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本位主义思想,胜利前进。


第7版()
专栏:

就实论虚驳倒“吃亏论”
江淮公社人人齐心兵强马壮 大闹生产
本报讯 记者茀君报道:安徽省合肥市郊区江淮人民公社在建社过程中以虚带实,通过大辩论的方式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共产主义教育,战胜了“富不带贫、强不带弱”的本位主义,开展了大规模的共产主义大协作,推动生产飞跃前进。
江淮人民公社是由原合肥市郊区德胜乡的曙光、仰光、光明三个农业社和原肥西县二十里埠乡的江淮、肥南、大井、交通四个农业社联合办成的。合并办社前的七个农业社在生产上和经济上互有高低。曙光、仰光、光明三个社靠合肥市区较近,生产较好,劳动力多,牲畜多,去年粮食亩产是六百多斤。积累的公共财产曙光社平均每户有三百元,仰光和光明两个社平均每户达五百五十元。江淮和肥南两个社也比较富裕,去年粮食亩产是四百五十斤,积累的公共财产平均每户有二百元。大井和交通两个社生产基础薄弱,公共积累较少,牲畜少,水利条件差,去年粮食亩产只有三百斤,积累的公共财产平均每户只有九十元。
当开始提出办人民公社时,群众都欢欣鼓舞,热烈拥护,各个社每天从早到晚,递送申请书和决心书的社员络绎不断。但是当讨论到如何办社时,却发生新的矛盾。一方面是绝大多数社员和干部希望根据水利情况和生产发展需要把七个小社合并起来,办人民公社;另一方面,原来公共积累比较多的曙光、仰光、光明、江淮等社有少数社员和干部却闹起本位主义来了。他们不愿和公共积累较少的大井、交通两个社合并。在这些少数社员中富裕中农叫嚷的最厉害,他们希望把几个公共积累较多的社并在一起,不带大井、交通等公共积累较少的社。甚至江淮农业社的主任周先爱也说:“要并我们和仰光、曙光、光明合并,不能和大井、交通合并。”
根据以上情况,江淮人民公社筹委会首先抓思想,然后再解决具体问题。筹委会决定通过辩论的方式,在各个社进行一次广泛深入的共产主义教育。辩论的主要题目是:“为什么要办人民公社?”“怎样办人民公社?”“什么叫共产主义思想?富不带穷、强不带弱对不对?”这次大辩论,共产主义和本位主义进行了一场恶战。在辩论中具体算了三笔账:第一,回忆过去。经过算账,一致认为富社所以富,并不是由于少数人的孤军作战,而是由于在党的领导下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是由于国家大力支持的结果,是由于互相大协作的结果。例如曙光、仰光、光明等社,就是因为靠市区较近,得到市区人民较多的支持和协作,肥料多,资金多,机器多,所以生产发展较快,比较富裕。又如江淮社自从成立高级社以后,三年来国家先后贷给这个社的各种长期短期贷款达十万元左右。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这个社兴建一座小水库,大部分塘都安上水泥涵管,兴建一座粮食加工厂,盖了五十多间猪舍,这样才大大发展了农业和工业生产。辩论的结论是,如果不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国家支持,没有互相之间的协作,就不可能富裕。第二,比比现在。主要互相找各个社发展生产上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各个社都普遍进行了算账排队,如曙光、仰光、光明等社虽然公共积累较多,生产条件较好,但是土地较少,每人平均只有九分一厘,而且居住条件比较困难。大井、交通等社虽然公共积累较少,生产条件较差,但是土地多,平均每人有二亩三分,而且土地生产潜力大,社员干劲大,只要资金足,多上肥料,瘦田一年就能改过来,生产上不仅可以赶上曙光、仰光、光明等社,而且可能超过。经过算账辩论以后,大家认识到,各个社所谓富穷强弱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富中有穷,穷中有富,强中有弱,弱中有强。而且所谓富社、穷社、强社、弱社,也不是永久不变的,只要鼓足干劲,全面协作,联合办起规模大的公社来,穷社、弱社很快就会发生变化。第三,看看将来。主要用远景规划对社员进行共产主义教育。江淮人民公社建成以后,明年的粮食生产计划在今年大丰收的基础上再跃增一倍到两倍。在水利上江淮人民公社计划使全社二万八千多亩稻田和稻麦田全部做到自流灌溉,一年不下雨也能保丰收。这些美好的远景强烈地打动了社员们的心。大家认识到,现在所谓富社,不过是小富,如与将来比根本不算富,只有组织人民公社以后才能更富。这样的算账辩论,思想越辩越透,账越算越深入。铁一般的事实驳倒了少数人的“吃亏论”。大家一致认为,“富不带穷,强不带弱”是错误的,一定要打掉本位主义,联合起来办人民公社,人多,钱多,规模大,力量大,才能办大事。由于战胜了本位主义思想,江淮人民公社已顺利地于8月8日召开社员代表大会,正式宣告成立。原来七个小社已分别组成七个生产大队。
经过群众性的大辩论,共产主义思想大大发扬,建社中存在的问题已迎刃而解,现在全社正在开展共产主义大协作,生产上出现了新的高潮。最近曙光、仰光、光明、江淮四个队已主动抽出五千六百元支援大井、交通两个队买种子,买肥料,办土化肥厂。曙光、仰光、光明三个队已调出七万二千三百斤颗粒肥料和三十五头耕牛支援大井队和交通队。肥南队有五百多亩稻倒伏,快要发芽,急需收割,可是缺乏劳动力,其他六个队立即调出六百多人前往帮助抢收,一天一夜就抢收完毕,使五百多亩稻没有受到损失。社员们看到公社发挥了强大的威力,生产干劲更大。很多社员说:“公社真正好,互相大协作,天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掉。”


第7版()
专栏:

广西·黑龙江
实现公社化 生产大发展
据新华社讯 广西僮族自治区农村已经实现了人民公社化。新建成的九百一十三个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每社平均两千至五千户,其中较大的公社有一万多户。
人民公社建立后,在工业和农业生产上已经出现了新的气象。据有关部门统计,到9月8日止,全区新组成的钢铁大军已达一百零一万人,建成的炼铁炉已有二万二千五百十七座。生铁平均日产量由上月的一百六十吨,增加到二百零七吨。钢的平均日产量由上月的九吨跃进到二十七吨。
全区田间管理进度,每天由公社建立前的七十五万亩提高到一百五十万亩。参加田间管理的公社社员和农村干部,每天至少出动五百万人,其中约有二百五十万人日夜驻扎在田头工棚里,与禾苗共呼吸,给庄稼当医生。
广西僮族自治区完成人民公社建社任务之后,正转入巩固提高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处理生产资料、解决分配办法和制订生产规划。具体做法是:依靠贫农和下中农,通过共产主义教育和鸣放辩论。
据新华社讯 黑龙江省农村到9月13日已基本实现人民公社化,占97.4%的农户都加入了人民公社。全省由原有的九千七百七十九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转成综合性的人民公社七百一十八个。平均三千户左右。
人民公社建立后,生产上出现了更大跃进。全省据9月12日统计,参加各项生产建设的人数达到五百多万,占农村男女老少人口总数的60%以上。参加水利建设的一百五十多万人,比去年水利建设高潮时出工人数还多两倍;工程日进度更比去年提高十倍以上。围绕生产大跃进的需要,兴办了大批集体福利事业,使许多妇女摆脱了家务劳动,参加到各项生产中来。建立人民公社后,各地扩大了公社的公共积累,合理使用资金,加速了工农业的基本建设和农业机械化、电气化的速度。


第7版()
专栏:

根粗叶茂 石兵作(转载山西日报)


第7版()
专栏:

并禾密植挖掘土地潜力
广西四川云南中稻创亩产6万—13万斤纪录
本报讯 广西僮族自治区环江县红旗人民公社,成功地运用了高度并禾密植方法,获得中稻平均亩产十三万零四百三十四斤十两四钱的高产新纪录。这块高产田面积一亩零七厘五,黑壤土,二等田,共收干谷一十四万零二百一十七斤四两。
这块高产中稻田,从9月9日上午十点钟开镰,共有四百多人参加收割。在一条宽广的公路上,三十部打谷机终日隆隆作响。新装上滚珠轴承的四十二辆车子,五十九个肩挑社员络绎不绝地运往晒谷坪,经过了十一个多小时的苦战,直到当天下午九时三十分才全部收割完毕。
这块田是采用“并禾”的办法,从另外十八点九亩抽穗的田里移来的。据估计总共约有一百三十一万多蔸,每蔸八穗左右,密的程度几乎用手插不进去,分不出行距和株距。
本报讯 四川省郫县友爱乡第九农业社采用并秧的办法,创造了中稻亩产八万二千五百二十五斤的高产成绩。
这是在一亩零八厘中稻田内取得的,共产干谷八万九千一百二十七斤。9月5日到6日收割完毕。
这次并秧试验回答了一亩稻田究竟可以密植到什么程度,打多少粮食?友爱九社于8月15日到16日把三十五亩七分正在散籽的秧子并入这块田中,共栽七十六万四千多窝,九百九十四万四千多穗,每穗一百八十粒左右。这块田里今年已收过早稻一千三百四十二斤;早稻之前,收过油菜子一百二十四斤。
友爱九社的试验还证明空出田来可以增种一季作物,充分利用地力。现在他们在移苗后的稻田里增种的红苕生长很好,预计最少可收两千斤,红苕中间种的荞麦也可收一百多斤。
中共郫县县委已决定明年水稻方面大力推广并秧移栽法,早稻并秧腾出田来栽早中稻,中稻并秧腾出田来栽晚稻。这样加上春天的小春作物和晚秋作物,全年就可以做到四熟到五熟。在小麦、油菜、烟、麻、玉米等作物方面,县委也决定进行同样试验。
本报讯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卫星人民公社一亩一分中稻田里创造了六万一千五百八十四斤二两中稻的高产纪录。
这块试验田是6日开始收割的,收了零点八五亩(余零点二五亩留着供参观),计得干谷五万二千三百四十六斤八两,折合亩产六万一千五百八十四斤二两。
这个在过去为人所不敢设想的高产纪录,是批判“落后论”、虚心学习汉族的先进经验,大胆革新的结果。原来这块高产田只栽了四千八百窝,犁了七寸深,肥料也不足。后来县委在整风中批判了落后论,又把这块田的禾苗拔了,重新犁耙、耕层深达一尺五寸,连底肥共施用了十多万斤肥料和八斤“六六六”粉。把三十五亩半水稻拔来并在这块田里。


第7版()
专栏:

乡社合一有哪些好处?
——介绍简阳县射洪乡的经验
本报记者 周祖佑
四川省简阳县射洪乡长期以来实行政、社合一,把乡、社两套机构合并为一套机构,对全乡生产建设和政权工作进行集中统一的领导,促进了全乡工、农业生产和各项事业的飞跃发展。
怎样合一
射洪乡实行政、社合一是远在1955年12月,全乡九个农业合作社合并成一个大社——解放社后就开始的。射洪乡实行政、社合一的办法,首先是把乡和社、村和耕作区、行政小组和生产队等乡政权和农业社的三级组织全部统一起来,将两套机构合并成为一套机构,两套人马合并成为一套人马。乡长和副乡长兼任社长和副社长,乡党总支正、副书记兼任社党总支正、副书记,村人民代表主任兼任耕作区区队长;并统一成立党的分支部,行政小组长则兼任生产队长,有二十多个生产队统一组织了党小组。由于考虑到乡人民代表大会是基层政权机关,农业社是经济组织,这个乡的人民代表大会与社员代表大会采取同时并存、基本合一的办法。四十六个乡人民代表基本上全部是社员代表,但为了使社员代表大会更广泛地反映群众的意见,又在贫、中农中增选出七十九个社员代表,共同组成社员代表大会。乡人民委员会九个委员也同时兼任社管理委员会委员或社监察委员会委员,并吸收十个耕作区区队长参加,共同组成社的管理委员会。当研究有关乡政权工作时,就召开乡人民代表大会或乡人民委员会讨论、决定,并立即贯彻执行;有关社务工作,则召开社员代表大会或社管理委员会研究、讨论。在管理委员会下,这个社还设立了农业、副业
(包括工业)、保卫、宣教等股,分管各项业务工作。
两不偏废
在实行政、社合一后,为了保证加强对生产建设的领导,又不削弱各项政权工作,射洪乡采取了许多具体措施。(1)加强党的领导。乡党总支定期对乡政权工作和生产工作进行研究,按轻重缓急作统一安排和部署,组织全乡干部全力以赴或分工完成。(2)明确宣布各级干部在乡政权和农业社两方面担负的责任,随时检查,督促他们全面完成。(3)社管理委员会下所设各业务部门的领导职务,全部由乡人民委员会分工管理,由同一业务工作的委员兼任。如分管乡财政工作的副乡长兼任社的财务股长,这样,就更便于他们把乡和社的各项业务工作结合起来,进行全面安排和统一领导。(4)在乡人民委员会委员中指定担任文书的一个委员,全力处理乡的各项行政事务,使其他干部摆脱繁琐的事务工作,集中精力领导生产,各项行政工作又得以顺利完成。
根据射洪乡的实践经验,在政、社合一后,由于社大事繁,必须分级分权,实行统一经营、分级管理的制度,才能充分发挥广大社干、社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各项生产建设工作向前跃进。解放社下放的权力包括生产计划、劳力调配和劳动报酬、基本建设、财务、收益分配、副业管理等六个方面。在这些方面,耕作区、生产队在社的统一领导、保证完成全社计划的前提下,都具有一定权力,因时因地制宜地安排生产,机动灵活地处理日常事务。
四大优点
在实行政、社合一两年多来,射洪乡广大干部和社员深深体会到这一变革的好处。他们认为政、社合一具有四大优越性:(1)在政、社合一后,乡政权由单纯的行政机构成为一个经济核算单位,掌握全乡生产、财务、分配、物资调拨、劳力调配等经济大权,改变了过去各个小农业社各自为政的状况。这样做,不仅能在全乡生产建设中更好地贯彻党的政策、方针,而且可以集中全乡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一些主要建设,解决小社时期难以解决的许多困难,促进工业、农业、副业等多种经营的全面跃进。1957年,全乡主要农作物棉花的单位面积产量,已从1955年的五十多斤增加到七十斤多,粮食也由亩产五百六十斤增加到七百多斤;今年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将跃进到三百斤(皮棉)以上,粮食将达到一千五百斤。1957年这个乡公共积累总数达到十七万元,而1955年九个小社的公共积累平均每社只有三千元,今年全乡公共积累还将超过一百万元。这个乡集中了铁、木、电机等二十六种,总数约二百多个技术人才,组成工业、副业方面的十三个专业队,开办起农具修配、铁工、磷矿开采、饲料加工、砖瓦、石灰等十项工业,开辟了果园、养猪、蔬菜、缝纫等多种副业,还建立了发电站。今年这个乡农、副业总收入将达到一百六十万元,比去年增加近两倍,比前年增长两倍半。
(2)由于乡政权同时又是农业社管理机构,掌握了全乡经济大权,属于政权工作范围的财经、民政、公安、文教等各项工作,就有了更加坚强的群众基础和组织保证。乡政权可以直接在社内统一安排和部署这些工作,而不再是通过各个分散的小社间接地进行,各项工作就能毫无折扣地更顺利地开展。比如乡政工作中过去最费力气的农业税征收、农业品采购、贷款收回等财经任务,现在由统一管理乡、社财务工作的干部在乡、社统一领导下,及早按农业社收支情况作出安排,事先将粮食等农产品或现金准备妥当,使农业税、出售农产品或归还贷款等任务就都能迅速按期完成,并受到有关部门的奖励。优抚和安置复员军人的工作也都做得很好。
(3)政、社合一后,组织机构大为精简,乡干部兼管了大部分社干部的工作,全乡农业社脱产干部比过去减少二十多人,这不仅减少了农业社非生产开支,使全社非生产工分从过去占总工分数2%至3%降低到1%以下;同时,包括这二十多个脱产干部在内,全乡共把四十二个乡、社干部下放到耕作区和生产队,加强了生产第一线的领导。乡干部在兼任社干部后,不仅是号召者,也是执行者,必须具体处理社内各项工作。这样,各级干部工作作风都更加深入,直接参加生产,领导生产,与群众关系更加密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也更加及时。现在,全乡已消灭了三类耕作区和三类生产队,使各项生产和工作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4)广大干部和群众在政、社合一后,集体主义思想大大增长,都能从全乡人民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一个耕作区或生产队有了困难,全乡立刻展开协作,加以帮助。他们说:只有大团结,大协作,才有大跃进。


返回顶部